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9422U -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9422U
CN204149422U CN201420526496.1U CN201420526496U CN204149422U CN 204149422 U CN204149422 U CN 204149422U CN 201420526496 U CN201420526496 U CN 201420526496U CN 204149422 U CN204149422 U CN 204149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insulation layer
heat insulation
inner bag
insulated pi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64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抗冰
蔡能
韩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264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9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9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9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具有模具外壳和与所述模具外壳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通过在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通过通孔、腔室、抽气口的设置,开启抽真空组件使腔室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薄膜可以牢牢地吸附在模具内胆内壁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内胆内壁能够很好的与绝热层分离而不损坏绝热层,且使绝热层的表面厚度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集中供热、供冷以及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介质输送管道一般采用绝热管道,其结构包括介质输送管、外壳体以及位于介质输送管和外壳体之间的绝热层。其中,介质输送管和外壳体一般采用聚合物或金属制成,绝热层一般采用单层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绝热层还可以是不同绝热材料形成的单层绝热层,或不同绝热材料形成的多个单层复合形成的复合绝热层。
绝热层性能的好坏是影响绝热管道绝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模具发泡的形式形成绝热层。中国专利文献CN202656378U公开了一种发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两个相邻的圆弧空间,所述下模具有和所述上模相对应的两个相邻的圆弧空间,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对扣在一起,且所述上模和下模通过锁紧装置紧固在一起。
利用上述模具制造绝热层的过程中,首先介质输送管被置于模具的中央,在介质输送管的外表面与模具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型腔,然后通过端部密封工具将型腔的两端密封,再通过注射的方式将液态绝热材料注射到模具型腔中。液态绝热材料膨胀,直到其达到模具型腔的内壁为止,并且随后凝固,形成绝热层,在凝固之后,上模具和下模具被打开,与绝热层分离。
由于绝热材料有粘附至模具型腔内壁的倾向性,因此,在打开模具时,绝热层的一部分会粘附在模具型腔内壁上而对绝热层造成损坏;而利用该模具进行新一轮模制之前,还需要将粘附在模具型腔内壁上的绝热材料去除,造成工序繁琐。
现有技术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模具型腔上涂覆脱模剂,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514133A中所述,在模具型腔的壁面上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但是,人工涂覆不但难以保证均匀的涂覆质量;并且,在每次模制绝热层时,都需要人工重复涂覆脱模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下降。
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025499A所述,先使用袋状薄膜覆盖介质输送管,再将液态绝热材料注入到介质输送管与袋状薄膜之间,液态绝热材料在膨胀过程中将袋状薄膜撑起,进而通过袋状薄膜隔离绝热层与模具内壁,避免模具内壁上残存绝热材料,使模具打开时不会损坏绝热层。但是该文献中公开的绝热管的制造方法,采用通用模具,在绝热材料注射后,流动的带有一定粘性的绝热材料无法让袋状薄膜与模具内胆内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容易产生褶皱,甚至在某些区域还会在袋状薄膜与模具内壁之间产生空腔,从而导致最终制造出的绝热层厚度不均匀,影响绝热管道整体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绝热管道绝热层的生产模具不能很好地与绝热层分离而造成绝热层损坏,或者容易造成绝热层表面厚度不均匀的技术缺陷,从而提出一种能够很好的与绝热层分离且能保证绝热层表面厚度均匀性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具有模具外壳和与所述模具外壳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
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成型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在轴向上由若干子模段密封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抽气口,以及连通所述通孔和所述抽气口的所述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通孔可以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模具内胆上。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周向均匀设置的通孔成型部,所述通孔沿轴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成型模具,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都设置有通孔成型部,若干个所述子模段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成型部轴向均匀设置,所述通孔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内胆内壁处,且覆盖所述通孔的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下模两侧设置有,在所述模具本体合模后,使介质输送管和所述模具内胆的圆柱形空腔保持同心设置的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本体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端部密封装置并使所述端部密封装置与所述模具本体实现紧固密封的对顶装置。
