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23678U -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23678U
CN204323678U CN201420522638.7U CN201420522638U CN204323678U CN 204323678 U CN204323678 U CN 204323678U CN 201420522638 U CN201420522638 U CN 201420522638U CN 204323678 U CN204323678 U CN 204323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alighting gear
feet
hold
dow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26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鲵古砬
倪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ai 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aox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aox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aox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226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23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23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23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该起落架包括支撑臂和支撑脚,支撑臂的上端安装于飞行器机身上,支撑脚与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飞行器不够灵活的问题。将支撑脚与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从而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能够适应不同的放置方式,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将支撑脚固定于一预设位置上,从而可以便于运输或搬运,在使用过程中,将支撑脚固定于另一预设位置上,使支撑脚与地面形成支撑部,即飞行器通过支撑脚支撑于地面上,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飞行器,该起落架可适应小型飞行器使用特点,满足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代飞行器的起落架虽然种类繁多,但适用于小型飞行器的起落架并不多见。随着小型飞行器,特别是无人机的飞速发展,对适用于小型飞行器且功能齐备的起落架的需求尤为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解决了现有飞行器不够灵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支撑臂和支撑脚,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安装于飞行器机身上,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落地杆,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臂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直接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旋转轴,另一个可以绕着所述旋转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落地杆,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臂体,所述起落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旋转轴,另外两个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绕着所述旋转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落地杆,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臂体,所述起落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落地杆包括至少两个杆,每一个杆均可通过活动连接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落地杆包括一长杆与一短杆,所述长杆与所述短杆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脚锁定在所述预设位置的锁定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所述前起落架和/或后起落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针对现有飞行器的起落架不够灵活的问题,将支撑脚与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从而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能够适应不同的放置方式,例如,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将支撑脚固定于一预设位置上,从而可以便于运输或搬运,在使用过程中,将支撑脚固定于另一预设位置上,使支撑脚与地面形成支撑部,即飞行器通过支撑脚支撑于地面上,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飞行器机身,该起落架可适应小型飞行器,特别是无人机的使用特点,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前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后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前、后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为了适应小型飞行器的使用特点并满足其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落架,该起落架包括支撑臂1、支撑脚2,支撑臂1的上端安装于飞行器机身上,支撑脚2与支撑臂1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在该预设位置处,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对于支撑臂1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前、后起落架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这里不做赘述,例如图1中为后三点式起落架中的前起落架,图2中为后三点式起落架中的后起落架,其支撑臂1的结构、形状可根据机身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于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在使用过程中,将支撑脚固定于一预设位置上,使支撑脚与地面形成支撑部,即飞行器通过支撑脚支撑于地面上,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飞行器机身,优选地,该支撑部为一支撑面,即支撑脚2与地面为面接触,从而保证起落架放置平稳。
优选地,以下实施例均已图1中的后三点式起落架中的前起落架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图2中的后三点式起落架中的后起落架也同样适用,相应地,前三点式起落架中的前、后起落架也同样适用。
实施例二:
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支撑脚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落地杆22,该支撑臂1包括第二连接部11和臂体12,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11直接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式:在图3中,第二连接部11两侧分别设置一适当凸起,该凸起形状不作限制,第一连接部21上分别设置适当通孔,使该通孔的形状与凸起的形状相适应,将第一连接部21上的通孔扣合在第二连接部11的凸起上,从而形成活动连接,使得支撑脚2通过该活动连接可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且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中的一个为旋转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轴为广义概念上的旋转轴,即为虚拟旋转轴,另一个连接部可以绕着该旋转轴转动,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若第二连接部11为旋转轴,即以凸起的中心为旋转轴,则第一连接部21可绕着第二连接部11转动,并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方式二、若第一连接部21为旋转轴,即以通孔的中心为旋转轴,则第二连接部11可绕着第一连接部21转动,并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实施例三:
如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支撑脚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落地杆22,该支撑臂1包括第二连接部11和臂体12,该起落架还包括连接件3,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11通过连接件3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式:在图4中,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分别在对应位置处均设置相应通孔,将连接件3同时贯穿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的通孔,从而通过连接件3使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11形成活动连接,使得支撑脚2通过该活动连接可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且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3、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中的一个为旋转轴,另外两个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绕着该旋转轴转动,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若连接件3为旋转轴,则该旋转轴为实际旋转轴,则第一连接部21和/或第二连接部11均可绕着连接件3转动,并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方式二、若第一连接部21为旋转轴,即以第一连接部21上通孔的中心为旋转轴,则该旋转轴为广义概念上的虚拟旋转轴,则第二连接部11和/或连接件3可绕着第一连接部21转动,并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方式三、若第二连接部11为旋转轴,即以第二连接部11上通孔的中心为旋转轴,则该旋转轴为广义概念上的虚拟旋转轴,则第一连接部21和/或连接件3可绕着第二连接部11转动,并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实施例四:
