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6721U - 骑马车 - Google Patents

骑马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6721U
CN203996721U CN201420468966.3U CN201420468966U CN203996721U CN 203996721 U CN203996721 U CN 203996721U CN 201420468966 U CN201420468966 U CN 201420468966U CN 203996721 U CN203996721 U CN 203996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atchet
saddle
sprocket whee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689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689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6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6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67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骑马车,包括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车架模块包括车架本体、前车轮和后车轮,鞍座模块包括鞍座支架和鞍座,鞍座支架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车架本体上,鞍座固定安装在鞍座支架的后端,踏板模块包括踏板支架和脚踏板,踏板支架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在车架本体上,第二销轴位于第一销轴的前下方,脚踏板安装在踏板支架的后端,踏板支架与鞍座支架传动连接,当踏板支架绕第二销轴转动时,能够驱动鞍座支架绕第一销轴转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和驱动机构,当鞍座支架绕第一销轴转动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链轮转动。本骑马车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全面的锻炼身体。

Description

骑马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骑马车。
背景技术
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夙愿,而拥有健康,最科学地方法就是养成正确锻炼身体的习惯。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与健康相悖离的现象:富贵病,亚健康,跑步死,过劳死以及突然猝死等等;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身体锻炼,体格衰弱,当一遇到超负荷的环境时,才会出现那么多意外和突然。经调查发现,欠健康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富足,营养过剩成为常态,过剩的能量若不能有效地消耗掉,就可能导致肥胖,而因肥胖带来的富贵病,渐渐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杀手,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无工作压力,行为没固定规律,生活节奏宽松的城市和农村人群中。
2、生活单一枯燥或生活节奏紧张,健康意识淡薄,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常见于学业紧张的学生,以及久坐工作的办公室人员和白领。
3、从事单一劳动,身体局部劳损,身心俱疲;多见于从事简单机械动作的计件操作工和重体力劳动人员。
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可分两类:一类是,身体不接触外物做某种有规律地肢体动作;例如,广场舞,健身操等。另一类是,接触一些器具锻炼各个部位;例如,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骑自行车,使用各种健身器具等等。
虽然健身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都有一定局限性,只能惠及满足一定条件的人。比如,广场舞,健身操;首先你得会,其次它是群体活动,最后就是场地问题;这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很难满足所有的条件;而健身操,广场舞等本身动作舒缓,缺乏激情,属于低能量消耗运动,短时间起不到健身的效果,这对于年富力强,充满激情,喜欢挑战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另外,群体活动还有一个负面效应,这在近年来屡见不鲜,那就是扰民。最近,经常有因广场健身产生矛盾冲突的新闻见诸报端。适量的体育运动能起到良好的健身锻炼,但体育运动多属于高能量消耗运动,稍不注意,容易造成局部劳损,导致肌肉酸痛。
骑自行车能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但自行车有种天生的设计缺陷,使得它与有益的健身背道而驰。自行车追求的是:“弯曲尽可能小的关节,消耗尽可能少的能量,行驶尽可能远的距离”。简洁讲,就是如何追求:“更快捷,更轻便,更省力”。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人们在“更省力,更快捷”方面的追求有了质的飞跃,是人力自行车无法企及的,这也使得许多家庭的人力自行车“刀枪入库”。有益的健身,不仅要消耗足够的能量,而且,还要活动尽可能多的关节,从而达到全身关节和肌肉舒展的效果;它不仅仅追求“量”,并且,还要追求“全”,最后,还得坚持,直至养成习惯,这样,才能有益于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而长期骑自行车,又不注重其他部位锻炼的人,还容易导致腿粗胳膊细的失衡现象,俗称:“豆芽胳膊,大象腿。”
各种健身器材的设计思路和自行车正好相反,它属于费力机构。多种类型的健身器材合理地结合使用,能锻炼全部的身体机能;但是,健身器材价格较贵,专业化程度高,体积和质量较大,若要全面健身,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化健身器材相互配合,才能凑效,这对于私人来说,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是有太多的人需要重视自己的健康,而且是有太多的人需要用实际行动拯救自己的健康;而现有的健身方式和健身工具又存在诸多短板,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一款能弥补诸多短板的东西出现;骑马式多功能器材正是基于大众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所以,开发骑马车,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骑马车,并且能够全面的锻炼身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骑马车,包括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车架模块包括车架本体、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车把,所述车把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所述前车轮,车架本体的后端下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车轮,
所述鞍座模块包括鞍座支架和鞍座,所述鞍座支架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车架本体上,所述鞍座固定安装在鞍座支架的后端上表面上,
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支架和脚踏板,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在车架本体上,所述第二销轴位于第一销轴的前下方,所述脚踏板安装在踏板支架的后端,
