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3384U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Google Patents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43384U CN204043384U CN201420507330.5U CN201420507330U CN204043384U CN 204043384 U CN204043384 U CN 204043384U CN 201420507330 U CN201420507330 U CN 201420507330U CN 204043384 U CN204043384 U CN 2040433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iln
- kiln body
- conveyer belt
- control roller
- electr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包括:窑体、传送带、排湿系统;所述窑体为隧道式窑体,所述窑体内从窑头到窑尾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多个平行设置的陶瓷辊棒组成;所述的窑体内设置加热控温系统,所述的加热控温系统包括:电热棒、电缆线、高温电缆线,所述的温度区由多根所述的电热棒平行排列组成;所述排湿系统包括:排潮管道,排气管道和风机。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对产品进行均匀加温,大幅降低产品变形,解决成品率差的问题。采用陶瓷辊棒输送产品,陶瓷在高温状态下结构稳定,不易变形。窑体采用优质钢材及不锈钢,稳定可靠。加热方法采用电热丝,烧制成品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背景技术
SCR催化剂是脱硝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CR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对催化剂的煅烧是产品成败的关键一环,国内的厂家采用的是履带式烧成窑,产品容易变形和挤兑,烧制过程中,温度不均匀,产品能耗高,产量小。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第一:履带式烧成窑容易产生结构本体的变形,从而导致产品的变形。第二:加热方式不均匀也是产生变形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以及窑体的选材和结构都会对烧制产品产生影响。所以,亟需一种输送手段与加热方法,窑体选材更优的一种SCR全自动温控电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来解决现有电窑对产品加热不均,产品容易变形,无法对温度湿度进行精确控制,无法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包括:窑体、传送带、排湿系统;所述窑体(1)为隧道式窑体,所述窑体内从窑头到窑尾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多个平行设置的陶瓷辊棒(2)组成,所述的陶瓷棍棒(2)在斜齿轮带动下自转;所述的窑体内设置加热控温系统,所述的加热控温系统包括:电热棒(3)、电缆线、高温电缆线,在所述的传送带上、下设置两条温度区,所述的温度区沿着所述的传送带方向并平行于传送带设置,所述的温度区由多根所述的电热棒平行排列组成;所述排湿系统(4)包括:排潮管道(41),排气管道(42)和风机(43),所述的排气管道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排气管道通过对称设置的多组排潮管道连通窑体,所述的排气管道连通烟筒和风机。
所述电炉窑窑体(1)的框架为钢架结构,墙体内部铺设的材料选用莫来石标砖(53)、聚轻球(50)、陶瓷纤维毡(52)、堇青石板(51)和/或孔砖(54)。
所述陶瓷辊棒两端伸出所述窑体(1),并连接、斜齿轮、变频电机。
所述的加热带设置在窑体内的温度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对产品加热采用上下温度区进行均匀加温,大幅降低产品变形,解决成品率差的问题。
2.采用陶瓷辊棒输送产品,陶瓷在高温状态下结构稳定,保证陶瓷传送带不易变形,从而实现产品不变形。
3.窑体采用优质钢材及不锈钢,稳定可靠。
4.加热方法采用电热丝温度可自动控制,烧制成品率高。
5.设计紧凑合理,便于拆装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根据图1-3所示;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包括:窑体、传送带、排湿系统;所述窑体1为隧道式窑体,所述窑体内从窑头到窑尾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多个平行设置的陶瓷辊棒2组成,所述的陶瓷棍棒2在斜齿轮带动下自转;所述的窑体内设置加热控温系统,所述的加热控温系统包括:电热棒3、电缆线、高温电缆线,在所述的传送带上、下设置两条温度区,所述的温度区沿着所述的传送带方向并平行于传送带设置,所述的温度区由多根所述的电热棒平行排列组成;所述排湿系统4包括:排潮管道41,排气管道42和风机43,所述的排气管道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排气管道通过对称设置的多组排潮管道连通窑体,所述的排气管道连通烟筒和风机。
所述电炉窑窑体1的框架为钢架结构,墙体内部铺设的材料选用莫来石标砖53、聚轻球50、陶瓷纤维毡52、堇青石板51和/或孔砖54。
所述陶瓷辊棒两端伸出所述窑体1,并连接、斜齿轮、变频电机。
所述的加热带设置在窑体内的温度区。
