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9838U -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 Google Patents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9838U
CN204839838U CN201520433937.8U CN201520433937U CN204839838U CN 204839838 U CN204839838 U CN 204839838U CN 201520433937 U CN201520433937 U CN 201520433937U CN 204839838 U CN204839838 U CN 204839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gnails
soleplate
artificial disc
symmetricly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39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茂财
谭荣伟
佘振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39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9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9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9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其包括第一板体、若干第一倒刺、第一凹槽;髓核,其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下终板,其包括第二板体、收容槽、若干第二倒刺、第二凹槽;下端部收容于收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同轴设置。上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通过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高度的梯度设计、上终板的弧形设计、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夹持作用,使得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颈椎间隙,降低植入难度和手术风险,在保证近期疗效良好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后颈部活动受限、远期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并发症等问题。

Description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严重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前路将突出部位椎间盘摘除,将相邻两节段椎体植骨融合到一起,达到解除压迫和稳定脊柱的目的。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方面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已经成为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经典术式之一。但椎间盘切除、融合后会造成融合节段的活动度受限,需由邻近椎节的椎间盘增加活动度进行代偿,由于这种代偿性的治疗方式会造成邻近椎节椎间盘压力增加、活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邻近节段的病变可导致融合节段上下节的椎间盘突出,可能让患者再度产生神经症状,从而造成不适和困扰,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因此人们一直在观察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的规律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近几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因其独有的优势得到迅速发展,其最大程度的保留病变节段的活动度,避免了融合节段的限制,病人可以更快的恢复到正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替换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保留正常的椎间高度和椎体矢状面序列、能够在不影响临近节段运动的前提下维持治疗节段的运动功能的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
上终板,其包括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若干第一倒刺、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边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凸球面,若干所述第一倒刺围绕所述第一凸球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区域开设有球面凹槽;
髓核,其包括具有第二凸球面的上端部以及背向所述第二凸球面的下端部,所述第二凸球面贴合所述球面凹槽;
下终板,其包括具有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第二板体、开设于所述第三侧面的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若干第二倒刺、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边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四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抵接椎体骨骼的接合位,若干所述第二倒刺围绕所述接合位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所述下端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为四棱锥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为三棱锥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包括六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六个所述第二倒刺;六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六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包括三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三个所述第二倒刺,三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三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四个所述第二倒刺,四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四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和所述下终板表面设置有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状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边,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边,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端部为圆柱体,所述收容槽为圆形凹槽,所述收容槽内侧壁开设有若干通气槽,所述下端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并且,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收容槽过盈配合。
