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6207U -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6207U
CN203956207U CN201420395463.8U CN201420395463U CN203956207U CN 203956207 U CN203956207 U CN 203956207U CN 201420395463 U CN201420395463 U CN 201420395463U CN 203956207 U CN203956207 U CN 203956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oil
opening
hood
inside diameter
protect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54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heng County Mat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954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56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6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6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包括固定在内圆切片机机座上并与机座形成密闭空间的机罩,机罩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主轴箱的安装有刀盘的一端穿过的安装口,密闭空间内部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容纳空间的防护罩,防护罩通过容纳空间容纳主轴箱穿过安装口的部分;防护罩底部设有排液口,机座顶部设有接收由排液口和/或机罩内壁向下排出的切削油并将其导流至密闭空间外部回收的导流结构。内圆切片机运转时,喷洒至刀盘上的绝大部分切削油都被防护罩接收,附着在机罩内壁上的切削油数量大大减少,被甩至防护罩内壁上的切削油依次经排液口、导流结构向外排出至密闭空间外部回收,回收效率高,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小。

Description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属于内圆切片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硬而脆的永磁材料棒料的切片加工,目前是在内圆切片机上完成的。确切地说,被切割的棒料借助粘结剂定位在料架部件的插板平面上,内圆切片机的料架部件实现棒料的定位,圆片状的刀片安装在位于内圆切片机主轴上的刀盘内孔中,内圆切片机上的刀片两面粘连有金刚砂,在主轴的带动下高速旋转,从而完成棒料的切割。在切片作业时,高速旋转的刀片在切割棒料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刀片及棒料在高温下损坏,此时需要向刀片喷洒切削油进行降温,常用的切削油一般为柴油或调配的机械切削油等,喷洒在刀片上或进入到刀盘内部的切削油在刀片旋转时从刀盘的四周向外甩出。
为回收从刀盘上甩出的切削油以供下次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采用机罩与机座相配合的封闭结构,机罩安装在机座上形成封闭空间,从刀盘上甩出的切削油被机罩内壁接收,切削油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至机座上,机座上设有将切削油向外导流至上述封闭空间外部的沟槽等结构。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将切削油回收,但是至少存有以下技术缺陷:1.当切片工作完毕,需要打开门操作料架部件等设备时,机罩顶部内壁上仍会积存有切削油,切削油回收效率低;切削油不时向下滴落,给工人操作带来不便,影响工作效率;2.打开机罩后,机罩四周内壁上均附着有大量切削油,工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容易造成大量吸入,对身体健康不利;3.当内圆切片机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主轴头时,分别安装在多个主轴头上的刀盘同时工作时,从刀盘上被甩至机罩内壁的切削油倍增,造成机罩内部切削油残留量剧增,从而加重上述1和2情况;分别从多个刀盘四周甩出的切削油相互影响,会造成刀盘外部粘附有大量切削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内圆切片机切片后机罩内壁上残留有大量切削油,造成切削油回收效率低,且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切片完毕后切削油回收效率高、机罩内部清洁不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包括固定在内圆切片机机座上并与所述机座形成密闭空间的机罩,所述机罩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主轴箱的安装有刀盘的一端穿过的安装口,所述密闭空间内部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容纳空间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容纳空间容纳所述主轴箱穿过所述安装口的部分;所述防护罩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机座顶部设有接收由所述排液口和/或所述机罩内壁向下排出的切削油并将其导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外部回收的导流结构。
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的导流长槽、所述导流长槽具有伸出所述密闭空间的出口,所述导流长槽的底面朝所述出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部、与所述导流长槽连接、且向着所述导流长槽方向倾斜的斜面。
所述防护罩为由前面板、后面板、上面板、下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围合形成的方形箱体;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工作窗口,所述后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口相对应的后安装口;所述排液口为开设在所述下面板上,位于所述下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相接处的长条通孔。
并排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罩共用左面板或右面板。
所述前面板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上面板、所述下面板、所述左面板和所述右面板中的任意1个、2个、3个或4个上。
所述防护罩通过密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机罩上;所述密封固定件包括位于所述防护罩内部、环绕所述后安装口设置且在朝向所述后面板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安装槽的第一压盖,安装进入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压盖端面的第一弹性密封圈,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压盖上的若干第一通孔,相应设在所述后面板上的若干第二通孔和设在所述机罩上的若干第一螺纹孔或设在所述机罩上的第三通孔及位于所述机罩外部的第二压盖上的若干第二螺纹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或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从而将所述防护罩密封固定在所述机罩上的第一螺栓。
