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9243U -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9243U
CN204309243U CN201420652115.4U CN201420652115U CN204309243U CN 204309243 U CN204309243 U CN 204309243U CN 201420652115 U CN201420652115 U CN 201420652115U CN 204309243 U CN204309243 U CN 204309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ring
mould neck
mould
lower bolster
proof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21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佳勇
李茂华
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Ningguo Zhongding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Ningguo Zhongding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Ningguo Zhongding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Ningguo Zhongding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21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9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9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9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合形成吹塑模腔,在上模板以及下模板的外侧设有垫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还设有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以及第三模颈圈,其中第二模颈圈设置于所述吹塑模腔的吹气端,第三模颈圈设置于所述吹塑模腔的尾端,第一模颈圈套装于第二模颈圈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模腔两端设置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以及第三模颈圈,并在第一和第二模颈圈上设置夹边槽,在夹边槽损坏后能够很方便的更换,降低了后期的修理成本,同时将其材质采用SM1、718H、NAK80钢中的一种,提高了夹边槽的耐磨性,降低了夹边槽的损坏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防尘罩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在设计吹塑防尘罩模具时,普遍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其优点在于铝合金导热快,重量轻,只需钳工开好精料,按三维造型编好数控程序,利用加工中心在铝合金上直接加工型腔后组装生产即可。但是这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存在如下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吹塑模具的开合频率次数多开合间隔时间短,模具的吹针及尾部分型位置设计有夹边槽(便于夹断吹塑坯料的多余部分),夹边槽断面一般设计成直角梯形,其刃口为了确保夹断效果要求锋利,由于铝合金本身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长期生产容易造成模具首尾端夹边槽部位分型塌陷缺损,进而影响多余吹塑坯料的夹断效果,降低生产合格率,同时造成脱模困难,生产效率降低。而且在夹边槽损坏后需要更换整个模具,增了后期修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降低了夹边槽的损坏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合格率,同时易更换,降低了后期修理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合形成吹塑模腔,在上模板以及下模板的外侧设有垫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还设有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以及第三模颈圈,其中第二模颈圈设置于所述吹塑模腔的吹气端,第三模颈圈设置于所述吹塑模腔的尾端,第一模颈圈套装于第二模颈圈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和第三模颈圈均为分体结构,分别由两个分开的半圆形T型结构组成,所述第二模颈圈以及第三模颈圈均固定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第一模颈圈套装在第二模颈圈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和第三模颈圈均包括与所述吹塑模腔吹气方向平行的长端部以及与所述吹塑模腔吹气方向垂直的短端部,所述第二模颈圈上设有梯台,所述第一模颈圈套卡在梯台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颈圈设有锥形结构的进气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颈圈和第三模颈圈上设有夹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颈圈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所述吹塑模腔的波峰处5-10mm。
优选的,所述第三模颈圈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所述吹塑模腔的波峰处5-1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以及第三模颈圈的材质为SM1、718H、NAK80钢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颈圈和第三模颈圈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以及下模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以及下模板材质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吹塑模腔两端设置第一模颈圈、第二模颈圈以及第三模颈圈,并在第一和第二模颈圈上设置夹边槽,在夹边槽损坏后能够很方便的更换,降低了后期的修理成本,同时将其材质采用SM1、718H、NAK80钢中的一种,提高了夹边槽的强度和耐磨性,降低了夹边槽的损坏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颈圈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颈圈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模颈圈结构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垫板;4、第一模颈圈;5、第二模颈圈;6、第三模颈圈;7、夹边槽;41、进气通道;51、梯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用于防尘罩的吹塑制造,其包括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上模板1与下模板2相贴合形成吹塑模腔,用于形成防尘罩,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外侧设有垫板3,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还设有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其中第二模颈圈5设置在吹塑模腔的吹气端也就是进口端,第三模颈圈6设置于吹塑模腔的尾端,用于对吹塑防尘罩注塑完成后的多余吹塑坯料的夹断;第一模颈圈4套装于第二模颈圈5内,实现压缩空气的进入。
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均为分体结构,分别由两个分开的半圆形T型结构组成,其中第二模颈圈5镶嵌在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上且置于吹塑模腔的吹气端,第三模颈圈6镶嵌在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上且置于吹塑模腔的尾端,第一模颈圈4则套装在第二模颈圈5内,相比于之前的吹塑防尘罩模具,在吹塑模腔两端设置上述模颈圈,将其加工成半圆形镶件,在出现磨损时,可以随时用备件直接更换,镶件耐用可靠,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产品。
如图3所示,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均包括与所述吹塑模腔吹气方向平行的长端部以及与所述吹塑模腔吹气方向垂直的短端部,其中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的长端部嵌入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短端部则卡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用于支撑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在第二模颈圈5上设有梯台51,第一模颈圈4的长端部嵌入第二模颈圈5内,短端部则套卡在梯台51上。