所述踏板支架与鞍座支架传动连接,当踏板支架绕第二销轴转动时,能够驱动鞍座支架绕第一销轴转动,当鞍座支架绕第一销轴转动时,能够驱动踏板支架绕第二销轴转动,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链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本体上,所述第二链轮安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第一链轮位于第二链轮的前侧,所述链条安装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所述第一链轮位于鞍座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链轮和鞍座支架,当鞍座支架绕第一销轴转动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链轮转动。
可选的,所述鞍座支架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长圆形孔,所述第一长圆形孔内安装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三销轴能在第一长圆形孔内转动,并且第三销轴能在第一长圆形孔内从前下到后上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第三销轴位于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之间,所述第三销轴固定连接在踏板支架的中部上端。
可选的,所述踏板支架和鞍座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鞍座支架上,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踏板支架上,所述连接杆位于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之间。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鞍座支架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一链轮的端面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链轮的铰接点位于第一链轮的非圆心处,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套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鞍座支架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链轮的链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链轮与其链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垂直于第一链轮的链轮轴,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套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单向机构、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二单向机构和限位机构,
所述第一单向机构包括第一轴承、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一棘爪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一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鞍座支架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三连杆的下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垂直于第一链轮的链轮轴,
所述第二单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二棘爪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二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五连杆的上端与鞍座支架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五连杆的下端与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杆垂直于第一链轮的链轮轴,
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三单向机构安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与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链轮固定套装在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前连杆、后连杆和滑动块,所述前连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上,所述后连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第五连杆上,所述滑动块内开设有矩形空腔,在滑动块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前滑动孔,所述前滑动孔的高度小于矩形空腔的高度,在滑动块的后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后滑动孔,所述后滑动孔的高度小于矩形空腔的高度,所述前连杆的后端穿过前滑动孔后固定连接有前挡块,所述前挡块的高度大于前滑动孔的高度,所述前挡块位于矩形空腔内,且前挡块能够在矩形空腔内前后滑动,所述后连杆的前端穿过后滑动孔后固定连接有后挡块,所述后挡块的高度大于后滑动孔的高度,所述后挡块位于矩形空腔内,且后挡块能够在矩形空腔内前后滑动,当所述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的夹角为50度,当前挡块和后挡块接触时,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的夹角为40度。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单向机构、第二齿条、第二齿轮和第二单向机构,
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平行,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上端均铰接在鞍座支架的后端下部的同一位置上,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下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单向机构包括第一轴承、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一棘爪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一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一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第二单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二棘爪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二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左侧,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三单向机构安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与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链轮固定套装在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后车轮的轮轴上。
可选的,所述踏板支架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长圆形孔,第二长圆形孔的长边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在第二长圆形孔内固定安装有踏板轴,所述脚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踏板轴的左右两端,
所述鞍座支架的后端开设有第三长圆形孔,所述第三长圆形孔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鞍座通过鞍座轴固定安装在第三长圆形孔内,所述鞍座能够绕鞍座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脚踏板和鞍座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小突起。
