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78302U -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78302U
CN204078302U CN201420543742.4U CN201420543742U CN204078302U CN 204078302 U CN204078302 U CN 204078302U CN 201420543742 U CN201420543742 U CN 201420543742U CN 204078302 U CN204078302 U CN 204078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ockset
jam plate
end wall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37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继军
陈立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Dalian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437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78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78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7830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具及托盘箱,该锁具包括:锁板,其一端枢接于第一部件;弹性件,压设于第一部件与锁板之间;及锁挡,其具有固定部及突出部,固定部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突出部突出于固定部,选择性的与锁板接触;其中,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外运动的过程中,锁板的另一端被突出部抵顶,从而旋转以越过突出部,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设于固定部上,使得锁具处于锁定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锁定;当锁板旋转离开固定部,并越过突出部,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内运动时,使得锁具处于打开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解除锁定;在打开状态下,锁板表面未突出于第一部件的外轮廓。

Description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盘箱的锁具,尤其是用于连接托盘箱的侧壁及端壁的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可折叠托盘箱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物流领域,这种托盘箱的端、侧壁组在空箱时被折叠,在装货时被组立起来,从而大大地节省了运输空间。空箱折叠后的高度决定了空箱在运输中的装箱量,装箱量越大则物流的成本越低。为了降低空箱折叠后的高度,需要尽可能降低端壁或侧壁的厚度,因此需要一种适合薄型端壁的锁具。目前常用的插销式锁具在折叠时锁把手容易伸出端壁外面,这样侧壁放倒时,就会落在支起的锁把手上,造成锁把手或侧壁零件的损坏并使折叠不平整。
如图1为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这种托盘箱一般由底盘,两个端壁100、两个侧壁200和顶盖300组成。顶盖300和侧壁200上端铰接,两个端壁100和两个侧壁200铰接在底盘边缘,这样顶盖300、端壁100和侧壁200就可以折叠后放倒在底盘上。此种托盘箱通常在端壁100上设置如图1A所示锁具400,在运输时,将端壁100和侧壁200锁合在一起。托盘箱折叠时,首先需要将端壁100上连接顶盖300的锁具打开,将顶盖300翻转放置到侧壁200外面,然后将端壁100和侧壁200的锁具400打开,之后两个端壁100折叠放倒在底盘上,再将两个侧壁200折叠放在已经放倒的端壁100上面。端壁100上连接侧壁200的锁具400打开时,其锁具把手410可能会探出端壁外面,有些锁具的把手在打开后会有限位结构,但操作者往往会忘记对锁具把手进行限位或嫌麻烦而不进行限位。如图2A和2B所示,锁具把手410就容易翻转过来搭在锁支架上端壁外面。在折叠时,两个端壁100放倒后,端壁上所述的把手410会支起来,如图3所示,这样侧壁200放倒时,就会落在支起的把手410上,造成把手或侧壁零件的损坏并使折叠不平整。
并且,如图1A所示的这种目前常用的锁具,由于锁杆420的直径不可能太细,因此锁支架430的宽度也不可能太小,使得锁具总体厚度不能太小。在端壁100较薄时,锁具会超出端壁外表面,同样会带来折叠时损坏侧壁和折叠不平整的问题。并且托盘箱在组立状态时,锁具有可能会超出托盘箱的外尺寸,运输时锁具易被撞坏。超出端壁的锁具使托盘箱折叠高度增加,装箱量减少,使薄端壁失去了意义。
因此,需要一种托盘箱的锁具,当托盘箱处于组装或折叠状态时,锁具不会突出端壁外轮廓,从而避免运输时对锁具的碰撞或侧壁折叠时,造成零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箱的锁具,当托盘箱处于组装或折叠状态时,锁具不会突出端壁外轮廓,从而避免运输时对锁具的碰撞或侧壁折叠时,造成零件的损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具,当托盘箱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定时,锁具用于防止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朝箱内运动;该锁具包括:锁板,其一端枢接于第一部件;弹性件,压设于第一部件与锁板之间;及锁挡,其具有固定部及突出部,固定部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突出部突出于固定部,选择性的与锁板接触;其中,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外运动的过程中,锁板的另一端被突出部抵顶,从而旋转以越过突出部,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设于固定部上,使得锁具处于锁定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锁定;当锁板旋转离开固定部,并越过突出部,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内运动时,使得锁具处于打开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解除锁定;在打开状态下,锁板表面未突出于第一部件的外轮廓。
