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9554U -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9554U
CN203999554U CN201420359092.8U CN201420359092U CN203999554U CN 203999554 U CN203999554 U CN 203999554U CN 201420359092 U CN201420359092 U CN 201420359092U CN 203999554 U CN203999554 U CN 203999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ower
vacuum
trapping solution
lipid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90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二晓
梁椿松
段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yand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yan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yand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yan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90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9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9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95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脱臭塔上部为填料段,下部为板塔段;上壳体顶部连接有填料段抽真空管,板塔段上部的脱臭塔下壳体上连接有板塔段抽真空管分别与总抽真空管相连。真空油换热器的油分配盘底板上分布有多个布油孔,各布油孔的投影均匀分布在相应换热器列管上管口的周边;各换热器列管的上管口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锯齿槽。脱臭馏分捕集塔分为气相相通的上下两段,下部设有维E捕集填料层,上部设有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填料层,分别捕集维E和脂肪酸。干式冻结冷凝器采用多个一次冷凝室并联再与二次冷凝室串联,沿进气方向,制冷剂列管的排列间距逐渐变小。该系统脱臭效果好,节能且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用于植物油精炼中脱酸、脱臭操作,属于植物油精炼成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油精炼过程中,需要经过脱臭工序成为脱臭成品油,脱臭工序通常在脱臭塔中完成,用于将植物油中的臭味物质进行挥发或蒸发脱除,从脱臭塔中被抽出的馏分进入脱臭馏分捕集塔进行捕集回收。脱臭塔包括相互连接的脱臭塔上壳体和脱臭塔下壳体,脱臭塔上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填料段进油管,填料段进油管的出口向下对准油分配器的中心,油分配器的下方直至脱臭塔上壳体的底部填充有脱臭塔填料,脱臭塔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板塔段出油管。
高温的待脱臭油从填料段进油管进入脱臭塔上壳体的上部,自上而下流动直至从脱臭塔下壳体底部的板塔段出油管流出。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脱臭过程中,脱臭塔中的绝对压力越低,越利于植物油中臭味物质的挥发脱除,因此脱臭塔上壳体的顶部与抽真空管相连,保持脱臭塔的内腔处于真空状态。由于脱臭塔的高度比较高,上部距离抽真空口比较近,抽真空的效果比较好;由于抽气阻力的存在,远离抽真空口的脱臭塔下部,抽真空的效果比较差,高温油在低真空度环境下不仅不利于油中低组分臭味物质的脱除而且易导致油中小分子成份发生聚合反应,影响油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脱臭效果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包括脱臭塔、脱臭馏分捕集塔和抽真空系统,所述脱臭塔包括相互连接的脱臭塔上壳体和脱臭塔下壳体,所述脱臭塔上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填料段进油管,所述填料段进油管的出口向下对准油分配器的中心,所述油分配器的下方直至所述脱臭塔上壳体的底部填充有脱臭塔填料;所述脱臭塔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板塔段出油管,所述脱臭塔下壳体的上部设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隔离塔盘,所述脱臭塔上壳体及所述隔离塔盘以上部分共同构成填料段;所述脱臭塔下壳体位于隔离塔盘以下的部分构成板塔段;所述填料段的下部连接有填料段出油管;所述板塔段的上部壳体上连接有板塔段进油管,所述脱臭塔上壳体的顶部连接有填料段抽真空管,所述板塔段上部的脱臭塔下壳体上连接有板塔段抽真空管,所述填料段抽真空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板塔段抽真空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脱臭塔总抽真空管的两端,所述脱臭塔总抽真空管的中部与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脱臭馏分入口连接,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捕集塔抽真空口与所述抽真空系统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脱臭塔总抽真空管分别通过填料段抽真空管和板塔段抽真空管与脱臭塔上壳体的顶部及板塔段上部相连,填料段抽真空管负责维持填料段的真空度,板塔段抽真空管负责维持板塔段的真空度,各自的抽气高度大致相当于整个脱臭塔高度的一半,使板塔段具有与填料段相同的高真空度。在脱臭塔上壳体中,待脱臭油经油分配器均匀洒入脱臭塔填料中,在重力作用下,待脱臭油呈薄膜状向下流动;从下方向上流动的水蒸汽及蒸馏出的脂肪酸等低组分臭味物质进入穿过脱臭塔填料,与向下流动的待脱臭油逆流接触,脱臭塔填料提供汽液接触所需的充足传质表面积,油中绝大部分挥发物在此过程中迅速脱除,水蒸汽及蒸馏出的臭味成分经填料段抽真空管抽出塔外。在脱臭塔下壳体中,隔离塔盘将上下两部分的气相空间隔断,各自抽真空,植物油可以从隔离塔盘以上部分通过连通管流动至隔离塔盘以下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真空油换热器和真空加热器,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壳体下部设有待脱臭油进口管,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壳体上部设有待脱臭油出口管,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上管板上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上罐,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的中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进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进口管低于所述填料段出油管,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下管板下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下罐,所述脱臭成品油下罐的下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出口管;所述真空加热器的出口管通过阀门一与所述板塔段进油管相连,且通过阀门二与所述填料段进油管相连;所述板塔段出油管的出口与脱臭油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所述脱臭油输送泵的出口通过阀门三与所述填料段进油管相连,且通过阀门五与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相连,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待脱臭油出口管与所述真空加热器的入口管相连;所述填料段出油管通过阀门四与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相连。待脱臭油在进入脱臭塔之前经真空加热器加热升温,便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等臭味物质在脱臭塔中逸出;脱臭成品油需在真空下冷却才能保证油的品质,为充分利用脱臭成品油中的热能,将高温的脱臭成品油在真空油换热器中与低温的待脱臭油进行间接换热,一方面使脱臭成品油得到降温冷却,另一方面使待脱臭油温度得以提高后进入真空加热器继续加热升温。采用同一套装置,仅通过阀门的切换,脱臭塔就可以实现两种流程,流程一:关闭阀门一、阀门三及阀门四,打开阀门二和阀门五,可实现植物油在重力作用下先流经填料段再流经板塔段,然后由脱臭油输送泵送入真空油换热器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在填料段,通过蒸汽流与油膜的逆向对流,可以去除大部分脂肪酸等挥发性物质;再进入板塔段,依次向下流过每一个储油盘,与储油盘底部喷入的水蒸汽进行充分接触,且在储油盘中停留一段时间,油中残留色素、不挥发性的过氧化物被裂解脱除。流程二:关闭阀门二和阀门五,打开阀门一、阀门三及阀门四,可实现植物油先流经板塔段,然后由脱臭油输送泵送入填料段进油管,再流经填料段,接着自流进入真空油换热器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对于某些油品稍差的植物油,在进入脱臭塔后,会在高温作用下产生碳化结焦,如果先进填料段,就会造成填料结垢,严重时会导致填料堵塞,影响脱臭效果。