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6470U -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36470U
CN204236470U CN201420739290.7U CN201420739290U CN204236470U CN 204236470 U CN204236470 U CN 204236470U CN 201420739290 U CN201420739290 U CN 201420739290U CN 204236470 U CN204236470 U CN 204236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onnecting panel
epimere
reinforcement connecting
hopp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392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斌
曾丁轩
汤楚强
伏铁军
张训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Yangtz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Yangtz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392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36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36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36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包括侧墙和脊板,侧墙的内侧面上沿侧墙纵向至少设有两根上下依次布置的加强梁,相邻两根加强梁之间对应脊板的位置分别设有补强连接板,脊板的侧边与焊接了加强梁和补强连接板的侧墙相连;侧墙下端设有用于搁置下漏斗脊背的翻边。通过在侧墙的内侧面上加设加强梁,并在相邻两根加强梁之间对应脊板的位置分别加设补强连接板,这样补强连接板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与脊板连成一体,从而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侧墙发生变形;而且,通过在侧墙下端加设翻边,用于支撑下漏斗脊背,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适用于铁路漏斗车。

Description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漏斗车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铁路漏斗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重载已成为铁路漏斗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铁路漏斗车的重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漏斗车侧墙结构。现有的漏斗车侧墙结构一般包括侧墙和用于支撑侧墙的脊板,这种形式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脊板为大面积平板结构,所以其所能提供的支撑力有限,而侧墙仅靠脊板支撑,且侧墙由大面积平板弯曲而成,其强度较低,因此,现有的漏斗车侧墙结构的强度较低,严重制约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侧墙非常容易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强度高的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包括侧墙和脊板,所述侧墙的内侧面上沿所述侧墙纵向至少设有两根上下依次布置的加强梁,相邻两根所述加强梁之间对应所述脊板的位置分别设有补强连接板,所述脊板的侧边与焊接了加强梁和补强连接板的侧墙相连;所述侧墙下端设有用于搁置下漏斗脊背的翻边。通过在侧墙的内侧面上加设加强梁,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同时,在相邻两根加强梁之间对应脊板的位置分别加设补强连接板,这样补强连接板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与脊板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侧墙发生变形;而且,通过在侧墙下端加设翻边,用于支撑下漏斗脊背,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强梁为角钢、槽钢、方管或圆管,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脊板交接的位置设有封板,所述加强梁通过所述封板与所述脊板相连。通过采用加设封板的工艺,这样能大大降低脊板侧边上开口尺寸的精度,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补强连接板为带弧度的平板结构,所述补强连接板的弧度与所述侧墙的弧度一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补强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梁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墙的内侧面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的内侧面与所述脊板的侧边相连。通过将补强连接板与侧墙的内侧面也连接起来,这样,补强连接板便将侧墙、脊板和加强梁连成了一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侧墙的内侧面上加设加强梁,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2、在相邻两根加强梁之间对应脊板的位置分别加设补强连接板,这样补强连接板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与脊板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侧墙发生变形;
3、通过采用加设封板的工艺,这样能大大降低脊板侧边上开口尺寸的精度,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4、通过将补强连接板与侧墙的内侧面也连接起来,这样,补强连接板便将侧墙、脊板和加强梁连成了一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
5、通过在侧墙下端加设翻边,用于支撑下漏斗脊背,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封口板、侧面封板和补强连接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侧面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侧面封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侧面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侧面封板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侧面封板的另一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U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侧墙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中梁1,侧墙2,翻边2a,上漏斗脊背3,开口3a,下漏斗脊背4,U型口4a,封口板5,侧面封板6,加强梁7,补强连接板8,U型连接板9,脊板10,封板11,上侧梁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包括侧墙2和脊板10,所述侧墙2的内侧面上沿所述侧墙2纵向至少设有两根上下依次布置的加强梁7,相邻两根所述加强梁7之间对应所述脊板10的位置分别设有补强连接板8,所述脊板10的侧边与焊接了加强梁7和补强连接板8的侧墙2相连;所述侧墙2下端设有用于搁置下漏斗脊背4的翻边2a。