其中,第一部件为托盘箱的端壁,第二部件为托盘箱的侧壁,端壁具有端壁本体及位于端壁本体上端的端上梁,侧壁的一侧具有侧边梁,端上梁与侧边梁垂直且相邻,锁板设置于端壁本体,锁挡固定于侧边梁。
其中,端壁还包括端壁立柱,其与端上梁垂直的固定于端壁本体,端壁立柱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部及U形部,U形部靠近侧边梁,平板部自U形部的一侧向远离侧边梁的方向横向延伸,端壁立柱的上端,于平板部与U形部的衔接处开设通孔,通孔长度略大于锁板宽度,锁板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部分的被平板部遮挡,锁板的被遮挡的部分朝向端壁方向凹入。
其中,锁挡还具有伸入部,其自固定部的一侧垂直延伸,突出部位于伸入部的上端,固定部、突出部及伸入部为一体成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锁定时,伸入部伸入U形部并夹持U形部的另一侧。
其中,突出部具有第一导向斜面及止挡面,第一导向斜面自突出部的顶面的靠近端壁的一侧向下倾斜,顶面的远离端壁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止挡面,止挡面与固定部的顶面垂直并衔接;锁板的另一端具有锁定部,其下端面具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外运动的过程中,锁板的锁定部被突出部抵顶,第二导向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向上运动,以越过突出部的顶面,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设于固定部的顶面上。
其中,通孔的下缘略低于固定部的顶面,或与固定部的顶面齐平,在锁定状态下,锁板保持水平。
其中,锁具还包括锁座,锁座包括底板、立板、转轴及定位销,底板、立板及定位销为一体,底板固定于端上梁的下侧,立板垂直于底板向下延伸,转轴穿过锁板及立板并与端壁本体连接,定位销自底板的下侧向下延伸,以供弹性件套设;锁板的中部的下方具有水平部,水平部自锁板外侧向箱内延伸,弹性件压设于端上梁的下侧与水平部之间,且在锁定状态下,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不接触,以允许锁板能够向上运动至与锁挡脱离。
其中,锁具还包括锁座,锁座包括立板、转轴及定位销,立板固定于端上梁的下侧,转轴穿过锁板及立板并与端壁本体连接,锁板的中部具有水平部,水平部自锁板外侧向箱内延伸,弹性件套设于定位销的外周并压设于端上梁的下侧与水平部之间;且在锁定状态下,定位销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固定连接,且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不接触,或者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固定连接,且定位销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不接触,以允许锁板能够向上运动至与锁挡脱离。
其中,定位销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固定连接,或者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固定连接。
其中,转轴与端壁本体垂直,转轴为螺钉或平头铆钉,弹性件为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橡胶或弹簧片。
其中,锁板的外表面未超出端壁的外轮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托盘箱,其包括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及上述的锁具,锁具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定在一起。
其中,第一部件为托盘箱的端壁,第二部件为托盘箱的侧壁。
其中,端壁的两端对称的设置两个锁具。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托盘箱处于组装或折叠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锁具不会突出所在端壁的外轮廓,因此,避免运输时对锁具的碰撞,或侧壁折叠时,造成零件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锁具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折叠式托盘箱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端壁与侧壁的锁具结构放大图;
