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0497U - 防震垫 - Google Patents

防震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0497U
CN204240497U CN201420420555.7U CN201420420555U CN204240497U CN 204240497 U CN204240497 U CN 204240497U CN 201420420555 U CN201420420555 U CN 201420420555U CN 204240497 U CN204240497 U CN 204240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hole
damping portion
vibration
crash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05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达炜
李建宾
王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4205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0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0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0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震垫,由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构成防震垫的主体结构,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内分别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上下布置对压缩机的工作进行减振,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设置孔径差,因此当防震垫受到压缩机的重力发生变形时,防震垫受到的压力由第一减振部传递到第二减振部,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均向孔内发生弯曲变形。当防震垫受到横向的振动时,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的布置结构使得防震垫能够通过及时的变形、弯曲或者移位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防震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震垫。
背景技术
当压缩机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压缩机的振动向空调传递,导致空调产生振动和噪声。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压缩机的振动传递到空调,多采用防震垫对压缩机的振动进行消除。压缩机用防震垫结构各式各样,其作用是降低压缩机振动向空调系统外壳的振动传递,现有压缩机用防震垫,多采用平圈的变形来达到减振效果。
采用平圈减振,如果平圈太薄,垫圈易塌陷,垫圈太厚则刚度太大,减振效果不佳,而且平圈对压缩机横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佳,特别是空调停机和启动时横向振动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垫,以提高防震垫的抗振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震垫,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内设置贯穿其轴向的第一减振孔,所述第二减振部内设置贯穿其轴向的第二减振孔,所述第一减振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减振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顶部相接。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第一减振孔位于所述第一减振部的底部边角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减振孔位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顶部边角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外侧壁的顶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减振部倾斜的锥形侧壁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减振孔同轴布置的柔性减振孔,所述柔性减振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第二减振孔和所述柔性减振孔的孔壁相接位置圆弧过渡。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底部设置有围设于所述柔性减振孔的周向的环形凸台。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环形凸台的底部设置有对所述柔性减振孔进行封堵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减振孔并与其同轴布置的第三减振孔。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周向环绕布置有加强裙边。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加强裙边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条沿所述第二减振部的轴向布置的加强筋。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加强裙边和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防震垫中,所述第一减振部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环绕其周向布置的第一环形加强部和第二环形加强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垫,由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构成防震垫的主体结构,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内分别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上下布置对压缩机的工作进行减振,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在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的相接位置设置孔径差,因此当防震垫受到压缩机的重力发生变形时,防震垫受到的压力由第一减振部传递到第二减振部,受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的孔径设置,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均向孔内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当防震垫受到横向的振动时,第一减振孔和第二减振孔的布置结构使得防震垫能够通过及时的变形、弯曲或者移位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垫,由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构成防震垫的主体结构,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内分别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孔3和第二减振孔4,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上下布置对压缩机的工作进行减振,同时第一减振孔3和第二减振孔4在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的相接位置设置孔径差,因此当防震垫受到压缩机的重力发生变形时,防震垫受到的压力由第一减振部1传递到第二减振部2,受第一减振孔3和第二减振孔4的孔径设置,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均向孔内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当防震垫受到横向的振动时,第一减振孔3和第二减振孔4的布置结构使得防震垫能够通过及时的变形、弯曲或者移位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孔3位于第一减振部1的底部边角6圆弧过渡;第二减振孔4位于第二减振部2的顶部边角7圆弧过渡。第一减振孔3的底部边缘和第二减振孔4的顶部边缘设置为圆弧过渡的边角,通过将尖角位置采用圆弧过渡,以曾江防震垫的使用寿命。
