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3072U - 呼吸器及油箱 - Google Patents
呼吸器及油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13072U CN204213072U CN201420634148.6U CN201420634148U CN204213072U CN 204213072 U CN204213072 U CN 204213072U CN 201420634148 U CN201420634148 U CN 201420634148U CN 204213072 U CN204213072 U CN 2042130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resuscitation apparatus
- end cap
- separate cavities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56 adsorb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74 adsor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202 respirat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器及油箱,该呼吸器包括具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的壳体(1),壳体(1)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所述进气孔(1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00)的端壁上,所述排气孔(1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00)的侧壁上,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12)连通且穿过所述第二腔体(200)而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00)内的呼吸管(2),在所述第一腔体(100)内,所述呼吸管(2)与所述壳体(1)之间填充有滤芯(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及油箱,能够有效阻止油箱内部的油颗粒排到油箱外部,以及外部空气中的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的呼吸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呼吸器及油箱。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或车辆中,油箱上一般会配置有呼吸器,用于保证油箱内部与外部连通,以防止油箱内产生较大的正压力或负压力影响工作,该呼吸器在保证油箱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还要防止油箱内的油液喷到外面污染环境,以及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其中,在此所指的油箱可以是任何盛装有油液的箱体,如可以是盛装有液压油箱,也可以是装有润滑油的齿轮箱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油箱的开孔上设置空气滤芯的方式来实现油箱的呼吸功能,并通过空气滤芯阻止油箱内的油液喷出以及外部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该种设置方式较为简单,而且成本低。
但是,由于空气滤芯过滤性能差,油箱内含有油颗粒的气体容易通过空气滤芯而排出到外部空气中,而外部空气中的气态水或其它污染物等也容易进入到油箱内部,造成油箱内的油质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器及油箱,通过在油箱上设置该呼吸器,能够有效阻止油箱内的油颗粒排出到外部以及外部空气中的气态水和其它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器,包括具有进气孔和排气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端壁上,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连通且穿过所述第二腔体而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呼吸管,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呼吸管与所述壳体之间填充有滤芯。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筒状体及所述筒状体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筒状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为从所述呼吸管的外壁延伸至所述筒状体的内壁的环状板体,所述环状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以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为可拆卸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筒状体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筒状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呼吸管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端部盖设有排气隔板,所述排气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
优选地,在所述筒状体与所述呼吸管之间,从所述第二端盖向所述第一隔板延伸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形成第一隔离腔及第二隔离腔,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二端盖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隔离腔及所述第二隔离腔的连通孔;
