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5691U -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 Google Patents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65691U
CN204265691U CN201420596233.8U CN201420596233U CN204265691U CN 204265691 U CN204265691 U CN 204265691U CN 201420596233 U CN201420596233 U CN 201420596233U CN 204265691 U CN204265691 U CN 204265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ir duct
duct structure
annular air
exterio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962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杰
刘大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ZH&X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ZH&X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ZH&X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ZH&X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962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65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65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65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风道结构,用于干熄焦炉,包括:内墙体;外墙体,所述外墙体的上端与所述内墙体的上端连接,形成环形风道,其中,所述外墙体与所述内墙体均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加固装置,位于所述外墙体与所述内墙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内墙体和所述外墙体。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炉。通过该技术方案,提高环形风道结构内墙的坚固性,使环形风道结构内的气流分布均匀,并且通过采用大砌块的耐火砖,不仅减少了耐火砖个数,而且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减少环形风道结构崩塌,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炉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背景技术
环型风道是干熄焦炉收集高温熄焦气体的部位,环形风道要对受热膨胀后的气体有较小的阻力。同时,环型风道处于预存区内,该区内存有大量的红焦,所以,环型风道内墙要具有较好的坚固性和气密性。原有技术的环形风道结构墙体使用无径向“锚固”的耐火砖结构砌成,这样导致环形风道结构的墙体的稳定性较差,并且原有技术中的耐火砖的尺寸较小,砌筑环形风道结构的内墙体或外墙体需要30层耐火砖,这样造成砌筑灰缝增加,大大降低整体环形风道结构的气密性。
冷却区是干熄焦炉用于将热焦冷却的部位,所以,冷却区要具有较好的坚固性和耐磨性,原有技术的冷却区采用的耐火砖尺寸较小,导致砌筑缝过多,并且需要51层的耐火砖进行砌筑,在生产过程中焦炭运动阻力大幅增高,引起整个冷却区砌体的耐磨性降低,从而导致使用寿命降低。
因此,如何提高环形风道结构和冷却区的坚固性、气密性及耐磨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环形风道结构和冷却区的坚固性、气密性及耐磨性,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形风道结构,用于干熄焦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干熄焦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环形风道结构,用于干熄焦炉,包括:内墙体;外墙体,所述外墙体的上端与所述内墙体的上端连接,形成环形风道,其中,所述外墙体与所述内墙体均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加固装置,位于所述外墙体与所述内墙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内墙体和所述外墙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外墙体的上端与内墙体的上端连接,形成环形风道,其中,外墙体和内墙体均由多种不同规格的耐火砖砌成,根据外墙体和内墙体不同部位的受力及受热情况选择适合的耐火砖进行砌筑,并且还在内墙体与外墙体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通过该技术方案,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并减少了环形风道结构出现崩塌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耐火砖设置有凸起和凹坑,其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凹坑将相邻的两层所述耐火砖锁扣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在耐火砖上设置凸起和凹坑,通过凸起和凹坑将相邻的耐火砖锁扣在一起,使周向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增加环形风道结构抵御焦炭下落横推力的能力,从而提高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并减少了环形风道结构出现崩塌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外墙加固面、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其中,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外墙加固面与所述内墙加固面之间,且所述连接面将所述外墙加固面的上端和所述内墙加固面的上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通过外墙加固面对外墙体进行加固,内墙加固面对内墙进行加固,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环形风道结构进行支撑,防止环形风道结构的墙体坍塌。在外墙加固面和内墙加固面间设置有连接面,这样可以保证加固装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并提高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及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墙加固面、所述内墙加固面与所述连接面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外墙加固面与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外墙加固面与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加固装置的加工难度,从而提高了加固装置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墙体和所述外墙体均由13层所述耐火砖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内墙体和外墙体采用大砌块耐火砖砌成,所以只需砌筑13层,这样可以避免原有技术采用小砌块耐火砖砌筑30层从而造成砌筑灰缝增加和整体环形风道结构墙体的气密性降低的现象出现。