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7661U -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7661U
CN204097661U CN201420539331.8U CN201420539331U CN204097661U CN 204097661 U CN204097661 U CN 204097661U CN 201420539331 U CN201420539331 U CN 201420539331U CN 204097661 U CN204097661 U CN 204097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mentioned
weft yarn
slit por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393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岛芳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7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76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liquid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设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前端与喂纱切断器间,保持喂纱切断器切断的纬纱,比以往能易于将纬纱保持力调整成与引出纬纱的种类相应的适当保持力。设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间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具备:狭缝部,由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状部件的对置面形成;导入部,通过使上述一对板状部件的上述对置面的间隔扩开而形成,与上述狭缝部连续且配置在比上述狭缝部靠织口相反侧,由上述导入部将与引纬喷嘴相连的纬纱向上述狭缝部导入,并由形成于上述狭缝部内的水膜层保持纬纱,该装置具备对形成上述狭缝部及上述导入部的上述板状部件可调位置地进行支撑的位置调节机构。

Description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设置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的前端与喂纱切断器之间,保持由喂纱切断器切断的纬纱。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喷水式织机中,引纬喷嘴被固定配置,因此被引出的纬纱随着通过打纬动作而向织口侧搬运,从而在引纬喷嘴与机头布之间的路径长度增加,伴随该路径长度的增加,相比机头布,引纬喷嘴侧的纬纱的张力上升。因此,伴随喂纱切断器对纬纱的切断,引纬喷嘴侧的纬纱收缩,产生纬纱的前端向引纬喷嘴侧回弹的所谓弹回的现象。并且,在纬纱的收缩量多的情况下,伴随引出后的纬纱的切断,产生纬纱从引纬喷嘴脱落的所谓喷嘴脱落。
出于防止该喷嘴脱落的目的,有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的前端与喂纱切断器之间的纬纱的路径位置上设置保持由喂纱切断器切断的纬纱的纬纱保持装置的情况。并且,作为这种纬纱保持装置,可列举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
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的前端与喂纱切断器之间,设有由形成于狭缝部内的水膜层来保持被喂纱切断器切断而回弹的上述纬纱的纬纱保持装置。
更具体地,在专利文献1的纬纱保持装置中,在引纬喷嘴的前端与喂纱切断器之间,与引纬喷嘴的数量对应地设有一对板状部件,该一对板状部件在上下方向上以间隔大于纬纱直径的方式对置配置,由该一对板状部件的对置面形成狭缝部。另外,形成该狭缝部的对置面的间隔为:一对板状部件在引出时沐浴从引纬喷嘴喷射的喷射水,从而会在狭缝部内形成有水膜层。并且,在该纬纱保持装置中,形成狭缝部的一对板状部件构成为:在比狭缝部靠前端侧(织口相反侧)的部分,两者的对置面的间隔扩开,由该对置面的间隔扩开的部分,以与狭缝部连续的形式形成用于将纬纱向狭缝部导入的导入部。
并且,在该纬纱保持装置中,引出后伴随打纬动作向织口侧搬运的与引纬喷嘴相连的纬纱经由导入部向狭缝部内导入,在狭缝部内,利用水膜层的粘性来保持,因此可防止伴随喂纱切断器的切断而产生的弹回引起的纬纱的喷嘴脱落的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8138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利用上述那样的水膜层来保持纬纱的纬纱保持装置中,需要根据纬纱的种类等来调整纬纱的保持力,以往,该保持力的调整通过变更形成水膜层的狭缝部的对置面的间隔来进行。详细如下。
例如,在对伸缩性大的纬纱进行引出的情况下,由喂纱切断器切断时的纬纱弹回时的回弹力大,因此需要加大上述保持力。但是,若对所有的纬纱加大保持力,则例如在保持力小也可以的纬纱(伸缩性小的纬纱等)、不易从狭缝部脱纱的纬纱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在下一次的引出时先于引出开始而从引纬喷嘴喷射的先行水导致纬纱的前端的状态不适合于纬纱的飞走的情况,存在对引出时的纬纱的飞走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
因此,在上述那样的利用水膜层来保持纬纱的纬纱保持装置中,需要根据引出的纬纱的种类等来调整保持力,以往,该保持力的调整如上所述通过调整形成狭缝部的对置面(一对板状部件)的间隔来进行。即、如下进行调整:对于上述那样的伸缩性大的纬纱,为了加大保持力而减小上述间隔,对于不易脱纱的纬纱,为了减小保持力而加大上述间隔。并且,该间隔(保持力)的调整一般通过变更介于一对板状部件(对置面)间安装而划定两对置面的间隔的板状的间隔形成部件(垫片等)的板厚等来进行。更具体地,预先准备多个间隔形成部件,通过将间隔形成部件变更为厚度不同的其他间隔形成部件、或者变更介于对置面之间安装的薄板状的间隔形成部件的张数,来进行上述间隔(保持力)的调整。
但是,这种利用间隔形成部件的变更进行的对置面的间隔(保持力)的调整为取决于预先准备的间隔形成部件的板厚的阶段性的调整,因此保持力的调整也只能阶段性进行。因此,在以往的纬纱保持装置中,难以进行保持力的微调整,难以将保持力调整为与引出的纬纱的种类相应的适当保持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能够将水膜层的保持力容易地调整成与引出的纬纱的种类相应的适当保持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上述课题下,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是一种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设置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之间,并具备:
狭缝部,其由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状部件的对置面形成;以及
导入部,其通过使上述一对板状部件的上述对置面的间隔扩开而形成,且与上述狭缝部连续并配置在比上述狭缝部靠织口相反侧,
由上述导入部将与引纬喷嘴相连的纬纱向上述狭缝部导入,并且由形成于上述狭缝部的水膜层来保持上述纬纱,
上述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对形成上述狭缝部及上述导入部的上述板状部件以能够调节位置的方式进行支撑的位置调节机构,从而在保持上述纬纱时,使通过上述水膜层的上述纬纱在上述水膜层内的路径长度变化。
方案二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节机构构成为,能够使上述板状部件在引纬方向上位移,并且其位置调节范围包含上述纬纱通过上述水膜层的上述导入部侧的端缘的上述板状部件的位置。
方案三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是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水式织机具备两个以上引纬喷嘴,
上述纬纱保持装置构成为,具备与各引纬喷嘴对应地设置的多个上述狭缝部,并且多个上述狭缝部分别配置在引纬方向上位置不同的多个位置且配置在上述引纬喷嘴的数量以下的位置的任意位置,而且至少两个上述狭缝部在引纬方向上位置不同。
方案四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是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狭缝部及上述导入部的上述板状部件形成为,长度方向的形成上述导入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减小的尖细形状,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缘中的至少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构成上述狭缝部的部分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倾斜。
但是,在上述方案二的结构的情况下,位置调节机构的板状部件的位置调节范围需要包含纬纱通过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的端缘的板状部件的位置。详细内容如下。
首先,在喷水式织机中,引纬喷嘴在经纱方向上固定于比织口靠经纱的送出侧,因此打纬的纬纱的路径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上斜穿配置于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之间的纬纱保持装置的板状部件。于是,纬纱在横穿水膜层的部分被保持。但是,在纬纱保持装置中,水膜层并不是在板状部件的长度方向范围形成,不在上述对置面的间隔扩开的导入部形成,而仅在狭缝部形成。因此,根据狭缝部的位置,可产生纬纱在板状部件的宽度范围横穿水膜层的状态和纬纱仅在上述宽度的一部分(经纱列侧)横穿水膜层的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在位置调节机构仅在引纬方向能够调整板状部件的位置的结构中,在位置调节机构的板状部件的调节范围,在纬纱总是在板状部件的宽度范围横穿水膜层内的情况,即、位置调节机构的位置调节范围不包含纬纱通过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的端缘的板状部件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在这种调节范围进行板状部件的位置调节,通过水膜层内的路径长度也不变更,不能调节纬纱的保持力。因此,仅在引纬方向上进行利用位置调节机构对板状部件的位置调节的情况下,该位置调节范围需要包含纬纱通过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的端缘的板状部件的位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在具备由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状部件的对置面形成的狭缝部的纬纱保持装置中,具备对板状部件以能够调节位置的方式进行支撑的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做成对形成狭缝部的板状部件以能够调节位置的方式进行支撑的结构,从而在保持纬纱时,使通过形成于上述狭缝部的水膜层的纬纱在上述水膜层内的路径长度变化,因此通过板状部件的位置调节来变更直接关系到纬纱的保持力的上述路径长度,从而能够通过板状部件的位置调节来进行水膜层对纬纱的保持力的调整。由此,在利用上述那样的水膜层来保持纬纱的纬纱保持装置中,与通过仅变更形成狭缝部(水膜层)的对置面的间隔来调整保持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纬纱的保持力调整为与引出的纬纱的种类相应的适当保持力。
此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中,位置调节机构做成对板状部件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结构,通过使板状部件绕上述轴转动来进行位置调节,从而变更通过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还能够进行水膜层对纬纱的保持力的调整。但是,该情况下,由于板状部件的转动量(转动角度)与通过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的变化量不成比例关系,因此需要预先把握板状部件的转动量与纬纱的路径长度的变化量的关系。
与此相对,在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中,位置调节机构做成对板状部件以能够在引纬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进行支撑的结构,并通过做成利用板状部件的引纬方向的位置调节来变更通过上述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的结构,从而能够使上述路径长度与板状部件的位移成比例地变化并调整纬纱的保持力,因此与使上述板状部件绕轴转动来调整纬纱的保持力的情况相比,调整能够更加容易进行。
另外,在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的喷水式织机中,在该喷水式织机具备两个以上引纬喷嘴的情况下,纬纱保持装置需要具备与各引纬喷嘴对应地设置的多个狭缝部。其原因是,在做成将多个引纬喷嘴的纬纱导向同一狭缝部内并由水膜层保持的结构的情况下,多个纬纱在同一狭缝部内相互缠绕,对该纬纱的下一次的引出产生障碍。而且,通过将纬纱保持装置做成至少两个狭缝部在引纬方向上位置不同的结构,能够使在引纬方向上位置不同的狭缝部(板状部件)分别独立地对其进行位置调节。由此,能够设定两个以上纬纱的保持力,在使用多种纬纱进行织造的情况下,能够将各狭缝部对纬纱的保持力与所使用的纬纱的种类相应地调整为更加适当的保持力。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中,板状部件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形成导入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为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减小的尖细形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缘中的至少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形成狭缝部的部分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倾斜,从而能够缓和伴随打纬动作的纬纱张力的上升。更为详细的内容如下。