第二减震部2的外侧壁的顶部具有向第一减振部1倾斜的锥形侧壁结构5。锥形侧壁结构5位于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的连接位置,因此当减震垫受到震动后,第一减振部1受到压力后,第一减振部1受到锥形结构的影响,在下降的过程中,第一减振部1向第二减振部2的孔内发生变形,变形位置集中在二者连接位置的锥形侧壁结构5,使得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受压缩过程仍尽量满足同轴压缩,从而避免由于二者连接位置受力不均衡产生减震垫整体发生偏移现象,提高减震效果。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减振部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减振孔4同轴布置的柔性减振孔8,柔性减振孔8的孔径大于第二减振孔4的孔径。在第二减振部2的底部开设一柔性减振孔8,柔性减振孔8的孔径大于第二减振孔4的孔径,则在压缩机对防震垫产生重力压力作用时,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发生变形后,柔性减振孔8对第二减振部2的变形进行缓冲,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减振孔4和柔性减振孔8的孔壁相接位置9圆弧过渡。将第二减振孔4和柔性减振孔8相接的位置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提高减振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减振部2的底部设置有围设于柔性减振孔8的周向的环形凸台10。柔性减振孔8的孔径大于第二减振孔4的孔径,将柔性减振孔8位置的侧壁适当向外扩大,保证防震垫在由上至下各部分的承载能力相当,从而保证防震垫的结构稳定性。柔性减振孔8周围的侧壁外扩后,防震垫该位置的直径大于第二减振部2位置的直径,形成一环形凸台10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形凸台的底部设置有对柔性减振孔8进行封堵的底板11,底板11的中部开设有孔径小于第一减振孔1并与其同轴布置的第三减振孔12。为避免孔径较大的柔性减振孔8直接与防震垫的底部 连通,将柔性减振孔8的底部,即环形凸台10的底部设置对柔性减振孔进行封堵的底板11,底板11中部设置第三减振孔12,第三减振孔12与第一减振孔3同轴布置,且设置第三减振孔12的孔径小于第一减振孔3,从而提高防震垫底部的抗变形能力,总体上提高防震垫的减振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震垫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减振部2的周向环绕布置有加强裙边13。具体地,加强裙边13架设在环形凸台10上,与环形凸台10为一体结构,保证其与第二减振部2的连接稳定性。在对应柔性减振孔8位置的环形凸台10上设置加强裙边13,加强裙边13为围绕环形凸台10的环形加强裙边。环形凸台10位于防震垫的底部,加强裙边13设置于环形凸台10上并沿防震垫的轴向延伸。防震垫在受到压缩机的重力后变形,为防止第一减振部1和第二减振部2在发生变形倾斜后变形过度,在防震垫的外圈围设一圈加强裙边13,当倾斜变形到加强裙边13位置时,若需要进一步发生变形,则必须推动加强裙边13同时向外变形,通过对加强裙边13的相关强度参数(弹性系数、结构参数等),以进一步控制减振圈的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加强裙边1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条沿第二减振部2的轴向布置的加强筋。设置加强筋,在保证加强裙边负荷变形要求的同时,减少防震垫材料的使用,节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加强裙边13和环形凸台10的外径相同。合理设置防震垫内第一减振孔3、第二减振孔4和柔性减振孔8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环形凸台10、加强裙边13等位置的外廓尺寸,充分保证防震垫强度的同时,实现防震垫材料的充分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减振部1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环绕其周向布置的第一环形加强部14和第二环形加强部15。防震垫在受到压缩机的重力后,第一减振部1首先受力变形,通过在第一减振部1的顶部和中部同时这种环绕其周向的第一环形加强部14和第二环形加强部15,从而提高第一减振部的结构强度,总体上提高防震垫的抗振动能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 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震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内设置贯穿其轴向的第一减振孔,所述第二减振部内设置贯穿其轴向的第二减振孔,所述第一减振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减振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顶部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孔位于所述第一减振部的底部边角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减振孔位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顶部边角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外侧壁的顶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减振部倾斜的锥形侧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减振孔同轴布置的柔性减振孔,所述柔性减振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孔和所述柔性减振孔的孔壁相接位置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底部设置有围设于所述柔性减振孔的周向的环形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底部设置有对所述柔性减振孔进行封堵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减振孔并与其同轴布置的第三减振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周向环绕布置有加强裙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裙边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条沿所述第二减振部的轴向布置的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裙边和所述第二减振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部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环绕其周向布置的第一环形加强部和第二环形加强部。
CN201420420555.7U 2014-07-25 2014-07-25 防震垫 Active CN204240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0555.7U CN204240497U (zh) 2014-07-25 2014-07-25 防震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0555.7U CN204240497U (zh) 2014-07-25 2014-07-25 防震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0497U true CN204240497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6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0555.7U Active CN204240497U (zh) 2014-07-25 2014-07-25 防震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049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1611A (zh) * 2015-07-09 2015-11-1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脚垫及冰箱
CN106696481A (zh) * 2015-11-17 2017-05-24 泰州前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印机减震垫
CN107255132A (zh) * 2017-06-22 2017-10-17 合肥汇之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缩口机减震装置
CN107940733A (zh) * 2017-10-31 2018-04-20 芜湖市鸿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功能良好的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1611A (zh) * 2015-07-09 2015-11-1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脚垫及冰箱
CN106696481A (zh) * 2015-11-17 2017-05-24 泰州前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印机减震垫
CN107255132A (zh) * 2017-06-22 2017-10-17 合肥汇之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缩口机减震装置
CN107940733A (zh) * 2017-10-31 2018-04-20 芜湖市鸿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功能良好的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0497U (zh) 防震垫
CN205539942U (zh) 一种动力接收件
CN205588902U (zh) 轮毂
CN104019182A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
CN208651499U (zh) 一种可防止受力发生错位形变的铁质弹簧
CN201618558U (zh) 薄壁压力容器大开孔补强结构
CN208074058U (zh) 带凸缘的蝶形弹簧
CN107143601A (zh) 一种液体阻尼器
CN206106851U (zh) 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
CN20544653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抗压飞轮
CN205315231U (zh) 一种压缩机动静环支撑环
CN207080331U (zh) 一种压缩机防护装置及压缩机系统
CN203879704U (zh) 压缩机减震垫
CN207018406U (zh) 一种加强缓冲件、缓冲机构及减震器
CN207555815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减震环
CN203892858U (zh) 一种高强度异型管
CN212064204U (zh) 一种电视机后壳加强装置
CN207335929U (zh) 一种环形超薄传感器
CN207190699U (zh) 一种汽车扭力梁式悬架
CN220081596U (zh) 一种海上风机减振装置
CN104033524A (zh) 一种减震器防尘罩
CN207791031U (zh) 一种球形接头
CN205099107U (zh) 一种防卡料工字轮
CN204877846U (zh) 脚垫、压缩机以及空调器
CN207437293U (zh)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减振部件和压缩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