所述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卡入所述环形空腔两端的环形端部本体,所述端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液态绝热材料的注料孔和至少一个用于使环形空腔内气体流出的通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还包括成型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接触面上的使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密封对接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上模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以及与上模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相对应的成型在下模接触面上的与所述凸起和/或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上模与下模侧面上还设置有紧固卡子。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伴热装置,伴热装置可以是伴热带,伴热电缆,或者是伴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还包括薄膜辅助安装工具,所述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具有与所述模具内胆内壁相配合的半圆柱形表面,和固定支撑所述半圆柱形表面的安装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在使用时,需要先将薄膜覆盖在模具内胆内壁上,开启抽真空组件时,通过通孔、腔室、抽气口的设置,使腔室内形成负压,从而将薄膜吸附在内胆内壁上,然后再向薄膜与介质输送管之间的环形空腔注射液态绝热材料,通过薄膜很好地隔绝了绝热材料和模具内胆的内壁,使模具内胆与绝热材料固化形成的绝热层分离时不会损坏绝热层。另外,由于薄膜牢牢地被吸附在模具内胆内壁上,在随后的绝热材料注入过程中,薄膜不产生褶皱,也不会因为与模具内胆内壁分离而产生空腔,使绝热层的表面厚度变得非常均匀。
(2)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在轴向上由若干子模段密封连接而成,通过将整个模具分为多个子模段,一方面可以方便运输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或减少子模段的数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为制造不同长度需求的绝热管道提供了条件。为了保证抽气均匀,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均设置所述通孔、所述抽气口,以及连通所述通孔和所述抽气口的所述腔室,这样每个子模段的模具内胆均可以通过抽真空组件使内胆表面上的腔室内形成负压,从而使薄膜吸附在模具内胆内壁上。
(3)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通过将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模具内胆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薄膜与模具内胆内壁之间的吸附力。
(4)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模具内胆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周向(沿着模具内胆的圆周方向)或轴向(沿着模具内胆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通孔成型部,通孔被聚集地设置在通孔成型部内,并且通孔轴向(通孔成周向时)或周向(通孔成轴向设置时)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从而可以保证抽真空组件的抽气效果,使薄膜与模具内胆内壁吸附在一起,同时又能减小与通孔相连通的腔室的设置面积,减小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和模具的整体重量。
(5)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通过设置覆盖通孔的滤网,可防止薄膜在通孔处产生缩口、褶皱或者被吸入通孔内,并保证薄膜表面能平整的覆盖在绝热层上。
(6)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一方面起到支撑介质输送管作用,另一方面,所述下模两侧设置有,在所述模具本体合模后,使介质输送管和所述模具内胆的圆柱形空腔保持同心设置的支撑装置,从而使模具制造出来的绝热层的厚度均匀。
(7)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本体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端部密封装置并使所述端部密封装置与所述模具本体实现密封的对顶装置。通过对顶装置使得将绝热材料注入到介质输送管与模具内胆之间的环形空腔内时,绝热材料不至于从环形空腔两端流出。
(8)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接触面上设置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使上模和下模在对接后保持密封,使在注入液态绝热材料的过程中,液态绝热材料不会从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上流出。
(9)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在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伴热装置,通过模具外壳可以使整个模具保持在一定温度下,从而可以控制环形空腔的温度,特别在天气寒冷时,可以使绝热材料的化学反应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10)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通过使用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可以对薄膜施加一个正压力,使薄膜更容易吸附到模具内胆内壁上,并使得薄膜更加平整。