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0055U -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 Google Patents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0055U
CN204370055U CN201420754733.XU CN201420754733U CN204370055U CN 204370055 U CN204370055 U CN 204370055U CN 201420754733 U CN201420754733 U CN 201420754733U CN 204370055 U CN204370055 U CN 204370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solution
outlet
spinning
import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47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祖涛
张运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ZHONGYUAN URETHANE ELASTIC FIB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ZHONGYUAN URETHANE ELASTIC FIB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ZHONGYUAN URETHANE ELASTIC FIB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ZHONGYUAN URETHANE ELASTIC FIB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547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0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0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0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纺丝组件包括:一控温箱,控温箱包括:一箱体,箱体纵向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箱体内除各聚合物溶液通道之外的区域为空腔,空腔用于流通与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介质;一喷丝部,与控温箱可拆卸式连接,喷丝部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喷丝孔组,多个喷丝孔组与多个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对应连通。纺丝部件包括一计量装置和一上述纺丝组件;计量装置与控温箱可拆卸式连接,用于计量并向多个聚合物溶液通道分配所述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安装、维护的方便性,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性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背景技术
氨纶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弹性纤维。纺丝组件在如氨纶等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作用是保持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恒温并喷丝。现有纺丝组件的结构请参见图33,包括纵向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2a的箱体1a,箱体除通道之外的部分为空腔3a,空腔3a内通有用于与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介质,通道内设有喷丝头4a。弹性纤维生产所需的化学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溶液,聚合物溶液经计量装置计量和分配后形成各股聚合物溶液流,各股聚合物溶液流对应流入控温箱的各通道内并经各通道内的喷丝头喷出,形成丝束。
在进行如氨纶纤维等弹性纤维干法纺丝过程中,喷丝头易发生堵塞、结胶等现象,需要时常或定期对喷丝头进行更换或清洗等维护。由于如图33所示的传统纺丝组件喷丝头安装在聚合物溶液通道内部,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洗维护时,维护时通常需要将整个纺丝组件从纺丝部件中拆下,或者,通常分别将各个喷丝头从各个聚合物溶液通道内取出,等等,费时费工,效率低下,且通常可能中断纤维的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包括:
一控温箱,所述控温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纵向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所述箱体内除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之外的区域为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流通与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介质;
一喷丝部,与所述控温箱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喷丝部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喷丝孔组,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与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对应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的一面设有一热防护板。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的入口处设有一过滤组件。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集合在一起的多层过滤网,至少二层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不同。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集合在一起的多层所述过滤网还设有一密封包边。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一喷丝孔以及设于所述喷丝孔内的一喷丝头子部,一所述喷丝头子部包括至少一喷丝头;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中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的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中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的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过盈压入连接或螺纹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弹性纤维包括氨纶纤维。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一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设有一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用于减小经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流出的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温差。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包括:一分流部,用于将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的截面形状由实心形状转换为空心的环形形状。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实心形状为圆形,所述空心的环形形状为圆环形。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分流部包括:进液子部、出液子部和导流子部;所述进液子部和所述导流子部纵向依次设置;所述出液子部与所述进液子部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子部的聚合物溶液引出至所述导流子部的外壁并沿所述外壁流下。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进液子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导流子部的外径,所述出液子部具有外扩式结构,具有外扩式结构的所述出液子部的出口沿所述导流子部的外边缘分布。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进液子部包括纵向依次设置的空心圆筒进液部和倒锥台分配部;所述倒锥台分配部上表面与所述空心圆筒进液部连通,下表面与所述导流子部非连通式连接;具有外扩式结构的所述出液子部的进口与所述倒锥台分配部的侧面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导流子部具有圆柱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进液子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子部的外径,所述出液子部设于所述进液子部的底面并沿所述导流子部的外边缘分布。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进液子部具有空心圆筒结构,所述导流子部具有圆柱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还包括:一汇流部,连接于所述分流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分流部流出的聚合物溶液汇聚为一实心流束。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汇流部具有锥形结构。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包括:一静态混合器,用于对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分散和混合,以减小所述聚合物溶液径向不同部分的温差。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中至少一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设有一密封圈,以免聚合物溶液流入所述空腔。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流体介质入口和流体介质出口,所述流体介质经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流入所述空腔并经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流出所述箱体。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流体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面的部位,所述流体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的另一侧面的部位。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纺丝组件还包括:过滤部件,设于所述中间部件的下方,用于对所述中间部件流出的聚合物溶液进行过滤处理。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可选的,所述纺丝组件还配置有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纺丝组件旋转而改变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一面的朝向。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包括:
一计量装置和一上述任一所述的纺丝组件;
所述一计量装置与所述控温箱可拆卸式连接,用于计量并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分配所述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用于但不限于氨纶纤维等弹性纤维的干法纺丝工艺中。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和所述控温箱之间设有一隔热板,用于减少所述控温箱向所述计量装置的热交换。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纺丝部件还配置有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纺丝部件旋转而改变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一面的朝向。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至少一进口和多个出口;所述计量装置的至少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喷丝部的至少多个喷丝孔组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计量装置,所述控温箱与至少一所述第一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一所述第一计量装置包括:至少一计量单元,一所述计量单元包括至少一进口和多个出口,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呈非线性排列;至少一接口转换部,一所述接口转换部包括经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对应连通的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部分出口呈对应的非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其中,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呈非线性排列,包括: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呈非线性排列,包括: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分散排列在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包括: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分散排列在一直线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接口转换部和所述计量单元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出口与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一进口的对应连接处设有一密封圈。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接口转换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分配板和至少一第二分配板;一所述第一分配板包括多个通孔,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至少部分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部分出口呈对应的非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二分配板包括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和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通孔的出口、另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通孔的进口,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多个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多个导流转换通道设于其与所述第一分配板对应连接的一面。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计量单元和所述第一分配板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配板和所述第二分配板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通孔的出口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的对应连接处设有一密封件。