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0033U -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0033U
CN204020033U CN201420394893.8U CN201420394893U CN204020033U CN 204020033 U CN204020033 U CN 204020033U CN 201420394893 U CN201420394893 U CN 201420394893U CN 204020033 U CN204020033 U CN 204020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eezing
disk
vertical solid
cov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48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细中
何洪国
蒋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ILEER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ILEER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ILEER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948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0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0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00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料斗、榨套、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榨套立式设置,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不设置在所述榨套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固液分离装置,由于驱动机构与榨套不设置在所述榨套的正下方,可以轴向排渣,不需拨渣装置,使得固液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拆装更方便。

Description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技术,具体涉及可以实现立式轴向排渣的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是一种从食物中榨取汁或油的立式装置,例如立式榨汁机、立式榨油机等。现有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一般采用出渣端驱动,出渣端驱动的固液分离装置,其驱动机构设置在榨笼的正下方。
例如,CN103202654A公开一种出渣端驱动的榨汁机,如图1所示,该榨汁机包括具有驱动机构的机座1,坐落在机座1上方的压榨装置,以及置于压榨装置上方的上盖5。压榨装置由:可将被榨汁食物的汁液和残渣分别排出的分离器2;可对被榨汁食物残渣进行过滤的滤网3;可对榨汁食物进行螺旋挤压的转动头4组成;分离器2侧壁设有出汁口21分离器2底部设有出渣口22,滤网3底部设有与排渣口22活动连通的出渣孔35。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由于驱动机构设置在榨笼的下方,驱动机构挡住轴向排渣端,因而必须采用侧向进料、或侧向排渣或者增加其它排渣装置。驱动机构设置在进料端的前方而采用侧向进料的装置,导致进料口不易清洗,并且有故障时由于驱动机构的阻挡不方便榨笼的拆卸。驱动机构设置在榨笼的下方的装置,必须侧向排渣,这会导致排渣不畅必须使用拨料器,因而这种结构的固液分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轴向进料同时轴向排渣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能够轴向进料、轴向排渣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料斗、榨套、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榨杆安装在所述榨套内,所述榨杆和所述榨套立式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不设置在所述榨套的正下方。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榨杆的上端连接。
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或顶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圆盘以带动所述榨杆旋转。
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榨套套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圆盘以带动所述榨套旋转。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传动轴和传动齿轮;所述圆盘为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齿轮盘。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轴和蜗杆;所述圆盘为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轴、皮带轮和皮带;所述圆盘为通过所述皮带与皮带轮配合的从动轮。
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连接时,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设置有孔,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通过所述孔排出。
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形成有坡面,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沿所述坡面滑落通过所述孔排出。
所述圆盘套接在所述榨套的任何位置。
所述圆盘直接形成于所述榨套外表面。