所述机罩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开口开启与密封的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在闭合时将所述第一开口密封,所述第一门体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机罩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口配合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启与密封的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在闭合时将所述第二开口密封,所述第二门体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门体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机罩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门体的一侧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门体和/或所述第二门体内表面上还固定设有第二导流结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具有在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打开时接收从所述第一门体和/或所述第二门体内表面上流下的切削油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将所述切削油集中导流至所述机座或容置所述切削油并在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关闭时向所述机座倾斜倒出所述切削油。
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和/或所述第二门体内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门体和/或所述第二门体打开时的底端、且开口大致朝上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轴向两端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将所述切削油引流至所述机座上的开口。
所述导流槽为由所述第一门体和/或所述第二门体打开时的底部边缘向内翻折形成。
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支撑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保持打开状态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处的横杆,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打开时,所述横杆支撑住所述第二门体底端。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所述横杆上的第一基座,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杆,固设在所述第一门体内表面上的第二基座,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折叠,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在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打开并拉紧所述第一门体,防止第一门体向后倒在所述机罩上表面上。
所述机罩包括开设有所述安装口的后板,与所述后板相对的前板,连接所述后板左端和所述前板左端的左板,连接所述后板右端和所述前板右端的右板,以及盖设在由所述后板、左板、前板和右板围合形成筒状体顶部开口处的上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通过在机罩内部设置具有容纳空间的防护罩,将主轴箱穿过安装口安装进入到机罩内部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刀盘)罩住,当切片机运转时,刀盘上的切削油被甩至防护罩内壁上,经设在防护罩底部的排液口向下排出至设在机座顶部的导流结构上,并被所述导流结构导流至密闭空间外部回收。内圆切片机运转时,喷洒至刀盘上的绝大部分切削油都被防护罩接收,因此附着在机罩内壁上的切削油数量大大减少,被甩至防护罩内壁上的切削油依次经排液口、导流结构向外排出至密闭空间外部回收,回收效率高;机罩内部的切削油大部分被防护罩挡住,当工人打开门操作时,近距离接触到的切削油数量大大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小。当内圆切片机具有多个主轴头时,并排设置多个防护罩,依次将每个主轴箱的伸入到机罩内部的部分罩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机罩内壁上附着的切削油量剧增,还可以防止主轴头相互影响,从而使得机罩内部工作环境更加清洁。
2.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上述导流结构包括设在密闭空间内部、具有向外伸出上述密闭空间出口的导流长槽,从机罩内壁和排液口排出的切削油向下流至机座顶部,并进一步汇集至导流长槽,最后排出上述密闭空间后回收,导流长槽的设置便于接收从上述位置排出的切削油,且结构简单,回收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上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在密闭空间内部、与上述导流长槽连接,且向着导流长槽方向倾斜的斜面。斜面的设置可将落至机座顶部的切削油集中汇流至导流长槽一并排出,回收效率高,机座顶部残留切削油少,排油彻底。
4.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防护罩为由前面板、后面板、上面板、下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围合形成的方形箱体,排液口开设在下面板上,且位于下面板与后面板的相接处,切削油在后面板的导流作用下更容易从防护罩内部流出,且排出更彻底。
5.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防护罩通过密封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机罩上,密封固定件包括位于防护罩内部、环绕后安装口设置且在朝向后面板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安装槽的第一压盖,安装进入第一环形安装槽内且部分凸出于第一压盖端面的第一弹性密封圈,以及设在第一压盖上的若干第一通孔,相应设在后面板上的若干第二通孔和设在机罩上的若干第一螺纹孔或设在机罩上的第三通孔及位于机罩外部的第二压盖上的若干第二螺纹孔,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或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从而将防护罩密封固定在机罩上的第一螺栓。第一压盖与机罩或与第二压盖通过螺栓配合固定连接,从而将防护罩固定在机罩内部;第一压盖与后面板同时挤压第一弹性密封圈,从而使得第一压盖与防护罩后面板之间的安装缝隙被密封,防止油液外溢。
