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8904U -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8904U
CN203948904U CN201420353575.7U CN201420353575U CN203948904U CN 203948904 U CN203948904 U CN 203948904U CN 201420353575 U CN201420353575 U CN 201420353575U CN 203948904 U CN203948904 U CN 203948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lower support
support frame
shock
upp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35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海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g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bngy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bngy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bngy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35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8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8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8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若干减震器,上、下支架由外框及连接在外框上的加强结构组成,上支架垂直于下支架且二者连接为一体,呈“L”形结构,下支架上设有若干孔,减震器均匀分布于上支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从下方固定设备及在托架上均布分布减震器的方式,震动时产生的应力将不直接作用于设备上,而是间接地通过托架分散到各处,减小了在狭窄区域受到较大应力作用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设备整体对震动破坏的抵抗力,同时也方便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应用在震动环境的悬挂式大中型设备,当安装环境比较狭窄时,如何在达到减震效果的同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安装使用,一直是人们不断探寻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设备一般直接安装在墙壁上,为了防止震动时破坏设备本体,不得不在连接部位做加厚设计,这样就增加了成本,而且还是避免不了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另外,设备拆装时不但需要将每一个减震器单独拆卸,还需要额外的人力来托住设备,既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若干减震器,上、下支架由外框及连接在外框上的加强结构组成,上支架垂直于下支架且二者连接为一体,呈“L”形结构,下支架上设有若干孔,减震器均匀分布于上支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减震器不少于4个。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上支架上设有若干减震橡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有加强板,其一部分连接下支架,另一部分连接上支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加强板不少于两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拉条,其一端连接下支架,另一端连接上支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拉条不少于两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从下方固定设备及在托架上均布分布减震器的方式,震动时产生的应力将不直接作用于设备上,而是间接地通过托架分散到各处,减小了在狭窄区域受到较大应力作用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设备整体对震动破坏的抵抗力,同时也方便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震托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托架一个实施例的设备拆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装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有上支架6、下支架1和减震器3,其中,上支架6可由多种形式构成,优选的,是由外框601和连接在外框601上的若干加强筋602组成,加强筋602的数量可根据外框601的尺寸和设备的实际情况调整,类似的,下支架2也由这二者构成,通过这种结构,在保证支架强度的前提下,可以节省原材料。此外,上、下支架也可以是外框及固定在外框上的板材的组合或者外框、板材及加强筋三者的组合。
上支架6垂直固定在下支架1上,二者呈“L”形结构,下支架1底面均布有若干个过孔101,待安装的设备置于下支架1上,紧固件经过过孔101从下方将设备与下支架1连接起来,这样,当需要拆卸设备的时候,只要从下方拆除掉紧固件,就可以解除设备的固定,拆卸十分方便,而设备此时仍搁置在下支架1上,避免了还需额外的人力来辅助拆卸的弊端。
上支架6和下支架1的连接部位还设有加强板5,优选的,加强板5为“L”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梯形、三角形等,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上支架6和下支架1连接为一体,优选的,是两侧均设有加强板5。
还包括有拉条4,与加强板5类似的,其一端连接上支架6,另一端连接下支架1,进一步拉紧上、下支架,增强整体托架的可靠性。
减震器3安装于上支架6的背侧面,优选的,是安装6个减震器3,其均匀分布在四角和中轴线上,最大程度的分散震动时产生的应力;设备与上支架之间还设有减震橡胶2,其作为第二级缓冲,进一步的吸收由减震托架传递过来的震动。通过减震器3及减震橡胶2二级减震的组合,震动力将不直接作用于设备上,而是间接地通过托架分散到各处,减小了在狭窄区域受到较大应力作用的可能性,从来增强了设备整体对震动破坏的抵抗力。
参照图2,是减震托架上拆卸或安装设备时的示意图,设备置于下支架1之上,下支架1底面开有若干过孔101,紧固件从下方进入并锁紧设备,操作者可以在托架下方避空区域很方便的完成拆卸或者安装工作,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若干减震器,所述上、下支架由外框及连接在所述外框上的加强结构组成,所述上支架垂直于所述下支架且二者连接为一体,呈“L”形结构,所述下支架上设有若干孔,所述减震器均匀分布于所述上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不少于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 或2所述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上设有若干减震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加强板,其一部分连接所述下支架,另一部分连接所述上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不少于两块。
6.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条,其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 所述的减震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条不少于两块。
CN201420353575.7U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Active CN203948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3575.7U CN203948904U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3575.7U CN203948904U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8904U true CN203948904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90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3575.7U Active CN203948904U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8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13088U (zh) 一种弹性阻尼减振器
CN103277181B (zh) 散热器安装结构
CN203713552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装置
CN206874970U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抗震支架
CN206962620U (zh) 一种电机减震座
CN203948904U (zh) 一种可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减震托架
CN204628819U (zh) 一种混凝土泵管减震器
KR101467012B1 (ko) 탄성마운트를 이용한 펌프용 동흡진기
CN103410902B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复合阻尼减震器
CN202827907U (zh) 摩托车仪表支架安装组件
CN204387590U (zh) 发动机安装底座
CN204300622U (zh) 可重复使用的减震地脚
CN204329282U (zh) 换热器安装支架组件及热回收装置、空调机组
CN203881045U (zh) 一种具有压缩机减振装置的酒柜
CN210283880U (zh) 一种电池冷却水泵安装支架
CN20402552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置胶垫
CN206968469U (zh) 一种弹簧软垫压装装置及汽车
CN101966808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座
CN204083053U (zh) 一种小型收割机发动机缓冲座
CN110254213A (zh) 一种电池冷却水泵安装支架
CN205858463U (zh) 一种催化消声器吊架
CN206329483U (zh) 一种水泵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水泵
CN211202744U (zh) 用于安装农机发动机的减震安装架
CN204553660U (zh) 一种隔振浮筏底盘
CN204124507U (zh) 一种可以实现堆叠定位的增强脚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Haitian road 13,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5 blocks B, building 9

Patentee after: BANGY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Guangdong hi tech Zone, No. 9, building 8, Eas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angy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2101, No. 100, Zhihe Road, Dakang community, Yuansh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BANGY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9 / F, block B, building 5,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No.13, Haitian 1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BANGY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