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进料斗和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进料斗套接;所述进料斗与所述榨套锁紧;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料斗以带动所述榨套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固液分离装置,由于驱动机构不设置在榨套正下方,可以与榨套偏心设置或者直接设置在榨油机的上方,因而没有驱动机构的阻挡固液分离装置可以实现轴向排渣,而不需要拨渣装置,使得固液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拆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现有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出渣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进料端榨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出渣端榨套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驱动出渣端榨套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出渣端榨套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驱动出渣端榨套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出渣端榨套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驱动出渣端榨套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驱动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驱动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主视图;
图12C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驱动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端驱动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榨杆和圆盘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出渣”是指料渣从榨膛中排出;“排渣”是指料渣从榨油机中排出到接渣容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榨油机为驱动出渣端的榨杆来榨油的榨油机。如图2A、2B和2C所示,榨油机机体包括驱动机构、榨杆160、榨套170、进料斗140、齿轮盘130和集油盘150。榨杆160可转动地组装于榨套170内,榨套170间和榨杆160配合的封闭内腔形成榨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10、齿轮传动轴121和传动齿轮122。齿轮传动轴121一端装在电机110上,另一端上装有传动齿轮122,传动齿轮122与齿轮盘130啮合。齿轮盘130为带齿的有孔圆盘,齿轮盘130中心与榨杆160底端连接。
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进料斗1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170的进料端,电机110通过齿轮传动轴121带动传动齿轮122转动,传动齿轮122带动齿轮盘130转动,进而驱动榨杆16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170和榨杆1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至套接在榨套170外的集油盘150中,料渣通过齿轮盘130上的孔排出。如图2A、2B和2C所示,由于电机110位于齿轮盘130外侧,齿轮盘130下方没有阻挡物,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而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蜗轮驱动,如图3A、3B和3C所示,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10、蜗杆轴221和蜗杆222。与涡杆222配合蜗轮230替代齿轮与榨杆260连接,蜗轮230为有孔的圆盘,蜗轮230中心与榨杆260底端连接。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进料斗2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270的进料端,电机210通过蜗杆轴221带动蜗杆222转动,蜗杆222带动蜗轮230转动,进而驱动榨杆26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270和榨杆2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至套接在榨套270外的集油盘250中,料渣通过蜗轮230上的孔排出。如图3A、3B和3C所示,由于电机210位于蜗轮230外侧,蜗轮230下方没有阻挡物,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而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皮带驱动,如图4A、4B和4C所示,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10、传动轴321和皮带轮322。连接到榨杆360底部的是从动轮,从动轮330为有孔的圆盘,从动轮330中心与榨杆360底端连接。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进料斗3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370的进料端,电机310通过传动轴321带动皮带轮322转动,皮带轮322通过皮带323带动从动轮330转动,进而驱动榨杆36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370和榨杆3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至套接在榨套370外的集油盘350中,料渣通过从动轮330上的孔排出。