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5079U -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5079U
CN204165079U CN201420602471.5U CN201420602471U CN204165079U CN 204165079 U CN204165079 U CN 204165079U CN 201420602471 U CN201420602471 U CN 201420602471U CN 204165079 U CN204165079 U CN 204165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ve
portable
combustion head
oxygen supp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024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业志明
业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6024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65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5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50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属于使用固体燃料的炉灶技术领域,该户外灶包括双层结构且具有内腔的灶体、一个双层防风燃烧头、连接环以及顶盖和固定桩等构件,灶体两层结构之间具有夹层,外层炉壁的下端开设有一级进风口,内层壁的下端设置有一级供氧孔,内层壁上端设有二级供氧孔,防风燃烧头也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的下端设置有二级进风孔以及贯穿内外层的燃料添加口,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三级供氧孔,使用时可快速组装,使用完毕可将附属部件装入主体内,大大缩小了体积,方便携带;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三级供氧结构,保证燃料完全燃烧,最大程度利用燃料,大大提高了其对燃料种类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使用固体燃料,例如植物、可燃烧生活垃圾等的便携式户外用炉灶。
背景技术
便携式的火炉的使用开始于背包徒步旅行者,发展到现在,其使用对象已得到大范围的扩充,随着人们生活元素的丰富以及人们对饮食文化的重视,烧烤成为许多家庭和同学朋友聚会放松的首选,因此国内外便携火炉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中国国内便携火炉的使用数量正在逐步上升,烧烤爱好者、自驾游的游客等群体对于便携式火炉的需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便携式火炉一般包括烧碳炉、燃气炉、电烤炉以及柴火炉。烧碳炉和燃气炉的燃料单一,使用者往往需要专门购买木炭或者燃气,而木炭的携带很不方便也不卫生,燃气瓶的携带则危险系数较高;电烤炉的局限性更大,首先其体积较大、结构相对复杂,容易出故障,最主要的还在于,电烤炉必须使用供电装置,而目前能够提供电烤炉这类功率较高电器使用的可移动电源体积都比较大,因此,电烤炉在野外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目前在实际使用中较多的还是以木柴为燃料的柴火炉,但市场上现有的便携式柴火炉很多属于一体成型、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有的产品操作相对复杂,有的对燃料要求高、燃烧效率低等不足,国内的便携火炉产品及研究并没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将目前便携柴火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从功能及使用角度,存在以下不足:
1、重量太大,不便于搬挪。
2、一些可折叠的火炉组装麻烦,使用者不能很好的组合零件,虽然便携但操作性较低。
3、使用者引火时不方便。
4、对于燃料要求高,目前的便携式柴火炉,其燃料要求干燥的木柴、树枝,对于一些湿度较大的燃料无法使用,或者是勉强使用,但烟尘大、温度低,遇上阴雨天气在野外就无法使用,使用者无法就地取材,仍需随时自备干燥的木柴,相当麻烦。 
5、燃烧不完全,并且有黑烟冒出,导致加热效率一般,经测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高度在40厘米以下、炉腔直径在15厘米以下的便携柴火炉,在使用干燥木柴以及普通铁锅、不加盖的条件下,将1升25摄氏度左右的常温水加热至烧开状态需要5分钟左右,该数据基本能够满足野外烹调要求,但仍有改进的必要。
二、从内部结构考虑,存在以下不足:
部分现有产品采用双层结构,通过在燃烧室外层设置第二层炉壁,形成夹层,内壁对夹层内的空气加热,提高夹层中的空气温度,但是,燃烧室内虽然有热空气助燃,但是其燃烧仍然是不完全的,还有一定比例的可燃气体需要接触到外界空气之后才会燃烧,因此,这种类型的炉子一旦锅放的较低就会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烟也比较大,如果仅仅是设置支架,将锅抬高,又会导致火苗随风摆动,极易给操作者造成伤害,甚至引燃周边的可燃物,造成更大损失。
