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6374U -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6374U
CN204126374U CN201420585619.9U CN201420585619U CN204126374U CN 204126374 U CN204126374 U CN 204126374U CN 201420585619 U CN201420585619 U CN 201420585619U CN 204126374 U CN204126374 U CN 204126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leeve
lock core
core marble
row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56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培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856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6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6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63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包括执手外套,执手外套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所述第一内套套接在第二内套的内部,第一内套中部活动设置有按钮,按钮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内套相连,按钮内部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锁孔,在第一内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孔一一对应的滑槽,滑槽分为若干段,在任意一个滑槽的任意一段内设置有第一锁芯弹子排,第一锁芯弹子排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锁芯弹子排,第二锁芯弹子排设置在执手外套的内壁内,第二内套上设置有通槽,第一锁芯弹子排与第二锁芯弹子排的锁芯一一对应并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离合空转结构提高了锁具本身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执手锁具,尤其是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背景技术
执手锁具是一种常用的门窗锁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520064U公开了一种防拨空转型执手,在初始状态下,无论是顺转还是逆转执手,都始终处于空转状态,从而使小偷无法使用工具拨动执手打开锁具,提高了防盗性能。但是,这种结构的执手锁具的离合空转结构和锁具结构是独立设置的,无法利用离合空转结构提高锁具本身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离合空转结构提高了锁具本身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包括执手外套,执手外套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所述第一内套套接在第二内套的内部,第一内套中部活动设置有按钮,按钮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内套相连,按钮内部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锁孔,在第一内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孔一一对应的滑槽,滑槽分为若干段,在任意一个滑槽的任意一段内设置有第一锁芯弹子排,第一锁芯弹子排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锁芯弹子排,第二锁芯弹子排设置在执手外套的内壁内,第二内套上设置有通槽,第二锁芯弹子排的一部分位于执手外套内,另一部分位于通槽内,第一锁芯弹子排与第二锁芯弹子排的锁芯一一对应并紧密贴合,第一锁芯弹子排的上部位于通槽内,下部位于对应的锁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锁孔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与插入锁孔的钥匙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锁孔之间设置有平行于锁孔的一列凹孔,第一内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凹孔相配合的定位球,定位球与任意一个凹孔择一配合,定位球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一内套相连,通过凹孔与定位球的配合定位,使按钮的每次前后移动,位于锁孔内的钥匙均与滑槽的某段相完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弹子排设置在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上,利用按钮和第一内套的不同位置的配合实现了锁孔与弹子排的配合和分离。这就利用了离合空转结构实现了锁孔与弹子排的配合控制,使得在传动锁具通过钥匙与弹子排的配合防盗的基础上,实现了又一个独立的防盗装置与其的有机结合。