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4460U - 新型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4460U
CN203964460U CN201420428493.4U CN201420428493U CN203964460U CN 203964460 U CN203964460 U CN 203964460U CN 201420428493 U CN201420428493 U CN 201420428493U CN 203964460 U CN203964460 U CN 203964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partition
blade
group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84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UANGXIN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UANGXIN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UANGXIN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UANGXIN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284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4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4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44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蒸发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集流管,集流管由内主板和外主板组合而成,左侧集流管由内主板和外主板分隔成流道一和流道二,右侧集流管有内主板和外主板分隔成流道三和流道四,一组扁管与流道一和流道三连通,另一组扁管与流道二和流道四连通,扁管之间固定有翅片,上下末端翅片通过上边板和下边板进行限位固定,流道一内固定有用于冷媒减压的带孔隔片组,右侧集流管的上下开口通过堵帽闭合,左侧集流管的下开口通过堵帽封闭,左侧集流管的上端固定有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与流道一连接,出气管与流道二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值得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新型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蒸发器,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平行流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媒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市面上的蒸发器都不带减压隔片,这样容易导致蒸发器长时间受到高压的冷媒流过容易使得扁管与集流管的结合处产生裂痕或裂口而泄露,并且扁管的内表面为平面,这样不能使冷媒有阻隔,从而减压,并且强度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使得冷媒减压运行的新型蒸发器,满足了汽车车主对于高校、高寿命蒸发器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新型蒸发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集流管,集流管由内主板和外主板组合而成,左侧集流管由内主板和外主板分隔成流道一和流道二,右侧集流管有内主板和外主板分隔成流道三和流道四,两集流管之间固定有两组沿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均布并相对设置的扁管,一组扁管与流道一和流道三连通,另一组扁管与流道二和流道四连通,扁管上固定有翅片,上下末端翅片通过上边板和下边板进行限位固定,流道一内固定有用于冷媒减压的带孔隔片组,带孔隔片组内各隔片上孔的大小沿冷媒在集流管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带孔隔片组的下方设有固定在流道一和流道二内的两个换向隔片,换向隔片把流道一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区间一和区间二,换向隔片把流道二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区间三和区间四,区间二与区间四通过一组流道孔互相连通,流道三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上方的带孔隔片组;
扁管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通过的左右侧通过半圆板首尾依次连接固定,上板和下板上下之间固定有加强支撑筋,上板、下板和半圆板的内表面,以及加强支撑筋的两个外表面都固定有内齿;
右侧集流管的上下开口通过堵帽闭合,左侧集流管的下开口通过堵帽封闭,左侧集流管的上端固定有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与流道一连接,出气管与流道二连接。使用时,通过储液罐把液态冷么通过进液管到达集流管内,然后通过带孔隔片组和换向隔片的减压换向,使得液态冷媒换向后的压力不断的减小,从而使得集流管和扁管所受到的压力比从进液管进来时的液态冷媒压力大大减小,从而集流管和扁管,以及各接口处能够比以前承受更小的液态压力,从而保证蒸发器能够长时间使用而不发生裂痕或裂口,使得蒸发器能够长时间稳定使用,并且扁管的内齿表面使得冷媒流动湍流度增大,冷凝核心数目增多,具有强化制冷剂转热的效果,也使得扁管的强度增强,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完善,翅片包括一组匚型形状并间隔均布的折弯部,各折弯部之间通过连接横片使得各折弯部之间首尾依次连接,折弯部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片和下横片,以及连接上横片和下横片的连接片,连接片与连接横片的长、宽、高都相同,上横片的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一百叶窗叶片,上横片的另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二百叶窗叶片,下横片的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三百叶窗叶片,下横片的另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四百叶窗叶片,第一百叶窗叶片、第二百叶窗叶片与上横片之间的夹角都为37°,第三百叶窗叶片、第四百叶窗叶片与下横片之间的夹角都为37°,第一百叶窗叶片与第四百叶窗叶片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二百叶窗叶片与第三百叶窗叶片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一百叶窗叶片与第二百叶窗叶片的开口朝向相反。