如图4A、4B和4C所示,由于电机310位于从动轮330外侧,从动轮330下方没有阻挡物,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而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套接在榨杆底端的有孔圆盘在与榨杆的连接部可以形成有坡面,以下以齿轮为例,如图13所示,在榨杆1060下端设置与榨杆1060连接的伞形部件1030,榨杆1060的下端与伞形部件1030的中心连接,伞形部件1030与榨杆1060连接部分为坡面1033,从出渣端排出的料渣可以沿坡面排出。伞形部件1030还具有孔1032,沿坡面1033排出渣可以通过孔1032排出榨油机外。伞形部件1030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传动齿配合的齿1031,驱动机构可以通过伞形部件1030上的齿1031来驱动榨杆实现榨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涡轮和皮带驱动的从动轮同样也适用于上述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榨油机为驱动进料端的榨杆来榨油的榨油机。如图5A和5B所示,榨油机机体包括驱动机构、榨杆460、榨套470、齿轮盘430和进料斗440。榨杆460可转动地组装于榨套470内,榨套470和榨杆460配合的封闭内腔形成榨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10、齿轮传动轴421和传动齿轮422。齿轮传动轴421一端装在电机410上,另一端上装有传动齿轮422,传动齿轮422与齿轮盘430啮合。榨杆460顶端从进料斗440中伸出,齿轮盘430为圆盘,齿轮盘430中心与榨杆460顶端连接。
榨油机工作时,位于齿轮盘430下方的进料斗4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470的进料端,电机410通过齿轮传动轴421带动传动齿轮422转动,传动齿轮422带动齿轮盘430转动,进而驱动榨杆46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470和榨杆4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料渣径直排出。如图5A和5B所示,由于电机410位于齿轮盘430外侧,榨杆460顶端伸出进料斗460与齿轮盘430中心连接。由于驱动机构位于榨油机的前端,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蜗轮驱动,如图6A和6B所示,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10、蜗杆轴521和蜗杆522。与涡杆522配合的蜗轮530与榨杆560的顶端连接,蜗轮530为有孔的圆盘。榨油机工作时,位于蜗轮530下方的进料斗5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570的进料端,电机510通过蜗杆轴521带动蜗杆522转动,蜗杆522带动蜗轮530转动,进而驱动榨杆56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570和榨杆5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5,料渣径直排出。如图6A和6B所示,由于电机510位于齿轮盘530外侧,榨杆560顶端伸出进料斗560与蜗轮530中心连接。驱动机构位于榨油机的前端,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皮带驱动,如图7A和7B所示,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10、传动轴621和皮带轮622。从动轮630与伸出进料斗640的榨杆660顶端连接,从动轮630为有孔的圆盘。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进料斗6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670的进料端,电机610通过传动轴621带动皮带轮622转动,皮带轮622通过皮带623带动从动轮630转动,进而驱动榨杆66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670和榨杆6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6,料渣通径直排出。如图7A和7B所示,由于电机610位于从动轮630外侧,榨杆660顶端伸出进料斗660与从动轮630中心连接。由于驱动机构位于榨油机的前端,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电机1010直接驱动榨杆1060,如图12A、12B和12C所示,榨油机包括驱动机构、榨杆1060、榨套1070、进料斗1040和底座1030。榨杆1060可转动地组装于榨套1070内,榨套1070与榨杆1060配合的封闭内腔形成榨膛。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电机1010和传动杆1011。电机1010通过传动杆1011与伸出进料斗1040的榨杆1060的上端连接。由于电机1010位于榨油机的上方,因此出渣端没有被阻挡可以实现轴向排渣。
本实施例的榨油机的圆盘还可以设置在榨套和进料斗之间与榨杆连接,以下以齿轮驱动为例,说明圆盘与榨杆的这种连接方式。
如图8A和8B所示,榨油机包括驱动机构、螺旋轴160a、榨套170a、进料斗140a、加热管150a、齿轮盘130a、支架180a、集油瓶192a和集渣盘191a。驱动机构包括出油孔110a、齿轮传动轴121a和传动齿轮122a。齿轮传动轴121a一端装在电机110a上,另一端上装有传动齿轮122a,传动齿轮122a与齿轮盘130a啮合。齿轮盘130a为带齿圆盘,齿轮盘130a设置在榨套和进料斗之间套接在螺旋轴160a顶端,齿轮盘130a位于进料口上方开设有孔,以便油料进入到榨膛内。榨油机工作时,电机110a齿轮传动轴121a带动传动齿轮122a转动,传动齿轮122a带动齿轮盘130a转动,进而驱动螺旋轴160a。由于齿轮盘130a在榨套170a和进料斗140a之间因而起到拨料器的作用,采用这结构的榨油机可以不适用拨料器,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成本。
