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3625U - 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3625U
CN203943625U CN201290001118.0U CN201290001118U CN203943625U CN 203943625 U CN203943625 U CN 203943625U CN 201290001118 U CN201290001118 U CN 201290001118U CN 203943625 U CN203943625 U CN 203943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container
dust collecting
cover portion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11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户佑毅
井上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5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440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5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06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5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03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5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23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21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5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063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3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36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06Dust remov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31),其收容尘埃;流入口(31a),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6)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31);导入板(34b),其引导流入到集尘容器(31)的尘埃和空气;以及过滤部(33),其使该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集尘容器(31)具有:底部(31x1);侧壁部(31x2),其从底部(31x1)的周缘立起,并且一部分构成流入口(31a)的缘部;以及开口部(31d),其由侧壁部(31x2)规定周围,并且配置有过滤部(33),导入板(34b)配置在侧壁部(31x2)内表面的流入口(31a)附近,将从流入口(31a)向集尘容器(31)内流入的气流向底部(31x1)侧引导。

Description

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尘装置,详细地涉及适于自走式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清扫地面等的尘埃的吸尘器构成为:吸引空气,捕获收集吸引的空气中的尘埃而集尘。
作为其集尘方式,主要是设有兼用作过滤器的能装拆的袋子,在该袋子中装满尘埃时更换新袋子的方式。
在该方式中,如果没有更换用的新袋子,则不能利用吸尘器,因此需要用户总是预先储备新袋子用于更换。
对此,提案了一种通过对吸引的空气进行离心分离而对尘埃集尘的气旋方式的吸尘器并被实施。在该方式的吸尘器中,将离心分离的尘埃集尘在圆筒形状的尘杯中。当尘杯装满时,将尘杯从吸尘器主体拆下,将尘杯内的尘埃废弃而清空,由此能进行尘杯的再使用。因此,不必进行袋子等的更换,能半永久性地使用。
但是,气旋方式的吸尘器,为了进行离心分离而需要大吸引力。而且,不仅用于形成离心分离的盘转气流的路径非常复杂,而且集尘的尘埃的废弃也麻烦。
另外,这样的气旋方式在输出、尺寸有制约的充电方式的便携型吸尘器、所谓的机器人吸尘器等自走式吸尘器中几乎不被利用。因此,在包含自走式吸尘器的充电方式的吸尘器中不会使用袋子而在尘杯内设置过滤器,用尘杯对由过滤器捕获收集的尘埃进行集尘的方式成为普遍。
此外,作为自走式吸尘器的例子,已知如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和2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95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6761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自走式吸尘器中,集尘装置构成为包括:第1集尘室,其对被吸引的空气中的大的尘埃进行集尘;以及第2集尘室,其具有用于捕获收集经过了第1集尘室的空气中的细小的尘埃的过滤器。
因此,集尘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为了废弃集尘的尘埃,即使从吸尘器主体拆下集尘装置,也不能一次废弃所有的尘埃。即,另外需要使第2集尘室开放的操作。
另外,尽管第1集尘室的连接到吸尘器主体的部分全部开口,但由于是在集尘的尘埃废弃时将集尘装置向侧方拉出而拆下的方式,因此还有可能在拆下时使集尘的尘埃从第1集尘室撒落。
另一方面,例如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自走式吸尘器中,利用气旋方式,因此需要形成离心分离用的盘转气流的空气路径,使集尘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另外,在集尘装置的下方设置尘埃的流入口,因此在高度有制约的自走式吸尘器中不能增大尘埃的集尘容量。
而且,流入口形成于集尘装置的底部,因此也有可能使没有被离心分离的尘埃从流入口自然落下。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如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以简单的构成提供使用便利性好的集尘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先,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第1~第6集尘装置。
即,第1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其收容尘埃;流入口,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导入板,其引导流入到集尘容器的尘埃和空气;以及过滤部,其使该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
集尘容器具有:底部;侧壁部,其从底部的周缘立起,并且一部分构成流入口的缘部;以及开口部,其由侧壁部规定周围,并且配置有过滤部,
导入板配置在侧壁部内表面的流入口附近,将从流入口向集尘容器内流入的气流向底部侧引导。
而且,该第1集尘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构成。
(1)也可以是,导入板具有:基端部,其沿着流入口的上缘配置;前端部,其朝向底部侧配置端部;以及中间部,其与基端部和前端部连续设置,中间部形成为将从流入口向集尘容器内导入的气流逐渐向底部引导的形状。
(2)也可以是,中间部以前端部相对于底部朝向垂直方向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
