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5396U - 窑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窑具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65396U CN204165396U CN201420449758.9U CN201420449758U CN204165396U CN 204165396 U CN204165396 U CN 204165396U CN 201420449758 U CN201420449758 U CN 201420449758U CN 204165396 U CN204165396 U CN 2041653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column
- plate
- kiln furnitures
- suppor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具结构,包括承托板,承托板为两个,两承托板之间通过一横梁连接,横梁两端嵌入在承托板内,承托板下表面设有立柱,立柱顶端与承托板之间固定连接,立柱底端位于一垫板上表面,垫板上开有与立柱底端匹配的槽,两立柱之间设有承载体,承载体不止一个,且承载体均匀排列在两立柱之间,且靠近立柱顶端的两承载体之间连接有一面板,面板上开有螺栓孔,垫板下表面设有一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垫板连接,其底端位于一底板上表面,且支撑柱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本窑具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陶瓷窑具的出窑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窑具在烧制过程中坯体的开裂与破损问题,且节能降耗,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窑具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长度较大的管状陶瓷及耐火材料制成而言,都需要用窑具装载后进行烧制。现在用于装载管状陶瓷及耐火材料的窑具,其一般由耐火板及耐火柱组成,这样的组合只能单一使用,而且耐火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材质逐步被氧化,开始体积膨胀,开始产生变形,表面松散,严重时出现掉渣现象,这样就影响了烧制出来的窑具外观。同时管状陶瓷及耐火材料制品在烧制过程中易产生弯曲及变形现象,且套在管状窑具中烧制,一般只适合管长度小于八百毫米的产品,而超过八百毫米时在装烧过程中管状陶瓷及耐火材料坯体易产生破碎,并且在烧制过程中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陶瓷窑具的出窑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的窑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窑具结构,包括承托板,承托板为两个,两承托板之间通过一横梁连接,横梁两端嵌入在承托板内,承托板下表面设有立柱,立柱顶端与承托板之间固定连接,立柱底端位于一垫板上表面,垫板上开有与立柱底端匹配的槽,两立柱之间设有承载体,承载体不止一个,且承载体均匀排列在两立柱之间,且靠近立柱顶端的两承载体之间连接有一面板,面板上开有螺栓孔,垫板下表面设有一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垫板连接,其底端位于一底板上表面,且支撑柱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柱由六至十层小立柱构成,底层立柱采用凹字型。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承托板与横梁之间安装有半圆托管。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梁下表面设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两端均与承托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承托板的外轮廓为六边形、方形或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体的轴线与立柱垂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柱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其内部竖向安装有若干钢筋。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垫板厚度大于承载体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窑具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陶瓷窑具的出窑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窑具在烧制过程中坯体的开裂与破损问题,且节能降耗,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托板;2.横梁;3.立柱;4.承载体;5.垫板;6.底板;7.支撑板;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窑具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承托板1,承托板1为两个,两承托板1之间通过一横梁2连接,横梁2两端嵌入在承托板1内,承托板1下表面设有立柱3,立柱3顶端与承托板1之间固定连接,立柱3底端位于一垫板5上表面,垫板5上开有与立柱3底端匹配的槽,两立柱3之间设有承载体4,承载体4不止一个,且承载体4均匀排列在两立柱3之间,且靠近立柱3顶端的两承载体4之间连接有一面板,面板上开有螺栓孔8,垫板5下表面设有一支撑柱7,支撑柱7顶端与垫板5连接,其底端位于一底板6上表面,且支撑柱7与底板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由六至十层小立柱构成,底层立柱3采用凹字型,所述承托板1与横梁2之间安装有半圆托管,所述横梁2下表面设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两端均与承托板1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1的外轮廓为六边形、方形或圆形结构,所述承载体4的轴线与立柱3垂直,所述底板6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柱7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其内部竖向安装有若干钢筋,所述垫板5厚度大于承载体4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窑具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陶瓷窑具的出窑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窑具在烧制过程中坯体的开裂与破损问题,且节能降耗,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所述立柱3由六至十层小立柱构成,底层立柱3采用凹字型,结构更加良好;所述承托板1与横梁2之间安装有半圆托管,增强了承托板1与横梁2之间的连接性;所述横梁2下表面设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两端均与承托板1固定连接,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所述承托板1的外轮廓为六边形、方形或圆形结构,符合设计需求;所述承载体4的轴线与立柱3垂直,使其承载效果更加良好;所述底板6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防火性能良好,其内部竖向安装有若干钢筋,减少了更换频率,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所述垫板5厚度大于承载体4厚度,便于烧制窑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窑具结构,包括承托板,其特征在于:承托板为两个,两承托板之间通过一横梁连接,横梁两端嵌入在承托板内,承托板下表面设有立柱,立柱顶端与承托板之间固定连接,立柱底端位于一垫板上表面,垫板上开有与立柱底端匹配的槽,两立柱之间设有承载体,承载体不止一个,且承载体均匀排列在两立柱之间,且靠近立柱顶端的两承载体之间连接有一面板,面板上开有螺栓孔,垫板下表面设有一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垫板连接,其底端位于一底板上表面,且支撑柱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六至十层小立柱构成,底层立柱采用凹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与横梁之间安装有半圆托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下表面设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两端均与承托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外轮廓为六边形、方形或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的轴线与立柱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采用防火烧结材料制成,其内部竖向安装有若干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厚度大于承载体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49758.9U CN204165396U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窑具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49758.9U CN204165396U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窑具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65396U true CN204165396U (zh) | 2015-02-18 |
Family
ID=5253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4975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65396U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窑具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653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7713A (zh) * | 2014-08-11 | 2014-12-10 | 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 窑具结构 |
-
2014
- 2014-08-11 CN CN201420449758.9U patent/CN20416539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7713A (zh) * | 2014-08-11 | 2014-12-10 | 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 窑具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67074U (zh) | 快速烧成节能窑车 | |
CN202836225U (zh) | 一种窑车的改良结构 | |
CN102636032A (zh) | 可调节式窑车 | |
CN201476576U (zh) | 一种窑车 | |
CN204165396U (zh) | 窑具结构 | |
CN103644738A (zh) | 一种应用于烧制陶瓷台盆框架结构的窑具窑车 | |
CN104197713B (zh) | 窑具结构 | |
CN207177467U (zh) | 预制围墙 | |
CN203923273U (zh) | 退火炉用层叠式料框 | |
CN101608868A (zh) | 一种可整体安装的阳极焙烧炉火道墙及其砌筑方法 | |
CN203478994U (zh) | 半圆形碳化硅托烧窑具 | |
CN204177208U (zh) | 发泡陶瓷板窑车 | |
CN204916734U (zh) | 一种调节式单元货架 | |
CN204043382U (zh) | 组合式新型保温节能隧道窑 | |
CN204438755U (zh) | 一种用于烧成设备上的新型驮载结构 | |
CN201313944Y (zh) | 整体焙烧炉火道墙 | |
CN203810935U (zh) | 一种轻质高强节能错置孔式承烧板 | |
CN102338562A (zh) | 一种窑车角柱砖和瓷套坯体的装车方法 | |
CN205808127U (zh) | 一种电瓷业窑车窑具 | |
CN206905557U (zh) | 节能稳定型窑具框架 | |
CN203949503U (zh) | 承烧板 | |
CN205957201U (zh) | 一种钢结构增强烟道闸板 | |
CN203454800U (zh) | 一种棚板支柱帽座 | |
CN202304423U (zh) | 一种窑车角柱砖 | |
CN207751347U (zh) | 圆窑窑具烧制用节能框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8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