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9506U -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9506U
CN204119506U CN201420578926.4U CN201420578926U CN204119506U CN 204119506 U CN204119506 U CN 204119506U CN 201420578926 U CN201420578926 U CN 201420578926U CN 204119506 U CN204119506 U CN 204119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nductive
conductive board
hole
bullet pad
acoustic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89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
金永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5789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9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9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9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所述侧声孔结构由导磁板和弹垫组成,所述导磁板具有通孔。所述弹垫甚至在所述导磁板上,导磁板与弹垫之间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延伸到弹垫和导磁板边缘的空腔。所述通孔通过空腔从侧面与外部连通。所述空腔可以由弹垫上的出声凹部和/或导磁板上的通孔凹部形成。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了上述侧声孔结构的扬声器结构。所述扬声器侧声孔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异物沿通孔进入扬声器内部,并减少通孔及空腔阻塞的现象。所述侧声孔结构有利于延长扬声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扬声器的声音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电换能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扬声器出声孔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语音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掌上游戏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作为移动通讯设备应用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语音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作为主要发声器件的扬声器声学性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扬声器装置中,为了使振膜能够自由振动,需要平衡扬声器内部气压,通常在扬声器的背面也形成出声孔。一般的制造方法是在扬声器背面的导磁板上形成通孔,从而在扬声器背面开设出声孔。但是,由于声孔直接暴露在外部且直接与扬声器内部连通,外部灰尘可以直接从该出声孔进入到扬声器内部。当异物进入扬声器内部时,振动组件以及电磁组件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扬声器报废。另外,由于导磁板设置于扬声器底部,通常直接与外部装置的其他部件接触,容易对出声孔产生堵塞,如果异物阻塞了扬声器背面的出声孔,会造成扬声器内部振膜两侧的气压不均,影响扬声器装置的声学性能。
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扬声器声孔结构,这种声孔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异物进入扬声器内部或阻塞出声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声孔结构至少由导磁板和弹垫组成。所述导磁板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弹垫设置在所述导磁板上,在所述弹垫与导磁板之间、所述通孔的位置存在空腔,所述空腔延伸至所述弹垫和导磁板的边缘,所述空腔与通孔组合形成所述侧声孔结构。
所述弹垫可以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出声凹部,所述出声凹部延伸至所述弹垫和导磁板的边缘,形成所述空腔;所述导磁板也可以在通孔位置具有通孔凹部,所述通孔凹部延伸至所述导磁板和弹垫的边缘,所述通孔凹部形成所述空腔。当所述导磁板在通孔位置具有通孔凹部,且所述弹垫也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出声凹部时,所述通孔凹部与所述出声凹部均延伸至弹垫和导磁板的边缘,组合形成所述空腔。其中,所述通孔凹部与所述出声凹部的尺寸可以相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结构,包括:包括音圈的振动组件、电磁组件、上述由导磁板和弹垫组成的侧声孔结构以及用于承载所述振动组件、电磁组件以及侧声孔结构的外壳。
所述导磁板可以具有向侧面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外壳配合,用于将所述导磁板准确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定心支片、振膜、安装在所述振膜中的复合层以及音圈。所述音圈和振膜悬挂在所述定心支片上。
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中心磁铁、安装在中心磁铁外围的边磁铁、安装在中心磁铁上的中心华司以及安装在边磁铁上位于中心华司外围的边华司。所述中心磁铁和中心华司与边磁铁和边华司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音圈位于所述间隙中。
所述导磁板的通孔位置可以与所述音圈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声孔结构避免了声孔直接暴露在工作环境中,弹垫及导磁板侧面的空腔使通孔从侧面与外部连通,空腔与通孔之间存在拐角,异物难以通过空腔进入通孔内部。而且,从侧面开口的空腔也防止了异物滑入空腔造成的阻塞现象。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有效增强扬声器的使用寿命和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弹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磁板与弹垫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扬声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扬声器结构的侧面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所述侧声孔结构至少由导磁板和弹垫组成,所述导磁板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弹垫设置在导磁板上。在与导磁板的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在所述弹垫与导磁板之间、所述通孔的位置存在空腔,所述空腔延伸至所述弹垫和导磁板的边缘,所述空腔与通孔组合形成所述侧声孔结构。由于所述弹垫设置在导磁板上,所以,形成在导磁板与弹垫之间的所述空腔使通孔从弹垫和导磁板的侧面与外部连通,所述通孔暴露在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侧声孔结构避免了声孔直接暴露在使用环境中,所述侧声孔结构朝向扬声器的侧面,不与外部件直接接触,防止异物落入声孔内部。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板1在边角位置上具有四个通孔11,如图1所示;所述弹垫2与导磁板1相对的表面上,在边角位置也具有四个与所述通孔11对应的出声凹部21,如图2所示。图3为所述弹垫2与所述导磁板1配合示意图,当弹垫2覆盖在导磁板1上时,所述出声凹部21产生的空腔使通孔11从导磁板1和弹垫2的侧面与外部连通,形成所述侧声孔结构。
特别的,如图1所示,所述导磁板1在开设通孔11的位置周围可以具有通孔凹部12,所述通孔凹部12从通孔11周围延伸至导磁板1的边缘。当所述弹垫2覆盖在所述导磁板1上时,所述出声凹部21和所述通孔凹部12组合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通孔11组成所述侧声孔结构,所述通孔11经空腔从导磁板1和弹垫2的侧面与外部连通。对应通孔11设置的通孔凹部12能够增加空腔的体积,从而增强扬声器的声学性能,有利于平衡气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只在导磁板1上形成通孔凹部12,不在弹垫2上形成出声凹部21,仅以通孔凹部12作为空腔。
