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5553U -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5553U
CN203995553U CN201420444275.XU CN201420444275U CN203995553U CN 203995553 U CN203995553 U CN 203995553U CN 201420444275 U CN201420444275 U CN 201420444275U CN 203995553 U CN203995553 U CN 203995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ows
air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ai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42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丹瑜
褚伟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42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5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5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5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所述汽车空调箱包括进风管、第一风箱、第二风箱、主风门和副风门,第一风箱包括多个风箱壁、以及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风箱壁上的四个风口,第一风口通过进风管与外部空气连通,第四风口与第二风箱连通,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风箱壁上;主风门铰接两个相邻的风箱壁的交界处,其铰接轴的轴线平行于两个相邻的风箱壁的交界线,主风门延伸至完全覆盖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的位置;副风门的其中一条边铰接在第一风箱的内壁,并覆盖第三风口。所述汽车空调和汽车均设置有上述汽车空调箱。采用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能防止外部空气直接进入车舱,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的工作模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全外循环模式、全内循环模式和部分内循环模式。在传统的汽车空调中,一般通过调节汽车空调箱上的风门来完成上述三种模式的切换和控制。
图1是现有技术汽车空调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设计中,汽车空调箱包括进风管1、第一风箱2和第二风箱3,所述进风管1的进风口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箱2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箱2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箱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箱3的出风口连接到汽车空调的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图1中未示出)。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外气风门4,以及驱动所述外气风门4转动的第一电机5,在所述第一电机5的驱动下,所述外气风门4进行转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风箱2的壁上开设有内气进风口6,所述内气进风口6设置有内气风门7,以及驱动所述内气风门7转动的第二电机8,在所述第二电机8的驱动下,所述内气风门7进行转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内气进风口6。所述第二风箱3中设置有鼓风机9,所述鼓风机9用于在所述第二风箱3中形成一个负压区,以使得外部空气或舱内空气能够顺利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其中,图1中A区域(右侧区域)为汽车的舱内区域,B区域(左侧区域)为汽车的舱外区域。
对于图1所示的传统的空调箱,当需要进行全外循环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机8驱动所述内气风门7转动,封闭所述内气进风口6,通过所述第一电机5驱动所述外气风门4转动,开启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在所述鼓风机9的作用下,外部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进风管1、所述第一风箱2和所述第二风箱3,并由所述第二风箱3的出风口进入空调的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当需要进行全内循环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机5驱动所述外气风门4转动,封闭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机8驱动所述内气风门7转动,开启所述内气进风口6,在所述鼓风机9的作用下,汽车舱内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一风箱2和所述第二风箱3,并由所述第二风箱3的出风口进入空调的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当需要进行部分内循环模式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机5和所述第二电机8驱动所述外气风门4和所述内气风门7,使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和所述内气进风口6均开启,并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和所述内气进风口6的大小,在所述鼓风机9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和汽车舱内空气均可以经过所述第一风箱2和所述第二风箱3进入空调的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
然而,图1所示的传统的汽车空调箱存在以下缺陷:1.在部分内循环模式下,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口和所述内气进风口6均开启,当车速较快时,在外部的高速风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会不通过所述第二风箱3,而通过所述内气进风口6直接进入汽车的舱内,影响空调的效果;2.需要设置两个电机分别驱动所述外气风门4和所述内气风门7,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防止外部空气在内循环模式下直接进入汽车舱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汽车空调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防止外部空气在内循环模式下不经过空调的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而直接进入汽车的舱内,并精简汽车空调箱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箱包括进风管、第一风箱和第二风箱,所述第一风箱包括多个风箱壁、以及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风箱壁上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所述第一风口通过所述进风管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箱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风箱壁上,且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共同界定出一条交界线。
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
主风门,所述主风门的其中一条边铰接在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的交界处,其铰接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交界线,且所述主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的内部,所述主风门延伸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的位置。
用于驱动所述主风门沿所述铰接轴转动的驱动件。