具体工作过程中,窑体被分为4个不同的温度区,分别是:预热区、氧化区、保温区、降温区,所述的陶瓷辊棒2将产品输送入窑体1内部,加热棒3在产品通过窑体的过程中,不断给其加热,电热棒的功率由PLC控制,并且可以通过对参数的控制,对数据进行检测和采集备份,所述窑体1的框架为钢架结构,关键结构部件采用不锈钢,使得窑体1更加稳定,不宜变形,内部铺设有莫来石标砖53、聚轻球50、陶瓷纤维毡52、堇青石板51、孔砖54。不但可以良好的隔热、保温、节能,还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热能。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小产品变形,加热均匀,提高成品率。所述窑体1前后设置有风机43和排气管道42,所述排气管道42与窑体1内部排潮管道41连通。所述风机43可以抽出窑体1内部的潮气,稳定产品质量。所述陶瓷辊棒2采用变频电机传动,之间采用斜轮传动,所述辊棒2采用陶瓷材质,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不易变形,而且刚性好,强度大,稳定可靠。另外,采用变频电机可以采用电气控制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包括:窑体、传送带、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为隧道式窑体,所述窑体内从窑头到窑尾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多个平行设置的陶瓷辊棒(2)组成,所述的陶粗棍棒(2)在斜齿轮带动下自转;所述的窑体内设置加热控温系统,所述的加热控温系统包括:电热棒(3)、电缆线、高温电缆线,在所述的传送带上、下设置两条温度区,所述的温度区沿着所述的传送带方向并平行于传送带设置,所述的温度区由多根所述的电热棒平行排列组成;所述排湿系统(4)包括:排潮管道(41),排气管道(42)和风机(43),所述的排气管道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排气管道通过设置的多组排潮管道连通窑体,所述的排气管道连通烟筒和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窑中,所述电炉窑窑体(1)的框架为钢架结构,墙体内部铺设的材料选用莫来石标砖(53)、聚轻球(50)、陶瓷纤维毡(52)、堇青石板(51)和/或孔砖(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辊棒两端伸出所述窑体(1),并连接、斜齿轮、变频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带设置在窑体内的温度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07330.5U CN204043384U (zh) | 2014-09-03 | 2014-09-03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07330.5U CN204043384U (zh) | 2014-09-03 | 2014-09-03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43384U true CN204043384U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24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0733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3384U (zh) | 2014-09-03 | 2014-09-03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4338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4742A (zh) * | 2014-09-03 | 2014-11-19 | 江苏宇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CN113503733A (zh) * | 2021-07-22 | 2021-10-15 | 安徽华深铝业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均匀的铝型材生产加热炉 |
-
2014
- 2014-09-03 CN CN201420507330.5U patent/CN20404338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4742A (zh) * | 2014-09-03 | 2014-11-19 | 江苏宇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CN104154742B (zh) * | 2014-09-03 | 2016-04-13 | 江苏宇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CN113503733A (zh) * | 2021-07-22 | 2021-10-15 | 安徽华深铝业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均匀的铝型材生产加热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4742B (zh)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
CN104567313A (zh) | 一种真空绝热板芯材的干燥器 | |
CN104567356A (zh) | 一种气电混合辊道窑窑炉 | |
CN204043384U (zh) | 一种scr全自动温控辊棒电窑 | |
CN104344700A (zh) | 一种板材烘干系统 | |
CN203518564U (zh) | 新型环保旋转式节能窑炉 | |
CN203349619U (zh) | 一种陶瓷触媒载体烘干隧道炉 | |
CN203364573U (zh) | 旋转式陶瓷干燥机 | |
CN204100788U (zh) | 一种稀土辊道窑 | |
CN203824267U (zh) | 一种用于脱硝催化剂烘干的网带窑 | |
CN204268838U (zh) | 一种隧道窑内用于干燥砖坯的干燥室装置 | |
CN204421566U (zh) | 一种生产蓄电池隔板的干燥箱 | |
CN104864691A (zh) | 一种微波干燥电焊条的方法 | |
CN203173850U (zh) | 一种钒酸铵制取五氧化二钒的脱氨炉 | |
CN206556413U (zh) | 一种用于陶器烧制的辊道窑 | |
CN204115496U (zh) | 一种隧道窑余热的利用装置 | |
CN204027259U (zh) | 一种油墨预热机烘烤装置 | |
CN104190476A (zh) | 一种scr催化剂生产系统 | |
CN104534872B (zh) | 一种用于节能炉窑上的温差控制结构 | |
CN203837427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烘干窑 | |
CN204388593U (zh) | 一种用于节能炉窑上的新型温差控制结构 | |
CN207649240U (zh) | 热风循环烘箱 | |
CN204594205U (zh) | 一种天然气连续式辊道素烧窑 | |
CN207797642U (zh) | 一种基于远红外加热技术的软瓷烘干炉 | |
CN202823831U (zh) | 隧道式活塞预热干燥固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13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