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3207U -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3207U
CN204333207U CN201420758877.2U CN201420758877U CN204333207U CN 204333207 U CN204333207 U CN 204333207U CN 201420758877 U CN201420758877 U CN 201420758877U CN 204333207 U CN204333207 U CN 204333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adio
feed
fixe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88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成
丁彦庆
王晓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ding Zhong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AMSUN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AMSUN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AMSUN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588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33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3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3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控制箱体和射频装置;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控制箱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射频装置。该系统通过将第一支架固定于底座上,且在第一支架上固定控制箱体以及第二支架,在第二支架上固定射频装置,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涉水工作能力差,反射面受风力影响晃动大,控制系统及射频设备被太阳直晒,以及控制箱体与射频装置存在电缆缠绕的问题。该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便捷性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整机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属于应急通信中的一种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气象应急、消防应急、政府应急、地震应急等应急救援救灾工作中。卫星通信系统目前有机动式卫星通信系统和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机动卫星通信系统是将卫星通信系统装载在机动车上,如汽车、轮船上,适合于能够使用汽车、轮船的场合,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解决机动式卫星通信系统无法解决的场合,使用方便,便携性较强,可以靠个人力量将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进行搬移、操作等。目前在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上,也使用了自动寻星功能,称之为自动寻星天线便携站,这种便携站通常是将天线的控制单元置于天线的底座内,天线的底座结构上放置天线面,便于天线面的俯仰、旋转等运动。
以往的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大部分都采用偏馈馈电加控制底箱的方案,射频模块与控制模块之间设置有俯仰转动机构和方位转动机构,造成控制底箱和射频设备被打样直晒,控制底箱涉水能力差,主反射面和馈源支臂受外部风力影响晃动大,以及射频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缆连接复杂和电缆缠绕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解决了在寻星过程中,控制箱体与射频装置存在电缆缠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控制箱体和射频装置;
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控制箱体和所述第二支架;
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射频装置。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支架;
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与所述底座相连。
可选的,所述控制箱体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均与该寻星系统俯仰转动方向面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三面上,所述第三面与该寻星系统俯仰转动方向面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射频装置包括:BUC、LNB、极化指示刻度盘、双工器、阻法滤波器、天线面和馈源;
所述BUC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极化指示刻度盘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双工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面相连;所述阻法滤波器一端与所述双工器的侧面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LNB相连。
可选的,所述馈源包括馈源支臂和馈源喇叭;
所述馈源支臂设于所述天线面上,所述馈源支臂上设有馈源喇叭。
可选的,所述馈源支臂设于所述天线面的中心位置上。
可选的,所述极化指示刻度盘用于指示所述天线面的方位角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该系统通过将第一支架固定于底座上,且在第一支架上固定控制箱体以及第二支架,在第二支架上固定射频装置,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涉水工作能力差,反射面受风力影响晃动大,控制箱体及射频装置被太阳直晒,以及控制箱体与射频装置存在电缆缠绕的问题。该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便捷性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整机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的收纳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该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包括: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控制箱体4和射频装置5;第一支架2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控制箱体4和所述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射频装置5。
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可以为俯仰支架,第二支架为射频装置支架,本实用新型不对此支架进行具体限定。
