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2409U -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2409U
CN204142409U CN201420493429.4U CN201420493429U CN204142409U CN 204142409 U CN204142409 U CN 204142409U CN 201420493429 U CN201420493429 U CN 201420493429U CN 204142409 U CN204142409 U CN 204142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member
hinge
slip ring
stationary installation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934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彦石
刘如意
翟铜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934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2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2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24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该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其中第一联接件组包括可相对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的铰轴与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第二联接件组的上端经前后方向的铰轴与第六连接件铰接;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的铰轴与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铰接,第三联接件组前端经左右方向的铰轴与经负压吸力或磁力固定于车身上的车身固定装置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测量结果准确、效率高,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适用作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的支架。

Description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轮受力测量领域,涉及车轮六分力测量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于道路上的安全行驶性能依赖于纵向运动(制动,牵引控制)、横向运动(转向控制)和垂直运动(道路起伏)是否正常。如果这些载荷及扭矩不正常地加载在车体上,会使其某些部件产生额外的载荷,可能使该部件乃至整车损坏。
六分力传感器(6-components wheel force  transducer,WFT)能够快速测量车轮在运动中所受的三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由此可得到整车在运动中受到的外部载荷,通过该外部载荷分解到整车各个零部件,从而得到相关部件的疲劳寿命。目前六分力传感器有线测量的方法,是将六分力传感器安装在车轮上,数据通过有线传输到相应的装置中,车辆运动过程中车轮始终在转动,但数据线不能转动,这就要求六分力有滑环装置,且该装置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位置,才能保证滑环始终处于同一位置。
现有技术中解决六分力滑环支架随方向盘转向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麦弗逊式悬架将六分力滑环支架固定在减震器上,车辆转弯时六分力滑环支架随减震器、车轮一起转向。
该方式因减震器安装在转向节上方,车轮也安装在转向节上,车辆转弯时转向拉杆带动转向节、减震器、车轮发生相同角度的转向,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麦弗逊式悬架;另外,该方法同时只适用于车轮到轮眉间距大的车辆,滑环支架通过车轮上方固定在减震器上,滑环支架与车轮之间必须留出最少10mm的距离,车辆在路面上行驶过程中车轮上下运动,如果车轮与轮眉之间的间距过小,滑环有可能会与轮眉发生干涉,轮眉挤压滑环支架,支架会挤压滑环有可能造成六分力滑环及六分力本体损坏。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公开的一种轿车前轮六分力测量轮滑环反旋转支架,包括反转支架杆、球头关节轴承、长条形的刚性件。其反转支架杆的下端通过铰链和滑环连接;球头关节轴承的轴承孔由反转支架杆的上端穿过,并且允许反转支架杆滑动;长条形的刚性件连接在球头关节轴承的一侧,用于连接减振器刚性件有两个连接部,一个连接部用于连接减振器的弹簧盘上预装孔,另一个连接部与减振器和连接杆二者连接的位置连接;在球头关节轴承和刚性件之间有长度调节杆,长度调节杆的一端连接球头轴承,另一端连接长条形的刚性件的一端;长度调节杆与球头关节轴承外侧伸出的螺杆螺纹连接,球头关节轴承外侧伸出的螺杆上配有锁紧螺母。该产品专利的固定点就在在减震器上,但只适合用于轮胎与轮眉间距比较大的车辆上,如果车轮与轮眉间距较小时,车辆在恶劣工况下行驶时,当减震器、车轮转向情况下,车轮上方的结构会与轮眉、车轮发生干涉;另外,车辆在恶劣工况下支架杆有从球头关节轴承中脱出的可能;还有,当车轮与轮眉艰巨较小车轮发生极限转向时,穿过车轮上方的刚性件同样会与轮眉发生干涉,当车辆在恶劣工况下行驶(车轮上下跳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车轮发生转向时,车轮、刚性件、轮眉都会发生干涉。
另外,在测量麦弗逊式前悬架车轮六分力时,需要反复拆装六分力传感器、六分力滑环支架、安装六分力车轮总成,才能使六分力支架与车轮、轮眉、转向不发生干涉,劳动强度大且费时、费力。
(2)六分力滑环支架通过吸盘固定在车身上。
支架通过吸盘固定在车身上,车辆发生转弯时吸盘不会随车轮转向,导致滑环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从而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六分力滑环在测量之初需要确定一个位置,即此位置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不允许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测量数据就不准确);如果测量的是恶劣工况,即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上下跳动量比较大且转弯的话,导杆在上下跳动的同时也会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导致上下跳动不顺畅,存在导杆被折断的风险(前期试验过程中发生过此类问题),六分力滑环及本体也存在被破坏的风险。