可选的,本装置还包括车架固定模块,所述车架固定模块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位于后车轮的左右两侧,
所述左支撑架包括左支撑体和左支撑杆,所述左支撑体为由六根支杆构成的三棱锥形,三棱锥的下表面水平设置,三棱锥的最高的顶点处设置有过孔,左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左支撑体的下侧的一根支杆上,左支撑杆的上端穿过左支撑体的最高顶点处的过孔后与车架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杆竖直设置,且能够上下伸缩,
所述右支撑架包括右支撑体和右支撑杆,所述右支撑体和左支撑体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右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右支撑体的下侧的一根支杆上,右支撑杆的上端穿过右支撑体的最高顶点处的过孔后与车架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杆竖直设置,且能够上下伸缩,
所述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通过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连接,第一支撑连杆位于第二支撑连杆的前侧,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均位于后车轮的下侧,在第一支撑连杆或第二支撑连杆上转动地安装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后车轮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设置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使之骑行方式与传统自行车有较大区别。使用时,双脚踩在踏板模块的脚踏板上,手扶车把,同时座在鞍座模块的鞍座上,然后双腿发力,同时腹部伸展,推动踏板支架绕第二销轴顺时针转动,踏板支架带动鞍座支架绕第一销轴逆时针转动,使鞍座向上向前运动,同时鞍座模块驱动模块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当双腿弯曲、腹部收缩时,鞍座模块的鞍座在人的自重下向后下方运动,驱动后轮转动,同时使踏板模块复位。由于本骑马车可全身发力驱动,与传统人力自行车两腿发力相比,有更高的输出功率;骑行时,两腿与双臂配合同时或上或下用力,不像传统自行车那样,两腿做回转运动,所以,腿部不易发麻;骑行过程中,臀部与座位的压力呈间歇式变化,有利于血脉通畅,空气流通,久坐臀部也不会感到疲劳,或者出汗弄湿裤子。并且相对于多种现有健身器材组合来说,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2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3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2的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实施例3的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车架固定模块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车架固定模块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车架固定模块的左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骑马车的车架固定模块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0-车架本体;11-前车轮;12-后车轮;13-车把;14-左支撑体;15-左支撑杆;16-右支撑体;17-右支撑杆;18-第一支撑连杆;19-第二支撑连杆;20-发电机;21-车把手;22-车把轴;30-踏板支架;31-脚踏板;32-第二销轴;33-连接杆;34-第二长圆形孔;35-踏板轴;50-鞍座支架;51-鞍座;52-第一销轴;53-第一长圆形孔;54-第三销轴;55-第三长圆形孔;70-第一链轮;71-第二链轮;72-链条;73-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5-第三连杆;76-第四连杆;77-第一单向机构;78-第五连杆;79-第六连杆;81-限位机构;82-第一轴承;83-第一棘轮;84-第一棘爪;85-前连杆;86-后连杆;87-滑动块;88-前挡块;89-后挡块;90-第一齿条;91-第一齿轮;92-第二齿条;9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骑马车,包括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如图1、图4所示,车架模块包括车架本体10、前车轮11和后车轮12,车架本体10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车把13,车把13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前车轮11,车架本体10的后端下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车轮12。本实施例中车把13包括车把手21和车把轴22,车把手21固定安装在车把轴22的上端,车把轴22的下端可转动地穿过车架本体10前端开设的安装孔后,与前车轮11的轮轴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车架采用的是女士车架。
结合图3所示,鞍座模块包括鞍座支架50和鞍座51,鞍座支架50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52铰接在车架本体10上,鞍座51固定安装在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上表面上。
结合图2所示,踏板模块包括踏板支架30和脚踏板31,踏板支架30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32铰接在车架本体10上,第二销轴32位于第一销轴52的前下方,脚踏板31安装在踏板支架30的后端。
踏板支架30与鞍座支架50传动连接,当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转动时,能够驱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当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时,能够驱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转动。
本实施例中踏板支架与鞍座支架的传动连接方式为在鞍座支架50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长圆形孔53,第一长圆形孔53内安装有第三销轴54,第三销轴54能在第一长圆形孔53内转动,并且第三销轴54能在第一长圆形孔53内从前下到后上方向往复滑动,第三销轴54位于第一销轴52和第二销轴32之间,第三销轴54固定连接在踏板支架30的中部上端。当然,踏板支架与鞍座支架的传动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传动连接方式。
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链轮70、第二链轮71、链条72和驱动机构。第一链轮70通过链轮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本体10上,链轮轴与车架本体10可以使用轴承连接。第二链轮71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第一链轮70位于第二链轮71的前侧,链条72安装在第一链轮70和第二链轮71上,第一链轮70位于鞍座51的下方,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链轮70和鞍座支架50,当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链轮70转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73和第二连杆74,第一连杆73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一连杆73的下端与第二连杆74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74的另一端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杆74垂直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本实施例中,驱动方式是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来实现的,将鞍座支架50的摆动转换为第二连杆74的圆周运动,从而驱动第一链轮转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也可以包括第一连杆73,第一连杆73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一连杆73的下端与第一链轮70的端面铰接,第一连杆73与第一链轮7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链轮70的非圆心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省略第二连杆。
