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7115U -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7115U
CN204227115U CN201420675150.8U CN201420675150U CN204227115U CN 204227115 U CN204227115 U CN 204227115U CN 201420675150 U CN201420675150 U CN 201420675150U CN 204227115 U CN204227115 U CN 204227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line
electrode
framework
lamp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51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筏邦彦
森直人
木宫淳一
大塚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7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71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装置及照明装置。其中,灯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框体,在框体内的中央部配置发光模块,从框体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着多个电极,在框体内将发光模块与电极利用连接线而电连接,利用设置于框体内的周边部的保持部,在发光模块与电极之间保持连接线。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连接线与发光模块的位置关系固定。

Description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发光模块的灯装置、及使用该灯装置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有如下的灯装置,即,在圆筒状的框体内的中央部配置着发光模块,从框体的后侧周边部突出设置着多个电极,且在框体内将发光模块与电极利用连接线而电连接。
连接线由黏接剂加以固定以不会沿着框体内的周边部移动。
然而,在利用黏接剂将连接线固定于框体时,直至黏接剂硬化为止要耗费时间,因而有在黏接剂硬化前连接线移动的担心。因此,容易在连接线的固定位置产生偏差,连接线与发光模块的位置关系不固定,从而对于确保绝缘距离等而言有时产生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连接线与发光模块的位置关系固定的灯装置、及使用该灯的照明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灯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框体。在框体内将发光模块配置于中央部。从框体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着多个电极。在框体内将发光模块与电极利用连接线而电连接。利用设置于框体内的周边部的保持部,在发光模块与电极之间保持连接线。
所述连接线包括: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及将这些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连接线的所述连接部。
所述保持部沿着所述框体的圆周方向配置于所述电极的两侧。
所述保持部包括经由用以插入所述连接线的槽部而彼此相向的一对凸起部分。
所述槽部的两侧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框体的圆周方向。
所述框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周边部的多个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中的任一个中插通所述电极,所述保持部分别设置于所有所述安装孔的附近位置。
所述电极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及两个第二电极,所述灯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模块利用所述连接线而电连接;及第二连接单元,将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模块利用所述连接线而电连接。
所述框体包括:壳体,形成着从所述框体的中央突出的筒状的壁部;及散热部,安装在所述壁部的前端侧并且热连接着所述发光模块,所述电极比所述壁部靠外径侧且从所述壳体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着。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所述灯装置及配备所述灯装置的灯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于框体内的周边部的保持部而在发光模块与电极之间保持连接线,因而可期待将连接线固定于固定的位置,从而将连接线与发光模块的位置关系加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将上下表面反转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是灯装置中使用的连接线的立体图。
图3是灯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灯装置的与图3不同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5是灯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灯装置及灯座的立体图。
图7是使用了灯装置及灯座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照明装置