6.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机罩上表面上开设有与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第一开口配合以实现第一开口开启与密封的第一门体,第一门体在闭合时将第一开口密封,第一门体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开口内;机罩侧壁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开口和上述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以及与第二开口配合以实现对第二开口的开启与密封的第二门体,第二门体在闭合时将第二开口密封,第二门体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开口内;第一门体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机罩的上表面、第二门体的一侧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向上推动第二门体以打开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时,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成一定角度的支在机罩上表面上,且其内表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开口内,这使得粘附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内表面上的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直接落入到机罩内部,而不会滴落到机罩外部污染工作环境。
7.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在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的内表面上还固定设有导流结构,当打开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时,附着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上的少部分切削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至导流结构的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将上述切削油集中导流至机座或容置上述切削油并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关闭时向机座倾斜倒出;设置导流结构的好处在于当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打开时,附着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内表面上的切削油会首先被导流结构所收集,并集中导流至机座,而不会从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的底端随意滴落,因而可减少对工人操作的干扰。
8.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上述导流结构为设置在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内表面上、位于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打开时的底端、且开口大致朝上的导流槽,导流槽接收自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内表面上的切削油,并从开设在导流槽的轴向一端或两端的开口处引流至机座,从而避免切削油沿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底端随意滴落;另外,导流槽的两端还可以设置成封闭的,这样导流槽可接收并容置自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内表面上的切削油,防止切削油沿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底端随意滴落,且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关闭时,向机座倾斜从而将切削油倒出使导流槽内部留空以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打开时,可重新容置切削油。进一步的,可设置导流槽为由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打开时的底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这样形成的导流槽可从底部完全接收从第一门体和/或第二门体内表面上留下来的切削油。
9.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还包括设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支撑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保持打开状态的定位组件,由于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打开后呈一定角度的支在机罩上表面上,为防止歪斜倾倒,设置了定位组件以稳定保持其打开状态。定位组件包括设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接处的横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打开时,横杆支撑住第二门体底端,由于第一门体的底端与机罩的上表面可转动连接,因而上述横杆可支撑住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呈一定角度的打开支在机罩上表面上。
10.本实用新型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上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横杆上的第一基座,一端与第一基座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杆,固设在第一门体内表面上的第二基座,一端与第二基座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在关闭状态时,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折叠,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在开启状态时,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打开,拉紧第一门体,防止第一门体向后倒在机罩上表面上;由于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具有一定的重量,一旦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倒伏在机罩上表面上,再次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关闭时会十分费力;设置上述定位组件的好处在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可防止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倒在机罩上表面上,可保证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关闭时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机罩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机座的一种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机座的另一种立体视图。
