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2572U -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22572U CN204122572U CN201420589965.4U CN201420589965U CN204122572U CN 204122572 U CN204122572 U CN 204122572U CN 201420589965 U CN201420589965 U CN 201420589965U CN 204122572 U CN204122572 U CN 2041225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drift
- cam
- punching press
- motor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下模座,在该下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冲头,在该第一冲头的同一侧的所述工作台上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该第一凹模的型腔和第二凹模的型腔均与所述第一冲头正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设置有下模仁,在该下模仁的上部开设有冲头导向通孔,在该冲头导向通孔内穿设有第二冲头,该第二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正对设置,该第二冲头与第一冲头朝向一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通过两个冲头进行冲压,降低了单个冲头的冲程,提高了冲压稳定性,翻孔的同心度高,冲压品质稳定,产品的合格率高;冲头回位转置设置巧妙,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靠背的顶部设有头枕,在头枕上设置有头枕杆,汽车座椅靠背的顶部设置有头枕导管,头枕杆插接在头枕导管内后将头枕与汽车座椅靠背的顶部连接。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上设置有两个导管插接孔,同一根头枕导管插接在两个对应的导管插接孔内;冲压成型是形成导管插接孔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保证头枕导管顺利插入导管插接孔,两个对应的导管插接孔应该具有良好的同心度,并向同一侧翻孔;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采用一个冲头依次对上横板的两个正对的翻边进行冲压,形成同心翻孔,这种翻孔冲压模具的冲程较长,稳定性不好,冲压后产品的品质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下模座,在该下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冲头,在该第一冲头的同一侧的所述工作台上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该第一凹模的型腔和第二凹模的型腔均与所述第一冲头正对设置,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设置有下模仁,在该下模仁的上部开设有冲头导向通孔,在该冲头导向通孔内穿设有第二冲头,该第二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正对设置,该第二冲头与第一冲头朝向一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原来使用第一冲头对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进行冲压,第一冲头依次与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配合冲压得到两个翻孔,第一冲头的冲程较长。而通过在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设置第二冲头的效果为:第一冲头与第一凹模配合冲压得到一个翻孔之后,第一冲头与第二冲头接触,使第二冲头进行冲压,从而使第二冲头与第二凹模配合冲压得到第二个翻孔,这样就使得第一冲头的冲程大大缩短。第二冲头通过冲头导向通孔导向,第二冲头在冲头导向通孔内滑动,能与第一冲头保持稳定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上的两个翻孔保持稳定、良好的同心度,能保证翻孔的冲压品质,产品的合格率提高。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
上述下模座包括冲压子凸轮和脱模母凸轮,所述脱模母凸轮通过滑动导板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冲压子凸轮通过滑动导板安装在所述脱模母凸轮上,所述冲压子凸轮和脱模母凸轮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冲压子凸轮和脱模母凸轮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冲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冲压子凸轮上,所述第一凹模固定设置在脱模母凸轮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脱模母凸轮带动第一凹模向第一冲头方向移动,使第一凹模与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