上述系统通过将第一支架固定于底座上,且在第一支架上固定控制箱体以及第二支架,在第二支架上固定射频装置,解决了在寻星过程中,控制箱体与射频装置存在电缆缠绕的问题。
为了具体说明上述系统的连接关系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支架6;第三支架6位于所述底座1的下方,与所述底座1相连。
可以理解为上述第三支架为底座支撑支架。
上述第三支架采用四个,第三支架分别安装于底座的四个方向角上,第三支架与第三支架的角度为90°,在具体应用中,第三支架也可以为三个,但是为了抗风能力更强,支撑更加稳定,本方案通过采用四个第三支架共同支撑的结构形式,将整个寻星系统架高,因为寻星系统控制箱体上的对外接口,这些接口具备一定的防淋雨能力,但不具备浸泡防水能力。采用上述结构,此接口距离地面的高度大大提升,最低位置不小于20cm,从而大大提升了寻星系统工作状态下的整机涉水能力,其涉水能力大于15cm,而传统天线的底舱总高度不超过10cm,其涉水能力不高于4cm。同时采用四腿支撑的结构,降低了反射面受风力影响晃动,并且采用该结构,由于天线面的遮挡,控制箱体不易被太阳直晒;采用该结构,控制箱体与射频装置的距离很近,避免了在寻星过程中电缆缠绕的问题。
具体的上述控制箱体4包括控制装置41和驱动装置42;控制装置41与所述驱动装置42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均与该寻星系统俯仰转动方向面相平行。
将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固定到第一支架的两个面上,有利于降低干扰和降低对器件高温工作性能的要求,并且通过分舱设计和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内部器件的位置,最大可能减小每个装置的外形尺寸,在第一支架俯仰转动时,使得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与第一支架进行同步转动。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通过设置在一个隐蔽的密封管道实现线缆的互联互通,该密封管道设置于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的一个角上,管道中间利用密封防水接头实现驱动装置与俯仰转动平台的电缆连接,从而实现了驱动装置与俯仰电机及方位限位传感器的连接。
另外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的对外接口分别设置在装置的上方,避免了仰角过低的情况下方位转动时的对外电缆与支架间的摩擦干涉问题。
采用控制箱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射频装置固定于第二支架上,且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上,这样安装控制箱体有利于减少太阳直晒控制装置的面积和避免方位和俯仰转动对线缆带来的缠绕问题,同时避免了传统寻星系统由于对外接口距离地面较低而存在的接口涉水造成线路短路和触电的危险。为使重量配比均衡、强弱电分离、高低温分离等,该系统还采用了分舱设计方案,即上述控制箱体分为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分别安装在俯仰和方位转动机构的左右两侧,从而直接降低了干扰隐患和对部件高温工作性能的要求。同时由于装置不用承重,因此可以采用ABS材料制造,使得制造成本和箱体的重量大大降低,并且还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加工成本。由于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与俯仰转动平台同步转动,因此仰角传感器和仰角限位传感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控制装置内,这将大大简化产品的电路装配和综合布线的复杂度,也更加有利于提高整机的防水能力。
为突出产品的便携性,将一般寻星系统的两箱装形式减少为一箱装形式,对四个支架的收藏方式进行了开创性的优化,提出四个支架向上折叠收藏的改建,并加以实施,经过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四个支架分别收藏在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前后两侧,使得整机收藏状态的长度尺寸大大缩短,同时由于支架分别收藏在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前后两侧,也节约了装箱空间,为一箱装方案预留出足够的分块天线面的收纳空间,从而最终简化携行方案为一箱装,即利用一个便携箱体收纳包括天线主体、天线面和射频装置所有设备。同时携行箱采用进口航空箱,带轮子和拉杆,方便用户携带使用。
如图2所示该寻星系统的收纳图,为简化用户架设寻星系统的操作步骤,实现单人快速操作的目的,上述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采用单人手提式支架自动打开重力挂锁方式架设,产品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使得主机重量足以满足操作员单手手提,从而简单方便的实现单人简单架设操作。
该系统采用的底座支架与底座为一体化结构,无需拆卸,收藏时直接将底座支架向上折叠,各支架上设有不锈钢环,折叠后,不锈钢环与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上的磁铁向吸合,使得各支架折叠后能够可靠停放不随意跌落和晃动、收藏后尽可能减少占用长宽高方向空间,架设时可方便快捷的由单人操作架设。
如图3所示,上述的第一面可以为安装有控制装置的一面,则第二面就为与第一面相对的另一面,安装有驱动装置。
具体的,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第三面上,第三面与该寻星系统俯仰转动方向面向垂直。如图1所示,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射频装置的位置具体位于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的后方,则在图1中是看不到射频装置的,如图3所示,可以确定射频装置的具体位置。
具体的,射频装置包括BUC51、LNB52、极化指示刻度盘53、双工器54、阻法滤波器55、天线面56和馈源57;
所述BUC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极化指示刻度盘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双工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面相连;所述阻法滤波器一端与所述双工器的侧面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LNB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寻星系统是正圆正馈的馈电形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形式进行限定,也可以为其他馈电形式。
具体的,上述馈源57包括馈源支臂571和馈源喇叭572;
所述馈源支臂设于所述天线面上,所述馈源支臂上设有馈源喇叭。所述馈源支臂设于所述天线面的中心位置上。
采用正圆正馈的馈电形式,使得馈源支臂可以很方便的设计安装在天线面的中心位置,从而使得天线面相对于馈源支臂相对于第二支架的受力呈现完美的均匀分布,进而实现将天线面的风负荷受力均匀的传导到第二支架上,并做到了第二支架的上下左右受力近乎均匀的平衡抵消,使得寻星系统在方位俯仰转动平台上因主反射面的风负荷受力而引起的晃动降到最低,从而完美的提高了在风力影响下的天线指向精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提高了产品环境适应性。
为了清楚的获知该寻星系统的方位角度,上述极化指示刻度盘,用于指示所述天线面的方位角度。
