CN204431966U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1966U
CN204431966U CN201420797198.6U CN201420797198U CN204431966U CN 204431966 U CN204431966 U CN 204431966U CN 201420797198 U CN201420797198 U CN 201420797198U CN 204431966 U CN204431966 U CN 204431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ccomodating unit
printer body
size
jet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71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部阳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71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31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1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19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墨容纳单元,所述墨容纳单元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墨容纳单元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打印机本体,所述安装部包括突起部和设置有凹槽的收容部,所述突起部能够在所述凹槽中移动,所述凹槽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墨容纳单元中的一个上,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墨容纳单元中的另一个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搬运打印机时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常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图1为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显示部分细节,打印机本体和墨容纳单元分离,并且墨容纳单元处于竖立状态。图2为喷墨打印机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处于倒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向墨容纳单元注入墨水。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一般包括打印机本体11和墨容纳单元12,其中墨容纳单元12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1的某一侧面上(如图1示出的在右侧面上)。为了便于描述,将喷墨打印机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用户的方向定义为前方,通过从前方看喷墨打印机定义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墨容纳单元12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四个墨罐15,墨罐15具有比传统墨盒更大的容量。如图1和2所示,墨罐15通过柔性供墨管18连接到打印机本体11。墨罐15中形成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未图示),墨罐15的一个表面形成有能够向墨水室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6,注入口16朝向墨水室的外侧突出。注入口16的顶端可装卸地安装有能够密封注入口16的密封部件17。在墨容纳单元12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时,注入口16朝向上方,在处于图1所示的竖立状态时,注入口16朝向打印机本体11的右侧面。
如图1和2所示,在打印机本体1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凹陷部13,其中设置有呈柱状的定位突出部19,在墨容纳单元1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呈倒L形的突出部14。该突出部14的自由端适于容纳在该凹陷部13中,并抵靠所述定位突出部19,从而将墨容纳单元12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在将墨容纳单元12从打印机本体11取下时,只需将墨容纳单元12向上拿起,使突出部14从凹陷部13中脱离即可。
但是,在搬运上述喷墨打印机10时,用户常常将手放置在打印机本体11和墨容纳单元12的底部,并向上方施加作用力,此动作很可能导致墨容纳单元12从打印机本体11上脱落,从而有可能造成喷墨打印机10损坏或者用户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其能够在搬运打印机时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墨容纳单元,所述墨容纳单元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墨容纳单元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打印机本体,所述安装部包括突起部和设置有凹槽的收容部,所述突起部能够在所述凹槽中移动,所述凹槽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墨容纳单元中的一个上,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墨容纳单元中的另一个上。
通过突起和设置有凹槽的收容部的构造,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现了墨容纳单元和打印机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另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在搬运喷墨打印机的过程中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这样,在安装和拆卸操作时更为流畅,增加了墨容纳单元的用户友好性。
可选地,所述突起部包括颈部和头部,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这样,可以实现突起部在凹槽内的牢固定位,进一步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可选地,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进入段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保持段。这样,有助于安装和拆卸操作,同时有助于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可选地,所述保持段包括头部保持区和颈部保持区,所述头部保持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颈部保持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并且小于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这样,有助于保持所述突起部并可以进一步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可选地,所述进入段包括头部进入区和颈部进入区,所述头部进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所述颈部进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突起部容易地进入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上,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上。这样,可以容易地实现突起部和凹槽的配合,并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可选地,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上,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延伸部,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这样,可以容易地实现突起部和凹槽的配合,并防止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的脱落。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互成镜像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这样,可以更加牢固地将墨容纳单元固定在打印机本体上。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处于竖立状态;
图2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处于注墨状态;
图3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的喷墨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M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图3中的墨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图3中的喷墨打印机处于拆卸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的喷墨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图9中的B-B剖视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拆卸下来的剖视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喷墨打印机安装后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其中移除了基板;
