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0478U -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0478U
CN204370478U CN201420811415.2U CN201420811415U CN204370478U CN 204370478 U CN204370478 U CN 204370478U CN 201420811415 U CN201420811415 U CN 201420811415U CN 204370478 U CN204370478 U CN 204370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spool piece
transition spool
spigot
b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14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huiqiyuan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huiqiyuan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huiqiyuan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huiqiyuan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114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0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0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04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所述井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井体和下井体;所述承插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承插口和下半承插口,在上井体下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上半承插口,在下井体上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下半承插口;所述过渡套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可拆卸连接,每个上半插承口与其相对应的上半过渡套管相卡接,每个下半承插口与其相对应的下半过渡套管相卡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和拆卸方便,施工效率高,可以回收利用,并且不会由于渗水或下雨、下雪等情况造成阀门的锈蚀。

Description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背景技术:
传统我国地下管网检查井大都使用粘土砖和混凝土结构建造。由于地下管网长期置于地下,经长时间地表水、潮湿环境和酸碱腐蚀,粘土表面和连接处会发生脱落,混凝土与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造成渗水,使检查井内的阀门经常被水淹引起阀门锈蚀,造成阀门不能开关而影响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号“ZL200720081263.5”提供了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它包括井体,在井体的顶部设有上井口,在井体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分别设有一相对设置的承插口,在每个承插口上均设有一与其插接的过渡套管,过渡套管的一端位于井体外侧,过渡套管的另一端穿过承插口后伸入井体内部。该专利虽然采用塑料材料和密封圈连接,解决了传统的检查井由于渗水造成阀门锈蚀的问题,但安装起来特别麻烦。由于该专利中的检查井为一个整体,又采用整体预埋安装工艺,在施工时需要挖一个比所预埋的井体大的多的坑,使井体可以水平移动,通过调整井体的位置,从而使管道可以通过过渡套管伸入井室内,然后再安装阀门,最后再将井室外多余的空间用土填埋,因此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该专利提及的方案在拆卸时亦是如此麻烦,并且很难进行回收利用。另外,该专利提及的方案没有井盖,也没有涉及井盖密封的问题,易造成由于下雨、下雪等情况使井室内积水,造成阀门锈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它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和拆卸方便,施工效率高,可以回收利用,并且不会由于渗水或下雨、下雪等情况造成阀门的锈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井体,在井体的顶部设有上井口,在井体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分别设有一相对设置的承插口,在每个承插口上均设有一与其插接的过渡套管,过渡套管的一端位于井体外侧,过渡套管的另一端穿过承插口后伸入井体内部,所述井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井体和下井体,所述上井口设在上井体的顶部,在上井体的顶部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封盖上井口的井盖,在下井体的底部设有下井口,在下井体的底部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封盖下井口的底座;所述承插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承插口和下半承插口,在上井体下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上半承插口,在下井体上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下半承插口;所述过渡套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可拆卸连接,每个上半插承口与其相对应的上半过渡套管相卡接,每个下半承插口与其相对应的下半过渡套管相卡接。
在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两连接部两侧均设有一螺栓孔,在每个螺栓孔上设有一螺栓,每个螺栓分别穿过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两连接部两侧相对应的螺栓孔后通过螺母将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连接。
在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卡槽,在第一环形卡槽内卡接第一密封圈。
在相互配合的上半插承口、下半承插口上设有与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卡槽,在第二环形卡槽内卡接第二密封圈。
在上井体和下井体的井壁内侧设有踏步。
在靠近踏步侧的井盖上设有一偏心井盖,偏心井盖与井盖通过螺纹连接。
在底座上设有一蓄水槽。
所述上井体与下井体的井壁为中空结构。
所述井盖与上井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底座与下井体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井体、井盖、底座、过渡套管组装而成,安装和拆卸方便,省时省力,拆卸后的零部件可以回收利用。其中,井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井体和下井体,井盖与上井体活动连接,底座与下井体活动连接,承插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承插口和下半承插口,在上井体下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上半承插口,在下井体上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下半承插口,过渡套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可拆卸连接,每个上半插承口与其相对应的上半过渡套管相卡接,每个下半承插口与其相对应的下半过渡套管相卡接。这种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只需要挖一个与井体相当的坑,将底座与下井体连接,将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与管道连接,再将下半过渡套管与下井体的下半承插口卡接,上半过渡套管与上井体的上半承插口卡接,同时上井体与下井体连接起来,再将阀门与管道相连接,最后将井盖与上井体连接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这种结构在拆卸时也非常方便快捷,并且拆卸后的零部件可以回收利用。
