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43110Y -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43110Y
CN201243110Y CNU2008201121183U CN200820112118U CN201243110Y CN 201243110 Y CN201243110 Y CN 201243110Y CN U2008201121183 U CNU2008201121183 U CN U2008201121183U CN 200820112118 U CN200820112118 U CN 200820112118U CN 201243110 Y CN201243110 Y CN 20124311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ower connector
base portion
connector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21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祖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121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4311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4311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4311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端子抵持结构;其中电源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从而使得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到外来压力时不会过度变形,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端子抵持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电路板之间传输电力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组合件及其中相互配接的公、母端子。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的设计者通常会关注于两个基本电路部分,即逻辑(或信号)部分以及电源部分,且在设计逻辑电路时,因为在逻辑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较低,使得设计者通常不会考虑由于状态改变所造成(如:温度)在电气属性中的任何变化(如:电路组件的阻抗),然而,高电流的流动将使得电源电路在电气属性上会产生变化,因此针对使用于电源电路中而设计的电源连接器必须能够散热(主要由焦耳效应所产生),使得因电流改变所造成的电气属性变化可有效减至最低。
美国专利第US6,319,075号揭示了一种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件,这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由安装于电路板上相互配对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组成,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母端子组,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头绝缘本体内的公端子组。参考图1,每一母端子10均包括顶侧相连的两片式大面积的平板状本体12、14和从本体前侧向前延伸形成的上、下两片呈弯曲状对接臂16、20。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对接并形成电性导通时,公、母端子的对接臂相互弹性接触,母端子10收到公端子插入时的挤压力而发生变形,而母端子10的平板状本体12、14的上端的U型连接部分42、44可以提供一定的反作用支撑力,有助于保持母端子10的接触部分不因受力而过度变形。然后,该专利所揭示的母端子为一件式结构,端子主体部连接处为U型结构,此结构需要先冲压出端子主体部然后再折弯,此折弯制程常会造成端子折弯处龟裂,进而影响材料电导特性而降低品质,且折弯后端子因焊接时受高温影响造成金属内应力释放,造成端子外扩影响焊脚正位度,导致与电路板接合时出现不顺畅或连接器焊脚折脚现象。
针对以上专利所揭示的母端子之弊端,本专利申请人的另一件发明名称为“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申请号为200820031892.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改进的母端子对结构。参考图2,每个母端子对2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221、222组成。每个母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基部、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臂。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子为两件式设计,采用连续冲压模具直接冲制,无上述折弯所产生的问题,可有效提升品质,并可降低工时成本,使产品组装方便,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然后,由于母端子221、222之间相互独立无任何连接或者支撑,公端子插入母端子221、222的接触臂时产生的挤压力可能导致母端子的接触臂发生较大的变形或者溃缩,影响母端子221、222的电力传输性能。
所以,针对此类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端子的端子抵持式结构设计使得电源连接器的电力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端子对的两个独立导电段相对镜像设置在同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每一端子对中的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未受力时相互分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抵持部设置在导电端子的基部上,其包括从基部延伸到位于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基部之间的空间中的弹片和位于弹片端部的抵持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可以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对,所述的母端子对的对立导电端子为母端子,其包括基部与从基部延伸出来的弹性接触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可以为插头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头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端子的结构为两件式设计,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可以实现对所传输的高电压高电流进行更佳的分流;其次,两件式端子之间设置的抵持结构可以保证端子接触过程中受到外来压力时不会过度变形,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已知的电源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已知的电源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对接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对应于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11为对应于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沿图3中A-A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对且通过各自的电源端子相互对接而实现高电压高电流传输的两个电源连接器,分别为第一电源连接器和第二电源连接器,第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与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与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电源端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2,第二电源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1,安装在插座连接器2的第一电源端子为母端子,安装在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电源端子为公端子,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用来分别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二者可相互插接而实现电源端子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的电性导通,进而实现两块电路板之间的电力传输。