图2为一种现有折叠式托盘箱端壁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端壁与侧壁锁具的把手于翻转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中端壁与侧壁锁具的把手于翻转打开状态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3为一种现有折叠式托盘箱侧壁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部分位于端壁上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A示出锁具的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锁具的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C示出锁具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D示出锁具的锁板、锁座及弹性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5E示出部分锁具的组合状态仰视图;
图5F示出端壁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位于侧壁上的锁具的锁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锁具的锁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锁具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锁具处于锁合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锁具于锁合过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锁具于锁合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锁具于解锁过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具有锁具的托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图12中锁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具有锁具的托盘箱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14A示出第二实施例的锁具的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创意。
本实施例是以锁具应用于托盘箱为例进行说明,锁具安装于托盘箱的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当托盘箱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定时,锁具用于防止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朝箱内运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部件为端壁,第二部件为侧壁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锁具的应用领域不限于此,其可应用于其他结构,或应用于托盘箱的其他部位,例如连接端壁与顶盖。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4-图11,本实施例的锁具400包括锁板10、弹性件20及锁挡30,锁板10的一端枢接于端壁100,锁板10优先选用钢板压型件,也可以是铸件、锻件或机加工件;弹性件20压设于端壁100与锁板10之间;锁挡30优先选用铸件,也可以是钣金折弯件、机加工件,锁挡30具有固定部31及突出部32,固定部31与侧壁200固定连接,突出部32突出于固定部31,选择性的与锁板10接触。
其中,端壁100相对于侧壁200向箱外运动的过程中,锁板10的另一端被突出部32抵顶,从而旋转以越过突出部32,并在弹性件20的弹力作用下压设于固定部31上,使得锁具400处于锁定状态,端壁100与侧壁200锁定,如图4所示;当锁板10旋转离开固定部31,并越过突出部32,端壁100相对于侧壁200向箱内运动时,使得锁具400处于打开状态,端壁100与侧壁200解除锁定;在打开状态下,锁板10表面未突出于端壁100的外轮廓。
由于锁板在打开状态不会突出所在端壁的外轮廓,因此,可避免端壁折叠时,造成零件的损坏。并且,由于弹性件始终压设于端壁与锁板之间,使得锁板位置稳定,避免从所需状态脱离。
本实施例中,端壁100具有端壁本体120及位于端壁本体120上端的端上梁110,侧壁200的一侧具有侧边梁210,端上梁110与侧边梁210垂直且相邻,锁板10设置于端壁本体120,锁挡30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侧边梁210。优选为,锁板10的外表面未超出端壁的外轮廓。
如图5、图5F所示,端壁100还包括端壁立柱130,其与端上梁110垂直的固定于端壁本体120。端壁立柱130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部131及U形部132,U形部132靠近侧边梁210,平板部131自U形部132的一侧向远离侧边梁210的方向横向延伸,端壁立柱130的上端,于平板部131与U形部132的衔接处开设通孔133,通孔133长度略大于锁板10宽度,锁板10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33,并部分的被平板部131遮挡,锁板的被遮挡的部分朝向端壁方向凹入。通孔133限定了锁板10的旋转范围,即,通孔的上缘和下缘分别限定出锁板10活动的最高点H和最低点L。
如图6A所示,锁挡30还具有伸入部33,其自固定部31的一侧垂直延伸,突出部32位于伸入部33的上端,固定部31、突出部32及伸入部33为一体成型,端壁100与侧壁200锁定时,伸入部33伸入U形部132并夹持U形部的另一侧,防止侧壁200意外的向箱外翻转。因此,锁挡30在整箱组立时也起到了限制端壁位置、防止端壁超出箱外、使端壁与侧壁钩连在一起的作用。
其中,参照图6A、8、10,突出部32具有第一导向斜面321及止挡面322,第一导向斜面321自突出部的顶面323的靠近端壁的一侧向下倾斜,顶面323的远离端壁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止挡面322,止挡面322与固定部的顶面311垂直并衔接;锁板10的另一端具有锁定部11,其下端面具有第二导向斜面12。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板10和锁挡30的其中之一带有导向斜面。