副风门,所述副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中,并覆盖所述第三风口,所述副风门的其中一条边铰接在所述第一风箱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箱中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的导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风箱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箱与所述第二风箱之间设置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是电机,所述电机的机轴连接在所述铰接轴上。
优选地,所述副风门包括:固定杆和阀片,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的内壁,并铰接在所述第三风口的边缘,所述阀片的其中一条边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
优选地,所述阀片在靠近所述第三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是泡棉,所述泡棉沿所述阀片的边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第三风箱,所述第三风箱与所述第二风箱连通,所述第三风箱中设置有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所述第三风箱开设有向汽车舱内吹风的吹风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汽车空调箱,所述汽车空调箱设置在汽车车舱的内部,所述进风管延伸至汽车车舱的外部,并与外部空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汽车空调。
采用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通过在所述第一风箱内部设置四个风口和两个风门,使主风门能够交替封闭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使副风门能够控制第三风口的开闭,从而防止在部分内循环模式中外部空气不经过空调系统而直接进入车舱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驱动装置,不仅简化了结构,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汽车空调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副风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述,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空调箱包括进风管10、第一风箱20、第二风箱30、主风门40、副风门50和导流装置60。
所述进风管10用于导入车舱外部的空气,其第一端(图2中的左端)延伸至车舱外部,并与外部空气连通,外部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进风管10的第一端进入所述进风管10中。
所述第一风箱20包括多个风箱壁,在所述第一风箱20的风箱壁上设置有四个风口,分别是第一风口21、第二风口22、第三风口23和第四风口24,其中,所述第一风口21、第二风口22、第三风口23和第四风口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20的不同的风箱壁上。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风口21连接在所述进风管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进风管10与外部空气相通,外部空气可以通过所述进风管10由所述第一风口21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的内部。所述第四风口24与所述第二风箱30连通,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四风口24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中。所述第一风口21和所述第二风口22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风箱壁上,且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共同界定出一条交界线,所述第二风口22用于在全内循环模式中使车舱内部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
所述主风门40用于封闭所述第一风口21和所述第二风口22中的其中之一,所述主风门40可以是板状结构,所述主风门40的其中一条边沿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的交界线铰接在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的交界处,其铰接轴41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所界定的交界线。所述主风门4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20的内部,所述铰接轴41也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20的内部,所述主风门40延伸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风口21和所述第二风口22的位置。所述主风门40可以绕所述铰接轴41转动,当所述主风门40转动到覆盖所述第一风口21的位置时,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风口21,从而隔断所述进风管10与所述第一风箱20之间的通道;当所述主风门40转动到覆盖所述第二风口22的位置时,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风口22,从而隔断所述第一风箱20与汽车车舱内部的空气流通。如图2所示,所述主风门40既可以作为所述第一风口21的的覆盖件,也可以作为所述第二风口22的覆盖件,在所述主风门40绕所述铰接轴41转动的过程中,只能覆盖所述第一风口21和所述第二风口22中的其中之一。
所述主风门40与所述第一风箱20之间的所述铰接轴4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主风门40沿所述铰接轴41转动的驱动件42,在所述驱动件42的驱动下,所述主风门40可以绕所述铰接轴41转动,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的开启或闭合。所述驱动件42可以优选为电机,所述电机的机轴连接在所述主风门40与所述第二风箱30的所述铰接轴41上,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同轴连接,也可以通过皮带、链条等传动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副风门5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20中,并覆盖所述第三风口23,所述副风门50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风口23的开启和闭合,所述副风门50可以是板状结构,所述副风门50的其中一条边铰接在所述第一风箱20的内壁上,并可以进行转动,所述副风门50的大小应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风口23。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副风门50覆盖在所述第三风口23上,使所述第三风口23闭合。在外力的驱使下,例如所述第一风箱20的内外存在一定的气压差时,所述副风门50可以在外力的驱使下进行转动,使所述第三风口23开启,从而使所述第一风箱20内外的空气流通。
图3是图2中副风门5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副风门50包括:固定杆51和阀片52,所述固定杆51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20的内壁,并铰接在所述第三风口23的边缘,所述阀片52的其中一条边固定在所述固定杆51上。优选地,所述阀片52的一条边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55,并通过多个固定销54穿过所述安装孔55,将所述阀片52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51上,所述阀片52可以是橡胶材质。较佳地,所述阀片52在靠近所述第三风口2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53,所述缓冲层53起到缓冲作用,以降低所述阀片52关闭时和所述第一风箱20产生的敲击音。优选地,所述缓冲层53是泡棉,所述泡棉沿所述阀片52的边缘设置。所述泡棉可以是发泡聚氨酯(PU)材料,可以通过丙烯酸类双面胶贴合在所述阀片52上。
