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6771U - 一种导电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6771U
CN204066771U CN201420385327.0U CN201420385327U CN204066771U CN 204066771 U CN204066771 U CN 204066771U CN 201420385327 U CN201420385327 U CN 201420385327U CN 204066771 U CN204066771 U CN 204066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oost line
grid
boost
bre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53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853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6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6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67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膜。其包括:一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导电区域和多个绝缘区域,所述多个导电区域和所述多个绝缘区域由配置为网格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网格包括多个节点和连接多个节点的多条网格线;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透明导电层还包括第一辅助线,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本实用新型导电膜的透光率分布比较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
背景技术
导电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且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透光率的一种导电薄膜。目前,导电膜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摸传感器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制备导电膜的材料一般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但是在诸如触摸屏等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导电膜的制备需要对ITO进行图形化以在基片表面形成固定的导电区域和绝缘区域。而ITO的图形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曝光、显像、蚀刻及清洗等多道工序,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相较而言,在基材的指定区域将导电材料直接配置形成图形化的网格作为导电电极,可以省去图形化的工艺过程,制备过程较为简单,且具有低污染、低成本等诸多优点。通常,导电电极的网格线由电阻率低于ITO的物理不透明材料形成。由于网格线宽度很窄,且没有网格线的区域为物理透明的区域,所以可以制造出具有较低的表面方阻并且视觉上透明的导电电极。但是,由于形成网格线的导电材料为不透明材料,所以形成有导电电极的导电区域的透光率相比没有形成导电电极的绝缘区域低。为了使导电膜的透光率在整体上分布均匀,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需要在导电膜的导电区域之间的绝缘区域上也配置具有图案的网格。且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绝缘区的电气绝缘特性,导电区域和绝缘区域之间也要留有空隙间隔设置。导电区域的网格线和绝缘区域的网格线之间通过空隙断开。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导电区域,绝缘区域与隔离区域的之间的透光率仍然存在细微的不同,从而影响导电膜的整体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膜,其透光率分布比较均匀。
一种导电膜,包括:
一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导电区域和多个绝缘区域,所述多个导电区域和所述多个绝缘区域由配置为网格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网格包括多个节点和连接多个节点的多条网格线;
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之间形成第一缺口;
所述透明导电层还包括第一辅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导电膜中多个导电区域及多个绝缘区域之间形成的多个第一缺口设有第一辅助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所述第一缺口的设置导致的局部区域内导电材料的占空比下降。从而使得所述导电区域和所述绝缘区域之间的第一缺口附近的透光率接近所述导电区域和所述绝缘区域的透光率。且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这样可以在保证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之间电气绝缘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导电膜的透光均匀性,从而有效改善导电膜外观上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M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绝缘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导电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绝缘区域中网格和第二辅助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导电区域中网格和第三辅助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组成各个辅助线的各条线段之间或与网格线之间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M处的放大图。所述导电膜1包括基底10及透明导电层20。所述基底10包括第一表面11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二表面12。所述透明导电层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这里,所述透明导电层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至少一个表面是指,所述透明导电层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上,或所述透明导电层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所述第二表面12上,或所述透明导电层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上及所述第二表面20上。所述透明导电层20包括多个导电区域21和多个绝缘区域22,所述多个导电区域21和所述多个绝缘区域22由配置为网格A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网格A包括多个节点P和连接所述多个节点P的多条网格线L。所述导电区域21与所述绝缘区域2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导电区域21与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2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比如,所述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此时,所述多个导电区域21与所述多个绝缘区域22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在Y轴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以在相邻的导电区域21与绝缘区域2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23。所述第一缺口23用于使相邻的导电区域21与绝缘区域22彼此绝缘。由于透明导电层20包括多个导电区域21及多个绝缘区域22,且相邻的导电区域21与绝缘区域2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23,因此,所述透明导电层2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缺口23。所述透明导电层20还包括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一辅助线24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23处,且所述第一辅助线24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23。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连的导电区域21和绝缘区域22之间的网格断开,以在相连的导电区域21与绝缘区域2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23,进而实现了相邻的导电区域21与绝缘区域22的彼此绝缘。但是,所述第一缺口23的形成会导致第一缺口23处导电材料的占空比下降。