如图5、5A、5B所示,锁具还包括锁座40,锁座40包括底板41、立板42、转轴43及定位销44,锁座40可为焊接件或连接件,例如,底板41、立板42及定位销44焊接为一体。底板41固定于端上梁110的下侧,立板42垂直于底板41向下延伸,转轴43穿过锁板10及立板42并与端壁本体120连接,定位销44自底板41的下侧向下延伸,以供弹性件20套设;锁板10的中部的下方具有水平部13,水平部13自锁板外侧向箱内延伸,弹性件20压设于端上梁110的下侧与水平部13之间,并且,如图5D所示,在锁定状态下,定位销44的下端与水平部13不接触,以允许锁板10能够向上运动至与锁挡30脱离。此水平部13不仅提供弹性件20的工作面用以承受弹性件的压力,同时也有把手的作用,方便操作者操作锁具。
另外,弹性件20的自由长度S要大于水平部13与底板41之间的间距X,因此弹性件在安装后会有一定的初始压力,使锁板保持在位置L。弹性件优先选用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弹簧片等其他弹性件。根据弹性件结构形状的不同,定位销也可以取消。转轴43优选为与端壁本体120大致垂直,使得锁板10的旋转路径所在平面大致与端壁本体120所在平面平行。转轴43优选为螺钉,便于锁板10、弹性件20损坏后的更换,相应的,立板42上开设螺纹孔。如图5E所示,螺钉头与立板42之间的距离Y要大于锁板10厚度T,以使锁板10能自由转动。
锁具400组装时,首先将弹性件20安装于定位销44上,然后将锁板10穿入端壁立柱130上的通孔133,通过转轴43将锁板10与立板42连接。锁挡30与侧边梁210固定连接。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锁具应用于一种无顶盖端侧壁可折叠的托盘箱。此托盘箱包含底盘、两个端壁100、两个侧壁200。两个端壁100与两个侧壁200分别铰接在底盘的四边,并可以依次折叠在底盘上。端壁100的两端对称的设置两个锁具400。箱子组立后通过设置在端壁100上的两个锁具400将端壁100和侧壁200连接到一起,如图13所示。
以下对托盘箱的锁定及解锁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锁具处于打开状态,锁板10与锁挡30脱离,侧壁200保持直立状态,端壁100与侧壁200开始钩连在一起。如图8所示,在锁定过程中,将端壁100向箱外翻转,锁板的锁定部11被突出部32抵顶,由于导向斜面的作用,使得锁板10会向上方抬升(如图9中黑色箭头方向),此时端壁100继续向图中白色箭头方向运动,锁板的第二导向斜面12在到达锁挡的最高点(此时锁板的位置优选为接近其活动最高点H)之后由于弹性件20的压力作用会将锁板10压设于固定部31的顶面311上,锁板回落到接近或处于锁板的活动最低点L。通孔133设计为其下缘略低于固定部的顶面311,或与固定部的顶面311齐平,在锁定状态下,锁板10优选为保持水平,且锁板的内侧靠近或贴靠止挡面322,如图4、图10所示,此时锁具完成锁合。整个锁具的锁合过程无需操作者操作锁具,只需要操作者同时向箱外方向拉端壁两端使锁具锁合。并且,锁具锁合之后弹性件的压力使锁板始终保持在锁定位置,使锁具始终保持锁定状态。另外,由于止挡面322位于锁板10的内侧,因此,若端壁100可能向箱内倾倒时,可通过止挡面322挡住锁板10,使锁定状态下端壁100保持稳定。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托盘箱的折叠状态,由于此托盘箱使用的本实用新型锁具的厚度比其他常见类型的锁具要薄,得以使此托盘箱的端壁厚度可以降低,因此此托盘箱的空箱折叠高度比其他常见类型的托盘箱要低,在空箱运输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装箱量,有效降低空箱运输成本。
如图11所示,解锁过程中,操作者用手抬升或捏合锁板10达到或接近最高点H(使锁板脱离锁挡并离开一定距离)并保持的同时向箱内方向推端壁100,直至锁板10的第二导向斜面12越过锁挡30的顶面后松开锁板10,锁板10恢复至最低点L,锁具完成解锁。继续向箱内推动端壁100,解开端壁100与侧壁200的钩连。解锁后的锁具400及端壁100的状态参见图7。解锁时两手同时操作两把锁具,两把锁具同时解锁。
因此,本实施例的锁具在锁定时可自动完成,解锁时只需一步操作,操作效率极大提高。
第二实施例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锁座40包括立板42、转轴43及定位销44,而未包含底板。立板42直接固定于端上梁110的下侧,转轴43穿过锁板10及立板42并与端壁本体120连接,锁板10的中部同样具有水平部13,水平部13自锁板外侧向箱内延伸,弹性件20套设于定位销44的外周并压设于端上梁110的下侧与水平部13之间;且在锁定状态下,定位销44的上端或下端与端上梁的下侧或水平部13不接触,例如,定位销44的上端与端上梁110的下侧固定连接,定位销44的下端与水平部13不接触,或者定位销44的下端与水平部13固定连接,定位销44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不接触,以允许锁板10能够向上运动至与锁挡脱离。
如图14A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销44的下端与水平部13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转轴43为平头铆钉,将平头铆钉的小径端焊接在立板42上(立板42上需要有孔)。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优点为省略了锁座底板使锁具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第二实施例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故不赘述。
综上所述,由于锁板在打开状态不会突出所在端壁的外轮廓,因此,可避免端壁折叠时,造成零件的损坏。并且,由于弹性件始终压设于端壁与锁板之间,使得锁板位置稳定,避免从所需状态脱离。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锁具,当托盘箱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定时,锁具用于防止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朝箱内运动;其特征在于,该锁具包括:
锁板,其一端枢接于第一部件;