当然涡轮驱动和皮带驱动也可以采用这种圆盘与榨杆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榨油机为驱动榨套旋转榨油的榨油机,如图9A和9B所示,榨油机包括驱动机构、进料斗740、榨杆760及与之配合的螺旋榨套770和蜗轮730。榨套770、榨杆760和进料斗740配合的开放空间形成进料段,榨套770与榨杆760配合的封闭内腔形成榨膛,包括上部分的输送段和中部分的压榨段及下部的出饼段。输送段承接入料口的油料,输送和预压油料,此段内油料在压榨时不出油;从压榨时开始出油起到不出油止为压榨段,用于压榨油料以产出油脂;从不出油起到出渣端为出饼段,此段增大压榨压力,不出油(一般来说榨油机的出饼段密闭(不开孔或开缝),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出饼段是否密闭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榨套770输送段设置出油孔770-2,出油孔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
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10、蜗杆轴721和蜗杆722。蜗轮730安装在轴承支架751上,与螺旋榨套770的底端连接。轴承座751-1安装在轴承支架751上,轴承座751-1上套接轴承4,轴承座751-1上有轴承压盖771用轴承螺栓771-1拧紧,轴承压盖771内圆面有垂直于圆周相通的凹形槽771-2。
如图9A和9B所示,榨杆760为中空结构,底部端面均布齿状出渣口760-1,通过拧紧螺母760-2将榨杆760和加热管780安装在轴承支架751上,榨杆760上端有内螺纹与集油沉降导油机构790外螺纹连接。如图9A和9B所示,集油沉降导油机构790由集油腔790-1、腔盖790-2、导油管790-3、过滤孔790-4组成。腔盖790-2设置在集油腔790-1上端,导油管790-3设置在集油腔790-1内,过滤孔790-4设置在集油腔790-1的侧壁上。为了解决油与料渣分离,榨套770侧壁上不能设置滤油孔。由于过滤孔790-4设置在榨油机的输入段,而榨套770侧壁上没有滤油孔,榨膛中的油随压榨时间的增加逐渐累积,当达到输送段后通过过滤孔790-4进入集油腔790-1,沿导油管790-3流入集油瓶753。由于榨出的油是从压榨段累积到达输送段,在这个过程中在榨油机内部的强大压力和料渣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当油达到输送段以后油中已经基本没有料渣了,油通过过滤孔790-4时再次被过滤,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集油沉降机构790设置在输送段可以有效地分离油和料渣。
榨杆760外表面均布平行于轴心线的刮刀,以增加榨油时油料在榨套中向前运动的速度,从而提高榨油效率。若榨杆表面是光滑,榨油时油料与榨杆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容易出现榨套旋转而油料不向前移动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榨杆表面设置刮刀增加榨杆与油料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榨油时带动油料在榨套中的向前运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仅仅不限定榨杆表面设置刮刀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榨杆表面可以是能够增加榨杆和油料之间的摩擦力的任何结构,例如榨杆表面可以设置与螺旋榨套的螺旋线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凹槽。螺旋凹槽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梯形或锯齿形。当榨杆表面上设置刮刀时,刮刀的数量可以是10个,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榨杆的具体结构合理设置刮刀的个数,一般在2-20个。
螺旋榨套770内表面上有变径、变距内螺纹770-3,该内螺纹770-3设置的原理和所起的作用于传统螺旋榨油机的螺旋轴变径、变距原理和作用相同,均是为了使榨膛从进料端到出渣端内径逐渐变小,并推动油料在榨膛中从进料端到出渣端运动。螺旋榨套770的螺距从输送段到压榨段的方向逐渐变小,榨套770内表面的内螺纹770-3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梯形或锯齿形。为了使榨膛沿榨膛从进料端到出渣端内径逐渐变小,榨杆也可以设计为进料端直径小,出渣端直径大的结构;或者榨套也可以设计为进料端内径大,出渣端内径小的结构;或者两者的组合。螺旋榨套770内表面底部有环形均布齿状出渣口770-2。螺旋榨770外圆上,分布凸形键770-1。螺旋榨套770垂直放入轴承压盖771,与榨杆760上的凹形槽771-2连接至定位挡圈770-4转至L形扣位槽771-3处限位。
螺旋榨套770上有进料斗740,锁紧螺母760-2外圆与集渣盘752套接,集渣盘752与集油瓶753套接。为了防止榨油时进料斗740内油料的溅出,进料斗740上端还可以设置有料盖(图中未示出),在料盖和主机之间,安装有电磁感应装置,榨油时如果打开料盖,榨油机可以自动停机,避免进料斗740内油料溅出。
榨油机工作时,电机710通过蜗杆轴721带动蜗杆722转动,蜗杆722带动蜗轮730转动,进而驱动螺旋榨套770旋转,油料在螺旋榨套770的旋转驱动下从顶端进入螺旋榨套770,由于螺旋榨套770内表面上的变径、变距内螺纹770-3油料在螺旋榨套770的容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油料被挤压出油,随压榨过程的进行油渐渐增加达到集油沉降导油机构790中,通过过滤孔790-4进入集油腔790-1中,然后沿导油管790-3流入集油瓶753;料渣在螺旋榨套770的推力和重力作用下落入集渣盘752中。榨油时,榨杆760可以旋转,以促进油料在榨套中的向前运动。为了促进油料在榨套中的向前运动,榨杆760的旋转方向应当与螺旋榨套770的旋转方向相反。榨杆760也可以固定安装在螺旋榨套770之内,由于榨杆760表面设置平行于其轴心线的刮刀或螺旋凹槽,榨杆760固定安装在螺旋榨套770内同样也可以促进油料在榨套770中的向前运动。