一般地,在喷水式织机中,为了稳定地进行打纬后的纬纱利用喂纱切断器切断,设有与喂纱切断器并排设置的拨盘。并且,引出的纬纱伴随打纬动作被导向该拨盘的凹口部(切断器钩),利用该拨盘的凹口部将引纬喷嘴与织口之间的路径限制为通过利用喂纱切断器切断的切断位置。并且,设置在引纬喷嘴与拨盘之间的纬纱保持装置配置成狭缝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比切断器钩(的上端)靠下方,从而由狭缝部限制上下方向的位置并维持导向织口的纬纱的与上述凹口部的配合。
因此,位于引纬喷嘴与织口之间的纬纱在伴随打纬动作在纬纱保持装置中经由导入部导向狭缝部的过程中,被导入部朝向下方引导,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沿上下方向弯曲,并且其弯曲的程度随着接近狭缝部而增大。因此,在上述过程中,纬纱的张力具有上升的倾向。
在此,在板状部件为导入部的上述两侧缘平行的形状(宽度尺寸为一定的形状)的情况下,由于板状部件的侧缘而弯曲的纬纱的路径在打纬动作的初期也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程度较大的路径。因此,从打纬动作的比较初期的时刻开始,引纬喷嘴与机头布之间的纬纱的路径长度增加,伴随于此,纬纱张力也有成为从比较初期的时刻开始就上升的倾向的情况。
与此相对,就板状部件而言,将在长度方向的形成导入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上述两侧缘中的至少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形成狭缝部的部分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倾斜的尖细形状,从而在板状部件的包含形成为尖细形状的部分的前端侧的部分,与导入部的宽度在整个长度方向范围为与狭缝部相同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引纬喷嘴相反侧(机头布侧)的侧缘至机头布的距离扩大,能够进一步减小由于机头布侧的侧缘而弯曲的纬纱的路径在上下方向的弯曲。由此,能够使伴随打纬动作的引纬喷嘴与机头布之间的纬纱的路径长度的增加更加缓慢,进一步缓和由导入部引导的过程中的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其结果,能够减少纬纱的张力上升引起的对织造或织物的影响,提高织物的品质。
此外,对于上述尖细形状而言,即使形成为上述两侧缘中的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倾斜的尖细形状,也能够缓和纬纱张力的上升的程度。但是,就上述尖细形状而言,形成为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倾斜的尖细形状的情况下,相比形成为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倾斜的尖细形状的情况,对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的缓和的效果大。详细内容如下。
如上所述,在喷水式织机中,由于引纬喷嘴在经纱方向上固定在比织口靠经纱的送出侧,因此通过打纬动作向织口搬运的纬纱的路径在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之间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斜穿板状部件,纬纱与板状部件交叉的位置为如下位置:上述两侧缘中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处于比引纬喷嘴侧的侧缘靠经纱方向的织口侧的位置。另外,纬纱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在上下方向上弯曲,其弯曲的程度随着接近狭缝部而增大,在到达狭缝部的时刻,成为最大的弯曲状态。
由此,纬纱在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相比在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会在更早的时刻达到狭缝部内。换言之,纬纱在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相比在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从打纬动作开始时刻在更短的时间内向经纱方向的狭缝部内位移,成为最大地弯曲的状态。因此,就每单位时间的弯曲量的变化而言,在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比在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大。另外,在打纬时刻的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之间的路径通过上述那样的狭缝部中的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的端缘的情况下,在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未到达狭缝部,最弯曲的状态的弯曲量自身小,该情况下,每单位时间的弯曲量的变化更小。
这样,就纬纱的弯曲的变化程度而言,在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比在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非常大,对于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来说,可以说在板状部件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的纬纱的弯曲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关于上述尖细形状,做成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倾斜的尖细形状对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的缓和的效果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1的多色喷水织机的部分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纬纱保持装置1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3是在图2的A-A剖面剖切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在图2的B-B剖面剖切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1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中:
1—纬纱保持装置,2a—第一板状部件,2b—第二板状部件,2c—第三板状部件,2d—第四板状部件,2e—第五板状部件,2f—第六板状部件,3a—平面部,3a’—倾斜部,3b—平面部,3b’—倾斜部,3c—平面部,3c’—倾斜部,3d—平面部,3d’—倾斜部,3e—平面部,3e’—倾斜部,3f—平面部,3f’—倾斜部,4a—第一狭缝部,4b—第二狭缝部,4c—第三狭缝部,4d—第四狭缝部,5a—第一导入部,5b—第二导入部,5c—第三导入部,5d—第四导入部,6a—水膜层,6b—水膜层,6c—水膜层,6d—水膜层,7a—导入部侧端缘,7b—导入部侧端缘,7c—导入部侧端缘,7d—导入部侧端缘,8—纬纱,9—垫片(间隔形成部件),10a—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b—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1—支撑装置,12—支撑部件,12a—安装部,12b—支撑部,14a—安装孔,14b—固定孔(长孔),15a—第一基座部件,15b—第二基座部件,16—连结部件,17—安装螺栓,18a—螺纹部件(固定构件),18b—螺纹部件(固定构件),19a—螺母(固定构件),19b—螺母(固定构件),20—织机框架,21a—第一引纬喷嘴,21b—第二引纬喷嘴,21c—第三引纬喷嘴,21d—第四引纬喷嘴,22—喂纱切断器,23—拨盘,24—前端侧部分,24a—钩部,24b—引导部,25—织口,26—机头布,27—筘,28—经纱,29—经位置线,30a—第一纬纱保持结构,30b—第二纬纱保持结构,30c—第三纬纱保持结构,30d—第四纬纱保持结构,32a—第一板状部件,32b—第二板状部件,32c—第三板状部件,32d—第四板状部件,32e—第五板状部件,32f—第六板状部件,32g—第七板状部件,32h—第八板状部件,35a—第一基座部件,35b—第二基座部件,35c—第三基座部件,35d—第四基座部件,38a—螺纹部件(固定构件),38b—螺纹部件(固定构件),38c—螺纹部件(固定构件),38d—螺纹部件(固定构件),C—经纱方向,D—织口侧,E—织口相反侧,F—引纬方向,G—引纬喷嘴侧,H—引纬喷嘴相反侧,J—上下方向,K—上方,L—下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纬纱弯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经纱的延伸方向作为经纱方向。
图1是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1的喷水式织机的部分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对具备四个引纬喷嘴的喷水式织机设有纬纱保持装置1。即、本实施例的喷水式织机为了引出从四个喂纱体(省略图示)供给的各纬纱8而具备与各纬纱8对应的引纬喷嘴,并且具备将引出的纬纱8在织口附近切断的喂纱切断器22,在引纬方向的各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22之间的位置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1。
各引纬喷嘴在经纱方向上在比织口25靠经纱28的送出侧的位置相对于织机框架20固定。另外,引纬喷嘴为在经纱方向上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并列的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从经纱方向的织口侧依次配置有第一~第四引纬喷嘴。另外,引纬喷嘴在上下方向上都配置在与经位置线29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喂纱切断器22在引纬方向上设置在比机头布26靠引纬喷嘴侧的位置,且在经纱方向上设置在织口附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喂纱切断器22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其切断位置处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
接着,参照图2~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1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纬纱保持装置1由在引纬方向上不同位置并设的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和上述两个纬纱保持结构通用的支撑装置11构成。并且,各纬纱保持结构为分别保持由四个引纬喷嘴引出的各纬纱8中的各两条的结构。即、各纬纱保持结构分别具有两个狭缝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纬纱保持装置1中为如下结构:相对于四条纬纱8(四个引纬喷嘴)具有两组以两个为一组的狭缝部,各组狭缝部配置在引纬方向上不同位置的两个位置。此外,关于各纬纱保持结构的结构,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具有:在引纬方向的相同位置上在上下方向隔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板状部件;为了规定各板状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而在各板状部件之间介入安装的垫片9;以及支撑各板状部件的第一基座部件15a。
各板状部件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结构),具有平板状的平面部和在平面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倾斜部,该倾斜部朝向平面部的板厚方向的一方侧弯曲。另外,在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形成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将各板状部件安装于第一基座部件15a。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各板状部件是使一张板材弯曲而形成的构件,具有作为主体的平板状的平面部和通过上述弯曲而与长度方向的平面部的一端侧连续并向板厚方向的一方侧倾斜的倾斜部。此外,如图3所示,上述弯曲部分(弯曲部)具有圆弧状的弯曲形状,由该圆弧状的弯曲部和上述向一方侧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倾斜部。因此,平面部的倾斜部侧的端缘由上述圆弧状的弯曲部的倾斜面相反侧的端缘划定。
