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1032U -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1032U
CN204341032U CN201420838458.XU CN201420838458U CN204341032U CN 204341032 U CN204341032 U CN 204341032U CN 201420838458 U CN201420838458 U CN 201420838458U CN 204341032 U CN204341032 U CN 20434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frame
thickness
bathtub
lower cover
railway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8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涛
徐冬华
姜强俊
刘凤伟
刘文亮
王宝磊
姜宝良
佘江平
张训琪
刘幻云
李晓军
张金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Yangtz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Yangtz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38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运输敞车,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包括两个端墙;两个侧墙,每一个所述侧墙对应与两个所述端墙固定连接;及底架,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墙、两个所述端墙固定连接,以构成一方形结构的敞车车体,且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浴盆,所述浴盆的盆口平行或者低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所述浴盆的盆体位于所述底架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中底架合理利用车辆地板面以下的空间,通过将浴盆的盆口设计成平行或者低于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浴盆的盆体位于底架的下部,有效的增大了车辆内部容积,同时将浴盆设置在车体底部也降低了车辆重心。

Description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背景技术
现有铁路货车技术领域中,底架是车辆的主要承载结构,起到支撑车体内部货物的作用,是铁路货车车辆的关键部件之一。随着铁路重载技术的发展,车辆的轻量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保证车辆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对于降低车辆重心,减小车辆自重,增大车辆容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底架通常采用整块平地板的方式设置在车体中,使得车体内部存储空间有限,且无法满足降低车辆重心、减小车辆自重及增大车辆容积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运输敞车,该运输敞车中底架合理利用车辆地板面以下的空间,通过将浴盆的盆口设计成平行或者低于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浴盆的盆体位于底架的下部,有效的增大了车辆内部容积,同时将浴盆设置在车体底部也降低了车辆重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运输敞车,包括:两个端墙;两个侧墙,每一个所述侧墙对应与两个所述端墙固定连接,使得两个所述侧墙相互对立分布,两个所述端墙相互对立分布,以形成一方形结构的敞车车框;及底架,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墙、两个所述端墙固定连接,以构成一方形结构的敞车车体,且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浴盆,两个所述浴盆的盆口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相平或者低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所述浴盆的盆体位于所述底架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浴盆包括:半圆柱形底板;半圆形端板,与所述半圆柱形底板固定连接构成半封闭的空间储存货物结构,以形成所述浴盆,所述半圆柱形底板的上表面平行或者低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且所述半圆柱形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使得车辆内部的积水能顺利流出车体。
进一步地,所述侧墙包括:侧墙板;若干个立柱,固定于所述侧墙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撑杆总成,设置在对立的两个所述侧墙板之间,且所述撑杆总成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上的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以在所述侧墙板膨胀过程中拉紧所述侧墙板。
进一步地,所述撑杆总成包括:横杆,横置于对立的两个所述侧墙板之间,且所述横杆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上的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斜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枕梁,端梁,中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其中,所述中梁依次横向固定于所述枕梁、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中梁的端部与所述端梁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底架;所述浴盆固定于所述中梁的中间部位处,且以所述中梁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中梁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中梁包括:中间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中间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部位处的厚度是第一厚度;端部腹板,固定于所述枕梁上,且所述端部腹板与所述枕梁连接部位处的厚度是第二厚度;其中,所述中间梁与所述端部腹板搭接,且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梁中间部位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两端设置有下盖板端部;所述下盖板的厚