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7774U -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7774U
CN203937774U CN201420271948.6U CN201420271948U CN203937774U CN 203937774 U CN203937774 U CN 203937774U CN 201420271948 U CN201420271948 U CN 201420271948U CN 203937774 U CN203937774 U CN 203937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
down arm
turning device
connecting portion
oscillating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719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桂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719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7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7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77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轮车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本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铰接有支撑件,所述防侧翻装置还包括能将支撑件向车身两侧撑开以防止车身侧翻的撑开机构。本实用新型在两轮车发生紧急事故时,能有效避免车身发生严重倾斜而侧翻,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电瓶车和摩托车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两轮车,由于两轮车具有经济、环保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但是相比四轮车而言,现有的两轮车由于只有两个轮子着地,稳定性较差,在发生擦碰事故、或是在冰雪湿滑路段上行驶时,两轮车容易产生侧翻,因此安全性不高。
为了解决两轮车存在的上述问题,有人发明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身侧翻的两轮车防倾稳定装置(申请号:201320090320.1),该装置安装在两轮车后轮的水平横梁上,包括两个稳定辅助轮,两个所述稳定辅助轮之间连接有横向支撑轮轴,两个所述稳定辅助轮内侧的所述横向支撑轮轴上对称安装有两支撑吊臂,所述支撑吊臂连接有与两轮车后轮的水平横梁连接的定位连接装置,所述定位连接装置连接有锁紧装置。该装置在车身发生打滑而倾斜时,其中一个稳定辅助轮着地,从而避免因重心偏移摔倒,实现了防倾斜摔倒、稳定两轮车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装置两个稳定辅助轮相对车身的位置固定,为了结构设计的需要和平时使用的便利性,两个稳定轮之间的间距不可能设计得较大,因此在车身发生倾斜时,该装置对车身的支撑面积有限,只能在车辆低速的情况下有效防止车身侧翻,但在两轮车出现紧急情况,如高速急转弯失控、发生碰撞和高速运行出现打滑时,该装置还是不能很好地避免车身发生侧翻,因此还是存在安全性差、实用性不强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好地防止两轮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本防侧翻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铰接有支撑件,所述防侧翻装置还包括能将支撑件向车身两侧撑开以防止车身侧翻的撑开机构。
连接座固连在两轮车底部前、后轮之间。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整个支撑件隐藏在车身底部,既不会干涉两轮车的正常行驶,同时也较为美观。在车身遇到侧翻风险时,驾驶员只需要通过控制撑开机构,便能将支撑件向车身两侧撑开,支撑件的一侧着地,从而防止车身侧翻。由于本装置的支撑件能向车身两侧撑开,撑开之后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因此,在车身发生高速急转弯失控、碰撞和高速运行出现打滑等紧急情况时,都能有效避免车身发生严重倾斜而侧翻。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轴、下安装板和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板面相对且相互固连,连接轴的一端连接在上安装板上,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安装板上。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均为矩形板状,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相互平行,连接轴垂直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四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并铰接在连接轴上,支撑臂的另一端伸出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使支撑件形成“X”形。支撑件呈“X”形,且四个支撑臂均铰接在连接轴上,因此在车身发生侧翻时,其中两个支撑臂向车身一侧撑开,另外两个支撑臂向车身另一侧撑开,给车身提供了四个支撑点,支撑面积较大,因此能有效防止车身侧翻。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支撑臂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均成条形杆状,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上,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支撑部的一端相固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固连有滚轮,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支撑臂的连接部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支撑部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隐藏在车身底部,因此支撑臂可以设计得较长,在支撑件撑开之后,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提升本装置的防侧翻性能。