如图9A和9B所示,由于电机710位于蜗轮730外侧,蜗轮730下方没有阻挡物,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而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齿轮驱动,如图10A和10B所示,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810、齿轮传动轴821和传动齿轮822。齿轮盘830与螺旋榨套870底端连接,齿轮盘830为有孔的圆盘。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进料斗8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870的进料端,电机810通过齿轮传动轴821带动传动齿轮822转动,传动齿轮822带动齿轮盘830转动,进而驱动螺旋榨套87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870和榨杆8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料渣轴向排出。如图10A和10B所示,由于电机810位于齿轮盘830外侧,齿轮盘830下方没有阻挡物,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而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榨油机也可以采用皮带驱动,如图11A和11B所示,榨油机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10、传动轴921和皮带轮922。从动轮930,与螺旋榨套970底端连接,从动轮930为有孔的圆盘。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进料斗940中的油料,由进料口进入榨套970的进料端,电机910通过传动轴921带动皮带轮922转动,皮带轮922通过皮带923带动从动轮930转动,进而驱动榨套970旋转,将油料不断由榨膛进料端推至榨膛出渣端方向,越接近榨膛出渣端,榨套970和榨杆960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9,料渣通过从动轮930上的孔排出。如图11A和11B所示,由于电机910位于从动轮930外侧,从动轮930下方没有阻挡物,榨膛中的料渣可以径直从榨油机中排出,而不需要额外的排渣装置。
图9A-11B分别示出蜗轮730、齿轮盘830和从动轮930套接在螺旋榨套770、870和970底端的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驱动机构不设置在榨膛的下方,蜗轮、齿轮盘和从动轮可以套接在螺旋榨套的任何位置以及榨套870外表面设置的齿可以设置在榨套870的任何位置均可以实现轴向进料和轴向排渣,当进料斗840与榨套870锁定时,还可以驱动进料斗840来实现驱动榨套旋转的目的。
图9A-11B分别示出蜗轮730、齿轮盘830和从动轮930套接在螺旋榨套770、870和970的实施方式,然而也可以直接在榨套770、870和970外表面形成圆盘,以齿轮驱动为例,可以直接榨套870的外表面设置与传动齿轮822配合的齿替代齿轮盘830,通过与从动齿轮822配合的齿驱动机构驱动榨套870旋转。对于蜗轮驱动和皮带的驱动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直接在榨套外表面设置与蜗轮榨油机工作时,电机810带动齿轮传动轴821,传动轴821带动传动齿轮820,传动齿轮820与榨套870外表面的齿配合进而驱动榨套870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对榨套的驱动。对于蜗轮驱动,可以在榨套770外表面直接形成与涡杆722配合的蜗轮齿,从而驱动机构直接驱动榨套770旋转。对于皮带驱动,可以在榨套970的外表面形成从动轮,从而驱动机构直接驱动榨套970旋转。
实施例1-3分别公开了驱动榨杆或榨套的榨油机,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可以是在驱动榨杆时榨套也可以旋转,驱动榨套时榨杆也可以旋转。可以通过在榨杆和榨套之间设置齿轮,齿轮与榨杆和榨套底部设置的齿轮配合实现驱动榨杆时榨套也同时反向旋转、以及在驱动榨套时榨杆也可以同时反向旋转。即驱动机构可以与榨杆和榨套之一连接,即可实现同时驱动榨杆和榨套。也可以分别为榨杆和榨套设置驱动机构,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榨杆和榨套。采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榨杆和榨套时,榨杆和榨套之间不用设置齿轮。对于榨杆和榨套同时旋转的情况可以是榨套或榨杆之一推料,也可以是榨杆和榨套同时推料。“推料”是指推料部件(即榨杆或者套)是可旋转的,表面具有用于推料的螺纹以推动油料从进料端到出渣端运动。对于榨杆和榨套同时推料的情况下,榨套内表面的变径、变距内螺纹与榨杆外表面的变径、变距螺纹可以是从进料端到出渣端均设置;也可以是榨套内表面部分段设置变径、变距内螺纹,榨杆的外表面部分段变径、变距螺纹,但榨套和榨杆设置变径、变距螺纹或螺纹段要接续或者部分重叠,即保证实现榨套和榨杆的接力推料。
以上实施例以榨油机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适于任何固液分离装置,例如榨汁机等。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料斗、榨套、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榨杆安装在所述榨套内,所述榨杆和所述榨套立式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不设置在所述榨套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榨杆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或顶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圆盘以带动所述榨杆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榨套套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圆盘以带动所述榨套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传动轴和传动齿轮;所述圆盘为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齿轮盘。