综上述,一款优秀的便携式柴火炉,应当具有环保、清洁、轻便易携带、易引燃、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活性高、燃烧效果稳定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环保、易使用、效率高的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包括双层结构且具有内腔的灶体1、一个双层防风燃烧头2、连接环3以及顶盖4。
所述防风燃烧头2为中空圆柱体,两端设置有外翻边,将防风燃烧头2的双层结构连接成具有夹层的形式,所述防风燃烧头2上端外翻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防风燃烧头2下端外翻边的直径则大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以保证防风燃烧头2的下端能够支撑在灶体1上,同时,防风燃烧头2的整体高度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高度。
所述连接环3上设有与灶体1外侧上端的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且其上部设有内翻边与防风燃烧头2下端外翻边卡合。
所述顶盖4为一盘状构件,其外缘直径小于连接环3上部的内翻边直径,二者能够配合压紧。
该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具有两种状态,一是组合使用状态:防风燃烧头2通过下端的翻边置于灶体1上,连接环3穿过防风燃烧头2,将防风燃烧头2下端翻边卡合后通过螺纹联接在灶体1上端,旋紧后即为组合使用状态;二是收纳携带状态:将连接环3旋开并穿过防风燃烧头2取下,然后将防风燃烧头2调转方向,由于防风燃烧头2上端外翻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且整体高度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高度,所以其整体可装入灶体1内腔中,将顶盖4凸起端朝上卡进连接环3内,连接环3旋紧在灶体1上端即为收纳携带状态。
灶体1包括内层101以及包裹在内层101之外的外层炉壁102,两层结构之间具有夹层,外层炉壁102的下端开设有一级进风口103,一级进风口103上沿的高度低于内层101的底面,外层炉壁102的底面与内层101底面之间形成送风腔104;所述内层101壁的下端设置有一级供氧孔105,开设区域位于内层侧壁上从底部至高度4CM的区间,共分为三层,其中第一层的数量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两倍,两两相对开孔,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孔不是相对开设,而是错开一定位置,一级供氧孔105的作用主要在于:顺利点火:点火时不至于因缺氧造成点火困难;点火完成后,对顺序进入的燃料进行引燃,被引燃的燃料此时因一级进气孔提供的氧气有限,处于缺氧燃烧状态,此时产生的可燃气自然上行;随着燃烧的进程,炉腔底层一级供氧孔105层面形成一高温碳层,此时由于一级供氧孔105受到燃料一定的阻塞,进入的空气减少,但足于保证这一高温碳层的存在,这一高温碳层促使其上层的燃料燃气化,产生的可燃气体自然上行;对燃料残渣进行燃烧消化,保证炉腔不被阻塞;
所述内层101壁上端设有二级供氧孔106,二级供氧孔106的作用在于:位于二级供氧孔106下面的燃料在缺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上行到此,得到大量氧气,在此位置产生激烈燃烧,形成高温,大部分火焰进入炉头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火焰向下对炉腔内燃料进行燃烧,这样,进入炉腔内的燃料就处于中间缺氧,上下两头向中间燃烧的状态,充分利用了对燃料进行气化的原理;
所述一级供氧孔105与二级供氧孔106的孔径一致,其数量比为1:6-1:10;
所述防风燃烧头2也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的下端设置有二级进风孔201以及贯穿内外层的燃料添加口20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三级供氧孔203,该二级进风孔201的孔径为三级供氧孔203孔径的1.5-3倍,并且二级进风孔201与三级供氧孔203的数量比为1:2-1:4。防风燃烧头2具有以下作用:其采用双层结构,外界的冷空气由位于外层下沿的气孔中进入夹层内,受到内层高温加热,热空气流上行至内层上端气孔进入,完成三次进气供氧;双层设计除实现第三次进气外,起到了防风的作用,可有效防止火焰随风飘移。
所述灶体1内层101上端设置的二级供氧孔106为垂直与内层101壁的平直孔,空气导入后平直的吹向燃烧室圆心部位。
为提高供氧效率,满足多种燃烧方式的需求,所述二级供氧孔106的内外两侧设置内凹的导流罩107,外侧的导流罩107位置固定,内凹面朝下面对进气方向,内侧导流罩107的倾斜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工调节,可以是平直或倾斜向上指向燃烧室圆心,也可以是螺旋向上的形式。
为提高所述户外灶的便携程度,可在灶体1上安装把手108。
可在所述灶体1的外层102上一级进风口103处设置外接托板109,上面设有安装小型移动电源110和微型鼓风机111的安装槽,该外接托板109可通过轨道实现前后位置调节,通过球形铰链实现左右上下调节,进而实现进风量的调整,以适应火力大小的需求。
为提高该户外灶防风燃烧头2对炊具的承重能力及稳定性,同时又不影响其收纳的便捷性,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可折叠锅架204,当使用底面积较大的炊具时,可将可折叠锅架204打开,反之,则可将其收起。
为防止该户外灶在使用时倾倒,可设置三个及以上带链条的固定桩5,同时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扣环,链条一端扣在防风燃烧头2上,另一端通过固定桩5打入地中,实现对整个户外灶的固定。