弹性件,压设于第一部件与锁板之间;及
锁挡,其具有固定部及突出部,固定部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突出部突出于固定部,选择性的与锁板接触;
其中,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外运动的过程中,锁板的另一端被突出部抵顶,从而旋转以越过突出部,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设于固定部上,使得锁具处于锁定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锁定;当锁板旋转离开固定部,并越过突出部,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内运动时,使得锁具处于打开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解除锁定;在打开状态下,锁板表面未突出于第一部件的外轮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为托盘箱的端壁,第二部件为托盘箱的侧壁,端壁具有端壁本体及位于端壁本体上端的端上梁,侧壁的一侧具有侧边梁,端上梁与侧边梁垂直且相邻,锁板设置于端壁本体,锁挡固定于侧边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端壁还包括端壁立柱,其与端上梁垂直的固定于端壁本体,端壁立柱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部及U形部,U形部靠近侧边梁,平板部自U形部的一侧向远离侧边梁的方向横向延伸,端壁立柱的上端,于平板部与U形部的衔接处开设通孔,通孔长度略大于锁板宽度,锁板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部分的被平板部遮挡,锁板的被遮挡的部分朝向端壁方向凹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锁挡还具有伸入部,其自固定部的一侧垂直延伸,突出部位于伸入部的上端,固定部、突出部及伸入部为一体成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锁定时,伸入部伸入U形部并夹持U形部的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具有第一导向斜面及止挡面,第一导向斜面自突出部的顶面的靠近端壁的一侧向下倾斜,顶面的远离端壁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止挡面,止挡面与固定部的顶面垂直并衔接;锁板的另一端具有锁定部,其下端面具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向箱外运动的过程中,锁板的锁定部被突出部抵顶,第二导向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向上运动,以越过突出部的顶面,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设于固定部的顶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通孔的下缘略低于固定部的顶面,或与固定部的顶面齐平,在锁定状态下,锁板保持水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锁具还包括锁座,锁座包括底板、立板、转轴及定位销,底板、立板及定位销为一体,底板固定于端上梁的下侧,立板垂直于底板向下延伸,转轴穿过锁板及立板并与端壁本体连接,定位销自底板的下侧向下延伸,以供弹性件套设;锁板的中部的下方具有水平部,水平部自锁板外侧向箱内延伸,弹性件压设于端上梁的下侧与水平部之间,且在锁定状态下,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不接触,以允许锁板能够向上运动至与锁挡脱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锁具还包括锁座,锁座包括立板、转轴及定位销,立板固定于端上梁的下侧,转轴穿过锁板及立板并与端壁本体连接,锁板的中部具有水平部,水平部自锁板外侧向箱内延伸,弹性件套设于定位销的外周并压设于端上梁的下侧与水平部之间;且在锁定状态下,定位销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固定连接,且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不接触,或者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固定连接,且定位销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不接触,以允许锁板能够向上运动至与锁挡脱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定位销的上端与端上梁的下侧固定连接,或者定位销的下端与水平部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转轴与端壁本体垂直,转轴为螺钉或平头铆钉,弹性件为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橡胶或弹簧片。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锁板的外表面未超出端壁的外轮廓。
12.一种托盘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具,锁具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定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为托盘箱的端壁,第二部件为托盘箱的侧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端壁的两端对称的设置两个锁具。