需要翻孔的第一个部位接触支撑;第二凹模通过外执行机构向第二冲头方向移动,使第二凹模与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需要翻孔的第二个部位接触支撑;冲压子凸轮带动第一冲头向第一凹模移动,第一冲头与第一凹模的型腔对齐,第一冲头对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进行成型,得到第一个翻孔,第一个翻孔的翻边进入第一凹模的型腔;第一冲头在冲压过程中与第二冲头接触,使第二冲头向第二凹模移动,对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进行冲压,得到第二个翻孔,第二个翻孔的翻边进入第二凹模的型腔;冲压完成后,冲压子凸轮带动第一冲头退出第一个翻孔,冲压子凸轮和脱模母凸轮相对松开,脱模母凸轮带动第一凹模脱模;第二凹模由外执行机构带动脱模,第二冲头可手动退出第二个翻孔,也可加装外执行机构使第二冲头退出第二个翻孔。
在上述下模仁上设置有冲头回拨组件,所述第二冲头的中部与该冲头回拨组件连接;
所述冲头回拨组件包括拨动杠杆,该拨动杠杆的中部与所述下模仁铰接,该拨动杠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冲头的中部连接;
在所述脱模母凸轮靠近所述下模仁的一侧设置有杠杆顶销,该杠杆顶销与所述拨动杠杆的下端接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原因是,第二冲头对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进行冲压翻孔后,由于第一冲头仅能推动第二冲头冲压,不能带动第二冲头回位,而自动化冲压中,为了高效生产,需要使第二冲头具有自动回位功能;本领域常规选择会使用弹簧或气缸回位,然而由于对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较小,实际中能安装常规自动回位装置的空间非常狭窄,没有合适的位置安装使第二冲头回位的弹簧或气缸,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合的回位方式;
该方案采用的冲头回拨组件是这样使第二冲头回位的:冲压子凸轮和脱模母凸轮运动方向相反,在第一冲头冲压时,脱模母凸轮向远离下模仁的方向运动,杠杆顶销远离拨动杠杆的下端,空出拨动杠杆的转动空间;冲压过程中,第二冲头冲压时带动拨动杠杆绕中部转动,拨动杠杆的下端向杠杆顶销方向转动,拨动杠杆的下端靠近杠杆顶销。冲压完成后,第一冲头首先回程,脱模母凸轮向靠近下模仁的方向运动,带动第一凹模脱模,同时杠杆顶销与拨动杠杆的下端接触使拨动杠杆转动,拨动杠杆的转动方向与冲压时的转动方向相反,拨动杠杆的上端即带动第二冲头回位,第二冲头回位的动力由脱模母凸轮提供;
该方案的显著效果在于,在空间有限的翻孔模具中,通过杠杆的转动使第二冲头回位,第二冲头回位的动力由脱模母凸轮提供,不需要重新针对冲头回拨组件设置新的动力装置,结构巧妙。
上述下模仁靠近所述第一凹模的一侧开设有杠杆摆动槽,该杠杆摆动槽的上端与所述冲头导向通孔相通,所述拨动杠杆位于该杠杆摆动槽内,所述拨动杠杆的中部通过杠杆转轴安装在所述杠杆摆动槽内,所述拨动杠杆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冲头在冲头导向通孔内滑动。
采用该方案,拨动杠杆位于杠杆摆动槽,使拨动杠杆位于杠杆摆动槽内,减少拨动杠杆外露,使结构更紧凑,拨动杠杆绕杠杆转轴转动更稳定。
在上述第二冲头的中部开设有回拨凹槽,所述拨动杠杆的上端伸入该回拨凹槽内并与之卡接。该方案中,拨动杠杆的上端伸入回拨凹槽后与第二冲头连接,组装、拆卸方便。
上述脱模母凸轮呈U型,所述脱模母凸轮横臂的下表面滑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冲压子凸轮滑动安装在所述脱模母凸轮横臂的上表面,所述冲压子凸轮和所述脱模母凸轮的一个竖臂之间通过氮气弹簧连接,该氮气弹簧与所述第一冲头平行设置。采用该方案,冲压时,氮气弹簧压缩,冲压完成后,氮气弹簧推动冲压子凸轮回位。
在上述第一凹模、下模仁和第二凹模上方设置有同一个压料板。采用该设计,冲压翻孔时,压料板将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压紧。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通过两个冲头进行冲压,降低了单个冲头的冲程,提高了冲压稳定性,翻孔的同心度高,冲压品质稳定,产品的合格率高;冲头回位转置设置巧妙,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i;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完成冲压脱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j。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下模座1,在该下模座1上设置有第一冲头6,在该第一冲头6的同一侧的所述工作台上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模2和第二凹模3,该第一凹模2的型腔和第二凹模3的型腔均与所述第一冲头6正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模2和第二凹模3之间设置有下模仁4;再结合图2和图4可以看出,在所述下模仁4的上部开设有冲头导向通孔4a,在该冲头导向通孔4a内穿设有第二冲头5,该第二冲头5与所述第一冲头6正对设置,该第二冲头5与第一冲头6朝向一致,所述第一冲头6指向所述第一凹模2的型腔,所述第二冲头5指向所述第二凹模3的型腔,在所述第一凹模2、下模仁4和第二凹模3上方设置有同一个压料板9。