由于选用的导电材料通常为光学上不透明的材料,所以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的第一缺口23的透光率高于所述导电区域21及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使得所述导电膜1的外观上可以观察到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边界,影响所述导电膜1外观上的视觉效果。这里的导电材料的占空比定义为,在透明导电层20的平面视图上,配置于单位面积内的导电材料所占的平面面积。因此,对应所述第一缺口23配置的第一辅助线2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在所述导电区域21及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设置第一缺口23而造成的局部区域内导电材料占空比下降,使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的第一缺口23的透光率接近所述导电区域21及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提高了导电膜1的透光率分布的均匀程度。且第一辅助线24不会将所述第一缺口23连通,这样可以在保障所述导电区域21与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电气绝缘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导电膜1的透光均匀性,从而有效改善导电膜1外观上的视觉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导电层20仅仅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第一表面11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导电层20也可设置在所述基底10的第二表面12上,或者所述透明导电层20同时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膜1包括一个基底1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膜1也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基底10叠加而形成。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绝缘区域示意图。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A上还设有第二缺口221,以使设置有所述第二缺口221的网格A断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缺口221,还进一步地设有第二辅助线222,所述第二辅助线222不连通所述第二缺口221。设置于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A上的所述第二缺口221,可以强化所述绝缘区域22内部的电气绝缘特性,从而降低了因所述导电区域21与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短路进而破坏透明导电层20整体的电性功能的几率,提高导电膜1的功能可靠性以及良率。但是,由于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A上设置第二缺口221,也因此造成了所述绝缘区域22的导电材料的占空比下降,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高于其周围的导电区域21的透光率,使得从导电膜的外观上可以观察到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明显明暗差异,影响所述导电膜1的视觉效果。因此,对应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A的第二缺口221而配置的第二辅助线22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在绝缘区域22的网格A上设置第二缺口221而造成的所述绝缘区域22内导电材料占空比下降,使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接近所述导电区域21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导电膜1的透光率分布的均匀程度。且所述第二辅助线222不会将原有的第二缺口221连通,这样可以在所述绝缘区域22的电气绝缘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导电膜1的透光均匀性,从而更进一步改善导电膜1外观上的视觉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的导电区域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所述导电区域21的网格A上还设有第三辅助线211。所述第三辅助线211与所述导电区域21的网格线L的对应方式,配置为和第二辅助线与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线L的对应方式相同或相似,且所述第三辅助线211与所述导电区域21的网格线L或者节点P隔离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三辅助线211与所述网格线L或者所述节点P之间形成间隙,即相当于所述导电区域21中导电材料的“缺口”,为方便描述,命名为第三缺口212。由于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A上配置有第二缺口221以及与所第二缺口221对应的第二辅助线222,而如果所述导电区域21的网格A配置为处处连续,没有缺口的话,则在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所形成的图案之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在网格的图案上的差异,使得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分布无法达到处处均匀,导致从所述导电膜1的外观上仍然可以观察到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图案的轮廓,从而影响所述导电膜1的视觉效果。故,通过在所述导电区域21的网格A上配置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并形成相当于导电材料的“缺口”,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三辅助线211位于所述导电区域21的网格A的图案上的分布与所述第二辅助线222位于所述绝缘区域22的网格A的图案上的分布一一对应,达到相同的分布效果,以将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的图案差异降到最低。从而使得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的分布均匀,进而提高了导电膜1的透光率分布的均匀程度。且不影响所述透明导电层20的电性功能,实现了对所述导电膜1视觉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在本案的几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可以采用与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中的网格A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及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可以分别包括一条、两条或者多条线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等效长度相等。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的等效长度定义为组成所述第一辅助线24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二辅助线222的等效长度定义为组成所述第二辅助线222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等效长度定义为组成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及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这种设置有助于缩小所述导电区域21、所述绝缘区域22以及位于所述导电区域21及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的所述第一缺口23的透光率的差别,使得所述导电膜1的整体透光率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改善导电膜1的外观视觉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等效长度分别标记为S1、S2、S3;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分别对应的网格线的线宽为W1、W2、W3,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分别对应的网格线长度为L1、L2、L3;则有
W1≤S1<0.5L1,
W2≤S2<0.5L2,
W3≤S3<0.5L3。