度是第三厚度,所述下盖板端部的厚度是第四厚度,且所述第四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端部之间设置有过渡板,且所述过渡板的厚度在沿所述下盖板至所述下盖板端部方向上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至少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铆钉连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铁路运输敞车,其底架通过合理利用车辆地板面以下的空间,将浴盆的盆口设计成平行或者低于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浴盆的盆体位于底架的下部,有效的增大了车辆内部容积,同时将浴盆设置在车体底部也降低了车辆重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运输敞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为图2提供的底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4提供的中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浴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运输敞车,其底架通过合理利用车辆地板面以下的空间,使浴盆的盆口平行或者低于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浴盆的盆体位于底架的下部,有效的增大了车辆内部容积,同时将浴盆设置在车体底部也降低了车辆重心。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该铁路运输敞车至少包括:两个端墙100,两个侧墙101,及一个底架102。其中,每一个侧墙101对应与两个端墙100固定连接,使得两个侧墙101彼此相互对立分布,两个端墙100彼此相互对立分布,以形成一方形(长方形)结构的敞车车框。同时,底架102分别与两个侧墙101、两个端墙100固定连接,以构成一方形(长方形)结构的敞车车体。
其中,底架102作为敞车车体的底板平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浴盆6,且为便于描述,浴盆6的货物装入部位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盆口,浴盆6的储存货物部位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盆体。两个浴盆6的盆口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相平或者低于底架102的上表面,使得浴盆6的盆体位于底架102的下部。
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运输敞车中,底架部分、浴盆部分、侧墙部分、端墙部分作一一详细说明,以支持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底架部分,
请参阅图2-5,该底架至少包括:枕梁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端梁4、中梁5及浴盆6。其中,中梁5依次横向固定于枕梁1、第一横梁2及第二横梁3上,且中梁5的端部与端梁4固定连接,以形成底架。同时,为了降低车辆重心,增大车辆容积,该底架中将浴盆6固定于中梁5的中间部位处,且浴盆6的盆口平行或者低于铁路货车的底板板面16。
同时,为便于该底架中各部件连接稳固,防止出现松动现象而造成安全事故,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沿着中梁5的方向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纵向梁15。其中,每一个纵向梁15依次横向固定于枕梁1、第一横梁2及第二横梁3上,且分别与中梁5相互平行,以起到对整个车用底架进一步稳固的作用。
该底架102中,请参阅图3-4,中梁5至少可以包括:呈槽型结构的中间梁7,端部腹板8。其中,中间梁7固定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上,端部腹板8固定于枕梁1上,中间梁7与端部腹板8之间可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同时,该底架102中,将中间梁7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连接部位处的厚度作为第一厚度,端部腹板8与枕梁1连接部位处的厚度作为第二厚度;由于枕梁1是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位,因此上述第二厚度应大于第一厚度,以保证中梁5所需强度的同时,达到合理减小车辆自重、降低车辆成本的目的。
该底架102中,中间梁7的中间部位处设置有下盖板9,且下盖板9的两端设置有下盖板端部10,下盖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2。其中,与上述原理相同,将下盖板9的厚度作为第三厚度,下盖板端部10的厚度作为第四厚度,且下盖板9与下盖板端部10之间设置有过渡板11,过渡板11的厚度在沿下盖板9至下盖板端部10方向上依次增大,一方面在达到中梁5所需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车辆自重,另一方面过渡板11的厚度在沿下盖板9至下盖板端部10方向上依次增大,实现了下盖板9、下盖板端部10二者厚度的逐渐变化,避免了下盖板9和下盖板端部10在工作中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可靠。
该底架102中,底板板面16的材质可为铝合金材质,与现有技术中的钢材质地板相比,底板板面16减小了车辆的自重。
该底架102中,浴盆6的数量可以设计成两个,且两个浴盆6依次对称设置在中梁5的两侧,并分别与中梁5、第一横梁2固定连接;以降低车辆的中心,且在车用底架的钢构件和铝合金构件之间,还涂装有绝缘材料,以防止电化学腐蚀。
对于浴盆部分,
请参阅图6,该浴盆6可以至少包括:半圆柱形底板13,半圆形端板14。其中,半圆形端板14与半圆柱形底板13固定连接构成半封闭的空间储存货物结构,以形成浴盆6,且半圆柱形底板13上设置有排水孔,用于使得车辆内部的积水顺利排出车体。
对于侧墙部分,
请参阅图7,该侧墙101至少可以包括:侧墙板103,若干个立柱104,上侧梁106,立柱接板107,下侧梁108。其中,若干个立柱104固定于侧墙板103的内侧,以形成立柱内置式的侧墙101,上侧梁106与下侧梁108均采用截面为蜂窝状的整体挤压铝合金型材,侧墙板103由整体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并采用摩擦搅拌焊技术拼接而成。在侧墙板103的上部,通过哈克铆钉依次将上侧梁103、侧墙板103和立柱接板107连接在一起;相同的,在侧墙板103的下部,通过哈克铆钉依次将下侧梁108、侧墙板103和立柱接板107连接在一起;且在侧墙101的底部,通过哈克铆钉将侧墙板103和底架102连接在一起。
其中,为防止敞车车体因装货物挤压侧墙板103而使得车体本身发生膨胀,优选的,该侧墙部分还包括:撑杆总成105。该撑杆总成105设置在对立的两个侧墙板103之间,且撑杆总成105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上的立柱固定连接,以在侧墙板103膨胀过程中拉紧侧墙板103防止其因挤压而变形、膨胀。