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一分配板包括:多级第一分配子板,一所述第一分配子板包括多个通孔,各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的各通孔的出口呈非线性排列,多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依次叠设且对应连通,其中,初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的一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出口对应连通,末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的一通孔的出口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对应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二分配板包括:多级第二分配子板,一所述第二分配子板包括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和多个通孔,各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各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多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依次叠设且对应连通,其中,初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出口对应连通,下一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导流转换通道的进口与上一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通孔的出口对应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接口转换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溶液进口,一所述溶液进口经一溶液导流通道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进口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纺丝部件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与至少一所述计量单元驱动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在包括多个所述计量单元的情形下,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公用一所述驱动装置。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计量装置,所述控温箱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包括:至少一计量单元和至少一第一转换板;一所述计量单元包括至少一进口;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一进口与一出口之间通过一导流转换通道连通;其中,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包括: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包括: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包括: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一直线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两个相对侧面中每个侧面设有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各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连接的多个进口。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中每个侧面设有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分别对应连通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连接的多个出口。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转换板还设有至少一溶液进口,一所述溶液进口经一溶液导流通道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进口连通。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溶液进口设于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上端面。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计量单元与所述第一转换板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在包括多个所述计量单元的情形下,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公用一所述驱动装置。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传动轴,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串接在所述传动轴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第二计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转换板,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呈线性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至少部分所述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中的至少部分出口对应连通;其中,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呈线性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包括: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的一直线上,且多个所述通孔的出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下端面的一直线上;或者,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且多个所述通孔的出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分为多组,每组出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的进口。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分为多组,每组通孔的进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对应线性连接的多个出口。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纺丝部件,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换板与所述第二转换板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纺丝组件,将用于对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温度控制的控温箱,与用于对温控处理后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喷丝的喷丝部,设置为二个相对独立的部件且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集成为一个可拆卸但位置相对固定的整体,便于纺丝组件的安装、维护及纤维的连续生产,例如,在对纺丝组件进行更换或清洗维护时,可将喷丝部与控温箱分离,将清洁的另一喷丝部更换当前的喷丝部,更换简单方便快捷,对纤维的连续生产影响很小,更换时间很短,且分离后对喷丝部进行清洗即可,减少了清洗工作量,提高了安装、维护的方便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的纺丝部件在具有纺丝组件可实现技术效果的基础上,将计量装置、控温箱、喷丝部等部件自上而下顺序有机集成为一纺丝组件整体,任二者之间均可拆卸式连接,实现方式非常灵活,结构也很紧凑,使得形成的弹性纤维相邻丝束之间的间距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减小,由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喷出更多的丝束,提高纺丝组件的产能,降低了吨产品的能耗,由此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中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图10的A-A向截面图;
图11b为图10的B-B向截面图;
图11c为图10的C-C向截面图;
图11d为图10的D-D向截面图;
图11e为图10的E-E向截面图;
图11f为图10的F-F向截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量单元的进口、出口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1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部件进口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1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部件出口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第一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b为图22a的剖视图;
图22c为图22b的A-A向截面图;
图22d为图22b的B-B向截面图;
图22e为图22b的C-C向截面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量单元的一侧面的出口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换板的进口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换板的出口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剖视图;
图30为图29中第二转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4为现有技术中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a-箱体;2a-聚合物溶液通道;3a-空腔;4a-喷丝头;34a-计量泵头;34b-计量泵头的出口;34c-金属软管;34d-纺丝组件;34e-纺丝组件的进口;
1-计量装置;
11-第一计量装置;111-计量单元;1111-计量单元的进口;1112-计量单元的出口;1113,1123-圆;112-接口转换部;1121-接口转换部的进口;1122-接口转换部的出口;1124-直线;11201-第一分配板;11201’-第一分配子板;11202-第二分配板;11202’-第二分配子板;112011-第一分配板的通孔;11203-密封圈;11204-密封件;112021-导流转换通道;112022-第二分配板的通孔;113-螺栓;1141-溶液进口;1142-溶液导流通道;115-减速电机;116-联轴器;
12-第二计量装置;121-计量单元;1212-计量单元的出口;1213,1223-圆;1214-导流转换通道;122-第一转换板;1221-第一转换板的进口;1222-第一转换板的出口;1224,1252-直线;1225-溶液进口;124-传动轴;125-第二转换板;1251-通孔;126-纺丝组件;
3-控温箱;31-箱体;32-聚合物溶液通道;320-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孔壁;321-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322-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323,324-直线;33-空腔;34-流体介质;35-中间部件;350-静态混合器;351-分流部;352-汇流部;3511-进液子部;3512-出液子部;3513-导流子部;35111-空心圆筒进液部;35112-倒锥台分配部;36-密封圈;371-流体介质入口;372-流体介质出口;38-过滤部件;39-圆环形的聚合物溶液流束;
4-喷丝部;41-喷丝孔组;411-喷丝孔;412-喷丝头;413-直线;6-隔热板;7-过滤组件;8-热防护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中的元件仅仅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而示出的,而且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例如,附图中某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放大了,以便有助于提高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包括:
一控温箱3,所述控温箱3包括:一箱体31,所述箱体31纵向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32;所述箱体31内除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之外的区域为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流通与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介质。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分布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如可将多个聚合物溶液通道32分布为一排或多排等。
一喷丝部4,与所述控温箱3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喷丝部4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喷丝孔组41,多个所述喷丝孔组41与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出口对应连通。喷丝部4与控温箱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采用但不限于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接等等。多个相互隔离的喷丝孔组41的分布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如可将多个喷丝孔组41分布为与多个聚合物溶液通道32对应的一排或多排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纺丝组件可用于但不限于氨纶纤维等弹性纤维的干法纺丝工艺中,纺丝组件将用于对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温度控制的控温箱,与用于对温控处理后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喷丝的喷丝部,设置为二个相对独立的部件且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集成为一个可拆卸但位置相对固定的整体,便于纺丝组件的安装、维护及纤维的连续生产,例如,在对纺丝组件进行更换或清洗维护时,可将喷丝部与控温箱分离,将清洁的另一喷丝部更换当前的喷丝部,更换简单方便快捷,对纤维的连续生产影响很小,且分离后对喷丝部进行清洗即可,减少了清洗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可选的,所述喷丝部4的整体结构可根据但不限于与弹性纤维干法纺丝所使用的甬道的截面形状确定。例如,所述喷丝部4整体可具有但不限于矩形结构,多个所述喷丝孔组41呈线性排列,具有矩形结构的喷丝板有利于与弹性纤维干法纺丝所使用的矩形甬道适配。
可选的,一所述喷丝孔组41包括:一喷丝孔411以及设于所述喷丝孔411内的一喷丝头子部,一所述喷丝头子部包括至少一喷丝头412;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中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的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可拆卸式连接,该方案提高了喷丝头清洗、更换等维护和安装的方便性。其中,一所述喷丝头子部包括多个喷丝头412的方案可增加丝束的数量,提高产能。此外,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中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的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采用但不限于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过盈压入连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以便于安装和维护,例如,将包括多个喷丝头412的一喷丝头子部作为一个整体采用过盈压入相应喷丝孔,该方案安装方法简单且方便各喷丝头的定位。喷丝部4整体包括的多个喷丝头412线性间隔分布在一条或多条平行直线上,以与弹性纤维干法纺丝所使用的矩形甬道适配进行喷丝工艺处理。
