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5789U -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5789U
CN204045789U CN201420381045.3U CN201420381045U CN204045789U CN 204045789 U CN204045789 U CN 204045789U CN 201420381045 U CN201420381045 U CN 201420381045U CN 204045789 U CN204045789 U CN 204045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erminal
usb connector
connector male
termin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10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tchData System Co Ltd
Beijing Watch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tch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tch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tch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810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5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5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5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连接器公头,安装于第一电子设备内,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的USB连接器母头插接,包括端子座和端子组,端子组的相邻两个端子间绝缘地固定于端子座,每个端子包括焊接段、插接段和连接段,其中,焊接段和插接段通过连接段连接,并且焊接段和插接段间形成高度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优化端子结构,使其插接段和焊接段形成与两个待连接PCB相适配的高度差,如此在不增加其他辅助元件前提下,USB连接器公头的焊接段和插接端直接与两个具有高度差的PCB连接,从而可拓展USB连接器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各种电子产品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频繁,而USB接口技术以其接线简单、传输稳定、传输速度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因此电子产品之间通过USB连接器来实现连接是一种很常见的连接方式。 
USB连接器包括相匹配并插接连接的公头和母头,本文中主要是针对USB连接器公头的结构改进,现对其传统结构加以简单说明。公告号为CN2035741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USB连接器公头的一种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USB连接器公头包括绝缘端子座01、端子组和金属外壳03,其中,端子组的多个端子02彼此绝缘地固定于端子座01,每个端子02包括焊接段和插接段,金属外壳03包覆端子座,以保护端子座01和端子02免受外力冲击,同时接地连接以防止发生触电或者火灾等问题。每个端子的插接段位于端子座01的插接部内,用于与相适配的USB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便与安装该母头的电子产品内的PCB电连接;焊接段由端子座01伸出,用于与安装该公头的电子产品内的PCB焊接连接。 
连接器公头的端子焊接段与电子产品的PCB焊接,其插接段与另一电子产品的PCB插接对接,基于上述连接关系,安装相匹配的USB连接器公头和母头的两个电子产品内PCB通常几乎要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势必会限定电子产品内布线的灵活性。 
针对上述问题,常规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段软性的柔性电路板或者电线将两个电子产品进行连接,该解决方案虽然能增强电子产品内布线的灵活性,但是同时增加了USB连接器公头与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难度,以及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在不增设其他辅助元件的情况下,使USB连接公头的结构适用于连接两个存在高度差的PCB,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公头,在不增设其他辅助元件的情况下,使USB连接公头的结构适用于连接两个存在高度差的PCB。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公头,安装于第一电子设备内,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的USB连接器母头插接,该USB连接器公头包括端子座和端子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间绝缘地固定于端子座,每个端子包括焊接段、插接段和连接段,其中,焊接段和插接段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并且所述焊接段和所述插接段间形成高度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优化端子结构,使其插接段和焊接段形成于两个待连接PCB相适配的高度差,如此可在不增设其他辅助元件前提下,USB连接器公头的焊接段和插接段分别与两个具有高度差的PCB直接连接,从而可拓展USB连接器公头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焊接段和所述插接段均与所述连接段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子通过端子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端子座,所述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开设于端子座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通道;并配置成:所述连接段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插接端穿过所述通道并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端子座注塑一体成型。 
优选地,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端子座的插接部并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PCB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端子座通过相适配的卡口和卡扣卡合连接,所述卡口和所述卡扣中一者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另一者设于所述端子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USB连接器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SB连接器公头的具体实施方式轴测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USB连接器公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主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的右视示意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01端子座、02端子、03金属外壳。 
图2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1端子座、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卡扣、2端子、21焊接段、22插接段、23连接段、3金属外壳、31底板、32包覆板、33连接板、331定位凸台、332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公头,以在不增设辅助元件的情况下,使USB连接公头的结构适用于连接两个存在高度差的PCB。 
现结合图2和图3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SB连接器公头组件 及其组件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SB连接器公头具体实施方式的轴测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USB连接器公头的分解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及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为任何可安装USB连接器公头或母头,并通过相适配的公头和母头插接连接来传输信号的设备,即第一、第二电子设备并非特指特定种电子设备,因此,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出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SB连接器公头包括端子组和端子座2,其中,端子2组中相邻两个端子2绝缘地固定于端子座2,并且每个端子2包括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端子2通过焊接段21用于与安装USB连接器公头的电子设备PCB焊接,通过插接端与安装与之匹配的USB连接器母头所在电子产品的PCB插接连接,以便在两个电子产品间传输信息,该端子2还包括连接段23,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平行设置并分别位于连接段23两侧,焊接段21和插接端通过连接段23连接,并焊接段21和插接段23间形成高度差,以便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分别用于与具有高度差的两个PCB连接。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USB连接器公头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3至图5,其中,图4示出了图2的主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的俯视示意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优化端子2结构,使其插接段22和焊接段21形成与两个待连接PCB相适配的高度差,如此可在不增设其他辅助元件前提下,USB连接器公头的焊接段和插接段分别与两个具有高度差的PCB直接连接,从而可拓展USB连接器公头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端子2是由金属导电体经先后两次折弯成型的阶梯状结构,其中,两个水平部中一者为焊接段21,另一者为插接段22,竖直部为连接段23。可以理解,在满足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端子2亦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他工艺制成。 
