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8599U -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8599U
CN203978599U CN201420346770.7U CN201420346770U CN203978599U CN 203978599 U CN203978599 U CN 203978599U CN 201420346770 U CN201420346770 U CN 201420346770U CN 203978599 U CN203978599 U CN 203978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oler
flange
vehicle
motor
suction 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67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文
胡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467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78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8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85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所述中冷器包括具有内腔的芯体(10)以及分别与该芯体(10)的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所述进气管(51)和/或所述出气管(52)的自由端设置有法兰(62)。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中,便于通过螺栓将进气管(51)和/或出气管(52)与软管、具有法兰接头的增压器或进气歧管等连接,具有安装方便、快速的优点。

Description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冷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中冷器的发动机和包括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中冷器一般安装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其作用是冷却从增压器出来的高温气体,即在增压气体进入发动机之前对其进行冷却。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
如图1所示是传统的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中冷器包括第一气室21、进气管51、第二气室22、出气管52、芯体10、支脚30以及安装支架40,所述芯体10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之间,所述芯体10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连通,所述第一气室21通过进气管51与增压器连通,所述第二气室22通过出气管52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从增压器出来的增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气室21进入所述芯体10中冷却,从所述芯体10出来的冷却增压气体进入所述第二气室22中,最后进入发动机。其中,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气管51(一般为钢管)的连接以及发动机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管52的连接一般均通过软管连接,现以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气管51的连接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将所述软管分别套装在所述增压器的出口和进气管51的端口,然后通过管夹将所述增压器的出口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以及进气管51的端口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通过使软管收缩而夹紧,以达到不漏气的目的。
在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气管51的连接是通过软管连接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软管的两端套装在钢管上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动力总成装配到位后,最后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气管51。而且,所述增压器的出口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以及进气管51的端口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均需要靠软管收缩进行夹紧,这样更加重了装配难度,成为制约生产线装配节拍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冷器,以克服传统中冷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该中冷器包括具有内腔的芯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或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设置有法兰。
优选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芯体两侧并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冷器包括多个支脚,每个支脚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竖直安装板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安装板,所述竖直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水平安装螺栓插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水平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使竖直安装螺栓插入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支脚形成为L型结构。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增压系统,所述增压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中冷器。
优选地,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所述法兰通过软管连接于所述增压器或进气歧管,所述软管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法兰连接的凸缘。
优选地,所述软管上还套设有法兰压板,所述凸缘被夹在该法兰压板与所述法兰之间,以通过螺栓将所述软管连接于所述法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述发动机。
优选地,该车辆具有车架,所述中冷器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焊接于所述车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和/或出气管的自由端设置有法兰,便于通过螺栓与软管、具有法兰接头的增压器或进气歧管等连接,与通过管夹连接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具有安装方便、快速的优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安装到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中冷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中冷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中冷器沿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芯体;                            11:散热带;             12:散热管;
21:第一气室;                        22:第二气室;           30:支脚;
40:安装支架;                        51:进气管;             52:出气管;
61:软管;                            62:法兰;               63:法兰压板;
71:竖直安装螺栓;                    72:水平安装螺栓;       1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照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中冷器,包括具有内腔的芯体10以及分别与该芯体10的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其中,芯体10通常形成为具有散热带11和散热管12,所述内腔即散热管12内的空间,用于对增压气体冷却。进气管51可以与增压器连通,使发动机废气流动至中冷器的芯体10内腔。出气管52可以与进气歧管连通,使增压并冷却后的气体进入燃烧室。与传统中冷器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中,所述进气管51和/或所述出气管52的自由端设置有法兰62,其中,所述自由端指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的用于连接增压器、进气歧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便于与增压器或进气歧管连接,例如与具有法兰接头的增压器或进气歧管连接。特别地,对于与具有凸缘的软管61连接的情况,无需使软管61套接在进气管51或出气管52上,有效降低装配难度,改善安装工艺,加速生产。