(3)也可以是,导入板从基端部遍及前端部在两侧具有侧壁部。
(4)也可以是,前端部形成为梳齿状或者格子状。
第2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流入口,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过滤部,其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以及罩部,其以覆盖过滤部和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
过滤部在其外周部具有压入到罩部的衬垫部件,并且在该衬垫部件的至少1个部位具有凸部,
罩部在与凸部相对的位置具有用于使过滤部的凸部露出的切口部。
而且,该第2集尘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构成。
(5)也可以是,过滤部能转动地轴支于集尘容器的罩部的轴支部分附近。
(6)也可以是,凸部设于过滤部的与轴支部分相反的一侧。
(7)也可以是,凸部在其露出部分具有防滑部。
(8)也可以是,罩部在其外周部的与凸部不一致的位置具有能摆动的卡止片,
集尘容器具有能与卡止片卡合脱离的卡合部。
(9)也可以是,罩部具有将通过过滤部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
第3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其收容尘埃;流入路,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以及过滤部,其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
集尘容器具有底部、从底部的周缘立起的侧壁部、以及由侧壁部规定周围的开口部,
流入路具有流入路前端和流入路基端,流入路前端应能脱离地连接到与吸入口连通的吸引路,流入路基端连接到集尘容器的侧壁部并形成尘埃的流入口的流入路基端,
从流入路前端朝向流入路基端倾斜而在侧壁部的上端附近形成有上述流入口。
而且,该第3集尘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构成。
(10)也可以是,过滤部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
(11)也可以是,还具备收容过滤部、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的罩部,罩部具有使通过过滤部的空气排出的排出路,排出路以与流入路重叠的方式向与流入路同一方向延伸。
(12)也可以是,排出路为了能脱离地连接到吸尘器的排气路,具有排出路前端、以及连接到罩部并形成空气的排出口的排出路基端,随着从排出路基端朝向排出路前端倾斜地形成。
(13)也可以是,流入路前端和排出路前端分别具有向外部伸出的面状的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位于同一平面上。
第4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流入口,其设于集尘容器的侧壁部,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罩部,其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以及把手,其能转动地轴支于罩部,在把手被支撑、罩部关闭的状态下,把手的轴支部位位于比整体的重心向流入口侧偏离的位置。
而且,该第4集尘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构成。
(14)也可以是,在把手被支撑、罩部打开的状态下,把手的轴支部位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整体的重心附近。
(15)也可以是,罩部的轴支部位位于比把手的轴支部位更靠流入口侧。
(16)也可以是,把手的轴支方向与罩部的轴支方向平行。
(17)也可以是,罩部具有用于在把手没有立起时收纳把手的收纳部,收纳部包括与把手的形状对应的凹陷。
(18)也可以是,还具备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的过滤部。
第5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罩部,其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以及把手,其能转动地轴支于罩部,罩部和把手分别具有在把手相对于罩部转动而成为立起的状态时相互抵接来限制把手的转动的一对限制部件。
而且,该第5集尘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构成。
(19)也可以是,一对限制部件包括在把手的轴支部位附近从罩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以及从把手突出的卡止部。
(20)也可以是,一对限制部件在罩部和把手侧分别具有用于在把手的轴支部位的周围相互抵接而在立起状态下能解除地锁定把手的一对隆起部。该一对隆起部构成将把手维持立起状态而限制转动的一对限制部件。
(21)也可以是,一对隆起部以在把手转动而相互抵接时把手的隆起部能越过罩部的隆起部的方式分别具有倾斜面。
(22)也可以是,罩部具有收纳部,上述收纳部用于在把手没有立起时收纳把手,收纳部包括与把手的形状对应的凹陷。
(23)也可以是,还具备: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的流入口;以及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的过滤部。
第6集尘装置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罩部,其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卡止部,其以维持罩部关闭的状态的方式能解除地卡止集尘容器和罩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向打开罩部的方向施力,罩部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当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时转动到超过90°的角度为止。
而且,该第6集尘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构成。
(24)也可以是,集尘容器和罩部中的任意一方具有能转动地轴支另一方的支撑轴,另一方具有形成有套于上述支撑轴的贯通孔的凸起,施力部件包括套于支撑轴并介于支撑轴与凸起之间的螺旋弹簧。
(25)也可以是,集尘容器在侧壁部设有流入口,罩部的轴支部位可以位于流入口附近。
(26)也可以是,罩部具有平面状的顶面,在将顶面维持成水平同时集尘容器与罩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下,集尘容器的开口部朝向下方。
(27)也可以是,罩部具有能转动地轴支的把手,在把手被支撑、集尘容器与罩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下,集尘容器的开口部朝向下方。
(28)也可以是,还具备捕获收集尘埃的过滤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观点,还可以提供具备上述集尘装置的自走式吸尘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集尘装置,从流入口向集尘容器内流入的气流由导入板向底部侧引导。其结果是,包含尘埃的气流从流入口向过滤部直线移动,由此,可防止过滤部被尘埃局部地堵塞,能防止自走式吸尘器的吸引力(吸尘力)的下降,并且能减少过滤部的清扫次数。特别是作为过滤器,能长时间维持其功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自走式吸尘器”是指如下吸尘器,其具备:在底面具有吸入口并且在内部具有集尘部的箱体;使箱体行走的驱动轮;以及控制驱动轮的旋转、停止和旋转方向等的控制部等,是用户的手离开而能独立地进行吸尘动作的吸尘器,通过使用后述的附图的实施方式表示一例。
另外,根据第1集尘装置的上述构成(1),在集尘容器内,能抑制对从流入口朝向过滤部的气流给予的阻力,能抑制吸引力的降低。该效果特别是能利用上述构成(2)得到。