在测量六分力时,需要将六分力滑环支架固定在不能转动的车身上,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总之,上述两种方法中的前轮滑环支架均不能通用,且存在测量数据不准确、传感器会被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它固定在车身上,通过举升机将六分力车轮总成安装好后,车辆在地面上静止时即可完成六分力滑环支架的安装,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省去了反复拆装六分力滑环支架、安装六分力车轮总成的工作;该六分力滑环固定装置可适用于任何悬架形式的车辆,实现通用性,且车身外部有无限空间,六分力滑环支架可自由转动,不存在干涉现象,降低六分力滑环支架损坏的风险;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它可跟随车轮跳动,车轮发生转向时亦可跟随车轮偏转,使滑环在测量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位置,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该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联接件组包括下端与所述滑环相联并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自身可相对所述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
所述第二联接件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铰轴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三铰轴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相铰接,第三联接件组沿向前的方向延伸;
第三联接件组的前端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相铰接,所述车身固定装置于与车身左侧或右侧经负压吸力或磁力而无损、可拆卸地固定于车身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五铰轴穿过的第五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与所述滑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
所述第一联接件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主体为7字形块状结构,该第一连接件沿上下方向设置,包括一体相接的竖向部分及水平部分,所述竖向部分的外侧平面贴于所述滑环的外侧平面并经螺纹件相固定联接,所述水平部分沿左右方向向远离所述滑环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五铰轴穿过的第五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经所述第五铰轴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与所述滑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水平部分的上表面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圆,所述凸圆带有中心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所述中心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相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
所述第二联接件组包括依次相固定联接的第三连接件、第四支撑杆(或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及第五连接件;
所述第三连接件为块状结构,其沿前后、上下方向的截面为T形,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下部前端经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第五连接件为块状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下相应设置,其沿前后、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倒T形;
所述第四支撑杆(或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为杆状结构,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相对于第四支撑杆(或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而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上部前与第六连接件间经所述第二铰轴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相铰接。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第四支撑杆有前后方向相隔设置的至少两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限定:所述第六连接件的为块状结构,其沿前后、左右方向的截面为7形,其位于前部的一端处设有左右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三铰轴穿过的第六铰接孔,所述第六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经所述第三铰轴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的位于后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二铰轴穿过的第七铰接孔;所述第六连接件于所述第七接孔处经所述第二铰轴与第二联接件组的上端相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限定:
所述第三联接件组包括依次固定联接的第七连接件、第八支撑杆(或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及第九连接件;
所述第七连接件为前后方向延伸的块状,具有左右方向的厚度,其后端经所述第三铰轴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第八支撑杆(或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为杆状结构,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固定联接于第七连接件的前端;
所述第九连接件为块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支撑杆(或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的前端,该第九连接件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相铰接。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第八支撑杆有前后方向相隔设置的至少两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所述车身固定装置为负压吸盘或磁性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a.车轮纯跳动时,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组成中除第四铰轴、第三铰轴发生旋转外,其它连接均保持刚性连接,实现滑环的相对固定;
b.当车轮纯转向时第一连接件随车轮发生水平摆动,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发生旋转,同时第四支撑杆带动第二铰轴发生偏转。也就是说,车轮发生转向时,第一至第三连接件、第四支撑杆、第五与第六连接件均参与其中,实现滑环的相对固定;
