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8359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8359U
CN204118359U CN201420407373.6U CN201420407373U CN204118359U CN 204118359 U CN204118359 U CN 204118359U CN 201420407373 U CN201420407373 U CN 201420407373U CN 204118359 U CN204118359 U CN 204118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dule
terminal
connector
plastic body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073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志强
谢长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T Cann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T Cann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T Cann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TT Cann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073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8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8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8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5)及设置于外壳(5)内的端子模块组,端子模块组包括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均由塑胶本体及设置于塑胶本体上的端子组成;第一端子模块(1)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2)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且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通过超声波设备使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的端面接触面及凹凸配合结构的接触面熔化,通过热熔合成为一体式结构,有效提高了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器连接。以便携式医疗超声波设备为例,其主机和探头支架连接的接口使用的连接器,其内部设置有两个端子模块组,而端子模块组由两个端子模块连接而成。
目前,两个端子模块采用塑胶卡扣配合,极易松动,严重影响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以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端子模块组,
所述端子模块组包括第一端子模块及第二端子模块,所述第一端子模块及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均由塑胶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端子组成;
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且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设置有定位凹槽及定位凸起,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凸起及定位凹槽。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凹槽及多个所述定位凸起。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定位凹槽及所述定位凸起交叉布置。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所述定位凹槽及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端子的排列方向排列。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定位凸起为长方形凸起;
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沿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布置。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端子模块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端子模块组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端子及第二端子模块的端子之间,用于调节所述端子远离所述塑胶本体的一侧的间距的凸轮;
所述凸轮架设于所述外壳上。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凸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与一个所述端子模块组对应设置的主动凸轮及与另一个所述端子模块组对应设置的从动凸轮;
所述主动凸轮的端部设置有主动齿轮及伸出所述外壳的驱动端;
所述从动凸轮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优选地,上述连接器中,所述主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均为扇形齿轮;
所述主动凸轮与所述从动凸轮上均设置有限位凸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并应用超声波焊接治具将两个端子模块预定位,通过超声波设备施加超声波高频振动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治具把能量传递到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本体上,使两者的端面接触面及凹凸配合结构的接触面熔化,通过热熔合成为一体式结构,有效提高了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模块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第一端子模块—1,第二端子模块—2,连接盖—3,限位卡扣—4,外壳—5,定位凹槽—6,定位凸起—7,主动凸轮—8,主动齿轮—81,从动凸轮—9,从动齿轮—9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以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模块组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5及设置于外壳5内的端子模块组,端子模块组包括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均由塑胶本体及设置于塑胶本体上的端子组成;第一端子模块1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2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且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端子模块1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2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并应用超声波焊接治具将两个端子模块预定位,通过超声波设备施加超声波高频振动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治具把能量传递到第一端子模块1的塑胶本体与第二端子模块2的塑胶本体上,使两者的端面接触面及凹凸配合结构的接触面熔化,通过热熔合成为一体式结构,有效提高了第一端子模块1与第二端子模块2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端子模块及第二端子模块2均为实体部件。
为了确保凹凸配合效果,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有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第二端子模块2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凸起7及定位凹槽6。即,第一端子模块1与第二端子模块2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6和定位凸起7,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定位凹槽6的部位与第二端子模块2上设置定位凸起7的部位对齐,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定位凸起7的部位与第二端子模块2上设置定位凹槽6的部位对齐。也可以在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定位凸起7而第二端子模块2上设置定位凹槽6;或,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定位凹槽6而第二端子模块2上设置定位凸起7,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仅需确保第一端子模块1与第二端子模块2凹凸配合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6及多个定位凸起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端子模块2上同样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6及多个定位凸起7。
其中,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交叉布置。以第一端子模块1为例,多个定位凹槽6及多个定位凸起7布置于第一端子模块1用于与第二端子模块2接触的端面上,相邻两个定位凹槽6之间设置有一个定位凸起7,进而确保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交叉布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端子模块2上的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同样交叉布置。