所述下模座1包括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所述脱模母凸轮12呈U型,所述脱模母凸轮12横臂的下表面通过滑动导板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冲压子凸轮11通过滑动导板安装在所述脱模母凸轮12横臂的上表面,所述冲压子凸轮11和所述脱模母凸轮12的一个竖臂之间通过氮气弹簧13连接,该氮气弹簧13与所述第一冲头6平行设置,所述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动力装置为安装在冲床上模上的驱动块,所述第一冲头6固定安装在所述冲压子凸轮11上,所述第一凹模2固定设置在脱模母凸轮12上。
所述下模仁4靠近所述第一凹模2的一侧开设有杠杆摆动槽4b,该杠杆摆动槽4b的上端与所述冲头导向通孔4a相通,所述杠杆摆动槽4b的宽度小于所述冲头导向通孔4a的直径,在所述下模仁4上设置有冲头回拨组件7,该冲头回拨组件7包括拨动杠杆71,所述拨动杠杆71位于所述杠杆摆动槽4b内,所述拨动杠杆71的中部通过杠杆转轴72安装在所述杠杆摆动槽4b内,在所述第二冲头5的中部开设有回拨凹槽5a,所述拨动杠杆71的上端伸入该回拨凹槽5a内并与之卡接,所述拨动杠杆7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冲头5在冲头导向通孔4a内滑动,在所述脱模母凸轮12靠近所述下模仁4的一侧设置有杠杆顶销8,该杠杆顶销8与所述拨动杠杆71的下端接触。
冲压时,将汽车座椅靠背的上横板x置于第一凹模2、下模仁4、第二凹模3上方,并用压料板9压紧,上横板x的边缘向同一个方向翻折形成翻孔,根据翻孔的方向,将上横板x的两个对应的翻边分别置于第一冲头6和第一凹模2之间、第二冲头5和第二凹模3之间,进行冲压;冲压完成后,冲压子凸轮11和第一冲头6的回位通过氮气弹簧13实现,第二冲头5的回位通过冲头回拨组件7和脱模母凸轮12的配合实现,第一凹模2的脱模通过脱模母凸轮12的回位实现,第二凹模3的脱模通过与独立的外执行机构连接实现;
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在冲压时的动力分别由动力装置提供,脱模母凸轮12的回位通过另一个氮气弹簧实现。
至于动力装置如何驱动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进行配合冲压,以及脱模母凸轮12与另一个氮气弹簧是如何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说明书附图中虽未画出,但并不影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明白、充分的理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下模座(1),在该下模座(1)上设置有第一冲头(6),在该第一冲头(6)的同一侧的所述工作台上依次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模(2)和第二凹模(3),该第一凹模(2)的型腔和第二凹模(3)的型腔均与所述第一冲头(6)正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模(2)和第二凹模(3)之间设置有下模仁(4),在该下模仁(4)的上部开设有冲头导向通孔(4a),在该冲头导向通孔(4a)内穿设有第二冲头(5),该第二冲头(5)与所述第一冲头(6)正对设置,该第二冲头(5)与第一冲头(6)朝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包括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所述脱模母凸轮(12)通过滑动导板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冲压子凸轮(11)通过滑动导板安装在所述脱模母凸轮(12)上,所述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冲压子凸轮(11)和脱模母凸轮(12)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冲头(6)固定安装在所述冲压子凸轮(11)上,所述第一凹模(2)固定设置在脱模母凸轮(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仁(4)上设置有冲头回拨组件(7),所述第二冲头(5)的中部与该冲头回拨组件(7)连接;
所述冲头回拨组件(7)包括拨动杠杆(71),该拨动杠杆(71)的中部与所述下模仁(4)铰接,该拨动杠杆(7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冲头(5)的中部连接;
在所述脱模母凸轮(12)靠近所述下模仁(4)的一侧设置有杠杆顶销(8),该杠杆顶销(8)与所述拨动杠杆(71)的下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4)靠近所述第一凹模(2)的一侧开设有杠杆摆动槽(4b),该杠杆摆动槽(4b)的上端与所述冲头导向通孔(4a)相通,所述拨动杠杆(71)位于该杠杆摆动槽(4b)内,所述拨动杠杆(71)的中部通过杠杆转轴(72)安装在所述杠杆摆动槽(4b)内,所述拨动杠杆(7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冲头(5)在冲头导向通孔(4a)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冲头(5)的中部开设有回拨凹槽(5a),所述拨动杠杆(71)的上端伸入该回拨凹槽(5a)内并与之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母凸轮(12)呈U型,所述脱模母凸轮(12)横臂的下表面滑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冲压子凸轮(11)滑动安装在所述脱模母凸轮(12)横臂的上表面,所述冲压子凸轮(11)和所述脱模母凸轮(12)的一个竖臂之间通过氮气弹簧(13)连接,该氮气弹簧(13)与所述第一冲头(6)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模(2)、下模仁(4)和第二凹模(3)上方设置有同一个压料板(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9965.4U