上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通过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高度的梯度设计、上终板的弧形设计、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夹持作用,使得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颈椎间隙,降低植入难度和手术风险,在保证近期疗效良好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后颈部活动受限、远期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并发症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上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髓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下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下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收容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包括:上终板110、髓核120、下终板130,髓核120连接固定于下终板130,并且,髓核120与上终板110抵接并活动连接。也就是说,髓核120与上终板110形成类似人体关节的连接关系,以使得上终板110相对髓核120可以转动,保持颈椎间盘之间的正常运动功能,从而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优选的,由上终板110、髓核120和下终板130结合而成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的高度等于或者接近于人体椎间盘的高度,从而能够重建并维持由于病变等原因而丢失的椎间盘的高度。
上终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11、第一倒刺112和第一凹槽,第一板体111具有两个相背的第一侧面114和第二侧面115,也就是说,第一侧面114与第二侧面115相背设置。第一倒刺112设置于第一侧面114上,第一凹槽开设于第一板体111两侧边,包括一个第一凹槽113A与另一个第一凹槽113B。
为了适应用户椎体形状,第一板体111为板状不规则的柱体,采用具有耐磨损、耐疲劳、抗腐蚀等特点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板体111采用钛合金,以使得第一板体11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又如,第一板体111采用橡胶制成的弹性假体。使得第一板体111类似于人体椎间盘的生理以及生物力学载荷功能,保持了脊柱的稳定以及运动功能,避免了用户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
为了减少植入时椎体骨骼的切削量,上终板110第一侧面114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凸球面116,也就是说,在上终板110背向髓核120的第一侧面114的中部区域形成有第一凸球面116。例如,第一凸球面116为1/4的半球体。本实施例中,上终板110第一侧面114的中部区域一体成型地设置有第一凸球面116。这样,使得第一侧面114更接近人体颈椎体的上锥面的形状,从而,在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植入人体颈椎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并减少对原来颈椎体骨骼的切削量,尽可能的减轻对人体的损伤。
为了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固定在用户的椎体,上终板110在第一侧面11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倒刺112。优选的,若干第一倒刺112围绕第一凸球面116对称设置于第一侧面114上。若干第一倒刺112可以在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固定在用户的椎体时起固定作用,以保证用户椎体的稳定以及其运动的功能。
为了便捷地将第一倒刺112固定在用户的椎体并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第一倒刺112为三棱锥型或者四棱锥型。可以理解,第一倒刺112采用三棱锥型或者四棱锥型的设计,可以在保证第一倒刺112的力学强度的同时,第一倒刺112在植入后快速扎入用户的椎间盘上,减轻植入过程的难度,并且使椎间盘得到较好的短期固定,从而保证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的生理以及生物力学载荷功能。
为了保持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在用户椎体的植入位置,上终板110包括三个第一倒刺112或者四个第一倒刺112或者六个第一倒刺112,并且,三个第一倒刺112或者四个第一倒刺112或者六个第一倒刺112对称设置于第一侧面114上。优选的,三个第一倒刺112或者四个第一倒刺112或者六个第一倒刺112围绕第一凸球面116的周缘对称设置于第一侧面114上。也就是说,当采用三个第一倒刺112时,第一凸球面116周缘的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一个第一倒刺112,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倒刺112,即三个第一倒刺112呈三点式分布;当采用四个第一倒刺112时,第一凸球面116周缘的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倒刺112,即四个第一倒刺112呈四点式分布;当采用六个第一倒刺112时,第一凸球面116周缘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三个第一倒刺112,即六个第一倒刺112呈六点式分布。这样,第一倒刺112呈三点分式布、四点式分布、六点式分布,使得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在植入之后能够得到稳定的短期固定,并保持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在椎体的植入位置,使其不易移动或者松动。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其为图2所示上终板110和髓核12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上终板110与髓核120平滑地活动连接,上终板110第二侧面115的中部区域开设有球面凹槽117。本实施例中,上终板110第二侧面115的中部区域一体成型地开设有球面凹槽117,也就是说,第二侧面115的中部区域向第一侧面114的方向凹陷形成球面凹槽117。并且,球面凹槽117表面为光滑的凹球面,例如,凹球面为1/4的半球体。
