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2772U - 静音开关 - Google Patents

静音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2772U
CN204332772U CN201520027606.4U CN201520027606U CN204332772U CN 204332772 U CN204332772 U CN 204332772U CN 201520027606 U CN201520027606 U CN 201520027606U CN 204332772 U CN204332772 U CN 204332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elastomer
connecting portion
terminal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76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福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76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32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2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277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0700 priority patent/WO201611284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音开关,包括有主体、上盖、触发机构、开关导通机构以及实现开关导通机构导通或者断开的弹性体,该上盖安装于主体上并与主体围构形成容置空间,该开关导通机构、弹性体以及触发机构均设置于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体具有一无声抵压位置;该触发机构包括有导芯,该导芯直接或间接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该导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芯槽中且该导芯的上端露出上盖外;藉此,通过按压导芯,使得弹性体向下活动,从而实现开关导通的功能,且操作过程中不会发出声音,避免了传统上硬性碰撞从而产生的噪音问题,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下尤为适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且操作简单,结构紧凑,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静音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静音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一种施压促动的快速转换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微动开关的应用广泛,如电脑鼠标、汽车鼠标器、汽车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军工产品,测试仪器、燃气热水器、煤气灶、小家电、微波炉、电饭锅、浮球设备配套、医疗器械、楼宇自动化、电动工具及一般电气和无线电设备、24小时定时器等。
微动开关按有声和无声分类分为有声开关和无声开关,有声开关由于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出声音,虽然能让用户获得良好的手感,然而其发出的声音会使得在某种场合下比较嘈杂,对于要保持安静的场合很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静音开关,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静音开关,包括有主体、上盖、触发机构、开关导通机构以及实现开关导通机构导通或者断开的弹性体,该上盖安装于主体上并与主体围构形成容置空间,该开关导通机构、弹性体以及触发机构均设置于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体具有一无声抵压位置;该触发机构包括有导芯,该导芯直接或间接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该上盖具有一导芯槽,该导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芯槽中且该导芯的上端露出上盖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导通机构包括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该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均设置于主体上,该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触点,该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下设置,该弹性体与第三端子保持接触电连接,该第三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弹性体可绕第一连接部上下翻转,该弹性体的外端具有一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前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该无声抵压位置位于动触点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该导芯抵于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有桥片以及前述导芯,该桥片的一端抵在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该桥片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上,该导芯抵于桥片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芯包括有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横向延伸出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一抵压部,该抵压部抵于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芯槽位于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的正上方,该导芯位于导芯槽中且该导芯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导通机构包括有红外管、支撑件以及限位件,该红外管具有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该弹性体的外端具有一用于改变红外管之光线传播方向以使得红外管实现光导通或断开的遮光件,支撑件以及限位件均设于主体上,该支撑件上具有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该弹性体与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连接且该弹性体可绕第三连接部上下翻转,该无声抵压位置位于遮光件与第三连接部之间,该触发机构包括有桥片以及前述导芯,该桥片的一端抵在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该桥片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上,该导芯抵于桥片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管为折射型红外管,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封装在同一本体上,该遮光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本体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管为对射型红外管,其包括有发射管和接收管,前述光发射端设置于发射管上,前述光接收端设置于接收管上,该遮光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体为一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部以及弹片部,前述动触点设于框体部上并位于框体部的外端,该框体部上具有一卡接孔,该卡接孔卡接于第三端子上的第二连接部,该弹片部具有一连接端,该连接端抵于第一连接部上保持接触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体为一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部以及弹片部,前述遮光件设于框体部上并位于框体部的外端,该框体部上具有一卡接孔,该卡接孔卡接于支撑件上的第四连接部,该弹片部具有一连接端,该连接端抵于第三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该弹性体具有一无声抵压位置,并配合导芯直接或间接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通过按压导芯,使得弹性体向下活动,从而实现开关导通的功能,且操作过程中不会发出声音,避免了传统上硬性碰撞从而产生的噪音问题,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下尤为适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且操作简单,结构紧凑,方便实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弹性体为分体式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弹性体为拉簧式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处于触发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处于触发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处于触发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处于触发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处于触发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                         101、容置空间
