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1519U -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1519U
CN203821519U CN201420092612.3U CN201420092612U CN203821519U CN 203821519 U CN203821519 U CN 203821519U CN 201420092612 U CN201420092612 U CN 201420092612U CN 203821519 U CN203821519 U CN 203821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valve cylinder
water
delivery port
ou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26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凤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926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1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1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15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包括外阀筒和内阀筒,所述外阀筒上设有外进水口、第一外出水口和第二外出水口,所述内阀筒上设有内进水口和内出水口;所述内阀筒设置在所述外阀筒内并与所述外阀筒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仅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仅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内进水口均与所述外进水口对应连通。通过转动所述内阀筒,使水流方向在第一外出水口和第二外出水口之间进行对接转换,从而使废水流向节水箱或流向下水道,避免了直接切换地漏的麻烦,使用方便,并且第二外出水口被封堵时相当于封堵了地漏,有效避免返臭现象。

Description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流转换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控制水流流向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模块化排水节水系统已经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但由于住户的使用需求千差万别,排水水质工况也有所不同。一些使用者在使用中想把某部分废水直接排掉,不希望收进节水箱中,如洗衣机第一遍洗涤后含有大量洗涤剂的废水;同时希望某部分水可以回收进节水箱中,如洗衣机洗涤后含洗涤剂较少的清水。为了实现这种转换,使用者需要频繁地将排水管道与不同的地漏进行切换连接,不但不方便而且地面上地漏过多将会影响美观,并且空置的地漏如果水封不及时容易导致返臭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转换方便、避免返臭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包括外阀筒和内阀筒,所述外阀筒上设有外进水口、第一外出水口和第二外出水口,所述内阀筒上设有内进水口和内出水口;所述内阀筒设置在所述外阀筒内并与所述外阀筒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仅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仅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内进水口均与所述外进水口对应连通。
基于上述,所述内出水口包括第一内出水口和第二内出水口,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出水口且所述第二内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错位设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外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内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错位设置。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内出水口设于所述内阀筒侧壁上,所述第二内出水口设于所述内阀筒底部,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底部。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同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侧壁上,所述内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内阀筒的侧壁上。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同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筒底上,所述内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内阀筒的筒底上。
基于上述,所述内进水口包括第一内进水口和第二内进水口,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内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外进水口,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内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外进水口。
基于上述,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阀筒中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设有下过滤网,所述过滤筒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过滤水出口,其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下过滤网上方,所述过滤水出口位于所述下过滤网下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内进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内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内出水口错位设置。 
基于上述,所述外阀筒顶部设有回收水外进口,所述内阀筒顶部设有回收水内进口,所述过滤筒顶部设有回收水进口,所述过滤筒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口,所述过滤筒内设有与所述回收水进口对应的上过滤网,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上过滤网下方,所述溢水口位于所述上过滤网上方;至少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收水外进口、所述回收水内进口与所述回收水进口对应连通。
基于上述,所述外阀筒外侧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或所述第二外出水口连通的水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阀筒在外阀筒内转动,利用内阀筒封闭和打开不同的外出水口实现了废水流向的选择性控制,避免了直接切换地漏的麻烦,使用方便,并且第二外出水口被封堵时相当于封堵了下水道,有效避免返臭现象。该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具有设计科学、转换方便、避免返臭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阀筒;2.内阀筒;3.外进水口;4.第一外出水口;5.第二外出水口;6.内出水口;7.内进水口;8.第一内出水口;9.第二内出水口;10.过滤筒;11.进液口;12.出液口;13.过滤水出口;14.下过滤网;15.溢水口;16.上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包括外阀筒1和内阀筒2,所述外阀筒1上设有外进水口3、第一外出水口4和第二外出水口5,所述内阀筒2上设有内出水口6和内进水口7;所述内阀筒2设置在所述外阀筒1内并与所述外阀筒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6仅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6仅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内进水口均与所述外进水口对应连通。