优选的,球面凹槽117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例如,在球面凹槽117表面进行离子喷涂陶瓷、合金、氧化物或者氟塑料等,从而形成耐磨涂层。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球面凹槽117表面采用电弧喷涂或者火焰喷涂等喷涂方式喷涂陶瓷、合金、氧化物或者氟塑料等,从而形成耐磨涂层。这样,在耐磨涂层的作用下,有效降低髓核120与上终板110的球面凹槽117形成的关节面之间的磨损,从而起到保护髓核120和上终板110的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高度。
髓核120包括上端部121和下端部122,优选的,上端部121和下端部122一体成型。为了配合球面凹槽117,髓核120包括具有第二凸球面123的上端部121,并且,上端部121为圆柱体。第二凸球面123贴合于球面凹槽117。优选的,第二凸球面123为1/4的半球体形成的表面。上端部121抵接所述球面凹槽117,即第二凸球面123与所述凹球面抵接。使得髓核120通过上端部121第二凸球面123与上终板110的球面凹槽117形成类似人体椎体关节的连接关系,使得上终板110可以相对髓核120转动运动,以保持颈椎间盘之间的正常运动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其为图2所示髓核120和下终板130的结构示意图,下端部122设置于背向第二凸球面123的上端部121的一侧。优选的,下端部122与上端部121一体成型。下终板130包括第二板体131、收容槽132、若干第二倒刺133和第二凹槽。第二板体131具有两个相背的第三侧面135和第四侧面136。收容槽132开设于第三侧面135,下端部122收容插合固定于收容槽132。若干第二倒刺133设置于第四侧面136上。第二凹槽开设于第二板体131两侧边,包括一个第二凹槽134A与另一个第二凹槽134B。
为了适应用户的椎体形状,第二板体131为板状不规则的柱体,采用具有耐磨损、耐疲劳、抗腐蚀等特点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板体131采用钛合金,以使得第二板体13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又如,第二板体131采用橡胶制成的弹性假体。这样,第二板体131符合人体的生理功能需求,并且,使得第二板体131类似于人体椎间盘的生理以及生物力学载荷功能,保持了脊柱的稳定以及运动功能,避免了用户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
为了减少植入时骨的切削量,第四侧面136中部区域设置有抵接外部椎体骨骼的接合位137,例如,接合位137为圆柱体。也就是说,在下终板130背向髓核120的第四侧面136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圆柱形的凸起。以使得第四侧面136更接近人体颈椎体的下锥面的形状,从而,在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植入人体颈椎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并减少对颈椎体骨骼的切削量,尽可能的减轻对人体的损伤。
为了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固定在用户的椎体上,下终板130在第四侧面136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倒刺133,优选的,若干第二倒刺133围绕接合位137对称设置在接合位137周缘的上。若干第二倒刺133配合第一倒刺112,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固定在用户的椎体上,以保证用户椎体的稳定以及恢复颈椎的运动功能,从而达到人工置换病变的颈椎间盘的治疗目的。
为了便捷地将第二倒刺133固定在用户的椎体并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第二倒刺133适配所述第一倒刺112,例如,第二倒刺133为三棱锥型或者四棱锥型。可以理解,第二倒刺133采用三棱锥型或者四棱锥型的设计,在保证第二倒刺133的力学强度的同时,使得第二倒刺133和所述第一倒刺112在植入后可以快速扎入用户椎间盘上,使椎间盘得到较好的短期固定,从而保证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的运动功能。
为了保持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在用户椎体的植入位置,下终板130包括三个第二倒刺133或者四个第二倒刺133或者六个第二倒刺133,并且,三个第二倒刺133或者四个第二倒刺133或者六个第二倒刺133对称设置于第四侧面136上。优选的,三个第二倒刺133或者四个第二倒刺133或者六个第二倒刺133围绕接合位137的周缘对称设置于第四侧面136上。也就是说,当采用三个第二倒刺133时,接合位137周缘的侧边各对称设置有一个第二倒刺133,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倒刺133,即三个第二倒刺133呈三点式分布;当采用四个第二倒刺133时,接合位137周缘的侧边各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倒刺133,即四个第二倒刺133呈四点式分布;当采用六个第二倒刺133时,接合位137周缘的侧边各对称设置有三个第二倒刺133,即六个第二倒刺133呈六点式分布。这样,第二倒刺133适配所述第一倒刺112的呈三点分式布、四点式分布、六点式分布,能够使得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在植入之后得到稳定的短期固定,并保持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在椎体的植入位置,使其不易移动或者松动。
为了使得使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与用户的椎体之间形成理想的融合效果,上终板110和下终板130表面设置有涂层,也就是说,上终板110的第一侧面114和第二侧面115、下终板130的第三侧面135和第四侧面136均设置有涂层。又如,下终板130的第三侧面135不设置涂层。涂层为HA生物活性涂层、纯钛涂层或者混合HA生物活性与纯钛涂层中的一种。这样,上终板110和下终板130表面的生物涂层可以提高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与体外细胞和血液的相容性,从而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为了夹持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并将其稳固地植入用户椎体,上终板110包括开设于第一板体111两侧边的两个第一凹槽,即一个第一凹槽113A以及另一个第一凹槽113B。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凹槽对称设置于第一板体111的两侧边。同理,下终板130包括开设于第二板体131两侧边的两个第二凹槽,即一个第二凹槽134A以及另一个第二凹槽134B,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凹槽对称设置于第二板体131的两侧边。并且,一个第一凹槽与相应的一个第二凹槽同轴设置。也就是说,一个第一凹槽与一个第二凹槽具有相同的轴线,例如,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第二凹槽的截面亦为圆弧形,两个圆弧形的圆心重合;又如,每一个第一凹槽与每一个第二凹槽位于同一侧且缺口方向贯通。这样,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限制作用使得在植入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时稳固地将其夹持住,并稳定快捷地将其植入用户椎体。