根据上述构成(3),由于导入板形成为管口形状,因此能将从流入口向集尘容器内流入的气流有效地向底部侧引导。
根据上述构成(4),由于线屑、毛发等纤维状屑可钩挂到导入板的梳齿状或者格子状的前端部,因此,能减少由于纤维状屑导致的过滤部的堵塞。
根据第2集尘装置,在用过滤部和罩部封闭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状态下,衬垫部件与罩部的内周面压接,且与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开口端缘抵接,因此,在利用自走式吸尘器吸尘时,可防止流入到集尘装置内并被排出的空气的泄漏。
另外,当相对于罩部使集尘容器开放时,由于维持过滤部被压入到罩部内被保持的状态,因此,在废弃集尘容器内的尘埃时,过滤部不会成为妨碍,是便利的。
另外,在用罩部封闭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状态时,通过一边用手指按压凸部一边打开罩部,由此集尘容器的开口部可维持被过滤部封闭的状态。即,不会使过滤部的尘埃捕获收集面露出到外部,用户能简单地从罩部取出过滤部。因此,通过使用棒部件使过滤部振动,能使被捕获收集面所捕获收集的尘埃向集尘容器内振落。此时,过滤部的衬垫部件与集尘容器的开口端缘紧贴,因此尘埃不会从集尘容器内飞散到外部。
另外,根据第2集尘装置的上述(5)的构成,在除去附着于过滤部的尘埃时,使罩部相对于集尘容器和过滤部开放,由此能设置成过滤部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罩部开放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在过滤部的上表面摩擦棒部件使其振动,由此进行除尘。该除尘操作在将过滤部的尘埃所附着的部分收纳到集尘容器内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尘埃不会飞散到室内,用户也不会弄脏手,可以卫生的方式简单地进行。另外,在除尘操作后,只要为了将过滤部收容到罩部,而使过滤部相对于集尘容器开放,则就能废弃集尘容器内的尘埃。
根据上述(6)的构成,即使用手指轻轻按压凸部,也能容易地从罩部拆下过滤部。
根据上述(7)的构成,手指容易钩挂到凸部。
根据上述(8)的构成,通过将卡止片卡止到卡合部,能用过滤部和罩部封闭集尘容器的开口部并锁定,因此,即使携带走集尘后的集尘装置,也不必担心集尘容器意外开放而使内部的尘埃撒落到室内。
根据上述(9)的构成,能使空气在集尘装置内顺畅地流通。
根据第3集尘装置,因为使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的流入路从能脱离地连接到吸引路的流入路前端朝向连接到侧壁部的流入路基端倾斜,在侧壁部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尘埃的流入口,所以从底部到流入口的高低差变大,不仅能增大集尘容量,而且也能防止在集尘装置拆下时集尘的尘埃撒落。
另外,根据第3集尘装置的上述(10)的构成,因为过滤部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所以能将过滤部的面积设定得大,能使与尘埃一起从流入口流入的空气有效地通过,能可靠地捕获收集尘埃。
另外,因为能将过滤部的面积设定得大,所以即使是长时间的运转,过滤部也不易发生堵塞,能延长保养(清扫)的间隔。
根据上述(11)的构成,通过相对于集尘容器打开罩部,能容易废弃被集尘容器所集尘的尘埃。
而且,因为使通过过滤部的空气排出的排出路以与流入路重叠的方式向同一方向延伸,所以能实现集尘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12)的构成,因为排出路随着从连接到罩部的排出路基端朝向能脱离地连接到吸尘器的排气路的排出路前端而倾斜,所以不会导致集尘装置的大型化,能将排出路形成为末端扩展的形状。
由此,能抑制排气阻力,结果是,包含尘埃的空气的流入效率也提高。
根据上述(13)的构成,在流入路前端和排出路前端分别形成有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面状的凸缘,所以容易进行将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设置到吸尘器时的定位,可得到与吸尘器的吸引路和排气路的良好的连接。
根据第4集尘装置,因为在罩部关闭的状态下把手的轴支部位位于比整体的重心向流入口侧偏离的位置,所以当用户把持把手从吸尘器拿起集尘装置时,集尘装置整体以流入口朝向上方的方式转动。由此,能防止所集尘的尘埃从流入口意外流出的情况,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提高。
另外,根据第4集尘装置的上述(14)的构成,在为了废弃尘埃而相对于集尘容器打开罩部时,把手的轴支部位和集尘装置整体的重心的水平方向的偏离变小,因此容易将罩部维持成水平,结果是,容易将集尘容器调整为适于尘埃废弃的姿势。
根据上述(15)的构成,在为了废弃尘埃而相对于集尘容器打开罩部时,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由于自重容易朝向下方,容易取得适于尘埃废弃的姿势。
根据上述(16)的构成,因为把手的轴支方向和罩部的轴支方向平行,所以通过调整把手相对于罩部的转动,能将集尘容器的姿势调整为适于尘埃废弃的姿势,操作性优良。
根据上述(17)的构成,因为能在把手没有立起时将该把手收纳到收纳部,而将罩部的上表面设为平坦,所以通过设置把手,能防止集尘装置无端地大型化。
根据上述(18)的构成,通过设置过滤部,能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过滤部而有效地捕获收集尘埃。
根据第5集尘装置,因为罩部和把手分别具有在把手处于立起状态时相互抵接而限制把手的转动的一对限制部件,用户即使不保持集尘容器、罩部,通过把持把手,也能在稳定的状态下拿起集尘装置。并且,因为能在稳定的状态下拿起集尘装置,所以集尘容器的开放操作也容易,能可靠地废弃所集尘的尘埃。
另外,根据第5集尘装置的上述(19)的构成,一对限制部件包括在轴支部位的附近从罩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和从把手突出的卡止部,所以能以简单的钩成可靠地限制立起状态的把手的转动。
根据上述(20)的构成,因为罩部和把手分别具有一对隆起部,上述一对隆起部用于在立起状态下能解除地锁定把手,所以用户通过把持把手,能在更稳定的状态下拿起集尘装置。
另外,把手在立起状态下转动被限制而被锁定,因此能使用户清楚认识把手处于立起状态,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提高。
根据上述(21)的构成,因为一对隆起部分别具有倾斜面,所以在把手转动、把手的隆起部与罩部的隆起部抵接时,把手的隆起部能在受到一定的阻力的同时顺利地越过罩部的隆起部,把手的锁定和解除的操作容易进行。
根据上述(22)的构成,在把手没有立起时,能将该把手收纳到收纳部,将罩部的上表面设为平坦,所以通过设置把手,能防止集尘装置无端地大型化。
根据上述(23)的构成,通过设置流入口和过滤部,使包含尘埃的空气有效地流入到集尘容器,能使流入的空气在过滤部通过而有效地捕获收集尘埃。
根据第6集尘装置,设有向打开罩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罩部在解除与集尘容器的卡止时转动到超过90°的角度,所以能使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相对于罩部打开,能容易废弃所集尘的尘埃。
另外,根据第6集尘装置的上述(24)的构成,施力部件包括介于支撑轴与凸起之间的螺旋弹簧,所以能以简单的构成可靠地对罩部施力。
根据上述(25)的构成,因为罩部的轴支部位位于流入口的附近,所以在罩部打开的状态下,集尘容器的开口部与流入口相反的一侧打开,所集尘的尘埃不会从流入口撒落,能从开口部废弃处理尘埃。
根据上述(26)的构成,当将罩部的平面状的顶面维持成水平并且解除集尘容器与罩部的卡止时,集尘容器的开口部必然会朝向下方,因此用户能不与所集尘的尘埃接触地废弃尘埃。
根据上述(27)的构成,当一边支撑相对于罩部能转动地轴支的把手一边解除集尘容器与罩部的卡止时,集尘容器的开口部必然会朝向下方,因此用户能不与所集尘的尘埃接触地废弃尘埃。
根据上述(28)的构成,通过设有过滤部,能有效地捕获收集尘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A-A向视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下视图。