另外,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在俯视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缘形成为平行的形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形成为其宽度尺寸朝向长度方向的前端侧逐渐减小的尖细形状。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各板状部件的倾斜部的上述倾斜面为如下形状: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缘在长度方向上与平面部的对应的侧缘连续,并在与该平面部的侧缘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而另一方侧缘的在倾斜面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缘的宽度尺寸形成为比弯曲部侧的端缘的尺寸(=平面部的宽度尺寸)小,将其两端缘直线地连结。因此,各板状部件的倾斜部为在其倾斜面中上述另一方端缘倾斜、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尖细形状。
第一基座部件15a是具有与各板状部件相同的宽度尺寸的块状部件,配置在引纬方向上的喂纱切断器22与引纬喷嘴之间,并由支撑装置11固定支撑。另外,第一基座部件15a在经纱方向上配置成其中央部位于织口附近。并且,在该第一基座部件15a上,以被支撑装置11支撑的状态,形成有在上述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各板状部件通过在形成于平面部的安装孔插通螺纹部件18a,该螺纹部件18a插通于第一基座部件15a的贯通孔,并在形成于螺纹部件18a的前端侧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螺母19a,从而相对于第一基座部件15a紧固。因此,各板状部件在经纱方向上在织口附近的位置由螺纹部件18a支撑于第一基座部件15a。
此外,形成于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安装孔形成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平面部的中央、长度方向上距平面部的倾斜部相反侧的端缘相同距离的位置。因此,各板状部件在如上述那样紧固于第一基座部件15a上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成为位置一致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并且在长度方向的朝向以及倾斜部相对于平面部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上成为平面部的倾斜部相反侧的端缘一致的状态。并且,在第一基座部件15a在引纬方向上配置于上述位置的状态下,各板状部件以倾斜部相对于平面部位于织口相反侧的方向,并以使长度方向与经纱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
另外,各板状部件均以倾斜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形式支撑在第一基座部件15a上。并且,在该状态下,就各板状部件而言,倾斜部的倾斜面的上述一方侧缘位于引纬喷嘴侧,另一方侧缘位于引纬喷嘴相反侧。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中,各板状部件在上述配置中为如下结构:倾斜部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平面部的侧缘倾斜。
此外,关于第一~第三板状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配置,第一板状部件2a配置在最上方,接着配置第二板状部件2b,第三板状部件2c配置在最下方。在此基础上,各板状部件为:在上下方向上,平面部隔有规定间隔地设置。但是,这里所说的规定间隔是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平面部的对置面之间能够形成水膜层的间隔。并且,为了规定该平面部的间隔,在各平面部之间介入安装有圆形薄板状的垫片9,该圆形薄板状的垫片9具有相当于上述间隔的板厚。此外,该垫片9的直径比形成于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安装孔大,设置在与该安装孔中心一致的位置上。因此,在该垫片9上也形成有安装孔,各垫片9是通过在该安装孔中插通上述螺纹部件18a,从而与各板状部件一起被紧固。
并且,通过这样使用垫片9在上下方向上空出上述规定间隔地配置各板状部件,从而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之间由该平面部的对置面形成狭缝部。即、在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中,由第一板状部件2a的平面部3a和第二板状部件2b的平面部3b形成一个狭缝部(以下称为“第一狭缝部4a”。),并且由第二板状部件2b的平面部3b和第三板状部件2c的平面部3c形成另一个狭缝部(以下称为“第二狭缝部4b”。),是这两个狭缝部在引纬方向上设置在相同位置,而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的结构。并且,这两个狭缝部中的第一狭缝部4a与位于最靠织口侧的引纬喷嘴(以下称为“第一引纬喷嘴21a”。)对应,第二狭缝部4b与从织口侧开始位于第二个的引纬喷嘴(以下称为“第二引纬喷嘴21b”。)对应。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喂纱切断器22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其切断位置处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伴随于此,在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中,如图3所示,各狭缝部位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换言之,构成为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板状部件2a的平面部3a位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因此,支撑各板状部件的第一基座部件15a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设定为实现上述配置那样的大小。
另外,如上所述,由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的平面部形成狭缝部,第一狭缝部4a与第一引纬喷嘴21a对应,第二狭缝部4b与第二引纬喷嘴21b对应。因此,第一、第二板状部件形成为,为了向自身为上侧板状部件的狭缝部导入由对应的引纬喷嘴引出的纬纱8,而如图示那样,其倾斜部的前端位于比引纬喷嘴的中心的高度位置(经位置线29的位置)靠上方,并且第一板状部件2a和第二板状部件2b的倾斜部在经纱方向的位置不同。
具体地,第一板状部件2a是形成第一狭缝部4a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上侧的板状部件,形成为其倾斜部3a’(倾斜面)在经纱方向上在比第一引纬喷嘴21a靠织口侧的位置延伸到比经位置线29靠上方。另外,第二板状部件2b是形成第二狭缝部4b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上侧的板状部件,形成为其倾斜部3b’(倾斜面)在经纱方向上在第一引纬喷嘴21a与第二引纬喷嘴21b之间的位置延伸到比经位置线29靠上方。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二狭缝部4b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下侧板状部件、即第三板状部件2c也如上所述具有与上述第一、第二板状部件相同的形状,形成为其倾斜部3c’(倾斜面)在经纱方向上在第二引纬喷嘴21b与从织口25开始位于第三个(从织口相反侧开始为第二个)的第三引纬喷嘴21c之间的位置延伸到比经位置线29靠上方。
这样,第一~第三板状部件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形状(结构),但在长度方向(经纱方向)上,在相对于第一基座部件15a的上述那样的安装状态下,即、使平面部的倾斜部相反侧的端缘一致的状态下,实现倾斜部在上述位置的配置,因此,各板状部件形成为平面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长度尺寸)分别不同。具体地,如图示那样,第一板状部件2a中的平面部3a的长度尺寸最小,第三板状部件2c中的平面部3c的长度尺寸最大。
另外,如上所述,伴随各板状部件的长度尺寸不同,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构成为:其对置面仅在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范围以上述规定的间隔对置,在比其靠织口相反侧,相互的对置面的间隔朝向织口相反侧逐渐扩开。即、就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中的相互对置的上侧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与下侧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而言,上侧板状部件中的平面部的下表面和下侧板状部件中的平面部的上表面中的与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对置的部分以上述规定间隔对置而形成狭缝部,关于上侧板状部件中的倾斜部的下表面和与之对置的下侧板状部件中的上表面的部分,使相互的间隔从狭缝部的间隔朝向织口相反侧在上下扩开。并且,包含使在该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中的对置面的间隔扩开的部分且比狭缝部靠织口相反侧的部分成为与各狭缝部的织口相反侧连续的导入部。
因此,在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中,在第一、第二板状部件的对置面、即第一板状部件2a的下表面与第二板状部件2b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上述第一狭缝部4a,并且在比该第一狭缝部4a靠织口相反侧形成有与第一狭缝部4a连续的导入部(以下称为“第一导入部5a”。)。同样,在第二、第三板状部件的对置面之间、即第二板状部件2b的下表面与第三板状部件2c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上述第二狭缝部4b,并且在比该第二狭缝部4b靠织口相反侧形成有与第二狭缝部4b连续的导入部(以下称为“第二导入部5b”。)。并且,这两个导入部中,第一导入部5a作为将由第一引纬喷嘴21a引出的纬纱8向第一狭缝部4a导入的部分发挥功能,第二导入部5b作为将由第二引纬喷嘴21b引出的纬纱8向第二狭缝部4b导入的部分发挥功能。
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具有:位于在引纬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而在上下方向隔有间隔地设置的第四、第五、第六板状部件;为了规定各板状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而在各板状部件之间介入安装的垫片9;以及支撑各板状部件的第二基座部件15b。此外,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的结构是基本上与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相同的结构,是将与上述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相关说明的第一、第二、第三板状部件置换成第四、第五、第六板状部件,将第一基座部件15a置换成第二基座部件15b的结构。因此,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在第四、第五板状部件的对置面之间形成有狭缝部(第三狭缝部4c)以及与该狭缝部连续的导入部(第三导入部5c),在第五、第六板状部件的对置面之间也形成有狭缝部(第四狭缝部4d)以及与该狭缝部连续的导入部(第四导入部5d)。但是,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在以下方面与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不同。
首先,关于引纬方向,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位于与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不同的位置,配置在喂纱切断器22与第一保持结构之间。因此,支撑各板状部件的第二基座部件15b在引纬方向上在比第一基座部件15a靠喂纱切断器侧由支撑装置11固定支撑。
另外,关于上下方向的配置,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如图4所示,构成为各狭缝部位于比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各狭缝部靠下方,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四板状部件2d的平面部3d位于与第三板状部件2c的平面部3c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结构。因此,支撑各板状部件的第二基座部件15b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设定为能够实现上述配置那样的大小,更具体地,设定为比第一基座部件15a的板厚小的厚度尺寸。
并且,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第三狭缝部4c与第三引纬喷嘴21c对应,第四狭缝部4d与最靠织口相反侧的第四引纬喷嘴21d对应。因此,第四板状部件2d形成为:其倾斜部3d’(倾斜面)在经纱方向上在第二引纬喷嘴21b与第三引纬喷嘴21c之间的位置延伸到比经位置线29靠上方。另外,第五板状部件2e形成为:其倾斜部3e’在经纱方向上在第三引纬喷嘴21c与第四引纬喷嘴21d之间的位置延伸到比经位置线29靠上方。并且,与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相同,第六板状部件2f也具有与上述第四、第五板状部件相同的形状,形成为其倾斜部3f’在经纱方向上在比第四引纬喷嘴21d靠织口相反侧的位置延伸到比经位置线29靠上方。因此,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上述长度尺寸形成为按第四、第五、第六板状部件的顺序增大。