更进一步的,撑杆总成105可以包括:横杆,斜杆。其中,横杆可横置于对立的两个侧墙板103之间,且横杆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103上的立柱104固定连接,斜杆位于横杆的下方,其一端固定于立柱104上,另一端固定于底架102上,以此进一步稳固侧墙板103、底板102及横杆之间的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该侧墙部分中,一方面,通过将侧墙板103设计成立柱内置式结构,使得相比于将立柱104设置在侧墙板103的外侧而言,有效的增加了两个侧墙板103之间的宽度,扩大了敞车车体的容积;另一方面,上侧梁106、下侧梁108、侧墙板103等均采用整体挤压铝合金型材制成,有效的减轻了车辆自重,降低了车辆重心,满足了现有的铁路货车车辆设计要求。
对于端墙部分,
请参阅图8,该端墙100由连接板109、连接角铁110、外连接铁111、端墙板112、上部连接铁组成。其中,端墙板112由整体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采用摩擦搅拌焊技术拼接而成,且在端墙100的内侧,通过哈克铆钉将连接板109、端墙板112和上侧梁106连接在一起;相同的,在端墙100的内侧,通过哈克铆钉将连接角铁110、端墙板112和侧墙板103连接在一起;相同的,在端墙100的外侧,通过哈克铆钉将外连接铁111、端墙板112和侧墙板103连接在一起;相同的,在端墙100的顶部,通过哈克铆钉将上部连接铁、端墙板112和上侧梁106连接在一起;相同的,在端墙100的底部,通过哈克铆钉将端墙板112和底架102连接在一起。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该侧墙部分中,端墙板112由整体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制成,有效的减轻了车辆自重,降低了车辆重心,满足了现有的铁路货车车辆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连接可以至少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铆钉连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运输敞车,其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①、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浴盆6固定于中梁5的中间部位处,且浴盆6的盆口低于或者平行底架102的上表面,合理的利用了车辆地板面以下的空间,增大了车辆内部容积,降低了车辆重心;
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沿着中梁5的方向上设置若干个纵向梁15,且每一个纵向梁15分别与中梁5相互平行,以起到对整个车用底架进一步稳固的作用,防止出现松动现象而造成安全事故;
③、本实用新型将中间梁7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连接部位处的厚度作为第一厚度,端部腹板8与枕梁1连接部位处的厚度作为第二厚度;由于枕梁1是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位,因此上述第二厚度应大于第一厚度,以保证中梁5所需强度的同时,达到合理减小车辆自重、降低车辆成本的目的;
④、本实用新型中,过渡板11的厚度在沿下盖板9至下盖板端部10方向上依次增大,一方面在达到中梁5所需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车辆自重,另一方面过渡板11的厚度在沿下盖板9至下盖板端部10方向上依次增大,实现了下盖板9、下盖板端部10二者厚度的逐渐变化,避免了下盖板9和下盖板端部10在工作中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可靠;
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设撑杆总成105,且该撑杆总成105设置在对立的两个侧墙板103之间,撑杆总成105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上的立柱固定连接,实现了在侧墙板103膨胀过程中拉紧侧墙板103,防止其因挤压而变形、膨胀;
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侧墙板103设计成立柱内置式结构,使得相比于将立柱104设置在侧墙板103的外侧而言,有效的增加了两个侧墙板103之间的宽度,扩大了敞车车体的容积,使其具有车辆载重高的特点;
⑦、本实用新型中,上侧梁106、下侧梁108、侧墙板103、端墙板112等均采用整体挤压铝合金型材制成,有效的减轻了车辆自重,降低了车辆重心,满足了现有的铁路货车车辆设计要求。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端墙,所述两个端墙相对设置;
两个侧墙,所述两个侧墙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端墙中的每个侧墙同时与两个所述端墙固定连接,以形成一敞车车框;及
底架,同时与两个所述侧墙、两个所述端墙固定连接,以构成一敞车车体,且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浴盆,所述浴盆的盆口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相平或者低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使得所述浴盆的盆体位于所述底架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浴盆包括:
半圆柱形底板;
半圆形端板,与所述半圆柱形底板固定连接构成半封闭的空间储存货物结构,以形成所述浴盆,所述半圆柱形底板的上表面平行或者低于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且所述半圆柱形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使得车辆内部的积水能顺利流出车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包括:
侧墙板;
若干个立柱,固定于所述侧墙板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撑杆总成,设置在对立的两个所述侧墙板之间,且所述撑杆总成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上的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以在所述侧墙板膨胀过程中拉紧所述侧墙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总成包括:
横杆,横置于对立的两个所述侧墙板之间,且所述横杆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墙板上的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斜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
枕梁,端梁,中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其中,
所述中梁依次横向固定于所述枕梁、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中梁的端部与所述端梁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底架;