上述系统增强了涉水工作能力、抗风稳能力、降低了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太阳直射下的温度、避免方位转动绞线隐患、简化了装箱数量,从而实现了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更高的可靠性、更便捷的携行方式以及更加新颖的整机外观形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整机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控制箱体和射频装置;
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控制箱体和所述第二支架;
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射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支架;
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与所述底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体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均与该寻星系统俯仰转动方向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三面上,所述第三面与该寻星系统俯仰转动方向面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装置包括:BUC、LNB、极化指示刻度盘、双工器、阻法滤波器、天线面和馈源;
所述BUC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极化指示刻度盘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双工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面相连;所述阻法滤波器一端与所述双工器的侧面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LNB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包括馈源支臂和馈源喇叭;
所述馈源支臂设于所述天线面上,所述馈源支臂上设有馈源喇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支臂设于所述天线面的中心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指示刻度盘用于指示所述天线面的方位角度。
CN201420758877.2U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Active CN204333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8877.2U CN204333207U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8877.2U CN204333207U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3207U true CN204333207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6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8877.2U Active CN204333207U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332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271A (zh) * 2014-12-04 2015-04-15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CN105470646A (zh) * 2015-12-10 2016-04-06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天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271A (zh) * 2014-12-04 2015-04-15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CN104518271B (zh) * 2014-12-04 2017-10-27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CN105470646A (zh) * 2015-12-10 2016-04-06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4810B (zh) 一种自供能海上充电桩
CN206384121U (zh) 无人飞行器水上停机装置
CN109808530A (zh) 一种车载多旋翼无人机充电装置
CN204333207U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CN203225338U (zh) 一种快速反应伞状天线
CN106585965A (zh) 一种公路勘测用无人机
CN104518271A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寻星系统
CN109018409A (zh) 用于无人机的降落充电停机坪设备
CN205899766U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CN214356743U (zh) 一种无人机测绘摄影平衡装置
CN207397096U (zh) 一种新型巡检无人机巡检装置
CN108945506A (zh) 用于无人机的供能停机坪机构
CN206496786U (zh) 一种能源监测设备
CN205770205U (zh) 一种便携式通用型无人机自动检测装置
CN109649670A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航空电磁法探测系统
CN108945507A (zh) 用于无人机的降落停机坪机构
CN202282442U (zh) 全自动寻星便携站底座及其支撑组件
CN209581872U (zh) 智能四旋翼滑翔无人机
CN208149605U (zh) 一种多旋翼防护无人机
CN204333208U (zh) 一种背负式智能寻星系统
CN102299400B (zh) 全自动寻星便携站底座及其支撑组件
CN205910340U (zh) 一种用于水电坝地质灾害监测的gnss接收机
CN204116631U (zh) 应急北斗气象站
CN203397219U (zh) 用于中低空浮空监控系统的牵引控制系统
CN205388979U (zh) 无人机用电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ortable automatic star finding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Dazhong Temple sub branch

Pledgor: BEIJING TEAMS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44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121 3rd floor, No.12, Yunjing South Street,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ding Zhongh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36, Fux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20, Huitong business building No. 44, 6 floor,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AMS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