种设置,使得蒸发器里的液态冷媒经过扁管时,能够快速的气化,而气化吸热后的冷气可以通过风机能够顺利的通过翅片到达汽车车体内,从而使得冷却速度快,而且由于风在翅片中的阻力减小,从而噪音更小,并且翅片采用匚形形状的设计,使得百叶窗叶片的长度相比U或V型形状的翅片百叶窗叶片更长,从而对空气的流通性能更好,并且接触空气的面积更大,从而保证液态冷媒能够迅速被加热气化,并能够快速的把冷却的空气从翅片中带走,能够更加解决能源,减少汽车的燃油消耗。
进一步完善,带孔隔片组包括第一隔片,第二隔片和第三隔片,第一隔片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隔片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三隔片上开有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的大小是第一通孔三分之一,第三通孔的大小是第二通孔的三分之一。这种设置,可以保证液态冷媒通过进液管到达集流管后分层均匀递减压力,而三个隔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冷媒压力换向后压力不会骤减,从而不会导致冷媒在冷媒器中流动过慢。
进一步完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端面上都倒有倒角,倒角位于冷媒流动方向一侧。这种设置,使得倒角变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导向槽,使得冷媒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中流的更加顺畅,也防止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端面上由于长期遭受寒冷和高压的液态冷媒的作用,而局部掉落从而散热夹板或换向散热夹板。
进一步完善,翅片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的翅片,翅片的厚度为0.085mm。由于我国汽车空调工业起步晚,所以市面上冷凝器翅片采用的厚度是0.1mm厚,所以把翅片做成0.085mm厚,对于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可以大大增加冷凝的效果,而且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进一步提高翅片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提高强度,而且采用铝合金材质的翅片比采用薄铁片材质的翅片散热效果更好。
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以及换向隔片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的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换向隔片。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换向隔片更加耐腐蚀、耐受压力,从而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对传统U或V形形状的波形翅片,改成匚形形状的翅片,可以减少风力阻力,并且翅片上的百叶窗角度呈37°,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边界层的连续生产,最大限位增加气流紊流度,起到最大的强化传热的作用,采用0.085mm铝合金材质制成的翅片,使得翅片的热量更容易传导到扁管处,使得液态冷媒的气化吸热效果更佳,并且扁管的内齿表面使得冷媒流动湍流度增大,冷凝核心数目增多,具有强化制冷剂转热的效果,也使得扁管的强度增强,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A-A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扁管截面图;
图8为风吹翅片时的流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集流管1,内主板1-1,外主板1-2,扁管2,上板2-1,下板2-2,半圆板2-3,加强支撑筋2-4,内齿2-5,翅片3,折弯部3-1,上横片3-1a,第一百叶窗叶片3a-1a,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下横片3-1b,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连接片3-1c,连接横片3-2,上边板4,下边板5,带孔隔片组6,第一隔片6-1,第一通孔6-1a,第二隔片6-2,第二通孔6-2a,第三隔片6-3,第三通孔6-3a,换向隔片7,堵帽8,进液管9,出气管10,流道一a,区间一a-1,区间二a-2,流道二b,区间三b-1,区间四b-2,流道三c,流道四d,流道孔e,倒角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这种新型蒸发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集流管1,集流管1由内主板1-1和外主板1-2组合而成,左侧集流管1由内主板1和外主板1-2分隔成流道一a和流道二b,右侧集流管1有内主板1和外主板1-2分隔成流道三c和流道四d,两集流管1之间固定有两组沿集流管1长度方向间隔均布并相对设置的扁管2,一组扁管2与流道一a和流道三c连通,另一组扁管2与流道二b和流道四d连通,扁管2上固定有翅片3,上下末端翅片3通过上边板4和下边板5进行限位固定,流道一a内固定有用于冷媒减压的带孔隔片组6,带孔隔片组6内各隔片上孔的大小沿冷媒在集流管1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带孔隔片组6的下方设有固定在流道一a和流道二b内的两个换向隔片7,换向隔片7把流道一a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区间一a-1和区间二a-2,换向隔片7把流道二b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区间三b-1和区间四b-2,区间二a-2与区间四b-2通过一组流道孔e互相连通,流道三c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7上方的带孔隔片组6;