c.当车轮既发生跳动又发生车轮转向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上的各零部件均参与其中,实现滑环的相对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举升机将六分力车轮总成安装好后,车辆在地面上静止时即可完成六分力滑环支架的安装,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省去了反复拆装六分力滑环支架、安装六分力车轮总成的工作;该六分力滑环固定装置可适用于任何悬架形式的车辆,实现通用性,且车身外部有无限空间,六分力滑环支架可自由转动,不存在干涉现象,降低六分力滑环支架损坏的风险;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它可跟随车轮跳动,车轮发生转向时亦可跟随车轮偏转,使滑环在测量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位置,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测量结果准确、效率高,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适用作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件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连接件2的结构示意图,也是第六连接件6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三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也是第五连接件5、第七连接件7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九连接件9与车身固定装置10的位置关系、联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前后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第三连接件,4—第四支撑杆,5—第五连接件,6—第六连接件,7—第七连接件,8—第八支撑杆,9—第九连接件,10—车身固定装置,11—滑环,12—六分力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用于于车身左侧固定六分力前轮12上的滑环1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六分力前轮12为左轮。以下描述中所涉及前后方向分别指以车的中心为原点指向车头、车尾方向,所涉及左右方向分别以车的中心为原点指向车的左侧、右侧的方向。
参考图1与图2,该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由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件2构件的第一联接件组,由第三连接件3、两根第四支撑杆4与第五连接件5构成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6,由第七连接件7、两根第八支撑杆8及第九连接件9构成的第三联接件组,还包括与第三联接组相铰接的车身固定装置10。其中:
①第一连接件1
参考图3,第一连接件1的主体为7字形块状结构,该第一连接件1沿上下方向设置,包括一体相接的竖向部分及水平部分。
竖向部分的外侧平面贴于滑环11的外侧平面,在竖向部分设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两螺纹孔,第一连接件1于该两螺纹孔处经两套相适配的螺栓螺母组件与滑环11固定联接。
水平部分自竖向部分的上端向左延伸,水平部分的上表面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圆。凸圆带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向下延伸至水平部分的下表面。
②第二连接件2
参考图4,第二连接件2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五铰接孔。第二连接件2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
③第三连接件3
参考图5,第三连接件3为块状结构,其沿前后、上下方向的截面为T形,其顶部设有两个前后相隔的具有上下方向孔深的支撑杆定位孔,为盲孔。第三连接件3的下端设有分别沿前后、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孔。第一铰轴于第三连接件3的下部前端的铰接孔、第一铰接孔处与第二连接件2的上端相铰接。
④第四支撑杆4
两根第四支撑杆4的结构完全相同,为杆状结构,沿上下方向设置,它们的下端分别与设于第三连接件3顶部的两个支撑杆定位孔过盈配合而固定联接。
⑤第五连接件5
参考图5,第五连接件5的结构与第三连接件3完全相同,设置方向不同。具体是:
第五连接件5为块状结构,与第三连接件3上下相应设置,其沿前后、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倒T形。第五连接件5的底部设有两个前后相隔的具有上下方向孔深的支撑杆定位孔,为盲孔。第三连接件3的顶端设有分别沿前后、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孔。
第四支撑杆4的上端与第五连接件的底端的支撑杆定位孔过盈配合而固定联接。
第三连接件3与第五连接件5相对于第四支撑杆4而上下对称设置。
⑥第六连接件6
参考图4,第六连接件6的结构与第二连接件2完全相同,设置方向不同。具体是:
第六连接件6的为块状结构,其沿前后、左右方向的截面为7形,其位于前部的一端处设有左右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三铰轴穿过的第六铰接孔。
第六连接件6的位于后部的一端(即左后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二铰轴穿过的第七铰接孔。
第二铰轴于第七铰接孔处,以及第五连接件5的上端的前后方向的铰接孔处,与第五连接件5相铰接。
⑦第七连接件7
如图5所示,第七连接件7与第三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5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设置方向不同。具体是:
第七连接件7为前后方向延伸的块状,具有左右方向的厚度,其左视结构为左倾90°的T形结构。其左端设有两个上下方向相隔的具有前后方向孔深的盲孔状的支撑杆定位孔,其后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铰接孔。
第三铰轴于第六连接件6的前端的第六铰接孔处、第七连接件7的左右方向的铰孔孔处,将第七连接件7与第六连接件6相铰接。
⑧第八支撑杆8
两根第八支撑杆8结构完全相同,它们为杆状结构,前后方向延伸,它们的后端分别于第七连接孔7左端的两支撑杆定位孔内与第七连接件7过盈配合而固定连接。
⑨第九连接件9
参考图6与图7,第九连接件9为块状,后端带有上下相隔的两支撑杆固定孔,两根第八支撑杆8的前端分别于这两个支撑杆固定孔内与第九连接件9过盈配合而固定联接。
⑩车身固定装置10
参考图6与图7,车身固定装置10为负压吸盘,也就是真空吸盘。
车身固定装置10设于第九连接件9的右侧,它们之间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相铰接。
车身固定装置10靠其右侧的吸口通过负压吸力吸附于车身左侧,能实现无损拆卸。
本实施例的各部件作用如下:
参考图2,第一连接件1用于连接滑环11与第二连接件2,当车轮转向时第一连接件1跟随车轮一起转向,保证滑环11始终处于六分力前轮12的同一位置,而第一连接件1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变化;
当车轮发生转向时,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的一端不转动,第一连接件1发生相对转动,当车轮转向角度变大时,第二连接件2与第三连接件3相连的一端发生旋转,保证滑环11的位置不变;
