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0241U -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0241U
CN204330241U CN201420786594.9U CN201420786594U CN204330241U CN 204330241 U CN204330241 U CN 204330241U CN 201420786594 U CN201420786594 U CN 201420786594U CN 204330241 U CN204330241 U CN 204330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pane
white
right sides
vehicle body
blow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865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雪燕
和丽梅
汪德强
廖毅
许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865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30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0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02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至少八块有机玻璃板、压力传感器、烟雾发生器、风机和进气量传感器,有机玻璃板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白车身上的各个玻璃窗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烟雾发生器和风机分别与车身腔体密封连通,压力传感器位于车身腔体内,风机与车声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反复利用进行白车身气密性检测、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气密性并定位泄漏之处,保证白车身气密性。

Description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系统,特别是涉及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和实际汽车制造业中没有白车身气密性检测试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因此不能进行白车身气密性实验,这样引起的问题主要有:无法评定白车身的密封效果;无法评定涂胶、焊缝、隔断块等零部件搭接区域的密封效果;无法确认白车身的泄露区域;无法对泄漏量进行记录,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和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反复利用进行白车身气密性检测、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气密性并定位泄漏之处,保证白车身气密性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至少八块有机玻璃板、压力传感器、烟雾发生器、风机和进气量传感器,所述有机玻璃板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有机玻璃板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车身腔体密封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车身腔体内,所述风机与所述车身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还可以是:
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均通过通风管与所述车身腔体密封连通。
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分别与烟雾发生器和风机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有机玻璃板上的开孔密封连接。
有机玻璃板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通过密封胶带密封连接,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均与所述车身腔体通过密封胶带密封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至少八块有机玻璃板、压力传感器、烟雾发生器、风机和进气量传感器,所述有机玻璃板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有机玻璃板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车身腔体密封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车身腔体内,所述风机与所述车身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量传感器。这样在进行检测时,将白车身上所有的窗口均使用有机玻璃板密封封闭起来,在将白车身与外界相通的孔均密封起来,使得整体白车身内部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启动烟雾发生器和风机,记录压力传感器和进气量传感器的数值,对比进气量和白车身的车身腔体内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之间的压力差值,确定白车身气密性,如果有泄漏之处,通过烟雾漏出之处确定泄漏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验结果准确、有机玻璃板可反复利用进行白车身气密性检测、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气密性并定位泄漏之处,保证白车身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结构简图。
图号说明
1…白车身             2…有机玻璃板          3…压力传感器
4…烟雾发生器         5…风机                6…进气量传感器
7…车身腔体           8…通风管              9…密封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2,包括至少八块有机玻璃板2、压力传感器3、烟雾发生器4、风机5和进气量传感器6,所述有机玻璃板2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有机玻璃板2分别与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7,所述烟雾发生器4和所述风机5分别与所述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3位于所述车身腔体7内,所述风机5与所述车身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量传感器6。这样在进行检测时,将白车身1上所有的窗口均使用有机玻璃板2密封封闭起来,在将白车身1与外界相通的孔均密封起来,使得整体白车身1内部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7,启动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5,记录压力传感器3和进气量传感器6的数值,对比进气量和白车身1的车身腔体7内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之间的压力差值,确定白车身1气密性,如果有泄漏之处,通过烟雾漏出之处确定泄漏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验结果准确、有机玻璃板2可反复利用进行白车身1气密性检测、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气密性并定位泄漏之处,保证白车身1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烟雾发生器4和所述风机5均通过通风管8与所述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通风管8的存在使得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 5与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的可靠性能更高,因为通风管8一般都是柔性的,至少不是坚硬的,因此密封连接更容易实现,而且在检测过程中晃动通风管8不会破坏车身腔体7的密封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通风管8的一端分别与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5连接,所述通风管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有机玻璃板2上的开孔密封连接。这样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5就可以和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有机玻璃板2分别与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通过密封胶带9密封连接,所述烟雾发生器4和所述风机5均与所述车身腔体7通过密封胶带9密封连通。密封胶带9的密封连接的优点是密封效果比较好,而且对有机玻璃板2和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没有任何影响,粘结密封以及检测后拆卸均比较容易,而且密封胶带9密封成本比较低,取材容易,在保证密封连通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检测系统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对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的方法,请参考图1至图2,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待检测的涂装过的白车身1,并制作与所述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形状和大小一致的八块有机玻璃板2;
B.将压力传感器3放置于白车身1内并将其传输数据线输出至白车身1外部,将有机玻璃板2分别与所述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密封连接,其余与车身相同的孔均密封,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7;