进一步地,端子2的两次折弯的折弯角度均为90°,焊接段21和插 接段22均与连接段23呈90°夹角,换言之,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均与连接段23垂直连接,如此,在满足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间形成预定高度差的基础上,可使连接段23长度最小化,从而可减小USB连接器公头整体的体积。可以理解,在满足端子2的焊接段21和插接端22形成高度差结构、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与连接段23所成夹角亦可其他任意数值,例如,焊接段21与连接段23成120°夹角,而插接段22与连接段23成60°夹角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焊接段21和PCB表面贴焊连接,可以适应大规模的自动化贴装工艺,具有焊接效率高的特点。 
请结合图2、图6和图7,其中,图6示出了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2的右视示意图。端子座1开设有端子安装结构,端子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12和连通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的通道,连接段23嵌装于第一安装槽11内,插接段22穿过通道并嵌装于第二安装槽12内。显然,如此设置,端子2的连接段23和插接段22完全嵌入端子座2内,可保证端子2与端子座2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在满足固定端子座2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端子座2亦可采用其他结构,相应地其与端子2的装配关系进行相应地调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端子座2注塑一体成型,使其自身具备时相邻两个端子2绝缘固定的目的,当然,在满足绝缘地固定端子2功能、加工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端子座2亦可采用其他非金属材质通过异于本方案中的工艺制成。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的USB连接器公头还包括金属外壳3,该壳体包覆于端子座2的插接部并可与PCB焊接固定连接,具体地,金属外壳3包括底板31、与该底板31围合形成包覆端子座2的插接部的包覆板32和相对于固定于底板31的两个连接板33,每个连接板33的上端具有两个定位凸台331,金属外壳3通过定位凸台331与PCB上的定位孔或定位槽插接再焊接连接。 
设置该金属外壳3目的在于,一方面保护端子2和端子座2免受外力冲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将PCB产生的静电接地,避免该静电引起的人体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增强端子座2与金属外壳3的连接可靠性,进而间接地增强端子座2与PCB连接可靠性,本方案中的端子座2和金属外壳3通过两组相适配的卡口332和卡扣13卡合,具体地,如图2所示,卡口332开设于连接板33的通孔,相应地,卡扣13设置于端子座2的凸台上。 
可以理解,在满足连接端子座2和金属外壳3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卡口332和卡扣13可反向设置,即开口开设于端子座2,而卡扣13设置于金属外壳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USB连接器公头,安装于第一电子设备内,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的USB连接器母头插接,包括端子组和端子座(1),所述端子组的多个端子(2)彼此绝缘地固定于所述端子座(1),每个所述端子(2)包括焊接段(21)和插接段(2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还包括连接段(23),所述焊接段(21)和所述插接段(22)通过所述连接段(23)连接,并且所述焊接段(21)和所述插接段(22)形成高度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段(21)和所述插接段(22)均与所述连接段(23)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SB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通过端子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端子座(1),所述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开设于端子座(1)的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12)和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1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通道;并配置成:所述连接段(23)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所述插接段(22)穿过所述通道并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1)注塑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外壳(3),所述金属外壳(3)包覆于所述端子座(1)的插接部并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PCB焊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3)和所述端子座(1)通过相适配的卡口(332)和卡扣(13)卡合连接,所述卡口(332)和所述卡扣(13)中一者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另一者设于所述端子座(1)。
CN201420381045.3U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Active CN204045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1045.3U CN204045789U (zh)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1045.3U CN204045789U (zh)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5789U true CN20404578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6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1045.3U Active CN204045789U (zh)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5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56761A1 (en) Low profli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2932722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WO2015196913A1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板端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204167540U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M496274U (zh) 連接器之改良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202550175U (zh) Usb连接器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TWI445264B (zh) 連接器插座及其製造方法
CN20753017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6639992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4045789U (zh) 一种usb连接器公头
CN20382669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609917U (zh) 多合一转接头
CN205141283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5790595U (zh) 电连接器
CN102456971B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616538U (zh) 线缆组合体及其应用的线缆连接器
CN205178120U (zh) 电连接器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549638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03466342U (zh) 电连接器
CN203103669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