此时选择先进板塔段,利用植物油在各储油盘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使油中的杂质析出物沉积在塔盘上,然后再进入填料段,从而避免填料表面结垢甚或堵塞,延长填料段的使用时间。对于某些易水解的植物油,如果选择流程一,由于出脱臭塔之前在板塔段的储油盘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植物油易在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产生小分子如醛、酮等臭味成分,同时如果塔盘内的直接蒸汽含水,更易导致植物油发生水解反应,影响脱臭效果;此时可选择流程二,先进板塔段后进填料段,由于在填料段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在出脱臭塔之前,板塔段植物油高温产生的小分子聚合物和水解产物能够在填料段得到快速挥发去除,从而保证最终脱臭成品油的品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油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端口封闭有换热器上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端口封闭有换热器下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腔分布有多根换热器列管,各所述换热器列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轴线且换热器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从换热器上管板和换热器下管板的管孔中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管板的上方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上罐,所述换热器下管板的下方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下罐,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连接有待脱臭油进口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待脱臭油出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的顶部连接有换热器抽真空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的中部安装有脱臭成品油进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下罐的底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出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中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油分配盘,所述脱臭成品油进口管的出口对准油分配盘的中心,所述油分配盘的底板平行于所述换热器上管板,所述油分配盘的底板上分布有多个布油孔,各所述布油孔的投影均匀分布在相应换热器列管上管口的周边;各所述换热器列管的上管口分别连接有高于所述换热器上管板的分布管头,各所述分布管头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锯齿槽,各所述锯齿槽的形状大小高度相同。⑴脱臭成品油即热油从脱臭成品油进口管进入脱臭成品油上罐,沿各换热器列管的管壁呈膜状向下流动,再进入脱臭成品油下罐,然后从脱臭成品油出口管排出;待脱臭油从待脱臭油进口管先进入换热器壳体的下部,沿换热器壳体向上流动,温度逐渐升高,最后从上部的待脱臭油出口管流出;低进高出可以保证待脱臭油充满换热器壳体的每个空间,使各换热器列管均匀换热。⑵脱臭成品油呈膜状向下流动,厚度薄,换热效果好,冷却速度快。⑶换热器采用冷热介质逆流换热,换热效果高;温度最低的待脱臭油从换热器壳体的下部进入与降温后的脱臭成品油换热,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温差,换热效果好;随着待脱臭油的向上流动其温度逐渐升高,当待脱臭油流动至换热器壳体的上部时,其温度达到最高值,此时与待脱臭油换热的是尚未降温的高温脱臭成品油,冷热油仍然具有较大的温差,换热效果仍然很好。⑷脱臭成品油上罐顶部的换热器抽真空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各换热器列管的中心处于贯通状态,保持管程处于真空状态,保证脱臭成品油的品质。⑸该真空油换热器,无需再额外引入一股蒸汽流来辅助增强换热效率,完全避免脱臭成品油在此过程中产生水解的可能,同时降低了抽真空装置的负荷。⑹脱臭成品油从脱臭成品油进口管流出后,首先进入油分配盘,再从油分配盘底板的布油孔向下流出,由于各布油孔的投影均匀分布在相应换热器列管上管口的周边,因此从各布油孔流出的脱臭成品油从均匀地从管口溢流进入列管内,沿管壁呈均匀膜状向下流动;既保证了流入各换热器列管的油量均匀,又避免了某换热器列管因油量较大而阻塞气体的流动通道。⑺各锯齿槽类似于堰槽,便于脱臭成品油从锯齿槽的缺口处流入列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脱臭塔下壳体中沿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塔盘脱臭装置,各所述塔盘脱臭装置分别包括隔断壳体横截面且向上开口的储油盘,各所述储油盘中保持一定高度的油位且储油盘底部分别分布有蒸汽环管,各所述蒸汽环管分别与搅拌蒸汽进口管相连且蒸汽环管上分别均匀安装有多个喷嘴,各所述搅拌蒸汽进口管的上端分别高于所在储油盘的油位线且伸出所述脱臭塔下壳体外,位于上层的储油盘分别设有液封溢流管,各所述液封溢流管的上端口低于所在储油盘的油位线,各所述液封溢流管的下端位于下层的储油盘油位线以下;所述隔离塔盘上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之间或所述隔离塔盘下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之间的气相空间分别通过脱臭塔透气管相互贯通,各所述脱臭塔透气管位于相应储油盘的中心且上端高于所在储油盘的油位线,下端与相应储油盘的底部相平;所述板塔段进油管的下端插入集油斗下部,所述集油斗置于所述隔离塔盘下方最顶层的储油盘中,所述板塔段进油管的管口高于所述集油斗且从所述脱臭塔下壳体中伸出;所述隔离塔盘上一层的所述液封溢流管的下端插入于所述集油斗的下部。⑴在脱臭塔下壳体中,植物油通过各层的液封溢流管依次向下流过每一个储油盘,液封溢流管既能将上一层储油盘中的油输送至下一层储油盘,又起到液封的作用;蒸汽从搅拌蒸汽进口管进入储油盘底部的蒸汽环管中,再从各喷嘴喷出,水蒸汽和植物油充分接触并带动盘中的油上下循环翻动,且植物油在各储油盘中停留一定的时间,在隔离塔盘上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中,水蒸汽及蒸馏出低组分臭味物质逸出;在隔离塔盘下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中,油中残留的色素、不挥发性过氧化物得以裂解脱除;最后脱臭成品油从脱臭塔下壳体底部的板塔段出油管排出塔外。⑵水蒸汽及蒸馏出的臭味物质从脱臭塔透气管逐级进入上层,隔离塔盘下方的气体从板塔段抽真空管排出,隔离塔盘上方的气体从填料段抽真空管排出。⑶在系统刚投入运行时或板塔段最上层的储油盘未投入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集油斗的容积远小于储油盘,集油斗内的少量存油可以迅速起到液封的作用,将隔离塔盘上下的气相空间隔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顶部设有捕集塔抽真空口,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下部设有维E捕集填料层,所述维E捕集填料层的下方连接有维E捕集液收集罐,所述维E捕集液收集罐的中部连接有脱臭馏分入口,所述维E捕集液收集罐的底部设有维E捕集液出口管;所述维E捕集填料层的上方设有多个向维E捕集填料层均匀布液的喷嘴,各所述喷嘴分别安装在维E捕集液入口管上;所述维E捕集液入口管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所述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的底部连接有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的下端伸出塔体外;所述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的中心设有连通塔体上部和下部气相空间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上端口罩有透气管顶帽;所述透气管顶帽的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填料层,所述脂肪酸捕集填料层的上方设有向其均匀布液的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的进液管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相连,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从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上部壳体伸出塔体外,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与所述捕集塔抽真空口之间设有丝网除沫器。⑴从脱臭塔被抽出的臭味物质从维E捕集液收集罐中部的脱臭馏分入口进入脱臭馏分捕集塔,在捕集塔抽真空口的抽吸作用下,气体自下而上流动,首先穿过维E捕集填料层;温度较高的维E捕集液从维E捕集液入口管进入塔体下半部,并从各喷嘴喷出洒布在维E捕集填料层上,沿维E捕集填料层呈薄膜状向下流动,维E捕集液与脱臭气流逆向流动,由于脱臭气流中的维E沸点较高,首先被高温的维E捕集液冷凝从而被捕集,落入维E捕集液收集罐中,从维E捕集液出口管排出塔外。又由于脂肪酸的沸点远低于维E的沸点,高温的维E捕集液不能使脱臭气流中的脂肪酸达到沸点而冷凝,脂肪酸气体继续向上流动,从透气管进入捕集塔上半部,进入脂肪酸捕集填料层;温度较低的脂肪酸捕集液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进入塔体上半部,通过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淋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上,沿脂肪酸捕集填料层呈薄膜状向下流动,脂肪酸捕集液与气流逆向流动,脂肪酸气体达到沸点被脂肪酸捕集液冷凝捕集,落入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中,从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排出塔外。