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3250U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43250U CN204043250U CN201420469408.9U CN201420469408U CN204043250U CN 204043250 U CN204043250 U CN 204043250U CN 201420469408 U CN201420469408 U CN 201420469408U CN 204043250 U CN204043250 U CN 2040432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al stage
- elementary
- shunting slot
- shunting
-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9 fusion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EMKTZHHVJILDY-UHFFFAOYSA-N resmethri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O)OCC1=COC(CC=2C=CC=CC=2)=C1 VEMKTZHHVJILD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至少包括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其中:初级分流部件设置有初级分流槽道,末级分流部件设置有末级分流槽道;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配合使初级分流槽道和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改进后,解决了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时的制冷剂分配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因其换热效率高逐步在空调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形式是:两边两条互相平行的集管,两集管间通过多条换热的多孔的扁管进行连接。微通道换热器作为换热器,比如冷凝器进行工作时,用于传导热量或冷量的制冷剂需要从集管的内腔通过分配结构(即“分配器”)分配到与集管相连的多条扁管中去。但是,上述分配过程经常会出现制冷剂分配困难的问题,其容易导致微通道换热器在换热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针对该问题,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有:
1)沿用传统翅片管换热器的分流方式,分为多个支路,采用分流毛细管进行分流。但是,该方案所使用的扁管动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该分流方式使得分配器体积太大,而且这么分流多支路导致整体结构复杂。
2)微通道换热器安装使用时,使各扁管呈竖直方向布置,此时分流管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可以在同一水平面分流,进而使得分流更加均匀。但是,制冷剂在竖向放置的扁管中流动时,其重力会增加流体在管中的阻力,若从下向上分配,高度太大,则需要克服较大的重力势能,造成系统压比大,导致上下游制冷剂分布不均,换热效率低,因此微通道换热器的不宜过高,仅仅适用于小尺寸的平板形换热器。另外,竖直布置扁管时,若折弯设计则易导致翅片脱离扁管,所以一般不采用折弯式换热器。
现有技术存在对上述技术问题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解决了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时的制冷剂分配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剂分流结构,其至少包括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其中:所述初级分流部件设置有初级分流槽道,所述末级分流部件设置有末级分流槽道;所述初级分流部件和所述末级分流部件配合使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至少还包括设置于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之间的中间级分流部件,其上设置有中间级分流槽道;所述初级分流部件、所述中间级分流部件和所述末级分流部件配合使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末级分流槽道设置有贯穿所述末级分流部件的分流通孔,该分流通孔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末级分流槽道上的所述分流通孔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直接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设置有贯穿所述中间级分流部件的分流通孔,该分流通孔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部件为平板状。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末级分流槽道。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末级分流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形成树状分流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形成树状分流槽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通道分流组件,包括集管,所述集管设置有数个分流腔和制冷剂入口,每一所述分流腔设置有扁管孔;其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中的初级分流槽道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所述分流结构中的末级分流槽道与各所述分流腔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集管设置有安装所述隔板的隔板孔,所述分流腔由所述隔板和所述集管的内表面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集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的制冷剂入口腔室,该制冷剂入口腔室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流结构。
进一步地,包括集管,所述集管设置有数个分流腔和制冷剂入口,每一所述分流腔设置有扁管孔;所述分流结构中的初级分流槽道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所述分流结构中的末级分流槽道与各所述分流腔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流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初级分流部件设置有初级分流槽道,末级分流部件设置有末级分流槽道,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配合使初级分流槽道和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初级分流槽道和末级分流槽道形成阶梯式的分流槽道,可以逐级对制冷剂进行分流,这种结构使得分配更加容易,而且结构简单,解决了制冷剂分配困难的问题,为精确控制制冷剂的分配量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树状分支槽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集管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集管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集管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集管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初级分流部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初级分流部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初级分流部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初级分流部件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中末级分流部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末级分流部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末级分流部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末级分流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图8~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冷剂分流结构至少包括初级分流部件1和末级分流部件2,其中:初级分流部件1设置有初级分流槽道11,末级分流部件2设置有末级分流槽道21。