具体工作过程是:将所述外进水口3与排水管道连通,将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与节水箱进口连通,将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与地漏连通。当需要将废水直接排放时,转动所述内阀筒2至第一位置,废水从所述外进水口3进入所述外阀筒1内后,经过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直接排放到地漏中;当需要将废水回收时,转动所述内阀筒2至第二位置,废水从所述外进水口3进入所述外阀筒1内后,经过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流入节水箱中。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通过转动所述内阀筒2,使水流方向在第一外出水口4和第二外出水口5之间进行对接转换,从而控制废水流向节水箱或流向下水道,避免了直接切换地漏的麻烦,方便使用,并且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被所述内阀筒2封堵,相当于封堵了下水道,有效避免返臭现象。
所述内出水口6包括第一内出水口8和第二内出水口9,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出水口8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且所述第二内出水口9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错位设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出水口9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且所述第一内出水口8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错位设置。这种设计提供了出水口的一种具体位置分布,即第一外出水口和第二外出水口不在同一侧壁或平面上,包括分别设于侧壁和底面、分别设于侧壁和顶面以及分别设于底面和顶面,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第一内出水口8设于所述内阀筒2侧壁上,所述第二内出水口9设于所述内阀筒2底部,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开设于所述外阀筒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开设于所述外阀筒1的底部。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两个内出水口和两个外出水口一一对应,尤其是针对两个外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阀筒1侧壁和筒底时的情况。其工作过程是:当需要将废水直接排放时,转动所述内阀筒至第一位置,废水依次经过所述外进水口3、所述内进水口7后进入所述内阀筒2,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内出水口9、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后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当需要将废水回收时,转动所述内阀筒2至第二位置,废水依次经过所述外进水口3、所述内进水口7后进入所述内阀筒2,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内出水口8、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后流入节水箱。
当然,在使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进行功能性互换,即将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与下水道连通,将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与节水箱进口连通。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同开设于所述外阀筒1的侧壁上,所述内出水口6开设于所述内阀筒2的侧壁上。在这种设计中,所述内阀筒2上只需设置一个内出水口,这种设计减少了内出水口的数量,使得仅通过一个内出水口便可实现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之间的连通。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同开设于所述外阀筒1的筒底上,所述内出水口6开设于所述内阀筒2的筒底上。与实施例2类似,在这种设计中,所述内阀筒2上只需设置一个内出水口,这种设计减少了内出水口的数量,使得仅通过一个内出水口便可实现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之间的连通,并且外出水口位于底部易于水流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所述内进水口7包括第一内进水口和第二内进水口,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内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外进水口,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内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外进水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这两个内进水口合并为一个弧形内进水口,同样可以实现无论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始终保持与所述外进水口的连通。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如图6、图7所示,所述内阀筒2中设有过滤筒10,所述过滤筒10内设有下过滤网14,所述过滤筒10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11、出液口12和过滤水出口13,其中,所述进液口11和所述出液口12位于所述下过滤网14上方,所述过滤水出口13位于所述下过滤网14下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液口11均与所述内进水口7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液口12与所述内出水口6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内出水口错位设置。在这种设计中,该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具有过滤功能,能有效拦截废水中的异物,其具体工作过程是:
需要将废水直接排放时,转动所述内阀筒至第一位置,废水会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中流出到下水管道中。
需要将废水回收时,保持所述过滤筒10原位不动,转动所述内阀筒2至第二位置,若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开设于所述外阀筒1筒底时,废水会透过所述过滤筒10后直接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中流入节水箱;若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开设于所述外阀筒1侧壁时,废水会透过所述过滤筒10后从所述过滤水出口13中进入所述过滤筒10和所述内阀筒2之间的空隙中,随着水位升高,最终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中流入节水箱。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如图8、图9所示,所述外阀筒1顶部设有回收水外进口,所述内阀筒2顶部设有回收水内进口,所述过滤筒10顶部设有回收水进口,所述过滤筒10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口15,所述过滤筒10内设有与所述回收水进口对应的上过滤网16,所述进液口11和所述出液口12位于所述上过滤网16下方,所述溢水口15位于所述上过滤网16上方;至少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收水外进口、所述回收水内进口与所述回收水进口对应连通。这种设计是针对所述外进水口3设于所述外阀筒1顶部时,或者有两个所述外进水口3并且分别设于所述外阀筒1顶部和侧壁上时,所述上过滤网16可以过滤来自上方的废水。当所述上过滤网16上积累的异物过多引起堵塞时,废水可以从所述溢水口15进入所述过滤筒10和所述内阀筒2之间的空隙中,并最终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中流出。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其他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外阀筒1外侧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4或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连通的水封结构。