图4是表示箱体的盖部开放、集尘部被取出状态的图2对应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自走式吸尘器所具备的集尘部单体的立体图,表示从正面侧观看的状态。
图7是从背面侧观看图6所示的集尘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的集尘部的左视图。
图9是图7的B-B向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把手立起的状态的图6对应图。
图11是表示把手立起的状态的图7对应图。
图12是表示把手立起的状态的图8对应图。
图13是表示把手立起的状态的图9对应图。
图14是表示集尘容器开放的状态的图6对应图。
图15是表示集尘容器开放的状态的图7对应图。
图16是表示集尘容器开放的状态的图8对应图。
图17是表示集尘容器开放的状态的图9对应图。
图18是图6所示的集尘装置的俯视图,表示把手从罩部拆下的状态。
图19是图18所示的罩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罩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21是设于图6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把手单体的正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把手的要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把手的要部放大图。
图24是图6所示的集尘装置的分解构成图。
图25是表示罩部打开的状态的图6对应图,表示过滤部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转动的状态。
图26是表示罩部打开的状态的图6对应图,表示过滤部收纳于罩部的状态。
图27是图26的要部放大图。
图28是设于图6所示的集尘装置的过滤部单体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C-C向视截面图。
图30是图28所示的过滤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31是图28所示的过滤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32是表示用棒部件保养过滤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罩部的凹陷处收容有棒部件的状态的图6对应图。
图34(A)是表示导入板的立体图。
图34(B)是表示导入板的变形例1的立体图。
图34(C)是表示导入板的变形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自走式吸尘器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A-A向视截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下视图,图4是表示箱体的盖部开放、集尘部被取出的状态的图2对应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电气构成的框图。以下有时将“自走式吸尘器”称为“吸尘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机器人(自走式吸尘器)1是一边在所设置的场所的地面上自动行走一边吸入包含地面上的尘埃的空气,通过排出除去了尘埃的空气从而在地面上吸尘的吸尘机器人。
吸尘机器人1具备圆盘形的箱体2,在该箱体2的内部和外部设有旋转刷9、侧刷10、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30、电动送风机22、一对驱动轮29、后轮26和前轮27、包含各种传感器的控制部等的构成要素。
在该吸尘机器人1中,配置有前轮27的部分是前方部,配置有后轮26的部分是后方部,配置有集尘装置30的部分是中间部。
箱体2具备:俯视为圆形的底板2a,其具有吸入口6,上述吸入口6形成于前方部的与中间部的交界附近的位置;顶板2b,其在中间部具有盖部3,上述盖部3在相对于箱体2取出放入集尘装置30时打开关闭;以及俯视为圆环形的侧板2c,其沿着底板2a和顶板2b的外周部设置。另外,底板2a形成有多个孔部,上述多个孔部使前轮27、一对驱动轮29以及后轮26的下部从箱体2内向外部突出,在顶板2b的前方部和中间部的交界附近形成有排气口7。此外,侧板2c被前后二分割,侧板前部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
另外,如图4所示,在箱体2的内部,在前方部具有收纳电机单元20、电动送风机22、离子发生装置25(参照图5)等的前方收纳室R1,在中间部具有收纳集尘装置30的中间收纳室R2,在后方部具有收纳控制部的控制基板15、电池14、充电端子4等的后方收纳室R3,在前方部和中间部的交界附近具有吸引路11和排气路12。吸引路11使吸入口6和中间收纳室R2连通,排气路12使中间收纳室R2和前方收纳室R1连通。此外,这些各收纳室R1、R2、R3、吸引路11以及排气路12设于箱体2的内部,被构成这些空间的隔壁39隔开。
一对驱动轮29固定于一对旋转轴29a,上述一对旋转轴29a与通过俯视为圆形的箱体2的中心的中心线C相交成直角,当一对驱动轮29向同一方向旋转时,箱体2进退,当各驱动轮29向相反方向旋转时,箱体2围绕中心线C旋转。
一对旋转轴29a以从未图示的一对电机分别单独地得到旋转力的方式连接,各电机直接或者通过悬架机构固定于箱体的底板2a。
前轮27包括辊,与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台阶接触,为了箱体2容易跨过台阶,以从驱动轮29接地的地面F稍微翘起的方式能旋转地设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
后轮26包括自由车轮,为了与驱动轮29接地的地面F接触,能旋转地设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
这样,对于箱体2,在前后方向中间配置一对驱动轮29,使前轮27从地面F翘起,为了能利用一对驱动轮29和后轮26支撑吸尘机器人1的重量,对于箱体2在前后方向分配重量。由此,能将前进道路前方的尘埃引导到吸入口6而不会被前轮27遮挡。
吸入口6是以与地面F相对的方式形成于箱体2的底面(底板2a的下表面)的凹部8的开放面。在该凹部8内设有旋转刷9,上述旋转刷9绕与箱体2的底面平行的旋转轴心旋转,并设有侧刷10,上述侧刷10绕垂直于凹部8的左右两侧的旋转轴心旋转。旋转刷9通过在作为旋转轴的辊的外周面呈螺旋状植入刷而形成。侧刷10通过在旋转轴的下端呈辐射状设置刷束而形成。此外,旋转刷9的旋转轴和一对侧刷10的旋转轴被铰接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设于其附近的包含驱动电机和滑轮以及皮带等的动力传递机构连接。
如图3所示,在箱体2的底面与前轮27之间配置有检测地面F的地面检测传感器13,在左右的驱动轮29的侧部前方配置有同样的地面检测传感器19。当利用地面检测传感器13检测到下行台阶时,其检测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以使两驱动轮29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在地面检测传感器13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地面检测传感器19能检测下行台阶而使两驱动轮29停止,因此可防止吸尘机器人1向下行台阶落下。另外,也可以是,当地面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下行台阶时,其检测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对驱动轮29以避开下行台阶行走的方式进行控制。
控制基板15设有控制吸尘机器人1的驱动轮29、旋转刷9、侧刷10、电动送风机22等各要素的控制电路。
在箱体2的侧板2c的后端设有进行电池14的充电的充电端子4。一边在室内自动行走一边吸尘的吸尘机器人1返回到设置于室内的充电座40。由此,充电端子4与设置于充电座40的端子部41接触,进行电池14的充电。连接到商用电源(插座)的充电座40通常沿着室内的侧壁S设置。