可选的,所述喷丝部4远离所述控温箱3的一面设有一热防护板8,用于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纺丝箱(所述纺丝箱包括但不限于甬道等)向所述喷丝部4的热传递。在干纺如氨纶等弹性纤维的过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纺丝组件与纺丝箱连接,如可将纺丝组件安装在纺丝箱的上方等部位,喷丝部位于控温箱和纺丝箱之间,喷丝部4喷出的聚合物溶液毛细孔束经纺丝箱内的温控气流接触,通过热交换来去除喷出物质中的溶剂以形成弹性纤维丝束,所述温控气流可包括但不限于温控空气、温控氮气、温控惰性气体等。由于温控气流的温度通常较高,因此,纺丝箱内的温控气流会传递给喷丝部4,给喷丝部4不同部位引入温差,由此影响产品品质,为此,该方案在所述喷丝部4远离控温箱的一面设有一热防护板8,通过热防护板8的热隔离,就可以减少纺丝箱内的温控气流向喷丝部的热传递,进而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品质。所述热防护板选用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采用但不限于如树脂等不易导热的材料制得;所述热防护板的具体结构可在满足纤维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灵活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均不限制。
可选的,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41的入口处设有一过滤组件7。通过在喷丝孔组41的入口处设置过滤组件7,使得从聚合物溶液通道流出的溶液可经过滤组件7再次过滤之后再进入喷丝孔组41,延长了喷丝孔组的更换或清洗的维护周期,由于过滤组件成本较低,更换方便,因此,该方案通过延长喷丝孔组的维护周期的方式也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过滤网选用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采用但不限于如金属等材料制得;所述过滤网的形状、大小等具体结构可在满足纤维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灵活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均不限制。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集合在一起的多层过滤网,至少二层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不同,该方案通过目数不同的多层过滤网集合一起进行过滤,有利于改善分级过滤的效果。进一步可选的,集合在一起的多层所述过滤网还设有一密封包边。所述密封包边选用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采用但不限于如软材质的铝、耐腐蚀的橡胶等材料制得包覆多层过滤网边缘的部分,该方案在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可达到对喷丝孔组入口进行密封的效果,降低杂质引入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纺丝组件还配置有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纺丝组件旋转而改变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一面的朝向。例如,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使纺丝组件整体或局部旋转的方式来改变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的一面的朝向,使得旋转后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的一面处于喷丝部的至少一组件便于拆卸、安装、清洗或维护等操作的状态,该状态可包括但不限于使得纺丝组件整体或局部旋转一定角度(如180度)后处于朝上的状态等。该方案提高了拆卸、安装、清洗或维护等操作的方便性。
控温箱在如氨纶等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作用是保持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恒温。对于如氨纶等弹性纤维而言,温度对干法纺丝弹性纤维的聚合物溶液的黏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流入喷丝孔的聚合物溶液温度不均匀恒定,则会直接影响通过所述通道的聚合物溶液的黏性,进而影响聚合物溶液进入喷丝头的流变性,可能造成经喷丝头喷出的丝束不稳定,如丝束粗细不均、时断时续等。特别是随着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速度的不断提高,通过控温箱的聚合物溶液流速不断增加的情形下,控温箱的控温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在实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基于现有的控温箱进行如氨纶等弹性纤维的干法纺丝生产过程中,如图32所示,流入聚合物溶液通道2a内的聚合物溶液通过聚合物溶液通道2a的壁面与空腔3a内的流体介质进行非接触式热交换,由于流入聚合物溶液通道2a内的聚合物溶液为具有一定尺寸的实心流束,因此,聚合物溶液的不同部分与流体介质的热交换的程度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当聚合物溶液为具有较大尺寸的实心流束和/或聚合物溶液流速较快等情形下,聚合物溶液流束径向越靠近聚合物溶液通道2a壁面的部分与空腔3a中的流体介质的热交换就越充分,越远离聚合物溶液通道2a壁面的部分(如聚合物溶液流束的中心部分)与空腔3a中的流体介质的热交换就越不充分,这样,就导致聚合物溶液径向自中心向边缘的不同部分存在一定的温度分布,如中心部分温度低于边缘部分等,也就是说,聚合物溶液通道2a内的聚合物溶液径向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差,使得流入喷丝孔4a的聚合物溶液温度不均匀恒定。由于温度对如氨纶等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的聚合物溶液的黏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流入喷丝孔4a的聚合物溶液温度不均匀恒定,则会直接影响通过所述通道的聚合物溶液的黏性,进而影响聚合物溶液进入喷丝头的流变性,可能造成经喷丝头喷出的丝束不稳定,如丝束粗细不均、时断时续等,影响了纤维品质,严重的话可能影响干法纺丝的连续作业。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A向截面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包括:
一箱体31,所述箱体31纵向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32;
所述箱体31内除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之外的区域为空腔33,所述空腔33用于流通与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内的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介质34;
一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内设有一中间部件35,所述中间部件35用于减小经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流出的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温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箱,可用于如氨纶等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对用于制备氨纶的聚合物溶液的黏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箱用于氨纶的干法纺丝工艺中,获得的有益效果也更为明显。
实际生产过程中,弹性纤维生产所需的化学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溶液,聚合物溶液经计量装置计量和分配后形成各股聚合物溶液流,各股聚合物溶液流对应流入控温箱的各聚合物溶液通道32内,流入各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经设于各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中间部件的作用,可减小经各聚合物溶液通道32流出的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温差,使得经各聚合物溶液通道32流出的聚合物溶液恒温且黏度均匀。将该恒温且黏度均匀的聚合物溶液进入干法纺丝生产后道工序中的喷丝头进行喷丝处理,有利于保证聚合物溶液进入喷丝头的流变性,使得喷丝头喷出的丝束稳定,由此提高了所制备的纤维的产品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所述中间部件35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可实现所述中间部件35功能的具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35包括:一静态混合器350,用于对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分散和混合,以减小所述聚合物溶液径向不同部分的温差。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比并不限制。例如,所述静态混合器350可采用如图6a所示的类似麻花的结构,通过该结构使得聚合物溶液在聚合物溶液通道内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流动,以增加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孔壁320的热交换频率,提高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热交换效率,由此尽可能减小经聚合物溶液通道流出的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温差。又例如,所述静态混合器350可采用如图6b所示的类似交叉的结构,通过该结构使得聚合物溶液的不同部分在聚合物溶液通道内多次分流再混合,增加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孔壁320的热交换频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之间的热交换,提高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热交换效率,由此尽可能减小经聚合物溶液通道流出的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温差。
或者,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35包括:一分流部351,用于将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截面形状由实心形状转换为空心的环形形状。所述实心形状是指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整体形成一个流束,该流束内部没有类似空腔的空间分布。所述空心的环形形状是指所述聚合物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形成以某一环形分布的流束,该流束中心部分具有类似空腔的空间分布。由于聚合物溶液通道32内的聚合物溶液是通过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壁面与空腔33内的流体介质34进行热交换,该方案通过分流部将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截面形状由实心形状转换为空心的环形形状,使得该聚合物溶液径向尽可能贴近聚合物溶液通道32分布,增加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以便该聚合物溶液径向的不同部分通过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壁面与空腔33内的流体介质实现充分、均匀的热交换,由此减少了聚合物溶液径向不同部分的温差。可选的,所述实心形状为圆形,所述空心的环形形状为圆环形,该方案可与圆形的聚合物溶液通道的情形更为匹配,可更好的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和均一性。
所述分流部的具体结构设计非常灵活,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例如,所述分流部351包括:进液子部3511、出液子部3512和导流子部3513;所述进液子部3511和所述导流子部3513纵向依次设置;所述出液子部3512与所述进液子部3511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子部3511的聚合物溶液引出至所述导流子部3513的外壁并沿所述外壁流下。实际生产过程中,经计量装置计量和分配的聚合物溶液流入进液子部,流入进液子部的聚合物溶液截面积为实心流束(如截面为圆形的聚合物溶液流束等),然后经出液子部引出并沿导流子部的外壁流下,导流子部内部没有聚合物溶液,沿着导流子部外壁流下的聚合物溶液的截面即为空心流束(如截面为圆环形的聚合物溶液流束39),这样就增加了聚合物溶液与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壁面的接触面积,以便该聚合物溶液径向的不同部分通过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壁面与空腔33内的流体介质实现充分、均匀的热交换,由此减少了聚合物溶液径向不同部分的温差。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3和图7a所示,所述进液子部3511的内径小于所述导流子部3513的外径,所述出液子部3512具有外扩式结构,具有外扩式结构的所述出液子部3512的出口沿所述导流子部3513的外边缘分布。该方案通过将出液子部设计为具有外扩式结构,可将内径较小的进液子部3511内的聚合物溶液经出液子部3512的出口引出后沿外径较大的导流子部3513的外壁流下(聚合物溶液的流向请参考图7a的箭头所示),由此将聚合物溶液的截面由圆形等实心形状转换为如圆环形等空心的环形形状。
所述进液子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例如,所述进液子部3511包括纵向依次设置的空心圆筒进液部35111和倒锥台分配部35112;所述倒锥台分配部35112上表面与所述空心圆筒进液部35111连通,下表面与所述导流子部3513非连通式连接;具有外扩式结构的所述出液子部3512的进口与所述倒锥台分配部35112的侧面连通。所述导流子部可具有圆柱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导流子部设计为空心或实心结构,设计为空心结构还有利于节省耗材。该方案中所述进液子部的结构紧凑,采用该方案可有效的将进入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较小束的聚合物溶液由实心圆流束分散为以导流子部为中心的圆环形流束,由此提高导流子部外壁流动的聚合物溶液与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壁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经该壁面与空腔中换热介质热交换的效率和均一性。采用该方案提供的所述中间部件的结构成本较低。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7b所示,所述进液子部3511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子部3513的外径,所述出液子部3512设于所述进液子部3511的底面并沿所述导流子部3513的外边缘分布。该方案可将内径较大的进液子部3511内的聚合物溶液经出液子部3512的出口引出后沿外径较小的导流子部3513的外壁流下(聚合物溶液的流向请参考图7b的箭头所示),由此将聚合物溶液的截面由实心形状转换为空心的环形形状。可选的,所述进液子部具有空心圆筒结构,所述导流子部具有圆柱结构,由此实现将聚合物溶液的截面由圆形的实心形状转换为如圆环形的空心的环形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部件还可包括:一汇流部352,连接于所述分流部351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分流部351流出的聚合物溶液汇聚为一实心流束。可选的,所述汇流部具有锥形结构。例如,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箭头所示,导流子部外壁流下的聚合物溶液经具有如锥形等结构的汇流部352后重新汇聚为一实心流束,从而便于将聚合物溶液通道流出的聚合物溶液准确流入喷丝头以进行后续的喷丝处理。采用该方案提供的所述中间部件的结构成本较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中至少一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进口设有一密封圈36,例如可以在每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32的进口设有一密封圈36,以免聚合物溶液流入所述空腔。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箱体31上还设有流体介质入口371和流体介质出口372,所述流体介质34经所述流体介质入口371流入所述空腔33并经所述流体介质出口372流出所述箱体31。该方案通过在箱体上设置流体介质的入口和出口,便于对空腔中的流体介质进行流动控制,通过流体介质的流动与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快速进行热交换,并控制流体介质的温度以保证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均匀恒温。
所述流体介质入口371和所述流体介质出口372的位置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选的,所述流体介质入口371设于所述箱体31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31的一侧面的部位,所述流体介质出口372设于所述箱体31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31的另一侧面的部位。该方案有利于箱体空腔不同部位的流体介质充分流动来保证空腔内的流体介质恒温,由此实现对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进行保温。