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于所述第二隔离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用以形成所述第一隔离腔的所述侧壁上,且所述排气孔在所述第一隔离腔的上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在上方,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在下方,所述第二腔体中装有液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吸附所述液体的吸附物。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为围绕所述呼吸管设置的筒状体,所述第一隔离腔为所述筒状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隔离腔为所述筒状体与所述呼吸管之间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上对应所述第一隔离腔和/或所述第二隔离腔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水孔的封堵。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油箱,所述油箱上设置有呼吸器,所述呼吸器采用上述所述的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及油箱,通过将呼气器的壳体内部设置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油箱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腔体的端壁上设置的进气孔沿呼吸管进入到第一腔体,经过第一腔体中的滤芯的过滤后,再流动进入第二腔体,并从第二腔体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气体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可有效阻止油箱内部气体中的油颗粒排出到外部,同时也有效阻止了外部空气中的水气及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进气孔;
12-排气孔; 13-筒状体;
14-第一端盖; 15-第二端盖;
16-密封圈; 17-手持部;
2-呼吸管; 3-滤芯;
4-排气隔板; 41-第一通气孔;
5-第一隔板; 51-第二通气孔;
6-第二隔板; 61-连通孔;
62-固定部; 7-排水孔;
8- 封堵; 9-固定件;
100-第一腔体; 200-第二腔体;
201-第一隔离腔; 202-第二隔离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器,如图1所示,该呼吸器包括具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的壳体1,壳体1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进气孔11设置在第二腔体200的端壁上,排气孔12设置在第二腔体200的侧壁上,壳体1上设置有与进气孔11连通且穿过第二腔体200而伸入第一腔体100内的呼吸管2,在第一腔体100内,呼吸管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滤芯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在应用于油箱中时,通过该呼吸器使得油箱内部与外部保持连通,具体过程是:该呼吸器的进气孔11与油箱内部保持连通,油箱内部产生的气体可通过进气孔11沿呼吸管2进入到壳体1内的第一腔体100中,由于第二腔体200与第一腔体100连通,进入到第一腔体100的气体流动,经滤芯3的过滤后,返回到第二腔体200中,并从第二腔体200的侧壁上所设置的排气孔12排出。相反的,外部的空气可从排气孔12进入到第二腔体200,并从第二腔体200流动至第一腔体100,然后沿呼吸管2进入到油箱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呼吸器中的进气孔11及排气孔12均设置于第二腔体200的壁上,油箱内部产生的气体需从进气孔11沿呼吸管2进入到第一腔体100中,经滤芯3的过滤后,再绕回第二腔体200从排气孔12排出,油箱内部的气体中的油颗粒由于密度比空气大,在随空气流动过程中逐渐沉降,所以油箱内部的气体在经过这样一个从第二腔体200流动至第一腔体100,再从第一腔体100流动至第二腔体200的循环后,并在其中还经过滤芯3的过滤,从排气孔12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油颗粒已经很少了,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可有效阻止油箱内部气体中的油颗粒排出到外部空气中。同样的道理,外部空气在经过从排气孔12进入到进气孔11的循环过程后,进入到油箱内部的杂质等也会减少。
下面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呼吸器的壳体1包括筒状体13及筒状体13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端盖14及第二端盖15;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5,第一端盖14与第一隔板5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腔体100,第一隔板5与第二端盖15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腔体200。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隔板5为从呼吸管2的外壁延伸至筒状体13的内壁的环状板体,该环状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51,通过第二通气孔51使得第一腔体100与第二腔体200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排气孔12设置在筒状体13的对应第二腔体200的侧壁上,进气孔11设置在第二端盖15上,呼吸管2围绕进气孔11通过固定件9固定在第二端盖15上,使得呼吸管2与进气孔11连通,呼吸管2从第二端盖15向上延伸穿过第一隔板5进入到第一腔体100。其中,筒状体13优选为圆柱状筒状体,呼吸管2优选与筒状体13同轴,但筒状体13并不限于圆柱状,呼吸管2也不限于与筒状体13同轴的设置。
在第一隔板5上方、呼吸管2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滤芯3,滤芯3可采用过滤性能较好的硅胶。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内部设置第一隔板5是为防止作为滤芯3的硅胶落入到第二腔体200中所采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并不限于通过隔板将壳体1内部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00及第二腔体200,例如,如果滤芯3采用过滤棉等材质,可将滤芯3塞紧于位于壳体1内上部的呼吸管2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中,从而可将滤芯3下部的空间作为第二腔体200,而滤芯3所在的空间以及滤芯3上部的空间作为第一腔体100。
在滤芯3使用一段时间后,油箱内部的油气以及外部空气中的杂质等会使得滤芯3堵塞,为方便更换滤芯3,可将壳体1的第一端盖14设置为可拆卸的。在更换滤芯3时,将第一端盖14拆卸下来,取出滤芯3,并更换新的滤芯3。