本骑马车在使用时,结合图5所示,骑行者的双脚踩在踏板模块的脚踏板31上,同时双手扶车把,座在鞍座模块的鞍座上,然后双腿与双手配合发力,同时腹部伸展,推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顺时针转动,踏板支架30带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逆时针转动,使鞍座51向上向前运动,同时鞍座模块驱动第一连杆73向上运动,第一连杆73带动第二连杆74绕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第一链轮70转动,第一链轮70通过链条72驱动第二链轮71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当双腿弯曲、腹部收缩时,鞍座模块的鞍座在人的自重下向后下方运动,鞍座支架50往回摆动,同时驱动第一链轮70继续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本装置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时,适用于十公里以下的短途旅程。骑行方式与传统自行车有较大区别。由于可全身发力驱动,与传统人力自行车两腿发力相比,有更高的输出功率;骑行时,两腿与双臂配合同时或上或下用力,不像传统自行车那样,两腿做回转运动,所以,腿部不易发麻;骑行过程中,臀部与座位的压力呈间歇式变化,有利于血脉通畅,空气流通,久坐臀部也不会感到疲劳,或者出汗弄湿裤子。
进一步的,本骑马车还可以包括车架固定模块,以使骑马车作为固定健身器材使用。
如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车架固定模块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位于后车轮12的左右两侧。
左支撑架包括左支撑体14和左支撑杆15,左支撑体14为由六根支杆构成的三棱锥形,三棱锥的下表面水平设置,三棱锥的最高的顶点处设置有过孔,左支撑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左支撑体14的下侧的一根支杆上,左支撑杆15的上端穿过左支撑体14的最高顶点处的过孔后与车架本体10的后端固定连接。左支撑杆15竖直设置,且能够上下伸缩。
右支撑架包括右支撑体16和右支撑杆17,右支撑体16和左支撑体14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右支撑杆1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右支撑体16的下侧的一根支杆上,右支撑杆17的上端穿过右支撑体16的最高顶点处的过孔后与车架本体10的后端固定连接,右支撑杆17竖直设置,且能够上下伸缩。
左支撑杆15的伸缩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左支撑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插装在下杆内,在上杆和下杆上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栓孔,通过调节上杆插入下杆的位置,再用螺栓紧固,就可以方便的调整左支撑杆的长度。当然,左支撑杆也可以采用公开号203712653U中记载的伸缩杆。右支撑杆17可以采用和左支撑杆15相同的机构,以实现其上下伸缩的功能。
左支撑体14和右支撑体16之间通过第一支撑连杆18和第二支撑连杆19连接,第一支撑连杆18位于第二支撑连杆19的前侧,第一支撑连杆18和第二支撑连杆19均位于后车轮12的下侧,在第一支撑连杆18或第二支撑连杆19上转动地安装有发电机20,发电机20的转子与后车轮12接触。第一支撑连杆18和第二支撑连杆19可沿前后方向调节位置。
本实施例中左支撑体14和右支撑体16下端均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锥形调节支柱。
本骑马车作为固定健身器材时,通过车架固定模块将骑马车的后轮抬高离开地面,可将后轮驱动力转化为电能,用来驱动附带的电动按摩模块,使得自身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循环再利用;腹部间歇式的伸展和收缩运动,能最大限度地锻炼腹部的肌肉,起到消腹健肾的作用,对于有啤酒肚和腹部赘肉的人群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过。
优选的,踏板支架30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长圆形孔34,第二长圆形孔34的长边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在第二长圆形孔34内固定安装有踏板轴35,脚踏板31可转动地安装在踏板轴的左右两端。
鞍座支架50的后端开设有第三长圆形孔55,第三长圆形孔55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布置,鞍座51通过鞍座轴固定安装在第三长圆形孔55内,鞍座51能够绕鞍座轴转动,并且鞍座51可以固定在第三长圆孔55的不同位置处。在脚踏板31和鞍座51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小突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车架的微调结构,可改变杠杆效应,使得全身同时得到不同强度的锻炼。
鞍座和脚踏板采用回转浮点的形式,能对脚或臀部进行滚压按摩,广大女士可用来美臀修体,重塑完美身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骑马车,包括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如图6所示,车架模块包括车架本体10、前车轮11和后车轮12,车架本体10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车把13,车把13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前车轮11,车架本体10的后端下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车轮12。本实施例中,车架采用的是男士车架。
结合图7所示,鞍座模块包括鞍座支架50和鞍座51,鞍座支架50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52铰接在车架本体10上,鞍座51固定安装在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上表面上。
踏板模块包括踏板支架30和脚踏板,踏板支架30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32铰接在车架本体10上,第二销轴32位于第一销轴52的前下方,脚踏板31安装在踏板支架30的后端。
踏板支架30与鞍座支架50传动连接,当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转动时,能够驱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
本实施例中踏板支架与鞍座支架的传动连接方式为踏板支架30和鞍座支架50通过连接杆33连接,连接杆33的上端铰接在鞍座支架50上,连接杆33的下端铰接在踏板支架30上,连接杆33位于第一销轴52和第二销轴32之间。当然,踏板支架与鞍座支架的传动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传动连接方式。