可选的,所述控温箱还包括:过滤部件38,设于所述中间部件35的下方,用于对所述中间部件35流出的聚合物溶液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过滤部件38可包括但不限于滤网。通过在所述中间部件下方设置所述过滤部件的方案有利于减少进入喷丝头的聚合物溶液的杂质含量,由此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延长喷丝头的更换或清洗等维护周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还可包括一计量装置1,如图10-图11f所示,计量装置1与所述控温箱3可拆卸式连接,用于计量并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分配所述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该方案通过将计量装置1、控温箱3、喷丝部4等部件自上而下顺序有机集成为一纺丝组件整体,任二者之间均可拆卸式连接,实现方式非常灵活,结构也很紧凑,使得形成的弹性纤维相邻丝束之间的间距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减小,由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喷出更多的丝束,提高纺丝组件的产能,降低了吨产品的能耗,由此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1和所述控温箱3之间设有一隔热板6,用于减少所述控温箱3向所述计量装置1的热交换。控温箱的空腔内需要流通热交换的流体介质来实现对对聚合物溶液进行温度控制的目的,所述流体介质和/或所述流体介质的温度可根据实际工艺条件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纺丝组件中,计量装置和控温箱上下依次可拆卸式连接,为了适应不同类型和/或不同温度流体介质可能对所述计量装置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方案在保证纤维干法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通过在二者之间设置隔热板的方式,来对二者进行热隔离,由此减少由控温箱可能向计量装置传递的热量,进而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品质。所述隔热板选用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采用但不限于如树脂等不易导热的材料制得;所述隔热板的具体结构可在满足纤维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灵活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均不限制。
可选的,所述纺丝部件还配置有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纺丝部件旋转而改变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一面的朝向。例如,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使纺丝部件整体或局部旋转的方式来改变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的一面的朝向,使得旋转后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的一面处于喷丝部的至少一组件便于拆卸、安装、清洗或维护等操作的状态,该状态可包括但不限于使得纺丝组件整体或局部旋转一定角度(如180度)后处于朝上的状态等。该方案提高了拆卸、安装、清洗或维护等操作的方便性。
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进口和多个出口、至少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呈线性排列;所述喷丝部的至少多个喷丝孔组的呈线性排列。所述计量装置中计量单元的至少多个出口呈非线性排列(例如,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计量装置11,一第一计量装置11的一计量单元111的多个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的中心轨迹呈如图11a所示的圆1113,第一计量装置11的一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接口转换部的进口1121的中心轨迹呈如图11b所示的圆1123,第一计量装置11的一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接口转换部的出口1122的中心轨迹呈如图11c所示的直线1124),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例如,控温箱3的多个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321的中心轨迹呈如图11d所示的直线323);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例如,控温箱3的多个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322的中心轨迹呈如图11e所示的直线324),与所述喷丝部的至少多个喷丝孔组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例如,喷丝部4的多个喷丝孔组41的中心轨迹呈如图11f所示的直线413)。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非线性排列”包括多个进口或出口作为一组或分为多组,各组进口或出口的排列方式分别采用非直线的方式进行排列,例如,每组进口或出口分布在某圆周或某圆弧上,等等;所述“呈对应的非线性排列”包括不同组进口或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相同或相似,例如,不同组进口或出口分散排列在相同半径的圆周或圆弧上且一一对应连通,或者,不同组进口或出口分散排列在半径不同的圆周或圆弧上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线性排列”包括多个进口或出口作为一组或分为多组,各组进口或出口的排列方式采用直线的方式进行排列,例如,每组进口或出口分别分散排列在某直线或分散排列在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等等;所述“呈对应的线性排列”包括不同组进口或出口的线性排列方式相同或相似。所述“圆周”、“圆弧”、“直线”用于表示多个进口或出口中心连线或轮廓线的大致轨迹形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在实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程中发现,传统技术中计量装置采用如图34所示的计量泵头34a,计量泵头34a是泵头生产厂家的标准产品,通常包括一个进口和多个出口34b,计量泵头的出口34b(多个)在一个或多个圆周上非线性分散排列,纺丝组件的进口34e(多个)在两条具有一定间隔的直线线性分散排列,计量泵头的出口34b的非线性排列方式和纺丝组件34d的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是不对应的,为了实现二者连接通常需要采用金属软管34c,简洁起见,图中仅示意了部分计量泵头的出口34b经部分金属软管34c与部分纺丝组件的进口34e连接的情形。随着氨纶纺丝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纺丝工位生产的氨纶根数不断增多,并且氨纶更细,采用传统的计量装置时,计量装置的出口和纺丝组件的入口连接需要采用很多的金属软管,这样就增加了很多连接头,由此增加形成漏点的可能性;此外,不同金属软管的长度、弯曲程度等很难保证完全相同,由此可能造成计量后的溶液流到达纺丝组件内的喷丝头前的压力不同,因此经过喷丝头喷出的溶液的流变性可能不同,特别是对于更细的溶液流差别更大,进而造成从同一个纺丝箱出来的氨纶的物理性能可能不一致。而如果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无需采用金属软管而可直接对应连接,则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因采用金属软管连接可能导致的缺陷。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量装置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计量装置,所述控温箱与至少一所述第一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请参考图12,一所述第一计量装置11可包括:至少一计量单元111和至少一接口转换部112,其中:一所述计量单元111包括至少一进口和多个出口,一所述计量单元111的多个出口呈非线性排列;一所述接口转换部112包括经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对应连通的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一所述接口转换部112的至少部分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部分出口且对应连通,一所述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其中,一所述接口转换部112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3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111的进口和一所述接口转换部112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在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生产中,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用的聚合物溶液经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流入以进行精确计量和分配,所述计量单元计量好的多股小溶液流分配至各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进口、经各相应的所述导流转换通道后自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流出。经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流出的溶液流进入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的后道工序中的纺丝组件,以进行过滤、保温和/或喷丝等处理,喷出的丝束在含有高温的空腔纺丝箱中进行溶剂挥发,形成如氨纶等纤维丝束。
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进口、导流转换通道、出口,可根据实际工艺的需要设计为相互连通的不同部位,或者,也可设计为某一整体部件的不同部位,如进口和出口分别为导流转换通道的两端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计量装置中增设所述接口转换部,一方面计量单元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与所述接口转换部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直接对应连通,另一方面所述接口转换部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经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对应连通其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最终实现将计量单元的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转换为线性排列方式。所述计量装置可应用但不限于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生产中,以实现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纤维纺丝部件等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的匹配直连。
例如,在氨纶干法纺丝生产中,计量装置用于对氨纶制备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精确计量和分配,并将计量和分配后的小溶液流分别输送到纺丝组件以进行氨纶生成的后道工序处理。目前,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主要采用线性排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计量装置中接口转换部的出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可根据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设计,这样,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计量装置就可将现有计量单元的非线性排列方式转换为线性排列方式的出口,使之与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匹配(如线性排列方式相同且位置对应),由此实现了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之间无需金属软管即可实现直接对应连接,节省因布置金属软管接头需占用的空间,节省的空间可以布置更多的溶液流进出口,使得纺丝组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喷出更多的丝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接口转换部和所述计量单元可拆卸式连接,以提高清洗、维护等的方便性。
所述计量单元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计量单元为用于实现如氨纶等纤维生产用聚合物溶液的精确计量和分配功能的部件,为实现该功能即可,计量单元的具体设备结构并不限制,实际应用中,可选用但不限于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的计量泵。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可包括一个进口或多个进口、一个或多个出口,一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以该计量单元的进口为中心对称且非线性排列,氨纶生产用聚合物溶液经计量单元的进口流入,精确计量后经该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分配为多股均等的小溶液流。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3a所示的一计量单元111中,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1111位于圆心位置,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1113的圆周上,该方案可在计量单元111上布设更多的出口。当然,如果空间允许或者出口数量不多等情形下,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也可分散排列在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也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的圆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所述接口转换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接口转换部为用于实现将计量单元的出口的非线性排列到线性排列转换的部件,为实现该功能即可,接口转换部的具体设备结构并不限制。一所述接口转换部包括多个进口、多个出口和多个导流转换通道,一进口经一导流转换通道与一出口连通。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3b所示,一接口转换部112包括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接口转换部的进口1121(至少部分进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与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多个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对应,即:一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排列在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例如: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进口1121(至少部分进口)可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1123的圆周上,当然,如果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一圆周上,则该接口转换部的进口1121(至少部分进口)也相应的分散排列在一圆周上;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1122(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如分散排列在两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该方案可在接口转换部上布设更多的出口且布局结构较为紧凑,以满足更高密度纺丝的应用需求;当然,如果空间允许或者出口数量不多等情形下,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多个出口)也可分散排列在一直线1124上,如图13c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与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进口1121的对应连接处可设有一密封圈,以避免计量单元不同出口的溶液相互流通,由此保证精确的计量结果。