优选地,第一端盖14与筒状体13可采用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第一端盖14与筒状体13的拆装,在第一端盖14与筒状体13之间还可设置有密封圈16,以实现密封。此外,为方便第一端盖14的拆装,在第一端盖14上还设置有手持部17,操作者可通过手持部17旋转第一端盖14以进行拆装。
此外,为防止滤芯3从呼吸管2的位于第一腔体100的端部进入到呼吸管2内,如图1及图2所示,在呼吸管2的位于第一腔体100的端部盖设有排气隔板4,排气隔板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通气的第一通气孔41,通过第一隔板4来防止滤芯3进入到呼吸管2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0与第二腔体200上下设置,即第一腔体100设置在上方,所述第二腔体200设置在下方,其中在第二腔体200中装有液体,以通过液体更好地地阻止油箱内的油颗粒排出,以及外部空气中的水气及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在筒状体13与呼吸管2之间,从第二端盖15向第一隔板5延伸设置有第二隔板6,第二隔板6将第二腔体200分隔形成第一隔离腔201及第二隔离腔202,第二隔板6靠近第二端盖15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连通第一隔离腔201及第二隔离腔202的连通孔61;其中,第一腔体100连通于第二隔离腔202,排气孔12设置在用以形成第一隔离腔201的筒状体13的壁上,且排气孔12在第一隔离腔201的上部位置,在第二腔体200中装设有液体(优选为水),由于第二腔体200的第一隔离腔201与第二隔离腔202连通,所以液体分布在第一隔离腔201与第二隔离腔202中。
油箱内部的气体从进气孔11进入到第一腔体100后,经滤芯3过滤,进入到第二隔离腔202,然后通过连通孔61进入到第一隔离腔201,在这个过程中,气体需穿过第一隔离腔201与第二隔离腔202中的液体,经过液体的过滤,可大大减少油箱内的气体中的油颗粒通过排气孔12排出,同样的道理,外部空气也需经过液体的过滤后进入到油箱内部,可大大减少外部空气中的水气及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的几率。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隔板6为围绕呼吸管2设置的筒状体,第一隔离腔201为筒状体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第二隔离腔202为筒状体与呼吸管2之间的空间。
优选地,第二隔板6靠近底部端盖15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以固定在底部端盖15上的圆弧状的固定部62,如图2所示,多个固定部62之间形成有缺口,该缺口形成用以连通第一隔离腔121与第二隔离腔122的连通孔61。
此外,由于呼吸器在移动或晃动状态时,第二腔体200中的液体容易飞溅,为解决该问题,可在第二腔体200(即第一腔体100和/或第二腔体200)中设置用于吸附该液体的吸附物,例如海绵等,通过设置吸附物吸附液体,可避免液体在第二腔体200中飞溅。
在第二端盖15上对应第一隔离腔201和/或第二隔离腔202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孔7,第二腔体200中的液体通过排水孔7进入到第二腔体200中或从第二腔体200中排出,在排水孔7上设置有用于封堵该排水孔7的封堵8。
最后说明一下该呼吸器在油箱上的安装方式,该呼吸器在应用时优选采用第一腔体100与第二腔体200上下布置的方式,因此,在安装时,可将该呼吸器的第二端盖15固定在油箱上。优选地,可在第二端盖15的进气孔11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油箱的开孔上设置具有外螺纹的安装部,第二端盖15可采用螺纹安装的方式固定于油箱。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油箱,该油箱可以是齿轮箱或者液压油箱等,该油箱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气器,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器,能够有效阻止油箱内的油颗粒排到油箱外部,以及油箱外部的杂质等进入到油箱内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所述进气孔(1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00)的端壁上,所述排气孔(1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00)的侧壁上,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且穿过所述第二腔体(200)而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00)内的呼吸管(2),在所述第一腔体(100)内,所述呼吸管(2)与所述壳体(1)之间填充有滤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筒状体(13)及所述筒状体(13)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端盖(14)及第二端盖(15);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端盖(14)与所述第一隔板(5)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00),所述第一隔板(5)与所述第二端盖(15)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200);
所述进气孔(11)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15)上,所述排气孔(12)设置在所述筒状体(13)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为从所述呼吸管(2)的外壁延伸至所述筒状体(13)的内壁的环状板体,所述环状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以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0)与所述第二腔体(200)的第二通气孔(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4)为可拆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4)与所述筒状体(13)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盖(14)与所述筒状体(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2)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0)的端部盖设有排气隔板(4),所述排气隔板(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41)。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体(13)与所述呼吸管(2)之间,从所述第二端盖(15)向所述第一隔板(5)延伸设置有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6)将所述第二腔体(200)分隔形成第一隔离腔(201)及第二隔离腔(202),所述第二隔板(6)靠近所述第二端盖(15)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隔离腔(201)及所述第二隔离腔(202)的连通孔(61);