所述水封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出水口5与下水道之间,如U型水封管,进一步防止地漏返臭。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阀筒和内阀筒,所述外阀筒上设有外进水口、第一外出水口和第二外出水口,所述内阀筒上设有内进水口和内出水口;所述内阀筒设置在所述外阀筒内并与所述外阀筒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仅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内出水口仅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内进水口均与所述外进水口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水口包括第一内出水口和第二内出水口,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出水口且所述第二内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外出水口错位设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外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内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出水口设于所述内阀筒侧壁上,所述第二内出水口设于所述内阀筒底部,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同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侧壁上,所述内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内阀筒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外出水口同开设于所述外阀筒的筒底上,所述内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内阀筒的筒底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水口包括第一内进水口和第二内进水口,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内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外进水口,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内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外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阀筒中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设有下过滤网,所述过滤筒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过滤水出口,其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下过滤网上方,所述过滤水出口位于所述下过滤网下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内进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内出水口对应连通,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内出水口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筒顶部设有回收水外进口,所述内阀筒顶部设有回收水内进口,所述过滤筒顶部设有回收水进口,所述过滤筒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口,所述过滤筒内设有与所述回收水进口对应的上过滤网,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上过滤网下方,所述溢水口位于所述上过滤网上方;至少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收水外进口、所述回收水内进口与所述回收水进口对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水节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筒外侧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外出水口或所述第二外出水口连通的水封装置。
CN201420092612.3U 2014-03-03 2014-03-03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1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2612.3U CN203821519U (zh) 2014-03-03 2014-03-03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2612.3U CN203821519U (zh) 2014-03-03 2014-03-03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1519U true CN203821519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261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1519U (zh) 2014-03-03 2014-03-03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15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1206A (zh) * 2014-03-03 2014-05-28 王凤蕊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1206A (zh) * 2014-03-03 2014-05-28 王凤蕊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CN103821206B (zh) * 2014-03-03 2016-03-30 王凤蕊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6182U (zh) 高层建筑用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装置
CN202155093U (zh) 前置过滤器
CN110685316B (zh) 一种环保型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N101046053B (zh) 一种充分利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8118751B (zh) 一种带可调节过滤板的节水供水箱
CN203821519U (zh)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CN204919782U (zh) 一种污水过滤防堵塞窨井
CN206495301U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CN205216375U (zh) 油气分离过滤装置
CN205032274U (zh) 一种带有循环水系统的槽式洗矿机
CN103437404A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洗衣池
CN103821206B (zh) 排水节水转换装置
CN201738282U (zh)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12040958U (zh) 一种新型水压式洗米装置
CN210369160U (zh) 一种台盆
CN203971532U (zh) 可再生滤芯的鼓泡式反清洗过滤器
CN209260834U (zh) 一种具有分离作用的卫生管
CN215085379U (zh) 一种污水站地沟水固液分离装置
CN205549709U (zh) 一种改良型不间断动态流沙过滤装置及系统
CN204035102U (zh) 一种清洗导带用的水箱装置
CN204469296U (zh) 一种地埋式自提升过滤装置
CN208472563U (zh)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排水结构
CN213942344U (zh) 一体式双桶滤液槽
CN210482226U (zh) 一种带有排泌水装置的水闸闸墩模板
CN210482447U (zh) 一种家庭卫浴节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3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