⑵丝网除沫器可以截流气流的泡沫,防止进入抽真空系统中。⑶根据维E的沸点高于脂肪酸沸点的原理,采用双段捕集的方法,通过先输入高温捕集液捕集维E,再输入低温捕集液捕集脂肪酸,实现从脱臭馏出物中分部提取维E和脂肪酸的目的,维E的浓度可达维E捕集液重量的15-20%,大大提高了维E的浓度,降低了回收利用的成本。⑷由于脱臭气流中,维E的含量远低于脂肪酸的含量,维E捕集液的循环量比较小,采用喷嘴喷淋布液。而脂肪酸捕集液需要的循环量比较大,如也采用喷嘴喷淋布液,则容易发生雾化,导致捕集液的雾化液滴从捕集塔抽真空口进入抽真空系统,因此采用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既能保证均匀布液,又能保持较大的流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维E捕集液加热器、维E捕集液冷却器、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和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所述维E捕集液出口管与所述维E捕集液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维E捕集液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维E捕集液输送泵与所述维E捕集液冷却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维E捕集液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维E捕集液入口管连接,所述维E捕集液输送泵的出口还通过维E捕集液排放阀与维E捕集液排放管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的出口通过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的出口还通过脂肪酸捕集液排放阀与脂肪酸捕集液排放管连接。⑴维E捕集液从维E捕集液出口管流出进入维E捕集液加热器,在维E捕集液加热器中被蒸汽间接加热后,温度稍高于所需的温度,由维E捕集液输送泵送至维E捕集液冷却器,在维E捕集液冷却器中循环冷却水对其进行间接冷却,将维E捕集液的温度准确调整至所需的温度,再进入维E捕集液入口管喷淋;维E捕集液循环喷淋捕集,最后打开维E捕集液排放阀从维E捕集液排放管排出。⑵脂肪酸捕集液从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流出进入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在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中被蒸汽间接加热后,温度稍高于所需的温度,由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送至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在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中循环冷却水对其进行间接冷却,将脂肪酸捕集液的温度准确调整至所需的温度,再进入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脂肪酸捕集液循环淋布捕集,最后打开脂肪酸捕集液排放阀从脂肪酸捕集液排放管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和水环式真空泵,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和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分别由动力蒸汽提供射流抽真空动力;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与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之间设有对动力蒸汽进行冷凝的主冷凝器,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与水环式真空泵之间设有对动力蒸汽进行冷凝的辅助冷凝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总液槽、分配器分液槽和淋液板,各所述淋液板的轴线呈水平状态、相互平行且淋液板均匀排列在所述脂肪酸捕集填料层的上方,各所述淋液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分配器分液槽的下部,且所述分配器分液槽的下部侧壁上分别设有向所述淋液板的上端布液的淋液孔,各所述淋液孔分别沿相应淋液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分配器总液槽横跨在各所述分配器分液槽上方且设有补液孔分别向各分配器分液槽补液;各所述淋液板高度方向的中部向一侧凸出形成竖壁,所述竖壁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向另一侧倾斜的斜面。⑴脂肪酸捕集液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先进入分配器总液槽,再从分配器总液槽的补液孔流入各分配器分液槽,在重力作用下,再由各分配器分液槽的淋液孔流至各淋液板的上端,在各淋液板上形成薄膜并沿淋液板向下流动淋布;由于淋液板均匀排列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的上方,既能实现均匀布液,与喷嘴相比,又提高了布液量且避免雾化。⑵脂肪酸捕集液从分配器分液槽的淋液孔流出后,首先落在淋液板向上的斜面上,再沿此斜面向下流至竖壁上,此过程中液膜在淋液板的全长度方向上逐渐均匀分布,到达竖壁底部时在粘度的作用下,继续沿向下的斜面流动,在重力作用下在向下的斜面上流动过程中不断有捕集液落下形成一定宽度的淋液带,向下均匀洒布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氨制冷系统,所述干式冻结冷凝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冻结器壳体,所述冻结器壳体的一端被管板封闭,另一端被冻结器固定封头封闭,所述管板上安装有多根与所述氨制冷系统连接的U形制冷剂列管,各U形制冷剂列管沿冻结器壳体的轴线向所述冻结器固定封头端延伸,所述管板外侧覆盖有冻结器法兰封头,所述冻结器壳体的前侧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弧形扩大壳,所述弧形扩大壳的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冻结器进气口,各所述冻结器进气口的轴线呈水平状且垂直于所述冻结器壳体的轴线;沿所述U形制冷剂列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管板平行的管束支撑挡板和多个管束支撑隔板,各所述管束支撑隔板之间分别构成一次冷凝室,所述管束支撑挡板与所述管板之间构成二次冷凝室,所述二次冷凝室的前端与相邻的一次冷凝室相互隔绝,所述二次冷凝室的后端与各一次冷凝室之间通过冻结器抽气通道相互连通;所述二次冷凝室的壳体上设有冻结器抽气口与冻结器抽气管相连,所述冻结器抽气管与所述抽真空系统相连通;所述冻结器进气口与所述一次冷凝室之间设有使气流向各一次冷凝室均匀分配的导流分配板;各所述冻结器进气口上分别连接有融冰进汽口,所述二次冷凝室及各所述一次冷凝室的下方分别设有融冰排液口,各所述融冰排液口分别与融冰汇流管连接;所述融冰汇流管的出口与除冰罐的除冰进液口相连,所述除冰罐的除冰溢流口与冷凝液收集罐的入口连接,冷凝液收集罐的出口与冷凝液排出管连接,所述除冰罐中通有间接加热的蒸汽,所述除冰罐的除冰蒸汽出口与所述融冰进汽口连接。⑴混合气体从冻结器进气口进入弧形扩大壳内,分别同时进入各一次冷凝室,经各一次冷凝室冻结后去除大部分可凝性气体,剩余气体共同进入各一次冷凝室后方的冻结器抽气通道,经冻结器抽气通道进入二次冷凝室进一步冷凝冻结,去除剩余的可凝性气体,最后从冻结器抽气口排出不凝性气体。⑵各一次冷凝室之间相当于并联,冻结的效果相同,使冻结冷凝器的全长度及全面积得以充分利用,一次冷凝室与二次冷凝室之间相当于串联,进行二次冷凝把关,确保完全冻结剩余可凝性气体。⑶由于一次冷凝室接触的是可凝性气体含量最高的混合气,故一次冷凝室并联设有多个;经一次冷凝室冻结后,残留的可凝性气体已经很少,只需一个面积很小的二次冷凝室即可,使得制冷剂列管在全长度方向均能发挥很好的作用。⑷各一次冷凝室并联设置,迎风面积大,风阻小,而且各一次冷凝室会同时冻结满,不会出现某一个已冻结满,其余尚空余很大的现象,工作周期长;更不会发生因前方发生阻塞,使气流难以流到后方的现象。⑸两台冻结冷凝器轮换进行冻结或融冰,当某台冻结冷凝器已经结满冰时,则停止冻结,从向除冰罐内通入蒸汽加热,除冰罐闪蒸的蒸汽从融冰进汽口进入冻结冷凝器进行融冰,融化后的液体从各融冰排液口流至融冰汇流管中排至除冰罐中,除冰罐满后溢流至冷凝液收集罐中,再从冷凝液收集罐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一次冷凝室中沿气流的前进方向,所述U形制冷剂列管的排列间距逐渐减小。由于刚接触制冷剂列管的气体中可凝性气体含量高,冻结强度大,此时接触的列管间距比较大,满足冻结冰层厚的需要且保证气流通畅;随着气流的向后流动,可凝性气体的含量大幅度减小,冻结强度小,此时接触的列管间距比较小,仍能保证气流的通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脱臭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脱臭塔的油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真空油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沿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D部位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脱臭馏分捕集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脱臭馏分捕集塔部位的系统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冻结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中沿E-E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中沿F-F的剖视图。