当车轮发生转向时,第三连接件3也会发生左右方向的摆动,第四支撑杆4也随着发生相应角度的摆动,同时带动第五连接件5发生转向,第六连接件6的与第五连接件5相连的一端也可实现左右方向的摆动;
当车轮上下跳动时,第六连接件6与第七连接件7相连的一端可实现上下方向的旋转;
第七连接件7的一端与第六连接件6相连,另一端与第八支撑杆8相连,当车轮上下跳动时,第七连接件7与第六连接件6共同作用,可将跳动的位移转化为第八支撑杆8的上下摆动;
第九连接件9可实现上下方向的旋转,可将第八支撑杆8的摆动转化成自身的旋转。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当车轮上下跳动时,通过整个系统的构件间的连接关系转化成第九连接件9的旋转,从而实现滑环11的相对位置不变;当车轮转向时,通过整个系统的构件间的连接关系转化为第三连接件3、第四支撑杆4、第五连接件5的摆动,从而实现滑环11的相对位置不变。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与第六连接件6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三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5及第七连接件7的结构完全相同,可提高构件间的通用性,降低加工成本,安装时节约时间,提高组装效率。
实施例2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不含有第一连接件1,第一联接件组只有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直接于其下端与滑环11铰接。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四支撑杆4,为LVDT式位移传感器,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三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5相固定联接。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4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2中的第四支撑杆4,为LVDT式位移传感器,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三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5相固定联接。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实施例5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八支撑杆8,为LVDT式位移传感器,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七连接件7、第九连接件9相固定联接。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6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八支撑杆8,为LVDT式位移传感器,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七连接件7、第九连接件9相固定联接。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实施例7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四支撑杆4,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三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5相固定联接;本实施例还以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八支撑杆8,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七连接件7、第九连接件9相固定联接。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均为LVDT式位移传感器。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8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以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四支撑杆4,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三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5相固定联接;本实施例还以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八支撑杆8,且只需要一根,两端与第七连接件7、第九连接件9相固定联接。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均为LVDT式位移传感器。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实施例9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包括四种方案,该四种方案分别是一一对应地以实施例1、3、5、7为基础,它们与实施例1、3、5、7的区别分别是: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位置关系相颠倒,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相铰接,第一连接件1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3相铰接;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滑环11相固定联接。
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3、5、7完全相同。

Claims (10)

1.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联接件组包括下端与所述滑环相联并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自身可相对所述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联接件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铰轴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三铰轴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相铰接,第三联接件组沿向前的方向延伸;第三联接件组的前端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相铰接,所述车身固定装置于与车身左侧或右侧经负压吸力或磁力而无损、可拆卸地固定于车身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五铰轴穿过的第五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与所述滑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件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主体为7字形块状结构,该第一连接件沿上下方向设置,包括一体相接的竖向部分及水平部分,所述竖向部分的外侧平面贴于所述滑环的外侧平面并经螺纹件相固定联接,所述水平部分沿左右方向向远离所述滑环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五铰轴穿过的第五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经所述第五铰轴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与所述滑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分的上表面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圆,所述凸圆带有中心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所述中心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联接件组包括依次相固定联接的第三连接件、第四支撑杆/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及第五连接件;