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链轮70、第二链轮71、链条72和驱动机构。第一链轮70通过链轮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本体10上,链轮轴与车架本体10可以使用轴承连接。第二链轮71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第一链轮70位于第二链轮71的前侧,链条72安装在第一链轮70和第二链轮71上,第一链轮70位于鞍座51的下方,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链轮70和鞍座支架50,当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链轮70转动。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75、第四连杆76、第一单向机构77、第五连杆78、第六连杆79、第二单向机构(图中未示出)和限位机构81。第一单向机构77位于第二单向机构的左侧。
结合图13所示,第一单向机构77包括第一轴承82、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第一棘轮83固定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端面上,第一棘爪84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内圈端面上,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组成棘轮机构,第一棘轮83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一轴承82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第三连杆75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三连杆75的下端与第四连杆76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76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8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四连杆76垂直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
第二单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第二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二棘爪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组成棘轮机构,第二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第五连杆78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五连杆78的下端与第六连杆79的一端铰接,第六连杆79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第六连杆79垂直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
第二链轮71通过第三单向机构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第三单向机构与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外圈上,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
结合图8所示,限位机构81包括前连杆85、后连杆86和滑动块87。前连杆85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75上,后连杆86的后端铰接在第五连杆78上。滑动块87内开设有矩形空腔,在滑动块87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前滑动孔,前滑动孔的高度小于矩形空腔的高度,在滑动块87的后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后滑动孔,后滑动孔的高度小于矩形空腔的高度。前连杆85的后端穿过前滑动孔后固定连接有前挡块88,前挡块88的高度大于前滑动孔的高度,前挡块88位于矩形空腔内,且前挡块88能够在矩形空腔内前后滑动。后连杆86的前端穿过后滑动孔后固定连接有后挡块89,后挡块89的高度大于后滑动孔的高度,后挡块89位于矩形空腔内,且后挡块89能够在矩形空腔内前后滑动。当所述前挡块88和后挡块89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第三连杆75和第五连杆78的夹角为50度,当前挡块88和后挡块89接触时,第三连杆75和第五连杆78的夹角为40度。
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限位机构包括前连杆、后连杆和滑动杆,前连杆的前端铰接在第三连杆上,在前连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后连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第五连杆上,所述后连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当所述滑动杆位于滑槽的最前端时,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的夹角为50度,当滑动杆位于滑槽的最后端时,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的夹角为40度。
本骑马车在使用时,结合图9所示,骑行者的双脚踩在踏板模块的脚踏板31上,同时双手扶车把,座在鞍座模块的鞍座上,然后双腿与双手配合发力,同时腹部伸展,推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顺时针转动,踏板支架30带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逆时针转动,使鞍座51向上向前运动,同时鞍座模块驱动第三连杆75和第五连杆78向上运动,第三连杆75带动第四连杆76绕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顺时针转动,第四连杆76驱动第一单向机构77的第一轴承82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不卡合,第一轴承82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转动,此时第四连杆76不驱动第一链轮70转动;第五连杆78带动第六连杆79绕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逆时针转动,第五连杆78驱动第二单向机构的第二轴承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卡合,第二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固定,此时第六连杆79驱动第一链轮70逆时针转动;第一链轮70通过链条72驱动第二链轮71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当双腿弯曲、腹部收缩时,鞍座模块的鞍座在人的自重下向后下方运动,鞍座支架50往回摆动,推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逆时针转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顺时针转动,鞍座模块驱动第三连杆75和第五连杆78向下运动,第三连杆75带动第四连杆76绕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逆时针转动,第四连杆76驱动第一单向机构77的第一轴承82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卡合,第一轴承82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固定,此时第四连杆76驱动第一链轮70逆时针转动;第五连杆78带动第六连杆79绕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顺时针转动,第五连杆78驱动第二单向机构的第二轴承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不卡合,第二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转动,此时第六连杆79相对第一链轮70转动;第一链轮70通过链条72驱动第二链轮71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实施例3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90、第一齿轮91、第一单向机构77、第二齿条92、第二齿轮和第二单向机构。