图中:1.真空油换热器;1a.波纹膨胀节;1b.待脱臭油进口管;1c.待脱臭油出口管;1d. 换热器折流板;1e.换热器壳体;1f.换热器上管板;1g.换热器下管板;1h.脱臭成品油上罐;1h1.换热器抽真空管;1h2.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j.脱臭成品油下罐;1k.脱臭成品油出口管;1m.换热器列管;1m1.分布管头;1n.油分配盘;1n1.布油孔;2.脱臭塔;201.脱臭塔上壳体;201a.填料段进油管;201b.油分配器;201c.脱臭塔填料;202.脱臭塔下壳体;202a.收集盘;202b.导油管;202c.储油盘;202d.搅拌蒸汽进口管;202e.蒸汽环管;202f.蒸汽喷嘴;202g.液封溢流管;202h.脱臭塔透气管;202i.填料段出油管;202j.板塔段进油管;202k.板塔段出油管;202m.飞溅油收集盘;202n.飞溅油管;202p.集油斗;203.隔离塔盘;204.脱臭塔总抽真空管;204a.填料段抽真空管;204b.板塔段抽真空管;A.填料段;B.板塔段;3.真空加热器;3a.真空加热器进口管;3b.真空加热器出口管;3c.真空加热器抽真空口;3d.真空加热器搅拌蒸汽入口;3e.真空加热器加热蒸汽入口;3f.真空加热器冷凝水出口;4.脱臭油输送泵;5.脱臭馏分捕集塔;5a.维E捕集液收集罐;5a1.维E捕集液出口管;5b.脱臭馏分入口;5c.维E捕集填料层;5d.维E捕集液入口管;5e. 捕集液喷嘴;5f.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5g.捕集塔透气管;5h.透气管顶帽;5j.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k.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5k1.分配器总液槽;5k2.分配器分液槽;5k3.淋液板;5m.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n.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5p.丝网除沫器;5q.捕集塔抽真空口;6.维E捕集液加热器;7.维E捕集液输送泵;8.维E捕集液冷却器;9.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10.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11.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 12.冻结冷凝器;12a.冻结器壳体;12b.冻结器法兰封头;12c.冻结器固定封头;12d.弧形扩大壳;12d1.冻结器进气口;12e.导流分配板;12f.管束支撑隔板;12g.管束支撑挡板;12h.U形制冷剂列管;12j.一次冷凝室;12k.二次冷凝室;12k1.冻结器抽气口;12m.冻结器抽气通道;12n.融冰进汽口;12p.融冰汇流管;12q.冻结器抽气管;13.除冰罐;13a.除冰进液口;13b.除冰溢流口;13c.除冰蒸汽出口;14.冷凝液收集罐;14a.吹扫蒸汽入口;15.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6.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7.主冷凝器;18.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9.辅助冷凝器;20.水环式真空泵;21.前级密封水槽;22.后级密封水槽;23.喷淋水泵;24.成品油输送泵; V1.阀门一;V2.阀门二;V3.阀门三;V4.阀门四;V5.阀门五;V6.维E捕集液排放阀;V7.维E捕集液旁通阀;V8.脂肪酸捕集液排放阀;V9.脂肪酸捕集液旁通阀;G1.维E捕集液排放管;G2.脂肪酸捕集液排放管;G3.冷凝液排出管;G4.成品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包括真空油换热器1、脱臭塔2、真空加热器3、脱臭油输送泵4、脱臭馏分捕集塔5和冻结冷凝器12。
如图2、图3所示,脱臭塔2包括相互连接的脱臭塔上壳体201和脱臭塔下壳体202,脱臭塔上壳体201的上部连接有填料段进油管201a,填料段进油管201a的出口向下对准油分配器201b的中心,油分配器201b的下方直至脱臭塔上壳体201的底部填充有脱臭塔填料201c;脱臭塔下壳体202的底部设有板塔段出油管202k,脱臭塔下壳体202的上部设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隔离塔盘203,脱臭塔上壳体201及隔离塔盘203以上部分共同构成填料段A;脱臭塔下壳体202位于隔离塔盘203以下的部分构成板塔段B;填料段A的下部连接有填料段出油管202i;板塔段B的上部壳体上连接有板塔段进油管202j。脱臭塔上壳体201的顶部连接有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板塔段上部的脱臭塔下壳体202上连接有板塔段抽真空管204b,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的另一端和板塔段抽真空管204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脱臭塔总抽真空管204的两端,脱臭塔总抽真空管204的中部与抽真空系统连接。
脱臭塔下壳体202中沿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塔盘脱臭装置,优选隔离塔盘的上方设有两层塔盘脱臭装置,隔离塔盘203的下方设有四层塔盘脱臭装置。各塔盘脱臭装置分别包括隔断壳体横截面且向上开口的储油盘202c,各储油盘202c中保持一定高度的油位且储油盘202c底部分别分布有蒸汽环管202e,各蒸汽环管202e分别与搅拌蒸汽进口管202d相连且蒸汽环管202e上分别均匀安装有多个蒸汽喷嘴202f,各搅拌蒸汽进口管202d的上端分别高于所在储油盘202c的油位线且伸出脱臭塔下壳体202外,位于上层的储油盘202c分别设有液封溢流管202g,各液封溢流管202g的上端口低于所在储油盘202c的油位线,各液封溢流管202g的下端位于下层的储油盘油位线以下;隔离塔盘203上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之间或隔离塔盘203下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之间的气相空间分别通过脱臭塔透气管202h相互贯通,各脱臭塔透气管202h位于相应储油盘202c的中心且上端高于所在储油盘202c的油位线,下端与相应储油盘的底部相平。
脱臭塔下壳体202的顶部中心设有收集盘202a,收集盘202a位于脱臭塔填料201c的正下方且大于脱臭塔上壳体201的横截面,收集盘202a的中心连接有导油管202b,导油管202b的下端插入下层储油盘202c的油位线以下,从脱臭塔填料201c淋下的植物油落入收集盘202a,再由导油管202b进入下层储油盘202c。
板塔段进油管202j的下端插入集油斗202p下部,集油斗202p置于隔离塔盘下方最顶层的储油盘中,板塔段进油管202j的管口高于集油斗202p且从脱臭塔下壳体202中伸出;隔离塔盘上一层的液封溢流管的下端插入于集油斗202p的下部。在系统刚投入运行时或板塔段最上层的储油盘未投入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集油斗的容积远小于储油盘,集油斗内的少量存油可以迅速起到液封的作用,将隔离塔盘上下的气相空间隔离。
填料段出油管202i的管口低于所在储油盘202c的液封溢流管202g的上端口,当填料段出油管202i出口的阀门打开时,植物油从填料段出油管202i流出;当填料段出油管出口的阀门关闭时,植物油从液封溢流管202g流入下层。
上一层储油盘的最低处分别设有泄油孔,各层泄油孔分别与排空管相连,各排空管上分别安装有排空阀且排空管的下端分别插入于下一层储油盘的油位线以下。打开某一层的排空阀,就可以使该层储油盘的油直接流入下一层,从而根据需要调节实际投入使用的塔盘脱臭装置的层数。
最下端的脱臭塔透气管202h的下方设有飞溅油收集盘202m,飞溅油收集盘202m的底部连接有飞溅油管202n,飞溅油管202n的下端从脱臭塔下壳体202的底部伸出塔外,进入飞溅油罐。在蒸汽对储油盘202c中的油进行搅拌时,有少数很小的油沫会被蒸汽流夹带进入脱臭塔透气管202h,最终会落至位于下方的飞溅油收集盘202m中,再从飞溅油管202n导出塔外。
如图4至图6所示,真空油换热器1包括换热器壳体1e,换热器壳体1e的上端口封闭有换热器上管板1f,换热器壳体1e的下端口封闭有换热器下管板1g,换热器壳体1e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波纹膨胀节1a,换热器壳体1e的内腔在高度方向设有多道换热器折流板1d。换热器壳体1e的内腔分布有多根换热器列管1m,各换热器列管1m的轴线平行于换热器壳体1e的轴线且换热器列管1m的上下两端分别从换热器上管板1f和换热器下管板1g的管孔中伸出,换热器上管板1f的上方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上罐1h,换热器下管板1g的下方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下罐1j,换热器壳体1e的下部连接有待脱臭油进口管1b,换热器壳体1e的上部连接有待脱臭油出口管1c,脱臭成品油上罐1h的顶部连接有换热器抽真空管1h1,换热器抽真空管1h1与脱臭塔下壳体202的上部相连接;脱臭成品油上罐1h的中部安装有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低于填料段出油管202i。脱臭成品油下罐1j的底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出口管1k。
脱臭成品油上罐1h中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油分配盘1n,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的出口对准油分配盘1n的中心,油分配盘1n的底板平行于换热器上管板1f,油分配盘1n的底板上分布有多个布油孔1n1,各布油孔1n1的投影均匀分布在相应换热器列管1m上管口的周边。
各换热器列管1m的上管口分别连接有高于换热器上管板1f的分布管头1m1,各分布管头1m1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锯齿槽,各锯齿槽的形状大小高度相同,均为上大下小的V形槽。