图4是图1中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一种立体图。
图5是图1中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另一种立体视图。
图6是图1中多个并排设置防护罩沿着一个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多个并排设置防护罩沿着另一个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截面立体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密封固定件位于机罩内部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12是图4中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连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中:1-机罩,10-机座,101-导流长槽,102-出口,103-斜面,11-后板,12-前板,13-左板,14-右板,15-上板;2-安装口;3-防护罩,31-前面板,311-工作窗口,32-后面板,321-后安装口,33-排液口,34-上面板,35-下面板,36-左面板,37-右面板,38-进油管安装孔,39-进油管定位件;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51-第一门体,52-第二门体,53-导流槽;6-横杆,61-第一基座,62-第一拉杆,63-第二拉杆,64-第二基座;7-第一压盖,70-第四环形安装槽,71-第一环形安装槽,72-第一弹性密封圈,73-第二压盖,74-第三环形安装槽,75-第三弹性密封圈,76-第二环形安装槽,77-第一压圈,78-第二弹性密封圈,79-第四弹性密封圈;8-玻璃观察窗口,81-报警灯,82-底凸边,83-油雾抽吸口,84-观察灯安装口,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固定在内圆切片机机座10上并与所述机座10形成密闭空间的机罩1,所述机罩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主轴箱的安装有刀盘的一端穿过的安装口2,所述密闭空间内部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容纳空间的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通过所述容纳空间容纳所述主轴箱穿过所述安装口2的部分;所述防护罩3底部设有排液口33,所述机座10顶部设有接收由所述排液口33和/或所述机罩1内壁向下排出的切削油并将其导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外部回收的导流结构。
内圆切片机切片工作时,喷洒至刀盘上的绝大部分切削油都被防护罩3接收,因此附着在机罩1内壁上的切削油数量大大减少,被甩至防护罩3内壁上的切削油依次经排液口33、导流结构向外排出至密闭空间外部回收,因而回收效率高;机罩1内部的切削油大部分被防护罩3挡住,当打开门操作时,近距离接触到的切削油数量大大减少,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小。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导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的导流长槽101, 所述导流长槽101具有伸出所述密闭空间的出口102,所述导流长槽101的底面朝所述出口102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从机罩1内壁和排液口33排出的切削油向下流至机座10顶部,并进一步汇集至导流长槽101,最后从上述密闭空间排出回收,导流长槽101的设置便于排出从上述位置滑落的切削油,且结构简单,回收方便。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上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部、与所述导流长槽101连接、且向着所述导流长槽101方向倾斜的斜面103。斜面103的设置可将落至机座10顶部的切削油集中汇流至导流长槽101一并排出,回收效率高,机座10顶部残留切削油少,排油彻底。
如图4-11所示,所述防护罩3为由前面板31、后面板32、上面板34、下面板35、左面板36和右面板37围合形成的方形箱体;所述前面板31上开设有工作窗口311,所述后面板32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口2相对应的后安装口321;所述排液口33为开设在所述下面板35上,位于所述下面板35与所述后面板32相接处的长条通孔。
前面板3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上面板34和下面板35上。具体的,如图6所示,前面板31的上下两端向防护罩3后端的方向弯折约90°,在弯折部分上开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在与通孔相对的上面板34和下面板35上设有螺纹孔,穿过通孔设有可与螺纹孔配合螺接的螺栓。当位于防护罩3内的刀盘或其他部件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只需要将螺栓卸下,即可将前面板31拆除,从而方便维修更换零部件,而不需将整个防护罩3取下,维修十分方便。
前面板31可通过其他现有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固定在上面板34和下面板35上,只要能够实现前面板31的方便可拆卸,均能实现发明目的。事实上,前面板31可以可拆卸的固定在上述上面板34、下面板35、左面板36和右面板37中的任意1个、2个、3个或4个上,均可实现发明目的。
工作窗口311开设在前面板31上,并与固定设在内圆切片机料板座上的棒料(图中未示出)相对,棒料从工作窗口311伸入防护罩3内,在位于防护罩3内的刀盘的转动下,完成棒料切片。
排液口33开设在下面板35与后面板32的相接处,后面板32对液体向下的导流作用,可以更容易将防护罩3内部的切削油彻底排出。排液口33本身形状的设置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条连续的长条通孔,也可以是多个不连通的通孔相互配合,通孔也可以设置成如圆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将积存于防护罩3内部的切削油排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采用多种现有技术手段,均可实现发明目的。
如图8-11所示,防护罩3通过密封固定件固定在机罩1上。密封固定件包括位于防护罩3内部、环绕上述安装口321设置且在朝向后面板3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安装槽71的第一压盖7,安装进入上述第一环形安装槽71内且部分凸出于上述第一压盖71端面的第一弹性密封圈72,设在第一压盖上的若干第一通孔,相应设在后面板32上的若干第二通孔和设在机罩1上的第三通孔,以及位于所述机罩1外部的第二压盖73上的若干第二螺纹孔,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压盖71与防护罩3的后面板32同时挤压第一弹性密封圈72,可消除第一压盖71与防护罩3的后面板32之间的安装间隙,防止切削油外溢。