11:灯装置
12:器具
13:电源电路
14:灯座
20:框体
21:发光模块
22:电极
22a:第一电极
22b:第二电极
23:连接线
26:壳体
27:盖
28:散热部
30:壁部
31:突出部
32、33、47、58:爪部
34:安装孔
35:定位部
36、48:保持部
36a:槽部
36b:凸起部分
37:支持部
40:透光板
41:弹性体
42:支撑体
44:开口部
45:盖本体
46:外侧壁部
49:内侧壁部
50、51:卡止孔
53:凸缘部
54:通气部
56:框部
57:按压部
60:缘部
61:槽
62:楔
63:导热片
65:灯头
68:基板
69:发光部
70:发光元件
71:电源输入部
71a:第一电源输入部
71b:第二电源输入部
72:导热片
75:第一连接单元
76:第二连接单元
77:第一连接线
78:第二连接线
79:连接部
80:导电线
81:包覆体
90:散热体
91:反射体
92:基部
93:散热鳍片
94:托架
100:灯座本体
101:端子
102:插通孔
103:突起
104:楔槽
105: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灯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框体。在框体内将发光模块配置于中央部。从框体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着多个电极。在框体内将发光模块与电极利用连接线而电连接。利用设置于框体内的周边部的保持部,在发光模块与电极之间保持连接线。
根据灯装置,利用设置于框体内的周边部的保持部,在发光模块与电极之间保持连接线,因而可期待将连接线固定于固定的位置,从而将连接线与发光模块的位置关系加以固定。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表示照明装置10。照明装置10例如为筒灯。照明装置10包括灯装置11及器具12。此外,照明装置10包括配置于器具12的电源电路13及灯座14。另外,电源电路13也可另外设置而不配置于器具12上。
而且,如图1至图7所示,灯装置11包括:框体20,收容于框体20内的发光模块21,从框体20突出的多个电极22,及将发光模块21与电极22电连接的连接线23等。另外,以下,将作为灯装置11的光照射方向的前侧作为下侧,将相对于光照射方向为相反侧的后侧作为上侧来进行说明。
框体20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为圆筒状的壳体26,覆盖壳体26的下侧的盖27,及安装于壳体26的上侧的散热部28。
在壳体26的上表面中央部突出着筒状的壁部30,以贯通壁部30的方式安装着散热部28。由这些壁部30及散热部28构成从框体20的上表面中央突出的突出部31。在壳体26的外侧部的内侧及壁部30的下侧,分别形成着用以卡止盖27的多个爪部32及多个爪部33。在壳体26的周边部形成着多个安装孔34,所述安装孔34安装着从壳体26的上表面突出的电极22。在壳体26的周边部的下表面,设置着用以嵌入发光模块21的周边部(四角)而进行定位的多个定位部35,并且设置着保持连接线23的多个保持部36。而且,在壳体26的下表面,在不与发光模块21发生干涉的位置处设置着用以支持盖27侧的支持部37。
保持部36包括经由槽部36a而彼此相向的一对凸起部分36b。凸起部分36b包含平板状的凸起部分或圆柱状的凸起部分,且与壳体26一体形成。保持部36设置于所有安装孔34的附近位置、且与壳体26的圆周方向相对应的安装孔34(电极22)的两侧位置。此外,保持部36也设置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安装孔34(电极22)的中间位置。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附近位置的保持部36的凸起部分36b形成为平板状,配置于中间位置的保持部36的凸起部分36b形成为圆柱状。而且,各保持部36的槽部36a的两侧的开口方向朝向壳体26的圆周方向。
在盖27中装入透光板40、弹性体41及支撑体42,作为经一体化的盖单元而构成。
盖27包括开口部44在中央部开口的环状的盖本体45。在盖本体45的上表面周边部,突出设置着嵌入到壳体26的内侧的外侧壁部46,并且在外侧壁部46的一部分设置着爪部47,该爪部47卡止于壳体26的爪部32。在盖本体45的上表面且开口部44的周缘部,形成着保持透光板40的下表面周缘部的保持部48,并且在比该保持部48靠外径侧处突出设置着内侧壁部49。内侧壁部49上设置着卡止于壳体26的爪部33的多个卡止孔50,并且设置着卡止支撑体42的多个卡止孔51。
透光板40由具有透光性的例如玻璃或者树脂材料形成为圆板状。
弹性体41由例如硅酮橡胶等具有弹性并且具有耐热性的材料而形成为圆筒状。弹性体41以从上端朝向下端扩展的方式形成。上端抵接于发光模块21,下端抵接于透光板40,夹入于这些发光模块21与透光板40之间而弹性变形,利用其斥力,相对于透光板40而将发光模块21推压至散热部28。在弹性体41的下端周边部形成着凸缘部53,该凸缘部53夹入于透光板40与支撑体42之间而得到保持。
在弹性体41的上端的一部分,形成着与弹性体41的内周侧及外周侧连通的通气部54。通气部54例如也可为剖面V字形槽、剖面半圆形槽、剖面四边形槽等任一种槽形状。另外,通气部54不限于槽形状,也可通过如下而构成,即,包含从弹性体41的上端突出的突起,在突起的周边由与发光模块21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构成。而且,通气部54不限于设置于上端的情况,也可设置于下端,还可设置于上下两端。此外,通气部54也可设置于圆周方向上的1处或多处。此外,也可将通气部54在弹性体41的上端以槽形状而构成,并且可在除通气部54外的弹性体41的上端设置着多个突起。通过如所述般将槽与突起组合而构成,而在弹性体41弹性变形时由突起首先变形而吸收应力,抑制通气部54的变形,由此可容易地确保弹性体41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通气。
支撑体42形成为筒状,包括嵌入透光板40的周围的框部56、及从框部56的上端向内周侧突出的按压部57。框部56可嵌合于盖27的内侧壁部49的内侧,且在外周面突出设置着卡止于内侧壁部49的各卡止孔51的多个爪部58。而且,将透光板40经由弹性体41的凸缘部53而嵌合于支撑体42,将支撑体42嵌合于内侧壁部49的内侧并且将各爪部58卡止于各卡止孔51,由此将透光板40、弹性体41及支撑体42安装到盖27上。该安装状态下,在支撑体42的按压部57与盖27的保持部48之间夹入透光板40及弹性体41的凸缘部53。