2、在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两连接部两侧均设有一螺栓孔,在每个螺栓孔上设有一螺栓,每个螺栓分别穿过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两连接部两侧相对应的螺栓孔后通过螺母将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连接。这种结构使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与管道的连接非常方便快捷,实现了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与管道的可拆卸连接。
3、在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卡槽,在第一环形卡槽内卡接第一密封圈。这样保证了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与管道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无法通过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与管道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的锈蚀。
4、在相互配合的上半插承口、下半承插口上设有与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卡槽,在第二环形卡槽内卡接第二密封圈。这样保证了上井体的上半插承口、下井体的下半承插口与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无法通过上半插承口、下半插承口与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的锈蚀。
5、在上井体和下井体的井壁内侧设有踏步,方便工人进入和爬出井体对阀门进行检修。
6、在靠近踏步侧的井盖上设有一偏心井盖,偏心井盖与井盖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工人在在进入井体时,不需要打开与上井体活动连接的井盖,只需要将偏心井盖打开即可,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偏心井盖的位置靠近踏步,方便工人进入和爬出井体。另外,偏心井盖与井盖通过螺纹连接,保证了偏心井盖与井盖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雨水或雪水从偏心井盖与井盖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避免造成阀门的锈蚀。
7、在底座上设有一蓄水槽。当井体内的阀门发生破损时,把水泵放到蓄水槽里,这样可以把井体内的积水抽干净。
8、上井体与下井体的井壁为中空结构,在满足上井体与下井体一定抗压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上井体与下井体的重量,解决了因井体重量过重造成的搬运和施工不便等问题。
9、井盖与上井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这样保证了井盖与上井体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雨水或雪水无法通过井盖与上井体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的锈蚀。
10、底座与下井体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这样保证了底座与下井体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无法通过底座与下井体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的锈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井体,2、下井体,3、井盖,4、底座,5、上半承插口,6、下半承插口,7、上半过渡套管,8、下半过渡套管,9、连接部,10、螺栓,11、螺母,12、第一环形卡槽,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环形卡槽,15、第二密封圈,16、踏步,17、偏心井盖,18、蓄水槽,19、第三密封圈,20、第四密封圈,21、管道,2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井体,在井体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分别设有一相对设置的承插口,在每个承插口上均设有一与其插接的过渡套管,过渡套管的一端位于井体外侧,过渡套管的另一端穿过承插口后伸入井体内部。井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井体1和下井体2,上井口设在上井体1的顶部,在上井体1的顶部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封盖上井口的井盖3,在下井体2的底部设有下井口,在下井体2的底部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封盖下井口的底座4。承插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承插口5和下半承插口6,在上井体1下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上半承插口5,在下井体2上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下半承插口6。过渡套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过渡套管7和下半过渡套管8,上半过渡套管7和下半过渡套管8可拆卸连接,每个上半插承口5与其相对应的上半过渡套管7相卡接,每个下半承插口6与其相对应的下半过渡套管8相卡接。具体来讲,井盖3与上井体1、底座4与下井体2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接或扣接等。
本实用新型由井体、井盖3、底座4、过渡套管组装而成,安装和拆卸方便,省时省力,拆卸后的零部件可以回收利用。这种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只需要挖一个与井体相当的坑,将底座4与下井体2连接,将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与管道21连接,再将下半过渡套管8与下井体2的下半承插口6卡接,上半过渡套管7与上井体1的上半承插口5卡接,同时上井体1与下井体2连接起来,再将阀门22与管道21相连接,最后将井盖3与上井体1连接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这种结构在拆卸时也非常方便快捷,并且拆卸后的零部件可以回收利用。
在上半过渡套管7和下半过渡套管8的两连接部9两侧均设有一螺栓孔,在每个螺栓孔上设有一螺栓10,每个螺栓10分别穿过上半过渡套管7和下半过渡套管8的两连接部9两侧相对应的螺栓孔后通过螺母11将上半过渡套管7和下半过渡套管8连接。这种结构使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与管道21的连接非常方便快捷,实现了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与管道21的可拆卸连接。
在上半过渡套管7和下半过渡套管8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卡槽12,在第一环形卡槽12内卡接第一密封圈13。这样保证了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与管道21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无法通过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与管道21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22的锈蚀。