工作中,脱臭成品油即热油从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流出后,首先进入油分配盘1n,再从油分配盘底板的布油孔1n1向下流出,由于各布油孔1n1的投影均匀分布在相应换热器列管1m上管口的周边,各锯齿槽类似于堰槽,脱臭成品油从锯齿槽的缺口处流入列管内呈均匀膜状向下流动。随着油位的增高,V形槽的开口增大,流入管内的油量增多;反之,随着油位的降低,V形槽的开口减小,流入管内的油量减少。接着脱臭成品油进入脱臭成品油下罐1j,然后从脱臭成品油出口管1k排出,由成品油输送泵24泵至节能换热及冷却设备换热后,送至成品油管G4。
待脱臭油从待脱臭油进口管1b先进入换热器壳体1e的下部,在换热器折流板1d的作用下,沿换热器壳体1e曲折向上流动,温度逐渐升高,最后从上部的待脱臭油出口管1c流出。全高度方向均为逆流换热,温度最低的待脱臭油从换热器壳体1e的下部进入与降温后的脱臭成品油换热,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温差,换热效果好;随着待脱臭油的向上流动其温度逐渐升高,当待脱臭油流动至换热器壳体1e的上部时,其温度达到最高值,此时与待脱臭油换热的是尚未降温的高温脱臭成品油,冷热油仍然具有较大的温差,换热效果仍然很好。
脱臭成品油上罐1h顶部的换热器抽真空管1h1与抽真空装置连接,各换热器列管1m的中心处于贯通状态,保持管程处于真空状态,保证脱臭成品油的品质。
真空加热器3的顶部设有真空加热器抽真空口3c,真空加热器抽真空口3c可以与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直接连接,也可以接入脱臭塔上壳体201的上部,从油分配器201b所在高度的切线方向进入,如果从真空加热器抽真空口3c排出的气体中带有油沫,可以在脱臭塔中靠旋转得以去除。冷油从真空加热器进口管3a进入,热油从真空加热器出口管3b排出,搅拌蒸汽从真空加热器搅拌蒸汽入口3d进入,对油进行间接加热的高压蒸汽从真空加热器加热蒸汽入口3e进入,冷凝水从真空加热器冷凝水出口3f排出。
真空加热器出口管3b通过阀门一V1与板塔段进油管202j相连,且通过阀门二V2与填料段进油管201a相连;板塔段出油管202k的出口与脱臭油输送泵4的入口相连;脱臭油输送泵4的出口通过阀门三V3与填料段进油管201a相连,且通过阀门五V5与真空油换热器1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相连,真空油换热器1的待脱臭油出口管1c与真空加热器进口管3a相连;填料段出油管202i通过阀门四V4与真空油换热器1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相连。
脱臭塔总抽真空管204分别通过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和板塔段抽真空管204b与脱臭塔上壳体201的顶部及板塔段上部相连,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负责维持填料段的真空度,板塔段抽真空管204b负责维持板塔段的真空度,各自的抽气高度大致相当于整个脱臭塔高度的一半,使板塔段具有与填料段相同的高真空度。
在脱臭塔上壳体201中,待脱臭油经油分配器201b均匀洒入脱臭塔填料201c中,在重力作用下,待脱臭油呈薄膜状向下流动;从下方向上流动的水蒸汽及蒸馏出的脂肪酸等低组分臭味物质进入穿过脱臭塔填料201c,与向下流动的待脱臭油逆流接触,脱臭塔填料201c提供汽液接触所需的充足传质表面积,油中绝大部分挥发物在此过程中迅速脱除,水蒸汽及蒸馏出的臭味成分经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抽出塔外。在脱臭塔下壳体202中,隔离塔盘203将上下两部分的气相空间隔断,各自抽真空,植物油可以从隔离塔盘203以上部分通过连通管流动至隔离塔盘203以下部分。
在脱臭塔下壳体202中,植物油通过各层的液封溢流管202g依次向下流过每一个储油盘202c,液封溢流管202g既能将上一层储油盘中的油输送至下一层储油盘,又起到液封的作用;蒸汽从搅拌蒸汽进口管202d进入储油盘202c底部的蒸汽环管202e中,再从各蒸汽喷嘴202f喷出,水蒸汽和植物油充分接触并带动盘中的油上下循环翻动,且植物油在各储油盘中停留一定的时间,在隔离塔盘203上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中,水蒸汽及蒸馏出低组分臭味物质逸出;在隔离塔盘203下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中,油中残留的色素、不挥发性过氧化物得以裂解脱除;最后脱臭成品油从脱臭塔下壳体202底部的板塔段出油管202k排出塔外。水蒸汽及蒸馏出的臭味物质从脱臭塔透气管202h逐级进入上层,隔离塔盘203下方的气体从板塔段抽真空管204b排出,隔离塔盘203上方的气体从填料段抽真空管204a排出。
待脱臭油在进入脱臭塔之前经真空加热器3加热升温,便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等臭味物质在脱臭塔中逸出;脱臭成品油需在真空下冷却才能保证油的品质,为充分利用脱臭成品油中的热能,将高温的脱臭成品油在真空油换热器1中与低温的待脱臭油进行间接换热,一方面使脱臭成品油得到降温冷却,另一方面使待脱臭油温度得以提高后进入真空加热器3继续加热升温。
如图3所示,通过阀门的切换,脱臭塔可以实现两种流程,流程一:关闭阀门一V1、阀门三V3及阀门四V4,打开阀门二V2和阀门五V5,可实现植物油先流经填料段再流经板塔段,然后进入真空油换热器1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在填料段,通过蒸汽流与油膜的逆向对流,可以去除大部分脂肪酸等挥发性物质;再进入板塔段,依次向下流过每一个储油盘202c,与储油盘底部喷入的水蒸汽进行充分接触,且在储油盘中停留一段时间,油中残留色素、不挥发性的过氧化物被裂解脱除。
流程二:关闭阀门二V2和阀门五V5,打开阀门一V1、阀门三V3及阀门四V4,可实现植物油先流经板塔段再流经填料段,然后进入真空油换热器1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对于某些油品稍差的植物油,由于其中所含在杂质很容易淤积在填料的缝隙中,严重的会造成填料的堵塞,此时选择先进板塔段,利用植物油在各储油盘202c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使油中的杂质得到一定的沉淀,然后再进入填料段,可以避免填料的缝隙被堵塞。
如图7至图11所示,脱臭馏分捕集塔5的顶部设有捕集塔抽真空口5q,脱臭馏分捕集塔5的下部设有维E捕集填料层5c,维E捕集填料层5c的下方连接有维E捕集液收集罐5a,维E捕集液收集罐5a的中部连接有脱臭馏分入口5b,维E捕集液收集罐5a的底部设有维E捕集液出口管5a1;
维E捕集填料层5c的上方设有多个向维E捕集填料层均匀布液的捕集液喷嘴5e,各捕集液喷嘴5e分别安装在维E捕集液入口管5d上;维E捕集液入口管5d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5f,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5f的底部连接有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5n,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5n的下端伸出塔体外;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5f的中心设有连通塔体上部和下部气相空间的捕集塔透气管5g,捕集塔透气管5g的上端口罩有透气管顶帽5h;透气管顶帽5h的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的上方设有向其均匀布液的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5k,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5k的进液管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相连,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从脱臭馏分捕集塔5的上部壳体伸出塔体外,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与捕集塔抽真空口5q之间设有丝网除沫器5p。
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5k包括分配器总液槽5k1、分配器分液槽5k2和淋液板5k3,各淋液板5k3的轴线呈水平状态、相互平行且淋液板5k3均匀排列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的上方,各淋液板5k3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分配器分液槽5k2的下部,且分配器分液槽5k2的下部侧壁上分别设有向淋液板5k3的上端布液的淋液孔,各淋液孔分别沿相应淋液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分配器总液槽5k1横跨在各分配器分液槽5k2上方且设有补液孔分别向各分配器分液槽5k2补液。各淋液板高度方向的中部向一侧凸出形成竖壁,竖壁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向另一侧倾斜的斜面。
脂肪酸捕集液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先进入分配器总液槽5k1,再从分配器总液槽5k1的补液孔流入各分配器分液槽5k2,在重力作用下,再由各分配器分液槽5k2的淋液孔流至各淋液板5k3的上端,在各淋液板上形成薄膜并沿淋液板向下流动淋布;由于淋液板均匀排列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的上方,既能实现均匀布液,与捕集液喷嘴5e相比,又提高了布液量且避免雾化。脂肪酸捕集液从分配器分液槽5k2的淋液孔流出后,首先落在淋液板向上的斜面上,再沿此斜面向下流至竖壁上,此过程中液膜在淋液板的全长度方向上逐渐均匀分布,到达竖壁底部时在粘度的作用下,继续沿向下的斜面流动,在重力作用下在向下的斜面上流动过程中不断有捕集液落下形成一定宽度的淋液带,向下均匀洒布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上。
脱臭馏分捕集系统还包括维E捕集液加热器6、维E捕集液冷却器8、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9和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11。
维E捕集液出口管5a1与维E捕集液加热器6的入口连接,维E捕集液加热器6的出口通过维E捕集液输送泵7与维E捕集液冷却器8的入口连接,维E捕集液冷却器8的出口与维E捕集液入口管5d连接,维E捕集液输送泵7的出口还通过维E捕集液排放阀V6与维E捕集液排放管G1连接。