上述密封固定件还可以是包括位于防护罩3内部、环绕上述安装口321设置且在朝向后面板3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安装槽71的第一压盖7,安装进入上述第一环形安装槽71内且部分凸出于上述第一压盖71端面的第一弹性密封圈72,设在第一压盖上的若干第一通孔,相应设在后面板32上的若干第二通孔和设在机罩1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栓。同样可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另外,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一压盖7中间还设置有环状阶梯结构,在环状阶梯结构上固定安装第一压圈77,第一压圈77与第一压盖7的环状阶梯结构之间形成安装第二弹性密封圈78的第二环形安装槽76,第二环形安装槽76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压盖7圆心,第二弹性密封圈78安装进入第二环形安装槽76后具有向第一压盖7圆心方向凸出的部分。第二弹性密封圈78被主轴箱从安装口2安装穿过的部分和上述第二环形安装槽76同时挤压后变形,从而实现主轴箱与安装口2的密封安装,防止切削油从防护罩3的安装口2位置外溢。
类似的,如图9所示,在第二压盖73上设有开口朝向后面板32的第三环形安装槽74,在第三环形安装槽74内安装有第三弹性密封圈75,第三弹性密封圈75凸出于第三环形安装槽74,第三弹性密封圈75被第三环形安装槽74和机罩1挤压后变形,密封住第二压盖73与机罩1之间的安装缝隙,防止切削油渗漏。
在第二压盖73上还设有开口朝上第二压盖73圆心的第四环形安装槽70,在第四环形安装槽70内安装有第四弹性密封圈79,第四弹性密封圈79向第二压盖73圆心的方向凸出于第四环形安装槽70,第四弹性密封圈79被第四环形安装槽70和从安装口2安装的主轴箱部分同时挤压后变形,实现主轴箱与安装口的密封固定安装,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防止位于防护罩3内部的切削油外溢。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内圆切片机机罩1包括开设有安装口2的后板11,与后板相对的前板12,连接后板11左端和前板12左端的左板13,连接后板11右端和前板12右端的右板14,以及盖设在由上述后板11、前板12、左板13和右板14围合形成筒状体顶部开口处的上板15。上述前板12底端可向外倾斜设置,形成顶部开口小、底部开口大的上述筒状体。
如图13所示,在机罩1的底端还设有一圈底凸边82,与设在机座10上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便于机罩1和机座10形成封闭空间,防止切削油外溢。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后板11上还开设有油雾抽吸口83,油雾抽吸口83适于与外界抽吸机连接,可将遇高温后汽化的切削油从油雾抽吸口83向外抽吸出去,从而保持机罩1内部的清洁,最大程度减少机罩1内壁上的切削油附着。在后板11上还设有报警灯81,其与自动化操作系统相连,当切片完毕后自动报警示意,便于工人随时跟进,有利于工人同时控制多个内圆切片机同时进行切片工作。在右板14上还开设有观察灯安装口84,便于安装观察灯,在内圆切片机工作时便于观察。
最后,如图5所示,在后板11上还开设有若干个进油管安装孔38,进油管安装孔38的位置高于安装口2的位置设置。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输入切削油的进油管通过设在机罩1后面的上述进油管安装孔38进入到机罩1密闭空间内为刀盘供油,可使油管在机罩1上的布局优化,当工人从机罩1前部操作内圆切片机时,观察不到进油管,整个机器外观非常整洁;将进油管安装孔38的位置高于安装口2的位置设置可减少其受到向下滑落的液体切削油影响,降低密封要求,安装进入所述油管安装孔38的位置设有外螺纹,在机罩1内外分别设置螺母和橡胶垫,螺母在上述外螺纹上旋紧与后板11一起挤压橡胶垫,即可满足密封要求,防止切削油外溢。如图6和图7所示,在防护罩3上还设有进油管定位件39,进油管经进油管安装孔38安装进入密闭空间后,被进油管定位件39固定住,便于向位于防护罩3内部的刀盘喷洒切削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8所示,机罩1与内圆切片机的机座10形成密闭空间,在机罩1的上板15上开设有与上述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41,以及与第一开口41配合以实现第一开口41开启与密封的第一门体51,第一门体51在闭合时将第一开口41密封,第一门体51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开口41内;机罩1的前板12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开口41和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42,以及与第二开口42配合以实现对第二开口42的开启与密封的第二门体52,第二门体52在闭合时将第二开口42密封,第二门体52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开口41内;第一门体51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机罩1的上板15、第二门体52的一侧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上述转动连接件为合页,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手段(如铰接、销轴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的技术效果,均可实现发明目的。
如图1和图8所示,在上述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之间,还设有支撑上述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使之保持打开状态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在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连接处的横杆6,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打开时,横杆6支撑住第二门体52底端。
定位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横杆6上的第一基座61,一端与第一基座6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杆62,固设在第一门体51内表面上的第二基座64,一端与第二基座64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拉杆63,第一拉杆62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63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在关闭状态时,第一拉杆62和第二拉杆63折叠,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在开启状态时,第一拉杆62和第二拉杆63打开,拉紧第一门体51,防止第一门体51向后倒在机罩1上表面上(即上板15上)。