电池14通过充电端子4从充电座40被充电,对控制基板15、驱动轮29、旋转刷9、侧刷10、电动送风机22、各种传感器等各要素提供电力。
集尘装置30通常收纳于箱体2内的比两驱动轮29的旋转轴29a的轴心更靠上方的中间收纳室R2内,在废弃在集尘装置30内被捕获收集的尘埃时,如图4所示,能打开箱体2的盖部3取出放入集尘装置30。
集尘装置30具备:集尘容器31,其具有开口部31d(参照图14);过滤部33,其覆盖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以及罩部32,其覆盖过滤部33和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罩部32和过滤部33能转动地轴支于集尘容器31的前侧的开口端缘。
在集尘容器31的侧壁前部设有在集尘装置30收纳于箱体2的中间收纳室R2内的状态下与箱体2的吸引路11连通的流入路34;以及与箱体2的排气路12连通的排出路35。此外,关于集尘装置30,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5所示,进行吸尘机器人1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构成为具备:具有包括CPU15a和其它的未图示的电子部件的控制电路的控制基板15;存储行走图表18a的存储部18;用于驱动电动送风机22的电机驱动器22a;用于驱动驱动轮29的行走电机51的电机驱动器51a;能转动地设于箱体2内的排气口7附近的百叶17和用于驱动其的控制单元17a;臭味传感器52及其控制单元52a;湿度传感器53及其控制单元53a;人感传感器54及其控制单元54a;以及接触传感器55及其控制单元55a等。
CPU15a是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基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8的程序数据,对电机驱动器22a、51a和控制单元17a单独地发送控制信号,驱动控制电动送风机22、行走电机51以及百叶17,进行一系列的吸尘运转和离子释放运转。
另外,CPU15a从操作面板(省略图示)接受基于用户的吸尘机器人1的动作所涉及的条件设定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18。该存储部18能存储吸尘机器人1的设置场所周边的行走图表18a。行走图表18a是吸尘机器人1的行走路径、行走速度等的有关行走的信息,预先由用户将其存储于存储部18或者由吸尘机器人1自身在吸尘运转中自动地记录。
臭味传感器52检测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臭味。作为臭味传感器52,例如可以使用半导体式、接触燃烧式的臭味传感器。为了检测吸尘机器人1的外部周边的臭味,例如在从箱体2的侧板2c或者顶板2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配置臭味传感器52。CPU15a通过控制单元52a与臭味传感器52连接,基于来自臭味传感器52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臭味信息。
湿度传感器53检测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湿度。作为湿度传感器53,例如可以使用采用了高分子感湿材料的静电电容式、电阻式的湿度传感器。为了检测吸尘机器人1的外部周边的相对湿度,例如在从箱体2的侧板2c或者顶板2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配置湿度传感器53。CPU15a通过控制单元53a与湿度传感器53连接,基于来自湿度传感器53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湿度信息。
此外,行走图表18a可以预先存储有设置吸尘机器人1的设置场所的规定阈值以上的臭气飘散的部位和湿度高到规定阈值以上的部位作为特定部位。如果这样,CPU15a能将该特定部位判断为是基于箱体2的周边环境决定的部位。即,行走图表18a与臭味传感器52以及湿度传感器53同样起到作为检测箱体2的周边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的作用。
作为人感传感器54,例如可以使用根据红外线、超声波、可见光等检测人的存在的人感传感器。为了检测吸尘机器人1的外部周边的人的存在,例如,在从箱体2的侧板2c或者顶板2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配置人感传感器54。CPU15a通过控制单元54a与人感传感器54连接,基于来自人感传感器54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人的存在信息。
接触传感器55为了检测吸尘机器人1在行走时与障碍物接触,例如,配置于箱体2的侧板2c的前部。CPU15a通过控制单元55a与接触传感器55连接,基于来自接触传感器55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障碍物的存在信息。
在这样构成的吸尘机器人1中,通过吸尘运转的指令,电动送风机22、离子发生装置25、驱动轮29、旋转刷9以及侧刷10驱动。由此,在旋转刷9、侧刷10、驱动轮29以及后轮26与地面F接触的状态下,箱体2一边在规定的范围自动行走一边从吸入口6吸入包含地面F的尘埃的空气。此时,由于旋转刷9的旋转,地面F上的尘埃被扫起并被导入到吸入口6。另外,由于侧刷10的旋转,吸入口6的侧方的尘埃被导入到吸入口6。
包含从吸入口6被吸入到箱体2内的尘埃的空气,如图2的箭头A1所示,通过箱体2的吸引路11,并通过集尘装置30的流入路34流入到集尘容器31内。流入到集尘容器31内的气流通过过滤部33流入到过滤部33与罩部32之间的空间50,通过排出路35向箱体2的排气路12排出。此时,集尘容器31内的气流所包含的尘埃被过滤部33捕获,因此尘埃堆积在集尘容器31内。
从集尘装置30向箱体2的排气路12流入的气流,如图2的箭头A2所示向前方收纳室R1流入,在未图示的第1排气路和第2排气路中流通。在第1排气路中流通的气流包含离子发生装置25释放的离子(等离子簇离子(注册商标))。并且,从设于箱体2的上表面的排气口7如图2的箭头A3所示向后方的斜上方排出包含离子的气流。由此,与进行地面F上的吸尘一起,利用吸尘机器人1的排气所包含的离子进行室内的除菌和除臭。此时,因此从排气口7朝向后方的斜上方排气,所以可防止地面F的尘埃的卷起,能提高室内的洁净度。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第1排气路中流通的气流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引导到凹部8。如果这样,在从吸入口6被引导到吸引路11的气流内包含离子,因此,能进行集尘装置30的集尘容器31内和过滤部33的除菌和除臭。
另外,吸尘机器人1的左右的驱动轮29通过向同一方向正旋转而前进,向同一方向反旋转而后退,通过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而以中心线C中心盘转。例如,吸尘机器人1在到达吸尘区域的周缘的情况和与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碰撞的情况下,驱动轮29停止,使左右的驱动轮29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而改变方向。由此,吸尘机器人1能在设置场所整体或者期望范围整体一边避开障碍物一边自动行走。
另外,吸尘机器人1以左右驱动轮29和后轮26这3点接地,即使在前进时紧急停止,也以后轮26不从地面F翘起的平衡的方式分配重量。因此,吸尘机器人1在前进中在下行台阶的跟前紧急停止,由此可防止吸尘机器人1前倾而向下行台阶落下。此外,驱动轮29将具有槽的橡胶轮胎套于轮子而形成,以使得即使紧急停止也不会打滑。
另外,集尘装置30配置于驱动轮29的旋转轴29a的上方,因此即使重量由于集尘而增加,也可维持吸尘机器人1的重量平衡。
吸尘机器人1能基于从作为环境检测装置的臭味传感器52、湿度传感器53、行走图表18a以及人感传感器54得到的信息执行独特的动作。例如,吸尘机器人1能在基于环境检测装置检测的周边环境决定的特定部位停留一定时间,能从排气口7释放包含离子的气流。
吸尘机器人1在吸尘结束时返回到充电座40。由此,充电端子4与端子部41相接,电池14被充电。
另外,吸尘机器人1能在返回到充电座40的状态下驱动电动送风机22和离子发生装置25。由此,从排气口7向后方的斜上方释放包含离子的气流,包含离子的气流沿着侧壁S上升,沿着室内的顶壁和相对的侧壁流通。其结果是,离子充满整个室内,能使除菌效果、除臭效果提高。这样,吸尘机器人1也能单独地执行离子释放运转。
