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3795U - 多功能速绘尺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速绘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63795U CN204263795U CN201420552187.1U CN201420552187U CN204263795U CN 204263795 U CN204263795 U CN 204263795U CN 201420552187 U CN201420552187 U CN 201420552187U CN 204263795 U CN204263795 U CN 2042637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
- groove
- angle
- horizontal groove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1212149 Cathetus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304911 Crassula falc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84 Hor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84259 Lacu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5 computer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1 pencil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多功能速绘尺,属于文具,是用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包括两长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直尺、两直角边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等腰三角尺和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尺,其特征在于:将其一边缘上的厘米刻度线延长,最长至相对的另一边沿上,成纵刻线;在这些线上制出易辨认的连贯的、间断或者不同颜色的毫米、厘米刻度线,即横刻线;尺上还设有与横刻线夹角45°.135°的斜线;等腰三角尺的斜边上设有中线;三个尺上共设有绘图常用的15个椭圆和圆孔。用本套尺画平行线、45°角的平行四边形、垂直线段、椭圆、圆,使用方便,绘图快速又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具,特别是多功能速绘尺。
背景技术
绘图,特别是绘制机械图纸,往往需绘许多平行线、垂线、45°角的平行四边、小圆和椭圆圈。用现有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常需用直尺和三角尺拼靠,画复杂的图形,很麻烦。因为一手要按两个尺子,还要频繁移动,容易错位,导致倾斜,画得又慢。“一种组合绘图工具”(zl2005200687316),画得快,一笔双线,也能快速画垂线,只是一次画出的平行线的最大间距不能大于等腰直角三角尺的直角边被直尺遮盖剩余部分的长度才行,还得三个绘图工具联合使用,组装也麻烦,终究也没制造出来。较大的圆圈用圆规容易画,可是专利申请纸件等正规图纸上要求不能有铅笔线,用铅笔画过的,只好再用水笔等描一遍。因为机械图纸中表示螺丝孔等零部件的圆圈太多,很费功夫,许多圆圈太小,用圆规难画。椭圆更难画,因为没有专门画多种尺寸椭圆的工具,一般是凭眼、手用铅笔画出大体图形,不准确,画得慢。虽说现在可以用电脑绘图,可大多数人尚无电脑,有电脑的,多数没有配备打印机。再说,有的图用电脑画还不如用普通绘图工具画的快。很多人在多数情况下不适合用电脑作图,比如:学生在作业本、考试卷上作图,教师在黑板上作图,木工在木料上作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迅速、准确地画出在设计范围内的平行线、垂线、45°角的平行四边形、椭圆、圆,制造原料较少,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绘图尺。