扁管2包括上板2-1和下板2-2,上板2-1和下板2-2通过的左右侧通过半圆板2-3首尾依次连接固定,上板2-1和下板2-2上下之间固定有加强支撑筋2-4,上板2-1、下板2-2和半圆板2-3的内表面,以及加强支撑筋2-4的两个外表面都固定有内齿2-5;
右侧集流管1的上下开口通过堵帽8闭合,左侧集流管1的下开口通过堵帽8封闭,左侧集流管1的上端固定有进液管9和出气管10,进液管9与流道一a连接,出气管10与流道二b连接。
翅片3包括一组匚型形状并间隔均布的折弯部3-1,各折弯部3-1之间通过连接横片3-2使得各折弯部3-1之间首尾依次连接,折弯部3-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片3-1a和下横片3-1b,以及连接上横片3-1a和下横片3-1b的连接片3-1c,连接片3-1c与连接横片3-2的长、宽、高都相同,上横片3-1a的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一百叶窗叶片3a-1a,上横片3-1a的另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下横片3-1b的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下横片3-1b的另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第一百叶窗叶片3a-1a、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与上横片3-1a之间的夹角都为37°,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与下横片3-1b之间的夹角都为37°,第一百叶窗叶片3a-1b与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与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一百叶窗叶片3a-1b与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的开口朝向相反。
带孔隔片组6包括第一隔片6-1,第二隔片6-2和第三隔片6-3,第一隔片上6-1开有第一通孔6-1a,第二隔片6-2上开有第二通孔6-2a,第三隔片6-3上开有第三通孔6-3a,第二通孔6-2a的大小是第一通孔6-1a三分之一,第三通孔6-3a的大小是第二通孔6-2a的三分之一。
第一通孔6-1a、第二通孔6-2a、第三通孔6-3a的端面上都倒有倒角f,倒角f位于冷媒流动方向一侧。
翅片2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的翅片2,翅片2的厚度为0.085mm。
第一隔片6-1、第二隔片6-2、第三隔片6-3,以及换向隔片7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的第一隔片6-1、第二隔片6-2、第三隔片6-3、换向隔片7。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对传统U或V型形状的波形翅片,改成匚形形状的翅片,可以减少风力阻力,并且翅片上的百叶窗呈37°,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边界层的连续生产,最大限位增加气流紊流度,起到最大的强化传热的作用,采用0.085mm铝合金材质制成的翅片,使得翅片的热量更容易传导到扁管处,使得液态冷媒的气化吸热效果更佳,并且扁管的内齿表面使得冷媒流动湍流度增大,冷凝核心数目增多,具有强化制冷剂转热的效果,也使得扁管的强度增强,增加使用寿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Claims (6)

1.一种新型蒸发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1)由内主板(1-1)和外主板(1-2)组合而成,所述左侧集流管(1)由内主板(1)和外主板(1-2)分隔成流道一(a)和流道二(b),所述右侧集流管(1)有内主板(1)和外主板(1-2)分隔成流道三(c)和流道四(d),所述两集流管(1)之间固定有两组沿集流管(1)长度方向间隔均布并相对设置的扁管(2),所述一组扁管(2)与流道一(a)和流道三(c)连通,所述另一组扁管(2)与流道二(b)和流道四(d)连通,所述扁管(2)上固定有翅片(3),所述上下末端翅片(3)通过上边板(4)和下边板(5)进行限位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流道一(a)内固定有用于冷媒减压的带孔隔片组(6),所述带孔隔片组(6)内各隔片上孔的大小沿冷媒在集流管(1)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带孔隔片组(6)的下方设有固定在流道一(a)和流道二(b)内的两个换向隔片(7),所述换向隔片(7)把流道一(a)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区间一(a-1)和区间二(a-2),所述换向隔片(7)把流道二(b)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区间三(b-1)和区间四(b-2),所述区间二(a-2)与区间四(b-2)通过一组流道孔(e)互相连通,所述流道三(c)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7)上方的带孔隔片组(6);
所述扁管(2)包括上板(2-1)和下板(2-2),所述上板(2-1)和下板(2-2)通过的左右侧通过半圆板(2-3)首尾依次连接固定,所述上板(2-1)和下板(2-2)上下之间固定有加强支撑筋(2-4),所述上板(2-1)、下板(2-2)和半圆板(2-3)的内表面,以及加强支撑筋(2-4)的两个外表面都固定有内齿(2-5);
所述右侧集流管(1)的上下开口通过堵帽(8)闭合,所述左侧集流管(1)的下开口通过堵帽(8)封闭,所述左侧集流管(1)的上端固定有进液管(9)和出气管(10),所述进液管(9)与流道一(a)连接,所述出气管(10)与流道二(b)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翅片(3)包括一组匚型形状并间隔均布的折弯部(3-1),所述各折弯部(3-1)之间通过连接横片(3-2)使得各折弯部(3-1)之间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折弯部(3-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片(3-1a)和下横片(3-1b),以及连接上横片(3-1a)和下横片(3-1b)的连接片(3-1c),所述连接片(3-1c)与连接横片(3-2)的长、宽、高都相同,所述上横片(3-1a)的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一百叶窗叶片(3a-1a