所述导流装置60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箱30中,所述导流装置60的导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风箱30的出口,即指向图2中所示的所述第二风箱30右端的开口处。所述导流装置60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中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风箱30的出口处,并从该出口处流出所述第二风箱30。同时,所述引导装置还可以使所述第一风箱20和所述第二风箱30中形成一个负压区,使内部的气压小于外部的气压,从而使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进风管10和所述第一风箱20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所述导流装置60可以通过鼓风机、风扇等实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箱20与所述第二风箱30之间设置有滤网70,所述滤网70用于过滤空气,从而使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的空气更加清洁,防止因空气中夹杂有其他颗粒物而损坏设备,同时也减少汽车空调箱中灰尘的聚集量。
在上述的汽车空调箱运行过程中,当需要开启全内循环模式时,通过所述驱动件42驱动所述铰接轴41,带动所述主风门40转动到所述第一风口21的位置,使所述主风门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风口21,此时所述第一风口21封闭,所述第二风口22开启,外部的空气无法通过所述进风管10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从而隔断了所述第一风箱20与外部空气的流通。这种模式下,车舱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风口22和所述第三风口23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中,再从所述第四风口24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中。
当需要开启部分内循环模式时,通过所述驱动件42驱动所述铰接轴41,带动所述主风门40转动到所述第二风口22的位置,使所述主风门4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风口22,此时所述第二风口22封闭,所述第一风口21开启,此时,外部空气可以通过所述进风管10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中。同时,在所述导流装置6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风箱20与所述第二风箱30的内部会形成一个负压区,使内部的气压小于车舱内的气压,从而驱动所述副风门50转动,使所述第三风口23开启,车舱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三风口23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从而满足部分内循环的需求。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导流装置60的转速来改变内外气压差,从而控制所述副风门50的开启状态,控制所述第三风口23的开口大小。
如上述的部分内循环模式,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经过所述进风管进入所述第一风箱20中的空气的气压会变大,但是这种高压的气流不会通过所述第三风口23直接进入车舱中,其原因如下:当所述第一风箱20中的气压的增大到能够平衡所述导流装置60所产生的气压差时,所述第一风箱20与车舱之间就不存在气压差,此时只会推动所述副风门50复位,使所述副风门50恢复到覆盖在所述第三风口23的位置,使所述第三风口23封闭;而随着车速继续增大,所述第一风箱20中的气压会高于车舱中的气压,此时所述副风门50更不会开启,而是紧紧地贴合在所述第三风口23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高速运行时空气不经过空调系统而直接进入车舱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箱只需设置一个驱动件42(如电机),不需要多个驱动件42,从而简化了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此外,若需要运行全外循环模式,只需要手动封闭所述第三风口23,并通过所述主风门40使所述第一风口21开启,使所述第二风口22闭合即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所述副风门50上设置其他锁定装置,使所述副风门50保持在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风口23的位置,使所述第三风口23闭合。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第三风箱80,所述第三风箱80与所述第二风箱30连通,所述第三风箱80中设置有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81,所述第三风箱80开设有用于向汽车舱内吹风的吹风口82。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所述吹风口82,例如,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分别设置吹脸风口、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等。
如图4所示的汽车空调箱,当空气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后,在所述导流装置60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二风箱30的空气从所述第二风箱30的出口(图4中右端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三风箱80,在第三风箱80中经过所述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81进行加热或冷却,再从所述吹风口82吹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所述汽车空调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汽车空调箱,其中,所述汽车空调箱设置在汽车车舱的内部,所述进风管10延伸至汽车车舱的外部,并与外部空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汽车空调。
采用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通过在所述第一风箱内部设置四个风口和两个风门,使主风门能够交替封闭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使副风门能够控制第三风口的开闭,从而防止在部分内循环模式中外部空气不经过空调系统而直接进入车舱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驱动装置,不仅简化了结构,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箱,包括进风管、第一风箱和第二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箱包括多个风箱壁、以及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风箱壁上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所述第一风口通过所述进风管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箱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风箱壁上,且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共同界定出一条交界线,
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
主风门,所述主风门的其中一条边铰接在所述两个相邻的风箱壁的交界处,其铰接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交界线,且所述主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的内部,所述主风门延伸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的位置;
用于驱动所述主风门沿所述铰接轴转动的驱动件;以及