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相互平行,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的上端均铰接在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的同一位置上,且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的下端通过连接板94固定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14所示,第一单向机构77包括第一轴承82、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第一棘轮83固定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端面上,第一棘爪84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内圈端面上,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组成棘轮机构,第一棘轮83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一轴承82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第一齿轮91固定套装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上。
第二单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二棘爪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二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上。第一齿轮91位于第二齿轮的左侧,第一齿轮91与第一齿条90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92啮合。
第二链轮71通过第三单向机构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第三单向机构与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
本骑马车在使用时,结合图12所示,骑行者的双脚踩在踏板模块的脚踏板31上,同时双手扶车把,座在鞍座模块的鞍座上,然后双腿与双手配合发力,同时腹部伸展,推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顺时针转动,踏板支架30带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逆时针转动,使鞍座51向上向前运动,同时鞍座模块驱动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向上运动,第一齿条90驱动第一齿轮91顺时针转动,第二齿条92驱动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91驱动第一单向机构77的第一轴承82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不卡合,第一轴承82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转动,此时第一齿轮91不驱动第一链轮70转动;第二齿轮驱动第二单向机构的第二轴承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卡合,第二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固定,此时第二齿条92驱动第一链轮70逆时针转动;第一链轮70通过链条72驱动第二链轮71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当双腿弯曲、腹部收缩时,鞍座模块的鞍座在人的自重下向后下方运动,鞍座支架50往回摆动,推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逆时针转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顺时针转动,鞍座模块驱动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向下运动,第一齿条90驱动第一齿轮91逆时针转动,第二齿条92驱动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91驱动第一单向机构77的第一轴承82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卡合,第一轴承82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固定,此时第一齿轮91驱动第一链轮70逆时针转动;第二齿条92驱动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驱动第二单向机构的第二轴承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不卡合,第二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可以相对转动,此时第一齿条90相对第一链轮70转动;第一链轮70通过链条72驱动第二链轮71转动,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骑马车还可以包括电动按摩模块和电能转换模块,电动按摩模块包括四肢电动按摩模块,背部电动按摩模块,胸部电动按摩模块,分别安装在骑马车的相应部位,实现对人体的按摩。电能转换模块体能化电模块和电能转化模块,即可将人体做的功转化为电能驱动电动按摩模块,也可转化家用电能驱动电动按摩模块。
本实用新型骑马车包括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驱动模块、电动按摩模块、电能转换模块和车架固定模块;其中、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属于必备主体模块,四者可实现无差别横向换接,从而体验多达二十余种不同的操作风格;电动按摩模块属于选择性配属模块,购买和使用方式自由。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是当前一种先进地设计思路,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减少了对产品地维护和维修成本。模块化就是对复杂结构进行拆解细分,使复杂的结构变得单一和简单化,有利于大批量生产,短时间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不同的模块搭配可实现不同的做功效率,体验到不同的操作效果,车架微调结构又能适应不同身材比例的人;并且,通过调整车架的微调结构,可改变杠杆效应,使得全身同时得到不同强度的锻炼。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骑马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模块、踏板模块、鞍座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车架模块包括车架本体(10)、前车轮(11)和后车轮(12),所述车架本体(10)的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车把(13),所述车把(13)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所述前车轮(11),车架本体(10)的后端下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车轮(12),
所述鞍座模块包括鞍座支架(50)和鞍座(51),所述鞍座支架(50)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52)铰接在车架本体(10)上,所述鞍座(51)固定安装在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上表面上,
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支架(30)和脚踏板(31),所述踏板支架(30)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32)铰接在车架本体(10)上,所述第二销轴(32)位于第一销轴(52)的前下方,所述脚踏板(31)安装在踏板支架(30)的后端,