进一步可选的,一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的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方式与一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的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方式对应,一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的线性(如直线状)排列方式与氨纶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的纺丝组件的进口的线性(如直线状)排列方式对应,由此通过接口转换部将计量单元出口的非线性布局转换为纺丝部件进口所需的线性布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产能和设备布局方便性等实际需求,灵活选择计量单元、接口转换部的数量及其装配关系。
例如,如图12所示的计量装置,可包括一个计量单元111和一个接口转换部112,该计量单元111的多个出口与该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进口呈对应的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且对应连通,该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进口经该接口转换部内部的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分别与该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出口对应连通,且该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如直线状)排列,与氨纶干法纺丝后续工序中纺丝部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便于二者的直接对接。该方案可根据实际产能和工艺需要布设一个或多个计量装置,将布设的多个计量装置与一纺丝部件直接对接,以满足更高密度纺丝的应用需求。
又例如,如图14所示的计量装置,可包括多个计量单元111(图中示意出了两个计量单元)和一个接口转换部112,每个计量单元111的多个出口与该接口转换部的部分进口呈对应的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且对应连通,该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进口经该接口转换部内部的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分别与该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出口对应连通,且该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如直线状)排列,与氨纶干法纺丝后续工序中纺丝部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便于二者的直接对接。该方案中多个计量单元公用一个接口转换部,实现多个计量单元的非线性出口排列方式向线性出口排列方式转换,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又例如,如图15所示的计量装置,可包括1个计量单元111和多个接口转换部112(图中示意出了两个接口转换部),该计量单元111的至少部分出口与一接口转换部的进口呈对应的非线性(如圆弧状)排列且对应连通,每个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进口经该接口转换部内部的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分别与该接口转换部112的多个出口对应连通,且各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如直线状)排列,与氨纶干法纺丝后续工序中纺丝部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便于二者的直接对接。该方案中两个接口转换部公用一个计量单元,实现计量单元的非线性出口排列方式向线性出口排列方式转换,结构紧凑,布局灵活,空间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中,为了减小接口转换部的厚度,可选的,一所述接口转换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分配板和至少一第二分配板;一所述第一分配板包括多个通孔,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至少部分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呈对应的非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二分配板包括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和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通孔的出口、另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通孔的进口,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多个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该方案通过较小厚度的接口转换部,即可实现多个计量单元的非线性出口排列方式向线性出口排列方式转换,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所述第一分配板、第二分配板、计量单元的数量和/或装配关系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实现方式非常灵活,可满足不同设备装配、工艺生产的实际应用需求。
例如,如图16所示,一接口转换部112包括一第一分配板11201和一第二分配板11202,第一分配板11201包括多个通孔,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通孔112011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呈对应的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如图17所示,第二分配板11202与第一分配板11201对应连接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流转换通道112021,每个导流转换通道112021的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通孔112011的出口,另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通孔112022的进口,第二分配板的通孔112022(多个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如分散排列在两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又例如,如图18所示,计量装置包括两个计量单元111、一个第一分配板11201和一个第二分配板11202。每个计量单元111的多个出口与该第一分配板11201的部分通孔的进口呈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两个计量单元公用一个第一分配板和第二分配板。
又例如,如图19所示,计量装置包括两个计量单元111、两个第一分配板11201和一个第二分配板11202。每个计量单元111的多个出口与一第一分配板11201的多个通孔的进口呈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每个计量单元对应一个第一分配板,且两个计量单元和两个第一分配板公用一个第二分配板。
又例如,如图20所示,计量装置包括一个计量单元111、两个第一分配板11201和两个第二分配板11202,两个第一分配板11201的多个通孔的进口与该计量单元111的多个出口呈相应的非线性(如圆周状)排列,每个第一分配板11201的多个通孔的出口经导流转换通道与一第二分配板11202的多个通孔对应连通,且每个第二分配板11202的多个通孔的出口呈线性(如直线状)排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计量单元111和所述第一分配板11201可拆卸式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分配板11201和所述第二分配板11202可拆卸式连接,如二者可通过但不限于螺栓113连接,以实现二者的可拆卸分离,提高清洗等维护的方便性。
为了避免接口转换部不同进口的溶液相互流通,可选的,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通孔112011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1112之间可设置一密封圈11203,以避免计量单元不同出口的溶液相互流通,由此保证精确的计量结果。此外,可选的,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通孔112011的出口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导流转换通道112021的一端的对应连接处设有一密封件11204,以避免接口转换部的不同导流转换通道内的溶液相互流通,由此保证精确的计量结果。
进一步的,一所述第一分配板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级(如图16所示),或者,也可设计为多级,如图21所示,一所述第一分配板11201包括:多级第一分配子板11201’,一所述第一分配子板11201’包括多个通孔,各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11201’的各通孔的出口呈非线性排列,多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11201’依次叠设且对应连通,其中,初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11201’(即:最靠近计量单元出口的第一分配子板)的一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出口对应连通,末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即:最靠近第二分配板的第一分配子板)的一通孔的出口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对应连通。该方案通过将第一分配板设计为多级第一分配子板的结构,可实现将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的圆周状排列逐级转换为半径逐渐增大的圆周或圆弧状排列,由此降低工艺加工难度。
类似的,一所述第二分配板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级(如图15所示),或者,也可设计为多级,如图21所示,一所述第二分配板11202包括:多级第二分配子板11202’,一所述第二分配子板11202’包括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和多个通孔,各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11202’的各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多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11202’依次叠设且对应连通,其中,初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11202’(即:最靠近第一分配板出口的第二分配子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出口对应连通,下一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导流转换通道的进口与上一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通孔的出口对应连通。该方案通过将第二分配板设计为多级第二分配子板的结构,可实现将第一分配板的多个出口的直线排列逐级转换为相邻出口间距更大或更小的直线排列,由此降低工艺加工难度,使得转换后第二分配板的出口排列方式与氨纶干法纺丝后道工序的纺丝箱的进口更好匹配和直接对接。
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与至少一所述计量单元驱动连接。例如,如图12-图2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可包括但不限于减速电机115,减速电机115可通过联轴器116等连接部件与计量单元驱动连接,以对计量单元实现溶液计量和分配的精准控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可根据所述计量单元的数量对应设置。或者,在包括多个计量单元的情形下,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也可公用一所述驱动装置,如两台计量单元公用一个减速电机进行驱动控制,该方案减少计量装置所需使用的驱动装置的总数量,简化设备结构,节约设备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一所述接口转换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溶液进口,一所述溶液进口经一溶液导流通道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进口连通。例如,如图17、图22a-图22e所示,一接口转换部包括有一个或多个溶液进口1141以及一个或多个溶液导流通道1142,每个溶液进口1141经一溶液导流通道1142与一计量单元的进口1111对应连通,这样,经接口转换部的溶液进口就可以为计量单元提供如氨纶干法纺丝用聚合物等溶液的总进口,提高了接口转换部的集成度,使得的计量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该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包括:一纺丝组件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至少一所述的计量装置,所述纺丝组件与各所述计量装置连接,其中,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纺丝组件的至少部分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进入所述纺丝组件。
其中,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多个进口,多个进口呈线性排列,例如,根据氨纶干法纺丝生产的实际需要,可将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可将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所述计量装置可将聚合物溶液进行精确计量和分配,将计量单元多个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转换为与所述纺丝组件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的线性排列方式,并可与所述纺丝组件的进口匹配直连。
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进入纺丝组件内,被过滤、保温并经喷丝头喷出后进入一个含有高温的空腔纺丝箱,溶液流在纺丝箱经工艺处理形成丝束,将丝束收卷就形成了氨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实现了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之间无需金属软管即可实现直接对应连接,节省因布置金属软管接头需占用的空间,节省的空间可以布置更多的溶液流进出口,使得纺丝组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喷出更多的丝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选的,所述计量装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非常灵活,例如,可在如图12所示的计量装置的下方设置一纺丝组件形成一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将接口转换部112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匹配直连;或者,也可在如图14、图15、图16、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a等任一所述的计量装置的下方设置一纺丝组件,将接口转换部的出口1122与纺丝组件的进口匹配直连,或者,将第二分配板的通孔112022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匹配直连,或者,将第二分配子板11202’的通孔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匹配直连,等等,由此节省因布置金属软管接头需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纺丝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所述纺丝组件可采用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
