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515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5153U
CN204205153U CN201420618546.9U CN201420618546U CN204205153U CN 204205153 U CN204205153 U CN 204205153U CN 201420618546 U CN201420618546 U CN 201420618546U CN 204205153 U CN204205153 U CN 204205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tongue piece
metal shell
noumenon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185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云
赖中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185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5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5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51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设有一插接孔,其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第一本体、金属内壳及第二本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暴露于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块上的固定部及延伸出第一、第二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第一舌片,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第二舌片,所述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片上,所述第一本体包覆成型于端子模组上,所述金属内壳套设于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包覆成型于第一本体与金属内壳上,改善了电连接器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大量数据的快速传输的需求日益高涨,相应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规格也必须随之提升,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必须提高传输信号的频率以应对。由于高频信号极易受到周遭环境变数所干扰而导致信号不良,因此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的设计与制造标准也随之提高。
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M484832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两端子模组、埋设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接地片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片,基部后端设有上、下中空部及位于上、下中空部之间的一分隔板,舌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凹槽,每一端子模组包括一绝缘块及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埋设于绝缘块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凸出于绝缘块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向后凸出于绝缘块的焊接脚,绝缘块向前组装于上、下中空部内,接触部收容于舌片凹槽内并暴露于舌片外部,由于电连接器整体的体积较小,各部件细小、单薄,端子模组的组装较为困难、费时,容易导致绝缘本体、绝缘块及导电端子因组装产生的变形,接触部与舌片配合不到位,舌片容易断裂,产品不良率低下,另外,电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强度还较低。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设有一插接孔,其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第一本体、金属内壳及第二本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暴露于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块上的固定部及延伸出第一、第二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第一舌片,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第二舌片,所述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片上,所述第一本体包覆成型于端子模组上,所述金属内壳套设于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包覆成型于第一本体与金属内壳上,所述第二舌片成型于第一舌片上并向前凸出于第一舌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排布在第二舌片的上、下表面,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埋设于第二舌片内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位于接触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金属片上下表面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接触部与金属片之间以避免导电端子与金属片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内壳包括包覆第一基部的主体框及第一舌片的副体框,所述主体框与副体框各自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所述副体框暴露于对接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片具有向外侧凸出于第一舌片的悬臂,所述悬臂与金属内壳接触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第二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框设于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所述顶壁与底壁分别设有若干开口及自开口的一内边缘向内侧延伸的连接片,所述凸出部卡扣于开口内以限制金属外壳向前移动,所述连接片与凸出部接触或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两个端子模组,两端子模组的绝缘块上下叠合在一起,所述固定部埋设于绝缘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舌片的厚度与宽度大于第二舌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端子模组的导电端子在左右方向上的排列顺序相反,且接触部一一上下对齐以使电连接器支持正反插。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本体包覆成型于端子模组上,所述金属内壳套设于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包覆成型于第一本体与金属内壳上,所述第二舌片成型于第一舌片上并向前凸出于第一舌片,第一、第二本体采用成型的方式与端子模组及金属内壳结合成一体,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避免第一、第二舌片断裂的风险,保证各部件的结构完整性,还有利于降低电连接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内部示意图,未显示金属壳体。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内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内壳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是一个支持高频信号传输的插座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200上,其包括两端子模组10、位于两端子模组10之间的一EMI金属片20、包覆成型于金属片20上下表面的一绝缘板30、包覆成型于端子模组10外部的第一本体40、套设于第一本体40上的一EMI金属内壳50、包覆成型于金属内壳50上的第二本体60、以及包覆第二本体60的金属外壳70。
两端子模组10上下间隔开,每一端子模组10包括一绝缘块11及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导电端子12,每一导电端子12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13、位于后端的焊接部15及连接接触部13与焊接部15的固定部14,接触部13位于绝缘块11的前方,一定长度的固定部12埋设于绝缘块11内,焊接部15位于绝缘块11的后方。两端子模组10的导电端子12在左右方向上的排列顺序相反,且接触部13一一上下对齐,使得电连接器100支持正反方向插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12组装于绝缘块11上进行固定。
金属片20与绝缘板30分别为水平板状结构,金属片20后部两侧设于向外凸出的悬臂21,金属片20向前延伸超过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3,后端与绝缘块11前后隔开,而焊接部15向后延伸超过金属片20。绝缘板30与绝缘块11前后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绝缘板30将金属片20与接触部13隔离开,避免导电端子13与金属片20电性连接,金属片20用来降低两端子模组10之间的信号干扰,改善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绝缘板30可以采用粘贴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放置(两者之间不固定)的方式。
第一本体40包覆成型于端子模组10外部,具体的说,第一本体40是包覆成型于两端子模组10的绝缘块11外部,绝缘块11、导电端子12的固定部14与靠近于绝缘块11的部分金属片20完全埋设于第一本体40内部,使两端子模组10、金属片20及第一本体40结合成一体。第一本体40包括第一基部41及自第一基部41向前凸出的第一舌片42,第一基部41的厚道与宽带均大于第一舌片42,金属片20的悬臂21向外侧凸出于第一舌片42。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3向前凸出于第一舌片42,焊接部15向后凸出于第一基部41并排列于上下两排,分别焊接于电路板200的上下表面。