为充分利用燃料,可在一级进风口103处设置空气调节阀, 在燃料全部被碳化之后,将其关闭,炉内的碳因为燃烧不充分,会继续产生一氧化碳等可燃气,在三级供氧孔203处跟空气混合之后完全燃烧。
该户外灶在使用时,首先将其组合成使用状态,防风燃烧头2通过下端的翻边置于灶体1上,连接环3穿过防风燃烧头2,将防风燃烧头2下端翻边卡合后通过螺纹联接在灶体1上端,旋紧;使用过程中,一级供氧孔105仅提供相当于二级供氧孔106供风量1/6的少量空气,保证位于上层的燃料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并在这些燃料表面形成一层高温的碳,这些碳对下层的燃料进行加热,下层燃料受热之后主要会分解成为新的碳以及木煤气或者叫做柴煤气,即肉眼可见的烟,木煤气随热量向上流动,穿过上层燃料产生的高温碳层,跟二级供氧孔106送入的空气接触,燃烧产生火焰,这时主要的燃烧供热阶段,还有部分在二级供氧孔106处没有燃烧的少部分木煤气,上升至三级供氧孔203,及防风燃烧头2处,接触到其送来的空气后进行彻底的燃烧,最大程度的释放出燃料所包含的热量,由于可燃烧的木煤气较少,此处只需引入自然风即可,不需借助送风设备。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如果不添加新的燃料,会一直持续到最底部燃料,最后在燃烧室内所剩余的都是燃烧的木炭,木炭消耗完后,所残余的只有少量白灰,燃烧相当彻底;使用完成后,将连接环3旋开并穿过防风燃烧头2取下,然后将防风燃烧头2调转方向,由于防风燃烧头2上端外翻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且整体高度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高度,所以其整体可装入灶体1内腔中,将顶盖4凸起端朝上卡进连接环3内,连接环3旋紧在灶体1上端即为收纳携带状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并且设计为可拆装结构,携带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三级供氧孔203,保证燃料完全燃烧,最大程度利用燃料,同时也解决了现有产品因为只设有两级供氧机构,造成了一旦锅放的较低就会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烟也比较大,而设置支架将锅抬高,又会导致火苗随风摆动,极易给操作者造成伤害,甚至引燃周边的可燃物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一级供氧孔105、二级供氧孔106由小功率风机强制供风,采用小型移动手机充电宝为电源,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对于燃料的要求不高,燃料来源广泛,不论是干燥的木柴,还是新鲜潮湿的树枝,或者塑料包装袋、纸盒等生活垃圾均可使用,且经过三级供氧燃烧后不会产生烟尘,解决了野外活动产生的垃圾乱扔污染环境,收集又不方便增加负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效率较高,按照目前市售产品高度在40厘米左右、炉腔直径15厘米左右的规格,在燃料、炊具、保温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户外灶,将1升25摄氏度左右的常温水加热至烧开状态只需3分钟,比市售产品的4-5分钟快了20%以上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使用状态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收纳携带及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灶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灶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防风燃烧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防风燃烧头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防风燃烧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中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使用状态及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4中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二级供氧孔106结构示意图。
图中,灶体1、内层101、外层炉壁102、一级进风口103、送风腔104、一级供氧孔105、二级供氧孔106、导流罩107、把手108、外接托板109、移动电源110、微型鼓风机111、防风燃烧头2、二级进风孔201、燃料添加口202、三级供氧孔203、可折叠锅架204、连接环3、顶盖4、固定桩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说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包括双层结构且具有内腔的灶体1、一个双层防风燃烧头2、连接环3以及顶盖4。其组合使用状态是将防风燃烧头2通过下端的翻边置于灶体1上,连接环3穿过防风燃烧头2,将防风燃烧头2下端翻边卡合后通过螺纹联接在灶体1上端,旋紧后即成。