并且,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由第三引纬喷嘴21c引出的纬纱8经由第三导入部5c向第三狭缝部4c导入,由第四引纬喷嘴21d引出的纬纱8经由第四导入部5d向第四狭缝部4d导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中,为如下结构:两个狭缝部中的与织口侧的引纬喷嘴(第一引纬喷嘴21a)对应的第一狭缝部4a设置在比与织口相反侧的引纬喷嘴(第二引纬喷嘴21b)对应的第二狭缝部4b靠上方。另外,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也与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相同,两个狭缝部中的与织口侧的引纬喷嘴(第三引纬喷嘴21c)对应的狭缝部(第三狭缝部4c)设置在比与织口相反侧的引纬喷嘴(第四引纬喷嘴21d)对应的狭缝部(第四狭缝部4d)靠上方。并且,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的各狭缝部与比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各狭缝部靠织口相反侧的引纬喷嘴对应,为该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的各狭缝部设置在比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各狭缝部靠下方的结构。这样,纬纱保持装置1的各狭缝部为以下结构:对应的引纬喷嘴位于织口侧的狭缝部设置在比位于织口相反侧的狭缝部靠上方的位置。
如上所述,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中的第一、第二基座部件15b由支撑装置11固定支撑。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装置11由支撑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第一、第二基座部件)的通用的支撑部件12和将支撑部件12连结于织机框架20的连结部件16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连结部件16如图示那样是棒状的部件,在其两端部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开口的内螺纹孔。并且,连结部件16配置为在经纱方向上的织口附近其长度方向与引纬方向平行,在其一方端部由螺纹插通于内螺纹孔的螺栓等固定于织机框架20。
支撑部件12是一体形成板状的安装部12a和支撑部12b而成的L字形的板部件,该支撑部12b从安装部12a的一方端部以与安装部12a正交的形式在安装部12a的板厚方向延伸。另外,在该支撑部件12的安装部12a,在其另一方端部形成有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4a。并且,支撑部件12通过将插通到形成于安装部12a的安装孔14a中的安装螺栓17螺纹插通于连结部件16的另一方端部的阴螺纹孔中,从而成为紧固于连结部件16并被支撑的状态。此外,支撑部件12安装成其安装部12a相对于连结部件16朝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因此,在该状态下,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在经纱方向的织口附近成为以板厚方向为铅垂方向、与引纬方向平行地向引纬喷嘴相反侧(喂纱切断器侧)延伸的状态。
此外,支撑部件12能够实现上述的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在上下方向的配置。即、就支撑部件12而言,在相对于上述那样的连结部件16的安装状态下,支撑部12b的高度位置为如下位置:使载置于该支撑部12b的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第一板状部件2a位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因此,支撑部件12的安装部12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支撑部12b配置在上述那样的高度位置。
另外,在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中的第一、第二基座部件的固定孔14b。该固定孔14b作为在支撑部件12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孔而形成,在第一、第二基座部件中通用。并且,各纬纱保持结构由插通于该固定孔14b的固定构件固定于支撑部12b的上表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紧固于基座部件的上述螺纹部件还兼作用于将各基座部件固定支撑于支撑部12b的固定构件。因此,各纬纱保持结构的螺纹部件具有在其轴部贯通纬纱保持结构的各结构以及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并能够将它们紧固的长度尺寸。由此,各纬纱保持结构通过在基座部件上载置于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上的状态下将上述螺纹部件插通于支撑部12b的固定孔14b,并且被与螺纹部件的前端螺纹结合的上述螺母拧紧,从而紧固于支撑部12b。
并且,各基座部件(各纬纱保持结构)在沿引纬方向延伸的固定孔14b(长孔)的延伸范围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的纬纱保持装置1中,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狭缝部(第一、第二狭缝部)的组和第二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第三、第四狭缝部)的组为在引纬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两个位置的状态。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引纬方向上,第二基座部件15b(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配置在比第一基座部件15a(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靠喂纱切断器侧(引纬喷嘴相反侧),伴随于此,第三、第四狭缝部的组配置在比第一、第二狭缝部的组靠引纬方向的喂纱切断器侧。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支撑各纬纱保持结构的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的用于固定各基座部件的固定孔14b形成为在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的延伸方向(引纬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因此,通过松弛用于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紧固于支撑部件12的各固定构件(螺纹部件、螺母)的紧固连结状态,各基座部件(纬纱保持结构)能够沿该固定孔14b的长度方向位移,各纬纱保持结构的安装位置能够在引纬方向上变更(调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支撑部件12的支撑部12b的固定孔14b(长孔)和由用于将纬纱保持结构固定于支撑部12b的螺纹部件等构成的固定构件的组合作为位置调节机构发挥功能,该位置调节机构能够对每个纬纱保持结构调节形成各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以及导入部的各板状部件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位置调节机构所进行的各板状部件的位置调节的方向为支撑部12b的延伸方向、即引纬方向。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各引纬喷嘴在经纱方向上固定在比织口25靠经纱28的送出侧,因此各纬纱8的引纬喷嘴与喂纱侧的机头布26之间的部分(以下称为“部分纬纱”。)的打纬时的路径(以下称为“部分路径”。)成为在各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22的切断位置(以及织口25)之间斜穿的路径。因此,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为在宽度方向上斜穿配置于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22之间的各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的路径。
而且,各纬纱保持结构的初始配置设定为: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处于通过与引出该纬纱8的引纬喷嘴对应的狭缝部(以下也称为“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端与引纬喷嘴侧端之间的规定位置的位置。
具体地,如上所述,在各纬纱保持结构中,由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的板状部件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下表面和下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上表面中的与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对置的部分形成狭缝部,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位置为该狭缝部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位置。另外,关于各板状部件的倾斜部,基于与由该板状部件形成的狭缝部对应的引纬喷嘴的关系,如上述那样设定其经纱方向的位置。因此,伴随经纱方向上倾斜部的那样的配置,确定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在经纱方向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各引纬喷嘴的位置以及喂纱侧的机头布26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打纬时的引纬喷嘴与喂纱侧的机头布26之间的各纬纱8的路径)为固定的路径。
因此,在各纬纱保持结构中,如上述那样确定各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倾斜部侧端缘在经纱方向的位置,并在其初始配置中,将其引纬方向的位置设定为,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处于横穿形成对应狭缝部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上述规定位置的位置。此外,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根据上述那样的倾斜部以及狭缝部相对于引纬喷嘴在经纱方向的配置,必然处于狭缝部的相对于对应的引纬喷嘴在经纱方向的织口侧的位置。
另外,关于初始配置中的上述规定位置,例如为,在设想的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调节范围中,纬纱8的部分路径所通过的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的范围的中间位置。即、在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上述位置调节范围内,将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下述中间位置的位置设定为上述规定位置,该中间位置为在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设定于最靠引纬喷嘴相反侧的状态下纬纱8的部分路径所通过的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和在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设定于最靠引纬喷嘴侧的状态下纬纱8的部分路径所通过的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的中间位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上述位置调节范围,设定为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最靠引纬喷嘴侧位置的位置和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中央位置的位置之间的范围。