可选的,所述纺丝组件与至少一所述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以进一步提高设备清洗、维护等的方便性和效率。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量装置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计量装置,所述控温箱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请参考图23,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12可包括:至少一计量单元121和至少一第一转换板122;
一所述计量单元121包括至少一进口;
一所述计量单元121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2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对应连通;
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2的下端面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一进口与一出口之间通过一导流转换通道连通;
其中,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2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121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1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在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生产中,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用的聚合物溶液经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流入以进行精确计量和分配,所述计量单元计量好的多股小溶液流分配至各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进口、经各相应的所述导流转换通道后自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流出。经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流出的溶液流进入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的后道工序中的纺丝组件,以进行过滤、保温和/或喷丝等处理,喷出的丝束在含有高温的空腔纺丝箱中进行溶剂挥发,形成如氨纶等纤维丝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计量单元中心轴线(图中虚线所示)延长线为参考线,所述计量单元的沿该参考线左右方位的表面为该计量单元的左右侧面,位于左方位的表面为该计量单元的左侧面,位于右方位的表面为该计量单元的右侧面;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左侧面、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连接有一第一转换板,第一转换板与计量单元连接的某表面为该第一转换板的一个侧面,根据相对左右方位的不同相应表示为该第一转换板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左侧面、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连接有一计量单元;所述第一转换板上下两个表面分别称为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进口、导流转换通道、出口,可根据实际工艺的需要设计为相互连通的不同部位,或者,也可设计为某一整体部件的不同部位,如进口和出口分别为导流转换通道的两端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计量装置中增设所述第一转换板,一方面计量单元至少一侧面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与设于其侧面的第一转换板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转换板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经多个导流转换通对应连通设于其下端面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由于第一转换板下端面设有的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因此,该方案实现了将计量单元的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转换为线性排列方式。所述计量装置可应用但不限于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生产中,以实现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纤维纺丝部件等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的匹配直连。
例如,在如氨纶等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生产中,计量装置用于对氨纶制备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精确计量和分配,并将计量和分配后的小溶液流分别输送到纺丝组件以进行氨纶生成的后道工序处理。目前,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主要采用线性排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计量装置中第一转换板的出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可根据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设计,这样,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计量装置就可将现有计量单元的非线性排列方式转换为线性排列方式的出口,使之与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匹配(如线性排列方式相同且位置对应),由此实现了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之间无需金属软管即可实现直接对应连接,节省因布置金属软管接头需占用的空间,节省的空间可以布置更多的溶液流进出口,使得纺丝组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喷出更多的丝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计量单元和所述第一转换板可拆卸式连接,以提高清洗、维护、装配等的方便性。
所述计量单元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计量单元为用于实现如氨纶等纤维生产用聚合物溶液的精确计量和分配功能的部件,为实现该功能即可,计量单元的具体设备结构并不限制。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可包括一个进口或多个进口,该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个侧面(如图23-图24所示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可设有多个出口,该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以该计量单元的进口为中心对称且非线性排列在该计量单元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经计量单元的进口流入,精确计量后经该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分配为多股均等的小溶液流。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5所示的一计量单元121中,所述计量单元的出口1212(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该计量单元某个侧面的多个同心圆1213的圆周上,该方案可在计量单元121上布设更多的出口。当然,如果空间允许或者出口数量不多等情形下,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也可分散排列在该计量单元至少一个侧面的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也分散排列在某个侧面的多个同心圆的圆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所述第一转换板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转换板为用于实现将计量单元的出口的非线性排列到线性排列转换的部件,为实现该功能即可,第一转换板的具体设备结构并不限制。一所述第一转换板包括多个进口、多个出口和多个导流转换通道,一进口经一导流转换通道与一出口连通;多个进口呈非线性排列在该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如第一转换板的左侧面非线性排列有多个进口,和/或,第一转换板的右侧面非线性排列有多个进口;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在该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导流转换通道1214如图24所示,可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为直线、折线等通道;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一直线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6所示,一第一转换板122包括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设于第一转换板某侧面的第一转换板的进口1221(多个进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与设于计量单元某侧面的计量单元的出口1212(多个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对应,即: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例如:设于第一转换板某侧面的第一转换板的进口1221(多个进口)可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多个同心圆1223的圆周或圆弧上。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2的下端面设有的第一转换板的出口1222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1224上。该方案可在第一转换板上布设更多的出口且布局结构较为紧凑,以满足更高密度纺丝的应用需求;当然,如果空间允许或者出口数量不多等情形下,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多个出口也可分散排列在一直线1224上,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可选的,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转换板,即: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两个相对侧面中每个侧面设有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各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连接的多个进口。例如,如图23和图24所示,每个计量单元121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转换板122,各第一转换板122的下端面的出口呈线性排列,以将一不同侧面上呈非线性排列的出口分别转换为线性排列的出口。该方案两个第一转换板公用一个计量单元,结构紧凑,布局灵活,空间利用率高,可将计量单元不同侧面上呈非线性排列的出口分别转换为线性排列的出口,提高出口转换效率。
可选的,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对应连接一所述计量单元,即: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中每个侧面设有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分别对应连通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连接的多个出口。该方案两个计量单元公用一个第一转换板,布局灵活,空间利用率高,可通过一个第一转换板将两个计量单元各自一侧面上呈非线性排列的出口分别转换为线性排列的出口,提高出口转换效率。
可选的,参考图23和图24,至少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2还设有至少一溶液进口1225,一所述溶液进口1225经一溶液导流通道与一所述计量单元121的至少一进口连通,这样,经第一转换板的溶液进口就可以为计量单元提供如氨纶干法纺丝用聚合物等溶液的总进口,提高了第一转换板的集成度,使得的计量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所述溶液进口的开设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选的,所述溶液进口1225可设于第一转换板2的上端面,以提高布局的灵活性。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转换板的情形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每个所述第一转换板上设所述溶液进口和所述溶液导流通道,也可选择在其中部分所述第一转换板上设所述溶液进口和所述溶液导流通道,实现方式非常灵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可选的,所述计量单元121与所述第一转换板122可拆卸式连接,以提高清洗、维护、装配等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在包括多个所述计量单元的情形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公用一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包括但不限于减速电机,该方案减少计量装置所需使用的驱动装置的总数量,简化设备结构,节约设备成本。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可包括一传动轴,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串接在所述传动轴上,例如,如图23和图24所示,三个计量单元121公用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一传动轴124,三个计量单元121依次串接在该传动轴上,该方案可简化传动结构,实现多个计量单元的同步精准计量和分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8和图29所示,所述计量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一第二转换板125,一所述第二转换板125设有多个通孔1251,多个所述通孔1251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呈线性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通孔1251的进口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122的下端面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该第一转换板的出口1222中的至少部分出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121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该方案可通过第二转换板的通道调节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间距等,由此提高计量装置与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的如纺丝组件等设备匹配直连的灵活性,此外,通过第二转换帮将多个第一转换板的出口连接为一整体,故还有利于提高所述计量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参考图28-图30,一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多个通孔1251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呈线性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可包括:多个所述通孔1251的进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上端面的一直线1252上,且多个所述通孔1251的出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下端面的一直线1252上;或者,多个所述通孔1251的进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上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1252上,且多个所述通孔1251的出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125的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1252上。