图15示意性地示出图14中的C-C剖视图;
图16示意性地示出图14中的喷墨打印机处于拆卸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俯视图;
图17示意性地示出图16中的D-D剖视图;
图18示意性地示出墨容纳单元从打印机本体拆卸下来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200 喷墨打印机
11、101、201 打印机本体
120 排纸部
12、130、230 墨容纳单元
13 凹陷部
14 突出部
15 墨罐
16 注入口
17 密封部件
18 柔性供墨管
19 定位突出部
110、210 收容部
140 第一部件
141 第一竖直壁
142 第二竖直壁
150 第二部件
151 第三竖直壁
152 第一横壁
153 第二横壁
160、260 右侧面
170 基板
180、280 突起部
181 颈部
182 头部
191 第一空腔
192 第二空腔
193 第三空腔
194 第四空腔
195 进入段
285 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实施方式一
图3-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在图3中,为了便于描述和确定方向而图示有相互正交的XYZ轴,其中,X轴的正方向为向右方向,X轴的负方向为向左方向;Y轴的正方向为向前方向,即喷墨打印机朝向用户的方向,Y轴的负方向为向后方向;Z轴的正方向为向上方向(反重力方向),Z轴的负方向为向下方向(重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纸张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如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01和用于容纳墨水的墨容纳单元130。打印机本体101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具备供纸部(未图示)和排纸部120。其中,供纸部(未图示)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后部,排纸部12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前部。墨容纳单元13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右侧面160并且从打印机本体101的右侧面160向右延伸。应当了解,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3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右侧,但是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单元130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其它部位。
当在供纸部(未图示)上放置纸张时,纸张从供纸部被送入,并且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内部图像被记录到纸张的表面之后,纸张从排纸部120排出。
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在纸张上往复移动的滑架(未图示)。在滑架朝着纸张的一侧,搭载有由多个喷嘴形成的记录头(未图示),从记录头向纸张喷射墨水。墨容纳单元130内的墨水经由柔性供墨管被供应给滑架的记录头。在本实用新型中,为简洁起见,未图示柔性供墨管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上的对应开口。
滑架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被驱动,并被导轨(未图示)引导着在纸张的上方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在打印机本体101中设置有用于传送纸张的送纸装置(未图示),与滑架的往复移动的动作相配合,纸张被逐步地输送,同时,从记录头喷射墨水,由此在纸张上记录图像。
如图3-7所示,墨容纳单元130大体呈长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3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墨水的一个墨罐(未图示),喷墨打印机100记录时所用的墨水从该墨罐供应。墨罐的上表面形成有突出于该上表面的一个注入口(未图示),以便用户将墨水注入至墨罐内部。注入口上设置有用于密封该注入口的密封部件(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30仅设置有一个墨罐和一个注入口,因此适于注入一种颜色(例如黑色)的墨水。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墨容纳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墨罐,例如设置四个用于容纳墨水的墨罐,并使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当然,也可以在墨容纳单元的内部设置六个、八个、十二个等不同数量的用于容纳墨水的墨罐,并相应地使用六、八、十二种等不同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30的内部设置有墨罐,即墨容纳单元130是分体结构。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墨容纳单元可以为一体构件,其内部可以形成用于容纳墨水的一个或多个容纳腔,例如通过隔板在其内部形成容纳腔。
以下详细说明将墨容纳单元130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1的安装部的构造。
如图3-图6所示,打印机本体101的右侧面160上固定设置两个相对的互成镜像的收容部110,两个收容部110分别靠近右侧面160的前端和后端且位于右侧面160的靠下方的位置。收容部110包括基板170、第一部件140和第二部件150。在第一部件140的前方,从上方俯视观察时,第一部件140呈逆时针旋转90度的L形;在第二部件150的前方观察时,第二部件150呈“[”形。第一部件14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直壁141和第二竖直壁142,第一竖直壁14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竖直壁14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竖直壁141和第二竖直壁142的底部固定到基板170。第二部件15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竖直壁151、第一横壁152和第二横壁153,第一横壁152和第二横壁15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竖直壁151的一端与第一横壁152的一端固定,第三竖直壁151的另一端与第二横壁153固定,第三横壁153固定到基板170。第二竖直壁142的左侧面、第三竖直壁151的左侧面以及基板170的左侧面固定到打印机本体101的右侧面160。第一横壁152的自由端与第二竖直壁142的左侧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91(作为颈部进入区的例子),第一横壁152与第二横壁15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92(作为颈部保持区的例子),第二部件150以及第二空腔192与第二竖直壁14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距离,并形成第三空腔193(作为头部保持区的例子),第三空腔193的右侧和第一空腔191的前侧为第四空腔194(作为头部进入区的例子),第一空腔191、第二空腔192、第三空腔193和第四空腔194之间各自相互连通。同时,第四空腔194和第三空腔193形成在右侧面160和第一竖直壁141之间。
第一空腔191和第四空腔194形成沿上下方向(作为第一方向的例子)延伸的进入段195;第二空腔192和第三空腔193形成沿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作为第二方向的例子)延伸的保持段,进入段195和保持段一起形成设置收容部110中的凹槽。换句话说,设置在收容部110中的凹槽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进入段(第一空腔191和第四空腔194),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保持段(第二空腔192和第三空腔193)。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墨容纳单元13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固定设置两个相对的互成镜像的突起部180。突起部180靠近左方和下方的位置。突起部180包括垂直于前侧面或后侧面延伸的颈部181和头部182,颈部181的一端固定到头部182的中部,从前方观察,两者的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头部182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尺寸分别大于颈部181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尺寸。