通过在侧墙2的内侧面上加设加强梁7,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同时,在相邻两根加强梁7之间对应脊板10的位置分别加设补强连接板8,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7与脊板10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侧墙2发生变形;而且,通过在侧墙2下端加设翻边2a,用于支撑下漏斗脊背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上述加强梁7为角钢、槽钢、方管或圆管,所述加强梁7与所述脊板10交接的位置设有封板11,所述加强梁7通过所述封板11与所述脊板10相连。通过采用加设封板11的工艺,这样能大大降低脊板10侧边上开口尺寸的精度,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上述补强连接板8为带弧度的平板结构,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弧度与所述侧墙2的弧度一致。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梁7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墙2的内侧面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内侧面与所述脊板10的侧边相连。通过将补强连接板8与侧墙2的内侧面也连接起来,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侧墙2、脊板10和加强梁7连成了一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
首先,将加强梁7依次组焊在侧墙2的内侧面上;然后,在相邻两根加强梁7之间对应脊板10的位置分别焊接补强连接板8,并使补强连接板8的外侧面与侧墙2的内侧面焊接在一起;接着,将脊板10的侧边与侧墙2和补强连接板8焊接在一起;最后,将封板11焊接在加强梁7与脊板10的交接处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可与其他结构共同组成一种用于漏斗车的侧墙与中梁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中梁1、侧墙2、上漏斗脊背3和下漏斗脊背4,所述上漏斗脊背3和下漏斗脊背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侧墙2的内侧面上,所述上漏斗脊背3上开设有用于穿插所述中梁1的开口3a,所述中梁1穿插在所述开口3a内,所述开口3a的口部设有用于将所述中梁1封装在所述开口3a内的封口板5,所述中梁1的两侧面与所述开口3a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填补缝隙的侧面封板6,所述下漏斗脊背4顶端的高度高于所述中梁1底面的高度,所述下漏斗脊背4顶端对应所述中梁1底面的位置开有用于搁置所述中梁1底面的U型口4a,所述中梁1底面搁置在所述U型口4a内;所述侧墙2下端设有用于搁置所述下漏斗脊背4的翻边2a,所述下漏斗脊背4两端的下部分别搁置在所述翻边2a上;所述侧墙2的内侧面上沿所述侧墙2纵向至少设有两根上下依次布置的加强梁7,相邻两根所述加强梁7之间设有补强连接板8,所述侧墙2的圆弧半径为5m以上。通过用侧面封板6填补中梁1的两侧面分别与开口3a之间的缝隙,这样,开口3a的尺寸精度可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进而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将下漏斗脊背4顶端的高度设计成比中梁1底面的高度高,并在下漏斗脊背4顶端对应中梁1底面的位置开设用于搁置中梁1底面的U型口4a,这样,中梁1可搁置在下漏斗脊背4上,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而且,通过在侧墙2下端加设翻边2a,用于支撑下漏斗脊背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再且,通过在侧墙2的内侧面上加设加强梁7,提高了侧墙2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并在相邻两根加强梁7之间加设补强连接板8,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7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侧墙2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侧墙2发生变形;最后,在提高了侧墙2强度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加大侧墙2的圆弧半径的手段,达到了增大容积的目的。
上述侧面封板6为与所述中梁1侧面相配合的折弯结构。当然,也可将侧面封板6设计成由两块平板焊接而成的拼接结构。
上述中梁1底面与所述U型口4a之间设有用于填补缝隙的U型连接板9。通过U型连接板9连接中梁1和下漏斗脊背4,使中梁1和下漏斗脊背4形成整体结构,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所述U型连接板9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U型连接板9分别布置在所述下漏斗脊背4的两侧面上,两块所述U型连接板9的上端相连。通过在下漏斗脊背4的两侧分别布置一块U型连接板9,并将两块U型连接板9的上端相连形成整体结构,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上述上漏斗脊背3与所述侧墙2之间支撑连接有脊板10,所述脊板10的侧边与焊接了加强梁7和补强连接板8的侧墙2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布置在所述侧墙2上对应所述脊板10的位置。通过将补强连接板8布置在所述侧墙2上对应所述脊板10的位置,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7与脊板10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侧墙2的强度。所述加强梁7为角钢、槽钢、方管或圆管,所述加强梁7与所述脊板10交接的位置设有封板11,所述加强梁7通过所述封板11与所述脊板10相连。通过采用加设封板11的工艺,这样能大大降低脊板10侧边上开口尺寸的精度,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所述补强连接板8为带弧度的平板结构,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弧度与所述侧墙2的弧度一致。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梁7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墙2的内侧面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内侧面与所述脊板10的侧边相连。通过将补强连接板8与侧墙2的内侧面也连接起来,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侧墙2、脊板10和加强梁7连成了一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