所述防风燃烧头2为中空圆柱体,两端设置有外翻边,将防风燃烧头2的双层结构连接成具有夹层的形式,所述防风燃烧头2上端外翻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防风燃烧头2下端外翻边的直径则大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以保证防风燃烧头2的下端能够支撑在灶体1上,同时,防风燃烧头2的整体高度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高度。所述连接环3上设有与灶体1外侧上端的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且其上部设有内翻边与防风燃烧头2下端外翻边卡合。所述顶盖4为一盘状构件,其外缘直径小于连接环3上部的内翻边直径,二者能够配合压紧。灶体1包括内层101以及包裹在内层101之外的外层炉壁102,两层结构之间具有夹层,外层炉壁102的下端开设有一级进风口103,一级进风口103上沿的高度低于内层101的底面,外层炉壁102的底面与内层101底面之间形成送风腔104;所述内层101壁的下端设置有一级供氧孔105,内层101壁上端设有二级供氧孔106,所述一级供氧孔105与二级供氧孔106的孔径一致,其数量比为1:6, 灶体1内层底面不开孔,内层侧壁从底部起至高度4CM的区间共开8个孔,为一级供氧孔105,其中第一层为4个孔,两两相对开孔,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为2个孔,二层和三层的孔不是正对开孔,而是错开一定位置,这样使进入的空气产生旋转,投放纸屑实验,可明显看出一级进气孔成功地使空气在炉腔底部形成旋转气流。二级供氧孔106分为两层共48个,一层16个,二层32个,下少上多,位于炉腔内层上端。二级供氧孔106为垂直与内层101壁的平直孔,空气导入后平直的吹向燃烧室圆心部位。防风燃烧头2也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的下端设置有二级进风孔201以及贯穿内外层的燃料添加口20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三级供氧孔203,该二级进风孔201的孔径为三级供氧孔203孔径的1.5倍,并且二级进风孔201与三级供氧孔203的数量比为1:2。该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的收纳携带状态是:将连接环3旋开并穿过防风燃烧头2取下,然后将防风燃烧头2调转方向,由于防风燃烧头2上端外翻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且整体高度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高度,所以其整体可装入灶体1内腔中,将顶盖4凸起端朝上卡进连接环3内,连接环3旋紧在灶体1上端即为收纳携带状态。
实施例2
如图1-4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一致,其却别在于:所述一级供氧孔105与二级供氧孔106的数量比为1:10;二级进风孔201的孔径为三级供氧孔203孔径的3倍,二级进风孔201与三级供氧孔203的数量比为1:4。
同时为提高该户外灶防风燃烧头2对炊具的承重能力及稳定性,同时又不影响其收纳的便捷性,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可折叠锅架204,当使用底面积较大的炊具时,可将可折叠锅架204打开,反之,则可将其收起。
实施例3
如图1-4以及图7、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基本一致,其却别在于:为防止该户外灶在使用时倾倒,可设置三个及以上带链条的固定桩5,同时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扣环,链条一端扣在防风燃烧头2上,另一端通过固定桩5打入地中,实现对整个户外灶的固定。
实施例4
如图1-4以及图7、8、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基本一致,其却别在于:为提高供氧效率,满足多种燃烧方式的需求,所述二级供氧孔106的内外两侧设置内凹的导流罩107,外侧的导流罩107位置固定,内凹面朝下面对进气方向,内侧导流罩107为螺旋向上的形式。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包括双层结构且具有内腔的灶体(1)、一个双层防风燃烧头(2)、连接环(3)以及顶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燃烧头(2)为中空圆柱体,两端设置有外翻边,将防风燃烧头(2)的双层结构连接成具有夹层的形式,所述防风燃烧头(2)上端外翻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防风燃烧头(2)下端外翻边的直径则大于灶体(1)内腔的直径,以保证防风燃烧头(2)的下端能够支撑在灶体(1)上,同时,防风燃烧头(2)的整体高度小于或等于灶体(1)内腔的高度;
所述连接环(3)上设有与灶体(1)外侧上端的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且其上部设有内翻边与防风燃烧头(2)下端外翻边卡合;
所述顶盖(4)为一盘状构件,其外缘直径小于连接环(3)上部的内翻边直径,二者能够配合压紧;
所述灶体(1)包括内层(101)以及包裹在内层(101)之外的外层炉壁(102),两层结构之间具有夹层,外层炉壁(102)的下端开设有一级进风口(103),一级进风口(103)上沿的高度低于内层(101)的底面,外层炉壁(102)的底面与内层(101)底面之间形成送风腔(104);所述内层(101)壁的下端设置有一级供氧孔(105),内层(101)壁上端设有二级供氧孔(106),所述一级供氧孔(105)与二级供氧孔(106)的孔径一致,其数量比为1:6-1:10;