当切片完毕需要操作料板座等部件时,向上提拉第二门体52,第一门体51随第二门体52一起向上翻动,当完全打开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时,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呈一定角度的支在机罩1上板15的上表面上。在定位组件的定位作用下,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2以一定角度支撑在上板15上,位于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的切削油向下滴落至密闭空间内,不会滴落到机罩1外部,可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另外,在定位组件的定位作用下,第一门体51不至于倒至上板15上,在关闭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时十分容易,劳动强度低。
如图4所示,在第二门体52上还开设有观察窗口8和把手9,分别便于切片操作和打开第二门体5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的改进,如图8所示,在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还固定设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具有在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打开时接收从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流下的切削油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将所述切削油集中导流至机座10或容置上述切削油并在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关闭时向所述机座10倾斜倒出所述切削油。
具体地,上述导流结构为设置在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位于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打开时的底端、且开口大致朝上的导流槽53。所述导流槽53轴向两端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将所述切削油引流至所述机座10上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流槽53为由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打开时的底部边缘向内翻折形成。
导流槽53接收并容置从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流下的切削油,防止切削油沿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的底端边缘随意滴落,且在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关闭时,倾倒至机座10从而使导流槽53内部留空以在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再次打开时,重新容置切削油。由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打开时的底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的导流槽53可从底部完全接收从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流下来的切削油。
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门体52打开时的底端位置还可以形成斜面,在横杆6上设置与上述斜面相配合抵靠的支撑斜面,这样当第二门体52打开时,横杆6可以更容易的支撑住第二门体52,避免滑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包括固定在内圆切片机机座(10)上并与所述机座(10)形成密闭空间的机罩(1),所述机罩(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主轴箱的安装有刀盘的一端穿过的安装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间内部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容纳空间的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通过所述容纳空间容纳所述主轴箱穿过所述安装口(2)的部分;所述防护罩(3)底部设有排液口(33),所述机座(10)顶部设有接收由所述排液口(33)和/或所述机罩(1)内壁向下排出的切削油并将其导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外部回收的导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的导流长槽(101), 所述导流长槽(101)具有伸出所述密闭空间的出口(102),所述导流长槽(101)的底面朝所述出口(102)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部、与所述导流长槽(101)连接、且向着所述导流长槽(101)方向倾斜的斜面(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为由前面板(31)、后面板(32)、上面板(34)、下面板(35)、左面板(36)和右面板(37)围合形成的方形箱体;所述前面板(31)上开设有工作窗口(311),所述后面板(32)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口(2)相对应的后安装口(321);所述排液口(33)为开设在所述下面板(35)上,位于所述下面板(35)与所述后面板(32)相接处的长条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通过密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机罩(1)上;所述密封固定件包括位于所述防护罩(3)内部、环绕所述后安装口(321)设置且在朝向所述后面板(3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安装槽(71)的第一压盖(7),安装进入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槽(71)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压盖(7)端面的第一弹性密封圈(72),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压盖(7)上的若干第一通孔,相应设在所述后面板(32)上的若干第二通孔和设在所述机罩(1)上的若干第一螺纹孔或设在所述机罩(1)上的第三通孔及位于所述机罩(1)外部的第二压盖(73)上的若干第二螺纹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或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从而将所述防护罩(3)密封固定在所述机罩(1)上的第一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41),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口(41)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开口(41)开启与密封的第一门体(51),所述第一门体(51)在闭合时将所述第一开口(41)密封,所述第一门体(51)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开口(41)内;所述机罩(