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5n与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9的入口连接,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9的出口通过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10与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11的入口连接,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11的出口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连接,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10的出口还通过脂肪酸捕集液排放阀V8与脂肪酸捕集液排放管G2连接。
工作中,从脱臭塔被抽出的臭味物质从维E捕集液收集罐5a中部的脱臭馏分入口5b进入脱臭馏分捕集塔5,在捕集塔抽真空口5q的抽吸作用下,气体自下而上流动,首先穿过维E捕集填料层5c;在塔体内的绝对压力在2mbar的情况下,180℃的维E捕集液从维E捕集液入口管5d进入塔体下半部,并从各捕集液喷嘴5e喷出洒布在维E捕集填料层5c上,沿维E捕集填料层5c呈薄膜状向下流动,维E捕集液与脱臭气流逆向流动,由于脱臭气流中的维E沸点较高,首先被180℃的维E捕集液冷凝从而被捕集,落入维E捕集液收集罐5a中,从维E捕集液出口管5a1排出塔外。又由于脂肪酸的沸点远低于维E的沸点,180℃的维E捕集液不能使脱臭气流中的脂肪酸达到沸点而冷凝,脂肪酸气体继续向上流动,从捕集塔透气管5g进入捕集塔上半部,进入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55℃的脂肪酸捕集液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进入塔体上半部,通过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5k淋在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上,沿脂肪酸捕集填料层5j呈薄膜状向下流动,脂肪酸捕集液与气流逆向流动,脂肪酸气体达到沸点被脂肪酸捕集液冷凝捕集,落入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5f中,从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5n排出塔外。
丝网除沫器5p可以截流气流的泡沫,防止进入抽真空系统中。根据维E的沸点高于脂肪酸沸点的原理,采用双段捕集的方法,通过先输入180℃的捕集液捕集维E,再输入55℃的捕集液捕集脂肪酸,实现从脱臭馏出物中分部提取维E和脂肪酸的目的。
维E捕集液从维E捕集液出口管5a1流出进入维E捕集液加热器6,在维E捕集液加热器6中被蒸汽间接加热后,温度稍高于所需的温度例如为200℃,由维E捕集液输送泵7送至维E捕集液冷却器8,在维E捕集液冷却器8中循环冷却水对其进行间接冷却,将维E捕集液的温度准确调整至所需的温度即180℃,再进入维E捕集液入口管5d喷淋。维E捕集液冷却器8的进出口通过维E捕集液旁通阀V7连接,适当的时候可以维E捕集液旁通阀V7实现旁通。维E捕集液循环喷淋捕集,最后打开维E捕集液排放阀V6从维E捕集液排放管G1排出,维E的浓度可达维E捕集液重量的15-20%,大大提高了维E的浓度,降低了回收利用的成本。在塔体内的绝对压力在2mbar的情况下,180℃的维E捕集液即可将维E冷凝捕集,而此时脂肪酸远没有达到沸点,仍为气态向上半部流动。
脂肪酸捕集液从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5n流出进入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9,在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9中被蒸汽间接加热后,温度稍高于所需的温度例如为80℃,由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10送至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11,在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11中循环冷却水对其进行间接冷却,将脂肪酸捕集液的温度准确调整至所需的温度即55℃,再进入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5m布液。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11的进出口通过脂肪酸捕集液旁通阀V9连接,适当的时候可以打开脂肪酸捕集液旁通阀V9实现旁通。脂肪酸捕集液循环淋布捕集,最后打开脂肪酸捕集液排放阀V8从脂肪酸捕集液排放管G2排出。55℃的脂肪酸捕集液可将脂肪酸冷凝捕集,虽然此温度远低于维E的沸点,但由于维E已先行捕集,此时为脂肪酸进入脂肪酸捕集液。
如图12至图14所示,干式冻结冷凝器12包括轴线水平的冻结器壳体12a,冻结器壳体12a的一端被管板封闭,另一端被冻结器固定封头12c封闭,管板上安装有多根U形制冷剂列管12h,各U形制冷剂列管12h沿冻结器壳体12a的轴线向冻结器固定封头端延伸,管板外侧覆盖有冻结器法兰封头12b,冻结器壳体12a的前侧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弧形扩大壳12d,弧形扩大壳12d的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冻结器进气口12d1,各冻结器进气口12d1的轴线呈水平状且垂直于冻结器壳体12a的轴线;沿U形制冷剂列管12h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与管板平行的管束支撑挡板12g和多个管束支撑隔板12f,各管束支撑隔板12f之间的间隔均匀,且相邻管束支撑隔板之间分别构成一次冷凝室12j,管束支撑挡板12g与管板之间构成二次冷凝室12k,二次冷凝室12k的前端与相邻的一次冷凝室12j相互隔绝,二次冷凝室12k的后端与各一次冷凝室12j之间通过冻结器抽气通道12m相互连通;二次冷凝室12k的壳体上设有冻结器抽气口12k1与冻结器抽气管12q相连。冻结器进气口12d1与一次冷凝室12j之间设有使气流向各一次冷凝室12j均匀分配的导流分配板12e。
各冻结器进气口12d1上分别连接有融冰进汽口12n,二次冷凝室12k及各一次冷凝室12j的下方分别设有融冰排液口,各融冰排液口分别与融冰汇流管12p连接。冻结器进气口与捕集塔抽真空口相连,融冰汇流管的出口与除冰罐13的除冰进液口13a相连,除冰罐13的除冰溢流口13b与冷凝液收集罐14的入口连接,冷凝液收集罐14的出口与冷凝液排出管G3连接,排液时,吹扫蒸汽从吹扫蒸汽入口14a进入,使冷凝液收集罐14排尽。除冰罐13中通有间接加热的蒸汽,除冰罐的除冰蒸汽出口13c与融冰进汽口连接。
各一次冷凝室12j中沿气流的前进方向,U形制冷剂列管12h的排列间距逐渐减小。管束支撑隔板12f的前后均有缺口,前面为进气侧,后部形成冻结器抽气通道12m。管束支撑挡板12g的后部缺口形成冻结器抽气通道12m,前部与进气侧隔离。由于刚接触制冷剂列管的气体中可凝性气体含量高,冻结强度大,此时接触的列管间距比较大,满足冻结冰层厚的需要且保证气流通畅;随着气流的向后流动,可凝性气体的含量大幅度减小,冻结强度小,此时接触的列管间距比较小,仍能保证气流的通畅。
工作中,混合气体从冻结器进气口12d1进入弧形扩大壳12d内,分别同时进入各一次冷凝室12j,经各一次冷凝室12j冻结后去除大部分可凝性气体,剩余气体共同进入各一次冷凝室12j后方的冻结器抽气通道12m,经冻结器抽气通道12m进入二次冷凝室12k进一步冷凝冻结,去除剩余的可凝性气体,最后从冻结器抽气口排出不凝性气体。各一次冷凝室12j之间相当于并联,冻结的效果相同,使冻结冷凝器的全长度及全面积得以充分利用,一次冷凝室12j与二次冷凝室12k之间相当于串联,进行二次冷凝把关,确保完全冻结剩余可凝性气体。由于一次冷凝室12j接触的是可凝性气体含量最高的混合气,故一次冷凝室12j并联设有多个;经一次冷凝室12j冻结后,残留的可凝性气体已经很少,只需一个面积很小的二次冷凝室12k即可,使得制冷剂列管在全长度方向均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各一次冷凝室12j并联设置,迎风面积大,风阻小,而且各一次冷凝室12j会同时冻结满,不会出现某一个已冻结满,其余尚空余很大的现象,工作周期长;更不会发生因前方发生阻塞,使气流难以流到后方的现象。当某台冻结冷凝器已经结满冰时,则该台停止冻结,另一台投入冻结,结满冰的进入融冰;从融冰进汽口12n通入蒸汽进行融冰,融化后的液体从各融冰排液口流至融冰汇流管12p中排出,从除冰进液口13a进入除冰罐13中,当除冰罐13中液位已满时,则从除冰溢流口13b流至冷凝液收集罐14中,冷凝液收集罐中蓄满后从冷凝液排出管G3排出。
抽真空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5、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6、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8和水环式真空泵20,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5、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6和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8分别由动力蒸汽提供射流抽真空动力。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6与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8之间设有对动力蒸汽进行冷凝的主冷凝器17,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8与水环式真空泵20之间设有对动力蒸汽进行冷凝的辅助冷凝器19,主冷凝器17和辅助冷凝器19的管程走气体介质,壳程走循环冷却水。主冷凝器17和辅助冷凝器管程下部分别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分别通过排水管插入密封水槽的水下,水环式真空泵20的出水口也通过排水管插入密封水槽的水下。由于主冷凝器17位于前级,气体介质相对较脏,换热列管内壁容易粘接污物,在主冷凝器17的管程顶部设有喷淋头,喷淋头与喷淋水泵23的出口相连,喷淋水泵23的吸口与密封水槽相连。
密封水槽分为前级密封水槽21和后级密封水槽22,辅助冷凝器19和水环式真空泵20所排比较清洁的排水进入后级密封水槽22,主冷凝器17所排不太清洁的排水进入前级密封水槽21,后级密封水槽22通过溢流口向前级密封水槽21溢流,前级密封水槽21的溢流口低于后级密封水槽22,使后级密封水槽22相对比较清洁的水不断补入前级密封水槽21,再从前级密封水槽排出。