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时的模具内胆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模具内胆通孔沿周向均匀分布在通孔成型部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模具内胆通孔沿轴向均匀分布在通孔成型部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对顶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薄膜辅助安装工具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上模;2-下模;11、21-模具外壳;12、22-模具内胆,121、221-通孔,122、222-腔室;13、23-抽气口;3-支撑装置;4-对顶装置,41-顶杆,42-驱动装置,51-半圆柱形表面,52-安装底板,5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1和下模2分别具有模具外壳11、21和与所述模具外壳11、21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柱形空腔的模具内胆12、22;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个通孔121、221,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21、221连通的腔室122、222,所述模具外壳上11、21成型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121、221连通的抽气口13、23,所述抽气口13、23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
本实施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的使用时,需要先将薄膜覆盖在模具内胆12和22的内壁上,开启抽真空组件时,通过通孔121和221、腔室122和222、抽气口111和211的设置,将薄膜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之间的气体抽出,然后再向薄膜与介质输送管之间的环形空腔注射液态绝热材料,通过薄膜很好地隔绝了绝热材料和模具内胆12、22的内壁,使模具内胆12、22与绝热材料固化形成的绝热层分离时不会损坏绝热层。另外,由于薄膜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之间形成负压,使薄膜牢牢地吸附在模具内胆12、22内壁上,在随后的绝热材料注入过程中,薄膜不产生褶皱,也不会因为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分离而产生空腔,使绝热层的厚度变得非常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21、221在模具内胆12、22上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21、221均匀分布在整个模具内胆121、221,上模1与下模2的模具内胆121、221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就以上模1的模具内胆121为例,如图2所示。
通过将所述通孔121、221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保证了薄膜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之间的每个区域的气体都被抽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薄膜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之间的吸附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室122、222采用如下方式形成,在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套设一个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之间具有腔室,所述空腔为所述腔室122、2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组件为真空泵。
本实施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上模1和下模2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上模1接触面上的凸起,以及成型在下模2接触面上的与所述凸起配合密封的凹陷。通过密封结构使上模1和下模2在对接后保持密封,使在注入绝热材料的过程中,绝热材料不至于从上模1和下模2的缝隙中流出。
作为密封结构的一种变形,也可以在上模1上设置凹陷,在下模2上设置凸起,或者上模1上既设置凹陷也设置凸起,在下模2上设置与凹陷和凸起分别配合的凸起和凹陷。
本实施例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上模1与下模2接触面上还设置有紧固卡子。通过紧固卡子使上模1和下模2的结合更加牢固,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2两侧设置有使介质输送管与所述模具内胆12、22形成的圆柱形空腔保持同心设置的支撑装置3,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3一方面起到支撑介质输送管作用,另一方面,所述下模2两侧设置有,在所述模具本体合模后,使介质输送管和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圆柱形空腔保持同心设置的支撑装置。
从而使模具制造出来的绝热层的厚度均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1和下模2在轴向上由若干子模段密封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均设置所述通孔121、221、所述抽气口13、23,以及连通所述通孔14、24和所述抽气口13、23的所述腔室122、222。
通过将整个模具分为多个子模段,一方面可以方便运输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或减少子模段的数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管道成型模具可制造不同长度需求的绝热管道。为了不影响抽真空组件的抽气工作,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均设置所述通孔121、221、所述抽气口13、23,以及连通所述通孔和所述抽气口的所述腔室,这样每个子模段的模具内胆均可以通过抽真空组件抽出薄膜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之间的气体,使薄膜吸附在模具内胆12、22内壁上。