在吸尘机器人1的上表面设有操作部,能利用操作部执行吸尘运转和离子释放运转。另外,也可以与在箱体2内设置接收部一起,在接收部设置发送指令信号的发送机而能进行遥控操作。另外,也可以从被称为智能手机的便携电话机通过因特网线和设于室内的路由器将指令信号发送到吸尘机器人1进行远程操作。
<集尘装置的详细说明>
(关于流入口)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机器人1具备能脱离地安装的集尘装置30。
如图6~9所示,集尘装置30具有对尘埃集尘的集尘容器31。另外,如图26所示,集尘容器31主要包括底部31x1和侧壁部31x2,在上方具有由侧壁部31x2的上端规定的开口部31d。并且,除了集尘装置30从吸尘机器人1拆下、尘埃被废弃时之外,通常如图9所示,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被过滤部33覆盖。
如图15~17所示,集尘装置30具备罩部32,上述罩部32以与上述过滤部33一起覆盖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31。在罩部32内通常通过压入收容有上述过滤部33,但是过滤部33根据需要也能从罩部32脱离。关于能从罩部32脱离过滤部33的结构在其它的项目中详述。
如图7~9所示,在集尘容器31的前方侧的侧壁部31x2形成有与吸尘机器人1的吸入口6(参照图2)连通的流入口31a。流入口31a在比集尘容器31的底部31x1更靠上但是比过滤部33靠下的位置形成。更具体地,流入口31a以位于与过滤部33的附近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在侧壁部31x2的上端附近形成。
将与尘埃一起从上述吸入口6吸入的空气从该流入口31a向集尘容器31引导的流入路34以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流入路34具有:流入路前端34a1,其能脱离地连接到与吸尘机器人1的吸入口6连通的吸引路11;以及流入路基端34a2,其连接到集尘容器31的侧壁部31x2,形成上述流入口31a。
在此,流入路34以随着从流入路前端34a1朝向流入路基端34a2与底部31x1的高低差变大的方式以上倾斜状态设置。由此,能使流入口31a在集尘容器31的侧壁部31x2的上端附近与过滤部33相邻地形成。其结果是,能使集尘容器31的底部31x1延伸设置到机器人吸尘器1的底板2a附近,能将集尘容量设计得较大(参照图2)。
根据以上构成,能将集尘容器31的底部31x1延伸设置到机器人吸尘器1的底板2a附近,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平面尺寸,集尘容量也必然变大。由此,到尘埃在集尘装置30中充满的时间变长,能延长机器人吸尘器1的持续吸尘时间。另外,也不会导致机器人吸尘器1的大型化。
另外,如上所述,因为在集尘容器31的侧壁部31x2的上端附近形成有流入口31a,所以集尘的尘埃在从集尘容器31的底部31x1到流入口31a之间,即在比流入口31a更靠下方滞留。因此,如图4所示,打开吸尘机器人1的箱体2的盖部3,将集尘装置30向上方提起而能取出,另外,也能防止在取出时集尘的尘埃从集尘容器31撒落。
此外,优选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位于侧壁部31x2上端,但也可以是附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30,能应对从吸尘器1主体取出时的尘埃撒落等的课题,能克服作为该课题的问题。即,通过将流入口31a设置在集尘容器31之上的位置,即使是取出时集尘装置30等略微倾斜的情况,也没有集尘的尘埃从流入口31a撒落的问题。另外,在将集尘装置30向上方取出的情况下,没有尘埃进一步撒落的担心。
(关于流入路和排出路的配置)
如上所述,集尘装置30具备相对于集尘容器31能打开关闭地轴支的罩部32。如图9所示,罩部32具有成为通过了过滤部33的空气的出口的排出口32a,排出路35以与流入路34重叠的方式从排出口32a朝向前方延伸。即,排出路35在与流入路34同一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9所示,排出路35具有:能脱离地连接到机器人吸尘器1的排气路12的排出路前端35a1;以及连接到罩部32、形成上述排出口32a的排出路基端35a2。排出路35随着从排出路基端35a2朝向排出路前端35a1,与流入路34重叠的相对部分与流入路34平行地倾斜,具有从排出路基端35a2朝向排出路前端35a1末端扩展的形状。并且,流入路前端34a1和排出路前端35a1以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向外部伸出的面状的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
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所位于的平面设定为与机器人吸尘器1的构成中间收纳室R2的前方侧的倾斜的隔壁39(参照图4)平行。该隔壁39以随着朝向下方则中间收纳室R2的前后方向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倾斜,所以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也与中间收纳室R2的前方侧的隔壁39同样地倾斜。
根据以上构成,排出路35以与流入路34重叠的方式向与流入路34同一方向延伸,所以能将集尘装置3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抑制为所需的最小限的尺寸。另外,排出路35中与流入路34相对的相对部分与流入路34平行地倾斜地末端扩展,所以能将集尘装置3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抑制为所需的最小限的尺寸,并且能抑制排气阻力,结果是,包含尘埃的空气向集尘装置30流入的效率也提高。
而且,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与中间收纳室R2的前方侧的隔壁39同样地倾斜,所以当将集尘装置30向中间收纳室R2放置时,集尘装置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自然地定位,可得到与吸引路11以及排气路12的良好连接。特别是,能将流入路凸缘和排出路凸缘设为同一平面状,因此用于确保吸尘器1主体侧的中间收纳室R2侧的吸引路11和排气路12的紧贴状态的构成、设计变得简单。即,只要使吸引路11和排气路12的端面在同一平面倾斜即可,在其端面通常设有衬垫部件,能可靠地确保该衬垫部件的紧贴状态。
此外,优选流入路前端34a1和排出路前端35a1具有面状的凸缘,但是也可以没有。
(关于把手的卡止机构)
如图6~13所示,罩部32设有能转动地轴支于罩部32的把手36。
如图18~20所示,在罩部32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朝向与集尘装置30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轴部32i。
另一方面,如图21~23所示,把手36形成为俯视为コ字形状,在两端分别形成有贯通孔36b。
因此,当在把手36的两端形成的贯通孔36b中以分别嵌入的方式插入在罩部32的两侧面形成的轴部32i时,把手36相对于罩部32能转动。
如图18~20所示,在罩部32上表面的后方侧以与把手36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凹陷的收纳部32g。如图6~9所示,收纳部32g起到如下作用:在把手36没有被立起时将把手36收纳在其凹陷中,使集尘装置30的上表面平坦。
另外,为了在使把手36立起时容易抓住收纳于收纳部32g的把手36,在罩部32遍及比收纳部32g的大致中央部分更宽的范围形成有凹陷的凹部32b。另外,如图32和33所示,在罩部32的上表面形成有收纳后述的带刷子的棒部件K的收纳凹部32k。
因此,如图4所示,在集尘装置30安装于机器人吸尘器1的状态下,在用户打开箱体2的盖部3抓住收纳于收纳部32g的把手36使其向上方转动时,把手36成为向集尘装置30的上表面的上方突出的立起状态。因此,用户通过把持成为立起状态的把手36将集尘装置30向上方提起,能从机器人吸尘器1容易取出集尘装置30。