该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通过真空油换热器1,既使得成品油在真空条件下得以降温,又利用成品油的余热对原料油进行了预热,节约了能源耗用。先用脱臭馏分捕集塔5对脱臭废气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捕集回收,分别回收维E和脂肪酸,使维E的回收浓度大幅度提高;未捕尽的气体再采用冻结冷凝器12进行冷凝冻结,既彻底回收了有效成分,又大大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大大降低了抽真空系统的负荷。
水环式真空泵20吸口的绝对压力为240mbar,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8吸口的绝对压力为60mbar,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6吸口的绝对压力为22mbar,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15吸口的绝对压力为1.5mbar,捕集塔抽真空口5q的绝对压力为1.5mbar,脱臭馏分入口5b的绝对压力为2mbar,真空加热器抽真空口3c的绝对压力为2mbar。
待脱臭油进口管1b内的油温为100℃,待脱臭油出口管1c内的油温为210℃,脱臭成品油进口管1h2内的油温为240℃,脱臭成品油出口管1k内的油温为130℃。
从真空加热器加热蒸汽入口3e进入真空加热器3的间接加热蒸汽的压力为55bar,进入冷凝液收集罐14的吹扫蒸汽压力为3bar,进入除冰罐13的间接加热蒸汽的压力为3bar。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包括脱臭塔、脱臭馏分捕集塔、干式冻结冷凝器和抽真空系统,所述脱臭塔包括相互连接的脱臭塔上壳体和脱臭塔下壳体,所述脱臭塔上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填料段进油管,所述填料段进油管的出口向下对准油分配器的中心,所述油分配器的下方直至所述脱臭塔上壳体的底部填充有脱臭塔填料;所述脱臭塔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板塔段出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塔下壳体的上部设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隔离塔盘,所述脱臭塔上壳体及所述隔离塔盘以上部分共同构成填料段;所述脱臭塔下壳体位于隔离塔盘以下的部分构成板塔段;所述填料段的下部连接有填料段出油管;所述板塔段的上部壳体上连接有板塔段进油管,所述脱臭塔上壳体的顶部连接有填料段抽真空管,所述板塔段上部的脱臭塔下壳体上连接有板塔段抽真空管,所述填料段抽真空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板塔段抽真空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脱臭塔总抽真空管的两端,所述脱臭塔总抽真空管的中部与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脱臭馏分入口连接,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捕集塔抽真空口与所述冻结冷凝器的冻结器进气口相连,所述冻结冷凝器的冻结器抽气口与所述抽真空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油换热器和真空加热器,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壳体下部设有待脱臭油进口管,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壳体上部设有待脱臭油出口管,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上管板上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上罐,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的中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进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进口管低于所述填料段出油管,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下管板下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下罐,所述脱臭成品油下罐的下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出口管;所述真空加热器的出口管通过阀门一与所述板塔段进油管相连,且通过阀门二与所述填料段进油管相连;所述板塔段出油管的出口与脱臭油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所述脱臭油输送泵的出口通过阀门三与所述填料段进油管相连,且通过阀门五与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相连,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待脱臭油出口管与所述真空加热器的入口管相连;所述填料段出油管通过阀门四与所述真空油换热器的脱臭成品油进口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油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端口封闭有换热器上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端口封闭有换热器下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腔分布有多根换热器列管,各所述换热器列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轴线且换热器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从换热器上管板和换热器下管板的管孔中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管板的上方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上罐,所述换热器下管板的下方连接有脱臭成品油下罐,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连接有待脱臭油进口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待脱臭油出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的顶部连接有换热器抽真空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的中部安装有脱臭成品油进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下罐的底部连接有脱臭成品油出口管;所述脱臭成品油上罐中安装有开口向上的油分配盘,所述脱臭成品油进口管的出口对准油分配盘的中心,所述油分配盘的底板平行于所述换热器上管板,所述油分配盘的底板上分布有多个布油孔,各所述布油孔的投影均匀分布在相应换热器列管上管口的周边;各所述换热器列管的上管口分别连接有高于所述换热器上管板的分布管头,各所述分布管头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锯齿槽,各所述锯齿槽的形状大小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塔下壳体中沿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塔盘脱臭装置,各所述塔盘脱臭装置分别包括隔断壳体横截面且向上开口的储油盘,各所述储油盘中保持一定高度的油位且储油盘底部分别分布有蒸汽环管,各所述蒸汽环管分别与搅拌蒸汽进口管相连且蒸汽环管上分别均匀安装有多个喷嘴,各所述搅拌蒸汽进口管的上端分别高于所在储油盘的油位线且伸出所述脱臭塔下壳体外,位于上层的储油盘分别设有液封溢流管,各所述液封溢流管的上端口低于所在储油盘的油位线,各所述液封溢流管的下端位于下层的储油盘油位线以下;所述隔离塔盘上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之间或所述隔离塔盘下方的各层塔盘脱臭装置之间的气相空间分别通过脱臭塔透气管相互贯通,各所述脱臭塔透气管位于相应储油盘的中心且上端高于所在储油盘的油位线,下端与相应储油盘的底部相平;所述板塔段进油管的下端插入集油斗下部,所述集油斗置于所述隔离塔盘下方最顶层的储油盘中,所述板塔段进油管的管口高于所述集油斗且从所述脱臭塔下壳体中伸出;所述隔离塔盘上一层的所述液封溢流管的下端插入于所述集油斗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顶部设有捕集塔抽真空口,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下部设有维E捕集填料层,所述维E捕集填料层的下方连接有维E捕集液收集罐,所述维E捕集液收集罐的中部连接有脱臭馏分入口,所述维E捕集液收集罐的底部设有维E捕集液出口管;所述维E捕集填料层的上方设有多个向维E捕集填料层均匀布液的喷嘴,各所述喷嘴分别安装在维E捕集液入口管上;所述维E捕集液入口管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所述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的底部连接有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的下端伸出塔体外;所述脂肪酸捕集液收集斗的中心设有连通塔体上部和下部气相空间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上端口罩有透气管顶帽;所述透气管顶帽的上方设有脂肪酸捕集填料层,所述脂肪酸捕集填料层的上方设有向其均匀布液的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的进液管与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相连,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