具体地,在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中,以如下方式设定第一基座部件15a相对于支撑部12b(固定孔14b)在引纬方向的安装位置,即、由第一引纬喷嘴21a引出的纬纱8的部分路径横穿与该第一引纬喷嘴21a对应的第一狭缝部4a的导入部侧端缘7a(=第一板状部件2a的平面部3a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上述规定位置(上述中间位置),并且由第二引纬喷嘴21b引出的纬纱8的上述部分路径横穿与该第二引纬喷嘴21b对应的第二狭缝部4b的导入部侧端缘7b(=第二板状部件2b的平面部3b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上述规定位置(上述中间位置)。同样,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也以如下方式设定第二基座部件15b相对于支撑部件12在引纬方向的安装位置,即、由第三引纬喷嘴21c引出的纬纱8的部分路径横穿与该第三引纬喷嘴21c对应的第三狭缝部4c的导入部侧端缘7c(=第四板状部件2d的平面部3d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上述规定位置(上述中间位置),并且由第四引纬喷嘴21d引出的纬纱8的部分路径横穿与该第四引纬喷嘴21d对应的第四狭缝部4d的导入部侧端缘7d(=第五板状部件2e的平面部3e的倾斜部侧端缘)的上述规定位置(上述中间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在宽度方向上斜穿配置在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22之间的各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因此,在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以及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中,在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侧端的位置成为对应狭缝部内的纬纱8的部分路径的路径长度最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持纬纱8的对应狭缝部的纬纱8的保持力最大。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为下述结构:在引纬方向上与喂纱侧的机头布26以及喂纱切断器22的位置关系中,在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侧端的位置(或者在经纱方向上在比上述导入部侧端缘靠织口侧,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引纬喷嘴侧侧缘)的状态下,配置在比喂纱侧的机头布26以及喂纱切断器22靠引纬喷嘴侧(配置在相对于喂纱侧的机头布26以及喂纱切断器22向引纬喷嘴侧离开的位置)。
另外,关于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为下述结构: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的位置被调节到上述位置调节范围中的最靠引纬喷嘴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即、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配置在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上述中央位置的引纬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在相对于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的引纬喷嘴侧的位置,能够进行在其位置调节范围中不与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重复的配置。即、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为下述结构:在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如上述那样配置的状态下,在引纬方向上不与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重复,而是能够配置在纬纱8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侧端的位置的位置。而且,固定孔14b向引纬喷嘴侧的延伸长度设定为下述长度:至少从能够进行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上述配置的位置延伸到能够将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配置在上述位置调节范围中的最靠引纬喷嘴侧的位置的引纬方向的位置,即、延伸到能够将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配置在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中央位置的位置的引纬方向的位置。
通过如以上那样构成,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能够从上述初始配置的位置向引纬方向的两侧进行位置调节,只要在上述位置调节范围内对各纬纱保持结构进行位置调节,就不会使在引纬方向的位置重复,能够独立地进行位置调节。
通过沐浴由引纬喷嘴喷射的喷射水,各纬纱保持结构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之间形成用于保持纬纱8的水膜层。但是,水膜层不在使上述一对板状部件的对置面的间隔扩开的导入部形成,而仅在将对置面的间隔形成为能够形成水膜层的规定间隔的狭缝部内形成。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为在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范围内两者以上述规定间隔对置的部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端缘与形成水膜层的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形成狭缝部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平面部的导入部侧端缘)一致。由此,在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上述初始配置中,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形成于对应狭缝部内的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上述中间位置。并且,通过各水膜层内的纬纱8的在水膜层内的路径长度为上述部分路径的从与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交叉位置至与水膜层的引纬喷嘴相反侧侧缘的交叉位置的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基座部件具有用于规定相对于支撑装置11(支撑部件12)的朝向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在各基座部件的成为下表面的织口相反侧的端部以从该下表面突出的形式形成为在宽度方向范围延伸。而且,通过使突起部与支撑部件12的织口相反侧的端面抵接,规定各基座部件相对于支撑部件12的朝向。并且,由于支撑部件12(支撑部件12的织口相反侧端面)在引纬方向上延伸,因此各基座部件在安装于支撑部件12上的状态下,其宽度方向与引纬方向一致。
另外,如上所述,在各纬纱保持结构中,各基座部件具有与板状部件相同的宽度尺寸。因此,在将各板状部件安装在基座部件上时,通过以使基座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缘(平行于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缘)与板状部件的两侧缘一致的状态固定,从而在上述那样的基座部件相对于支撑部件12的安装状态下,各纬纱保持结构的各板状部件成为其长度方向与经纱方向一致的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稳定地进行打纬后的各纬纱8由喂纱切断器22进行的切断的结构,喷水式织机具有用于将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限制为通过喂纱切断器22的切断位置的路径的拨盘23。
该拨盘23由板状的部件形成,在喂纱切断器22的引纬喷嘴侧以使侧面与喂纱切断器22对置并且在经纱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与喂纱切断器22并设。另外,拨盘23在其前端侧的部分(以下称为“前端侧部分24”。)具有:用于将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维持为通过喂纱切断器22的切断位置的路径的钩部24a;以及用于将伴随打纬动作向织口25搬运的各纬纱8向上述钩部24a引导的引导部24b。
并且,拨盘23配置成,在经纱方向上,钩部24a的位置位于与喂纱切断器22的切断位置对应的位置,更具体地,钩部24a位于连结织口25的喂纱侧端和喂纱切断器22的切断位置的直线的延长线上。另外,拨盘23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钩部24a处于与喂纱切断器22的切断位置相同高度的位置。但是,如上所述,喂纱切断器22配置成,其切断位置处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因此,拨盘23配置成,其钩部24a位于经位置线29的下方。
因此,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在上下方向上在位于与经位置线29相同高度位置的引纬喷嘴与机头布26之间,成为在该拨盘23的位置被压下的状态。而且,各纬纱8的引纬喷嘴与喂纱侧的机头布26之间的路径是在引纬喷嘴与拨盘23之间导入纬纱保持结构的对应狭缝部的路径,上下方向的位置还被对应狭缝部限制。在该情况下,若导入各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尤其是导入位于最上侧的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第一狭缝部4a的部分纬纱8整体位于比拨盘23靠上方,则导入第一狭缝部4a的纬纱8的部分路径整体位于比拨盘23靠上方,不能将该纬纱8导入钩部24a,从而不能由钩部24a将该纬纱8的部分路径限制为通过上述切断位置。
因此,在针对具备上述那样的拨盘23的喷水式织机的应用例亦即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以各狭缝部位于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的方式设置各纬纱保持结构,尤其是,关于具有位于最上侧的第一狭缝部4a的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其第一狭缝部4a的高度位置与拨盘23(钩部24a)的上端的位置相对应地设定,并与之相应地设定第一基座部件15a的厚度尺寸。
根据以上那样的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1的喷水式织机,就引出后伴随打纬动作向织口侧搬运的纬纱8而言,该纬纱8中的部分纬纱在形成与引出该纬纱8的引纬喷嘴对应的狭缝部的一对板状部件之间,利用由该一对板状部件形成的导入部向上侧的板状部件引导的同时,导入对应狭缝部。并且,伴随于此,所引出的纬纱8在该部分路径成为被形成于对应狭缝部内的水膜层保持的状态。由此,可防止纬纱8被喂纱切断器22切断时的、因纬纱8的部分路径中的张力的回弹(弹回)引起的喷嘴脱落。
此外,由各纬纱保持结构(狭缝部)得到的纬纱8的保持力与水膜层内的纬纱8的路径长度相对应。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纬纱保持装置1中,各纬纱8的部分路径在上述初始配置中为通过自身被导入的对应狭缝部内的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上述规定位置(上述中间位置)的路径。换言之,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初始配置设定为,各狭缝部的位置处于由与该狭缝部对应的引纬喷嘴引出的纬纱8的打纬后的部分路径通过该狭缝部(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上述中间位置的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纬纱保持装置1中,如上所述,各纬纱保持结构为能够从上述初始配置的位置在上述所希望的位置调节范围内独立地向引纬方向进行调节位置的结构。并且,根据该结构,通过从上述初始配置的位置向引纬方向调整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能够使纬纱8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水膜层)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在引纬方向位移,伴随于此,能够变更通过对应狭缝部内的水膜层的纬纱8在水膜层内的路径长度。因此,根据该结构,无需对各纬纱保持结构加以机械性变更(垫片9的变更等),便能够调整由狭缝部的水膜层保持纬纱8的保持力。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的纬纱保持装置1中,如上所述,由位置调节机构进行的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调节方向为引纬方向,伴随该位置调节的水膜层内的纬纱8的路径长度的变化与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移量成比例,因此成为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保持力调整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前提的喷水式织机具备四个引纬喷嘴的多色引纬织机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纬纱保持装置1具有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且是使各狭缝部与任意的引纬喷嘴对应的结构,其中,第一、第二纬纱保持结构在引纬方向上配置在不同位置,各自能够独立地进行上述那样的位置调节,分别具有两个狭缝部。具体地,第一纬纱保持结构10a的第一狭缝部4a与第一引纬喷嘴21a对应,第二狭缝部4b与第二引纬喷嘴21b对应。另外,第二纬纱保持结构10b的第三狭缝部4c与第三引纬喷嘴21c对应,第四狭缝部4d与第四引纬喷嘴21d对应。并且,由此成为各纬纱保持结构能够独立地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独立地调整对由第一、第二引纬喷嘴引出的各纬纱8的保持力和对由第三、第四引纬喷嘴引出的各纬纱8的保持力,因此在由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调节来调整纬纱8的保持力的结构中,与单一的纬纱保持结构具备与各引纬喷嘴对应的多个(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四个)狭缝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各纬纱8的保持力更加适当。