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0207U -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80207U
CN203980207U CN201420305253.5U CN201420305253U CN203980207U CN 203980207 U CN203980207 U CN 203980207U CN 201420305253 U CN201420305253 U CN 201420305253U CN 203980207 U CN203980207 U CN 203980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column
radiator
thermal
pedestal
hol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052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052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80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80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802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果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包括基座及若干条散热柱;所述基座一端面与热源接触,所述散热柱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面上并向远离所述热源的方向延伸,多条所述散热柱间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筋,所述散热筋与所述散热柱围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散热柱延伸的方向设置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中空通道内空气与外部空气;当所述中空通道内的空气受热时,所述中空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空气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一种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于一种具有散热器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方式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相对主动散热而言,被动散热由于是通过空气流动来实现散热,其散热器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要有效地提高散热效果,必须使得其空气流通速度加快以及空气与散热面积加大。现有的被动散热器有多种结构,常见的就是具有一散热基座以及沿远离热源的方向上(比如,轴向上)延伸设置在其一端面上的若干条散热柱组成的散热器,通常其另一端面接触需要散热的装置,从而热量通过基座来传导至散热柱,散热柱通过空气接触来将热量散发出去。然而现有的散热器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散热的要求,所以就需要一种能够加强散热效果的散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果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包括基座及若干条散热柱;所述基座一端面与热源接触,所述散热柱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面上并向远离所述热源的方向延伸,多条所述散热柱间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筋,所述散热筋与所述散热柱围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散热柱延伸的方向设置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中空通道内空气与外部空气;当所述中空通道内的空气受热时,所述中空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空气交换。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散热筋上开设有通孔以形成靠近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基座连接处,延长所述中空通道沿所述散热柱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筋靠近所述基座的端面向所述基座延伸,使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基座间形成一缝隙;所述缝隙为靠近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筋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与所述散热柱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齐平。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三条所述散热柱环设于所述基座上,形成一多边形散热柱群;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相邻两所述散热柱间设有所述散热筋;所述中空通道形成于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间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间还设有一中心散热柱;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一所述散热柱与所述中心散热柱间均设有所述散热筋;所述中空通道由所述散热筋分隔形成多条中空通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一所述散热柱外还连接有一散热筋及外围散热柱;每一外围散热柱朝向所述基座边缘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条散热鳍片;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两个所述散热柱、与其连接的外围散热柱及所述散热鳍片形成一半封闭通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所述散热柱呈中空结构,其柱体上开设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器的LED灯具,所述热源为LED光源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散热柱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筋来形成一中空通道,使得空气能够通过该中空通道来进一步加快流速,从而加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2.最外围散热柱连接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与散热柱、散热筋形成一半封闭通道,形成局部的烟囱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正置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倒置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斜剖图。
附图标记:
散热器100、散热柱110、散热孔110a、外围散热柱111、散热筋120、中空通道130、缝隙131、基座140、散热鳍片150、空气流出方向160、空气流入方向1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用于解释所揭露实施方式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动作的方向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内、外、等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所揭露实施方式的各个部分位于图中所示位置时,这些表示是合适的。如果所揭露实施方式的位置或参照系改变,这些表示也要根据所揭露实施方式的位置或参照系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100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散热器100包括基座140和若干条散热柱110。基座140具有两个端面,其中一个端面与热源接触,该热源可以是多种能够产生热量的装置,比如LED、电子芯片等等。基座140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上述若干条散热柱110,该散热柱110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筋120。该若干根散热筋120与上述若干根散热柱110围成一个沿散热柱110的轴向方向(即散热柱110远离热源延伸的方向)设置的中空通道130,该中空通道130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该开口连通中空通道130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通过上述结构散热器100构成一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通道130,该中空通道130具有烟囱效应,能够加快中空通道130内的空气流通,从而使得整个散热器100的空气流动变快。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整个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就因此而提高了。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100的一实施例的正置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主要的工作过程如下:热源产生热量并传导至基座140,基座140将大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柱110,散热柱110同时再将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筋120.从而基座140、散热柱110以及散热筋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特别是由散热柱110和散热筋120围成的中空通道130,其内部的空气温度快速升高。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该温度升高的空气会往中空通道130的上端开口方向流动并最终流出中空通道130(如图2中热空气流出方向160所示),同时该中空通道130内部的空气压力因此变小,从而使得外部冷空气从中空通道130的下端开口流入(如图2中冷空气流入方向170所示),并且该中空通道130内的空气流动速度由其上端的开口处的热空气流出速度所控制,即热空气的流速越快,散热效率也就越高。这样相比于现有的散热器100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一定程度的通过加快其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作过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只有在正置时才能正常工作,当本实用新型在倒置时,同样能正常工作,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倒置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被加热后的空气从中空通道130靠近基座140的一端的开口流出(如热空气流出方向160所示),同时,冷空气自中空通道130远离基座140的一端进入中空通道130(如冷空气流入方向170所示),同样能够达到加快中空通道130内空气流通速度的效果,实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借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以其他任意角度设置虽然可能会导致散热器100对上升的热空气产生一定阻力,使得中空通道130所增加的空气流通速度相对于较少,但并不影响到本散热器100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依然可以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