即,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等效长度至少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的网格线的线宽。这样可以确保以现有的工艺水平能够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各条辅助线,且各条辅助线的长度不至于太短,确保增设的各条辅助线能起到有效缩小所对应的网格的图案差异,调节透光率均匀度的作用;同时,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等效长度小于所对应的网格线长度的一半,这样可以降低各辅助线之间或者各辅助线与网格线之间发生短路的几率,增强导电膜1的功能可靠性,提高良率,另外也可以避免由于增设辅助线而导致透光率下降太多,减轻对导电膜1的整体透光率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不连接所述第一缺口23两侧的网格A,或所述第一辅助线24的一端与邻近所述第一缺口23的导电区域21的网格A相连,或所述第一辅助线24的一端与邻近所述第一缺口23的绝缘区域22的网格A相连。所述第二辅助线222不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缺口221的网格线,或所述第二辅助线222的一端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缺口221的网格线。所述第三辅助线211所包括的各条线段中,至少有一条线段的至少一端不与网格线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相邻的所述导电区域21与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和第一辅助线24、绝缘区域22中网格和第二辅助线222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导电区域21中网格和第三辅助线211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a),(d)和(e)中,所述第二辅助线222被配置为与其对应的第二缺口221均不连接;在图6所示的(b)中,所述第二辅助线222被配置为与其对应的第二缺口221一端连接;在图6所示的(c)中,所述第二辅助线222被配置为所述第二辅助线222的非端点部位与其对应的第二缺口221连接;在图6所示的(a)~(e)中的各个第二辅助线222均不连通其对应的所述第二缺口221。
在图7所示的(f)和(g)中,所述第三辅助线211中的各个线段均被配置为与其对应的网格线不连接。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由一条线段组成,所述第二辅助线222由一条线段组成,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由两条线段组成。所述第一辅助线24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一缺口23且所述第一辅助线24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23。所述第二辅助线222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二缺口221,且所述第二辅助线24不连通所述第二缺口221。所述第三辅助线211的两条线段分别配置在其对应的网格线两侧,且与其对应的网格线互不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20通过增设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1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在所述导电区域21、所述绝缘区域22及两者之间的第一缺口23处所均形成了辅助线段与缺口一一对应的图案,缩小了所述导电区域21、所述绝缘区域22与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一缺口23的差异,使得所述导电膜1的整体透光率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所述导电膜1的外观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9及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图9及图10中,所述第一辅助线24、所述第二辅助线222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均由一条线段组成。所述第一辅助线24的一端连接临近所述第一缺口23的导电区域21的网格线,或所述第一辅助线24的一端连接邻近所述第一缺口23的绝缘区域22的网格线。所述第二辅助线222的一端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缺口221的一侧的网格线,而所述第三辅助线211则配置为与其对应的网格线L不连接。在图9中,所述第三辅助线211配置为与其对应的网格线L不连接且与所述网格线L平行,或者成30°~90°夹角;在图10中,所述第三辅助线211配置为与其距离最近的网格线L基本平行。这样通过在导电区域21与绝缘区域22之间的第一缺口23处以及绝缘区域22内部分别铺设第一辅助线24和第二辅助线222,且在导电区域21处设置与网格线L对应的第三辅助线211,也同样达到了缩小所述导电区域21、所述绝缘区域22及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一缺口23的差异,使得所述导电膜1的整体透光率分布更加均匀的目的,改善了所述导电膜1的外观视觉效果。
在本案的几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20的网格的图案可以配置成规则的图案,比如以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规则图形,以上述规则图像为单元重复设置以形成的所述网格的图案。
参阅图11,其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导电层20中导电区域21及绝缘区域22中的网格的图案被配置为不规则的随机网格图形。即所述网格的图案为不规则图形,以所述不规则的图形为单元排布组成网格的图案。由于网格的图案配置为不规则的随机网格图形,则当所述导电膜1与其他部件比如显示器件贴合时,不规则的网格的图案与显示器件的彩色滤光片上规则的矩阵图案相叠加不会形成周期性重复的图案,可以抑制具有明显亮暗差别的条纹出现。
进一步地,在以上的各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20中组成所述网格A的网格线L可以为选自直线段、曲线段、折线段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对具有明显亮暗差别的条纹的抑制效果。
请参阅图1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中组成各个辅助线的各条线段之间或与网格线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如图所示,组成各个辅助线的各条线段的延伸方向与网格线之间的夹角α或者与其他线段之间的夹角β,均为0°(即平行),或者30°~90°,网格线与网格线之间的夹角γ也为30°~90°。这样可以防止网格线以及各个辅助线之间的夹角过小。因此,导电膜1中组成各个辅助线的各条线段与网格线之间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降低制造所述导电膜1的制造工艺的难度,有效提高所述导电膜1的制造良率。
以上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1中的网格A可以为采用喷墨打印或者丝网印刷等方式形成,将导电材料图形化地凸出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个表面或者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也可采用压印法在所述基底10的一个表面或者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制作出图案化的网格状凹槽,再将导电材料填充于网格状凹槽中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0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石英等透明材料以及其上的透明塑性聚合物层构成的复合基底。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0也可以为PC,PMMA等透明材料单独构成。其中,所述透明塑性聚合物层可以选用UV(ultra-violet ray,紫外线)固化胶,热固胶,压印胶,PC,PMMA等材料。具体到本案的几个实施例中,对应于透明导电层20的网格凸设于基底10表面上的情况,基底10的材料可选用PET单独构成;对应于透明导电层20的网格填充于基底10表面的网格状凹槽中的情况,基底10为选用PET及其上的UV固化胶层构成的复合基底,其中,网格状凹槽为采用压印法制作于UV固化胶层上,再固化成型。
一般地,形成透明导电层20的网格A的导电材料,主要成分可以选用Cu、Ag、Ag-C、Al、Ni、Cr、Ni-P等金属,及石墨烯、碳纳米管、高分子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具体到本案的几个实施例中,导电材料的主要成分选用金属银材料。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导电膜1中多个导电区域21及多个绝缘区域22之间形成的多个第一缺口23设有第一辅助线2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所述第一缺口23的设置而导致的局部区域内导电材料的占空比下降,从而使得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的第一缺口23附近的透光率接近所述导电区域21和所述绝缘区域22的透光率。且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23,这样可以在保证所述导电区域21与所述绝缘区域22之间电气绝缘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导电膜1的透光均匀性,从而有效改善导电膜1外观上的视觉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导电区域和多个绝缘区域,所述多个导电区域和所述多个绝缘区域由配置为网格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网格包括多个节点和连接多个节点的多条网格线;
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绝缘区域之间形成第一缺口;
