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7793U -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 Google Patents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7793U
CN204367793U CN201420787579.6U CN201420787579U CN204367793U CN 204367793 U CN204367793 U CN 204367793U CN 201420787579 U CN201420787579 U CN 201420787579U CN 204367793 U CN204367793 U CN 204367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ar body
air double
vehicle frame
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875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875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7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7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7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安装于车架上的数个车轮及位于车架前部的把手部,所述车轮中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所述车轮中的一个车轮安装于车体前部,所述车架上设有向两侧突出供用户踩踏的脚蹬。所述驱动车轮,通电后可以使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在路面上运行,无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进一步地,所述脚蹬设置于所述前部的车轮上方。车架于该前部的车轮上方设有供用户踩踏的脚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外形较小,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通过。

Description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9日、申请号为201420740729.8、名称为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在路面上行驶又能脱离地面飞行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城市和农村的交通道路建设,还是山区或平原公路网建设,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改善,但是,有更多的城镇及农村居民因生活水平提高而购置了汽车,以方便自己的出行。然而,目前道路的拥堵依然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难以回避的问题,即使拥有汽车,出行也未必有想象的那样方便。另外,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正如以上所述,堵车已经是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常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缓解交通拥堵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在路上奔驰,又能在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安装于车架上的数个车轮及位于车架前部的把手部,所述车轮中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所述车轮中的一个车轮安装于车体前部,所述车架上设有向两侧突出供用户踩踏的脚蹬。
优选地,所述脚蹬设置于所述前部的车轮上方。车架于该前部的车轮上方设有供用户踩踏的脚蹬,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外形较小,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通过。
优选地,位于脚蹬下方的所述车轮为未设置驱动电机的从动车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其中驱动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驱动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从动车轮形成三角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其中驱动车轮的数量为一个,且该驱动车轮与另一从动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从动车轮形成三角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车轮均为驱动车轮,其中两个安装于车架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车轮形成三角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其中驱动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驱动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从动车轮形成三角排布,所述两驱动车轮由同一个驱动电机驱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为轮毂电机或减速电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车座,车座两边分别设有左右扶手,左右扶手上分别设置有飞所述行速度控制器、飞行方向控制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车座及为驱动电机提供电力的电源,所述电源安放于车座的下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一安装于所述把手部端部的车轮速度调控器,该车轮速度调控器可相对把手部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安装于把手部上的用于显示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运行状态的一显示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控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受控于地面控制系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包括车轮速度调控器,车轮速度调控器接收调速信号传送至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经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驱动电机,控制车轮速度,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包括飞行信息接收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发送模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面信息处理模块与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面信息处理模块与飞行信息处理模块是同一信息处理模块,当陆空两用飞行器在地面上行驶时,该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地面信息,当陆空两用飞行器切换至飞行状态时,该信息处理模块处理飞行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车体的车轮中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通电后可以使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在路面上运行,无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而非对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左右两支臂处于撑起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左右两支臂处于收合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驱动车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架安装部及支臂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加强杆的一种实施例的折合状态示意图,其中加强杆未完全折合。