CN201420543742.4U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8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3742.4U CN204078302U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3742.4U CN204078302U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78302U true CN204078302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7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374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8302U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783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527A (zh) * 2014-09-19 2016-04-13 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CN108016692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胀锁具及带有该锁具的托盘箱
CN108263766A (zh) * 2018-02-12 2018-07-10 宜昌运奇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卸组合的网体托盘集装箱
CN112141485A (zh) * 2020-09-10 2020-12-29 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托盘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527A (zh) * 2014-09-19 2016-04-13 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CN108016692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胀锁具及带有该锁具的托盘箱
CN108016692B (zh) * 2016-10-28 2024-04-1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胀锁具及带有该锁具的托盘箱
CN108263766A (zh) * 2018-02-12 2018-07-10 宜昌运奇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卸组合的网体托盘集装箱
CN112141485A (zh) * 2020-09-10 2020-12-29 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托盘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78302U (zh)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AU2011247407B2 (en) Container having side walls that can be folded over one another
CN101304930B (zh) 自升/降运输容器
EP3611107B1 (en) Folding box
CN201808724U (zh) 一种托盘箱
US8240496B2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and hinge used for collapsible container
AU2016282134B2 (en) Container
WO2011071076A1 (ja) パレットラック、パレットラックユニット及びパレットラックを備えたコンテナ
US20200010239A1 (en) Lockset and pallet loading bin having same
EP3374278B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20090159593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5836254B (zh) 折叠箱
CN105480527A (zh)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US20060016807A1 (en) Foldable freight container
CN204568237U (zh) 一种折叠包装箱
JP5047836B2 (ja) 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CN105235979A (zh) 一种锁具及托盘箱
CN209337162U (zh) 一种可折叠周转箱
CN203372523U (zh) 托盘箱侧壁与底盘固定结构
JP7195527B2 (ja) 台車
CN211309515U (zh) 一种物流货运专用箱
CN105083698A (zh) 一种锁定装置及托盘箱
KR200281020Y1 (ko) 접철식 팔레트
KR20140038616A (ko) 철재상자
KR200412045Y1 (ko) 운반대차용 플라콘 지지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4

Address after: 116600 Dalian Free Trade Zone, Liaoning, IIIB-2

Co-patentee after: Chinese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Dalian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Co-patentee after: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6600 Dalian Free Trade Zone, Liaoning, IIIB-2

Co-patentee before: Chinese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