C.将风机5和烟雾发生器4分别密封连通到所述车身腔体7,在风机5与所述车身腔体7之间密封连通有进气量传感器6;
D.启动风机5和/或烟雾发生器4向所述车身腔体7内通入烟雾和/或 气体,进气量传感器6测定通入车身腔体7的进气量,压力传感器3感测车身腔体7内的压力,如果车身腔体7内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的压力差与通入的进气量相匹配,则车身气密性好,如果车身腔体7内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的压力差与通入的进气量不匹配,则车身腔体7有漏气,气密性不好;
E.如果气密性不好,启动烟雾发生器4,则通过目测观察烟雾泄漏点找出白车身1泄露之处; 
F.停止风机5和/或烟雾发生器4运行,拆除有机玻璃板2。
其利用前述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并通过上述步骤完全可以进行白车身1气密性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实验结果准确、可反复进行白车身1气密性检测、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气密性并定位泄漏之处,保证白车身1制造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对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的方法,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B步骤中:所述有机玻璃板2分别与所述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通过密封胶带9密封连接,其余与车身相同的孔均通过密封胶带9密封,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7。密封胶带9的密封连接的优点是密封效果比较好,而且对有机玻璃板2和白车身1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没有任何影响,粘结密封以及检测后拆卸均比较容易,而且密封胶带9密封成本比较低,取材容易,在保证密封连通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检测系统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对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的方法,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C步骤中:将风机5和烟雾发生器4分别通过密封胶带9密封连通到所述车身腔体7,在风机5与所述车身腔体7之间通过密封胶带9密封连通有进气量传感器6。优点如前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对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的方法,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C步骤中所 述烟雾发生器4和所述风机5均通过通风管8与所述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通风管8的存在使得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5与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的可靠性能更高,因为通风管8一般都是柔性的,至少不是坚硬的,因此密封连接更容易实现,而且在检测过程中晃动通风管8不会破坏车身腔体7的密封性。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通风管8的一端分别与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5连接,所述通风管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有机玻璃板2上的开孔密封连接。这样烟雾发生器4和风机5就可以实现和车身腔体7密封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对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的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以及进气量传感器计算得到白车身的压力差测量泄露量;通过烟雾发生器查找泄露区域,结果记录在试验记录表(如下表),以完成泄露检测;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八块有机玻璃板、压力传感器、烟雾发生器、风机和进气量传感器,所述有机玻璃板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有机玻璃板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车身腔体密封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车身腔体内,所述风机与所述车身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量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均通过通风管与所述车身腔体密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分别与烟雾发生器和风机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有机玻璃板上的开孔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有机玻璃板分别与白车身左右两侧前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后门上玻璃窗、左右两侧蝶形玻璃窗、前挡风玻璃窗和后尾门玻璃窗通过密封胶带密封连接,所述烟雾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均与所述车身腔体通过密封胶带密封连通。
CN201420786594.9U 2014-12-11 2014-12-11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30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6594.9U CN204330241U (zh) 2014-12-11 2014-12-11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6594.9U CN204330241U (zh) 2014-12-11 2014-12-11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0241U true CN204330241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6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8659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30241U (zh) 2014-12-11 2014-12-11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302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8046A (zh) * 2014-12-11 2016-07-0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5890909A (zh) * 2016-04-29 2016-08-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闭合件动态声密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8046A (zh) * 2014-12-11 2016-07-0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5890909A (zh) * 2016-04-29 2016-08-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闭合件动态声密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8046A (zh)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4330241U (zh)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CN204694421U (zh) 阀门检漏测试装置
CN105699026B (zh) 一种密封测试系统及密封测试方法
CN203705129U (zh) 一种焊缝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05531574A (zh) 薄膜室被抽空时的气密性测试
CN215217976U (zh) 涡轮壳体气密性检具
CN111678657A (zh) 一种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漏气量现场检测方法
CN104793011B (zh) 一种列车车载全向固态测风的方法
CN102706523B (zh) 一种气体测漏方法及系统
CN20490309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1622157U (zh) 可有效验证气密性的隔离密闭装置
CN204788858U (zh) 燃油滤清器密封性试验装置
CN202693228U (zh) 一种核电站气密门的气密试验装置
CN206497016U (zh) 一种高原环境试验箱
CN110542518B (zh) 一种胶粘组合件密封性能测试方法和设备
CN207864075U (zh) 一种滤清器快速测压差装置
CN204740108U (zh) 双模式检漏仪
CN203798518U (zh) 油冷器干、湿混合密封性试验设备
CN108398216A (zh) 一种堵件漏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0037105U (zh) 门窗现场物理性能检测仪
CN204283675U (zh)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CN207216051U (zh) 盖板贴纸检测装置
CN204095803U (zh) 一种真空助力匹配系统及汽车
CN212779797U (zh) 空调机架气密性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