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1388U -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1388U
CN204031388U CN201420447341.9U CN201420447341U CN204031388U CN 204031388 U CN204031388 U CN 204031388U CN 201420447341 U CN201420447341 U CN 201420447341U CN 204031388 U CN204031388 U CN 204031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base
shell fragment
mainboard
main part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73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鹿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mcom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mco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mcom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mcom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73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1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1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1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包含由印刷电路板PCB、设置在PCB上的电路元器件和导电线路构成的主板;以及设置在PCB上的耳机座;PCB四周的任意一侧开设能够容纳耳机座的缺口,耳机座设置在缺口内,且耳机座的侧面设有第一弹片;其中,第一弹片的根部插入耳机座的内部,与耳机座的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耳机座的外部并抵靠在缺口的侧面;导电线路向PCB上具有缺口的一侧进行延伸,直至与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同现有技术相比,可通过第一弹片主体部分的自身长度,对整个耳机座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配合整个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座,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的提高,移动电话、MP3、平板电脑、CD播放机等一系列数码电子产品的涌现,令消费者可随时充分的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些电子数码类产品一般都具备播放视频、听歌曲等各种视听娱乐功能。 
并且,目前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特别是一些年轻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数码电子产品时,不但对整个产品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整个产品的外观也逐步成为这些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 
由于这些数码产品在使用时,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为了不影响他人的工作或休息,用户往往会通过这些设备上的耳机孔连接耳机来获取音频信息。但是由于这些耳机孔的位置一般都是由主板上耳机座的位置所决定的,而这些耳机座的位置又受制于整块主板的电路设计,目前较为常见连接结构为焊接式和弹片接触式(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所以当整块主板的电路设计以及各元器件的摆放位置确定时,耳机座在整块主板上的位置也就基本确定了,从而使得耳机孔在整个产品外壳上的位置也就基本被限制住了,这样就会对整个产品的外观设计造成较大的阻碍,使得最终产品的外观会有较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使得耳机座在主板上的位置确定后,仍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位置,以配合外观造型的设计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包含由印刷电路板PCB、设置在所述PCB上的电路元器件和导电线路构成的主板;还包含设置在所述PCB上的耳机座; 
所述PCB四周的任意一侧开设能够容纳所述耳机座的缺口,所述耳机座设置在所述缺口内,且所述耳机座的侧面设有第一弹片; 
其中,所述第一弹片的根部插入所述耳机座的内部与所述耳机座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所述耳机座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缺口的侧面; 
所述导电线路向所述PCB上具有缺口的一侧进行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PCB四周的任意一侧开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耳机座的缺口,通过在耳机座的侧面设置第一弹片的方式将第一弹片直接抵靠在缺口的一侧,并对PCB上的导电线路进行延伸,使其直接与抵靠在缺口侧面的第一弹片进行接触实现耳机座与整块主板的导通。而当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的外观时,可通过第一弹片主体部分的自身长度,对整个耳机座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配合整个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根据预设的倾斜角度向所述耳机座的外部进行延伸。从而使得第一弹片在抵靠住缺口的一侧时,能够对缺口的一侧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确保第一弹片能够完全的与PCB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确保音频信号在传输时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 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也具备了一定的横向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使得整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得以优化。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座上第一弹片的数量与插入所述耳机孔内耳机插头的截数相同,且所述耳机插头的每一截为一个插头端子;其中,在所述耳机插头完全插入所述耳机孔内后,所述耳机插头上的每一截插头端子与所述耳机座上的各组第一弹片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以满足不同类型耳机插头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PCB上的缺口被所述第一弹片抵靠住的一侧形成有N个对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的第一槽体;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第一槽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弹片的数量相同。通过各第一槽体可实现对第一弹片主体部分的位置定位,限制第一弹片的纵向移动,从而确保了第一弹片能够准确的与PCB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避免因应力的作用导致第一弹片在抵靠住PCB缺口的一侧时出现偏离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座背离所述耳机孔的一侧设有抵靠在所述缺口根部的第二弹片;其中,所述第二弹片的根部插入所述耳机座的内部与所述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所述耳机座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缺口的根部;所述导电线路有部分延伸到所述缺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由于耳机座背离耳机孔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弹片,通过第二弹片可用来检测耳机插头是否完全插入耳机孔内,使得整个耳机座更具实用性。并且通过第二弹片主体部分的自身长度,使得整个耳机座在进行竖直范围内的位置调节时,不会给第二弹片与导电线路之间的接触造成任何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根据预设的倾斜角度向所述耳机座的外部进行延伸。从而使得第二弹片在抵靠住缺口的根部时,能够对缺口的根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确保第二弹片能够完全的与PCB上的导电线路 进行接触,确保音频信号在传输时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也具备了一定纵向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使得整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得以优化。 