图7为图6所示加强杆伸直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套筒未完全旋入连接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
图8为加强杆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折合状态示意图,其中加强杆未完全折合。
图9为图8所示加强杆伸直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范围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包括车体100、设置于车体100上的支架200、设置于支架200上的四个螺旋装置300及为车体100和螺旋装置300提供电力的电源400及控制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装置300的数量为四个,但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装置300并不限制为四个,也可以是六个、八个、十个、十二个等数量,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所述车体100包括车架101、安装于车架101下方的三个车轮及位于车架101前部的把手部10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的数量为三个,即车体为三轮车,但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的数量并不限制为三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轮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六个等数量,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车轮中可以全部为设置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也可以部分为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车轮中的两个为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103,另一个为非驱动车轮即从动车轮104。该两驱动车轮103安装于车体100的后部,另一个从动车轮104安装于车体的前部,三个车轮呈三角安装于车体上。车体100于从动车轮104的上方设有脚蹬1001,供用户放脚。
另外,所述三个车轮也可以这样设置,三个车轮中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数量为一个,该驱动车轮安装于车体的前部,另两个非驱动车轮安装于车体的后部,三个车轮呈三角安装于车体上。所述三个车轮还可以这样设置,三个车轮中的其中一个安装于车体前部,另两个安装于车体后部,三个车轮呈三角安装于车体上,安装于后部的两个车轮由同一个减速电机作为驱动电机驱动,从而作为所述驱动车轮,安装在前部的车轮是从动车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为轮毂电机,请参阅图3所示,每一驱动车轮103与该车轮上的轮毂电机700均能够绕车轮的轮轴105旋转。所述轮毂电机700包括可固定连接于轮轴105上的电机支架701及可相对电机支架701旋转的电机钢圈702。所述电机支架701上设置有硅钢圈703,该硅钢圈703圆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绕线孔,该等绕线孔用于绕置铜线,硅钢圈703绕置铜线后形成轮毂电机700的定子。所述硅钢圈703套装于电机支架701的外周且与电机支架701固定连接。电机钢圈702内圈设置若干磁铁形成轮毂电机700的转子。驱动车轮103包括一轮毂1031,该轮毂1031的材质是密度较轻的铝合金。该轮毂1031是与电机钢圈702一体浇铸后加工成型,即毛坯的电机钢圈702放置在模具内,然后浇铸液体的铝合金形成一体成型的毛坯的轮毂和电机钢圈,机械加工后形成满足安装条件的一体成型的轮毂1031和电机钢圈702。所以电机钢圈702可以带动轮毂1031转动。驱动车轮103还包括安装于两侧的车轮盖1032,该车轮盖1032通过螺钉或螺柱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于电机钢圈702上,车轮盖1032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于轮轴105上。电机钢圈702及轮毂1031通过车轮盖1032实现绕轮轴105旋转。所述轮毂电机700、电机支架701、轮毂1031、车轮盖1032以及安装于轮毂1031外的车胎形成所述驱动车轮103。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1031采用铝合金材质能够减轻车轮的重量。电机钢圈702与轮毂1031一体成型,不需要另外的零部件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节省成本。
所述从动车轮104不需要电机驱动,因此为普通车轮。从动车轮由于不设置驱动电机,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也可以为减速电机。
所述车体100前部的把手部102与同样位于车体100前部的从动车轮104连接,使得把手部102可以带动从动车轮104左右转向。所述把手部102安置有显示装置800,该显示装置800用于显示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运行状态,比如运行速度、电池电量、飞行高度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800也可以安装于车体的其他方便观察的部位。
车体100还包括车座106,该车座106两边分别设置有左右扶手1061、1062,左右扶手上分别安装有飞行速度控制器1063、飞行方向控制器1064。飞行速度控制器1063、飞行方向控制器1064在左右扶手的位置可以互调,以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400为锂电池,且安装于车座106的下方,由于电池重量较大,安装在车座106下方有利于调整整个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
所述支架200包括与车体100固定连接的支撑部201及与支撑部201垂直的安装部202。安装部202设有与螺旋装置300数量相等的支臂203,且所述支臂203沿安装部202四周均匀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202为一柱体围成的框架,安装部202呈四边形。所述支臂203为四个,每个支臂203分别连接于四边形的四个边上,每相邻两支臂203之间的夹角为90度,四个支臂203分别朝车体100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延伸。其中,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支臂203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安装部202上,使该左右两支臂203可在撑起状态及收合状态之间旋转。具体地,左右两支臂203分别通过一折页连接于安装部202上,即折页的一页与支臂203固定连接,另一页与安装部202固定连接。在收合状态时,左右两支臂203基本处于竖直状态,减少了左右方向占用的空间,方便陆空两用飞行器进入容积较小的空间,例如私家车库;在撑起状态时,左右两支臂203与前后支臂203处于同一平面,保证陆空两用飞行器的正常飞行。
支架200进一步包括可折合的两加强杆204,该两加强杆204分别安装于左右支臂203及支撑部201之间,每一加强杆20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201及支臂可转动地连接。当左右两支臂203处于撑起状态时,两加强杆204伸直分别支撑左右两支臂203,两加强杆分别与左右两支臂及支撑部形成三角定位状态,使得左右两支臂稳定定位。当左右两支臂203处于收合状态时,两加强杆折合。
所述螺旋装置300分别安装于每一支臂203的端部。其中每一螺旋装置203包括螺旋桨电机301及安装于螺旋桨电机301上的螺旋桨302。所述螺旋桨302与螺旋桨电机301在空间上是上下方位,即螺旋桨302安装在螺旋桨电机301的上方。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螺旋桨电机301通电转动时产生热量,螺旋桨302旋转时推动空气向下流动,不断流动的空气有利于螺旋桨电机301的散热。所述螺旋装置300是通过一铝合金框架安装于支臂203上,由于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所以铝合金框架进一步增强了螺旋装置的导热性。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车轮的驱动电机受控于地面控制系统,螺旋桨电机受控于飞行控制系统。
