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6734U -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 Google Patents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6734U
CN204296734U CN201420796270.3U CN201420796270U CN204296734U CN 204296734 U CN204296734 U CN 204296734U CN 201420796270 U CN201420796270 U CN 201420796270U CN 204296734 U CN204296734 U CN 204296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t
face
bracing piece
rod
go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62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鹏
于跃斌
魏鸿亮
赵天军
刘海鹏
吴振国
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62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6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6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6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其中,撑杆包括杆体,从杆体的截面看,杆体具有主体及位于主体上方的顶部(10),顶部(10)包括尖顶结构,尖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之间形成预设角度(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撑杆存在货物堆积的问题。

Description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铁路货车车厢结构中,撑杆3’连接在铁路货车车厢的两个侧板1’和2’之间,用于加强车体结构。合理的撑杆型式可以增大车体强度、刚度,并降低自重,进而实现“多拉快跑”的技术效果。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撑杆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撑杆的截面形状上下两端为弧形。在向铁路货车车厢填装货物的时候,由于弧面与货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导致产生货物在撑杆弧面位置堆积的情况,进而减小了铁路货车车厢的容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撑杆存在货物堆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撑杆,包括杆体,从杆体的截面看,杆体具有主体及位于主体上方的顶部,顶部包括尖顶结构,尖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之间形成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的预设角度为锐角或者直角。
进一步地,撑杆还包括加强结构,杆体具有内腔,加强结构位于内腔内并与杆体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沿杆体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加强筋为两个,两个加强筋分别位于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杆,加强杆包括第一加强杆及第二加强杆,第一加强杆连接在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之间,第二加强杆位于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杆为多个。
进一步地,顶部为轴对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货车车厢,铁路货车车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撑杆,撑杆为上述的撑杆,撑杆的杆体的顶部朝向上方布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撑杆设置有顶部,顶部的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在向铁路货车车厢中填装货物时,由于预设角度的存在,货物落在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的表面时会受到重力分量的影响,从而滑入铁路货车车厢内。且货物在顶部时受到的重力分量比货物在圆弧面时受到的重力分量更大,货物难以堆积在撑杆的顶部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撑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撑杆存在货物堆积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车厢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撑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撑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撑杆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撑杆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撑杆;10、顶部;11、第一顶面;12、第二顶面;20、加强结构;21、加强筋;22、加强杆;221、第一加强杆;222、第二加强杆;α、预设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撑杆包括:包括杆体,杆体具有主体及位于主体上方的顶部10,顶部10包括尖顶结构。尖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之间形成预设角度α。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从杆体的截面看,撑杆设置有顶部10,顶部10的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之间具有预设角度α。在向铁路货车车厢中填装货物时,由于预设角度α的存在,货物落在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12的表面时会受到重力分量的影响,从而滑入铁路货车车厢内。且货物在顶部时受到的重力分量比货物在圆弧面时受到的重力分量更大,货物难以堆积在撑杆的顶部上。因此本实施例的撑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撑杆存在货物堆积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12的预设角度α为锐角或者直角。预设角度α的大小取决于实际工作环境。预设角度α越小,货物落在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12时受到的重力分量越大,则货物就越难以堆积在第一顶面11或第二顶面12上。而预设角度α取值过小有可能会影响撑杆的结构大小以及支撑能力,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预设角度α一般取值为直角或者合理的锐角。当然,预设角度α的取值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保证货物不会堆积在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上,且不会对撑杆的支撑性能产生影响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撑杆还包括加强结构20,杆体具有内腔,加强结构20位于内腔内并与杆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杆体为空心结构,并具有内腔。杆体设为空心结构,让撑杆在保证支撑性能的前提下减轻自重,进而减轻铁路货车车厢整体重量,提高载货量。为了尽可能保证撑杆的结构稳定性,在杆体的内腔还具有加强结构2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加强结构20沿杆体的轴向延伸。加强结构20位于内腔,且沿着轴向均匀设置于整个撑杆。上述设置方法能保证撑杆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撑杆没有结构弱点,进而保证铁路货车车厢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加强结构20包括加强筋21,加强筋21为两个,两个加强筋21分别位于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20为加强筋21。加强筋21设置在内腔的侧壁上并突出与内腔,具体的截面形式如图3所示。此种结构能使撑杆承受更大的轴向力,从而保证撑杆的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顶部10为轴对称结构。顶部10为周对称结构能保证落在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的货物受到大小相同的重力分量,防止因货物受到的重力分量不同而导致货物在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中的一面堆积的情况发生。