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7397U -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7397U
CN203947397U CN201420121750.XU CN201420121750U CN203947397U CN 203947397 U CN203947397 U CN 203947397U CN 201420121750 U CN201420121750 U CN 201420121750U CN 203947397 U CN203947397 U CN 203947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eating
wing plate
flexible pavement
type flexible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1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骏
陈军
陆仿来
刘正明
吕锁平
石万凯
罗天洪
韦学勇
焦生杰
顾海荣
黄晓明
赵永利
朱寿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ox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ox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ox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ox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21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7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7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73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包括有红外线加热筒(1),红外线加热筒(1)两翼对称设置有红外线辐射板(2)。本实用新型通过双翼板型红外线辐射板的设置,使红外线产生的热量均匀分布在沥青受热面空间,满足加热均一性要求,同时利用红外线的性质,能使沥青各层均能得到良好的加热,保证沥青受热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的装置,是一种双翼型镍合金烟气自净化、高效环保沥青路面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即采用就地热再生设备对需要再生路面进行就地加热、翻松、搅拌、摊铺等连续作业,最后用压路机碾压,一次成型新路面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作业时不封闭交通,旧沥青路面材料100%就地再生利用等优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适合于大面积就沥青路面连续养护维修作业,在国内已经取得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数达到423.7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2万公里,每年有大约12%的路面需要进行翻修养护,我国公路建设已经进入后“养护时代”。
就地热再生过程中,需要对沥青路面表面均匀加热,温度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路面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180℃,表面以下1-2cm处的温度为120-130℃,表面以下3-6cm处的温度为70-100℃,现有的加热装置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造成再生沥青路面质量的低下。
同时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面沥青受热,气化形成沥青烟气。沥青烟气含多种沥青分解气,其中有害气体成分上百种。对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沥青烟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热再生施工现场绝大多数没有针对此类问题采取专项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能达到提高沥青路面加热质量,同时能对产生的烟气进行有效处理。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红外线加热筒(1),红外线加热筒(1)两翼对称设置有红外线辐射板(2)。
所述红外线辐射板(2)包括上层翼板(21)和下层翼板(22),所述每对上层翼板(21)之间的夹角为90-132°,每对下层翼板(22)之间的夹角为90-132°。
所述红外线加热筒(1)设置在罩壳(3)内;
所述罩壳(3)内设隔热板(4),罩壳(3)内由所述隔热板(4)分隔成冷却室(5)和加热室(6),加热室(6)内设燃烧器,燃烧器处于红外线加热筒(1)内侧并与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所述燃烧器分两部设置,一部位于冷却室(5)内,另一部处于加热室(6)内,处于加热室(6)内的一部均布有喷嘴。
所述冷却室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所述相邻之间的红外线辐射板(2)之间设有余热利用通道(7)。
所述红外线加热筒(1)和燃烧器距离为4cm±1cm。
所述罩壳(3)外设隔热层,罩壳(3)组装式设计。
所述上层翼板(21)、下层翼板(22)通过连接件形成一整体,上层翼板(21)、下层翼板(22)采用高温镍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双翼板型红外线辐射板的设置,使红外线产生的热量均匀分布在沥青受热面空间,满足加热均一性要求,同时利用红外线的性质,能使沥青各层均能得到良好的加热,保证沥青受热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罩壳的设计,实现了降温,适合就地热再生恶劣施工环境要求,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环境温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层翼板的设置,在双层翼板之间重复发生反射和折射,使射线均布在加热辐射区,保证路面不出现局部沥青烧焦,温度均匀;同时双层翼板之间形成烟气通道,使沥青加热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通道进入红外线加热筒燃烧后形成CO2和H2O  ,从而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本实用新型上层翼板、下层翼板采用高温镍合金材料制成,升温迅速,传热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中1为红外线加热筒、2为红外线辐射板、3为罩壳、4为隔热板、5为冷却室、6为加热室、7为余热利用通道、8为混合室、9为喷嘴、10为冷却通道;
21为上层翼板、22为下层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燃烧器气体通过流程:燃气、空气由混合室8进入燃气管道,通过喷嘴9,到达红外线加热筒1,形成红外发射加热路面;沥青烟气进入上层翼板21、下层翼板22之间双向反射通道,再通过红外加热筒1二次燃烧,余热进入余热利用通道7,进入热再生车预热区域。冷却空气由冷却风机进入冷却通道10,对装置进行冷却。