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及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包括车轮速度调控器1021,车轮速度调控器1021接收调速信号传送至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经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驱动电机,控制车轮速度。所述车轮速度调控器1021安装于把手部102的端部,该车轮速度调控器1021通过相对把手部102旋转从而将控制信号传送至地面信息处理模块。例如,转动幅度越大,控制车轮的速度越大。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在地面上的方向是通过把手部102控制前车轮即从动车轮104控制,把手部102左旋,陆空两用飞行器左转,把手部102右旋,陆空两用飞行器右转。
所述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包括车轮姿态接收器,车轮姿态接收器接收车轮姿态信号传送至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后经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显示装置800。
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包括飞行信息接收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及飞行信息发送模块,飞行信息接收模块包括飞行速度控制器1063及飞行方向控制器1064,飞行速度控制器1063、飞行方向控制器1064分别接收飞行速度及飞行方向控制信号传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后经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螺旋桨电机,控制飞行速度及飞行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速度控制器1063向车体前方转动,飞行速度加快,向车体后方转动,飞行速度减慢;飞行方向控制器1064向左转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左飞,向右转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右飞。
更具体地,控制系统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在飞行状态时的加速、减速、左转、右转等飞行状态并通过自平衡系统控制自动平衡。但以下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不限于此种控制方式。
请参阅图4所示,当接收到飞行加速信号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陆空两用飞行器后部的螺旋桨电机加速旋转的信号,后部的螺旋桨电机加速以提升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后部的升力,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前倾斜而实现加速,此时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向前倾斜,飞行信息接收模块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感受到该重心向前倾斜的信号并将该重心向前倾斜的信号发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向位于车体前部的螺旋桨电机发送,增加该螺旋桨电机的转速,提升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前部的升力,减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前的倾斜,从而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保持平衡。
当接收到飞行减速信号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前部的螺旋桨电机加速旋转的信号,前部的螺旋桨电机加速提升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前部的升力,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后倾斜而实现减速,此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向后倾斜,飞行信息接收模块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感受到该重心向后倾斜的信号并将该重心向后倾斜的信号发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后部的螺旋桨电机发送,增加该后部的螺旋桨电机的转速,提升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后部的升力,减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后的倾斜,从而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保持平衡。当需要急剧减速飞行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前部的螺旋桨电机加速旋转的信号,并且同时给位于后部的螺旋桨电机减速的信号,如此可以使得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后相对较大的倾斜,从而实现较快地减小向前的飞行速度,该急剧的减速时间很短,所以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倾斜的时间也很短,随后在陀螺仪传感器信号的作用下恢复平衡。
当接收到左转信号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陆空两用飞行器左、前方的螺旋桨电机减速,使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左前方倾斜,实现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左转,此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向左前方倾斜,飞行信息接收模块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感受到该重心向左前倾斜的信号并将该重心向左前倾斜的信号发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右、后部的螺旋桨电机发送,减小该右、后部螺旋桨电机的转速,降低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右后部的升力从而减少向左前方的倾斜,最终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保持平衡。另外,左转还可以这样实现,当接收到左转信号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陆空两用飞行器右、后方的螺旋桨电机加速,使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左前方倾斜,实现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左转,此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向左前方倾斜,飞行信息接收模块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感受到该重心向左前倾斜的信号并将该重心向左前倾斜的信号发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左、前部的螺旋桨电机发送,增加该左、前部螺旋桨电机的转速,提升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左前部的升力从而减少向左前方的倾斜,最终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保持平衡。