此外顶部10采用轴对称结构也能保证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的撑杆相对于实施例一种的撑杆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二中撑杆的加强结构20为加强杆2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加强杆22包括第一加强杆221及第二加强杆222。第一加强杆221连接在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12之间,第二加强杆222位于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在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之间,以及主体的两个内侧壁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杆222能够增加撑杆承受径向力的能力。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加强杆221与第二加强杆222互相平行。在第一加强杆221与第二加强杆222互相平行能够保证撑杆受力均衡。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杆222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杆设置为2个,且两个第二加强杆222互相平行。第二加强杆用来提高主体的结构强度。当然,第二加强杆的数量不限于2个,可以根据撑杆具体结构以及撑杆所受力大小来决定,能够满足撑杆的受力强度即可。
本实施例的撑杆将加强结构20从加强筋21改为加强杆22,增加支撑杆承受轴向力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支撑杆承受径向力的能力,因此本实施例的撑杆可以用在连接强度要求更高的工作环境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铁路货车车厢,根据本申请的铁路货车车厢的实施例(图中未示出)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撑杆,撑杆为上述的撑杆。撑杆的杆体的顶部朝向上方布置。
撑杆连接在铁路货车车厢的两个侧板之间,用于加强车体结构。本实施例的撑杆一边具有顶部10,且顶部10的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具有预设角度α。在向铁路货车车厢中填装货物时,货物落在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12的表面会受到重力分量的影响,从而滑入铁路货车车厢内。且货物在顶部10时受到的重力分量比货物在圆弧面时受到的重力分量更大,货物难以堆积在撑杆的顶部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撑杆,包括杆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杆体的截面看,所述杆体具有主体及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顶部(10),所述顶部(10)包括尖顶结构,所述尖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面(11)和第二顶面(12),所述第一顶面(11)和所述第二顶面(12)之间形成预设角度(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11)与所述第二顶面(12)的预设角度(α)为锐角或者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还包括加强结构(20),所述杆体具有内腔,所述加强结构(20)位于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杆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0)沿所述杆体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0)包括加强筋(21),所述加强筋(21)为两个,所述两个加强筋(21)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0)包括加强杆(22),所述加强杆(22)包括第一加强杆(221)及第二加强杆(222),所述第一加强杆(221)连接在所述第一顶面(11)与所述第二顶面(12)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杆(222)位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杆(221)与所述第二加强杆(222)互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杆(222)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0)为轴对称结构。
10.一种铁路货车车厢,所述铁路货车车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撑杆,所述撑杆的杆体的顶部朝向上方布置。
CN201420796270.3U 2014-12-15 2014-12-15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Active CN204296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270.3U CN204296734U (zh) 2014-12-15 2014-12-15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270.3U CN204296734U (zh) 2014-12-15 2014-12-15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6734U true CN204296734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2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6270.3U Active CN204296734U (zh) 2014-12-15 2014-12-15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67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094A (zh) * 2016-03-07 2016-07-13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新型车厢
CN113212482A (zh) * 2021-02-26 2021-08-06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货车的内衬板的压板组件、车厢以及铁路货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094A (zh) * 2016-03-07 2016-07-13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新型车厢
CN113212482A (zh) * 2021-02-26 2021-08-06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货车的内衬板的压板组件、车厢以及铁路货车
CN113212482B (zh) * 2021-02-26 2022-10-18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货车的内衬板的压板组件、车厢以及铁路货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0528U (zh) 自卸车车厢
CN203348910U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
CN204296734U (zh) 撑杆及具有其的铁路货车车厢
CN103192882B (zh) 框架式车架结构及混凝土泵车
CN207510952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转运托盘
CN201961736U (zh) 一种底架及集装箱
CN202201238U (zh) 一种大尺寸周转箱
CN202542080U (zh) 弧形钢板运输包装托架
CN206417317U (zh) 一种承载空间可调式木制托盘
CN207523632U (zh) 吸能盒前端加固结构和汽车车身结构
CN105644624A (zh) 一种汽车大梁
CN201670699U (zh) 一种叉车门架加强结构
CN203946341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4845931U (zh) 一种支撑机构及具有支撑机构的货车
CN203602224U (zh) 一种多功能吊臂
CN209112613U (zh) 一种简易木箱
CN202848435U (zh) 集装箱底架结构以及具有该底架结构的集装箱
CN203199337U (zh) 物料垫板
CN103085824A (zh) 一种铁路货车车体撑杆结构及铁路货车车体
CN209305576U (zh) 端角柱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厢体
CN203475816U (zh) 铝合金模板
CN106995008A (zh)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
CN205113471U (zh) 一种卡车货箱地板总成结构
CN207027441U (zh) 一种用于放置定位螺栓的专用工具
CN205327192U (zh) 车厢后板下内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