所述第一腔体(100)连通于所述第二隔离腔(202),所述排气孔(12)设置在用以形成所述第一隔离腔(201)的所述侧壁上,且所述排气孔(12)在所述第一隔离腔(201)的上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00)设置在上方,所述第二腔体(200)设置在下方,所述第二腔体(200)中装有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200)中设置有吸附所述液体的吸附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6)为围绕所述呼吸管(2)设置的筒状体,所述第一隔离腔(201)为所述筒状体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隔离腔(202)为所述筒状体与所述呼吸管(2)之间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15)上对应所述第一隔离腔(201)和/或所述第二隔离腔(202)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孔(7),所述排水孔(7)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水孔(7)的封堵(8)。
12.一种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设置有呼吸器,所述呼吸器采用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吸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34148.6U CN204213072U (zh) | 2014-10-29 | 2014-10-29 | 呼吸器及油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34148.6U CN204213072U (zh) | 2014-10-29 | 2014-10-29 | 呼吸器及油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13072U true CN204213072U (zh) | 2015-03-18 |
Family
ID=5298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3414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13072U (zh) | 2014-10-29 | 2014-10-29 | 呼吸器及油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130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4888A (zh) * | 2014-10-29 | 2015-01-28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呼吸器及油箱 |
-
2014
- 2014-10-29 CN CN201420634148.6U patent/CN2042130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4888A (zh) * | 2014-10-29 | 2015-01-28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呼吸器及油箱 |
CN104314888B (zh) * | 2014-10-29 | 2016-09-07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呼吸器及油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71949B (zh) | 一种间歇性送气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 | |
EP3581800A1 (en) | Air dryer with oil separator | |
CN107240483B (zh) | 变压器呼吸器 | |
WO2016033896A1 (zh) | 一种新型的碳罐油箱盖 | |
CN204213072U (zh) | 呼吸器及油箱 | |
CN104314888A (zh) | 呼吸器及油箱 | |
CN110732219A (zh) | 一种有机物废气净化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 |
CN104696121B (zh) | 一种直通式漏斗形碳罐油箱盖 | |
CN205613176U (zh) | 真空过滤系统及抽真空装置 | |
CN204572642U (zh) | 一种液压油箱用空气呼吸过滤器 | |
CN203132231U (zh) | 过冷式储液器 | |
CN204051324U (zh) | 一种连续重整装置用气液聚结器 | |
CN203598654U (zh) | 一种尾气净化装置 | |
CN206597395U (zh) | 压缩空气过滤装置 | |
CN103007708B (zh) | 一种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的废气分解装置 | |
CN207842922U (zh) | 一种新型铝合金储气筒 | |
CN203002192U (zh) | 一种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的废气分解装置 | |
CN209423196U (zh) | 过滤器及净化器 | |
CN102877917A (zh) | 一种柴油发电机的消烟装置 | |
CN209548890U (zh) | 一种方便拆装的水过滤装置 | |
CN108172372B (zh) | 复合净化式组合防爆吸湿器 | |
CN207892683U (zh) | 一种侧盖拆分式汽车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4551686U (zh) | 一种具有囊式排气组件的过滤器装置 | |
CN213313743U (zh) | 滤网快拆结构与尿素箱 | |
CN104121400B (zh) | 一种雷达发射机油冷系统排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0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