突起部180与设置有凹槽的收容部110一起作为将墨容纳单元130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1的安装部,由此,突起部180的尺寸与设置在收容部110中的凹槽的尺寸相适配。具体地,第一空腔191沿左右方向的尺寸略微大于颈部181沿左右方向的尺寸,使得颈部181能够在第一空腔191中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二空腔192沿上下方向的尺寸略微大于颈部181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但显著地小于头部182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使得颈部181能够在第二空腔192中沿左右方向移动,但是头部182不能从第二空腔192中直接移出。第三空腔193沿上下方向的尺寸略微大于头部182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使得头部182能够在第三空腔中沿左右方向移动。第四空腔194沿左右方向的尺寸略微大于头部182沿左右方向的尺寸,使得头部182能够在第四空腔194中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从打印机本体101拆卸墨容纳单元130时,突起部180先从左向右移动,即从保持段逐步移动到进入段,然后从下向上移动逐步离开收容部110。图8-图10示出了墨容纳单元130从打印机本体101拆卸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不同视图。在此种状态下,突起部180处于进入段中,即颈部181位于第一空腔191,头部182位于第四空腔194。图11示出了墨容纳单元130从打印机本体101拆卸下来的剖视图,此时,突起部180离开凹槽,且位于收容部110的上方。将墨容纳单元130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1的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反,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由于采用突起部180和带有凹槽的收容部110作为安装部的结构,所以以简单的构造实现了墨容纳单元130和打印机本体101的可拆卸连接。并且,由于凹槽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基本上呈“L”形延伸,以及突起部180和凹槽在尺寸上的关系,所以突起部180在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时也不会从凹槽中脱落,从而有效地避免在喷墨打印机100的搬运过程中发生墨容纳单元130脱落的问题。
实施方式二
按照实施方式二构造的喷墨打印机200示意性地显示于图12-18中。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实施方式二时省去了与实施方式一相同部分的描述。
图12示出了打印机本体201和墨容纳单元230分解开的立体图,图13-15示出了打印机本体201和墨容纳单元230安装后的视图。如图12-15所示,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收容部210固定设置在墨容纳单元23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打印机本体201的右侧面260固定设置有两个延伸部285,两个延伸部285分别靠近右侧面260的前端和后端,且位于右侧面260的靠近下方的位置;两个延伸部285的内侧面均固定设置有突起部280。本实施方式中的收容部210是在实施方式一中的收容部110逆时针旋转180度后并且沿前后方向成镜像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其具体构造可以参见收容部110的构造,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从打印机本体201拆卸墨容纳单元230时,收容部210先从左向右移动(即使得突起部280从保持段向进入段移动),然后收容部210从下向上移动逐步离开突起部280。图16-17示出了墨容纳单元230从打印机本体201拆卸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不同视图。在此种状态下,突起部280处于进入段中。图18示出了墨容纳单元230从打印机本体201拆卸下来的剖视图,此时,收容部210离开突起部280,且位于突起部280的上方。将墨容纳单元230安装至打印机本体201的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反,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虽然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了两种形式的收容部110、210和突起部180、280,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它们的构造也可以变形。例如,凹槽可以设置为沿其它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一定垂直,两者之间可以成其它角度;突起部180、280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截面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突起部的颈部可以不必位于头部的正中,可以位于靠近头部的一侧或是一角的位置;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三空腔193可以不必延伸至收容部110的顶部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打印机本体;
墨容纳单元,所述墨容纳单元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以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墨容纳单元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打印机本体,所述安装部包括突起部和设置有凹槽的收容部,所述突起部能够在所述凹槽中移动,所述凹槽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墨容纳单元中的一个上,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墨容纳单元中的另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包括颈部和头部,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进入段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保持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段包括头部保持区和颈部保持区,所述头部保持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颈部保持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并且小于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段包括头部进入区和颈部进入区,所述头部进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头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所述颈部进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上,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设置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上,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延伸部,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互成镜像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CN201420797198.6U 2014-12-15 2014-12-15 喷墨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1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7198.6U CN20443196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7198.6U CN20443196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1966U true CN204431966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71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196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31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8282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墨水补充容器
US8272723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ink cartridge
ES2699533T3 (es) Unidad de suministro de líquido
JP571738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CN100475539C (zh) 具有帽部件的喷墨成像装置
EP3099502B1 (en) Tri-color ink cartridge housing
CN20438281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31966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432005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513064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19U (zh) 墨容纳单元
CN204382820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05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7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8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40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18U (zh) 喷墨打印机
CN105960333B (zh) 三色墨盒壳体
CN20445154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0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6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31980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10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31982U (zh)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2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