由于第一端子模块1上的端子数量较多且排列布置,使得第一端子模块1的塑胶本体的长度(端子排列方向)较长,并且,第一端子模块1与第二端子模块2在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接触面连接,因此,第一端子模块1上的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沿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的排列方向排列。为了确保凹凸配合,第二端子模块2上的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与第一端子模块1上的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的排列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定位凸起7为长方形凸起;定位凸起7的长度沿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布置。即,定位凹槽6为与定位凸起7相配合的长方形凹槽。
也可以将定位凸起7设置为圆形凸起、三角形凸起或异形凸起等,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适用于便携式医疗超声波设备主机和探头支架连接接口使用,其中,端子模块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端子模块组中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及第二端子模块2的端子之间,用于调节端子远离塑胶本体的一侧的间距的凸轮;凸轮架设于外壳5上。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及第二端子模块2组成的端子模块组的端子插入连接盖3,连接盖3为连接端口,其上设置有端子避让孔,通过调节凸轮,使其向两侧挤压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及第二端子模块2的端子,端子远离塑胶本体的一侧伸入端子避让孔,从而达到调节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及第二端子模块2的端子远离塑胶本体的一侧的间距,达到连通及断开的操作。
如图4所示,连接盖3与外壳5通过螺钉固定。
由于,端子模块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轮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为与一个端子模块组对应设置的主动凸轮8及与另一个端子模块组对应设置的从动凸轮9;主动凸轮8的端部设置有主动齿轮81及伸出外壳5的驱动端;从动凸轮9的端部设置有与主动齿轮81啮合的从动齿轮91。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驱动端转动,使得主动凸轮8转动,同时,在主动齿轮81与从动齿轮91的传动作用下,从动凸轮9也随时转动,达到同时调节两个端子模块组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81及从动齿轮91均为扇形齿轮;主动凸轮8与从动凸轮9上均设置有限位凸轮。如图所示,位于凸轮与齿轮之间的异性轮即为限位凸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限位卡扣4,限位卡扣4具有固定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部的第一固定缝隙及固定第二端子模块2的端部的第二固定缝隙。通过设置限位卡扣4,使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的端部固定,进一步确保了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的连接稳定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5)及设置于所述外壳(5)内的端子模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模块组包括第一端子模块(1)及第二端子模块(2),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及所述第二端子模块(2)均由塑胶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端子组成;
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的塑胶本体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2)的塑胶本体凹凸配合且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有定位凹槽(6)及定位凸起(7),所述第二端子模块(2)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凸起(7)及定位凹槽(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凹槽(6)及多个所述定位凸起(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6)及所述定位凸起(7)交叉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上的所述定位凹槽(6)及所述定位凸起(7)沿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的排列方向排列。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7)为长方形凸起;
所述定位凸起(7)的长度沿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的排列方向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端子模块组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的端子及第二端子模块(2)的端子之间,用于调节所述端子远离所述塑胶本体的一侧的间距的凸轮;
所述凸轮架设于所述外壳(5)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与一个所述端子模块组对应设置的主动凸轮(8)及与另一个所述端子模块组对应设置的从动凸轮(9);
所述主动凸轮(8)的端部设置有主动齿轮(81)及伸出所述外壳(5)的驱动端;
所述从动凸轮(9)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轮(81)啮合的从动齿轮(9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81)及所述从动齿轮(91)均为扇形齿轮;
所述主动凸轮(8)与所述从动凸轮(9)上均设置有限位凸轮。
CN201420407373.6U 2014-07-22 2014-07-22 连接器 Active CN204118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7373.6U CN204118359U (zh) 2014-07-22 2014-07-22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7373.6U CN204118359U (zh) 2014-07-22 2014-07-22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8359U true CN204118359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07373.6U Active CN204118359U (zh) 2014-07-22 2014-07-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83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045A (zh) * 2014-07-22 2014-10-08 埃梯梯科能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045A (zh) * 2014-07-22 2014-10-08 埃梯梯科能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1302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258459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4984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8129945A1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4118359U (zh) 连接器
JP2018022154A (ja) 調光体
CN104092045A (zh) 连接器
US1001877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453104A (zh) 连接器、电源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04316867U (zh) 印刷电路板
CN102662260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板组件
CN203477986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
CN103217762B (zh) 一种出纤结构件以及光模块
CN207164410U (zh) 液晶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CN207818946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接电装置
CN204331223U (zh) 液晶仪表装置
CN208019591U (zh) 驱动电源板用波峰焊夹具
JP2021162673A (ja) 調光ユニット
CN103982803B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侧插式led模块及其实现方法
CN102914908B (zh) 电子装置
TW202014063A (zh) 一種顯示裝置
CN104143703B (zh) 进线和出脚同向的焊接型电连接器
CN103325314B (zh) 显示装置
CN203434403U (zh) 改良型电源插座固定插片
CN206386712U (zh) 一种led灯珠焊接引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