从所述脱臭馏分捕集塔的上部壳体伸出塔体外,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与所述捕集塔抽真空口之间设有丝网除沫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维E捕集液加热器、维E捕集液冷却器、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和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所述维E捕集液出口管与所述维E捕集液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维E捕集液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维E捕集液输送泵与所述维E捕集液冷却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维E捕集液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维E捕集液入口管连接,所述维E捕集液输送泵的出口还通过维E捕集液排放阀与维E捕集液排放管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出口管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加热器的出口通过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入口管连接,所述脂肪酸捕集液输送泵的出口还通过脂肪酸捕集液排放阀与脂肪酸捕集液排放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和水环式真空泵,一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和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分别由动力蒸汽提供射流抽真空动力;二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与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之间设有对动力蒸汽进行冷凝的主冷凝器,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与水环式真空泵之间设有对动力蒸汽进行冷凝的辅助冷凝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捕集液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总液槽、分配器分液槽和淋液板,各所述淋液板的轴线呈水平状态、相互平行且淋液板均匀排列在所述脂肪酸捕集填料层的上方,各所述淋液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分配器分液槽的下部,且所述分配器分液槽的下部侧壁上分别设有向所述淋液板的上端布液的淋液孔,各所述淋液孔分别沿相应淋液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分配器总液槽横跨在各所述分配器分液槽上方且设有补液孔分别向各分配器分液槽补液;各所述淋液板高度方向的中部向一侧凸出形成竖壁,所述竖壁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向另一侧倾斜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氨制冷系统,所述干式冻结冷凝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冻结器壳体,所述冻结器壳体的一端被管板封闭,另一端被冻结器固定封头封闭,所述管板上安装有多根与所述氨制冷系统连接的U形制冷剂列管,各U形制冷剂列管沿冻结器壳体的轴线向所述冻结器固定封头端延伸,所述管板外侧覆盖有冻结器法兰封头,所述冻结器壳体的前侧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弧形扩大壳,所述弧形扩大壳的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冻结器进气口,各所述冻结器进气口的轴线呈水平状且垂直于所述冻结器壳体的轴线;沿所述U形制冷剂列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管板平行的管束支撑挡板和多个管束支撑隔板,各所述管束支撑隔板之间分别构成一次冷凝室,所述管束支撑挡板与所述管板之间构成二次冷凝室,所述二次冷凝室的前端与相邻的一次冷凝室相互隔绝,所述二次冷凝室的后端与各一次冷凝室之间通过冻结器抽气通道相互连通;所述二次冷凝室的壳体上设有冻结器抽气口与冻结器抽气管相连,所述冻结器抽气管与所述抽真空系统相连通;所述冻结器进气口与所述一次冷凝室之间设有使气流向各一次冷凝室均匀分配的导流分配板;各所述冻结器进气口上分别连接有融冰进汽口,所述二次冷凝室及各所述一次冷凝室的下方分别设有融冰排液口,各所述融冰排液口分别与融冰汇流管连接;所述融冰汇流管的出口与除冰罐的除冰进液口相连,所述除冰罐的除冰溢流口与冷凝液收集罐的入口连接,冷凝液收集罐的出口与冷凝液排出管连接,所述除冰罐中通有间接加热的蒸汽,所述除冰罐的除冰蒸汽出口与所述融冰进汽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一次冷凝室中沿气流的前进方向,所述U形制冷剂列管的排列间距逐渐减小。
CN201420359092.8U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Active CN203999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9092.8U CN203999554U (zh)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9092.8U CN203999554U (zh)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9554U true CN203999554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9092.8U Active CN203999554U (zh)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95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4005A (zh) * 2017-08-22 2017-11-17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脂脱臭系统
CN108795566A (zh) * 2018-05-24 2018-11-13 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二级棉油中环丙烯脂肪酸遏制反式脂肪酸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4005A (zh) * 2017-08-22 2017-11-17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脂脱臭系统
CN108795566A (zh) * 2018-05-24 2018-11-13 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二级棉油中环丙烯脂肪酸遏制反式脂肪酸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6512B (zh) 一种植物油脱臭系统
CN101942358B (zh) 油脂干冷真空脱臭方法及设备
CN203999554U (zh) 一种植物油脱臭组合装置
CN101239249A (zh) 醇溶性植物成份提取装置
KR101506338B1 (ko) 유증기 회수장치
JPS6038506A (ja) 発電プラントの循環系中の復水/給水を浄化および脱気する方法
CN103946348A (zh) 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的再生
CN103007555A (zh) 一种真空浓缩器
CN102659194B (zh) 蒸馏式海水淡化设备
CN107381697A (zh) 一种新型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1182919Y (zh) 醇溶性植物成份提取装置
CN105903216A (zh) 中药浓缩装置及工艺
CN102432080B (zh) 常温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CN207210010U (zh) 一种新型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3999553U (zh) 一种组合式脱臭塔装置
CN107715492A (zh) 蒸发器组不凝性气体收集喷射节能装置
CN207330414U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干化装置
RU2184592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ресной воды и опреснитель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2006508288A (ja) 圧縮機の気体を冷却すると同時に該気体から液体を除去する装置
RU2280011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преснения соленой воды и способ опреснения соленой воды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установки
RU255388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преснения морской воды
CN104591326A (zh) 一种可拆板式海水淡化装置
RU2648803C1 (ru) Способ охлаждения и конденсации парогазовой смеси и смесительная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05917233U (zh) 一种节能型脱臭设备
CN211245550U (zh) 一种组合式蒸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