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1344U - 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01344U CN204301344U CN201420766771.7U CN201420766771U CN204301344U CN 204301344 U CN204301344 U CN 204301344U CN 201420766771 U CN201420766771 U CN 201420766771U CN 204301344 U CN204301344 U CN 2043013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cooling
- heat exchanger
- outlet
- circul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包括一电机,一液压泵,电机与液压泵相连,驱动泵头转动;液压泵入液端连接到油箱中,出液端通过出液管路连接到一换热器,出液管路经过换热器后再回接至油箱;换热器包含有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内循环系统有制冷模块,外循环系统与出液管路相连,换热器的制冷模块与一制冷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旁路冷却方式,解决了制冷系统多路冷却需求,降低了设备体积;降低了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背景技术
液冷属常见的设备冷却方法,一些大型设备的更新换代,其制冷要求也越来越高。譬如随着我国航空和国防事业发展,需冷设备所含功能及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内部电子设备发热逐渐增加。需冷设备在例行检查、检修、或调试时需要外界冷却保障设备对内部电子设备进行冷却,业内称为液冷设备。
通常的液冷设备的冷却方法是采用主管路冷却方法。液冷设备中的冷却液循环通过电机带动液压泵把冷却液输送到冷却器,冷却器把冷却液温度降至规定范围内,已降低温度的冷却液进入需冷设备对需冷设备内电子设备进行冷却。但是如果采用主管路冷却方式,在给多设备制冷时,每组管路均需要设置冷却器,冷却设备体积过于庞大,且设备资源重复浪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目的在于采用一套共用的旁路冷却的方式,解决以往主路冷却的问题,为社会生产节约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包括一电机,一液压泵,电机与液压泵相连,驱动泵头转动;所述液压泵入液端连接到油箱中,出液端通过出液管路连接到一换热器,出液管路经过换热器后再回接至所述油箱;所述换热器包含有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内循环系统有制冷模块,外循环系统与所述出液管路相连,所述换热器的制冷模块与一制冷单元相连。
进一步讲,所述制冷单元为压缩机制冷结构,所述换热器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内流通制冷剂,冷却模块出口经过气液分离器连接到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出口连接到蒸发器,蒸发器出口连接到贮液器,贮液器出口连接到气液转换器,气液转换器出口回接到所述冷却模块入口。
或者,所述制冷单元为水冷结构,换热器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内流通冷水,冷却模块出口外接冷水机,所述冷水机回水口接至冷却模块入口。
进一步讲,所述出液管路上接一溢流管路,溢流管路回接至所述油箱,溢流管路上设有溢流阀。
进一步讲,所述出液管路上设置一过滤器,过滤油液后再进入所述换热器。
进一步讲,所述设备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有电器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却方式,只用一套新的旁路冷却方式,解决了多路冷却需求,降低了设备体积;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一电机1,一液压泵2,电机1与液压泵2相连,驱动泵头转动。液压泵入液端连接到油箱15中,该旁路冷却设备就是指对油箱15中的油液进行冷却。液压泵2出液端连接一管路连接到一换热器3,出液管路4连接到换热器,热的油液经过换热器降温后再流回到油箱中。换热器3包含有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内循环系统有制冷模块,外循环系统与液压泵的出液管路4相连。换热器3的制冷模块与一制冷单元5相连,由所述制冷单元为制冷模块降温,保证制冷模块的低温状态,好为外部循环液体制冷。
所述制冷单元5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选择,比如说压缩机制冷,普通的水冷。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压缩机制冷的结构形式是:换热器3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经过气液分离器6连接到制冷压缩机7,制冷压缩机7出口连接到蒸发器8,蒸发器出口连接到贮液器9,贮液器出口连接到气液转换器10,气液转换器10出口回接到换热器3。
液压泵2抽动油箱15内的热的油液进入换热器3,换热器3外循环系统连接到油箱15;油液经过换热器3时,换热器内置的冷却模块将油液制冷,经过换热器回到油箱。换热器内置的冷却模块中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制冷剂,气液转换间使液体温度上升,经蒸发器带走液态制冷剂的热量,相对冷的制冷剂经过贮液器至气液转换器,在制冷剂从液态转换成气态过程中,气态制冷剂温度大幅降低,进入换热器与油箱内的油液进行热交换降低油箱油液的温度,然后气态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回到制冷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制冷单元5为普通水冷的结构:换热器3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为一冷水循环模块,冷水循环模块外接冷水机11形成冷水循环体系,换热器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内流通冷水,冷却模块出口外接冷水机,冷水机回水口接至冷却模块入口。冷水流经换热器时,将换热器3外循环系统的油液热量带走,把油液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进入冷水机中被降温后再循环。
无论上述哪一种实施例,进一步讲,都可以在液压泵出液管路4上接一溢流管路12,溢流管路上设有溢流阀,设定管路内制冷液的最高压力,当压力超过时溢流回油箱。
进一步讲,还可以在出液管路4上设置一过滤器13,过滤油液后再进入换热器3。
进一步讲,可以设置一控制器14,与电机、溢流阀、制冷压缩机、冷水机等所有电器件电连接,控制它们的工作。控制器主要由各PLC模块组成。在控制器内设定油液温度的目标值,在油液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油液温度给控制器,当实测温度高于目标值时,就启动制冷单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机,一液压泵,电机与液压泵相连,驱动泵头转动;
所述液压泵入液端连接到油箱中,出液端通过出液管路连接到一换热器,出液管路经过换热器后再回接至所述油箱;