初级分流部件1和末级分流部件2配合使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流体连通。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形成一级级的分流槽道,可以逐级对制冷剂进行分流,这种结构使得分配更加容易,而且结构简单,解决了制冷剂分配困难的问题,为精确控制制冷剂的分配量提供了条件。
上述实施例中,至少还包括中间级分流部件(图中未示出),其设置于初级分流部件1和末级分流部件2之间,中间级分流部件上设置有中间级分流槽道(图中未示出)。初级分流部件1、中间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2配合使初级分流槽道11、中间级分流槽道和末级分流槽道21流体连通。这样,首先,是由中间级分流槽道对初级分流槽道11首次分流,然后,通过末级分流槽道21对中间级分流槽道输出的制冷剂再次分流,形成更多的分流槽道,进一步逐级对制冷剂进行分流。每一个初级分流槽道11可以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中间级分流槽道,同样地,每一个中间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末级分流槽道21。
当然,除了可以设置一级中间级分流部件之外,还可以设置更多级的中间级分流部件,此时的初级分流槽道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的输入通道,末级分流槽道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的输出通道,中间级分流部件上形成的中间级分流槽道作为制冷剂的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之间的中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形成阶梯式分流,为精确分流提供了条件,在多个分流部件上阶梯式分流可以避免在同一个分流板上多级分流所带来的密集分布和容易干涉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末级分流槽道21设置有贯穿末级分流部件2的分流通孔22,该分流通孔22与初级分流槽道11流体连通。当然,在末级分流槽道21上的分流通孔22与初级分流槽道11直接连通的情形下,初级分流槽道11可以通过分流通孔22直接将制冷剂分配到末级分流槽道21中。
另外,末级分流槽道21上的分流通孔22与初级分流槽道11也可以通过其它的通道进行连通,比如:中间级分流槽道以及设置于中间级分流槽道、贯穿中间级分流部件的分流通孔(图中未示出),该分流通孔与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流体连通。这样初级分流槽道11通过中间级分流槽道上的分流通孔可以将制冷剂分配到中间级分流槽道中,再由中间级分流槽道通过末级分流槽道21上的分流通孔分配到末级分流槽道21中。每一个初级分流槽道11可以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中间级分流槽道,每一个中间级分流槽道可以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末级分流槽道21。
上述各实施例中,上述的分流部件,比如初级分流部件1、末级分流部件2和中间级分流部件均采用平板状结构。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分流部件也可以采用弧形结构,甚至其它本领域公知的形状实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平板状结构相比于其它形状,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具有容易制造的优势。
图8-15示出了初级分流部件1朝向末级分流部件2均为平板状结构时的情形,如图8-15所示,初级分流部件1的表面与末级分流部件2的表面较好地贴设在一起。初级分流部件1朝向末级分流部件2的表面上开设有初级分流槽道11a和初级分流槽道11b。末级分流部件2上设置有分流通孔22a、与分流通孔22a相连通的末级分流槽道21a和末级分流槽道21b、分流通孔22b和与分流通孔22b相连通的末级分流槽道21c和末级分流槽道21d。初级分流槽道11a通过分流通孔22a同时与末级分流槽道21a和末级分流槽道21b流体连通。初级分流槽道11b通过分流通孔22b同时与末级分流槽道21c和末级分流槽道21d。由此可以看出,初级分流槽道11a与末级分流槽道21a和末级分流槽道21b形成阶梯形的分流,初级分流槽道11b与末级分流槽道21c和末级分流槽道21d形成阶梯形的分流。
由此,每一个初级分流槽道11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末级分流槽道21,通过末级分流槽道21对初级分流槽道11进一步地分流控制。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可以形成树状分流槽道。当然,每一个初级分流槽道11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中间级分流槽道,每一格中间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末级分流槽道21,通过中间级分流槽道对初级分流槽道11进行多次分流控制。初级分流槽道11也可以和末级分流槽道21形成树状分流槽道。通过初级分流槽道11、中间级分流槽道和末级分流槽道21形成的树状分流槽道,形成阶梯式分流,因此为精确分流提供了条件。
图3示出了树状分支槽型流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树状分支槽型流道包括初级分流槽道11、与初级分流槽道11相连通的N级中间级分流槽道、再与中间级分流槽道连通的末级分流槽道21。下面通过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由图3可以看出:初级分流槽道11可以将通过其的制冷剂进行逐级扩散分流,从初级分流槽道11分流到中间级分流槽道,再分流到末级分流槽道21,甚至还可以将中间级分流槽道继续进行多次分流,再由末级分流槽道21输出,从而可以解决微通道多个分路的问题。由于初级分流槽道11中的制冷剂流量较大,与此相对应地,由于中间级分流槽道中的流量是由初级分流槽道11分流获得的,因此,相比于初级分流槽道11,中间级分流槽道中的制冷剂流量偏小,依此相类推,通过级的中间级分流槽道可以获得更小流量的制冷剂。通过控制N的数目,可以保证制冷剂分流的均匀性。
上述实施例中,分流槽道(初级分流槽道11、末级分流槽道21和中间级分流槽道)的轨迹曲率、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参数为可调。通过调节分流槽道的轨迹曲率、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为精确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分流槽道上的压降越小,沿分流槽道的阻力和压力损失越小,流速也就越快,单位时间流量也就越大。下面通过各个参数对进入制冷剂分配量的影响进行说明。
1、关于轨迹曲率,其是指分流槽道所要走的路线或者轨迹的半径,比如可以是直线轨迹,也可以曲线轨迹。将其中的直线轨迹和曲线轨迹进行比较可知:在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形下,直线轨迹的曲率半径更小,制冷剂经过直线轨迹的分流槽道后,压力损失更小,压降也就更小,从而分配流量相对更大。