请参阅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2包括插座绝缘本体21、排列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21内的若干母端子对220和第一信号端子组23。第一信号端子组23插设于插座绝缘本体21接近中央位置的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通孔中,其包括用来传输信号的排列成矩阵状的若干针脚状信号端子。
插座绝缘本体21大体为射出成型的纵长构形的一长方体状塑料体,其包括用来收容端子的主体部210及位于主体部210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部211,主体部210包括相互平行的顶壁212、底壁213及位于顶壁212与底壁213之间的中间壁,顶壁212和底壁213之间形成有一纵长构形的在主体部210的前端面开口的对接空腔215。侧部211形成有一与对接空腔215相连通的导引腔216,导引腔216从侧部211的前端向后延伸贯穿,在侧部211顶壁上开设有与导引腔216和对接空腔215相连通的贯穿孔217。在顶壁212下表面自主体部210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形成若干肋条218。
每个母端子对2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221、222组成。参考图5,每个母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基部2201、自基部2201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2202及自基部2201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臂2203。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母端子的安装脚2202为四个,自基部2201后部的底缘向下延伸,用来通过穿孔焊接技术(Through-Hole Technology)焊接至对应电路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脚2202的个数可以视设计需要变化,而且,安装脚2202也可以采用常见的其他方式的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或者,压入式配合技术(Press-fit Technology)。在基部2201前部顶侧缘与底侧缘分别形成有倒刺状固持部2204。本实施方式中,母端子对220中母端子221、222是面对面设置,而且所有结构呈镜像对称,母端子对220的接触臂2203为前窄后宽的悬臂梁形态,包括从各自基部2201前缘向内侧折弯靠拢的一对弯折部2205和从弯折部2205进一步向外侧折弯后向前延伸形成一对向外逐渐张开的接触部2206,在接触部2206末端向内弯曲形成引导部2207,并在弯曲处形成用来对接的触点2208。在基部2201上进一步形成抵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包括设置在基部上的开口2210和从该开口2210中相对基部2201横向延伸出来的弹片2211。关于抵持部的弹片2211的结构与作用后续将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6,插头连接器1包括插头绝缘本体11、组装在插头绝缘本体11内的公端子对120和第二信号端子组13。第二信号端子组13插设于插头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0的接近中央位置的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通孔中,包括用来传输信号的排列成矩阵状的若干第二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呈两片状弹性臂结构,用来收容插座连接器2的针脚状第一信号端子。
插头绝缘本体11大体为射出成型的纵长构形的一长方体状塑料体,其包括用来收容端子的主体部110及位于主体部110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部111,主体部110包括相互平行的顶壁112、底壁113和两侧壁114及位于顶壁112与底壁113之间的成一排的若干间隔壁115。间隔壁115自主体部110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在每两个间隔壁115之间形成有端子收容通道117,端子收容通道117在主体部110的前端面上具有开口。
每个公端子对1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公端子121、122组成。参考图7,每个公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主体部1201和自主体部1201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1202,主体部1201的前部形成有接触部1203,接触部1203的内侧面形成与插座连接器2的母端子相对接的接触区域。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公端子的安装脚1202为四个,自主体部1201后部的底缘向下延伸,用来通过穿孔焊接技术(Through-Hole Technology)焊接至对应电路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脚1202的个数可以视设计需要变化,而且,安装脚1202也可以采用常见的其他方式的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或者,压入式配合技术(Press-fit Technology)。在主体部1201顶侧缘与底侧缘分别形成有倒刺状固持部1204。本实施方式中,公端子对120中公端子121、122是相互平行且面对面间隔一定距离形成一配接空间1205(参考图9),而且所有结构呈镜像对称,位于主体部1201顶侧缘的固持部1204是位于接近中间位置,位于主体部1201底侧缘的固持部1204是位于安装脚1202前方,公端子的接触部1203前端有一到角而形成引导部1206(参考图9)。
参考图8与图9,母端子对220的两个母端子221、222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镜像排列相对设置,在母端子对220的两个母端子221、222的基部2201之间形成一个间隔空间,母端子221、222的抵持部的弹片2211包括一个在该间隔空间中相对于另一个母端子的基部2211倾斜延伸的延伸部2212和一个在该延伸部2212末端形成的抵持末端2213。在母端子对220与公端子对120相互对接之前,两个母端子221、222的抵持末端2213之间有微小的间隙,即两者相互不接触。母端子221、222的接触臂2203的末端的引导部2207对应于公端子121、122的接触部1203末端的引导部1206,便于将母端子221、222导引插入到公端子121、122的配接空间1205中,且母端子221、222的两个接触部2203宽度之和略大于公端子121、122的配接空间1205的宽度。
参考图10与图11,在母端子对220与公端子对120相互对接之后,母端子221、222的接触臂2203插入到公端子121、122的配接空间1205中,使得母端子接触臂2203前端的接触部2206与公端子接触部1203相互接触。再参考图12,由于公端子121、122的主体部1201与接触部1203是紧贴在端子收容通道117的侧壁上并通过固持部1204固定在该端子收容通道117中,故公端子121、122的主体部1201与接触部1203在母端子221、222插入之后不会发生变形,而由于母端子221、222的两个接触部2203宽度之和略大于公端子121、122的配接空间1205的宽度,故母端子221、222的两个接触臂2203在来自公端子121、122的接触部1203之作用力的压迫下必然发生面向彼此的弯曲变形。而接触臂2203的变形带动母端子221、222的抵持部随之相互靠拢移动,使得两个弹片2211的抵持末端2213相互抵靠在一起,并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反馈到母端子221、222的接触臂2203上,该反作用力可以部分消除公端子121、122的接触部1203施加给母端子221、222的接触臂2203的压迫作用力,使得母端子221、222的接触臂2203的变形量减小。