11、基座                         12、外壳
20、上盖                         21、导芯槽
30、开关导通机构                 31、第一端子
311、第一触点                    32、第二端子
321、第二触点                    33、第三端子
331、第一连接部                  332、第二连接部
35、红外管                       351、光发射端
352、光接收端                    353、本体
354、发射管                      355、接收管
36、支撑件                       361、第三连接部
362、第四连接部                  37、限位件
40、弹性机构                     41、框体部
411、动触点                      412、无声抵压位置
413、卡接孔                      42、弹片部
421、连接端                      43、遮光件
50、触发机构                     51、桥片
52、导芯                         521、主体部
522、延伸部                      523、抵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体10、上盖20、开关导通机构30、弹性体40以及触发机构50。
其中,该主体10包括有基座11以及设置于基座11上的外壳12,该上盖20安装于主体10上并与主体10围构形成容置空间101,该开关导通机构30、弹性体40以及触发机构50均设置于容置空间101中,该上盖20具有一导芯槽21。
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关导通机构30包括有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以及第三端子33,该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以及第三端子33均设置于主体10上,具体而言,该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以及第三端子33均设置于前述基座11上。该第一端子31具有第一触点311,该第二端子32具有第二触点321,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21上下设置,该第三端子33具有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
该弹性体40用于实现开关导通机构30导通或者断开,该弹性体40与第三端子33保持接触电连接,具体而言,该弹性体40可绕第一连接部331上下翻转,该弹性体40的外端具有一动触点411,该动触点411位于前述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21之间,该弹性体40具有一无声抵压位置412,该无声抵压位置412位于动触点411与第一连接部3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体40为一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部41以及弹片部42,前述动触点411设于框体部41上并位于框体部41的外端,该框体部41上具有一卡接孔413,该卡接孔413卡接于第三端子33上的第二连接部332,该弹片部42具有一连接端421,该连接端421抵于第一连接部331上保持接触电连接。当然,该弹性体40也可以为分体式弹簧片结构(如图4所示)或者拉簧式弹性体结构(如图5所示)。
该触发机构50包括有桥片51以及导芯52,该桥片51的一端抵在弹性体40的无声抵压位置412上,该桥片51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10上,该导芯52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芯槽21中且该导芯52的上端露出上盖20外,该导芯52抵于桥片51上。
使用时,如图6所示,自由状态下,弹性体40上的动触点411与第二端子32上的第二触点321不接触,此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按压导芯52时,桥片51向下活动,从而使得弹性体40绕第一连接部331向下翻转,从而使得弹性体40上的动触点411与第二端子32上的第二触点321接触导通(如图7所示);当松开导芯52时,桥片51向上活动,从而使得弹性体40恢复至原先状态,从而使得弹性体40上的动触点411与第二端子32上的第二触点321分离,开关再次处于断开状态。
请参照图8至图9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发机构50包括有导芯52,该导芯52包括有主体部521以及自主体部521横向延伸出的延伸部522,该延伸部522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一抵压部523,该抵压部523抵于弹性体40的无声抵压位置412上。
请参照图10至图11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芯槽21位于弹性体40的无声抵压位置412的正上方,该触发机构50包括有导芯52,该导芯52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芯槽21中且该导芯52的上端露出上盖20外,该导芯52的下端抵于弹性体40的无声抵压位置412上。
请参照图12至图15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关导通机构30包括有红外管35、支撑件36以及限位件37,该红外管35具有光发射端351和光接收端352,该弹性体40的外端具有一用于改变红外管35之光线传播方向以使得红外管35实现光导通或断开的遮光件43,该支撑件36以及限位件37均设置于主体10上。
该支撑件36上具有第三连接部361以及第四连接部362,该弹性体40与第三连接部361以及第四连接部362均连接且该弹性体40可绕第三连接部361上下翻转,该弹性体40上的无声抵压位置412位于遮光件43与第三连接部361之间。具体而言,该遮光件43设于前述框体部41上并位于框体部41的外端,该卡接孔413卡接于支撑件36上的第四连接部362,该连接端421抵于第三连接部361上。该红外管35为折射型红外管,光发射端351和光接收端352封装在同一本体353上,该遮光件43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本体353上方。
使用时,如图12至图13所示,自由状态下,该遮光件43位于红外管35的上方,此时,光接收端352无法接收到从光发射端351发出的红外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按压导芯52时,使得桥片51向下活动,从而使得弹性体40绕第三连接部361向下翻转,使得遮光件43亦向下活动而靠近红外管35,此时,从光发射端351发出的红外线经过遮光件43反射后射向光接收端352,光接收端352可以接收到红外线,从而实现光导通(如图14至图15所示);当松开导芯52,桥片51向上活动,从而使得弹性体40恢复至原先状态,从而使得弹性体40上的遮光件43也向上复位远离红外管35,使得光接收端352无法接收到从光发射端351发出的红外线,开关再次处于断开状态。
请参照图16至图19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该红外管35为对射型红外管,其包括有发射管354和接收管355,前述光发射端351设置于发射管354上,前述光接收端352设置于接收管355上,该遮光件43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发射管354和接收管355之间。
使用时,如图16至图17所示,自由状态下,该遮光件43位于发射管354和接收管355之间,此时,由于遮光件43的遮挡,光接收端352无法接收到从光发射端351发出的红外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按压导芯52时,使得桥片51向下活动,从而使得弹性体40绕第三连接部361向下翻转,此时,遮光件43不再对红外线进行遮挡,从光发射端351发出的红外线直接射向光接收端352,光接收端352可以接收到红外线,从而实现光导通(如图18至图19所示);当松开导芯52,桥片51向上活动,从而使得弹性体40恢复至原先状态,遮光件43再次挡于发射管354和接收管355之间,使得光接收端352无法接收到从光发射端351发出的红外线,开关再次处于断开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该弹性体具有一无声抵压位置,并配合导芯直接或间接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通过按压导芯,使得弹性体向下活动,从而实现开关导通的功能,且操作过程中不会发出声音,避免了传统上硬性碰撞从而产生的噪音问题,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下尤为适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且操作简单,结构紧凑,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上盖、触发机构、开关导通机构以及实现开关导通机构导通或者断开的弹性体,该上盖安装于主体上并与主体围构形成容置空间,该开关导通机构、弹性体以及触发机构均设置于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体具有一无声抵压位置;该触发机构包括有导芯,该导芯直接或间接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该上盖具有一导芯槽,该导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芯槽中且该导芯的上端露出上盖