所述透明导电层还包括第一辅助线,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区域的所述网格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设有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二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区域设有第三辅助线,所述第三辅助线与导电区域的网格线的对应方式,配置为相当于第二辅助线与绝缘区域的网格线的对应方式,且每一条所述第三辅助线与对应的网格线之间都存在空隙,以形成第三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第二辅助线和第三辅助线,分别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至少一条线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第二辅助线和第三辅助线的等效长度分别相等;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线的等效长度定义为组成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各条线段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二辅助线的等效长度定义为组成所述第二辅助线的各条线段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三辅助线的等效长度定义为组成所述第三辅助线的各条线段的长度之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和所述第三辅助线的等效长度分别为S1、S2、S3,所述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和所述第三辅助线分别对应的网格线的线宽为W1、W2、W3,所述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和所述第三辅助线分别对应的网格线的长度为L1、L2、L3;W1≤S1<0.5L1,
W2≤S2<0.5L2,
W3≤S3<0.5L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接所述第一缺口两侧的网格,或所述第一辅助线的一端与邻近所述第一缺口的导电区域的网格相连,或所述第一辅助线的一端与邻近所述第一缺口的绝缘区域的网格相连;
所述第二辅助线不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缺口的网格线,或所述第二辅助线的一端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缺口的网格线;
所述第三辅助线所包括的各条线段中,至少有一条线段的至少一端不与网格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由一条线段组成,所述第二辅助线由一条线段组成,所述第三辅助线由两条线段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配置为穿过对应第一缺口,且所述第一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辅助线配置为穿过其对应的第二缺口,且所述第二辅助线不连通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三辅助线的两条线段分别配置在其对应的网格线两侧,且与其对应的网格线互不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第二辅助线和第三辅助线均由一条线段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线的一端连接邻近所述第一缺口的导电区域的网格线,或所述第一辅助线的一端连接邻近所述第一缺口的绝缘区域的网格线;
所述第二辅助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网格线;
所述第三辅助线配置为与其对应的网格线不连接。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第一辅助线、第二辅助线和第三辅助线的各条线段,其延伸方向分别各自平行,且与所述网格线或者其他所述线段平行,或者成30°~90°夹角;或者其延伸方向分别随机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网格线或者其他所述线段平行,或者成30°~90°夹角。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第二辅助线和第三辅助线,分别为选自直线段、曲线段、折线段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4.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为凸设于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或者填充于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网格状凹槽中。
CN201420385327.0U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导电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6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5327.0U CN204066771U (zh)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导电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5327.0U CN204066771U (zh)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导电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6771U true CN204066771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532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6771U (zh) 2014-07-11 2014-07-11 一种导电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6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5380A (zh) * 2015-03-31 2016-11-2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导电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5380A (zh) * 2015-03-31 2016-11-2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导电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7275B2 (en) Filter modul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conductive patterns embedded in a patterned grooved surface of a coating layer and touch screen having the same
CN105425992A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CN103824616B (zh) 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触控元件、触控显示装置
CN204155234U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KR20140002044A (ko) 무작위 그리드를 기반으로 하는 패턴된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CN103198885B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203250547U (zh) 透明导电膜
US9141217B2 (en) Polarizer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using the same
US8988382B2 (en) Flat surface touch device for introducing visual effect
CN103165227A (zh) 透明导电膜及其连通方法
CN103208326B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203882639U (zh) 导电膜及包含有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207833940U (zh) 导电膜
CN103871547A (zh) 透明导电膜及含有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CN103219069A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203721216U (zh) 导电膜以及采用该导电膜的触控元件、触控显示装置
CN204066771U (zh) 一种导电膜
CN203930770U (zh) 触控面板
CN203386167U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CN103365478B (zh) 滤光片模块及使用该滤光片模块的触摸显示屏
TWM523908U (zh) 可消除莫瑞效應的觸控面板
CN103345332A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5336399A (zh) 一种导电膜
CN110136864B (zh) 透明导电膜
CN103336623B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