为了获得较好的夹持效果,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为弧形状凹槽,如图所示,其具有弧形状的外表面,或者可以理解为其某一方向的截面为弧形。通过弧形状凹槽,可以在夹持时配合夹持工具,无损地对上终板110和下终板130进行夹持,并且,弧形状凹槽还具有较为光滑的弧面,使得在不需要夹持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松开夹持工具,避免因摩擦而带动上终板110和下终板130移动,从而获得较好的植入效果。
为了便于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用户的颈椎间隙,若干第一倒刺的高度由靠近第一凹槽向远离第一凹槽递减,若干第二倒刺的高度由靠近第二凹槽向远离第二凹槽递减,也就是说,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的高度成梯度变化,即,靠近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的高度最高,远离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的高度最低,位于中间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的高度适中。可以理解,由于用户的颈椎间隙存在一定的角度,该夹角大约为3°到10°,将椎间盘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的整体做成梯度变化的,使得其具有与颈椎间隙一致的角度,则可在植入时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轻松放入颈椎间隙,降低植入难度和手术风险。
请参阅图7和图8,其分别为图4所示的下端部122和图2所示的收容槽132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得髓核120和下终板130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髓核120的下端部122为圆柱体,收容槽132为圆形凹槽,下端部122收容于收容槽132,并且,下端部122与收容槽132过盈配合。例如,下端部122的外径略大于收容槽132的外径,以使得下端部122与收容槽132配合的更加牢固稳定,避免了髓核120和下终板130的接合出现松动,从而保证颈椎间盘之间的正常运动功能。
为了使得下端部122和收容槽132在过盈配合时顺畅平稳,收容槽132内侧壁开设有若干通气槽138,使得在将下端部122挤压进收容槽132时,收容槽132底部的空气从通气槽138溢出,保证下端部122平滑顺畅地被挤压进收容槽132,从而使得髓核120和下终板130有较好的固定效果。
上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100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椎间隙植入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从而能够重建并维持由于病变等原因而丢失的椎间盘的高度,并模拟正常颈椎间盘的功能,保证近期疗效良好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后颈部活动受限、远期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并发症等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终板,其包括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若干第一倒刺、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边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凸球面,若干所述第一倒刺围绕所述第一凸球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区域开设有球面凹槽;
髓核,其包括具有第二凸球面的上端部以及背向所述第二凸球面的下端部,所述第二凸球面贴合所述球面凹槽;
下终板,其包括具有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第二板体、开设于所述第三侧面的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若干第二倒刺、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边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四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抵接椎体骨骼的接合位,若干所述第二倒刺围绕所述接合位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所述下端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为四棱锥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为三棱锥型。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包括六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六个所述第二倒刺;
六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六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包括三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三个所述第二倒刺;
三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三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四个所述第二倒刺;
四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四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和所述下终板表面设置有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状凹槽,并且,
若干所述第一倒刺的高度由靠近所述第一凹槽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递减,