进一步的,所述PCB上的缺口被所述第二弹片抵靠住的根部形成有一个对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的第二槽体。通过第二槽体可实现对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限制第二弹片的横向移动,从而确保了第二弹片能够准确的与PCB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避免因应力的作用导致第二弹片在抵靠住PCB缺口的根部时出现偏离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座的两侧设有与电子设备外壳进行固定连接的结构件。通过结构件可将整个耳机座固定在电子设备外壳的内部,从而实现了整个耳机座在PCB上的位置定位。 
并且,为了满足产品电路设计的需求,所述PCB可采用单面板、双面板或多层板,而所述耳机座的耳机孔的直径可以采用3.5mm或2.5mm。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耳机座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主板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耳机座采用弹片结构与主板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1c为图1b中耳机座底部弹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耳机座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主板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耳机插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耳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耳机插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包含由印刷电路板PCB1、设置在PCB1上的电路元器件和导电线路构成的主板,还包含设置在PCB1上的耳机座2。 
具体的说,设计人员可根据耳机座2的耳机孔在产品外壳上的位置,在PCB1四周的任意一侧开设能够容纳耳机座2的缺口3,并将该耳机座2设置在缺口3内,且耳机座2的侧面设有第一弹片4。并且,该第一弹片4的根部直接插入耳机座2的内部,与耳机座2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而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耳机座2的外部,并抵靠在缺口3的侧面。 
另外,设计人员可对设置在PCB1上用于连接耳机座2的导电线路向缺口3的一侧进行延伸,使其与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从而实现耳机座2与整块主板的连通。 
需要说明的,如图2和图3所示,整个耳机座2的两侧还设有与电子设备外壳进行固定连接的结构件5。也就是说,耳机座的壳体上有两个结构定 位筋5,方便壳体上设计结构固定耳机座。通过结构件5可将整个耳机座2固定在电子设备外壳的内部,从而实现了整个耳机座在PCB上的位置定位。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PCB1四周的任意一侧开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耳机座2的缺口3,并通过在耳机座2的侧面设置第一弹片4的方式,将第一弹片4直接抵靠在缺口3的一侧。而当设计人员对整块主板进行电路设计时,可对PCB1上用于连接耳机座的导电线路进行延伸,使其直接与抵靠在缺口3侧面的第一弹片4进行接触,从而实现耳机座2与整块主板的导通。而当设计人员在设计整个产品的外观时,由于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是完全暴露在耳机座2的外部的,所以整个耳机座2可通过第一弹片4主体部分的自身长度沿整块PCB1的竖直方向进行位置的调节,以配合整个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可根据预设的倾斜角度向耳机座2的外部进行延伸,从而使得第一弹片4在抵靠住缺口3的一侧时,能够对缺口3的一侧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确保第一弹片能够完全的与PCB1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保证音频信号在传输时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2也具备了一定的横向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使得整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得以优化。 
具体的说,如图5和图6所示,从图3和图4所公开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弹片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明显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两者的PCB1的厚度是不同的,而为了使得耳机座2的耳机孔能够满足整个产品外壳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可适当通过耳机座一侧的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将整个耳机座沿PCB1的竖直方向进行调节。并且由于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是向外倾斜设计的,从而使得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可具有一定的回弹力,整个耳机座2可通过第一弹片4主体部分的回弹力在缺口3 内进行适当的横向位置的调节,以此来确定耳机座2上的耳机孔在整个产品外壳上的位置,满足整个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要求。 
另外,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中,耳机座2上的第一弹片4的数量与插入耳机孔内耳机插头6的截数相同。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耳机插头6的截数以四截为例进行说明,且耳机插头6的每一截分别为一个插头端子,从而使得该耳机插头6具有四个插头端子分别6-1、6-2、6-3和6-4。当整个耳机插头6完全插入耳机座2的耳机孔内后,耳机插头6上的每一截插头端子与耳机座2上的各组第一弹片位置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获取。并且,耳机座2上的第一弹片4的数量与插入耳机孔内耳机插头6的截数相同,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2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耳机插头的使用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PCB可采用单面板、双面板或多层板。而耳机座2耳机孔的直径可选用3.5mm或2.5mm,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的电路设计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PCB1上的缺口3被第一弹片4抵靠住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对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的第一槽体7。其中,第一槽体7的数量与第一弹片4的数量相同,每组第一弹片4分别对应其中一组第一槽体7,通过各第一槽体7实现对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限制第一弹片4的纵向移动。 
具体的说,整个第一槽体7的宽度稍大于第一弹片4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在抵住缺口3的一侧时,可直接落入第一槽体7中,通过第一槽体7对第一弹片4的主体部分在缺口3内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确保了第一弹片能够准确的与PCB1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避免因应力的 作用导致第一弹片4在抵靠住PCB1缺口的一侧时出现偏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耳机座2背离耳机孔的一侧设有抵靠在缺口3根部的第二弹片8。 
其中,该第二弹片8的根部插入耳机座2的内部与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而第二弹片8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耳机座2的外部并抵靠在缺口3的根部。而设置在PCB1上用于连接耳机座2的导电线路有部分延伸到缺口3的根部与第二弹片8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耳机座2背离耳机孔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弹片8,通过第二弹片8可用来检测耳机插头6是否完全插入耳机孔内。具体的说,如图11所示,当耳机插头6完全插入耳机座2的耳机孔内时,耳机插头6的端部会直接顶住接触端子的根部,从而使得耳机插头6的端部通过接线端子与第二弹片8进行导通,使得第二弹片8能够通过PCB1上的导电线路向整块主板发出信号,此时表明耳机插头已完全插入耳机座2的耳机孔内,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2实用性和功能性进一步加强。 