散热部28例如包含铝铸件等金属材料。所述散热部28以如下状态安装,即,散热部28的下侧向框体20内突出,且在散热部28的平面状的下表面热连接着发光模块21。在散热部28的上侧周边部形成着缘部60,该缘部60配置于壁部30的上侧并且比壁部30向径向突出。缘部60上形成着多个槽61。此外,缘部60上向径向突出设置着多个楔(key)62。而且,在散热部28的上表面安装着导热片63。
而且,框体20的上侧作为可装卸地配备于灯座14的灯头65而构成。而且,框体20构成为如下,即,相对于灯座14可装卸且相对于灯座14以固定的朝向而组合。
而且,发光模块21包括基板68及形成于基板68上的发光部69。发光部69包括安装于基板68的多个发光元件70。发光模块21包含板载芯片(Chip On Board,COB)模块,所述COB模块是在基板68上安装多个发光二极管来作为多个发光元件70,并由含有荧光体的透光性树脂覆盖多个发光二极管而成。另外,作为发光元件70,可为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的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封装体,或者可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元件等其他半导体发光元件。
发光模块21具有直流电源的负(-)极用与正(+)极用的一对电源输入部71。一对电源输入部71配置得比基板68与弹性体41的接触位置靠外侧。在一对电源输入部71间电连接着多个发光元件70。
而且,基板68经由导热片72而热连接于散热部28。而且,基板68的周边部(四角)嵌入到壳体26的多个定位部35间,与基板68的面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得以定位保持。
而且,电极22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且形成为针状。电极22插通到壳体26的安装孔34中而得以安装,并从突出部31的周围即壳体26的上表面周边部向上方突出。
而且,连接线23将发光模块21与电极22电连接。包括:第一连接单元75,利用连接线23将发光模块21的一个电源输入部71(以下称作第一电源输入部71a)与一个电极22(以下称作第一电极22a)电连接;及第二连接单元76,利用连接线23将发光模块21的另一电源输入部71(以下称作第二电源输入部71b)与另一电极22(以下称作第二电极22b)电连接。这些连接单元75、连接单元76的连接线23在发光模块21与电极22之间保持于保持部36。
各连接单元75(图2A)、连接单元76(图2B)的连接线23均包括与发光模块2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77、及与电极22连接的第二连接线78,这些第一连接线77与第二连接线78利用连接部79而机械固定并且电连接。
连接线23(连接线77、连接线78)使用的是包覆电线,所述包覆电线由包覆体81包覆包含绞线或单根线的导电线80而成,拆除包覆体81的一部分而使导电线80露出,由此进行电连接。连接部79将例如金属板铆接而将连接线77、连接线78机械固定并电连接。另外,连接部79也可利用焊接而将连接线77、连接线78机械固定并电连接。
第一连接单元75将第一电源输入部71a与一个第一电极22a电连接。第一连接线77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输入部71a电连接,第一连接线7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线78的一端利用连接部79而电连接,第二连接线7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极22a电连接。这些电连接中可使用铆接结构或焊接。而且,连接部79被压入固定于保持部36的一对凸起部分36b间的槽部36a。
第二连接单元76将第二电源输入部71b与两个第二电极22b电连接。第一连接线77的一端与第二电源输入部71b电连接,第一连接线7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线78的中间部利用连接部79而电连接,第二连接线78的一端及另一端与两个第二电极22b分别电连接。这些电连接中可使用铆接结构或焊接。而且,连接部79被压入固定于保持部36的一对凸起部分36b间的槽部36a。
另外,具备两个第二电极22b的理由在于:为了使与灯装置11的光输出相应的发热量与器具12的散热性能最佳化,而根据光输出的种类来改变灯装置11的第二电极22b的位置。该情况下,即使将光输出低的灯装置11配备于对于光输出高的灯装置11而言最佳化的高输出用的器具12上,仅散热性能过剩而在使用中并不会有问题,尽管如此仍存在无法将光输出低的灯装置11配备于高输出用的器具12上来使用的不良情况。为了消除此种不良情况,在将光输出低的灯装置11配备于高输出用的器具12的情况下,在从该器具12接收供电的位置增设第二电极22b。而且,将两个第二电极22b利用第二连接单元76而连接,由此从两个第二电极22b中的任一个中均可接收到供电。
而且,如图5所示,器具12包括作为器具本体的散热体90、安装于该散热体90的下侧的反射体91以及灯座14。此外,在器具12的周围安装着天花板安装用的多个安装弹簧。
散热体90例如由铝铸件等金属材料形成。散热体90中形成着圆板状的基部92、及从该基部92的上表面突出的多个散热鳍片93。在基部92的下表面形成着平面状的连接面。在散热体90安装着向侧方突出的托架94,在该托架94上安装着电源电路13。
反射体91形成为朝向下方扩展的圆筒状。
而且,电源电路13包括:电源电路,将商用交流电源整流平滑而转换为直流电源;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利用开关元件的开关将该直流电源作为规定的直流输出而供给到负载(灯装置11的发光元件70);及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对开关元件的振荡进行控制。
而且,如图4及图5所示,灯座14包括灯座本体100、及配置于该灯座本体100的多个端子101。