每个所述子模段上所述通孔121、221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都设置有通孔成型部,若干个所述子模段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成型部轴向(沿着模具内胆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上模1与下模2的模具内胆121、221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就以上模1的模具内胆121为例,如图3所示,所述通孔121、221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通过在子模段上设置通孔成型部,使得通孔在子模段模具内胆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便于操作,且避免了模具内胆整体都设置通孔而造成的成本较高的缺陷;同时,由于每一个所述子模段的模具内胆上都设置通孔成型部,且所有通孔成型部在模具上轴向等距分布,从而使得抽气作用比较均匀,能够使薄膜在每一个子模段上都被很好的吸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成型部为所述模具内胆12、22对应所述卡环的部位,且在所述卡环与所述模具内胆12、22之间形成所述腔室,所述模具内胆12、22对应所述卡环的部位上成型所述通孔121、221,使得腔室与通孔121、221连通,便于抽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2基础之上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周向等距设置的通孔成型部,所述通孔121、221沿轴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将通孔121、221沿着周向以通孔121、221成型部的方式设置,通孔121、221被聚集地设置在通孔成型部内,并且通孔成型部沿周向等距设置,上模1与下模2的模具内胆121、221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就以上模1的模具内胆121为例,如图4所示,从而可以保证抽真空组件的抽气效果,使薄膜与模具内胆12、22内壁吸附在一起,同时又能减小与通孔121、221相连通的腔室的设置面积,减小绝热管道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和模具的整体重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3基础之上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等距设置的环形通孔成型部,所述通孔121、221沿环形通孔成型部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该种设置方式保证薄膜能够被很好的吸附在每一个子模具的模具内胆12、22内壁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绝热管道成型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内胆12、22内壁处,且覆盖所述通孔121、221的滤网。
通过设置覆盖通孔的滤网,可防止薄膜在吸附孔处产生缩口、褶皱或者被吸入孔内,并保证薄膜表面能平整的覆盖在绝热层上。所述滤网可以是铜粉滤芯、不锈钢丝网或帆布等。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绝热管道成型模具配合使用的端部密封工具,所述端部密封装置用于密封介质输送管与模具内胆121、221形成的环形空腔两端,所述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卡入所述环形空腔两端的环形端部本体,所述端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液态绝热材料的注料孔和至少一个用于使环形空腔内气体流出的通气口。该端部密封装置既能够与密封介质输送管与模具内胆12、22一起形成用于容纳绝热材料而制造绝热层的环形空腔,又能够通过注料孔注入液态绝热材料,通过通气口使使环形空腔内气体流出,是制造绝热层所必不可少的装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对于制造绝热管道,所述端部密封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端部密封装置与绝热管道成型模具是可分离的两个相对的独立结构,为配合不同的绝热管道生产工艺,可对端部密封装置做出相应的改进。
例如,作为对端部密封装置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注料口外侧设置有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注料口的注料挡板。打开所述注料口的注料挡板就可以将绝热材料注入环形空腔内,关闭所述注料口的注料挡板可以减少绝热材料在充满整个环形空腔后的通过注料口的流出量。
作为对端部密封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通气口插接有防止绝热材料流出的通气塞。常见的通气塞是多孔结构,通气塞既能保证在泡沫膨胀过程中气体的外流,又能防止液态绝热材料大量流出。
此外,所述模具本体两侧还设置有使所述端部密封装置与模具本体实现密封的对顶装置4,所述对顶装置4包括顶住端部本体的顶杆41,使顶杆41沿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或解除所述端部本体与模具本体密封的驱动装置42。如图6所示,驱动装置42包括旋盘,与顶杆41相连的螺杆,通过旋转螺杆可以使顶杆41沿轴向运动,当需要将端部本体与模具本体密封时,正向旋转螺杆使顶杆41向着靠近端部本体的方向运动,从而顶住端部本体使端部本体与模具本体密封。当需要解除端部本体与模具本体密封时,再反向旋转螺杆使顶杆41向着远离端部本体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端部本体与模具本体密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模1与下模2外部还设有使模具外壳11、21升温的伴热装置。通过模具外壳11、21可以使整个模具升温,从而可以控制空腔的温度,特别对于天气寒冷时,可以使绝热材料的化学反应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是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绝热管道成型模具,还包括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如图6所示,所述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具有与所述模具内胆12、22内壁相配合的半圆柱形表面51,和固定支撑所述半圆柱形表面51的安装底板52,必要时还可以在半圆柱形表面51内壁处设置加强板53,用于保持半圆柱形表面51的形状。使用时,将薄膜覆盖在薄膜辅助安装工具的半圆柱形表面51上,将半圆柱形表面51分别对准模具内胆12、22内壁,开启抽真空组件,将薄膜依次吸附在内胆12、22内壁上。通过使用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可以对薄膜施加一个正压力,使薄膜更容易吸附到模具内胆12、22内壁上,并使得薄膜更加平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1)和下模(2)分别具有模具外壳(11、21)和与所述模具外壳(11、21)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12、22);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21、221),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21、221)连通的腔室(122、222),所述模具外壳上(11、21)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121、221)连通的抽气口(13、23),所述抽气口(13、23)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在轴向上由若干子模段密封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均设置所述通孔(121、221)、所述抽气口(13、23),以及连通所述通孔(121、221)和所述抽气口(13、23)的所述腔室(122、2