优选地,散热筋120与基座140是连接的,而上述中空通道130靠近基座140的开口是通过在散热筋120上开设通孔来形成的,由于通孔可以在制作时方便地改变大小从而来控制进入中空通道130内的空气的量(通孔大其空气流通量也大,通孔小其空气流通量也小),所以可以利用其满足不同散热情况的要求。进一步地,该通孔设于散热筋120与基座140的连接处,从而延长了所述中空通道130的轴向(即散热柱110延伸的方向)的长度,这样其上下两端开口距离也就变长,上下两端开口之间的气压之差也就变大,借此也会加强中空通道130的内部空气流速,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散热筋120靠近基座140的端面向基座140延伸,从而散热筋120与基座140之间形成一缝隙131,该缝隙131即为中空通道130靠近基座140的开口,采用以上结构主要是其结构简单,不需要对散热筋120进行加工,只需要其与散热柱110以及基座140之间的配合就能够达到形成开口的目的。
优选地,散热筋120远离基座140的端面与散热柱110远离基座140的端面齐平,这样首先一定程度的简化了工艺,其次散热筋120有效的将中空通道130与外部空气隔开,再次其使得中空通道130的上端开口的热空气流出方向统一,使其与外部空气的对流更加流畅。
如图3所示,其中散热柱110至少有三条,并且散热柱110环设于基座140上,从而形成一多边形散热柱群,散热筋120连接该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相邻两个散热柱110之间,这样多边形散热柱群被散热筋120连接起来形成了上述的中空通道130。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中空通道130内设置有一中心散热柱110,该中心散热柱110与上述多边形散热柱110群内的每一个散热柱110之间均通过一散热筋120连接,从而上述中空通道130被分隔成多个较小的中空通道130,借此中空通道130内的空气与散热筋12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强了散热效率。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一个散热柱110外还设有外围散热柱111以及连接其与该外围散热柱111的散热筋120。该外围散热柱111朝向基座140边缘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条散热鳍片150,从而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两个散热柱110、与其连接的外围散热柱111以及散热鳍片150形成一半封闭通道,形成该半封闭通道后,该半封闭通道的内部温度会升高,并且其热空气会从上部和侧部流出,从而带动外部的冷空气进入其下部和侧部,这样也就能够一定程度地实现带动空气流动的目的。
优选地,每一该散热柱110呈中空结构,其柱体上开设有散热孔110a(如图1、图4所示),冷空气自散热孔110a进入散热柱110,从而每一个散热柱110都能够实现烟囱效应,进一步地加强了整个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在基座14上设置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与散热柱110的中空部分贯通,从而外部冷空气能够从基座14与热源接触的一面进入散热柱110,由于这部分的空气会流经热源,其能更有效的带走热源的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100用于LED灯具内,其热源为LED光源板,其散热器100的结构并未改变。考虑到LED灯具对于散热具有一定的要求,最适合使用被动散热的方式来进行散热,而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100因为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于地平线,所以在其散热柱110垂直于地平线时,即当LED灯具设于天花板或者底板上时,散热器100对热空气的阻力最小,其具有最好的散热效果,同时也是LED灯具最常见的安装方式。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包括基座及若干条散热柱;
所述基座一端面与热源接触,所述散热柱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面上并向远离所述热源的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多条所述散热柱间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筋,所述散热筋与所述散热柱围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散热柱延伸的方向设置的中空通道;
所述中空通道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中空通道内空气与外部空气;
当所述中空通道内的空气受热时,所述中空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空气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散热筋上开设有通孔以形成靠近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基座连接处,延长所述中空通道沿所述散热柱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筋靠近所述基座的端面向所述基座延伸,使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基座间形成一缝隙;
所述缝隙为靠近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筋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与所述散热柱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齐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三条所述散热柱环设于所述基座上,形成一多边形散热柱群;
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相邻两所述散热柱间设有所述散热筋;
所述中空通道形成于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间形成的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间还设有一中心散热柱;
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一所述散热柱与所述中心散热柱间均设有所述散热筋;
所述中空通道由所述散热筋分隔形成多条中空通道。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一所述散热柱外还连接有一散热筋及外围散热柱;
每一外围散热柱朝向所述基座边缘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条散热鳍片;
所述多边形散热柱群内的每两个所述散热柱、与其连接的外围散热柱及所述散热鳍片形成一半封闭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散热柱呈中空结构,其柱体上开设有散热孔。
10.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LED灯具,所述热源为LED光源板。
CN201420305253.5U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80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5253.5U CN203980207U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5253.5U CN203980207U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80207U true CN203980207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0525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80207U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80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9062A (zh) * 2020-09-02 2022-03-18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换热件和换热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9062A (zh) * 2020-09-02 2022-03-18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换热件和换热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179B (zh) 散热器
US20150041111A1 (en) Heat Exchange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abinet
CN105101734B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CN205723508U (zh) 散热器
CN102083296A (zh) 散热装置
WO2015022032A1 (en) Enhanced structure for natural cooling heat sink
CN203708744U (zh) 封闭循环式散热模块
CN204555793U (zh) 为多个发热模块散热的液冷散热结构
CN203980207U (zh)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led灯具
CN202143342U (zh) 增强散热的鳍片式散热器
CN205030024U (zh) 一种散热片
EP3684151B1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cabine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4975B (zh) 数据中心
CN201803638U (zh) 直翅散热器
KR101239172B1 (ko) 다방향 방열판
TW201502459A (zh) 散熱器
CN204227373U (zh) 一种大功率led散热器
CN204349665U (zh) 一种同步电机的通风罩
CN203099764U (zh) 一种led灯陶瓷散热器的结构改进
CN103874398B (zh) 散热器
CN203836680U (zh) 一种风扇直吹式散热led灯
CN203722993U (zh) 一种路由器散热结构
CN203980949U (zh) 片式散热器
CN204014389U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104282639A (zh) 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