在相互配合的上半插承口5、下半承插口6上设有与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卡槽14,在第二环形卡槽14内卡接第二密封圈15。这样保证了上井体1的上半插承口5、下井体2的下半承插口6与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无法通过上半插承口5、下半插承口6与上半过渡套管7、下半过渡套管8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22的锈蚀。
在上井体1和下井体2的井壁内侧设有踏步16,方便工人进入和爬出井体对阀门22进行检修。
在靠近踏步22侧的井盖3上设有一偏心井盖17,偏心井盖17与井盖3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工人在在进入井体时,无需打开与上井体1活动连接的井盖3,只需要将偏心井盖17打开即可,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偏心井盖17的位置靠近踏步16,方便工人进入和爬出井体。另外,偏心井盖17与井盖3通过螺纹连接,保证了偏心井盖17与井盖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雨水或雪水从偏心井盖17与井盖3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避免造成阀门22的锈蚀。
在底座4上设有一蓄水槽18。当井体内的阀门22发生破损时,把水泵放到蓄水槽18里,这样可以把井体内的积水抽干净。
上井体1与下井体2的井壁为中空结构,在满足上井体1与下井体2一定抗压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上井体1与下井体2的重量,解决了因井体重量过重造成的搬运和施工不便等问题。
井盖3与上井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19。这样保证了井盖3与上井体1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雨水或雪水无法通过井盖3与上井体1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22的锈蚀。
底座4与下井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20。这样保证了底座4与下井体1连接时的密封性,使井体外部的渗水无法通过底座4与下井体2之间的间隙进入井体内部,避免造成阀门22的锈蚀。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包括井体,在井体的顶部设有上井口,在井体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分别设有一相对设置的承插口,在每个承插口上均设有一与其插接的过渡套管,过渡套管的一端位于井体外侧,过渡套管的另一端穿过承插口后伸入井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井体和下井体,所述上井口设在上井体的顶部,在上井体的顶部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封盖上井口的井盖,在下井体的底部设有下井口,在下井体的底部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封盖下井口的底座;所述承插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承插口和下半承插口,在上井体下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上半承插口,在下井体上部相对应的两井壁上均设有一下半承插口;所述过渡套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可拆卸连接,每个上半插承口与其相对应的上半过渡套管相卡接,每个下半承插口与其相对应的下半过渡套管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两连接部两侧均设有一螺栓孔,在每个螺栓孔上设有一螺栓,每个螺栓分别穿过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两连接部两侧相对应的螺栓孔后通过螺母将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上半过渡套管和下半过渡套管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卡槽,在第一环形卡槽内卡接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配合的上半插承口、下半承插口上设有与上半过渡套管、下半过渡套管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卡槽,在第二环形卡槽内卡接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上井体和下井体的井壁内侧设有踏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踏步侧的井盖上设有一偏心井盖,偏心井盖与井盖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设有一蓄水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体与下井体的井壁为中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与上井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下井体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
CN201420811415.2U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0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1415.2U CN204370478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1415.2U CN204370478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0478U true CN204370478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141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0478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0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0047U (zh) 装配式钢制地面电缆沟
CN104947684A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可回收工艺土钉墙支护的施工方法
CN204385924U (zh) 厂房砖墙与屋面彩板交接处节点结构
CN204370478U (zh) 一种塑料阀门检查井
CN103790181B (zh) 一种日光照明装置墩座及其制造方法
CN209854922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活动房
CN204163203U (zh) 用于移动房屋的防水结构及其箱体式移动房屋
CN204059964U (zh) 可周转重复使用的窗户施工收口模具
CN203960902U (zh)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检查井
CN205063206U (zh) 自承重复合材料预制雨篷
CN205063526U (zh) 一种用建筑垃圾制作的装配式围墙
CN204983107U (zh) 组装型矩形沉井
CN210658449U (zh) 一种移动铝合金模板结构
CN203547039U (zh) 屋面组合排气装置
CN203932906U (zh) 一种新型天线安装结构
CN202248218U (zh) 一种排水明沟与排水检查井相连接的结构
CN103233593B (zh) 农村组装式住宅结构
CN205077662U (zh) 石材及瓷板幕墙板块下边可调整装置
CN206752524U (zh) 一种新型窨井盖
CN202055337U (zh) 水落管防堵沉沙井
CN204283183U (zh) 一种组装式外遮阳帘安装附框
CN203961371U (zh) 具有活房顶的石油钻机电控房
CN2893057Y (zh) 建筑管道预留洞套管
CN205475728U (zh) 一种快速装配锚栓及脱模装置
CN204475355U (zh) 封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