所述踏板支架(30)与鞍座支架(50)传动连接,当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转动时,能够驱动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当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时,能够驱动踏板支架(30)绕第二销轴(32)转动,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链轮(70)、第二链轮(71)、链条(72)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链轮(70)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本体(10)上,所述第二链轮(71)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第一链轮(70)位于第二链轮(71)的前侧,所述链条(72)安装在第一链轮(70)和第二链轮(71)上,所述第一链轮(70)位于鞍座(51)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链轮(70)和鞍座支架(50),当鞍座支架(50)绕第一销轴(52)转动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链轮(7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支架(50)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长圆形孔(53),所述第一长圆形孔(53)内安装有第三销轴(54),所述第三销轴(54)能在第一长圆形孔(53)内转动,并且第三销轴(54)能在第一长圆形孔(53)内从前下到后上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第三销轴(54)位于第一销轴(52)和第二销轴(32)之间,所述第三销轴(54)固定连接在踏板支架(30)的中部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支架(30)和鞍座支架(50)通过连接杆(33)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上端铰接在鞍座支架(50)上,连接杆(33)的下端铰接在踏板支架(30)上,所述连接杆(33)位于第一销轴(52)和第二销轴(3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73),所述第一连杆(73)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一连杆(73)的下端与第一链轮(70)的端面铰接,所述第一连杆(73)与第一链轮(7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链轮(70)的非圆心处,所述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73)和第二连杆(74),所述第一连杆(73)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一连杆(73)的下端与第二连杆(74)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74)的另一端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链轮(70)与其链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4)垂直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所述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75)、第四连杆(76)、第一单向机构(77)、第五连杆(78)、第六连杆(79)、第二单向机构和限位机构(81),
所述第一单向机构(77)包括第一轴承(82)、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所述第一棘轮(83)固定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端面上,第一棘爪(84)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内圈端面上,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一棘轮(83)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一轴承(82)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三连杆(75)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三连杆(75)的下端与第四连杆(76)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76)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8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76)垂直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
所述第二单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二棘爪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二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五连杆(78)的上端与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铰接,第五连杆(78)的下端与第六连杆(79)的一端铰接,第六连杆(79)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杆(79)垂直于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
所述第二链轮(71)通过第三单向机构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与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
所述限位机构(81)包括前连杆(85)、后连杆(86)和滑动块(87),所述前连杆(85)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75)上,所述后连杆(86)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第五连杆(78)上,所述滑动块(87)内开设有矩形空腔,在滑动块(87)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前滑动孔,所述前滑动孔的高度小于矩形空腔的高度,在滑动块(87)的后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后滑动孔,所述后滑动孔的高度小于矩形空腔的高度,所述前连杆(85)的后端穿过前滑动孔后固定连接有前挡块(88),所述前挡块(88)的高度大于前滑动孔的高度,所述前挡块(88)位于矩形空腔内,且前挡块(88)能够在矩形空腔内前后滑动,所述后连杆(86)的前端穿过后滑动孔后固定连接有后挡块(89),所述后挡块(89)的高度大于后滑动孔的高度,所述后挡块(89)位于矩形空腔内,且后挡块(89)能够在矩形空腔内前后滑动,当所述前挡块(88)和后挡块(89)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第三连杆(75)和第五连杆(78)的夹角为50度,当前挡块(88)和后挡块(89)接触时,第三连杆(75)和第五连杆(78)的夹角为4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90)、第一齿轮(91)、第一单向机构(77)、第二齿条(92)、第二齿轮和第二单向机构,
所述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相互平行,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的上端均铰接在鞍座支架(50)的后端下部的同一位置上,且第一齿条(90)和第二齿条(92)的下端通过连接板(94)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单向机构(77)包括第一轴承(82)、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所述第一棘轮(83)固定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端面上,第一棘爪(84)安装在第一轴承(82)的内圈端面上,第一棘轮(83)和第一棘爪(84)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一棘轮(83)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一轴承(82)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一齿轮(91)固定套装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上,