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导通机构包括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该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均设置于主体上,该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触点,该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下设置,该弹性体与第三端子保持接触电连接,该第三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弹性体可绕第一连接部上下翻转,该弹性体的外端具有一动触点,该动触点位于前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该无声抵压位置位于动触点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该导芯抵于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有桥片以及前述导芯,该桥片的一端抵在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该桥片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上,该导芯抵于桥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芯包括有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横向延伸出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一抵压部,该抵压部抵于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芯槽位于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的正上方,该导芯位于导芯槽中且该导芯抵于无声抵压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导通机构包括有红外管、支撑件以及限位件,该红外管具有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该弹性体的外端具有一用于改变红外管之光线传播方向以使得红外管实现光导通或断开的遮光件,支撑件以及限位件均设于主体上,该支撑件上具有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该弹性体与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连接且该弹性体可绕第三连接部上下翻转,该无声抵压位置位于遮光件与第三连接部之间,该触发机构包括有桥片以及前述导芯,该桥片的一端抵在弹性体的无声抵压位置上,该桥片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上,该导芯抵于桥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管为折射型红外管,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封装在同一本体上,该遮光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本体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管为对射型红外管,其包括有发射管和接收管,前述光发射端设置于发射管上,前述光接收端设置于接收管上,该遮光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一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部以及弹片部,前述动触点设于框体部上并位于框体部的外端,该框体部上具有一卡接孔,该卡接孔卡接于第三端子上的第二连接部,该弹片部具有一连接端,该连接端抵于第一连接部上保持接触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一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部以及弹片部,前述遮光件设于框体部上并位于框体部的外端,该框体部上具有一卡接孔,该卡接孔卡接于支撑件上的第四连接部,该弹片部具有一连接端,该连接端抵于第三连接部上。
CN201520027606.4U 2015-01-15 2015-01-15 静音开关 Active CN204332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7606.4U CN204332772U (zh) 2015-01-15 2015-01-15 静音开关
PCT/CN2016/070700 WO2016112842A1 (zh) 2015-01-15 2016-01-12 静音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7606.4U CN204332772U (zh) 2015-01-15 2015-01-15 静音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2772U true CN204332772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6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7606.4U Active CN204332772U (zh) 2015-01-15 2015-01-15 静音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32772U (zh)
WO (1) WO20161128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6921A (zh) * 2015-01-15 2015-05-13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WO2016112842A1 (zh) * 2015-01-15 2016-07-21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WO2023248739A1 (ja) * 2022-06-20 2023-1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9496Y (zh) * 2008-04-22 2009-02-25 余正明 一种开关
CN201229877Y (zh) * 2008-06-23 2009-04-29 张璟豪 微动开关
JP2012099327A (ja) * 2010-11-02 2012-05-2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バースイッチ装置
CN203218150U (zh) * 2013-04-08 2013-09-25 仕达利恩(惠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开关
CN204332772U (zh) * 2015-01-15 2015-05-13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CN104616921B (zh) * 2015-01-15 2017-11-07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6921A (zh) * 2015-01-15 2015-05-13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WO2016112842A1 (zh) * 2015-01-15 2016-07-21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CN104616921B (zh) * 2015-01-15 2017-11-07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静音开关
WO2023248739A1 (ja) * 2022-06-20 2023-1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2842A1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6874U (zh) 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光电开关
CN204332772U (zh) 静音开关
CN104979120A (zh) 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CN104616921A (zh) 静音开关
CN104299824B (zh) 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US20130112535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 of micro switch
CN204760284U (zh) 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US20210319962A1 (en) Pluggable multifunctional push switch
CN210535553U (zh) 一种按压行程可调的微动开关
CN205911196U (zh) 一种车用防尘开关
CN204792562U (zh) 一种薄膜电子开关
CN101488407B (zh) 微动开关
CN204045452U (zh) 一种无声轻触开关
CN104465180B (zh) 轻触开关
CN210200601U (zh) 一种双层防水的按键面板结构
CN203839256U (zh) 微动开关
CN208852391U (zh) 一种电子设备触屏控制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01898067U (zh) 多向式轻触开关
CN205564599U (zh) 一种防水轻触开关
CN210467658U (zh) 一种高触感薄膜开关
CN110739172B (zh) 一种绝缘轻触开关
CN217061858U (zh) 一种高触感薄膜开关
CN205004220U (zh) 高密封轻触开关
CN205004222U (zh) 多向式轻触开关
CN211045309U (zh) 一种改进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