所述浴盆固定于所述中梁的中间部位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包括:
中间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中间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部位处的厚度是第一厚度;
端部腹板,固定于所述枕梁上,且所述端部腹板与所述枕梁连接部位处的厚度是第二厚度;
其中,所述中间梁与所述端部腹板搭接,且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梁中间部位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两端设置有下盖板端部;所述下盖板的厚度是第三厚度,所述下盖板端部的厚度是第四厚度,且所述第四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端部之间设置有过渡板,且所述过渡板的厚度在沿所述下盖板至所述下盖板端部方向上依次增大。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铁路运输敞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连接至少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铆钉连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CN201420838458.XU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Active CN20434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8458.XU CN204341032U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8458.XU CN204341032U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1032U true CN204341032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2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8458.XU Active CN204341032U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10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357A (zh) * 2019-03-04 2019-05-31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敞车及其底部支撑结构
CN112124347A (zh) * 2020-09-23 2020-12-2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浴盆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底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357A (zh) * 2019-03-04 2019-05-31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敞车及其底部支撑结构
CN112124347A (zh) * 2020-09-23 2020-12-2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浴盆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底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83178U1 (ru) Ра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й платформы
RU184883U1 (ru) Консоль рамы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й платформы
RU157920U1 (ru) Полувагон с разгрузочными люками
RU2329906C2 (ru) Вагон-платформа
CN107226291B (zh) 罐式集装箱
CN107745719A (zh) 轨道车辆车体结构
CN104228858B (zh) 一种运输车辆及其车体
CN107600097A (zh) 一种轻量化铁路漏斗货车底架及方法
RU186428U1 (ru) Сочлененный грузовой вагон
RU2345918C1 (ru) Полувагон из алюминиевых сплавов
CN104372961A (zh) 一种抗震集成轻钢结构房
CN104192157A (zh) 铁路重载浴盆敞车侧墙
CN204341032U (zh) 一种铁路运输敞车
RU147251U1 (ru)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ая цистерна
RU183177U1 (ru) Балка боковая рамы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й платформы
CN203651775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车体整体侧墙板
CN204136994U (zh) 一种运输车辆及其车体
RU2751043C1 (ru) Кузов крытого вагона
RU205267U1 (ru) Хребтовая балка грузовог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полувагона с разгрузочными люками
RU162543U1 (ru)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ая цистерна
RU192284U1 (ru) Съемный модуль
CN201494442U (zh) 侧柱全竖向布置的敞车车体
CN205010819U (zh) 罐式集装箱
RU61232U1 (ru) Вагон-платформа
RU186948U9 (ru) Кузов с бункером сочлененного полуваго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12 Jiangxi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an, the new bridge area of the city of Hubei

Patentee after: CRRC YANGTZ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12 Jiangxi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an, the new bridge area of the city of Hubei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Changjiang Vehicle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