),所述上横片(3-1a)的另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所述下横片(3-1b)的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所述下横片(3-1b)的另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所述第一百叶窗叶片(3a-1a)、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与上横片(3-1a)之间的夹角都为37°,所述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与下横片(3-1b)之间的夹角都为37°,所述第一百叶窗叶片(3a-1b)与第四百叶窗叶片(3b-1b)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与第三百叶窗叶片(3a-1b)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一百叶窗叶片(3a-1b)与第二百叶窗叶片(3b-1a)的开口朝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带孔隔片组(6)包括第一隔片(6-1),第二隔片(6-2)和第三隔片(6-3),所述第一隔片上(6-1)开有第一通孔(6-1a),所述第二隔片(6-2)上开有第二通孔(6-2a),所述第三隔片(6-3)上开有第三通孔(6-3a),所述第二通孔(6-2a)的大小是第一通孔(6-1a)三分之一,所述第三通孔(6-3a)的大小是第二通孔(6-2a)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6-1a)、第二通孔(6-2a)、第三通孔(6-3a)的端面上都倒有倒角(f),所述倒角(f)位于冷媒流动方向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翅片(2)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的翅片(2),所述翅片(2)的厚度为0.08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片(6-1)、第二隔片(6-2)、第三隔片(6-3),以及换向隔片(7)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的第一隔片(6-1)、第二隔片(6-2)、第三隔片(6-3)、换向隔片(7)。
CN201420428493.4U 2014-07-31 2014-07-31 新型蒸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4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8493.4U CN203964460U (zh) 2014-07-31 2014-07-31 新型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8493.4U CN203964460U (zh) 2014-07-31 2014-07-31 新型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4460U true CN203964460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849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4460U (zh) 2014-07-31 2014-07-31 新型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44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6924A (zh) * 2018-01-30 2018-07-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空调蒸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6924A (zh) * 2018-01-30 2018-07-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空调蒸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0592U (zh) 一种一体式客车空调用双层平行流冷凝器
CN203964460U (zh) 新型蒸发器
CN101509731A (zh) 一种异形微通道与外波纹翅片一体成型的换热器
CN203249530U (zh)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205066240U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04718193U (zh) 铝合金翅片排管蒸发器装置
CN203980715U (zh) 全逆流风冷冷热水机组
CN203053291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用微通道扁管
CN104802616A (zh) 一种大客车用高效空调器
CN205825777U (zh) 微通道热管换热器
CN203501559U (zh) 大换热面积冰箱用翅片式蒸发器
CN203964459U (zh) 带新型翅片的蒸发器
CN204285906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0592003C (zh) 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
CN207407725U (zh) 一种高效微通道换热器结构
CN205736790U (zh) 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空调的冷凝器
CN201974081U (zh)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带有热管均热器的换热装置
CN205718087U (zh) 一种微通管道换热器及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4286190U (zh) 换热器翅片
CN206347783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05425939U (zh) 一种新型翅片换热器
CN206146047U (zh) 微型微通道圆管换热器
CN205505792U (zh) 一种人字形平直波纹翅片型板翅式换热器
CN217303670U (zh) 一种带第三介质除霜的翅片换热器
CN203964467U (zh) 新型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