所述换热器包含有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内循环系统有制冷模块,外循环系统与所述出液管路相连,所述换热器的制冷模块与一制冷单元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为压缩机制冷结构,所述换热器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内流通制冷剂,冷却模块出口经过气液分离器连接到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出口连接到蒸发器,蒸发器出口连接到贮液器,贮液器出口连接到气液转换器,气液转换器出口回接到所述冷却模块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为水冷结构,换热器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模块内流通冷水,冷却模块出口外接冷水机,所述冷水机回水口接至冷却模块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上接一溢流管路,溢流管路回接至所述油箱,溢流管路上设有溢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上设置一过滤器,过滤油液后再进入所述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旁路冷却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其中的所有电器件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66771.7U CN204301344U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66771.7U CN204301344U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01344U true CN204301344U (zh) | 2015-04-29 |
Family
ID=53106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6677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01344U (zh) | 2014-12-08 | 2014-12-08 | 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01344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0811A (zh) * | 2018-07-19 | 2019-01-15 | 泰兴航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两种温度两种介质液冷装置 |
EP3548158A1 (de) * | 2016-12-01 | 2019-10-09 | Hydac Filter Systems GmbH | Abscheidevorrichtung |
CN111486661A (zh) * | 2020-06-03 | 2020-08-04 | 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硅油快速冷却系统 |
CN115579715A (zh) * | 2022-11-18 | 2023-01-06 |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 光学元件、冷却装置和方法、冷却流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16398506A (zh) * | 2023-06-05 | 2023-07-07 | 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机械设备液压油净化循环利用装置 |
-
2014
- 2014-12-08 CN CN201420766771.7U patent/CN2043013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48158A1 (de) * | 2016-12-01 | 2019-10-09 | Hydac Filter Systems GmbH | Abscheidevorrichtung |
CN109210811A (zh) * | 2018-07-19 | 2019-01-15 | 泰兴航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两种温度两种介质液冷装置 |
CN111486661A (zh) * | 2020-06-03 | 2020-08-04 | 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硅油快速冷却系统 |
CN115579715A (zh) * | 2022-11-18 | 2023-01-06 |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 光学元件、冷却装置和方法、冷却流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16398506A (zh) * | 2023-06-05 | 2023-07-07 | 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机械设备液压油净化循环利用装置 |
CN116398506B (zh) * | 2023-06-05 | 2023-08-18 | 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机械设备液压油净化循环利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9475B (zh) | Chilled water cooling system | |
CN204301344U (zh) | 一种旁路冷却液冷设备 | |
CN201852343U (zh) | 精密高温冷却压缩机制冷系统 | |
CN204168061U (zh) | 电机和变频器的复合式水冷却系统 | |
CN102220946A (zh) |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 | |
CN203642546U (zh) | 一种工业用温度精准的冷水机组 | |
CN104315739A (zh) | 具有双冷凝双散热的冷液机 | |
CN203375756U (zh) | 风冷循环式工业冷水机 | |
CN207914556U (zh) | 一种压铸系统恒温恒压冷却设备 | |
CN203730251U (zh) | 压缩机的机油冷却系统 | |
WO2021196770A1 (zh) | 一种集成桅杆综合冷却系统 | |
CN104296428A (zh) | 一种用于采用蒸汽压缩循环制冷方式的冷液机组能量调节的装置 | |
CN202166170U (zh) | 一种水冷却换热循环装置 | |
CN204513833U (zh) | 一种新型混合制冷装置 | |
CN103836883B (zh) | 以双转子压缩机为核心的氦气压缩净化机组 | |
CN203501518U (zh) | 一种水冷系统 | |
CN206077921U (zh) | 带有气体稳压的循环冷却装置 | |
CN204301345U (zh) | 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系统 | |
CN105114401B (zh) | 带强制制冷功能的智能恒温液压系统 | |
CN204301590U (zh) | 一种液体循环控制系统 | |
CN204594028U (zh) | 工艺冷冻水的节能供应装置 | |
CN210107744U (zh) | 一种热泵型油液加热机组 | |
CN104807248B (zh) | 一种用于车间循环水系统的集中式冷热源系统 | |
CN202598097U (zh) | 一种空气冷却型润滑系统 | |
CN207778852U (zh) | 一种车载移动式恒温液冷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