这种尺子是用透明弹性材料制成,包括两长边都设有毫米、厘米刻度线的直尺,两直角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等腰三角尺和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尺,其特征在于:将其一边缘上的厘米刻度线延长,最长至相对的另一边沿上,成纵刻线;在这些线上制出易辨认毫米、半厘米、厘米刻度线,即横刻线。这样,在尺上主要区域内有密布均匀的、与厘米刻度线重合、垂直的线段。尺上还设有分别与横刻线相交,夹角45°、135°两条以上的斜线和大小不同的10个椭圆孔、5个圆孔。
毫米、半厘米、厘米横刻线长短、连断有别,容易辨识;横刻线也可以都设成长度一致的连贯线段,毫米、半厘米、厘米线段用三种颜色区别。尺上椭圆孔的长轴都是短轴的两倍,孔旁标有短轴的长度。在有刻度线那面增设透明的较厚的保护膜,或者将刻度线及各种标识设在尺内,以防刻度线被过早磨掉。三种常用尺都可照此设计。
将原来主要供学生用的直尺加宽延长。在1~6厘米长那部分设置均匀密布的纵横刻线;在6、10厘米间,制出5个大小不同的小圆孔,直径标在孔同侧;在10、21厘米之间,设8个绘图常用、难画的椭圆孔。
把等腰直角三角尺的两直角边长制成整厘米数;斜边上设中线,沿斜边缘设长短有别的毫米、半厘米、厘米刻度线。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间设纵刻线,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间设横刻线;在中线、有纵刻线的直角边和斜边间设一个椭圆孔。
在30°的直角三角尺上,(短直角边长为整厘米数)也设一椭圆孔,延长短直角边上厘米刻度线至斜边成纵刻线,延长、间断延长长直角边上的刻度线成横刻线。
在这套尺的设计范围内,画与现有线段平行或垂直的线段,要先定待画线的长度和两线的相对位置,确定待靠笔画线的尺边沿和相应的尺上线。将尺上线压到现有线段上,使两线吻合后,沿尺边沿即可画成。用尺边沿、斜线、横刻线画45°角的平行四边形,可有5种基本画法。画圆和椭圆时插笔沿尺上孔的边沿可一次画成。
这种尺比现有尺功能多。孔多手易拿,还能节省制造材料。因为造型合理,尽管孔多,也不易断裂。有刻度线那面因加设透明保护膜,或者将刻度线及各种标识制在尺内,更耐用。画图时,一般只需一笔一尺,方便快捷又准确。
附图说明
八幅图都是简化图,为了便于画和看,省略了大部分甚至全部刻度线,有的连孔也省去了,图中圆孔、椭圆孔实物是台形浅洞,俯视图应画双圈,只画了单圈。
图1是直尺的俯视图。
图2是等腰直角三角尺的俯视图。
图3是一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尺的俯视图。
图4~8分别是单用等腰直角三角尺、两直角三角尺合用、等腰直角三角尺与直尺联用,画45°角的平行四边形的画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尺包括两长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直尺1,两直角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等腰三角尺2和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尺3(简称尺1、尺2、尺3)。将其一边缘上的厘米刻度线延长至相对的另一边沿上,成纵刻线4;在这些线上制出与之垂直,易辨认的毫米、半厘米、厘米刻度线,即横刻线5。同条纵刻线4上,相邻横刻线距离为1毫米。两斜线6与纵横刻线(4、5)相交,夹角分别为45°、135°,斜线6两端点落在厘米纵刻线4与靠笔划线的尺子(1、2、3)边沿的交点上。在完整的标准设计区域内,为了容易辨认不同横刻线5,不同纵刻线4上等值毫米横刻线5尽量制成连贯的线段,为避免横刻线5过密,让人眼花缭乱,可以每2、3毫米设一条尽量连贯的横刻线5。等值的半厘米、厘米横刻线5中间是间断的,间隙在每条纵刻线的同侧,宽度分别为4毫米、2毫米。(等值毫米横刻线5也可按此方法制造,只是间隙不同,可定为6毫米。)等值的半厘米、厘米横刻线5也可都制成连贯的线段,连同尺上毫米横刻线5、斜线6、纵刻线4、边缘上的刻度线及数字,最好用四种颜色加以区别。刻度线及各种标识如设在外表面,可增设防磨透明的保护膜,最好将其制在尺内。尺上还设有椭圆孔7~16,长轴为短轴2倍。因为圆的直观图——椭圆的长短轴比例接近此数,用的较多。在各椭圆孔7~16的同侧都要标出其短轴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直尺1上设有5个小圆孔。为了便于笔插入孔内画图,孔洞要制成倒椭圆台形、倒圆台形,上面孔比下面孔稍大(约1毫米就可以了)。下文中孔的各种尺寸都是指靠纸那面的孔来说的。上述设计方案在以下三种尺上实施。