如图10所示,在把手36的轴支部位设有一对限制部件38,该一对限制部件38用于在把手36相对于罩部32转动而成为立起的状态时相互抵接来限制把手36的转动。如图10和图18~20所示,一对限制部件38包括:在把手36的轴支部位的后方附近从收纳部32g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38a;以及如图10和图21和图23所示,在把手36的两端部从把手36突出的卡止部36a。
如图16所示,当把手36相对于罩部32转动而成为立起状态时,把手的卡止部36a卡止到在轴支部位的后方附近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38a,从而限制把手36的转动。而且此时,即使与卡止部36a相反的一侧的把手36的表面抵接于在收纳部32g与罩部3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垂直面32c,也能限制把手36的转动。
如图19~23所示,在把手36的轴支部位的附近,除了上述的限制部件38之外,还形成有一对隆起部32j、36c,一对隆起部32j、36c用于在立起状态下能解除地锁定把手36。关于该一对隆起部32j、36c,也起到限制把手36的转动、维持立起状态的一对限制部件的功能。即,即使取代上述的一对限制部件38(突起部38a和卡止部36b)而设置一对隆起部32j、36c,也得到相同机构,可期待相同效果。另外,通过同时设置这些部件,能够提高将把手36维持立起状态的效果。
另外,一对隆起部32j、36c分别形成在罩部32的轴部32i的周围和把手36的贯通孔36b的周围,在把手36转动而相互抵接时,以把手36的两端部展开的方式弹性变形,以把手36的隆起部36c能越过罩部32的隆起部32j的方式分别具有倾斜面32j1、36c1
当把手36的隆起部36c越过罩部32的隆起部32j,把手36成为立起状态时,把手36的隆起部36c和罩部32的隆起部32j相互抵接,把手36维持立起状态,限制把手36的转动。特别是,一对隆起部32j、36c的限制是能解除地锁定立起状态。
此外,在把手36的隆起部36c越过罩部32的隆起部32j时,把手36以两端部展开的方式弹性变形,要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对把手36作用将把手36向立起状态强制性引导的作用力,能使用户清楚地认识把手36处于立起状态。上述作用力在解除把手36的立起状态、将把手36收纳于收纳部32g时也同样地作用。
根据以上构成,在把手36立起时,把手36的转动被限制,以维持立起状态的方式能解除地锁定,因此用户即使不保持集尘容器31、罩部32,通过把持把手36,也能在稳定的状态下拿起集尘装置30。并且,因为能在稳定的状态下拿起集尘装置30,所以集尘容器31的开放操作变得容易,能可靠地废弃所集尘的尘埃。
此外,关于相对于集尘容器31卡止罩部32的卡止机构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说明。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30中,把手36通过一对限制部件38或者一对隆起部32j、36c、以及一对限制部件38和一对隆起部32j、36c的协力维持或者锁定立起状态。这能达成使集尘装置30从吸尘器1主体稳定取出的目的。另外,通过使集尘装置30稳定取出,也消除了尘埃从流入口31a撒落的课题、问题。
(关于集尘装置的重心和把手的配置)
如图13所示,在罩部32关闭的状态下,把手36的轴支部位位于比集尘装置30的整体的重心G向流入口31a侧偏离距离L1的位置。由此,当用户把持处于立起状态的把手36从机器人吸尘器1提起集尘装置30时,由于把手36的轴支部位和集尘装置30整体的重心G的偏离,使集尘装置30整体绕顺时针转动。因此,由用户提起的集尘装置30时自然地流入口31a朝向上方,能防止集尘的尘埃从流入口31a意外流出的情况。这样的构成即使是流入口31a和底部31x1的高低差小的情况,防止集尘的尘埃从流入口31a撒落也是有效的。
因此,使把手36的支撑位置相对于集尘装置30的重心G向靠近流入口31a侧偏离的构成,成为消除尘埃从流入口31a意外撒落的问题、课题的一种手段。
如图17所示,当解除罩部32和集尘容器31的卡止使集尘容器31开放时,集尘容器31以针对罩部32的轴支部位为中心转动而向前方移位。伴随于此,向集尘装置30整体的重心G的前方移动。把手36的轴支部位只要设定为集尘容器31开放时的与集尘装置30整体的重心G的水平方向的距离L2尽量小即可。由此,在用户把持把手36使集尘容器31开放时,集尘装置30整体的重心G和把手36的轴支部位的水平方向的偏离变小,用户即使不是特意做,罩部32的上表面也自然地维持为大致水平。由此,容易使开放的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朝向下方,使集尘的尘埃的废弃容易。
(关于卡止机构)
为了能使集尘容器31和罩部32相对地开放,需要对其轴支的构成。在说明该构成之前,对限制转动状态的机构、即限制集尘容器31和罩部32的相对的打开关闭的卡止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7所示,卡止机构包括:设于罩部32侧的具有卡止爪32d的卡止部32e;以及设于集尘容器31侧的钩挂卡止爪32d的突起31b。卡止部32e能转动、能摆动地铰接于罩部32的与轴支部分侧相反的侧面,利用未图示的弹性部件(例如,板簧、螺旋弹簧等)向使卡止爪32d卡止到突起31b的方向施力。
另外,为了使卡止部32e能向对抗卡止部32e的作用力的方向转动,在罩部32的侧面的与卡止爪32d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凹部32h(参照图9等)。因此,如图17所示,当按压与突起31b卡止的卡止部32e的上端时,卡止部32e的下端的卡止爪32d与突起31b分离,卡止状态解除。由此,集尘容器31相对于罩部32开放。
另外,在卡止机构中,与在使罩部32的侧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凹陷的凹部32h内设有卡止部32e相对应,在集尘容器31的侧面,在使与突起31b对应的部分凹陷的凹部31e内设有突起31b。由此,使得卡止机构不会从集尘装置30突出。因此,当将该集尘装置30安装于吸尘器主体的中间收纳室R2时,卡止机构的卡止状态不会意外地解除。另外,能将吸尘器主体侧的中间收纳室R2的内侧面形成为简单的平坦面,不必形成为与卡止机构部分一致的复杂形状。
(关于集尘容器的轴支结构)
另一方面,如图25和图26所示,过滤部33能装拆地安装于上述罩部32。在该过滤部33的上表面与罩部32的下表面之间,如图9所示形成有空间50,该空间50成为排气空间。从集尘容器31内通过过滤部33的空气经由排气空间50从集尘装置30向吸尘器主体侧排出。即,如图2所示,通过过滤部33的空气向与吸尘器主体侧的排气路12连通的排出路35导入。因此,在罩部32的流入路34侧的侧面一体成型有排出路35。
另外,如图7和图24所示,从罩部32的排出路3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支撑轴35a一体成型。该支撑轴35a轴支着与集尘容器31一体成型的一对短筒状凸起部31c。该凸起部31c从集尘容器31的侧面突出地设置,具有支撑轴35a所插入的支撑孔。通过在一对凸起部31c中插入一对支撑轴35a,罩部32相对于集尘容器31能转动地安装。
此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罩部32设有凸起部,在集尘容器31设有支撑轴。另外,一对支撑轴35a以从与罩部32一体成型的排出路35的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即,只要设于罩部32即可,也可以直接设于罩部32主体。
如图24和图27所示,在一对支撑轴35a的一方套上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37。并且,该螺旋弹簧37的一端卡止到罩部32侧,另一端卡止到集尘容器31的上述凸起部31c侧。通过该螺旋弹簧37的作用力,如图14~图17所示,集尘容器31大幅开放。
另一方面,在省略螺旋弹簧37的情况下,在将罩部32维持为水平状态的状态下,利用自重使集尘容器31开放时的开放角度成为90度以下。但是,当将罩部32从水平状态设为降低卡止机构的状态或者升高卡止机构的状态时,成为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关闭的状态或者开口部31d朝上的状态。因此,难以排出集尘容器31内的尘埃,集尘容器31越深越显著。