通过该技术方案,减少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砌筑灰缝,从而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墙体的气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固装置的高度为预设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加固装置的高度设置为预设高度,具体地,通过环形风道结构处不同位置所受得的水平推力归纳建立了受力方程,该受力方程为:F=0.4716SH+7.744S,式中:S为环形风道结构的受力面积,H为焦炉入口到环形风道结构的高度,F为环形风道结构所受干熄焦的力,根据该受力方程计算可得到合力载荷对环形风道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在距环形风道结构上端1.882米,所以加固装置预设高度为1.882米,这样可以提高环形风道结构的坚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固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并对称位于所述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在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设置4个加固装置,其中,4个加固装置俩俩对称的位于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这样可以使环形风道结构内的气流分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干熄焦炉,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熄焦炉,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形风道结构,因此该干熄焦炉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形风道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冷却区,所述冷却区包括砌体,所述砌体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熄焦炉,冷却区的砌体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耐火砖砌成,根据砌体不同部位的受力及受热情况选择适合的耐火砖进行砌筑,提高了冷却区的稳定性,减少了冷却区出现坍塌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砌体自下而上由20层所述耐火砖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熄焦炉,冷却区的砌体采用大砌块耐火砖砌成,所以只需砌筑20层,这样可以避免原有技术采用小砌块耐火砖砌筑51层从而造成砌筑灰缝增加和整体冷却区砌体的气密性降低的现象出现。通过该技术方案,减少了冷却区的砌体的砌筑灰缝,从而提高了冷却区的砌体的气密性。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环形风道结构内墙的坚固性,使环形风道结构内的气流分布均匀,并且通过采用大砌块的耐火砖,不仅减少了耐火砖个数,而且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减少环形风道结构崩塌,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环形风道结构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环形风道结构,用于干熄焦炉,包括:内墙体1;外墙体2,外墙体2的上端与内墙体1的上端连接,形成环形风道,其中,外墙体2与内墙体1均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加固装置3,位于外墙体2与内墙体1之间,用于支撑内墙体1和外墙体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外墙体2的上端与内墙体1的上端连接,形成环形风道,其中,外墙体2和内墙体1均由多种不同规格的耐火砖砌成,根据外墙体2和内墙体1不同部位的受力及受热情况选择适合的耐火砖进行砌筑,并且还在内墙体1与外墙体2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3。通过该技术方案,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并减少了环形风道结构的墙体出现崩塌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耐火砖设置有凸起和凹坑,其中,所凸起与凹坑将相邻的两层耐火砖锁扣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在耐火砖上设置凸起和凹坑,通过凸起和凹坑将相邻的耐火砖锁扣在一起,使周向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增加环形风道结构抵御焦炭下落横推力的能力,从而提高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并减少了环形风道结构出现崩塌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加固装置3包括外墙加固面、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其中,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外墙加固面与所述内墙加固面之间,且所述连接面将所述外墙加固面的上端和所述内墙加固面的上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通过外墙加固面对外墙体进行加固,内墙加固面对内墙进行加固,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环形风道结构进行支撑,防止环形风道结构的墙体坍塌。在外墙加固面和内墙加固面间设置有连接面,这样可以保证加固装置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并提高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及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墙加固面、内墙加固面与连接面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外墙加固面与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外墙加固面与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加固装置3的加工难度,从而提高了加固装置3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墙体和外墙体均由13层所述耐火砖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内墙体和外墙体采用大砌块耐火砖砌成,所以只需砌筑13层,这样可以避免原有技术采用小砌块耐火砖砌筑30层从而造成砌筑灰缝增加和整体环形风道结构墙体的气密性降低的现象出现。通过该技术方案,减少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砌筑灰缝,从而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墙体的气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加固装置3的高度为预设高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环形风道结构的高度H,纵坐标为环形风道结构所受的力F,并且环形风道结构处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不同,所以通过环形风道结构处不同位置所受得的水平推力归纳建立了受力方程,该受力方程为:F=0.4716SH+7.744S,式中:S为环形风道结构的受力面积,H为焦炉入口到环形风道结构的高度,F为环形风道结构所受干熄焦的力,根据该受力方程计算可得到合力载荷对环形风道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在距环形风道结构上端1.882米,所以加固装置3的预设高度为1.882米,这样可以提高环形风道结构的坚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固装置3的数量为四个,并对称位于所述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