金属内壳50包括主框体51及自主框51向前凸伸的副框体52,主框体51与副框体52分别为方型筒状构造,主框体51与副框体52分别包括顶板511、521、底板512、522及连接顶板511、521与底板512、522的相对两侧板513、523。主框体51的顶板511与底板512分别设于向外侧凸出的片状凸出部5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出部514为凸包、凸点、弹片等。主框体51的每一侧板513是由卡扣在一起的两个片体515组成,一片体515是自顶板511向下弯折延伸而成,另一片体515是自底板512向上弯折延伸而成,如此设计,降低了金属内壳50的制造难度。金属内壳50组装于第一本体40上,主体框51包覆于第一本体40的第一基部41上,副框体52包覆于第一舌片42上,并与金属片20的悬臂21接触在一起,提供了对外部电磁波的遮蔽作用,副框体52还与金属片20的悬臂21接触在一起,使金属内壳50与金属片20之间形成接地回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框体51与副框体52分开设置。
第二本体60包覆成型于金属片20、第一本体40及金属内壳50外部,第二本体60包括第二基部61及自第二基部61向前凸伸的第二舌片62,第二舌片62包覆成型于第一舌片42上与金属片2上,还向前凸出于第一舌片42,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3埋设于第二舌片62内同时还暴露于第二舌片62的上下表面。主框体51与副框体52的顶板511、521、底板512、522分别暴露于第二本体60外部。第一、第二基部41、61组成基部,第一、第二舌片42、62组成舌片。
金属外壳70为一纵长筒状结构,其包括顶壁71、底壁72、连接顶壁71与底壁72的两侧壁73,一插接孔75形成于顶壁71、底壁72与两侧壁73之间,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第一、第二舌片42、62位于插接孔75内,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3及金属内壳50的副体框52暴露于插接孔75,可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顶壁71与底壁72分别设有若干开口711、721及自开口711、721的一内边缘向内侧延伸的连接片712、722,金属内壳50的凸出部514卡扣于开口711、721内,限制金属外壳70向前移动,同时,连接片712、722与凸出部514接触在一起,为保证两者连接的可靠性,两者之间再激光焊接在一起,保证了金属内壳50与金属外壳70之间形成可靠的接地回路,同时加强金属外壳70的稳固性。综上所述,金属片20、金属内壳50及金属外壳70三者之间电性连接而形成整体的接地回路,使电连接器100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两侧壁73冲设有先向外侧再向下延伸的第一固定脚731及向外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固定脚732,第一固定脚731焊接于电路板200的固定孔201,第二固定脚732焊接于电路板200水表面。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主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 提供一金属片20与绝缘板30,绝缘板30成型于金属片20的上下表面。
(2). 提供两绝缘块11与两排导电端子12,两绝缘块11分别与一排导电端子12成型在一起,形成了两个端子模组10。
(3). 将金属片20放置两个端子模组10之间,两绝缘块11叠合在一起,绝缘板30位于金属片20与导电端子12之间,避免金属片20接触导电端子12。
(4). 提供塑胶,在端子模组10上包覆成型一第一本体40。
(5). 提供一金属内壳50,金属内壳50套设于第一本体40上。
(6). 提供塑胶在金属内壳50上包覆成型一第二本体60。
(7). 提供一金属外壳70,金属外壳70套设于第二本体60外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第一、第二本体40、60采用成型的方式与端子模组10、金属片20、绝缘板30及金属内壳50结合成一体,提高了电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避免第一、第二舌片42、62断裂的风险,同時使导电端子12、金属片20及金属内壳50有效分隔开,避免了各组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变形,保证各部件的结构完整性,还有利于降低电连接器100的体积。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设有一插接孔,其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第一本体、金属内壳及第二本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暴露于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块上的固定部及延伸出第一、第二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第一舌片,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孔的第二舌片,所述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覆成型于端子模组上,所述金属内壳套设于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包覆成型于第一本体与金属内壳上,所述第二舌片成型于第一舌片上并向前凸出于第一舌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排布在第二舌片的上、下表面,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埋设于第二舌片内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位于接触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金属片上下表面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接触部与金属片之间以避免导电端子与金属片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包括包覆第一基部的主体框及第一舌片的副体框,所述主体框与副体框各自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所述副体框暴露于对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具有向外侧凸出于第一舌片的悬臂,所述悬臂与金属内壳接触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第二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设于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所述顶壁与底壁分别设有若干开口及自开口的一内边缘向内侧延伸的连接片,所述凸出部卡扣于开口内以限制金属外壳向前移动,所述连接片与凸出部接触或焊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两个端子模组,两端子模组的绝缘块上下叠合在一起,所述固定部埋设于绝缘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的厚度与宽度大于第二舌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子模组的导电端子在左右方向上的排列顺序相反,且接触部一一上下对齐以使电连接器支持正反插。
CN201420618546.9U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8546.9U CN204205153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8546.9U CN204205153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5153U true CN204205153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854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153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51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2618A (zh) * 2016-01-08 2016-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59544A (zh) * 2015-04-28 2016-11-23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USB Type C 防水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9544A (zh) * 2015-04-28 2016-11-23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USB Type C 防水连接器
CN105552618A (zh) * 2016-01-08 2016-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755371B2 (en) 2016-01-08 2017-09-05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hin conductive film between two rows of contacts
CN105552618B (zh) * 2016-01-08 2019-03-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5157U (zh) 电连接器
CN107681371B (zh) 电连接器
CN29170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252259Y (zh) 电连接器
CN201430309Y (zh) 电连接器
CN10205508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08308U (zh) 电连接器
CN204045807U (zh) 电连接器
CN205069930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7565241A (zh) 电连接器
CN205429247U (zh) 电连接器
CN204885711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498668U (zh) 电连接器
CN104577460A (zh) 电连接器
CN201576784U (zh) 电连接器
CN204205153U (zh) 电连接器
CN204304087U (zh) 电连接器
CN201243110Y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205752629U (zh) 电连接器
CN204441573U (zh) 电连接器
CN205724086U (zh) 电连接器
CN205159651U (zh) 电连接器
CN205122899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362459B (zh) 电连接器
CN20528269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518104 2nd floor, building a, Sanyang new industrial zone, HO-1 West,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7, kuiqing Road, Qinghuang Industrial Zone, Qinghua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65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