该方案可满足计量装置与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呈不同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的应用需求,实现方式非常灵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换板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非常灵活,例如,所述第二转换板的数量可与所述第一转换板的数量相同,或者,所述第二转换板的数量可与所述第一转换板的数量不同。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多个第二转换板公用一个第一转换板,即: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分为多组,每组出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的进口。该方案可通过多个第二转换板将一个第一转换板下端面的多个出口,转换为满足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呈不同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的出口排列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多个第一转换板公用一个第二转换板,即: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分为多组,每组通孔的进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对应线性连接的多个出口。参考图28-图30,六个第一转换板122各自下端面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均连通到同一第二转换板125的不同通孔的进口,该方案可通过一个第二转换板将多个第一转换板下端面的多个出口,转换为满足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呈不同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的出口排列方式,并且提高了计量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换板与所述第二转换板可拆卸式连接,以提高清洗、维护、装配等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该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包括:一纺丝组件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至少一所述的第二计量装置,所述纺丝组件与各所述第二计量装置连接,所述纺丝组件可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一中纺丝组件的结构。
其中,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多个进口,多个进口呈线性排列,例如,根据氨纶干法纺丝生产的实际需要,可将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可将纺丝组件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可将聚合物溶液进行精确计量和分配,将计量单元多个出口的非线性排列方式转换为与所述纺丝组件多个进口的线性排列方式对应的线性排列方式,并可与所述纺丝组件的进口匹配直连。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纺丝组件的至少部分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进入所述纺丝组件。该方案中,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纺丝组件内,被过滤、保温并经喷丝头喷出后进入一个含有高温的空腔纺丝箱,溶液流在纺丝箱经工艺处理形成丝束,将丝束收卷就形成了氨纶。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板和所述纺丝组件的数量和装配方式,可根据实际工艺生产需求确定,实现方式非常灵活。
例如,可一个第一转换板对应一个纺丝组件。第一转换板下端面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与该纺丝组件呈对应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由此节省了第二计量装置与纺丝组件连接所需的金属软管,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产能。
又例如,可多个第一转换板公用一个纺丝组件,如图31所示,一第二计量装置包括六个第一转换板122,各第一转换板下端面呈线性排列的出口分别与一纺丝组件126的部分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该方案可通过多个第一转换板将多个计量单元的出口,转换为满足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呈不同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的出口排列方式,以实现灵活布局,更好满足纤维工艺生产差异化的实际需求。所述纺丝组件126可采用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纺丝组件。
再例如,可多个纺丝组件公用一个第一转换板,如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部分出口与一纺丝组件呈线性排列的进口匹配直连、其他部分出口与另一纺丝组件呈线性排列的进口匹配直连,该方案可将一个第一转换板的多个出口匹配直连到多个纺丝组件各自呈线性排列的进口,以实现灵活布局,更好满足纤维工艺生产差异化的实际需求。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纺丝组件的至少部分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出口进入所述纺丝组件。该方案中,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纺丝组件内,被过滤、保温并经喷丝头喷出后进入一个含有高温的空腔纺丝箱,溶液流在纺丝箱经工艺处理形成丝束,将丝束收卷就形成了氨纶。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板和所述纺丝组件的数量和装配方式,可根据实际工艺生产需求确定,实现方式非常灵活。
例如,可一个第二转换板对应一个纺丝组件。如图32所示,位于第二转换板125下端面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的出口与该纺丝组件126呈对应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由此节省了第二计量装置与纺丝组件连接所需的金属软管,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产能。
又例如,可多个第二转换板公用一个纺丝组件,位于各第二转换板下端面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的出口分别与一所述纺丝组件的部分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该方案可通过多个第二转换板将计量单元的出口,转换为满足如氨纶等纤维干法纺丝后道工序中如纺丝组件等设备呈不同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匹配直连的出口排列方式,以实现灵活布局,更好满足纤维工艺生产差异化的实际需求。
再例如,可多个纺丝组件公用一个第二转换板,如位于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下端面的部分通孔的出口与一纺丝组件呈线性排列的进口匹配直连、其他部分通孔的出口与另一纺丝组件呈线性排列的进口匹配直连,该方案可将一个第二转换板的多个通孔的出口匹配直连到多个纺丝组件各自呈线性排列的进口,以实现灵活布局,更好满足纤维工艺生产差异化的实际需求。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实现了第二计量装置的出口与纺丝组件的进口之间无需金属软管即可实现直接对应连接,节省因布置金属软管接头需占用的空间,节省的空间可以布置更多的溶液流进出口,使得纺丝组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喷出更多的丝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选的,所述纺丝组件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以进一步提高设备清洗、维护等的方便性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序号仅仅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等实施例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方案。同时,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Claims (61)

1.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控温箱,所述控温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纵向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聚合物溶液通道;所述箱体内除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之外的区域为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流通与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介质;
一喷丝部,与所述控温箱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喷丝部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喷丝孔组,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与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的一面设有一热防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的入口处设有一过滤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集合在一起的多层过滤网,至少二层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集合在一起的多层所述过滤网还设有一密封包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一喷丝孔以及设于所述喷丝孔内的一喷丝头子部,一所述喷丝头子部包括至少一喷丝头;
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中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的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可拆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丝孔组中至少一所述喷丝孔组包括的喷丝头子部与相应喷丝孔过盈压入连接或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纤维包括氨纶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设有一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用于减小经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流出的聚合物溶液不同部分的温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包括:一分流部,用于将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的截面形状由实心形状转换为空心的环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形状为圆形,所述空心的环形形状为圆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包括:进液子部、出液子部和导流子部;所述进液子部和所述导流子部纵向依次设置;所述出液子部与所述进液子部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子部的聚合物溶液引出至所述导流子部的外壁并沿所述外壁流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子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导流子部的外径,所述出液子部具有外扩式结构,具有外扩式结构的所述出液子部的出口沿所述导流子部的外边缘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子部包括纵向依次设置的空心圆筒进液部和倒锥台分配部;所述倒锥台分配部上表面与所述空心圆筒进液部连通,下表面与所述导流子部非连通式连接;具有外扩式结构的所述出液子部的进口与所述倒锥台分配部的侧面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子部具有圆柱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子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子部的外径,所述出液子部设于所述进液子部的底面并沿所述导流子部的外边缘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子部具有空心圆筒结构,所述导流子部具有圆柱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还包括:一汇流部,连接于所述分流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分流部流出的聚合物溶液汇聚为一实心流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部具有锥形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包括:一静态混合器,用于对进入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内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分散和混合,以减小所述聚合物溶液径向不同部分的温差。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中至少一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设有一密封圈,以免聚合物溶液流入所述空腔。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流体介质入口和流体介质出口,所述流体介质经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流入所述空腔并经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流出所述箱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面的部位,所述流体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靠近所述箱体的另一侧面的部位。
2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部件,设于所述中间部件的下方,用于对所述中间部件流出的聚合物溶液进行过滤处理。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组件还配置有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纺丝组件旋转而改变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一面的朝向。
26.一种弹性纤维干法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计量装置和一如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纺丝组件;
所述一计量装置与所述控温箱可拆卸式连接,用于计量并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分配所述弹性纤维干纺用聚合物溶液。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和所述控温箱之间设有一隔热板,用于减少所述控温箱向所述计量装置的热交换。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部件还配置有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纺丝部件旋转而改变所述喷丝部远离所述控温箱一面的朝向。
29.根据权利要求26-28任一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至少一进口和多个出口;
所述计量装置的至少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进口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