所述第三连接件为块状结构,其沿前后、上下方向的截面为T形,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下部前端经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第五连接件为块状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下相应设置,其沿前后、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倒T形;
所述第四支撑杆/第四杆式位移为杆状结构,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相对于第四支撑杆/第四杆式位移传感器而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上部前与第六连接件间经所述第二铰轴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杆有前后方向相隔设置的至少两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件的为块状结构,其沿前后、左右方向的截面为7形,其位于前部的一端处设有左右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三铰轴穿过的第六铰接孔,所述第六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经所述第三铰轴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的位于后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二铰轴穿过的第七铰接孔;所述第六连接件于所述第七接孔处经所述第二铰轴与第二联接件组的上端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联接件组包括依次固定联接的第七连接件、第八支撑杆/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及第九连接件;
所述第七连接件为前后方向延伸的块状,具有左右方向的厚度,其后端经所述第三铰轴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第八支撑杆/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为杆状结构,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固定联接于第七连接件的前端;
所述第九连接件为块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支撑杆/第八杆式位移传感器的前端,该第九连接件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支撑杆有前后方向相隔设置的至少两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为负压吸盘或磁性块。
CN201420493429.4U 2014-08-29 2014-08-29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2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3429.4U CN204142409U (zh) 2014-08-29 2014-08-29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3429.4U CN204142409U (zh) 2014-08-29 2014-08-29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2409U true CN204142409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9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934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2409U (zh) 2014-08-29 2014-08-29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2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7090B2 (en) Inverted tricycle
JP6435417B2 (ja) 複数支持点独立懸架装置
CN102363408B (zh) 自补偿浮动摆臂独立悬挂系统
CA2706051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06812741U (zh) 电动汽车双叉臂悬架
CN103376193A (zh) 地面振动试验以及重量和平衡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179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独立车轮悬架系统
CN205930110U (zh) 一种平衡悬挂装置
CN104890461A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103448817A (zh) 一种多功能履带式越障车
CN204142409U (zh) 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CN104875574A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103863036B (zh) 一种悬架控制臂偏心衬套以及车辆后悬架控制臂总成
CN203888563U (zh) 后桥总成
CN103328235A (zh) 车轮悬架和机动车辆
CN105291753B (zh) 用于骡子车的悬架和骡子车
CN20471280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05292169U (zh) 一种电动车前悬挂系统
KR100387503B1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의 지오메트리 특성 학습장치
CN203032322U (zh) 一种悬架控制臂偏心衬套以及车辆后悬架控制臂总成
CN104859398B (zh) 汽车空气悬架高度调整机构
CN101774338B (zh) 一种汽车底盘悬架车轮可伸缩调整u型支臂结构
CN204055221U (zh) 汽车及其悬架、稳定杆连接杆
CN203837921U (zh) 自行车车轮偏摆试验机
CN203485703U (zh) 矿用车v型推力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