首先,按钮与第一内套相互活动配合,当需要开启执手锁具时,使用钥匙插入正确的锁孔,并将按钮向内挤压,使按钮位于正确位置,使锁孔以及其内的钥匙与第一锁芯弹子排相配合,第一弹簧用于向按钮提供回复力,通过钥匙对第一锁芯弹子排的挤压,第一锁芯弹子排对其上方的第二锁芯弹子排进行挤压,实现第二锁芯弹子排完全进入执手外套内,第一锁芯弹子排卡接在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之间,这时通过转动钥匙带动按钮、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同步转动,实现了开锁的功能。当按钮的前后位置错误时,第一锁芯弹子排无法与锁孔相配合,按钮无法与第一内套卡接,使得按钮处于空转状态;按钮的前后位置正确,但是钥匙插入了错误的锁孔内,第一锁芯弹子排无法挤压第二锁芯弹子排,使得第一内套、第二外套与执手外套相互固定,无法转动。这就使用了离心空转结构实现了在钥匙与第一锁芯弹子排正确配合之前的防盗功能,提高了执手锁具的安全性。橡胶层可以使插入的钥匙产生阻尼感,从而避免通过手感感知开锁工具是否与第一锁芯弹子排相配合,提高了工具开锁的难度。凹孔与定位球的配合可以使按钮的每次移动均是等于凹孔的间距,使得其移动位移量可控,避免由于锁孔与第一锁芯弹子排未对齐而无法开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按钮上锁孔的位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凹孔与定位球配合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板与扇形凹槽配合的结构图。
图中:1、执手外套;2、第一内套;3、第二内套;4、按钮;5、锁孔;6、滑槽;7、第一锁芯弹子排;8、第二锁芯弹子排;9、通槽;10、橡胶层;11、第一弹簧;12、凹孔;13、定位球;14、第二弹簧;15、限位板;16、扇形凹槽;17、开启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执手外套1,执手外套1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内套2和第二内套3,第二内套3连接有开启机构17,所述第一内套2套接在第二内套3的内部,第一内套2中部活动设置有按钮4,按钮4通过第一弹簧11与第一内套2相连,按钮4内部中心对称设置有六个锁孔5,在第一内套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孔5一一对应的滑槽6,滑槽6分为若干段,在任意一个滑槽6的任意一段内设置有第一锁芯弹子排7,第一锁芯弹子排7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锁芯弹子排8,第二锁芯弹子排8设置在执手外套1的内壁内,第二内套3上设置有通槽9,第二锁芯弹子排8的一部分位于执手外套1内,另一部分位于通槽9内,第一锁芯弹子排7与第二锁芯弹子排8的锁芯一一对应并紧密贴合,第一锁芯弹子排7的上部位于通槽9内,下部位于对应的锁孔5内。首先,按钮4与第一内套2相互活动配合,当需要开启执手锁具时,使用钥匙插入正确的锁孔5,并将按钮4向内挤压,使按钮4位于正确位置,使锁孔5以及其内的钥匙与第一锁芯弹子排7相配合,第一弹簧11用于向按钮4提供回复力,通过钥匙对第一锁芯弹子排7的挤压,第一锁芯弹子排7对其上方的第二锁芯弹子排8进行挤压,实现第二锁芯弹子排8完全进入执手外套1内,第一锁芯弹子排7卡接在第一内套2和第二内套3之间,这时通过转动钥匙带动按钮4、第一内套2和第二内套3同步转动,实现了开锁的功能。当按钮4的前后位置错误时,第一锁芯弹子排7无法与锁孔5相配合,按钮4无法与第一内套2卡接,使得按钮4处于空转状态;按钮4的前后位置正确,但是钥匙插入了错误的锁孔5内,第一锁芯弹子排7无法挤压第二锁芯弹子排8,使得第一内套2、第二外套3与执手外套1相互固定,无法转动。这就使用了离心空转结构实现了在钥匙与第一锁芯弹子排7正确配合之前的防盗功能,提高了执手锁具的安全性。锁孔5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层10,橡胶层10与插入锁孔5的钥匙过盈配合,橡胶层10可以使插入的钥匙产生阻尼感,从而避免通过手感感知开锁工具是否与第一锁芯弹子排7相配合,提高了工具开锁的难度。相邻两个锁孔5之间设置有平行于锁孔5的一列凹孔12,第一内套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凹孔12相配合的定位球13,定位球13与任意一个凹孔12择一配合,定位球13通过第二弹簧14与第一内套2相连,通过凹孔12与定位球13的配合定位,使按钮4的每次前后移动,位于锁孔5内的钥匙均与滑槽6的某段相完全配合,凹孔12与定位球13的配合可以使按钮4的每次移动均是等于凹孔12的间距,使得其移动位移量可控,避免由于锁孔5与第一锁芯弹子排7未对齐而无法开锁的问题。
另外,在第二内套3上设置有限位板15,在开启机构17上设置有扇形凹槽16,限位板15与扇形凹槽16相配合,当第二内套3转动时,由于限位板与扇形凹槽16会形成一定角度的空转角度,加大了执手转动的形成,加大了使用工具开锁的难度。
其中,弹子排和开启机构均属于现有弹子锁具的基本结构,钥匙与弹子排配合转动开启机构是弹子锁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并未对其进行任何改进。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景技术中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改进的内容为使离心空转结构与锁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离心空转执手锁具的其余附属结构在背景技术中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包括执手外套(1),执手外套(1)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内套(2)和第二内套(3),第二内套(3)连接有开启机构(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套(2)套接在第二内套(3)的内部,第一内套(2)中部活动设置有按钮(4),按钮(4)通过第一弹簧(11)与第一内套(2)相连