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母端子既为两件式设计,又采用了分别设置在两件式结构上的端子抵持结构。两件式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采用连续冲压模具直接冲制端子,无上述折弯所产生的问题,可有效提升品质,并可降低工时成本,使产品组装方便,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又可以实现对所传输的高电压高电流进行更佳的分流,使端子在材料电导特性规格内可以传导更高的电压电流;进一步的,采用端子抵持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保证端子接触过程中受到外来压力时不会过度变形,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当然,以上所举的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其它实施方式,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抵持结构设置在母端子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端子抵持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公端子上(如设置在公端子的基部与端子收容通道的侧壁之间)。又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抵持结构设置在母端子的基部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端子抵持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母端子的其他部分上(例如设置在母端子的接触臂的后端靠近基部的位置)。再例如,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亦可设计成其中一个安装于主板等电路板上,另一个与电缆相连接,亦即公、母端子中一个的安装脚亦可采用常见的与电缆相连接的结构来替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对的两个独立导电端子间隔一定空间相对镜像固定在同一端子收容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对中的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未受力时相互分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持部设置在导电端子的基部上,其包括从基部倾斜延伸到位于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基部之间的空间中的弹片和设置在弹片端部的抵持末端。
6、如以上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端子对的导电端子为母端子,其包括基部与从基部延伸出来的弹性接触臂。
8、如以上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头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对。
CNU2008201121183U 2008-04-22 2008-04-22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311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21183U CN201243110Y (zh) 2008-04-22 2008-04-22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21183U CN201243110Y (zh) 2008-04-22 2008-04-22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43110Y true CN201243110Y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2118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3110Y (zh) 2008-04-22 2008-04-22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43110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872A (zh) * 2012-01-0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01567500B (zh) * 2008-04-21 2012-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102931511A (zh) * 2011-08-08 2013-02-1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中的连接器
CN111934112A (zh) * 2019-05-13 2020-11-1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795252B (zh) * 2022-03-16 2023-03-01 大陸商貝爾威勒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導電端子、導電端子組件及連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500B (zh) * 2008-04-21 2012-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102931511A (zh) * 2011-08-08 2013-02-1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中的连接器
CN102544872A (zh) * 2012-01-0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11934112A (zh) * 2019-05-13 2020-11-1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934112B (zh) * 2019-05-13 2022-09-0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795252B (zh) * 2022-03-16 2023-03-01 大陸商貝爾威勒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導電端子、導電端子組件及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7500B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101572359B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复合悬臂梁结构
CN101505018A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
CN101589516B (zh) 互连的印刷电路板
US11456561B2 (en) Terminal structure for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thereof
CN201741832U (zh) 电连接器
CN20102917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1262107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243110Y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110011095B (zh) 屏蔽板、模块结构及电连接器
CN102214882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285966Y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01505017B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1171093Y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
CN102769224B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1266702Y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复合悬臂梁结构
CN201171106Y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1758204U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
CN213816472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转接头
CN102931511A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中的连接器
CN201570628U (zh) 电池连接器
CN220856967U (zh)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
CN2377706Y (zh) 电池连接器端子
CN102931515A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中的连接器
CN220138733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