CN204122572U (zh) | 2014-10-13 | 2014-10-13 |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9965.4U CN204122572U (zh) | 2014-10-13 | 2014-10-13 |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22572U true CN204122572U (zh) | 2015-01-28 |
Family
ID=5237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8996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22572U (zh) | 2014-10-13 | 2014-10-13 |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225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8829A (zh) * | 2014-10-13 | 2015-02-11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的模具 |
CN106216470A (zh) * | 2016-08-08 | 2016-12-14 |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零件内翻孔与直边翻锐角边的一次成型装置 |
-
2014
- 2014-10-13 CN CN201420589965.4U patent/CN2041225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8829A (zh) * | 2014-10-13 | 2015-02-11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的模具 |
CN104338829B (zh) * | 2014-10-13 | 2017-02-15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的模具 |
CN106216470A (zh) * | 2016-08-08 | 2016-12-14 |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零件内翻孔与直边翻锐角边的一次成型装置 |
CN106216470B (zh) * | 2016-08-08 | 2017-10-31 |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零件内翻孔与直边翻锐角边的一次成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93136U (ja) | 異形タングステンボート用プレス成形装置 | |
CN112517767A (zh) | 复合模具装置 | |
CN214719935U (zh) | 复合模具装置 | |
CN102814376B (zh) | 车门自动包边装置 | |
CN205601228U (zh) | 一种可调节加工高度和角度的模具加工台 | |
CN204122572U (zh) |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模具 | |
CN200991730Y (zh) | 折弯机双折边模具 | |
CN104338829A (zh)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板侧翻孔的模具 | |
CN103418676B (zh) | 车门板冲压翻孔的方法 | |
CN202290966U (zh) | 汽车侧围气缸冲侧孔装置 | |
CN205020643U (zh) | 非垂直上翻的翻孔结构 | |
CN204672772U (zh) | 一种新型压床 | |
CN204365802U (zh) | 自动给料式冲压机 | |
CN203831806U (zh) | 治具及具有该治具的热熔机 | |
CN204892852U (zh) | 一种能同时完成胶盖铆轴承及铆机座的复合型工装夹具 | |
CN202151041U (zh) | 新型的自动侧插机 | |
CN220144501U (zh) | 一种锻件加工用冲孔装置 | |
CN2645297Y (zh) | 气动刺破压接机 | |
CN204052564U (zh) | 摆臂总成的冲孔模 | |
CN202571003U (zh) | 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机 | |
CN105195611A (zh) | 一种汽车框条零件的多工位冲压模具 | |
CN205166820U (zh) | 汽车皮带张紧器的阻尼块组件装配工装 | |
CN202683685U (zh) | 一种折弯机 | |
CN202516946U (zh) | 一种快速装模调节辅助装置 | |
CN202741593U (zh) | 悬臂单冲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