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下夹板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上夹板和下夹板板面相对,四个支撑臂分别为支撑臂一、支撑臂二、支撑臂三和支撑臂四,所述支撑臂一的连接部、支撑臂二的连接部均夹设固定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支撑臂一的连接部和支撑臂二的连接部间隔设置。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支撑臂三的连接部和支撑臂四的连接部相固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所述连接轴转动穿设在上夹板、连接板和下夹板上。作为优选,支撑臂三和支撑臂四为一体成型制造。支撑臂一的连接部和支撑臂二的连接部间隔设置,因此提供了空间来设置连接板,并使支撑臂三和支撑臂四的能够转动。车身在高速过程发生倾斜时,撑开的支撑臂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大的。为了保证支撑臂能够稳定地对车身进行支撑,避免支撑臂折断、变形,支撑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了解决由于支撑臂三和支撑臂四强度大造成连接轴安装的麻烦,因此设置了连接板,这样,连接轴便可以依次穿过上安装板、上夹板、下夹板和下安装板,将四个支撑臂铰接在连接轴上。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拉索、连接板一、连接板二、摆动板一和摆动板二,所述摆动板一、摆动板二设置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一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一的连接部上,连接板一的另一端与摆动板一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板一的另一端与摆动板二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板二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二的一端相铰接,连接板二的另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三的连接部上,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在摆动板一和摆动板二的铰接处,拉索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拉动拉索的踏板。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拉绳一、拉绳二,所述拉绳一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四的连接部上,所述拉绳二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二的连接部上,所述拉绳一的另一端、拉绳二的另一端固连有用于拉动拉绳一和拉绳二的踏板。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踏板和所述上安装板之间还连接有拉簧二。踏板安装在两轮车放脚的面板上,当向下踩动踏板时,能将拉索向外拉出一段距离。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摆动板一和摆动板二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摆动板一和摆动板二的铰接点靠近上安装板内侧。在发生意外车身倾斜时,只需踩动踏板,踏板向外拉出拉索,与拉索相连的摆动板一和摆动板二向外侧移动,摆动板一和摆动板二之间的夹角增大,这样便迫使支撑臂一和支撑臂三向车身两侧撑开,同时支撑臂二和支撑臂四也相应被撑开。在松开踏板时,依靠拉簧二的作用,可以使踏板自动复位。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本防侧翻装置还包括拉簧一,所述拉簧一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二上,拉簧一的另一端固连在支撑臂四上。
在上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滚轮为万向轮。在发生意外车身倾斜时,车身一侧的万向轮着地,由于万向轮能水平方向上360度旋转,因此不管车身向任何方向移动,万向轮均能随着车身的移动而滚动,保证车身在地面上平稳移动,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车身发生侧翻的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防侧翻装置在车身发生侧翻时,支撑臂一和支撑臂三能向车身一侧撑开,同时支撑臂二和支撑臂四能向车身另一侧撑开,给车身提供了四个支撑点,并且支撑面积大,因此,在车身发生高速急转弯失控、碰撞和高速运行出现打滑等紧急情况时,都能有效避免车身发生严重倾斜而侧翻,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2、本防侧翻装置安装、拆卸方便,能适用于各种两轮车,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3、本防侧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能将两轮车发生侧翻的几率降到最低,效果十分客可观,因此适合广泛推广运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座;2、支撑件;3、连接轴;4、下安装板;5、上安装板;6、连接部;7、支撑部;8、滚轮;9、上夹板;10、下夹板;11、支撑臂一;12、支撑臂二;13、支撑臂三;14、支撑臂四;15、连接板;16、拉索;17、连接板一;18、连接板二;19、摆动板一;20、摆动板二;21、踏板;22、拉簧一;23、拉簧二;24、加强板;25、收缩限位螺钉;26、撑开限位螺钉;27、拉绳一;28、拉绳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支撑件2和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连接座1,支撑件2铰接在连接座1上。具体的,连接座1包括连接轴3、下安装板4和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上安装板5,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板面相对且相互固连,连接轴3的一端连接在上安装板5上,连接轴3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安装板4上,支撑件2铰接在连接轴3上。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均为矩形板状,两者形状相同,作为优选,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的长度为24cm,宽度为15cm,厚度为0.5cm,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相互平行,连接轴3垂直于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连接轴3可以采用螺栓、定位销等。