灯座本体100为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且形成为环状。在灯座本体100的中央,形成着供灯装置11的灯头65的突出部31插通的圆形的插通孔102。
在灯座本体100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着多个突起103。多个突起103配置于如下位置,即,该位置对应于与灯座本体100组合的灯装置11的各槽61的位置。而且,向灯座本体100的插通孔102中插入灯装置11的突出部31,从而各突起103的位置与各槽61的位置一致,由此可将灯装置11的突出部31插通到灯座本体100的插通孔102中。因此,构成为将灯装置11相对于灯座14以固定的朝向而进行组合。
在灯座本体100的内周面形成着多个楔槽104。多个楔槽104形成于如下位置,即,该位置对应于与灯座本体100组合的灯装置11的各楔62的位置。楔槽104形成为下侧为纵槽且在该纵槽的上侧连通横槽的大致L字形。而且,向各楔槽104的纵槽中插入各楔62,并且将灯装置11朝向配备方向转动,由此可在各楔槽104的横槽中嵌入各楔62而进行配备。而且,将灯装置11朝向与配备方向相反的拆除方向转动,由此可将各楔62从各楔槽104的横槽卸下,且可将各楔62从各楔槽104的纵槽向下方拔出。因此,构成为灯装置可相对于灯座14装卸。
在灯座本体100的下表面,形成着供灯装置11的电极22插入的多个连接孔105。连接孔105配置于如下位置,即,该位置对应于与灯座本体100组合的灯装置11的各电极22的位置。连接孔105沿着灯座本体100的圆周方向形成为长孔状。在各连接孔105的上侧分别配置着各端子101,插入到连接孔105中的灯装置11的各电极22分别与各端子101电连接。
另外,灯座14由支撑机构而支撑于散热体90。该支撑机构中构成为如下,即,在灯座14上配备灯装置11的灯头65,由此将该灯头65的上表面即散热部28隔着导热片63而按压至散热体90的下表面,从而提高从灯装置11向散热体90的导热性。
而且,在灯装置11配备于器具12的灯座14的状态下,从电源电路13对灯装置11供给电源,由此发光模块21的发光部69发光,来自发光部69的光透过透光板40而向下方的照明空间出射。
发光部69发光时产生的热从基板68传递到散热部28,并从散热部28向散热体90传递而向空气中散热。
而且,灯装置11利用设置于框体20内的周边部的保持部36,在发光模块21与电极22之间保持连接线23,因而可将连接线23固定于固定的位置,从而可将连接线23与发光模块21的位置关系保持为固定。
而且,连接线23利用连接部79将与发光模块2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77和与电极2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78电连接,并将该连接部79保持于保持部36,由此限制作为充电部的连接部79移动,从而可将连接部79与发光模块21的绝缘距离保持为固定。
而且,保持部36包括经由槽部36a而彼此相向的一对凸起部分36b,只要将连接线23插入到槽部36a便可容易地进行保持。
此外,保持部36的槽部36a的两侧的开口方向朝向壳体26的圆周方向,因而可使所保持的连接线23沿着壳体26的圆周方向。
已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由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筒状的框体(20);
发光模块(21),配置于所述框体(20)内的中央部;
电极(22),从所述框体(20)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着;
连接线(23),在所述框体(20)内将所述发光模块(21)与所述电极(22)电连接;以及
保持部(36),设置于所述框体(20)内的周边部,在所述发光模块(21)与所述电极(22)之间保持所述连接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23)包括:与所述发光模块(2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77),与所述电极(2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78),及将所述第一连接线(77)与第二连接线(78)电连接的连接部(79),
所述保持部(36)对所述连接线(23)的所述连接部(79)加以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36)沿着所述框体(20)的圆周方向配置于所述电极(2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36)包括一对凸起部分(36b),所述一对凸起部分(36b)经由用以插入所述连接线(23)的槽部(36a)而彼此相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36a)的两侧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框体(20)的圆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20)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20)的周边部的多个安装孔(34),所述电极(22)插通到所述安装孔(34)中的任一个,
所述保持部(36)分别设置于所有所述安装孔(34)的附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22)包括一个第一电极(22a)及两个第二电极(22b),
所述灯装置(11)包括:第一连接单元(75),将所述第一电极(22a)与所述发光模块(21)利用所述连接线(23)而电连接;及第二连接单元(76),将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2b)与所述发光模块(21)利用所述连接线(23)而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20)包括:壳体(26),形成着从所述框体(20)的中央突出的筒状的壁部(30);及散热部(28),安装在所述壁部(30)的前端侧并且热连接着所述发光模块(21),
