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3247U -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3247U
CN204293247U CN201420602757.3U CN201420602757U CN204293247U CN 204293247 U CN204293247 U CN 204293247U CN 201420602757 U CN201420602757 U CN 201420602757U CN 204293247 U CN204293247 U CN 204293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inner fixing
vertebral
vertebral body
longitudin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027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扬
任云鹏
杨欣建
陈贤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4206027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3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3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32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包括由椎体、椎板和一对横突连接构成的本体,所述本体由两个半体左、右拼合而成,所述每个半体均包括半椎体、半椎板以及一个横突,所述两个半体的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孔和卡块。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椎体内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脊椎由拆分式的两个半体拼合而成,两个半体通过卡孔和卡块实现彼此的横向定位,再利用内固定装置实现其与相邻脊椎的连接固定,因此可以根据所需植入部位的形态需要将两个半体预先制成相应的形状后,于手术时在植入位置才开始拼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其手术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施术的效率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人工脊椎植入。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假体及植入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脊柱肿瘤占全身骨肿瘤发病率的8%,脊柱结核占骨结核发病率的50%,创伤所致的脊柱骨折占骨折的5%-6%,在我国每年至少有70万例病人因椎体的破坏需要进行全椎体的置换。患者一旦确诊椎体的严重破坏,目前唯一有效的方式即是通过外科手术去除病椎、缓解疼痛、进行脊髓减压后椎体重建,之后利用人工脊椎替代切除后的病椎。
当前,人工脊椎一般都是整体式设计,手术过程中将整体结构植入上、下相邻的脊椎中。然而,人体中组成脊椎的各部分(如椎体、椎板、横突)均为不规则形状,人工脊椎的整体植入存在一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效率,而且植入后其调整也相当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及调整方便的组合式人工脊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包括由椎体、椎板和一对横突连接构成的本体,所述本体由两个半体左、右拼合而成,所述每个半体均包括半椎体、半椎板以及一个横突,所述两个半体的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孔和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椎板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有植入连接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半椎体的接合面上及半椎板的接合面上均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孔和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由多孔钛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椎体内固定装置,其连接固定可靠,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体内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器、椎弓根螺钉、两根纵向杆以及人工脊椎,所述连接器将纵向杆和横突连接固定,所述两纵向杆之间设有固定横杠,所述人工脊椎通过椎弓根螺钉与上下相邻的脊椎连接固定成一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在纵向杆中部呈翼状的包套,所述包套紧密贴覆于横突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套与纵向杆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套通过螺栓连接在纵向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包括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的尾部可拆装的连接在纵向杆上,所述横突上设有内螺纹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螺钉的头部与定位孔螺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螺钉的尾部设有开口槽,所述纵向杆从开口槽中穿过,所述开口槽的尾部设有内螺纹结构,与内螺纹结构螺接的锁止片将纵向杆固定在开口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脊椎由拆分式的两个半体拼合而成,两个半体通过卡孔和卡块实现彼此的横向定位,再利用内固定装置实现其与相邻脊椎的连接固定,因此可以根据所需植入部位的形态需要将两个半体预先制成相应的形状后,于手术时在植入位置才开始拼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其手术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施术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人工脊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人工脊椎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固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内固定装置与人工脊椎连接示意图;
图6是内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内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内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的组合式人工脊椎,包括模拟人体脊椎形状的本体,本体由椎体1、椎板2和一对横突3连接构成,横突3连接在椎板2的两侧。本体由两个半体左、右拼合而成,其包括左半体12和右半体13,每个半体均包括一个半椎体、一个半椎板以及一个横突3,两个半椎体拼合形成所述的椎体1,两个半椎板拼合形成所述的椎板2。为了实现两个半体的横向定位,防止两者的错位,两个半体的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孔4和卡块5。如图2和图3所示,左半体12的半椎体和半椎板上设有若干卡块5,右半体13的半椎体和半椎板上的对应位置设有卡孔4。当然这些卡块5和卡孔4也可以交替设置,例如在左半体12上同时设有卡块5和卡孔4,此时,右半体13上的对应位置也同时设置卡孔4和卡块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椎板2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有植入连接槽6。这些植入连接槽6主要用于连接本体上下相邻的脊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在切除病椎时留下端部凸起的部分,两个半体拼合后恰好使该凸起的部分容纳于植入连接槽6内,从而起到定位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诱导骨细胞爬行长入、促进骨融合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体由多孔钛制成。多孔钛属于现有材料,多孔钛由于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通过改变孔隙形状、孔隙大小、孔隙率、孔隙连通分布等因素,能够获取与人骨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减弱甚至避免由“应力屏蔽”造成的问题。另外,多孔结构还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孔隙内生长形成交错连锁连接,加强植入体与自体骨之间的机 械结合强度,促进组织再生与重建,保证植入体在体内的长期稳固性。