副风门,所述副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中,并覆盖所述第三风口,所述副风门的其中一条边铰接在所述第一风箱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箱中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的导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风箱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箱与所述第二风箱之间设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是电机,所述电机的机轴连接在所述铰接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风门包括:固定杆和阀片,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箱的内壁,并铰接在所述第三风口的边缘,所述阀片的其中一条边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在靠近所述第三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是泡棉,所述泡棉沿所述阀片的边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箱还包括第三风箱,所述第三风箱与所述第二风箱连通,所述第三风箱中设置有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所述第三风箱开设有向汽车舱内吹风的吹风口。
9.一种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箱,所述汽车空调箱设置在汽车车舱的内部,所述进风管延伸至汽车车舱的外部,并与外部空气连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装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
CN201420444275.XU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Active CN203995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4275.XU CN203995553U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4275.XU CN203995553U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5553U true CN203995553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4275.XU Active CN203995553U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555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3010A (zh) * 2016-06-20 2016-09-28 浙江军达炉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炉
CN106882017A (zh) * 2017-03-02 2017-06-23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车厢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8208A (zh) * 2017-05-22 2018-12-04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的送风装置
CN109808451A (zh) * 2019-03-28 2019-05-28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10395088A (zh) * 2019-08-19 2019-11-01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
CN114056038A (zh) * 2021-09-28 2022-02-18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乘员舱内温度的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3010A (zh) * 2016-06-20 2016-09-28 浙江军达炉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炉
CN105973010B (zh) * 2016-06-20 2018-08-17 浙江品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电炉
CN106882017A (zh) * 2017-03-02 2017-06-23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车厢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82017B (zh) * 2017-03-02 2023-08-04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车厢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8208A (zh) * 2017-05-22 2018-12-04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的送风装置
CN108928208B (zh) * 2017-05-22 2022-03-08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的送风装置
CN109808451A (zh) * 2019-03-28 2019-05-28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09808451B (zh) * 2019-03-28 2022-03-04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10395088A (zh) * 2019-08-19 2019-11-01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
CN110395088B (zh) * 2019-08-19 2024-03-19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
CN114056038A (zh) * 2021-09-28 2022-02-18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乘员舱内温度的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555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箱、汽车空调及汽车
KR101694058B1 (ko) 차량의 외장형 액티브 에어플랩 장치
JP5362629B2 (ja) 発熱体冷却装置
US9168811B2 (en) Partial recirculation vehicle HVAC system
WO2012114573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595976A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JP5994932B2 (ja) 暖房、換気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CN104764091B (zh) 空气调节箱、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11923948A (zh) 一种轨道车辆新型空调系统
CN206234995U (zh) 转板式自动内外通风转换装置
CN204555003U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408477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分体式落地空调
CN208774461U (zh) 一种hvac单元、机动车及其空调
CN103101418A (zh) 空气排出口装置
JP201717112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590485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WO2016047522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6016912A (zh) 一种风门机构组件以及冰箱
CN214564479U (zh) 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
JP2008183996A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
JP201106829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205858Y (zh)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
CN210624834U (zh) 可调式新风机
KR101430000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20170040816A (ko) 차량용 송풍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