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42),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口(42)配合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开口(42)的开启与密封的第二门体(52),所述第二门体(52)在闭合时将所述第二开口(42)密封,所述第二门体(52)在开启时内表面的水平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开口(41)内;所述第一门体(51)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机罩(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门体(52)的一侧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门体(51)和/或所述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还固定设有第二导流结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具有在所述第一门体(51)和所述第二门体(52)打开时接收从所述第一门体(51)和/或所述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流下的切削油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将所述切削油集中导流至所述机座(10)或容置所述切削油并在所述第一门体(51)和所述第二门体(52)关闭时向所述机座(10)倾斜倒出所述切削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51)和/或所述第二门体(52)内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门体(51)和/或所述第二门体(52)打开时的底端、且开口大致朝上的导流槽(53),所述导流槽(53)轴向两端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将所述切削油引流至所述机座(10)上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3)为由所述第一门体(51)和/或所述第二门体(52)打开时的底部边缘向内翻折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第二开口(42)之间,支撑所述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保持打开状态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第二开口(42)连接处的横杆(6),所述第一门体(51)和第二门体(52)打开时,所述横杆(6)支撑住所述第二门体(52)底端。
CN201420395463.8U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Active CN203956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5463.8U CN203956207U (zh)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5463.8U CN203956207U (zh)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6207U true CN203956207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16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5463.8U Active CN203956207U (zh)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56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031A (zh) * 2018-10-19 2020-04-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设备的底板和液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031A (zh) * 2018-10-19 2020-04-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设备的底板和液压设备
CN111076031B (zh) * 2018-10-19 2024-02-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设备的底板和液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9271B (zh) 低温车载石油钻修井钻井液净化系统
CN209189386U (zh) 一种中药材清洗设备
CN108453083A (zh) 一种用于医学的中药循环水洗药装置
CN104729355B (zh) 一种冷凝器翅片自动清洗装置及包括该清洗装置的空调器
CN203956207U (zh) 一种内圆切片机切削油回收结构
CN209935022U (zh) 一种全自动喷涂效果好的涂料喷涂设备
CN213495302U (zh) 一种汽车零件清洗装置
CN203956626U (zh) 一种内圆切片机机罩
CN112705507A (zh) 一种重卡轮毂轴承单元综合清洗机
CN114453366B (zh) 一种具有循环利用功能的包装箱清理装置
CN206810776U (zh) 一种硅粉生产线清洗及固液分离装置
CN202527398U (zh) 一种零部件清洗装置
CN205463407U (zh) 造纸用秸秆原料清洗设备
CN213612174U (zh) 一种摩托车缸体加工用喷涂设备
CN214348171U (zh) 重卡轮毂轴承单元综合清洗机
CN209094121U (zh) 一种带外清洗的转盘式罐头瓶倒立快速循环清洗装置
CN208391663U (zh) 一种超洁净的避水避尘式铣床
CN214078126U (zh) 一种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机
CN109985849B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清洗系统
CN107374542A (zh) 一种洗碗机
CN203245092U (zh) 可控防锈油膜设备
CN205361135U (zh) 一种可无死角清洗的搅拌机
CN112620225A (zh) 一种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机
CN213908415U (zh) 一种制作蔬菜沙拉的清洗装置
CN209502463U (zh) 一种电力管生产冷却清洗一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Plant No. 6,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icheng County,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075599

Patentee after: Chicheng County Mat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4, Block 5B, No. 42,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3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CHEN HIGH-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