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1、221)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12、22)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周向均匀设置的通孔成型部,所述通孔(121、221)沿轴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都设置有通孔成型部,若干个所述子模段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成型部轴向均匀设置,所述通孔(121、221)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内胆(12、22)内壁处,且覆盖所述通孔(121、221)的滤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两侧设置有,在所述模具本体合模后,使介质输送管和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圆柱形空腔保持同心设置的支撑装置(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端部密封装置并使所述端部密封装置与所述模具本体实现密封的对顶装置(4)。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型于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接触面上的使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密封对接的密封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上模(1)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以及与上模(1)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相对应的成型在下模(2)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
11.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与下模(2)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紧固卡子。
12.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1)与下模(2)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伴热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辅助安装工具,所述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具有与所述模具内胆(12、22)内壁相配合的半圆柱形表面(51),和固定支撑所述半圆柱形表面(51)的安装底板(52)。
CN201420526496.1U 2014-09-12 2014-09-12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Active CN204149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6496.1U CN204149422U (zh) 2014-09-12 2014-09-12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6496.1U CN204149422U (zh) 2014-09-12 2014-09-12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9422U true CN204149422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26496.1U Active CN204149422U (zh) 2014-09-12 2014-09-12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94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270A (zh) * 2014-09-12 2015-01-07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270A (zh) * 2014-09-12 2015-01-07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0234A (zh) 一种绝热管道的制造方法
CN104380020A (zh) 隔热壁和隔热箱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49422U (zh)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JP2017500224A5 (zh)
CN104260270A (zh)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CN103000301A (zh) 一种电缆环形冷却器
CN110328822A (zh) 一种保温管及其挤出模具和制造方法
CN210240928U (zh) 一种预制直埋保温管发泡封堵装置
CN204450997U (zh) 可自动排气的保温管成型用封头
CN105627678A (zh) 一种保温结构、其制备方法及冰箱
US1047903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filtrating a fiber preform
CN103600456B (zh) 一种方向盘真空高压发泡工艺
CN102672173B (zh) 用于成型多通道滤芯的模具及成型金属间化合物多通道滤芯的方法
CN203230959U (zh) 可拆式隔热套管
CN101396857B (zh) 合成树脂的模具内膨胀发泡成型装置和方法
CN104309048A (zh) 一种使用薄膜制造绝热管道的方法
CN103939682A (zh) 一种在钢管内壁滚塑外壁复合玻纤的钢塑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JP2008095956A (ja) 断熱材を有する管継手成形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977214U (zh) 一种自动液压法兰密封装置
CN210179176U (zh) 一种保温管道填充聚氨酯用手动封堵装置
CN103496249B (zh) 一种飞行器应变隔离层的制备方法
CN103660120B (zh) 预制直埋保温管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增强模具及其发泡方法
CN103557404B (zh) 一种绝热管道的生产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绝热管道
EA201600397A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золированных труб и фасонных изделий д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CN206409643U (zh) 一种医药制剂生产管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