防风燃烧头(2)也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的下端设置有二级进风孔(201)以及贯穿内外层的燃料添加口(20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三级供氧孔(203),该二级进风孔(201)的孔径为三级供氧孔(203)孔径的1.5-3倍,并且二级进风孔(201)与三级供氧孔(203)的数量比为1:2-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内层(101)上端设置的二级供氧孔(106)为垂直与内层(101)壁的平直孔,空气导入后平直的吹向燃烧室圆心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供氧孔(106)的内外两侧设置内凹的导流罩(107),外侧的导流罩(107)位置固定,内凹面朝下面对进气方向,内侧导流罩(107)的倾斜角度可根据需要加工调节为平直、倾斜向上指向燃烧室圆心或者螺旋向上的任意一种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为提高所述户外灶的便携程度,可在灶体(1)上安装把手(108)。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体(1)的外层(102)上一级进风口(103)处设置外接托板(109),上面设有安装小型移动电源(110)和微型鼓风机(111)的安装槽,该外接托板(109)通过轨道实现前后位置调节,通过球形铰链实现左右上下调节,实现进风量的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体(1)的外层(102)上一级进风口(103)处设置外接托板(109),上面设有安装小型移动电源(110)和微型鼓风机(111)的安装槽,该外接托板(109)通过轨道实现前后位置调节,通过球形铰链实现左右上下调节,实现进风量的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可折叠锅架(20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可折叠锅架(204)。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设置三个及以上带链条的固定桩(5),同时在防风燃烧头(2)上设置扣环,链条一端扣在防风燃烧头(2)上,另一端通过固定桩(5)打入地中,实现对整个户外灶的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其特征在于,在一级进风口(103)处设置空气调节阀。
CN201420602471.5U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65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2471.5U CN204165079U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2471.5U CN204165079U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5079U true CN204165079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8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0247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65079U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650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5125A (zh) * 2017-03-07 2017-05-24 席海平 便携式柴火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5125A (zh) * 2017-03-07 2017-05-24 席海平 便携式柴火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1379Y (zh) 生物质微风气化炉
CN202485042U (zh) 直燃式生物质气化炉
CN102748780A (zh) 一种便携式生物质野炊烤火炉
CN204165079U (zh) 一种便携式省柴环保户外灶
CN202203989U (zh) 一种半气化炉
CN202581412U (zh) 一种户外柴火炉
CN202303470U (zh) 家用柴煤取暖炉
CN202902347U (zh) 一种便携式生物质野炊烤火炉
CN201575495U (zh) 一种柴煤气化燃烧炊事采暖炉
CN203810459U (zh) 节能煤柴多用炉
CN101245922A (zh) 生物质燃烧器
CN203395944U (zh) 一种便携式柴火炉
CN208442860U (zh) 新型环保节能柴火炉
CN102538019B (zh) 一种户用生物质半气化炉
CN102954497B (zh) 便携式生物质炊事炉
CN202835460U (zh) 一种水箱生态节能灶
CN207080987U (zh) 一种烧烤炉的燃烧器
CN201715557U (zh) 生物质燃料炊用热水炉
CN218721676U (zh) 燃薪炉中炉气化炉
CN202338923U (zh) 生物质气化炉
CN202792506U (zh) 一种节能热水气化炉
CN203837028U (zh) 生物质下燃烧炉
CN204421073U (zh) 可再生生物质燃料燃烧炉
CN2676052Y (zh) 民用柴炉
CN207990677U (zh) 高效气化烤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