实施例1。看图1。将原来主要供学生用的直尺1的宽度增至4厘米,长度增加到21厘米。这样能增加孔的容量,尺1也比较结实。最常用的A4纸宽21厘米,把尺1放在A4纸上,使尺1两端边沿与纸两长边对齐,则尺1的长边便平行于纸短边沿,容易画出平行于纸短边沿的平行线,画图时容易把图端正地画在纸上。
在距尺1一端(使用时常用左端)6厘米的范围内,设有完整的、标准的纵横刻线4、5,因为这部分用的比较多。画6~10厘米长的平行线,只要看到6厘米长的尺上横刻线5与现有线段对齐,那么画出的线段就能与现有线段平行。画10~15厘米、15~21厘米长的平行线方法与此相似。画平行线时,只要到达待画线长3/5以上的尺1上线与已有线吻合,画出的线段就能平行于已有线段。因此,可让出一部分区域用来设圆、椭圆的孔。当然,孔间隙内仍布满纵、横刻线4、5。
在6、10厘米两条纵刻线4之间,距两长边沿8毫米的范围内,设有5个画图常用的大小不同的圆孔17、18、19、20、21,直径依次为4、6、8、10、12毫米。圆孔17、18、19依次排列,圆17与6厘米纵刻线4相切,中间圆18与两边圆17、19的的间隙在平行于尺1长边的方向上为7毫米,它们与较近的尺1长边沿的距离都为8毫米。圆21也与6厘米纵刻线4相切,圆20与圆21的间隙为9毫米。两圆与尺1另一条长边沿的距离也为8毫米。两排圆在纵刻线4方向上的间隙为6~8毫米。总体分布几乎是均匀的。
在10、21厘米两条纵刻线4间,共设8个椭圆孔,孔的长轴都平行于尺1的长边沿,都在距长边沿1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之间。在10、15厘米两条纵刻线4之间,设有短轴分别为2、5、6、8、10毫米的椭圆孔7、8、9、10、11。它们分两排,9、8、7一排,10、11一排,分别靠两边并排排列,与尺1近边沿的间隙都为1厘米。椭圆孔9的长轴一端点落在10厘米纵刻线4上;椭圆孔8在椭圆孔9、7之间,与两边椭圆孔间隙为8毫米。椭圆孔10的长轴一端点也落在10厘米纵刻线4上,两椭圆孔10、11的间隙在尺1长边沿上的射影长为6毫米。在15、21厘米两条纵刻线4间,设3个椭圆孔12、13、14,短轴分别为3、4、20毫米。椭圆孔12、13长轴的一个端点都在15厘米纵刻线4上,两椭圆距离为11毫米,且与尺1最近长边沿距离为11毫米。椭圆孔14的长轴在纵刻线4的垂直平分线上,与15厘米纵刻线4的间隙为12毫米。中学生在作业本上画椭圆,一般用椭圆孔14就行。
至少要分别在尺1两端各设一条与横刻线5夹角45°、135°的斜线,其他斜线尽量不经过孔,显示出横刻线5与斜线6的交点,便于绘图。
实施例2。看图2。尺2两直角边长度定为整厘米数,学生用的可都拟为8厘米;斜边上设有中线22,中线22两边等长的范围内,沿斜边沿设有毫、厘米刻度线23,使其中一条整厘米刻度线与斜边上的中线22重合;两直角边与斜边间设纵、横刻线4、5。在中线22与设有纵刻线4的直角边和尺2的斜边中间,设一个短轴为13毫米的椭圆孔15,长轴在尺2的45°角的平分线上,与中线相切。此孔靠近中间,与两边间距相同,位置最佳。
实施例3。看图3。把尺3的较短直角边和斜边边长按整厘米数制造,学生用尺的短边长可定为8厘米。短直角边与斜边间设有纵刻线4,长直角边与斜边间设横刻线5,斜边缘上也可设刻度线。三线交汇处图案可按实施例2中所述的设计方案制造。本尺上设有短轴为15毫米的椭圆孔16,孔与三边的间隙相等。椭圆孔16的短轴处在与直角平分线吻合的位置较合适。可以先在薄塑料板或纸板上画出标准椭圆,沿线剪下来,把它的短轴压在与实物等大的纸上尺3图的直角平分线上,沿该线移动短轴,可以找到椭圆与三边间隙最佳的位置,也可用解析几何的算法计算出来。这样,把孔制在中间,尺不易断裂。
平行线、垂线的画法:画长度不超过21厘米、间距不超过4厘米或者长度不超过4厘米、间距不超过21厘米的两条平行线和长度在21厘米内的两条垂直线段,可用尺1和一支笔两次画成。画间距更宽的两条线段时,可以用衔接测距的办法绘制。画长度不超过尺2、3的直角边沿、间距不大于尺2或尺3上靠笔画线边沿到长度为待画线3/5的横刻线5间的距离的平行线,画长度不超过尺2斜边长或尺3直角边长的垂直线段,用尺2或尺3和一支笔就可以了。画线前,先确定两线的相对位置、待画线的长度,选择尺上线压到现有线段上,使其吻合。如待画线是平行线,尺上线的长度达到待画线的3/5以上时,沿尺2或3边沿画线即成。特别是画和已有线段垂直且在它一侧的长度不超过尺2斜边长一半的线段时,把斜边上的中线22压倒已有线段上,沿斜边画线即可。
一对角为45°的平行四边形画法:
一、单用尺1。1、画左右延伸的横边长在17厘米内、两条横边距为4厘米四边形画法:先定横边长,在尺1上选一条斜线6,分别从斜线6与尺1边沿交点出发,沿尺1两边向斜线6同侧等长延伸画线,然后,连接两条平行线的同侧端点,即成。2、画左右延伸的横边长在17厘米内、两条横边距小于4厘米四边形的画法:横边长及间距确定后,画出一条横边线,找出到靠笔画线的尺1边沿距离与间距相同的横刻线5,把尺1上横刻线5压到该线上,使其一个端点落在斜线6上,再以斜线6与尺1边沿的交点为起点,向与已画线的同方向等长延伸画线,然后,连接两线同侧端点,即可。
二、用尺2或尺3上斜线6画的画法与画法一中的第2种画法类似,这种画法适合用尺2、3画其他图形时顺便使用。
三、单用尺2不用斜线6画的画法:看图4、5。根据横边距找出横刻线5与斜边交点a,确定四边形左下角的角顶点b,把尺2的锐角顶点置于b,使一条直角边处于备画横边状态。然后,一手按尺2,一手拿笔从a点靠尺2边沿画至b点,再沿直角边画至预定的长度c点。再旋转、移动尺2,把经过a点的横刻线5压到bc线上,使斜边上a点落在c点,最后沿右上角的尺2锐角两边画线分别与已画的两线相交,即可。用本画法画平行四边形画得最快。
四、尺2与尺3联合使用的画法:看图6、7。如果横刻线5长度小于横边长ef的3/5,可用尺3辅助画。本画法与画法三基本相同,只是因为横刻线5太短,甚至短到零,很难根据横刻线5使尺2待靠笔画线的直角边平行于已画的横边ef。根据横边距离找出横刻线5与斜边的交点d,画完左下角的两边后,把尺2上经过斜边d点的横刻线5压到下横边线ef上,且使d点落在f点。将尺3的直角顶点紧靠尺2的直立直角边,且使尺3下直角边与下横边线ef吻合,再使尺2、3的两直立直角边紧靠。这样,尺2直立直角边就容易垂直于ef边,上直角边也容易平行于ef边了。最后,沿尺2的右上角两边画线,就行了。
五、尺2与尺1联合使用的画法:看图8。摆好尺1,根据需要画出一条横边,根据横边距找出尺2上的横刻线5与斜边的交点g。把尺2的直角边紧靠尺1的长边,且使锐角顶点与下横边的一端点吻合,沿斜边画线至g点;沿尺1平移尺2,使锐角顶点至横边的另一端点,再沿斜边画斜线至g。接着,拿开尺2,向上移动尺1,画连接两斜线上端的线,即可。本画法主要适合画横边长不超过尺1长减去尺2直角边长所得的数、横边距不超过尺2直角边长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其它画法,不再列举。
小椭圆、圆的画法:根据需要的尺寸,选择尺1、2、3上椭圆、圆的孔,把它们放到纸上,笔插孔内,靠边沿画,一笔可以画成。
Claims (7)
1.多功能速绘尺,包括两长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直尺(1)、两直角边缘都设有刻度线的等腰三角尺(2)和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尺(3),其特征在于:将其一边缘上的刻度线延长,最长至相对的另一边上,成纵刻线(4);在这些线上制出毫米、半厘米、厘米刻度线,即横刻线(5);尺(1、2、3)上还设有通到尺两边与横刻线夹角45°、135°的斜线(6);有绘图大小椭圆孔;直尺(1)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速绘尺,其特征在于:只将厘米刻度线延长成纵刻线(4);不同的纵刻线(4)上等值毫米横刻线(5)除遇孔外是连贯的,等值的半厘米、厘米横刻线是间断的,半厘米横刻线的间隙为4毫米,整厘米横刻线的间隙为2毫米,间隙都在每相邻的两条纵刻线(4)之间;尺上椭圆孔(7~16)的长轴都是短轴的2倍,每个椭圆孔的旁边标有短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速绘尺,其特征在于:将不同纵刻线(4)上等值的毫米、半厘米、厘米横刻线(5)染成与边缘刻度线、斜线(6)不同的3种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速绘尺,其特征在于:在设有刻度线的底面增设防磨透明的保护体,或者将刻度线及其各种标识制在透明尺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速绘尺,其特征在于:直尺(1)的宽为4厘米,长度为21厘米;在1和6厘米纵刻线(4)之间,设置均匀密布的纵横刻线(4、5);在6、10两条厘米纵刻线(4)间,制出五个大小不同的小圆孔(17~21);在10、21两条厘米纵刻线间,设8个大小不同的椭圆孔(7~14)。