本实施例的第二模颈圈5内侧设有夹边槽7和梯台51,第一模颈圈4的外端面与第二模颈圈5的外端面平齐,内端面置于夹边槽7处。
如图2所示,第一模颈圈4的内侧设有锥形结构的进气通道41,用于压缩空气的进入。
如图4所示,第三模颈圈6内侧设有夹边槽7,用于对多余吹塑坯料的夹断。
本实施例中,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吹塑模腔的波峰处5-10mm,其中第二模颈圈5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吹塑模腔的波峰处优选为9mm,第三模颈圈6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吹塑模腔的波峰处优选为5mm,一方面便于产品的吹塑成型,另一方面便于安装拆卸。
本实施例中,第二模颈圈5的长端部与吹塑模腔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形成吹塑防尘罩前端的模腔部分,第三模颈圈6的长端部与吹塑模腔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形成吹塑防尘罩尾端的模腔部分,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有利于整吹塑防尘罩的吹塑成型。
为了提高夹边槽7的耐磨性和强度,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的材质选用为SM1、718H、NAK80钢中的一种或多种,利用其特性进行生产制造,由于夹边槽7设置在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上,进一步提高了夹边槽7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除开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本实施例其他部件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上都设有通孔,个数为三个,相对应的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设有螺纹孔,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第一模颈圈4对应于第二模颈圈5的通孔设有孔,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模颈圈5上。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首先根据5-10mm的标准将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的位置形状设计出来并生成,之后根据第二模颈圈5的形状对应制造第一模颈圈4,再由数控加工中心精铣出模颈圈上的夹边槽7再由电脉冲工序加工完成整个型腔,最终完成整个模具的制造。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整体型腔采用铝合金材料,只在首尾端采用SM1、718H或NAK80钢中加工成半圆型镶件,即上述模颈圈,在不降低整个模具本体导热性的前提下,通过其材质提高了夹断部位的强度和耐磨性,降低了夹断部位的损坏频率,也就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换周期变长);在修理上易损坏的夹边槽由于设计在模颈圈内,在其损坏后可以用备件直接更换,其耐用可靠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产品,降低了后期的修理成本。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包括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上模板(1)与下模板(2)相合形成吹塑模腔,在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的外侧设有垫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还设有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其中第二模颈圈(5)设置于所述吹塑模腔的吹气端,第三模颈圈(6)设置于所述吹塑模腔的尾端,第一模颈圈(4)套装于第二模颈圈(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均为分体结构,分别由两个分开的半圆形T型结构组成,所述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均固定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第一模颈圈(4)套装在第二模颈圈(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均包括与所述吹塑模腔吹气方向平行的长端部以及与所述吹塑模腔吹气方向垂直的短端部,所述第二模颈圈(5)上设有梯台(51),所述第一模颈圈(4)套卡在梯台(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颈圈(4)设有锥形结构的进气通道(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上设有夹边槽(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颈圈(5)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所述吹塑模腔的波峰处5-1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颈圈(6)的长端部的外边缘距离所述吹塑模腔的波峰处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颈圈(4)、第二模颈圈(5)以及第三模颈圈(6)的材质为SM1、718H、NAK80钢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颈圈(5)和第三模颈圈(6)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2)材质为铝合金。
CN201420652115.4U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Active CN204309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2115.4U CN204309243U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2115.4U CN204309243U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9243U true CN204309243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2115.4U Active CN204309243U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92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3398A (zh) * 2016-10-19 2017-02-15 马鞍山利尔开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寿命合金钢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3398A (zh) * 2016-10-19 2017-02-15 马鞍山利尔开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寿命合金钢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106393398B (zh) * 2016-10-19 2019-05-31 马鞍山利尔开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寿命合金钢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9243U (zh) 一种吹塑防尘罩模具
CN202461396U (zh) 华司冷锻模具
CN101829697A (zh) 汽车半轴套管或工程机械支承轴一模双顶挤压成型工艺
CN203470672U (zh) 一种分体式石油钻杆接头成型模具
CN201455106U (zh) 组合式拉弯模具
CN203304321U (zh) 热挤压组合模具
CN104772856A (zh) 一种标准化的积木模具
CN204234562U (zh) 一种多功能冲头
CN204182885U (zh) 一种压铸模分体浇口套
CN102699230A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修边铁屑排出机构
CN205590825U (zh) 一种改善弧形产品电镀工艺后造成变形的结构
CN205319873U (zh) 一种整形机用模芯结构
CN204997984U (zh) 一种模内冲孔的吹塑模具
CN204603262U (zh) 压铸模具的顶针结构
CN210999949U (zh) 一种排气切套及吹塑装置
CN204564946U (zh) 一种变径管加工模具
CN203955905U (zh) 一种设有悬架臂翻边冲孔机构的冲压模具
CN202623264U (zh) 一种用于吹塑制品自动去飞边装置
CN203650785U (zh) 一种新型气动脱模工装
CN204094036U (zh) 限位销轴冷镦装置
CN204094411U (zh) 汽车传感器杯身冷镦装置
CN204171217U (zh) 一种金属盒盖成型机
CN204159759U (zh) 轴头盖压型模具
CN202241819U (zh) 一种多入子组装模具
CN202984432U (zh) 可加工多种v形板料的冷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