此外,所述通孔凹部12也可以与所述出声凹部21具有相同的尺寸,两者配合形成的空腔具有规则的内壁,提高扬声器出声质量。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侧声孔结构的扬声器结构3。所述扬声器结构3包括电磁组件、包括音圈的振动组件、外壳、前盖以及由所述导磁板和弹垫组成的上述侧声孔结构。扬声器结构的侧面具有空腔30.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外壳31上的定心支片321,悬挂在定心支片321上的振膜322和音圈323,以及安装在振膜322中的复合层324。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安装在外壳31上的中心磁铁331和位于中心磁铁331外围的边磁铁332,以及安装在中心磁铁331上的中心华司333和安装在边磁铁332上、位于中心华司333外围的边华司334。所述定心支片321顶部安装有前盖34,外壳31的底部安装有导磁板1和弹垫2。图6为实施例中扬声器的侧面半抛图,所述中心磁铁331和边磁铁332以及中心华司333和边华司33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音圈323悬停在所述间隙335中。
特别的,如图6所示,所述导磁板1上的通孔11位置与音圈32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音圈323带动振膜322振动时,声音能够顺畅的从所述间隙中传入通孔11,并从所述空腔30中传出。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导磁板1具有向侧面延伸的定位部13,所述定位部13能够插入所述外壳上的凹槽,用于将导磁板1固定在外壳的准确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通孔的形状和位置、出声凹部和通孔凹部的结构形状等特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通过在弹垫和导磁板中形成凹陷部分,从而使通孔从扬声器侧面与外部导通,形成侧声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变型、替换等结构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声孔结构至少由导磁板(1)和弹垫(2)组成;
所述导磁板(1)具有至少一个通孔(11),所述弹垫(2)设置在所述导磁板(1)上,在所述弹垫(2)与导磁板(1)之间、所述通孔(11)的位置存在空腔(30),所述空腔(30)延伸至所述弹垫(2)和导磁板(1)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垫(2)在与所述通孔(11)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出声凹部(21),所述出声凹部(21)延伸至所述弹垫(2)和导磁板(1)的边缘,形成所述空腔(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1)在通孔(11)位置具有通孔凹部(12),所述通孔凹部(12)延伸至所述导磁板(1)和弹垫(2)的边缘,所述通孔凹部(12)形成所述空腔(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1)在通孔(11)位置具有通孔凹部(12),所述弹垫(2)在与所述通孔(11)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出声凹部(21),所述通孔凹部(12)与所述出声凹部(21)延伸至所述弹垫(2)和导磁板(1)的边缘,组合形成所述空腔(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凹部(12)与所述出声凹部(21)的尺寸相同。
6.一种扬声器结构(3),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音圈的振动组件;
电磁组件;
权利要求1-5任意之一所述的由导磁板(1)和弹垫(2)组成的侧声孔结构;以及
用于承载所述振动组件、电磁组件以及侧声孔结构的外壳(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1)具有向侧面延伸的定位部(13),所述定位部(13)与所述外壳(31)配合,用于将所述导磁板(1)准确固定在外壳(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包括:
安装在所述外壳(31)上的定心支片(321);
振膜(322);
安装在所述振膜(322)中的复合层(324);以及
音圈(323);
所述音圈(323)和振膜(322)悬挂在所述定心支片(3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
安装在所述外壳(31)上的中心磁铁(331);
安装在中心磁铁(331)外围的边磁铁(332);
安装在中心磁铁(331)上的中心华司(333);以及
安装在边磁铁(332)上、位于中心华司(333)外围的边华司(334);
所述中心磁铁(331)和中心华司(333)与边磁铁(332)和边华司(334)之间存在间隙(335),所述音圈位(323)于所述间隙(335)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1)的通孔(11)位置与所述音圈(323)对应。
CN201420578926.4U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Active CN204119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8926.4U CN204119506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8926.4U CN204119506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9506U true CN204119506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6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8926.4U Active CN204119506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95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1426A (zh) * 2019-07-11 2019-10-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1426A (zh) * 2019-07-11 2019-10-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0381426B (zh) * 2019-07-11 2021-08-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8588U (zh) 扬声器
CN202799128U (zh) 扬声器
CN20357485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5213033U (zh) 长冲程扬声器
JP6276352B2 (ja) スピーカー
CN202799131U (zh) 微型扬声器
US9686614B2 (en) Electro-acoustic device
CN205283804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392554U (zh) 扬声器
CN20370846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425642U (zh) 扬声器
CN204119507U (zh)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CN202759586U (zh) 发声器
CN205545904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2818587U (zh) 微型扬声器
CN204119506U (zh)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结构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CN202425029U (zh) 发声器件
CN204442674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2145681U (zh) 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
CN201893917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1967122U (zh) 一种磁路系统及应用该磁路系统的扬声器
CN204206451U (zh) 手机喇叭面盖与支架防错位结构
CN203912123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3645822U (zh) 微型重低音音响
CN201967114U (zh) 发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