当接收到右转信号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右、前方的螺旋桨电机减速,使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右前方倾斜,实现陆空两用飞行器右转,此时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向右前方倾斜,飞行信息接收模块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感受到该重心向右前倾斜的信号并将该重心向右前倾斜的信号发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左、后方的螺旋桨电机发送,减少左、后方螺旋桨电机的转速,从而减小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右前方的倾斜,最终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保持平衡。另外,右转还可以这样实现,当接收到右转信号时,飞行控制系统给位于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左、后方的螺旋桨电机加速,使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右前方倾斜,实现陆空两用飞行器右转,此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重心向右前方倾斜,飞行信息接收模块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感受到该重心向右前倾斜的信号并将该重心向右前倾斜的信号发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向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右、前方的螺旋桨电机发送,增加右、前方螺旋桨电机的转速,从而减小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向右前方的倾斜,最终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保持平衡。
所述飞行信息接收模块包括飞行姿态接收器,飞行姿态接收器接收飞行姿态信号传送至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后经飞行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显示装置800。
所述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和飞行信息处理模块可以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和飞行信息处理模块可以是同一信息处理模块模块,当陆空两用飞行器在地面上行驶时,该信息处理模块模块处理地面信息,当陆空两用飞行器切换至飞行状态时,该该信息处理模块模块处理飞行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在平坦或不拥堵的道路上,可以作为路面交通工具使用,并通过地面控制系统控制其运行。当路面泥泞坎坷或拥堵时,可以作为飞行工具,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控制,使螺旋装置旋转,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起飞,并在飞行控制系统控制控制下飞行。当需要降落时,逐渐减小螺旋装置转速,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即可实现平稳着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操作简单,无尾气排放,是绿色能源交通工具,既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也可以满足用户体验飞行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还可以设置GPS导航定位模块,用以监测陆空两用飞行器的飞行路线及实时位置,用户可用通过该GPS导航定位模块设定使得陆空两用飞行器自动飞回原地。
实施例二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所示,安装部202为一柱体围成的框架,安装部202大致呈四边形。支臂203数量为四个,每个支臂203分别连接于四边形的四个交点处,即所述框架型的安装部202具有四个边部2021、2022、2023、2024,该四个边部两两相交,每两个相邻的边部有一个交点处,所以安装部202有四个交点处,四个支臂203分别组装于四个交点处。安装部202设置为框架,有利于减轻重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加强杆204可以如下设置,加强杆204包括与支臂203转动连接的第一杆部2041、与支撑部201转动连接的第二杆部2042、与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分别旋转连接的连接件2043、一套筒2044。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与连接件2043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外螺纹,套筒2044设有内螺纹,当加强杆204需要撑开时,用户可手动将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抬起,使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呈一直线,然后旋动套筒2044,使套筒2044连接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此时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相对固定,从而稳定支撑起支臂203。当加强杆204需要折合时,将套筒2044旋动离开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的连接处,两杆部能够相对旋转折合,同时支臂203从撑起状态旋转至收合状态。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加强杆204可以如下设置,加强杆204包括与支臂203转动连接的第一杆部2041、与支撑部201转动连接的第二杆部2042及一扣合件2045,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通过一转轴在一侧旋转连接,扣合件2045在另一侧分别与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旋转连接。当加强杆204伸直时,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旋转运动至在一直线上,搬动扣合件2045锁定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使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相对固定,从而使加强杆204支撑支臂203。当加强杆204需要折合时,搬动扣合件2045使锁定状态解除,从而第一杆部2041及第二杆部2042可以相对转动折合。
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当然还以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安装于车架上的数个车轮及位于车架前部的把手部,所述车轮中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轮,所述车轮中的一个车轮安装于车体前部,所述车架上设有向两侧突出供用户踩踏的脚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设置于所述前部的车轮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位于脚蹬下方的所述车轮为未设置驱动电机的从动车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其中驱动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驱动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从动车轮形成三角排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其中驱动车轮的数量为一个,且该驱动车轮与另一从动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从动车轮形成三角排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车轮均为驱动车轮,其中两个安装于车架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车轮形成三角排布。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数量为三个,其中驱动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驱动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后部,与安装于车架前部的从动车轮形成三角排布,所述两驱动车轮由同一个驱动电机驱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轮毂电机或减速电机。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座,车座两边分别设有左右扶手,左右扶手上分别设置有飞行速度控制器、飞行方向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座及为驱动电机提供电力的电源,所述电源安放于车座的下方。