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轴和蜗杆;所述圆盘为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轴、皮带轮和皮带;所述圆盘为通过所述皮带与皮带轮配合的从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连接时,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设置有孔,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通过所述孔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连接时,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设置有孔,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通过所述孔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连接时,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 设置有孔,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通过所述孔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底端连接时,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设置有孔,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通过所述孔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在靠近所述圆盘与所述榨杆的连接部形成有坡面,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渣沿所述坡面滑落通过所述孔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套接在所述榨套的任何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套接在所述榨套的任何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套接在所述榨套的任何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套接在所述榨套的任何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直接形成于所述榨套外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进料斗和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进料斗套接;所述进料斗与所述榨套锁紧;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料斗以带动所述榨套旋转。 
CN201420394893.8U 2014-07-16 2014-07-16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0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4893.8U CN204020033U (zh) 2014-07-16 2014-07-16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4893.8U CN204020033U (zh) 2014-07-16 2014-07-16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0033U true CN204020033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5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489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0033U (zh) 2014-07-16 2014-07-16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00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8424A1 (zh) * 2014-07-16 2016-01-21 深圳市鲜油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8424A1 (zh) * 2014-07-16 2016-01-21 深圳市鲜油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0999A (zh)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CN105109087B (zh) 一种多功能秸秆压块成型机
CN202143573U (zh) 多功能榨汁机
CN109080191A (zh) 一种破碎压榨机
CN104690998B (zh) 立式榨油机
CN103735143A (zh) 榨汁机
CN104128265B (zh)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CN210846645U (zh) 一种红花油制作的磨浆机
CN205413879U (zh) 餐厨垃圾螺旋送料装置
CN204020033U (zh) 立式固液分离装置
CN112297494A (zh) 一种医疗用中草药汁液提取装置
CN205413895U (zh) 动态防堵塞型餐厨垃圾预处理脱水装置
CN206043328U (zh) 用于液体食品过滤挤压器上的绞龙式落料挤压装置
CN104691000B (zh) 榨油机
CN204020030U (zh) 立式榨油机
CN203854185U (zh) 逆向混料阻断式泵送喂料机
CN204020034U (zh) 榨油机
CN104691002B (zh) 立式榨油机
CN210506973U (zh) 一种瓦楞原纸生产中的磨浆装置
CN104691001B (zh) 榨油机
CN204604976U (zh) 螺旋榨油机
CN207694999U (zh)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行星离心固液分离器
CN210538745U (zh) 一种挤压式提取果汁装置
CN206579177U (zh) 一种全自动榨油机
CN209566529U (zh) 水果榨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16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north ring road west window of Binhai Garden 8 1401A-77-9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es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a Tau in Yan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81 angle 3 4F International Creative Yantian Por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ILEER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