并且,如图10所示,通过第二弹片8主体部分的自身长度,使得整个耳机座在进行竖直范围内的位置调节时,不会给第二弹片8与导电线路之间的接触造成任何影响,确保了第二弹片8与PCB1上的导电线路之间能够进行正常的信号传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内容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片8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可采用与第一弹片4相同的设计。具体的说,第二弹片8可根据预设的倾斜角度向耳机座2的外部进行延伸,使得第二弹片8在抵靠住缺口3的根部时,能够对缺口3的根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确保第二弹片8能够完全的与PCB1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保证了检测 信号在传输时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二弹片8的主体部分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2可通过第二弹片8主体部分的回弹力在缺口3内进行适当的纵向位置的调节,进一步使得整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得以优化。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弹片8与PCB1上导电线路的接触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3被第二弹片8抵靠住的根部形成有一个对第二弹片8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的第二槽体10。通过第二槽体10可实现对第二弹片8的主体部分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确保了第二弹片8能够准确的与PCB1上的导电线路进行接触,避免因应力的作用导致第二弹片8在抵靠住PCB1缺口的根部时出现偏离的现象。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包含由印刷电路板PCB、设置在所述PCB上的电路元器件和导电线路构成的主板;还包含设置在所述PCB上的耳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四周的任意一侧开设能够容纳所述耳机座的缺口,所述耳机座设置在所述缺口内,且所述耳机座的侧面设有第一弹片;
其中,所述第一弹片的根部插入所述耳机座的内部与所述耳机座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所述耳机座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缺口的侧面;
所述导电线路向所述PCB上具有缺口的一侧进行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根据预设的倾斜角度向所述耳机座的外部进行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上第一弹片的数量与插入所述耳机孔内耳机插头的截数相同,且所述耳机插头的每一截为一个插头端子;
其中,在所述耳机插头完全插入所述耳机孔内后,所述耳机插头上的每一截插头端子与所述耳机座上的各组第一弹片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上的缺口被所述第一弹片抵靠住的一侧形成有N个对所述第一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的第一槽体;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
所述第一槽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弹片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背离所述耳机孔的一侧设有抵靠在所述缺口根部的第二弹片;
其中,所述第二弹片的根部插入所述耳机座的内部与所述耳机座的耳机孔内的接触端子相连,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完全暴露在所述耳机座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缺口的根部;
所述导电线路有部分延伸到所述缺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根据预设的倾斜角度向所述耳机座的外部进行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上的缺口被所述第二弹片抵靠住的根部形成有一个对所述第二弹片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的第二槽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的两侧设有与电子设备外壳进行固定连接的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为单面板、双面板或多层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的耳机孔的直径为3.5mm或2.5mm。
CN201420447341.9U 2014-08-08 2014-08-08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04031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7341.9U CN204031388U (zh) 2014-08-08 2014-08-08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7341.9U CN204031388U (zh) 2014-08-08 2014-08-08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1388U true CN204031388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7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7341.9U Active CN204031388U (zh) 2014-08-08 2014-08-08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138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7579A (zh) * 2015-08-11 2015-1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187972A (zh) * 2015-10-16 2015-12-23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座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CN105704271A (zh) * 2016-03-24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7579A (zh) * 2015-08-11 2015-1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187579B (zh) * 2015-08-11 2018-05-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187972A (zh) * 2015-10-16 2015-12-23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座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CN105187972B (zh) * 2015-10-16 2019-02-01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座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CN105704271A (zh) * 2016-03-24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1421B (zh) Usb接口转接装置
CN204031388U (zh) 耳机座与主板的连接结构
CN103682853B (zh) 连接器模块与手持电子装置
CN103561369A (zh) Usb接口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3072282U (zh) 电路板固定结构
CN202551149U (zh) 一种自适应检测耳机麦克风的移动终端
CN204906692U (zh) 扬声器模组
US8369101B2 (en) PCI-E module
JP3163895U (ja) Usb構造
CN205178133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3414888U (zh) 一种多功能usb外置声卡
US20120071086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separable communications elements and 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104103937A (zh)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CN204836486U (zh) 耳机座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3675437U (zh) 电路板及具有此电路板的电子装置
CN203573653U (zh) 一种双接口多功能u盘、手表
CN207442023U (zh) 一种双层耳机座连接器
CN204103965U (zh) 能设置多张卡的移动终端
CN204069255U (zh) 兼容普通耳机、麦克风和一体式耳机的音频扩充接口电路
CN203690588U (zh) 一种终端
CN203911014U (zh) 一种新型的smt网络连接器结构
CN201118948Y (zh) 一种可以在其本身上再连接耳机的耳机
CN207743414U (zh) 双面插接连接器
CN209913081U (zh) 音频连接器
CN205565048U (zh) 音频信号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