如图4、5、6和7所示的椎体内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器、椎弓根螺钉9、两根纵向杆7以及上述的人工脊椎,连接器将纵向杆7和横突3连接固定,两纵向杆7之间设有固定横杠8,固定横杠8实现两根纵向杆7之间的定位,人工脊椎通过椎弓根螺钉9与上下相邻的脊椎连接固定成一体。
如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连接器包括连接在纵向杆7中部呈翼状的包套10,使用时包套10紧密贴覆于横突3外壁,而包套10上、下两端的椎弓根螺钉9将本体上、下相邻的脊椎与纵向杆7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本体相对于脊椎的固定。
包套10与纵向杆7可以是一体成型,施术时整个本体由下至上或者由上至下先将包套10套在横突3外壁。
包套10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纵向杆7上,施术时先将拆分出的包套10套在横突3外壁,之后在使用螺栓连接纵向杆7。
如图6至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连接器包括定位螺钉11,定位螺钉11的尾部可拆装的连接在纵向杆7上,横突3上设有内螺纹的定位孔,定位螺钉11的头部与定位孔螺接。
定位螺钉11与纵向杆7的可拆装连接方式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定位螺钉11的尾部设有开口槽111,纵向杆7从开口槽111中穿过,开口槽111的尾部设有内螺纹结构,与内螺纹结构螺接的锁止片112可拧入内螺纹结构中从而将纵向杆7固定在开口槽111中。
另外,椎弓根螺钉9也可以采用如第二实施例中定位螺钉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其操作方便。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包括由椎体(1)、椎板(2)和一对横突(3)连接构成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两个半体左、右拼合而成,所述每个半体均包括半椎体、半椎板以及一个横突(3),所述两个半体的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孔(4)和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脊椎,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2)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有植入连接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人工脊椎,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椎体的接合面上及半椎板的接合面上均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孔(4)和卡块(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人工脊椎,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多孔钛制成。
5.一种椎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椎弓根螺钉(9)、两根纵向杆(7)以及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脊椎,所述连接器将纵向杆(7)和横突(3)连接固定,所述两纵向杆(7)之间设有固定横杠(8),所述人工脊椎通过椎弓根螺钉(9)与上下相邻的脊椎连接固定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在纵向杆(7)中部呈翼状的包套(10),所述包套(10)紧密贴覆于横突(3)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椎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10)与纵向杆(7)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椎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10)通过螺栓连接在纵向杆(7)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定位螺钉(11),所述定位螺钉(11)的尾部可拆装的连接在纵向杆(7)上,所述横突(3)上设有内螺纹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螺钉(11)的头部与定位孔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椎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钉(11)的尾部设有开口槽(111),所述纵向杆(7)从开口槽(111)中穿过,所述开口槽(111)的尾部设有内螺纹结构,与内螺纹结构螺接的锁止片(112)将纵向杆(7)固定在开口槽(111)中。
CN201420602757.3U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3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2757.3U CN204293247U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2757.3U CN204293247U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3247U true CN204293247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9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0275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3247U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3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4325A (zh) * 2017-05-18 2017-09-19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脊柱固定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4325A (zh) * 2017-05-18 2017-09-19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脊柱固定组件
CN107174325B (zh) * 2017-05-18 2024-04-12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脊柱固定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176U (zh) 一种用于椎体融合时植入的骨小梁椎间融合器
CN202051852U (zh) 高仿真定制化组合式人工脊椎
CN202365903U (zh) 颈椎椎管成形桥接器
CN103300947A (zh)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CN110063820A (zh) 具有界面骨长入活性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4839838U (zh)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203953882U (zh) 生物型颈椎融合器
CN204411031U (zh) 撑开型融合器
CN203263595U (zh)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CN102166140B (zh) 高仿真定制化组合式人工脊椎
CN204293247U (zh) 一种组合式人工脊椎及椎体内固定装置
CN101999951B (zh) 记忆合金颈椎人工椎间盘
CN208541441U (zh) 可调人工椎体
CN107569309B (zh) 一种能够植入长段骨的椎体假体
CN203861632U (zh) 一种生物型脊柱椎间融合器
CN201346235Y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RU136335U1 (ru) Эндопротез крыши вертлужной впадины
CN203873921U (zh) 生物型腰椎后路融合器
CN203790085U (zh) 一种关节融合器
CN111329628A (zh) 一种脊柱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9004336U (zh)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CN208958415U (zh) 一种能够植入长段骨的椎体假体
CN205073074U (zh) 一种颈椎融合器
CN105266929B (zh) 一种可组装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
CN204971720U (zh) 生物自锁型人工椎间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