所述控温箱的至少多个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喷丝部的至少多个喷丝孔组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计量装置,所述控温箱与至少一所述第一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一所述第一计量装置包括:
至少一计量单元,一所述计量单元包括至少一进口和多个出口,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呈非线性排列;
至少一接口转换部,一所述接口转换部包括经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对应连通的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部分出口呈对应的非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其中,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呈非线性排列,包括:
一所述计量单元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呈非线性排列,包括:
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至少部分进口分散排列在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排列,包括:
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多个出口呈线性分散排列在一直线上,或者,分散排列在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转换部和所述计量单元可拆卸式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出口与一所述接口转换部的一进口的对应连接处设有一密封圈。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接口转换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分配板和至少一第二分配板;
一所述第一分配板包括多个通孔,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至少部分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部分出口呈对应的非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
一所述第二分配板包括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和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通孔的出口、另一端连通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通孔的进口,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多个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多个导流转换通道设于其与所述第一分配板对应连接的一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单元和所述第一分配板可拆卸式连接。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板和所述第二分配板可拆卸式连接。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通孔的出口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的对应连接处设有一密封件。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分配板包括:多级第一分配子板,一所述第一分配子板包括多个通孔,各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的各通孔的出口呈非线性排列,多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依次叠设且对应连通,其中,初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的一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出口对应连通,末级所述第一分配子板的一通孔的出口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对应连通。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分配板包括:多级第二分配子板,一所述第二分配子板包括多个导流转换通道和多个通孔,各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各通孔的出口呈线性排列,多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依次叠设且对应连通,其中,初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一导流转换通道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一出口对应连通,下一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导流转换通道的进口与上一级所述第二分配子板的通孔的出口对应连通。
4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接口转换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溶液进口,一所述溶液进口经一溶液导流通道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进口连通。
4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与至少一所述计量单元驱动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多个所述计量单元的情形下,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公用一所述驱动装置。
4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计量装置,所述控温箱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可拆卸式连接;
一所述第二计量装置包括:
至少一计量单元和至少一第一转换板;
一所述计量单元包括至少一进口;
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对应连通;
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一进口与一出口之间通过一导流转换通道连通;
其中,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包括:
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包括:
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的多个进口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一圆周或圆弧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侧面的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或圆弧上。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包括:
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多个出口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一直线上,或者,分散排列在该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50.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两个相对侧面中每个侧面设有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各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连接的多个进口。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 的两个相对侧面中每个侧面设有的呈非线性排列的多个进口,分别对应连通一所述计量单元的一侧面设有的呈对应非线性连接的多个出口。
52.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转换板还设有至少一溶液进口,一所述溶液进口经一溶液导流通道与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至少一进口连通。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进口设于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上端面。
5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单元与所述第一转换板可拆卸式连接。
55.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多个所述计量单元的情形下,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公用一所述驱动装置。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传动轴,至少部分所述计量单元串接在所述传动轴上。
5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量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第二转换板,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呈线性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至少部分所述通孔的进口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中的至少部分出口对应连通;
其中,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至少部分出口与所述控温箱的至少部分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呈对应的线性排列且对应连通,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聚合物溶液至少经一所述计量单元的进口和一所述第二转换板的出口进入相应的所述聚合物溶液通道。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呈线性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包括:
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的一直线上,且多个所述通孔的出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下端面的一直线上;或者,
多个所述通孔的进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上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且多个所述通孔的出口分散排列在所述第二转换板的下端面的多条具有一定间隔的平行直线上。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出口分为多组,每组出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的进口。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转换板设有的呈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分为多组,每组通孔的进口对应连通一所述第一转换板的下端面设有的呈对应线性连接的多个出口。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纺丝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板与所述第二转换板可拆卸式连接。
CN201420754733.XU 2014-12-04 2014-12-04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Active CN204370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4733.XU CN204370055U (zh) 2014-12-04 2014-12-04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4733.XU CN204370055U (zh) 2014-12-04 2014-12-04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0055U true CN204370055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4733.XU Active CN204370055U (zh) 2014-12-04 2014-12-04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005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9035A (zh) * 2014-12-04 2015-03-04 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WO2016086821A1 (zh) * 2014-12-04 2016-06-09 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
CN105671650A (zh) * 2016-04-20 2016-06-15 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lyocell长丝纺丝箱
CN108823657A (zh) * 2018-08-23 2018-11-16 宁波建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喷丝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9035A (zh) * 2014-12-04 2015-03-04 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WO2016086821A1 (zh) * 2014-12-04 2016-06-09 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
CN105671650A (zh) * 2016-04-20 2016-06-15 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lyocell长丝纺丝箱
CN108823657A (zh) * 2018-08-23 2018-11-16 宁波建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喷丝板
CN108823657B (zh) * 2018-08-23 2023-09-29 宁波建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喷丝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70055U (zh)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CN104389035A (zh)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US20230279584A1 (en) Spandex fiber dry spinning component and spinning part
CN102358960B (zh) 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CN1563523A (zh) 双组份复合纺丝组件
CN204312917U (zh) 水管接头
CN104389033A (zh)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
CN104451901A (zh) 计量装置及氨纶干法纺丝部件
CN103911679A (zh) 纺丝工位及基于该纺丝工位的聚氨酯纤维生产方法
CN204370052U (zh) 计量装置及氨纶干法纺丝部件
CN204370054U (zh) 计量装置及氨纶干法纺丝部件
CN104372421B (zh) 计量装置及氨纶干法纺丝部件
CN206157283U (zh) 新型多孔中空纤维膜喷丝装置
CN203960406U (zh) 一种熔纺氨纶纺丝生产设备
CN202401177U (zh) 纺丝组件和纺丝部件
CN211370362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结构的筛管
CN204509524U (zh) 双组份混合纺纺丝组件
CN204370053U (zh) 弹性纤维干法纺丝用控温箱
CN210796713U (zh) 聚合物熔融纺丝加工装置
CN208212803U (zh) 一种嵌套式无尘车间
CN207418930U (zh) 单孔中空纤维膜喷丝装置
CN202164393U (zh) 一种喷丝头组合装置
CN21603996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维护的mbr中空膜喷丝头组件
CN217916673U (zh) 新型橡塑挤出模具
CN213417080U (zh) 一种行星纺丝计量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