2、关于轨迹长度,其是指分流槽道所要走的路程。在轨迹曲率、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形下,轨迹长度较短的压力损失更小,压降也就更小,从而分配流量相对更大。
3、关于横截面面积,在轨迹曲率、轨迹长度和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形下,横截面面积更大,流通阻力更小,压力损失更小,压降也就更小,从而分配流量相对更大。
4、关于横截面形状,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D形等规则形状,还可以是其它的不规则形状。在轨迹曲率、轨迹长度和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形下,圆形的流通阻力更小,压力损失更小,压降也就更小,从而分配流量相对更大。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对以上的分流槽道的轨迹曲率、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进行单独控制,也可以对其中的两个甚至多个进行联合控制,为实现精确控制制冷剂分配量的流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实际制造过程中,对微通道换热器进行设计时,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量已知,根据设计工况,制冷剂流量由已知的换热量得以确定,当微通道换热器的基本长、宽和高的尺寸限制后,分流槽道的支路数目也相应确定;然后,根据每个分流槽道的换热效果的不同,通过调整分流槽道的轨迹曲率、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等,对各分流槽道的制冷剂流量的分配量进行控制。其中,分流槽道横截面积的大小对制冷剂流量的影响较显著,控制截面积的大小可相对于较方便的进行流量粗调;不同的横截面形状除了可控制流体流通的阻力而调节制冷剂流量,也便于根据加工调节、加工方式灵活选择适合的流道横截面;通过调整轨迹曲率、轨迹长度,可对制冷剂流量做精细调节。
如图8-11所示,初级分流部件1加工制作时,可以选取一定厚度的Al板材,在其中的一面切削初级分流槽道11,初级分流槽道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它形状。沿集管3的轴向从上到下,级数依次递增,逐级通道流体流通压降增大,该压降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初级分流槽道11的轨迹曲率、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等方式实现。
如图12-15所示,末级分流部件2加工制作时,可以选取一定厚度的Al板材,在其中的一面切削末级分流槽道21,末级分流槽道2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它形状。沿集管3的轴向从上到下,级数依次递增,从1级(最上部的分流通孔22a)开始往下,逐级分流的流体流通压降增大,该压降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末级分流槽道21的轨迹曲率、轨迹长度、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形状等方式实现。根据每个末级分流部件2的级别设定分流通孔22的数目和大小,级别越往后,开孔数越多,开孔越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通道分流组件,包括集管3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中:如图2和图4-7所示,集管3设置有数个分流腔4和制冷剂入口5,每一分流腔4设置有扁管孔6。所述制冷剂分流结构中的初级分流槽道11与制冷剂入口5流体连通,所述制冷剂分流结构中的末级分流槽道21与各分流腔4流体连通。下面以具有四个分流腔4(包括沿集管3的轴向从上到下分布的第一个分流腔4a、第二个分流腔4b、第三个分流腔4c和第四个分流腔4d)的集管3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初级分流槽道11a通过分流通孔22a同时与末级分流槽道21a和末级分流槽道21b相连通,末级分流槽道21a与第一个分流腔4a连通,末级分流槽道21b与第二个分流腔4b连通。进行制冷剂分配时,制冷剂经由初级分流槽道11a,到达分流通孔22a,再分别进入到末级分流槽道21a和末级分流槽道21b,最后由末级分流槽道21a分配到第一分流腔4a,同时,由末级分流槽道21b分配到第二个分流腔4b中。
初级分流槽道11b通过分流通孔22b同时与末级分流槽道21c和末级分流槽道21d相连通,末级分流槽道21c与第三个分流腔4c连通,末级分流槽道21d与第四个分流腔4d连通。进行制冷剂分配时,制冷剂经由初级分流槽道11b,到达分流通孔22b,再分别进入到末级分流槽道21c和末级分流槽道21d,最后由末级分流槽道21c分配到第三个分流腔4c,同时,由末级分流槽道21d分配到第四个分流腔4d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对具有四个分流腔4的集管3进行说明,实质上,集管3上的分流腔4的数目并不局限于四个,还可以是多个,因此,初级分流部件1上的初级分流槽道11以及末级分流部件2上的分流通孔22以及末级分流槽道21的数目和位置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参数的变化均取决于每一分流腔4所需要分配到的制冷剂的量。
上述微通道分流组件中,还包括隔板7,集管3设置有安装隔板7的隔板孔8,分流腔4由隔板7和集管3的内表面形成。当然,为了使每一分流腔4都是与外界相隔离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集管3顶部的端盖9,从而可以保证集管3顶部的第一个分流腔4a为封闭状态。
上述各实施例中,集管3上还设置有与制冷剂入口5流体连通的制冷剂入口腔室,该制冷剂入口腔室与初级分流槽道11流体连通。比如: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入口5开设于集管3沿其轴向从上到下的第一个分流腔4a,即第一个分流腔4a为制冷剂入口腔室,此时制冷剂可以自身重力的作用,自行从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形成的树状分流槽道逐级分配到各个分流腔4中,尽可能地保证制冷剂分配的均匀性。当然,制冷剂入口腔室还可以由其它的分流腔4形成。
微通道分流组件制作时,需要在初级分流部件1和末级分流部件2的配合面上涂钎料及钎剂,涂料过程中需要保持钎料涂布时距离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的区域保留3mm左右的距离,防止钎料熔接过程毛细力作用堵塞或者堆积于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导致分流失效。为此,也可以在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沿线加工细小的密封槽道,利用钎焊焊料溶解的毛细力作用,在密封槽道处形成节点,隔离各个初级分流槽道11和末级分流槽道21不至于串流和堵塞堆积现象。将涂装处理后的初级分流部件1和末级分流部件2组装固定,最后送入钎焊炉进行钎焊,经过保护气氛焊接,形成带有精确分流机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分流组件组装好后几乎和原来集管3所需空间一致,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制冷剂分流结构。当然,也包括集管3,集管3设置有数个分流腔4和制冷剂入口5,每一分流腔4设置有扁管孔6,用于安装扁管M。扁管孔6的高度大于其中的扁管M的高度的2-6mm,从而可以保证扁管M能够完全伸入集管3中。相邻的两扁管M之间夹设有翅片N。所述制冷剂分流结构中的初级分流槽道11与制冷剂入口5流体连通,所述制冷剂分流结构中的末级分流槽道21与各分流腔4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流结构,所述空调器的其它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7)