所述电极(22)比所述壁部(30)靠外径侧且从所述壳体(26)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着。
9.一种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11);以及
灯座(14),配备所述灯装置(11)。
CN201420675150.8U 2014-02-18 2014-11-06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71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8410 2014-02-18
JP2014028410A JP6226130B2 (ja) 2014-02-18 2014-02-18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7115U true CN204227115U (zh) 2015-03-25

Family

ID=5153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51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7115U (zh) 2014-02-18 2014-11-06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26130B2 (zh)
CN (1) CN2042271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2966B2 (en) 2017-07-04 2022-02-08 Sony Corporation Built-i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ght source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9227A1 (de) * 2010-05-21 2011-11-24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uchtvorrichtung
US8308501B2 (en) * 2011-02-25 2012-11-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olid state lighting assembly having a strain relief memb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2966B2 (en) 2017-07-04 2022-02-08 Sony Corporation Built-i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ght source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3685A (ja) 2015-08-24
JP6226130B2 (ja) 201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1621B2 (ja) Led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KR101253199B1 (ko) 조명 장치
CN202561467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US840874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s having heat-dissipating surface
JP6170784B2 (ja) 車両灯具用発光装置
EP2843291A1 (en) Straight tube type lamp and luminaire
JP2012109157A (ja)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WO2014113743A2 (en) System for adapting an existing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 with an led luminair
CN104806947A (zh) 光源单元以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CN204829426U (zh)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KR20110068220A (ko) 등 기구
JP5718199B2 (ja) 電球形照明装置
JP5534215B2 (ja)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4227115U (zh)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CN203384664U (zh) Led照明器件和连同led照明器件一起使用的反光器罩
CN204062609U (zh)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KR20140134853A (ko) 내부압이 조절되는 엘이디램프
RU2681952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улучшенными теплов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JP2012009316A (ja) Led照明灯
JP5690692B2 (ja) 電球型照明装置
CN204083882U (zh) 灯装置、灯座及照明装置
JP2013243313A (ja) Ledモジュール
CN103851596B (zh) 灯组件
KR20130137397A (ko) 엘이디 모듈용 스페이서, 이를 구비한 엘이디 모듈 및 그 엘이디 모듈 제조방법
KR101248748B1 (ko) 조명용 led 패키지 탈부착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