上述侧墙2上端连接上侧梁12的部分为直线段。通过将侧墙2上端连接上侧梁12的部分设计为直线段,这样便可先将上侧梁12焊接在侧墙2上后再进行折弯和弯曲成型,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而现有技术是先将侧墙2弯曲,然后再在弯曲后的侧墙2上端焊接上侧梁12,但由于此时侧墙2为弯曲结构,所以焊接难度较大且焊接强度较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侧墙2下端圆弧段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通过用圆弧过渡连接直线段与侧墙2下端圆弧段,减少了应力集中,提高了强度。该连接处的圆弧半径为60cm。
上述用于漏斗车的侧墙与中梁的连接结构通过用侧面封板6填补中梁1的两侧面分别与开口3a之间的缝隙,这样,开口3a的尺寸精度可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进而提高了组装效率;将下漏斗脊背4顶端的高度设计成比中梁1底面的高度高,并在下漏斗脊背4顶端对应中梁1底面的位置开设用于搁置中梁1底面的U型口4a,这样,中梁1可搁置在下漏斗脊背4上,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侧墙2下端加设翻边2a,用于支撑下漏斗脊背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侧墙2的内侧面上加设加强梁7,提高了侧墙2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在相邻两根加强梁7之间加设补强连接板8,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7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侧墙2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侧墙2发生变形;在提高了侧墙2强度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加大侧墙2的圆弧半径的手段,达到了增大容积的目的;通过U型连接板9连接中梁1和下漏斗脊背4,使中梁1和下漏斗脊背4形成整体结构,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下漏斗脊背4的两侧分别布置一块U型连接板9,并将两块U型连接板9的上端相连形成整体结构,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将补强连接板8布置在所述侧墙2上对应所述脊板10的位置,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相邻的两根加强梁7与脊板10连成一体,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侧墙2的强度;通过采用加设封板11的工艺,这样能大大降低脊板10侧边上开口尺寸的精度,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通过将补强连接板8与侧墙2的内侧面也连接起来,这样,补强连接板8便将侧墙2、脊板10和加强梁7连成了一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侧墙结构的强度;通过将侧墙2上端连接上侧梁12的部分设计为直线段,这样便可先将上侧梁12焊接在侧墙2上后再进行折弯和弯曲成型,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通过用圆弧过渡连接直线段与侧墙2下端圆弧段,减少了应力集中,提高了强度。

Claims (4)

1.一种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包括侧墙(2)和脊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2)的内侧面上沿所述侧墙(2)纵向至少设有两根上下依次布置的加强梁(7),相邻两根所述加强梁(7)之间对应所述脊板(10)的位置分别设有补强连接板(8),所述脊板(10)的侧边与焊接了加强梁(7)和补强连接板(8)的侧墙(2)相连;所述侧墙(2)下端设有用于搁置下漏斗脊背(4)的翻边(2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7)为角钢、槽钢、方管或圆管,所述加强梁(7)与所述脊板(10)交接的位置设有封板(11),所述加强梁(7)通过所述封板(11)与所述脊板(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连接板(8)为带弧度的平板结构,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弧度与所述侧墙(2)的弧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梁(7)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墙(2)的内侧面相连,所述补强连接板(8)的内侧面与所述脊板(10)的侧边相连。
CN201420739290.7U 2014-11-28 2014-11-28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Active CN204236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9290.7U CN204236470U (zh) 2014-11-28 2014-11-28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9290.7U CN204236470U (zh) 2014-11-28 2014-11-28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6470U true CN204236470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6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39290.7U Active CN204236470U (zh) 2014-11-28 2014-11-28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36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2605B (zh) 一种横纵梁连接组件
CN103158726A (zh) 适用于小限界的铁路货车车厢
CN203651774U (zh) 铁路煤炭漏斗车下端墙结构
CN204236469U (zh) 用于漏斗车的侧墙与中梁的连接结构
CN204236465U (zh) 带翻边的漏斗脊与中梁的连接结构
CN103661066B (zh) 货箱和矿用自卸车
CN204236470U (zh) 带翻边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CN204236471U (zh) 具有加强梁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CN204222859U (zh) 具有大圆弧半径的漏斗车侧墙结构
CN204871018U (zh) 一种上漏斗与侧墙的连接件和漏斗车
CN201729436U (zh) 罐箱
CN204236468U (zh) 漏斗脊与中梁的连接结构
CN204236479U (zh) 用于漏斗车的端墙强化结构
CN202089489U (zh) 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加强型罐座
CN204236480U (zh) 可实现整体装配的端墙结构
CN106516482B (zh) 罐式集装箱
CN104554302B (zh) 用于漏斗车的侧墙、漏斗脊与中梁的连接结构
CN104401337A (zh) 用于漏斗车的侧墙与中梁的连接结构
CN104494614B (zh) 用于漏斗车的端墙、侧墙与漏斗脊的连接结构
CN204222864U (zh) 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CN204222863U (zh) 用于漏斗车的端墙加强结构
CN104477183A (zh) 一种漏斗车
CN104494615A (zh) 用于漏斗车的端墙与侧墙的强化结构
CN209814823U (zh) 集装箱的鹅颈槽
CN204236467U (zh) 用于漏斗车的漏斗脊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