如图4所示,支撑件2包括上夹板9、下夹板10和四个支撑臂,上夹板9、下夹板10位于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上夹板9和下夹板10板面相对,支撑臂的一端位于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并铰接在连接轴3上,支撑臂的另一端伸出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使支撑件2形成“X”形。支撑臂包括连接部6和支撑部7,连接部6和支撑部7均成条形杆状,支撑部的长度为20~28cm,优选为24cm。连接部6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3上,连接部6的另一端与支撑部7的一端相固连,支撑部7的另一端固连有滚轮8,滚轮8优选为万向轮。连接部6和支撑部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车身在高速过程发生倾斜时,支撑臂撑开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大的。为了保证车辆倾斜时,支撑臂能够稳定地对车身进行支撑,避免支撑臂折断、变形,支撑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本防侧翻装置还在支撑臂的连接部6和支撑部7的连接处固设有加强板24,加强板24能防止支撑臂由于受力过大导致其连接部6和支撑部7的连接处发生弯折甚至断裂。
具体地,如图4所示,四个支撑臂分别为支撑臂一11、支撑臂二12、支撑臂三13和支撑臂四14,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均夹设固定在上夹板9和下夹板10之间,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和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间隔有12cm。。支撑臂三13的连接部6和支撑臂四14的连接部6相固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位于上夹板9和下夹板10之间,连接轴3转动穿设在上夹板9、连接板15和下夹板10上。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和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间隔设置,因此提供了空间来设置连接板15,并使支撑臂三13和支撑臂四14的能够转动。
为了使支撑件2撑开后能自动复位,如图1和图4所示,本防侧翻装置还包括拉簧一22,拉簧一22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上,拉簧一22的另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上。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还固连有三个收缩限位螺钉25和两个撑开限位螺钉26。首先,收缩限位螺钉25和撑开限位螺钉26的将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相互固连。另外,收缩限位螺钉25还能起到限制支撑件2收缩程度的作用,防止在拉簧一22的作用下支撑件2过度收缩。同时,撑开限位螺钉26还能起到限制支撑件2撑开程度的作用,防止支撑件2过渡撑开。
本防侧翻装置还包括能将支撑件2向车身两侧撑开以防止车身侧翻的撑开机构。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撑开机构包括拉索16、连接板一17、连接板二18、摆动板一19和摆动板二20,摆动板一19、摆动板二20设置在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连接板一17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上,连接板一17的另一端与摆动板一19的一端相铰接,摆动板一19的另一端与摆动板二20的一端相铰接,摆动板二2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二18的一端相铰接,连接板二18的另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三13的连接部6上,拉索16的一端连接在摆动板一19和摆动板二20的铰接处,拉索16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拉动拉索16的踏板21,踏板21和上安装板5之间还连接有拉簧二23。
本防侧翻装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上安装板5固连在车身底部前、后车轮之间,在两轮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整个支撑件隐藏在车身底部。在车身遇到侧翻风险时,驾驶员只需要向下踩动踏板21,将拉索16向外拉出一段距离,与拉索16相连的摆动板一19和摆动板二20向外侧移动,摆动板一19和摆动板二20之间的夹角增大,迫使支撑臂一11和支撑臂三13能向车身一侧撑开,同时支撑臂二12和支撑臂四14能向车身另一侧撑开。车身向哪一侧倾斜,那么相应侧的支撑臂上的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并随着车身的移动万向轮在底面上转动,对车身形成支撑,防止车身发生侧翻的危险。而松开踏板21时,依靠拉簧二23的作用,可以使踏板21自动复位。依靠拉簧一22的作用,支撑件2收缩复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5所示,撑开机构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替换,本撑开机构包括拉绳一27、拉绳二28,拉绳一27和拉绳二28为钢丝绳,拉绳一27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四14的连接部上,拉绳二28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上,拉绳一27的另一端、拉绳二28的另一端固连有用于拉动拉绳一27和拉绳二28的踏板2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本防侧翻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上铰接有支撑件(2),所述防侧翻装置还包括能将支撑件(2)向车身两侧撑开以防止车身侧翻的撑开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包括连接轴(3)、下安装板(4)和用于与车身底部相固连的上安装板(5),所述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板面相对且相互固连,所述连接轴(3)的一端连接在上安装板(5)上,连接轴(3)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安装板(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四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位于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并铰接在连接轴(3)上,支撑臂的另一端伸出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