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功能速绘尺,其特征在于:等腰直角三角尺(2)的斜边上设中线(22);沿斜边缘设长短有别的毫米、半厘米、厘米刻度线(23),使一条厘米刻度线(23)与中线(22)重合;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间设纵刻线(4),在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间设横刻线(5);在中线(22)、设有纵刻线(4)的直角边和三角尺(2)的斜边间设一个椭圆孔(15),它与中线(22)相切,长轴在三角尺(2)的45°角的平分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功能速绘尺,其特征在于:在一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尺(3)上,纵刻线(4)设在短直角边与斜边之间;横刻线(5)设在长直角边与斜边之间;尺上也设一椭圆孔(16),它的短轴在直角平分线上,它与三边的最窄间隙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52187.1U CN204263795U (zh) | 2014-09-21 | 2014-09-21 | 多功能速绘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52187.1U CN204263795U (zh) | 2014-09-21 | 2014-09-21 | 多功能速绘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63795U true CN204263795U (zh) | 2015-04-15 |
Family
ID=5279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5218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63795U (zh) | 2014-09-21 | 2014-09-21 | 多功能速绘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63795U (zh) |
-
2014
- 2014-09-21 CN CN201420552187.1U patent/CN2042637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80078094A1 (en) | Graphing template | |
CN201530224U (zh) | 多功能学生用尺 | |
CN208359794U (zh) | 平行线绘制尺 | |
CN204712734U (zh) | 伸缩式复合教具 | |
CN204263795U (zh) | 多功能速绘尺 | |
CN203611603U (zh) | 数学绘图测量多用尺 | |
KR20040052876A (ko) | 도형각도기 | |
US757246A (en) | Drawing and designing apparatus. | |
US9897427B2 (en) | Educational ruler | |
CN208881438U (zh) | 一种五合一折叠教学用尺具 | |
CN203739491U (zh) | 多功能绘图尺 | |
CN206516138U (zh) | 一种三角函数二合板 | |
CN203681085U (zh) | 三合形状教具 | |
WO2018139915A1 (en) | Drawing instrument | |
CN210941088U (zh) | 一种多功能特殊角度的三角尺 | |
CN201099104Y (zh) | 多功能学生绘图工具 | |
CN204160956U (zh) | 一种多功能三角板 | |
CN202826860U (zh) | 多功能学生尺 | |
CN206154976U (zh) | 一种自带凹槽式刻度和全系点阵的坐标系学生方尺 | |
CN201257856Y (zh) | 多功能量角器 | |
CN214240209U (zh) | 教学多功能辅助绘图尺 | |
CN202225636U (zh) | 一种组合尺规 | |
CN203780154U (zh) | 一种数学教学用尺 | |
CN205381062U (zh) | 线尺 | |
CN204414941U (zh) | 一种多功能变形数学教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