上述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芯体10的内腔连通,典型地,可以在芯体10的两侧设置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相应地,进气管51安装于第一气室21上,从而与内腔连通;出气管52安装于第二气室22上,从而与内腔连通。优选为使所述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对称设置在芯体10两侧,从而当安装至车辆上时受力均匀,避免由于部分区域应力集中而损坏中冷器。中冷器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气室。
此外,为了便于将中冷器安装于车辆上,可以在中冷器上设置多个支脚30。该支脚30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一体铸造而成,或者彼此独立形成并焊接在一起。所述支脚30可以形成为各种便于安装的结构,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在芯体10的四个角落位置处各设置一个支脚30。每个支脚30可以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竖直安装板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安装板,所述竖直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水平安装螺栓72插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水平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使竖直安装螺栓71插入的第二安装孔。优选地,支脚30可以形成为L型,便于安装。另外,可以在安装支架40上形成相应的安装孔,从而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同时定位,提高安装精度。为了便于安装,也可以仅使部分支脚30形成为上述结构,而其余支脚30形成为仅具有水平安装板或竖直安装板,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将中冷器安装在车辆上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也可以应用于独立于车辆使用的其他发动机中。在此情形下,支脚30将安装于其他相应的结构上。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增压系统,该增压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中冷器。此处所述增压系统一般指涡轮增压系统,从而包括增压器。
在上述发动机中,中冷器上的法兰62可以直接与增压器或进气歧管连接,也可以通过软管61连接,以适应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存在于发动机机体与中冷器之间的相对运动。为便于连接,可以使软管61的端部形成为凸缘,从而可以将该凸缘与法兰62连接。具体地,以中冷器的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法兰62为例,增压器和进气歧管的用于与中冷器连接的端口连接有具有凸缘的软管61,将进气管51的法兰62连接于增压器端口处的软管61的凸缘,以将增压器与进气管51连通;将出气管52的法兰62连接于进气歧管处的软管61的凸缘,以使出气管52与气缸进气门连通。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中,也可以仅在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中的一者的自由端设置法兰62。
然而,软管61的凸缘连接强度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法兰压板63的连接结构。具体地,法兰压板63套设在软管61上,使软管61的凸缘夹在法兰压板63和法兰62之间,然后通过螺栓将法兰压板63和法兰62连接起来。相比于传统的利用管夹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中,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安装工艺性,而且,夹在法兰62和法兰压板63之间的凸缘还能起到密封作用,提升增压系统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其中,中冷器可以通过安装支架40安装在车架100上。
所述安装支架40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设置。优选地,安装支架400焊接于车架100上,相比于螺接方式,焊接的方式能减小装配过程的劳动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中冷器,该中冷器包括具有内腔的芯体(10)以及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气管(51)和出气管(5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1)和/或所述出气管(52)的自由端设置有法兰(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芯体(10)两侧并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所述进气管(51)与所述第一气室(21)连通,所述出气管(52)与所述第二气室(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包括多个支脚(30),每个支脚(3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竖直安装板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安装板,所述竖直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水平安装螺栓(72)插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水平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使竖直安装螺栓(71)插入的第二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30)形成为L型结构。
5.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冷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所述法兰(62)通过软管(61)连接于所述增压器或进气歧管,所述软管(61)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法兰(62)连接的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61)上还套设有法兰压板(63),所述凸缘被夹在该法兰压板(63)与所述法兰(62)之间,以通过螺栓将所述软管(6)连接于所述法兰(62)。
8.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具有车架(100),所述中冷器通过安装支架(40)安装于所述车架(1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0)焊接于所述车架(100)上。
CN201420346770.7U 2014-06-26 2014-06-26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Active CN203978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6770.7U CN203978599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6770.7U CN203978599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8599U true CN203978599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6770.7U Active CN203978599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785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93317U (zh) 发电机的可快速拆装的大型动力设备降噪房
CN203978599U (zh) 中冷器、发动机及车辆
CN104325879B (zh) 一种客车空滤器与排气消声器的固定机构
CN103498726A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
CN202806876U (zh) 兼作进气管路的车架纵梁、进气组件、进气系统和车辆
CN203335189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三元催化器总成
CN203257531U (zh) 中冷器
CN206144661U (zh) 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安装结构
CN204572260U (zh) 固定发动机管路的组合式可调支架
CN201679559U (zh) 一种增压器排气管
WO2021184631A1 (zh) 一种调车机车内燃动力集中系统
CN203009032U (zh) 一种气室带水冷管的汽车中冷器
CN108150277B (zh) 一种中冷器支撑系统
CN203809121U (zh) 带有吊耳的egr冷却器出气管稳固支架
CN203362305U (zh) 水空中冷器
CN107939530B (zh) 一种燃气发生器与动力涡轮的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N204552990U (zh) 可调式egr冷却器抱箍支架
CN207647594U (zh) 消声器的装配结构
CN202659324U (zh) 排气系统波纹管
CN203296962U (zh) 废气再循环过渡接管
CN103397932A (zh) 汽车中冷器连接管
CN204572283U (zh) 一种叉车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6812596A (zh) 中冷器管路及其制备方法
CN209308803U (zh) 一种集成排气歧管隔热罩结构
CN204357545U (zh) 一种内燃机后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