红外加热器保温罩壳3。是实现降低环境高温的关键部件。其分为上下两部分,由隔热板4分断。上部为冷却室5,下部为加热室6。罩壳3整体采取隔热保温措施。该罩壳3为组装式,拆装、更换件方便。特别适合就地热再生恶劣施工环境要求,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环境温度 。 
上层翼板21每对之间夹角α=90-132°。此角度的设计与加热器功率匹配成反向相关,在此区间,加热器功率150-300KW/㎡,适合就地热再生工作要求。下层翼板22α=90°-132°,主要作用分配沥青烟气气流,同时对红外线加热筒1发散强度最高区域射线进行反射,通过双层翼板发射与折射,使射线均布在加热辐射区,保证路面不出现局部沥青烧焦,温度均匀。
红外线加热筒1其固定在上层翼板21上,在燃气喷嘴9的外侧,并与燃气喷嘴9保持一定距离。距离一般控制在4cm±1cm范围内,距离控制综合考虑路面再生工作环境受热面材料及其铣刨过程中材料形态的变化。根据维恩位移定律计算,通过控、燃比将转换体表面温度控制在700K±100K,产生红外线波长范围在4-14μm以内。实践证明:波长范围在4-14μm以内的远红外线对沥青的热效应最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翼板。上层翼板21固定在隔热板4上,下层翼板22通过连接件与上翼板21形成整体。红外线辐射板2采用高镍合金材料制造,升温迅速,传热速度快,同时该材料具有一定的蓄热功能,在红外线辐射板2停止工作后仍能对沥青路面进行一定的热量提高,达到保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沥青受热产生的烟气经双层翼板、余热利用通道7流通,在其流通过程中,烟气中的一部分热量会被双层翼板再次反射至沥青路面;另一部分会通过余热利用通道7补充的氧气进行燃烧,烟气的热量会被再次得到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下层翼板22的存在还起到一个作用,即避免烟气的热量直接和沥青表面接触,以防止温度过高而造成沥青表面发生焦状。
本实用新型为了能更好的处理烟气,在余热利用通道7的外侧设置抽取耐高温风机,将烟气处理后的产物CO2和H2O及时的抽出。
本实用新型冷却室5的设计,降低了在高温区燃气、空气混合气的温度,防止红外线加热筒1发生回火。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多组加热装置,彼此之间平行并行设置。

Claims (7)

1.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红外线加热筒(1),红外线加热筒(1)两翼对称设置有红外线辐射板(2);
所述红外线辐射板(2)包括上层翼板(21)和下层翼板(22),所述每对上层翼板(21)之间的夹角为90-132°,每对下层翼板(22)之间的夹角为90-132°;
所述红外线加热筒(1)设置在罩壳(3)内;
所述罩壳(3)内设隔热板(4),罩壳(3)内由所述隔热板(4)分隔成冷却室(5)和加热室(6),加热室(6)内设燃烧器,燃烧器处于红外线加热筒(1)内侧并与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分两部设置,一部位于冷却室(5)内,另一部处于加热室(6)内,处于加热室(6)内的一部均布有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之间的红外线辐射板(2)之间设有余热利用通道(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加热筒(1)和燃烧器距离为4cm±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外设隔热层,罩壳(3)组装式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翼板(21)、下层翼板(22)通过连接件形成一整体,上层翼板(21)、下层翼板(22)采用高温镍合金材料制成。
CN201420121750.XU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47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1750.XU CN203947397U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1750.XU CN203947397U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7397U true CN203947397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8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1750.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47397U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73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6676A (zh) * 2014-03-18 2014-06-18 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6676A (zh) * 2014-03-18 2014-06-18 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7381B (zh)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装置
CN104452533A (zh) 一种可以同时加热旧沥青混凝土的耙松装置
CZ291922B6 (cs) Způsob ohřevu asfaltového povrchu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CN206233064U (zh) 一种保温料箱和热风加热型沥青路面养护车
CN203947397U (zh)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CN104612029B (zh) 路面热再生热风循环分层加热装置
CN206570648U (zh) 一种沥青再生拌合站热风循环利用装置
CN103866676A (zh) 一种双翼型沥青路面红外加热装置
CN2900613Y (zh) 蓝焰路面加热修补机
CN103223456B (zh) 节能型锻造加热炉
CN106012763B (zh) 一种沥青废旧料的加热与再生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01495485U (zh) 热风循环式沥青混合料料带加热器
CN201180251Y (zh)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车沥青路面加热装置
CN109653067B (zh) 一种以空气为载体的低氧循环路面再生加热器及加热方法
CN203096564U (zh)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热再生搅拌锅
CN205474776U (zh) 一种耙松加热一体机
CN206600801U (zh) 一种分级燃烧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205839532U (zh) 基于立式加热和尾气回收助燃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装置
CN205604053U (zh) 燃油热风加热路面再生拌合摊铺机
CN205604042U (zh) 一种沥青路面燃油热风加热就地再生装置
CN207793835U (zh) 用于旧沥青路面热再生的热风式沥青路面加热设备
CN103333529A (zh) 一种热裂法生产炭黑的装置
CN203383132U (zh) 井圈路面热风式加热器
CN208072134U (zh) 一种基于沥青铣刨料的冷拌温铺混合料快速加热装置
CN106012762B (zh) 基于立式加热和尾气回收助燃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