若干所述第二倒刺的高度由靠近所述第二凹槽向远离所述第二凹槽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边,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边,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部为圆柱体,所述收容槽为圆形凹槽,所述收容槽内侧壁开设有若干通气槽,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收容槽过盈配合。
CN201520433937.8U 2015-06-23 2015-06-23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Active CN204839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3937.8U CN204839838U (zh) 2015-06-23 2015-06-23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3937.8U CN204839838U (zh) 2015-06-23 2015-06-23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9838U true CN204839838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3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3937.8U Active CN204839838U (zh) 2015-06-23 2015-06-23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9838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8584A (zh) * 2016-01-18 2016-06-29 无锡宝通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仿生型人工颈椎间盘
CN106333771A (zh) * 2016-09-29 2017-01-18 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简易式人工颈椎间盘
CN107374790A (zh) * 2017-08-18 2017-11-2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 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107736956A (zh) * 2017-09-30 2018-02-2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记录压力和运动的人工智能颈椎间盘
CN108095863A (zh) * 2018-01-20 2018-06-01 西安市红会医院 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110494102A (zh) * 2017-04-04 2019-11-22 罗伯特·B·齐奥巴 用于恢复脊柱运动能力的移动笼式系统
CN112022453A (zh) * 2020-09-02 2020-12-04 北京中安泰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人工椎体
CN113693794A (zh) * 2021-08-31 2021-11-26 郝定均 一种仿生解剖型颈椎间盘人工假体及把持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8584A (zh) * 2016-01-18 2016-06-29 无锡宝通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仿生型人工颈椎间盘
CN106333771A (zh) * 2016-09-29 2017-01-18 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简易式人工颈椎间盘
CN110494102A (zh) * 2017-04-04 2019-11-22 罗伯特·B·齐奥巴 用于恢复脊柱运动能力的移动笼式系统
CN107374790A (zh) * 2017-08-18 2017-11-2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 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107736956A (zh) * 2017-09-30 2018-02-2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记录压力和运动的人工智能颈椎间盘
CN107736956B (zh) * 2017-09-30 2023-07-2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记录压力和运动的人工智能颈椎间盘
CN108095863A (zh) * 2018-01-20 2018-06-01 西安市红会医院 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112022453A (zh) * 2020-09-02 2020-12-04 北京中安泰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人工椎体
CN113693794A (zh) * 2021-08-31 2021-11-26 郝定均 一种仿生解剖型颈椎间盘人工假体及把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9838U (zh)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US11207188B2 (en) Artificial discs
CN201040010Y (zh) 一种完全接触式脊柱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
CN105853031B (zh) 一种仿生防脱位人工腰椎及椎间盘连接复合体
CN107049562B (zh) 一种双动关节颈椎假体
CN107049563A (zh) 椎间盘假体
CN105105889B (zh) 一种人工腰椎间盘假体
CN107374790A (zh) 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203609549U (zh) 腰椎后路融合器
CN20290888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腰椎间融合器
CN103565561A (zh) 腰椎间盘假体
CN101999951B (zh) 记忆合金颈椎人工椎间盘
CN109330748A (zh) 一种踝关节假体胫骨侧部件
CN205144802U (zh) 一种胸椎椎间融合器
CN209316157U (zh) 一种踝关节假体胫骨侧部件
CN110368148A (zh) 柔性人工椎间盘
CN110192936A (zh) 踝关节假体
CN215307051U (zh) 一种非融合弹性小关节假体
CN109157309A (zh) 胫骨近端填充块假体
CN209316156U (zh) 一种个性化距骨表面置换假体
CN212395147U (zh) 一种可滑动及自锁式寰枢椎椎间融合器
CN204971720U (zh) 生物自锁型人工椎间盘系统
CN114028040A (zh) 一种椎体重建融合器
CN209564264U (zh) 一种用于脊柱椎间融合的钛网融合器
CN210582758U (zh) 一种具有界面骨长入活性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