,按钮(4)内部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锁孔(5),在第一内套(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孔(5)一一对应的滑槽(6),滑槽(6)分为若干段,在任意一个滑槽(6)的任意一段内设置有第一锁芯弹子排(7),第一锁芯弹子排(7)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锁芯弹子排(8),第二锁芯弹子排(8)设置在执手外套(1)的内壁内,第二内套(3)上设置有通槽(9),第二锁芯弹子排(8)的一部分位于执手外套(1)内,另一部分位于通槽(9)内,第一锁芯弹子排(7)与第二锁芯弹子排(8)的锁芯一一对应并紧密贴合,第一锁芯弹子排(7)的上部位于通槽(9)内,下部位于对应的锁孔(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5)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层(10),橡胶层(10)与插入锁孔(5)的钥匙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锁孔(5)之间设置有平行于锁孔(5)的一列凹孔(12),第一内套(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凹孔(12)相配合的定位球(13),定位球(13)与任意一个凹孔(12)择一配合,定位球(13)通过第二弹簧(14)与第一内套(2)相连,通过凹孔(12)与定位球(13)的配合定位,使按钮(4)的每次前后移动,位于锁孔(5)内的钥匙均与滑槽(6)的某段相完全配合。
CN201420585619.9U 2014-10-11 2014-10-11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6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5619.9U CN204126374U (zh) 2014-10-11 2014-10-11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5619.9U CN204126374U (zh) 2014-10-11 2014-10-11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6374U true CN204126374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561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6374U (zh) 2014-10-11 2014-10-11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63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5456A (zh) * 2018-12-07 2019-03-22 北京果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转式执手的面板组件
CN111519989A (zh) * 2020-05-14 2020-08-11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及电子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5456A (zh) * 2018-12-07 2019-03-22 北京果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转式执手的面板组件
CN109505456B (zh) * 2018-12-07 2023-11-03 北京果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转式执手的面板组件
CN111519989A (zh) * 2020-05-14 2020-08-11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及电子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26374U (zh) 一种改进的离合空转式执手
CN101153521B (zh) 一种锁芯可以空转的防盗叶片锁
CN204876857U (zh) 360°空转双向弹子锁定离合锁芯的锁头
CN205206504U (zh) 一种复合叶片锁芯
CN203626422U (zh) 锁芯可自由旋转360度的离合空转边柱锁头
CN103375058A (zh) 自滑叶片内双边柱外压弹子多方位锁定锁头
CN203201279U (zh) 叶片曲线槽锁具
CN102337849B (zh) 机械锁芯
CN104806078B (zh) 一种双旋转锁和开启钥匙的组合
CN204920487U (zh) 一种智能锁芯
CN202945879U (zh) 双插防盗锁
CN202966483U (zh) 防盗电动车
CN202611363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葫芦锁
CN202672867U (zh) 双重防盗锁
CN205000746U (zh) 侧拨弹柱、轴向滑移离合式防盗锁芯和侧槽钥匙
CN201137345Y (zh) 一种具有空转锁芯结构的锁
CN201110029Y (zh) 一种锁芯可以空转的安全锁头
CN203808634U (zh) 一种防盗锁
CN205314699U (zh) 一种双面六曲线锁芯
CN204511088U (zh) J型直拉式防盗锁
CN203374076U (zh) 锁具的锁芯结构
CN203487886U (zh) 主副双钥匙锁
CN105003125B (zh) 一种双旋转锁和开启钥匙的组合
CN201155234Y (zh) 隐形弹子防盗锁芯
CN201137346Y (zh) 具有空转锁芯结构的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