所述第二单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端面上,第二棘爪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端面上,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组成棘轮机构,所述第二棘轮的轮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第一链轮(70)的链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第一齿轮(91)位于第二齿轮的左侧,第一齿轮(91)与第一齿条(90)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92)啮合,
所述第二链轮(71)通过第三单向机构安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与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链轮(71)固定套装在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三单向机构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后车轮(12)的轮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支架(30)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长圆形孔(34),第二长圆形孔(34)的长边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在第二长圆形孔(34)内固定安装有踏板轴,所述脚踏板(31)可转动地安装在踏板轴的左右两端,
所述鞍座支架(50)的后端开设有第三长圆形孔(55),所述第三长圆形孔(55)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鞍座(51)通过鞍座轴固定安装在第三长圆形孔(55)内,所述鞍座(51)能够绕鞍座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31)和鞍座(51)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小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马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架固定模块,所述车架固定模块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位于后车轮(12)的左右两侧,
所述左支撑架包括左支撑体(14)和左支撑杆(15),所述左支撑体(14)为由六根支杆构成的三棱锥形,三棱锥的下表面水平设置,三棱锥的最高的顶点处设置有过孔,左支撑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左支撑体(14)的下侧的一根支杆上,左支撑杆(15)的上端穿过左支撑体(14)的最高顶点处的过孔后与车架本体(10)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杆(15)竖直设置,且能够上下伸缩,
所述右支撑架包括右支撑体(16)和右支撑杆(17),所述右支撑体(16)和左支撑体(14)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右支撑杆(1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右支撑体(16)的下侧的一根支杆上,右支撑杆(17)的上端穿过右支撑体(16)的最高顶点处的过孔后与车架本体(10)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杆(17)竖直设置,且能够上下伸缩,
所述左支撑体(14)和右支撑体(16)之间通过第一支撑连杆(18)和第二支撑连杆(19)连接,第一支撑连杆(18)位于第二支撑连杆(19)的前侧,第一支撑连杆(18)和第二支撑连杆(19)均位于后车轮(12)的下侧,在第一支撑连杆(18)或第二支撑连杆(19)上转动地安装有发电机(20),所述发电机(20)的转子与后车轮(12)接触。
CN201420468966.3U 2014-08-19 2014-08-19 骑马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6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8966.3U CN203996721U (zh) 2014-08-19 2014-08-19 骑马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8966.3U CN203996721U (zh) 2014-08-19 2014-08-19 骑马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6721U true CN203996721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6896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6721U (zh) 2014-08-19 2014-08-19 骑马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67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591B (zh) * 2019-10-25 2021-04-11 瑞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往復機構、自行車及形成往復運動的方法
US11731729B2 (en) 2019-10-25 2023-08-22 Sunny Wheel Industrial Co., Ltd.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bicycle, and method of achiev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591B (zh) * 2019-10-25 2021-04-11 瑞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往復機構、自行車及形成往復運動的方法
US11731729B2 (en) 2019-10-25 2023-08-22 Sunny Wheel Industrial Co., Ltd.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bicycle, and method of achiev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5026Y (zh) 一种仿骑马的脚踏健身车
CN203996721U (zh) 骑马车
CN206621711U (zh) 划船及蹬腿复合的训练机
CN204502271U (zh) 复合式健身运动机
CN202983077U (zh) 一种坐姿双腿伸曲运动器械
CN202219062U (zh) 两用练习器
CN108096806A (zh) 一种悬浮式的蛙泳训练装置
CN208176814U (zh) 脚部蹬力训练装置及其划船器
CN203436735U (zh) 全自动调速健身康复器
CN202409990U (zh) 腿部训练器
CN202666346U (zh) 新型组合式多功能健动器
CN202777598U (zh) 椭圆健身车
CN201906444U (zh) 骑马健身器
CN203634733U (zh) 一种智能健身车
CN100450866C (zh) 骑驶健身游戏杠杆驱动惯性自行车
CN102380200B (zh) 连杆协调蛙泳训练机
CN103157226A (zh) 液压踩踏器
CN202398038U (zh) 一种健身车
CN202409964U (zh) 转体训练器
CN205391665U (zh) 一种划船训练器
CN201012251Y (zh) 多功能椭圆机
CN205759450U (zh) 一种健美操柔韧度练习架
CN201012252Y (zh) 跑马机
CN105983206B (zh) 复合式健身运动机
CN209060460U (zh) 一种健身登山踏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