1.一种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其中:所述初级分流部件设置有初级分流槽道,所述末级分流部件设置有末级分流槽道;所述初级分流部件和所述末级分流部件配合使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设置于初级分流部件和末级分流部件之间的中间级分流部件,其上设置有中间级分流槽道;所述初级分流部件、所述中间级分流部件和所述末级分流部件配合使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级分流槽道设置有贯穿所述末级分流部件的分流通孔,该分流通孔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级分流槽道上的所述分流通孔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直接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设置有贯穿所述中间级分流部件的分流通孔,该分流通孔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为平板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末级分流槽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对应流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末级分流槽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形成树状分流槽道。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所述中间级分流槽道和所述末级分流槽道形成树状分流槽道。
12.一种微通道分流组件,包括集管,所述集管设置有数个分流腔和制冷剂入口,每一所述分流腔设置有扁管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中的初级分流槽道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所述分流结构中的末级分流槽道与各所述分流腔流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通道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集管设置有安装所述隔板的隔板孔,所述分流腔由所述隔板和所述集管的内表面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通道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的制冷剂入口腔室,该制冷剂入口腔室与所述初级分流槽道流体连通。
15.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管,所述集管设置有数个分流腔和制冷剂入口,每一所述分流腔设置有扁管孔;所述分流结构中的初级分流槽道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所述分流结构中的末级分流槽道与各所述分流腔流体连通。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流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69408.9U CN204043250U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69408.9U CN204043250U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43250U true CN204043250U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24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6940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43250U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4325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4803A (zh) * | 2014-08-19 | 2014-1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111059642A (zh) * | 2019-12-31 | 2020-04-24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
2014
- 2014-08-19 CN CN201420469408.9U patent/CN2040432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4803A (zh) * | 2014-08-19 | 2014-1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111059642A (zh) * | 2019-12-31 | 2020-04-24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5240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5164491B (zh) |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 |
US7549465B2 (en) | Heat exchangers based on non-circular tubes with tube-endplate interface for joining tubes of disparate cross-sections | |
CN105209845B (zh) | 层叠型联管箱、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装置 | |
EP4279850A3 (e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08139089B (zh) |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及室内机 | |
CN203323459U (zh) | 热交换器 | |
MX2007009248A (es) | Termointercambiador de flujo paralelo con entrada de canal plegado. | |
WO2016121123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7102686B2 (ja) | 熱交換器 | |
CN104457034A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2792701U (zh) | 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分配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3629159U (zh) |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 |
CN204043250U (zh)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5277040A (zh) | 换热器 | |
CN104676981A (zh) |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 |
CN104154803B (zh)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
US10126065B2 (en) |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having a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control using selective tube port closures | |
CN102022862B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5299966B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EP3619492B1 (en) |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 |
CN104154802B (zh) | 制冷剂分流结构、微通道分流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8120120B (zh) | 蒸发器 | |
CN107843029B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6091742A (zh) | 变管径热交换装置及管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