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关于对由第一引纬喷嘴21a引出的纬纱8以及由第二引纬喷嘴21b引出的纬纱8的保持力,可同时以同等程度调整。另外,同样地,关于对由第三引纬喷嘴21c引出的纬纱8以及由第四引纬喷嘴21d引出的纬纱8的保持力,也同时以同等程度调整。此外,在喷水式织机中,在如本实施例那样由四个引纬喷嘴引出例如四种纬纱8的情况下,考虑纬纱8的易跳动性及经纱28的开口量等,一般对策是性质相近的纬纱8由邻接的引纬喷嘴引出。因此,即使是将由本实施例那样邻接的引纬喷嘴(第一引纬喷嘴21a和第二引纬喷嘴21b、第三引纬喷嘴21c和第四引纬喷嘴21d)引出的两条纬纱8导入相同的纬纱保持结构的对应狭缝部的结构而这两条纬纱8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保持力的调整来说也没有问题。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具备三个以上引纬喷嘴的喷水式织机中,也可以是数量比引纬喷嘴的数量少的多个狭缝部配置在引纬方向上相同位置,而且剩余的狭缝部配置在引纬方向上其他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各板状部件形成为下述尖细形状:长度方向的形成导入部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减小,导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中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狭缝部的侧缘倾斜的,因此与导入部的宽度在整个长度方向范围为与狭缝部相同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通过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中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弯曲的部分纬纱在上下方向的弯曲。由此,能够使伴随打纬动作的引纬喷嘴与喂纱侧的机头布26之间的纬纱8的路径长度的增加更加缓慢,进一步缓和由导入部引导的过程中的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少纬纱8的张力上升引起的对织造或织物的影响,提高织物的品质。
具体地,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喂纱切断器22的引纬喷嘴侧设有拨盘23,与该拨盘23相配合,各狭缝部的高度位置设定为比经位置线29靠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引纬喷嘴如上所述配置在与经位置线29相同高度位置,另外,当然织口25也位于与经位置线29相同高度位置。因此,纬纱8中的部分纬纱在伴随织机的打纬动作经由导入部向狭缝部导入的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由用于形成狭缝部而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向下方压下,成为由其上侧的板状部件的两侧缘而向上方弯曲的状态。并且,该部分纬纱的弯曲程度在导入部中被引导的过程中随着接近狭缝部而增大,伴随于此,部分纬纱的路径长度变化,纬纱8的张力上升。
并且,通过打纬动作向织口25搬运的纬纱8的部分纬纱为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上斜穿板状部件的路径,因此就纬纱8与板状部件交叉的位置而言,上述上侧的板状部件的两侧缘中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成为比引纬喷嘴侧的侧缘靠织口侧的位置,纬纱8在板状部件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在更早的时刻达到狭缝部内。因此,就部分纬纱的每单位时间的弯曲量的变化而言,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比引纬喷嘴侧的侧缘非常大。
因此,就部分纬纱的弯曲而言,将纬纱8导入到狭缝部内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比引纬喷嘴侧的侧缘更大。伴随于此,打纬动作的过程中的引出之后的每单位时间的部分纬纱的弯曲量的变化也是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比引纬喷嘴侧的侧缘大,因此与之相应地,伴随打纬动作的纬纱8的路径长度的增加以及伴随于此的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也更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上所述将各板状部件的导入部做成尖细形状,而且通过使导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中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狭缝部的侧缘倾斜来构成该尖细形状,从而能够缓和纬纱8的部分纬纱经由导入部到达狭缝部的过程中的张力的上升程度。因此,根据这种板状部件,能够进一步减少纬纱8的张力上升引起的对织造或织物的影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其他实施例(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板状部件在其倾斜部具有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织口相反侧)逐渐减小的尖细形状,该尖细形状通过使倾斜部中的倾斜面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平面部的侧缘倾斜而形成,但对于板状部件的形状并不限于这种形状,即使在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为尖细形状的情况下,该尖细形状也可以通过使倾斜部中的倾斜面的引纬喷嘴侧的侧缘相对于平面部的侧缘倾斜而形成。该情况下,也能够减轻织机的打纬的过程中在板状部件的引纬喷嘴侧的侧缘的纬纱的弯曲程度,并缓和纬纱的张力上升的程度。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倾斜部中的倾斜面的两侧缘相对于平面部的侧缘倾斜而使板状部件具有尖细形状。并且,关于板状部件的上述尖细形状,以上叙述的是通过使倾斜部中的倾斜面的侧缘在其整个长度方向范围如上所述地倾斜而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倾斜面的侧缘在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如上所述地倾斜而形成。
另外,板状部件并不限于将倾斜部中的倾斜面形成为上述尖细形状,在织机的打纬的过程中能够允许因导入部而弯曲的部分纬纱的纬纱张力的上升程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板状部件的两侧缘形成为在整个长度方向范围平行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纬纱保持结构的各板状部件为其倾斜部中的倾斜面以朝向上方延伸的形式设置的结构,但对于各板状部件中的不用倾斜部的下表面引导纬纱的板状部件,不需要具备朝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部。具体地,关于各纬纱保持结构的配置在最下侧的板状部件,由于不用其倾斜部的下表面引导部分纬纱,因此倾斜部也可以以朝向下方延伸的形式构成。另外,该情况下,关于该朝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部的经纱方向的位置,也不需要成为与对应的引纬喷嘴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因此也可以在不对其他部分纬纱的引导产生障碍的范围,使该经纱方向的位置为与上述实施例的倾斜部不同的位置。另外,上述配置在最下侧的板状部件也可以不具备倾斜部,而是在整个长度方向范围形成为平板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纬纱保持装置的所有的板状部件都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在各纬纱保持结构中,通过将该板状部件的侧缘以使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状态来设置,从而各纬纱保持结构成为下述结构:具备相同宽度尺寸的多个狭缝部,狭缝部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宽度尺寸相同,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的板状部件以及狭缝部的宽度尺寸,例如,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任意的纬纱保持结构可以是利用宽度尺寸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不同的板状部件形成狭缝部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宽度尺寸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不同的狭缝部的结构。此外,关于狭缝部的宽度尺寸,由于与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一对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重复范围一致,因此,例如,对于两个狭缝部而言,即使形成各狭缝部的板状部件的宽度尺寸相同,狭缝部的宽度尺寸也因各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配置而不同。
另外,在纬纱保持结构具备多个狭缝部的情况下,关于该纬纱保持结构内的各狭缝部的宽度尺寸,也不限于各自的宽度尺寸相同,在纬纱保持结构内,纬纱保持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任意的狭缝部的宽度尺寸与其他狭缝部不同。例如,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在上下配置三个板状部件而形成两个狭缝部的结构中,使配置在最上侧的板状部件和配置在最下侧的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的宽度尺寸比中间的板状部件小,使两个狭缝部的宽度尺寸不同。此外,在该结构中,关于宽度尺寸比中间的板状部件小的板状部件,既可以是配置成使两侧缘的一方与中间的板状部件的侧缘一致的结构,也可以是两侧缘配置在不与中间的板状部件的侧缘一致的位置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板状部件全部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的基础上,通过将配置在最上侧的板状部件和配置在最下侧的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以使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对于中间的板状部件不一致的状态进行配置,从而使两个狭缝部的宽度尺寸不同。
并且,在纬纱保持结构具备多个狭缝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各狭缝部设置成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不重复的结构。具体地,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例如,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在上下配置三个板状部件而形成两个狭缝部的结构中,使配置在最上侧的板状部件以及配置在最下侧的板状部件的宽度尺寸为中间的板状部件的宽度尺寸的一半以下,通过配置成在宽度方向上使上侧的板状部件与中间的板状部件的另一方的侧缘一致,从而由三个板状部件形成的两个狭缝部在宽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复。
在上述实施例中,纬纱保持装置具备第一、第二两个纬纱保持结构,并且通过各纬纱保持结构各具备两个狭缝部,从而成为在引纬方向上在位置不同的两个位置配置相同数量的狭缝部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在喷水式织机所配备的引纬喷嘴的数量(引出的纬纱的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各纬纱保持结构所配备的狭缝部的数量不必相同,也可以使每个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的数量不同。另外,关于纬纱保持结构的数量,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那样的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引纬喷嘴的数量以下。