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支撑脚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落地杆22,该支撑臂1包括第二连接部11和臂体12,该起落架还包括与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连接的连接件3,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且连接,而是通过连接件3活动连接,对于该活动连接方式,如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三中的活动连接方式,但也不排除其他活动连接方式,使得支撑脚2通过该活动连接可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且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连接方式:
方式一、第一连接部21与连接件3活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1与连接件3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方式二、第二连接部11与连接件3活动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连接件3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方式三、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均与连接件3活动连接,使得支撑脚2与地面形成接触的支撑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与落地杆22可一体成型,落地杆22包括至少两个杆,每一个杆均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于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从而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优选地,该落地杆22包括一长杆221与一短杆222,长杆221与短杆222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优选地,该钝角的角度为120°至150°,当使用起落架时,通过该活动连接,使长杆221与地面平齐,从而起到支撑飞行器,当未使用起落架时,通过该活动连接,使短杆222与地面平齐,从而可以便于运输及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锁定件(图中未示出),当支撑脚2与支撑臂1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时,该锁定件将该支撑脚2锁定在该预设位置,防止该支撑脚2产生松动,导致放置不稳等问题。
综上,针对上述实施例二、三、四中的活动连接方式,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第二连接部11两侧分别设置一适当凸起,第一连接部21上分别设置适当通孔,将第一连接部21上的通孔扣合在第二连接部11的凸起上,从而形成活动连接,即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11直接活动连接;在实施例三中,第二连接部11并没有设置凸起,而是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分别在对应位置处均设置相应通孔,将连接件3同时贯穿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11的通孔,从而通过连接件3使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11形成活动连接;在实施例四中,主要包括了三种连接方式,即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连接,即连接件3与其中一者活动连接,则与另一者可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或者,连接件3与两者都活动连接,对于该活动连接方式,如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三中的活动连接方式,但也不排除其他活动连接方式。
实施例五:
如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无人机包括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无论对于前三点式起落架,还是后三点式起落架,可以只有前起落架为上述起落架,也可以只有后起落架为上述起落架,还可以前起落架与后起落架同时为上述起落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臂和支撑脚,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安装于飞行器机身上,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在至少一个预设位置上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落地杆,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臂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直接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旋转轴,另一个可以绕着所述旋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落地杆,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臂体,所述起落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旋转轴,另外两个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绕着所述旋转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落地杆,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臂体,所述起落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杆包括至少两个杆,每一个杆均可通过活动连接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杆包括一长杆与一短杆,所述长杆与所述短杆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脚锁定在所述预设位置的锁定件。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所述前起落架和/或后起落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
CN201420522638.7U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Active CN204323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2638.7U CN204323678U (zh)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2638.7U CN204323678U (zh)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23678U true CN204323678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6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22638.7U Active CN204323678U (zh) 2014-09-11 2014-09-11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23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5455A (zh) * 2017-04-21 2017-09-29 珠海佰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起落装置及其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5455A (zh) * 2017-04-21 2017-09-29 珠海佰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起落装置及其无人机
CN107215455B (zh) * 2017-04-21 2020-04-03 珠海佰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起落装置及其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3925U (zh) 一种红木家具贯通式腿部与面框榫卯连接结构
CN204323678U (zh)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CN103818639A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靠背支架的工位器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40140U (zh) 一种轨道玩具
CN204551887U (zh) 一种轻型钢构承重梁
CN203690335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叠层防呆定位模板
CN203946123U (zh) 一种多功能手推车
CN205910962U (zh) 一种可拼装为直角显示屏的弧形led显示屏
CN203976227U (zh) 一种轨道接口连接结构
CN203488489U (zh) 一种连接杆
CN205147727U (zh) 一种工件扶正装置
CN104760661A (zh) 一种用于连接模块化浮箱的锁紧装置
CN204526785U (zh) 一种客车主驱动电机左前托架总成
CN205059368U (zh) 平推自卸车推板结构
CN203427773U (zh) 用于重型卡车制动系统的方形水箱
CN204319774U (zh) 一种变形玩具积木
CN203937774U (zh)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CN204725431U (zh) 一种解锁拉手轴销装配工装
CN203822173U (zh) 适合轮式整拖的钻机底座连接装置
CN204231872U (zh) 一种多功能农用耙
CN202553046U (zh) 一种多功能椅
CN204686888U (zh) 一种关节连动系统
CN202248300U (zh) 用于钢结构的翼梁机构
CN205520673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生产的连杆装置
CN205112815U (zh) 一种双鸽彩福古建筑瓷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9

Address after: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Jinhu Road No. 22 of the Iraqi coast Mathia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rst phase of plant A northeast area 3500 square meters

Patentee after: Zhuhai Bai Ji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aqiang Road, Tianhe District, decimating surplus building, room 6, floor 619, room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AOX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