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一安装于所述把手部端部的车轮速度调控器,该车轮速度调控器可相对把手部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安装于把手部上的用于显示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运行状态的一显示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控制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受控于地面控制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地面信息接收模块包括车轮速度调控器,车轮速度调控器接收调速信号传送至地面信息处理模块,地面信息处理模块运算处理后经地面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驱动电机,控制车轮速度,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包括飞行信息接收模块、飞行信息处理模块、飞行信息发送模块。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模块与飞行信息处理模块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模块与飞行信息处理模块是同一信息处理模块,当陆空两用飞行器在地面上行驶时,该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地面信息,当陆空两用飞行器切换至飞行状态时,该信息处理模块处理飞行信息。
CN201420787579.6U 2014-11-29 2014-11-29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Active CN204367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7579.6U CN204367793U (zh) 2014-11-29 2014-11-29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7579.6U CN204367793U (zh) 2014-11-29 2014-11-29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40729.8U Division CN204203773U (zh) 2014-11-29 2014-11-29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7793U true CN204367793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87579.6U Active CN204367793U (zh) 2014-11-29 2014-11-29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779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6668A (zh) * 2017-11-24 2018-06-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陆空两用全电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JP2018099973A (ja) * 2016-12-20 2018-06-28 エイディシ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飛行装置付自転車
CN108859640A (zh) * 2018-08-28 2018-11-23 常州爱尔威潜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陆空两用飞行器
CN109416546A (zh) * 2017-01-19 2019-03-01 车荣天 使用无人机的牵引装置
CN115284804A (zh) * 2022-08-25 2022-1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倾转四旋翼与双轮足的陆空两栖机器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99973A (ja) * 2016-12-20 2018-06-28 エイディシ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飛行装置付自転車
CN109416546A (zh) * 2017-01-19 2019-03-01 车荣天 使用无人机的牵引装置
CN109416546B (zh) * 2017-01-19 2023-01-13 车荣天 使用无人机的牵引装置
CN108116668A (zh) * 2017-11-24 2018-06-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陆空两用全电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CN108116668B (zh) * 2017-11-24 2021-04-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陆空两用全电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CN108859640A (zh) * 2018-08-28 2018-11-23 常州爱尔威潜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陆空两用飞行器
CN108859640B (zh) * 2018-08-28 2024-02-27 常州爱尔威潜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陆空两用飞行器
CN115284804A (zh) * 2022-08-25 2022-1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倾转四旋翼与双轮足的陆空两栖机器人
CN115284804B (zh) * 2022-08-25 2023-04-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倾转四旋翼与双轮足的陆空两栖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7793U (zh)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体
CN104407621A (zh)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
EP3018047B1 (en) Intelligent somatic full-balance electric vehicle
CN105121188B (zh) 具有垂直起飞和固定翼巡航能力的组合的飞行/行驶车辆
TWI630141B (zh) 以陀螺儀穩定之車輛之操作方法、電腦程式及系統
CN104773290A (zh) 双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摩托
CN205930082U (zh) 一种共轴反桨双涵道式电动飞行汽车
CN106184542B (zh) 一种无轮距车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4623828U (zh) 双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摩托
CN113370730B (zh) 飞行汽车
CN206218213U (zh) 一种涵道式仿生飞行器
CN105291737A (zh) 旋翼车
CN106166928A (zh) 电动载人水陆空直升飞航车
CN204203773U (zh)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
CN207523382U (zh) 飞行汽车
CN105173074B (zh) 一种双涵道倾转飞行器
CN106994874A (zh) 基于风力悬浮推进和地面滑跑两用的新型智能代步工具
CN204548505U (zh) 一种交错式四旋翼飞行摩托
CN204322959U (zh)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支架
CN205738117U (zh) 固定翼无人机
CN106926655A (zh) 一种四旋翼智能汽车
CN112319160A (zh)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CN204322958U (zh)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座
CN205292926U (zh) 一种转弯方便的电动平衡车
CN206704538U (zh) 一种长续航翼面多旋翼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