使支撑件(2)形成“X”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连接部(6)和支撑部(7),所述连接部(6)和支撑部(7)均成条形杆状,所述连接部(6)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3)上,连接部(6)的另一端与支撑部(7)的一端相固连,所述支撑部(7)的另一端固连有滚轮(8),所述连接部(6)和支撑部(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上夹板(9)和下夹板(10),所述上夹板(9)、下夹板(10)位于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上夹板(9)和下夹板(10)板面相对,四个支撑臂分别为支撑臂一(11)、支撑臂二(12)、支撑臂三(13)和支撑臂四(14),所述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均夹设固定在上夹板(9)和下夹板(10)之间,且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和支撑臂二(12)的连接部(6)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三(13)的连接部(6)和支撑臂四(14)的连接部(6)相固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位于上夹板(9)和下夹板(10)之间,所述连接轴(3)转动穿设在上夹板(9)、连接板(15)和下夹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拉索(16)、连接板一(17)、连接板二(18)、摆动板一(19)和摆动板二(20),所述摆动板一(19)、摆动板二(20)设置在上安装板(5)和下安装板(4)之间,所述连接板一(17)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一(11)的连接部(6)上,连接板一(17)的另一端与摆动板一(19)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板一(19)的另一端与摆动板二(20)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板二(2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二(18)的一端相铰接,连接板二(18)的另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三(13)的连接部(6)上,所述拉索(16)的一端连接在摆动板一(19)和摆动板二(20)的铰接处,拉索(16)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拉动拉索(16)的踏板(21)。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本防侧翻装置还包括拉簧一(22),所述拉簧一(22)的一端固连在支撑臂二(12)上,拉簧一(22)的另一端固连在支撑臂四(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8)为万向轮。
CN201420271948.6U 2014-05-26 2014-05-26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1948.6U CN203937774U (zh) 2014-05-26 2014-05-26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1948.6U CN203937774U (zh) 2014-05-26 2014-05-26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7774U true CN203937774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7194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774U (zh) 2014-05-26 2014-05-26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7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737A (zh) * 2017-03-22 2017-05-31 长安大学 一种辅助的车辆侧翻判定及万向轮自动防侧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737A (zh) * 2017-03-22 2017-05-31 长安大学 一种辅助的车辆侧翻判定及万向轮自动防侧翻装置
CN106740737B (zh) * 2017-03-22 2023-10-03 长安大学 一种辅助的车辆侧翻判定及万向轮自动防侧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54448C1 (ru) Двухсторонний игрушечный автомобиль, выполненны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поворота внутри замкнутого трека
CN204728242U (zh) 一种公路安全防护栏
CN106240659B (zh) 一种轨道牵引车
CN203937774U (zh) 一种两轮车的防侧翻装置
CN204753425U (zh) 一种车载弹射式三角体警示牌
CN103386998A (zh) 一种防滚落四轮板车
CN205474630U (zh) 用于道岔主动梁与垛梁间的连接装置
CN204488880U (zh) 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
CN20419698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4442575A (zh) 一种翻转后视镜
CN104248845A (zh) 一种适用于扭曲式轨道行驶的玩具车
CN204870335U (zh) 用于铁道车辆的车轮
CN202967932U (zh) 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
CN204250202U (zh) 基于麦克纳姆轮的摇杆式全方位移动平台
CN202892900U (zh) 拉动式展翅猫头鹰
CN206858990U (zh) 汽车上、下路肩辅助装置
CN205601969U (zh) 一种辅助骑行装置
CN204323678U (zh) 一种起落架及无人机
CN103213630A (zh) 一种双轮自平衡小车
CN204452227U (zh) 载货汽车用折叠爬梯
CN205202635U (zh) 一种飞行汽车用尾翼组件及具有其的飞行汽车
CN204543543U (zh) 玩具车前轮减震驱动装置
CN204121757U (zh) 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轮
CN220813607U (zh)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CN203902620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