风道结构,在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设置4个加固装置3,其中,4个加固装置3俩俩对称的位于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这样可以使环形风道结构内的气流分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干熄焦炉,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熄焦炉,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形风道结构,因此该干熄焦炉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环形风道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冷却区,冷却区包括砌体,砌体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熄焦炉,冷却区的砌体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耐火砖砌成,根据砌体不同部位的受力及受热情况选择适合的耐火砖进行砌筑,提高了冷却区的稳定性,增强了冷却区衬体的耐磨性,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砌体自下而上由20层耐火砖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熄焦炉,冷却区的砌体采用大砌块耐火砖砌成,所以只需砌筑20层,这样可以避免原有技术采用小砌块耐火砖砌筑51层从而造成砌筑灰缝增加和整体冷却区砌体的气密性降低的现象出现。通过该技术方案,减少了冷却区的砌体的砌筑灰缝,从而提高了冷却区的砌体的气密性。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环形风道结构内墙的坚固性,使环形风道结构内的气流分布均匀,并且通过采用大砌块的耐火砖,不仅减少了耐火砖个数,而且提高了环形风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减少环形风道结构倒塌,从而提高了干熄焦炉的整体强度,提高了干熄焦炉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环形风道结构,用于干熄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墙体;
外墙体,所述外墙体的上端与所述内墙体的上端连接,形成环形风道,其中,所述外墙体与所述内墙体均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
加固装置,位于所述外墙体与所述内墙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内墙体和所述外墙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砖设置有凸起和凹坑,其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凹坑将相邻的两层所述耐火砖锁扣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外墙加固面、内墙加固面及连接面,其中,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外墙加固面与所述内墙加固面之间,且所述连接面将所述外墙加固面的上端和所述内墙加固面的上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加固面、所述内墙加固面与所述连接面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体和所述外墙体均由13层所述耐火砖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所述加固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并对称位于所述外墙体与内墙体之间。
7.一种干熄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风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熄焦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区,所述冷却区包括砌体,所述砌体由至少一种耐火砖砌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熄焦炉,所述砌体自下而上由20层所述耐火砖砌成。
CN201420596233.8U 2014-10-14 2014-10-14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Active CN204265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6233.8U CN204265691U (zh) 2014-10-14 2014-10-14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6233.8U CN204265691U (zh) 2014-10-14 2014-10-14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65691U true CN204265691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80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96233.8U Active CN204265691U (zh) 2014-10-14 2014-10-14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656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257A (zh) * 2019-04-19 2019-07-12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变形自适应内环墙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257A (zh) * 2019-04-19 2019-07-12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变形自适应内环墙结构
CN110006257B (zh) * 2019-04-19 2024-03-19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变形自适应内环墙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64635U (zh) 一种水泥预制砖制得的回转窑内衬
CN204063959U (zh) 一种工业窑炉炉衬结构
CN204265691U (zh) 环形风道结构及干熄焦炉
CN209508137U (zh) 一种气密性强的焦炉炉顶结构
CN208545452U (zh) 一种非圆形通道热风管道砌筑结构
CN201785426U (zh) 海绵铁隧道窑生产用的工业窑车
CN107795976A (zh) 一种干熄焦余热锅炉入口烟道内衬砌筑结构及砌筑方法
CN204922960U (zh) 一种沸腾炉护坡
CN204346094U (zh) 组装式隧道窑
CN101419020A (zh) 一种装有冷凝炉衬的富锰渣电炉
CN207231233U (zh) 一种提升卡尔多炉炉龄的耐火内衬砌筑结构
CN109457074A (zh) 高炉炉底耐压设计方案
CN202648376U (zh) 一种回转窑转运溜槽
CN107955852A (zh) 四段式顶燃热风炉
CN204268893U (zh) 圆筒型炉衬互锁咬合结构
CN207922858U (zh) 锁扣独立拱顶结构和窑炉
CN204224518U (zh) 干熄焦一次除尘进出口膨胀节
CN207918899U (zh) 四段式顶燃热风炉
CN203364625U (zh) 环冷机一、二冷段内外上罩托架的砌筑结构
CN203295526U (zh) 能减轻内衬侵蚀的高炉炉缸
CN203323574U (zh) 环冷机给料斗挡料墙顶部的砌筑结构
CN207036738U (zh) 一种隧道顶板耐火性能测试装置
CN207435322U (zh) 钙业用节能型竖炉窑
CN106895708A (zh) 一种火道墙用异型砖及砌筑方法
CN203586803U (zh) 一种拱顶窑炉专用耐火预制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