例如,就上述实施例的多色喷水式织机的情况而言,在纬纱保持装置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具备两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一方的纬纱保持结构具有一个狭缝部,而另一方的纬纱保持结构具有三个狭缝部。此外,关于该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的数量,考虑纬纱的性质等来设定即可。即、对于引出四种纬纱的情况来说,该四种纬纱中的一个与其他纬纱性质较大不同,因此,对于这一个纬纱而言,与其他纬纱分开地单独进行保持力的调整为宜,该情况下,如上所述设定各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的数量即可。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多色喷水式织机中,纬纱保持装置也可以具备在引纬方向上不同位置配置的三个纬纱保持结构,该情况下,必然地对于一个纬纱保持结构而言,会具备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不同数量(两个)的狭缝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关于作为前提的喷水式织机,即使是多色,也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具备四个(偶数)引纬喷嘴,例如,在喷水式织机具备三个以上的奇数个引纬喷嘴,并且纬纱保持结构的数量比引纬喷嘴的数量少的情况下,必然地对于一个纬纱保持结构而言,会具备数量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不同的狭缝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纬纱保持装置不限于具备数量比引纬喷嘴少的纬纱保持结构,即、不限于在引纬方向上在比引纬喷嘴的数量少的多个不同位置配置狭缝部,也可以如图5所示,具备与引纬喷嘴相同数量的纬纱保持结构,并且在引纬方向上在与引纬喷嘴相同数量的不同位置上分别配置狭缝部。此外,该情况下,当然各纬纱保持结构具备一个狭缝部。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对于该纬纱保持结构的数量而言,在引纬喷嘴的数量以下即可,考虑引纬喷嘴的数量以及引出的各纬纱的性质等适当地设定即可。另外,对于各纬纱保持结构所具备的狭缝部的数量,也考虑纬纱保持结构的数量以及各纬纱的性质等适当地设定即可。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纬纱保持装置不限于具备多个纬纱保持结构,也可以仅具备一个纬纱保持结构,该纬纱保持结构具有数量与引纬喷嘴的数量相同的狭缝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为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由单一的支撑装置支撑的结构,关于支撑装置,并不限于单一的对于各纬纱保持结构通用的结构,也可以为如下结构:纬纱保持装置具备与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各个对应的多个支撑装置,各支撑装置支撑对应的纬纱保持结构。
另外,就上述那样的多个支撑装置而言,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三个以上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比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数量少的多个支撑装置。即、例如,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三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备两个支撑装置,在一方的支撑装置上支撑两个纬纱保持结构,在另一方的支撑装置上支撑剩余的一个纬纱保持结构。
并且,如上所述,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支撑装置的结构的情况下,就各支撑装置支撑对对应的纬纱保持结构(基座部件(板状部件))的支撑位置而言,与上述实施例(支撑装置通用的情况)相同,可以是在经纱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但也可以以对于每个支撑装置在经纱方向的位置不同的方式构成各支撑装置。该情况下,例如,可以以支撑装置的支撑部在经纱方向的位置不同的方式构成各支撑装置,也可以在做成在引纬方向上并排设置支撑部的结构的基础上,以在该支撑部上的上述支撑位置在经纱方向上不同的方式构成各支撑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对于使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上述支撑位置在经纱方向上使位置不同的结构而言,不限于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支撑装置的情况,即使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支撑装置对于各纬纱保持结构通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为这种结构。例如,就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的情况而言,也可以为如下结构:相对于支撑装置的支撑部形成在经纱方向上位置不同的两个固定孔,由一方支撑第一纬纱保持结构,由另一方支撑第二纬纱保持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纬纱保持结构中的最下方的板状部件(第三板状部件)和第二纬纱保持结构中的最上方的板状部件(第四板状部件)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复的高度位置,换言之,在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以纬纱保持结构所含的多个板状部件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重复的方式设定各纬纱保持结构中的板状部件的高度位置,但各纬纱保持结构中的板状部件的高度位置并不限于这种位置,还可以以板状部件的高度位置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重复的方式构成各纬纱保持结构。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基座部件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基于与其他的纬纱保持结构的基座部件的高度尺寸的关系,而使得各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处于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重复的高度位置。另外,在上述那样的纬纱保持装置具备多个支撑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各支撑装置的支撑部的高度位置不同,从而使各纬纱保持结构中的板状部件处于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重复的高度位置。
而且,如上所述,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上述支撑位置设定为在经纱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并设定成,支撑位置设定于织口侧的纬纱保持结构相比将支撑位置设定于织口相反侧的纬纱保持结构,其板状部件的高度位置处于上方位置,并且,通过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基座部件设定为在经纱方向上的位置不重复的大小,从而能够将各纬纱保持结构与其他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无关地在引纬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能够不受其他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影响地对纬纱的保持力进行调整。因此,该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纬纱保持结构配置于引纬方向相同位置。
另外,对于用于将纬纱保持结构固定于支撑部件的固定构件而言,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用于将各纬纱保持结构的板状部件固定于基座部件的螺纹部件兼用作上述固定构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用于将板状部件固定于基座部件的结构和上述固定构件是独立的。
而且,关于位置调节机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形成于支撑装置(支撑部)的用于固定纬纱保持结构的固定孔作为在位置调节方向(引纬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并在该长孔的范围变更上述支撑位置,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做成如下结构:将用于插通固定构件的螺纹部件的基座部件的贯通孔作为长孔,并将该基座部件配置成贯通孔(长孔)与引纬方向平行地延伸,从而在该贯通孔的范围内,纬纱保持结构能够相对于插入支撑装置(支撑部)的固定位置的螺纹部件在引纬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
另外,对于位置调节机构,并不限于使用上述实施例那样的长孔,也可以如下来构成,例如,在支撑装置支撑纬纱保持结构的支撑面(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部的上表面)上设置在引纬方向上延伸的突起部,并且在纬纱保持结构的基座部件的下表面形成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形状的槽部,纬纱保持结构(基座部)以使上述槽部嵌合于上述突起部的状态支撑于支撑装置,从而纬纱保持结构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此外,关于纬纱保持结构在上述支撑面上的定位(固定),也可以如下进行,例如,在基座部件的上述槽部的经纱方向的一方侧设置用于将基座部件固定于支撑部的止动螺钉等作为固定构件,由该止动螺钉和上述槽部在经纱方向上夹持突起部,从而将基座部件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各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调节范围,设定为遍及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侧端的位置和通过上述中央位置的位置的范围。该情况下,各纬纱保持结构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仅在上述范围位移即可,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各纬纱保持结构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遍及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侧端的位置和通过引纬喷嘴相反侧端的位置的整个范围位移。并且,在这种结构中,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调节范围也可以在上述整个范围内设定为任意的范围。但是,在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端的位置,狭缝部对纬纱的保持力成为零,因此在设定位置调节范围时,需要设定为不包含该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各纬纱保持结构为如下结构:在具备两个狭缝部的结构中,以各纬纱的部分路径在对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通过引纬方向相同位置的方式形成各狭缝部,但纬纱保持结构的狭缝部并不限于这样形成,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各狭缝部:在纬纱保持结构具备多个狭缝部的情况下,以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对应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的位置在每个狭缝部(或者在某个指定的狭缝部与其他狭缝部)不同的方式形成各狭缝部。
此外,对于一个纬纱保持结构所包含的多个狭缝部而言,虽然通过该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调节以相同量在引纬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但如上述那样,由于做成使对应的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因狭缝部而不同的结构,从而引纬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范围的位置因狭缝部而不同。即、在纬纱保持结构具备多个狭缝部的情况下,各狭缝部的位置调节范围在引纬方向上的位置并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全部为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以在每个狭缝部(或者在某个指定的狭缝部与其他狭缝部)不同的方式设定该位置。
另外,在纬纱保持结构具备相同宽度尺寸的多个狭缝部,并且狭缝部的位置在引纬方向上与其他狭缝部的位置较大不同的结构(例如,作为极端的例子,是上述那样的设置成多个狭缝部在宽度方向上位置不重复的结构)的情况下,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中的对应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的位置为对于每个狭缝部不同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中的对应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位置而言,该狭缝部内的引纬方向的位置(例如该狭缝部内的与引纬喷嘴侧端缘的相对位置)既可以构成为与其他狭缝部相同,也可以构成为与其他狭缝部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作为前提的喷水式织机是具备多个引纬喷嘴的多色喷水式织机,纬纱保持装置具备与多个引纬喷嘴对应的多个狭缝部的结构,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前提的喷水式织机也可以是仅具备一个引纬喷嘴的一色喷水式织机,该情况下,纬纱保持装置仅具有与一个引纬喷嘴对应的一个狭缝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纬纱保持装置的纬纱保持结构具备与多个引纬喷嘴对应的多个狭缝部的结构(多色喷水式织机)中,以形成与各狭缝部连续的导入部的板状部件的倾斜部在经纱方向上在对应的引纬喷嘴的两侧朝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纬纱保持结构,在纬纱保持装置仅具有与一个引纬喷嘴对应的一个狭缝部的情况(一色喷水式织机)下,也可以以在经纱方向上导入部处于相对引纬喷嘴在织口侧离开的位置设置纬纱保持结构(纬纱保持装置)。即、纬纱保持结构(纬纱保持装置)也可以设置成,在引出的纬纱通过打纬动作向织口搬运的过程途中,将纬纱的部分路径带到导入部。
此外,形成狭缝部的上下一对板状部件中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倾斜部,为了将由对应的引纬喷嘴引出的纬纱向狭缝部内导入(引导),需要延伸到比经位置线更靠上方。因此,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在纬纱保持结构具备与多个引纬喷嘴对应的多个狭缝部的多色喷水式织机的情况下,在比形成上侧的狭缝部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倾斜部靠织口相反侧,形成下侧的狭缝部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倾斜部以延伸到比经位置线更靠上方的形式存在。因此,无法成为在打纬过程的途中将纬纱的部分路径带向与上侧的狭缝部连续的导入部内的结构。因此,在上述实施例那样的多色喷水式织机的纬纱保持装置中,不能以在经纱方向上导入部处于从对应的引纬喷嘴离开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纬纱保持结构。
与此相对地,在一色喷水式织机的情况下,纬纱保持装置仅具有与一个引纬喷嘴对应的一个狭缝部,在比形成狭缝部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上侧板状部件的倾斜部靠织口相反侧不存在形成其他狭缝部的板状部件的倾斜部,因此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纬纱保持结构:在引出的纬纱通过打纬动作向织口搬运的过程中,将纬纱的部分路径带到导入部。但是,该结构的情况下,关于形成狭缝部的一对板状部件的下侧板状部件,需要成为该倾斜部的前端位于经位置线的下方的结构,以免该倾斜部与通过打纬动作向织口搬运的纬纱的部分路径干涉。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纬纱保持装置为纬纱保持结构仅在引纬方向上能够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在上述那样的一色喷水式织机中,在以导入部处于相对引纬喷嘴在织口侧离开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纬纱保持结构(纬纱保持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为在经纱方向上对纬纱保持结构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
并且,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做成仅在经纱方向上能够对纬纱保持结构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对纬纱保持结构的经纱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也可以对通过狭缝部内(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进行变更(对纬纱的保持力进行调整)。另外,做成在经纱方向及纬纱方向双方能够对纬纱保持结构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例如,在纬纱保持结构配置于引纬方向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在经纱方向上调节纬纱保持结构的位置,并设定上述配置状态下的纬纱部分路径通过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从而关于纬纱的保持力的调整,也可以通过纬纱保持结构的引纬方向的位置的调节来进行。此外,对于利用了这种纬纱保持结构的经纱方向的位置调节设定纬纱的部分路径通过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而言,通过使该位置为上述的初始配置,从而设定位置调节范围。
并且,在上述那样的一色喷水式织机中,在以导入部处于相对引纬喷嘴在织口侧离开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纬纱保持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在绕轴线转动的转动方向上对纬纱保持结构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成为利用该转动方向的位置调节来对通过狭缝部内(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进行变更(对纬纱的保持力进行调整)的结构。即、例如,从上述实施例的初始配置的状态开始,使板状部件(狭缝部)以设定于比狭缝部的导入部侧端缘靠导入部相反侧的上下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转动,通过狭缝部内(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也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通过这种转动来调整纬纱的保持力。
具体地,作为上述转动中心的轴线,例如,可以想到上述实施例中的作为固定部件的螺纹部件的轴心。即、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板状部件以使其平面部的两侧缘与基座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一致的状态固定于基座部件,以使板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朝向与经纱方向一致的状态来使用,即使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通过松弛螺纹部件进行的紧固连结,能够使板状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绕螺纹部件的轴部转动,而且,通过在该转动的状态(使长度方向的朝向相对于经纱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再次紧固连结螺纹部件,从而能够维持该转动的状态。并且,通过使板状部件这样转动,能够使通过狭缝部内(水膜层内)的纬纱的路径长度变化,因此可想到通过该转动来调整纬纱的保持力。

Claims (4)

1.一种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设置在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与喂纱切断器之间,并具备:
狭缝部,其由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状部件的对置面形成;以及
导入部,其通过使上述一对板状部件的上述对置面的间隔扩开而形成,且与上述狭缝部连续并配置在比上述狭缝部靠织口相反侧,
由上述导入部将与引纬喷嘴相连的纬纱向上述狭缝部导入,并且由形成于上述狭缝部的水膜层来保持上述纬纱,
上述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对形成上述狭缝部及上述导入部的上述板状部件以能够调节位置的方式进行支撑的位置调节机构,从而在保持上述纬纱时,使通过上述水膜层的上述纬纱在上述水膜层内的路径长度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节机构构成为,能够使上述板状部件在引纬方向上位移,并且其位置调节范围包含上述纬纱通过上述水膜层的上述导入部侧的端缘的上述板状部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水式织机具备两个以上引纬喷嘴,
上述纬纱保持装置构成为,具备与各引纬喷嘴对应地设置的多个上述狭缝部,并且多个上述狭缝部分别配置在引纬方向上位置不同的多个位置且配置在上述引纬喷嘴的数量以下的位置的任意位置,而且至少两个上述狭缝部在引纬方向上位置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狭缝部及上述导入部的上述板状部件形成为,长度方向的形成上述导入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减小的尖细形状,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缘中的至少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相对于构成上述狭缝部的部分的引纬喷嘴相反侧的侧缘倾斜。
CN201420539331.8U 2013-10-01 2014-09-18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976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6403A JP6168959B2 (ja) 2013-10-01 2013-10-01 水噴射式織機用の緯糸保持装置
JP2013-206403 2013-10-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7661U true CN204097661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39331.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97661U (zh) 2013-10-01 2014-09-18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CN201410478645.6A Active CN104514073B (zh) 2013-10-01 2014-09-18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8645.6A Active CN104514073B (zh) 2013-10-01 2014-09-18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68959B2 (zh)
CN (2) CN2040976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4073A (zh) * 2013-10-01 2015-04-15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6520B (zh) * 2015-06-01 2016-08-24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纬纱喷射位置保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695Y2 (ja) * 1989-12-06 1995-07-1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緯糸保持装置
JP2002302847A (ja) * 2001-04-03 2002-10-18 Tsudakoma Corp 緯糸保持装置
CN1625619A (zh) * 2002-10-15 2005-06-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纬纱保持装置
JP2004176216A (ja) * 2002-11-27 2004-06-24 Tsudakoma Corp 緯糸保持装置
JP2004176217A (ja) * 2002-11-27 2004-06-24 Tsudakoma Corp 緯糸保持装置
JP6168959B2 (ja) * 2013-10-01 2017-07-2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用の緯糸保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4073A (zh) * 2013-10-01 2015-04-15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68959B2 (ja) 2017-07-26
JP2015067937A (ja) 2015-04-13
CN104514073A (zh) 2015-04-15
CN104514073B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97661U (zh) 喷水式织机用的纬纱保持装置
JP4833238B2 (ja) ナノファイバーの大量生産のための電気紡糸装置
CN102978777A (zh) 一种带变化弯纬的梭织面料制作方法
CN202530237U (zh) 双经轴喷气织机
CN102418214A (zh) 筘片间距可调的钢筘
CN106460260B (zh)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CN208218071U (zh) 一种纺织用纱线矫正装置
CN205000053U (zh) 整经机架
CN204343003U (zh) 一种便于分纱的送纱装置
CN104328564B (zh) 一种织口高度可调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209124797U (zh) 一种用于铜网织带机的综丝架
CN104372511B (zh) 一种能调节分纱疏密的送纱装置
CN204281984U (zh) 水喷射式织机的纬纱保持装置
KR100449047B1 (ko) 다중 경사공급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직조된 직물
CN202809120U (zh) 防止低密度织物烂边的喷气织机
US344093A (en) Lease-comb
CN201459347U (zh) 塑料编织喷水织机的新型分经筘
CN101962857B (zh) 喷射织机的入纬装置
JPH0336533Y2 (zh)
JPH07300737A (ja) 継ぎ目織り機のジャカード機の調節可能通糸ガイド
JPH04136228A (ja) ジャカード式開口装置及び筬装置
CN216736972U (zh) 一种张力调节装置
EP3268524B1 (en) Auxiliary nozzle for a weaving machine
CN204281962U (zh) 一种织口高度可调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221854926U (zh) 防纬缩的废边纱导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