这样,当处于难以从集尘容器31排出尘埃的状态时,需要使用两手以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朝下的方式进行操作。如果进行这样的操作,当然,取代能转动地轴支集尘容器31的构成,设为能从集尘容器31拆下罩部32的构成能简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以单手拿着把手36解除卡止状态,如图17所示,利用螺旋弹簧37的作用力,就能使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以超过90度的开放角度大幅打开,因此开口部31d成为朝向下方,能不弄脏手而将集尘容器31内的尘埃简单地排出。此时,集尘容器31的底部31x1以朝下的方式倾斜,开口部31d也朝下倾斜,处于集尘容器31的侧壁部31x2朝向开口部31d向下方倾斜的状态。该状态容易使集尘容器31内的尘埃向开口部31d侧移动,因此能简单地进行废弃处理的操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开口部31d朝向下方,广义上是指如下状态:开口部31d朝下使得被集尘容器31集尘的尘埃由于其自重而从开口部31d自然排出,不一定必须指开口部31d朝向竖直下方的状态。
使集尘容器31开放的操作,如前面说明的那样,通过解除卡止机构的卡止爪32d和突起31b的卡止而进行,由此集尘容器31自动地大幅开放。另外,在把手36中,利用一对限制部件38或者一对隆起部32j、36c、以及它们的协作作用,限制转动状态,因此能在拿着把手36将罩部32维持为水平的状态下使集尘容器31开放。因此,如上所述,能在容易排出尘埃的状态、即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进行废弃处理操作。
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30,可消除对集尘容器31内的集尘的尘埃的废弃进行处理的问题、课题。即,能增大用于集尘的集尘容器31的开放角度,能可靠且简单地进行集尘的尘埃的废弃处理操作。
(关于集尘容器的导入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尘容器31的流入口31a形成于开口部31d附近的位置,因此从流入口31a吸引到集尘容器31内的空气被直接引导到过滤部33。这样的话,空气中所包含的尘埃直接由过滤部33捕获收集,因此过滤部33的流入口31a的附近部分容易局部堵塞。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如图9和图34(A)所示,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30中设有导入板34b。
该导入板34b配置于集尘容器31的侧壁部31x2内表面的流入口31a的附近,将从流入口31a向集尘容器31内流入的气流向底部31x1侧引导。
导入板34b具有沿着流入口31a的上缘配置的基端部34b1、朝向底部31x1侧配置有端部的前端部34b2、以及与基端部34b1和前端部34b2连续设置的中间部34b3,中间部34b3形成为将从流入口31a向集尘容器31内导入的气流逐渐向底部31x1引导的形状。具体地,中间部34b3以前端部34b2相对于底部31x1朝向垂直方向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另外,如图9和图26所示,导入板34b从基端部34b1遍及前端部34b2在两侧具有侧壁部34b4,因此作为整体形成为管口形状。
另外,如图26所示,导入板34b具有与左右的侧壁部34b4一体成型的墩形的安装部34b5,在从集尘容器31的底面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部例如利用螺钉锁固、粘接等固定有一对安装部34b5。如图2和图9所示,在流入路34中朝向斜上方前进的气流利用导入板34b从流入口31a逐渐地向集尘容器31的底面引导,因此可抑制给予气流的阻力,其结果是,可抑制吸引力的降低。
设有覆盖流入口31a、且与集尘容器31的底面相对开放的管口形状的导入板34b的方面与将集尘容器31的流入口31a形成于上方位置的方面组合,能将集尘容器31形成为深的容器形。
如上所述,通过设有导入板34b,从而从流入口31a向集尘容器31内流入的气流朝向底面。由此,尘埃的一部分、例如大的尘埃堆积于底面,空气中所含的小的尘埃被向过滤部33引导。其结果是,过滤部33不会捕获收集直接从流入口31a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可抑制过滤部33的堵塞。而且,过滤部33不会局部地捕获收集尘埃,能在过滤器整个区域捕获收集未堆积于集尘容器31的细的尘埃。因此,能延长过滤部33的保养和更换时期。此外,在该情况下,所谓“保养”是指将附着于过滤部33的尘埃除去的清扫工作。
图34(B)是表示导入板的变形例1的立体图,图34(C)是表示导入板的变形例2的立体图。
图34(B)所示的导入板34ba的接近集尘容器31的底面的前端部34b21形成为梳齿状。如果这样,在空气通过导入板34ba的梳齿状前端部34b21的间隙部分(狭缝)时,线屑、头发等细长尘埃会钩挂到梳齿部分而被捕获收集。另外,图34(C)所示的导入板34bb具有格子状前端部34b22,即使这样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尘容器31的轴支部分侧设有流入口31a和导入板34b。因此,如图17所示,不会出现如下问题,即,在使集尘容器31开放而废弃内部的尘埃时,尘埃会钩挂到导入板34b而无法从集尘容器31内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入板34b设于集尘容器31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于过滤部33。在该情况下,例如,能使导入板34b的基端部与过滤部33的框体33b连续设置成一体状。
另外,也可以在罩部32设有导入板34b。在该情况下,在相对于集尘容器31关闭过滤部33和罩部32的状态下,在过滤部33形成用于使导入板34b从罩部32侧向集尘容器31侧突出的切口部,并且在罩部32还设有封闭该切口部和导入板34b的间隙的密封部。另外,构成为当使罩部32相对于过滤部33转动时,导入板34b能从切口部通过。
(关于集尘容器、过滤部以及罩部的轴支结构)
如图13所示,过滤部33如前面说明的那样,通常处于收容保持在罩部32内的状态。因此,在罩部32能装拆地设置过滤部33,就可充分期待其功能。
另一方面,为了对附着于过滤部33的尘埃除去,需要将过滤部33从罩部32拆下。此时,当使集尘容器31开放时,安装于罩部32的过滤部33的尘埃所附着的面会露出。并且,用户通过手操作将尘埃所附着的面露出的过滤部33从罩部32拆下,因此用户的手会被尘埃弄脏。
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3所示,在使用集尘装置30时,将过滤部33收容在罩部32内,如图25所示,过滤部33相对于集尘容器31和罩部32能转动,以使得在清扫过滤器时过滤部33能从罩部32拆下并覆盖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
即,如图11、图24以及图26所示,罩部32以覆盖过滤部33和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31,过滤部33也能转动地轴支于集尘容器31的罩部32的轴支部分附近。
过滤部33的轴支部分和罩部32的轴支部分可以配置在同一轴心上,也可以配置在相互平行的不同轴心上,但是优选能在结构简化的基础上配置在同一轴心上。
具体地,如图24~图27所示,集尘容器31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在开口部31d的附近具有以规定间隔配置在同一轴心上的上述一对短筒状凸起部31c。罩部32的轴支部分设于集尘容器31的一对凸起部31c之间,并且具有插入到各凸起部31c的孔中的一对支撑轴35a。另外,过滤部33的轴支部分设于集尘容器31的一对凸起部31c的两侧,并且具有插入到各凸起部31c的孔中的一对支撑轴33d1
当详细说明时,如图28~图30所示,过滤部33具有:褶邹状的过滤器主体33a,其用于一边使空气通过一边捕获收集尘埃;树脂制(例如,ABS树脂)的框体33b,其包围该过滤器主体33a的周围;以及衬垫部件33b1,其与框体33b的外周部设成一体状。在该框体33b的侧面一体成型有一对突出片33d,在一对突出片33d的各相对面一体成型有大致半球形的上述支撑轴33d1
除了过滤部33的一对支撑轴33d1是半球形之外,框体33b、一对突出片33d以及一对支撑轴33d1用树脂一体成型,因此能使一对支撑轴33d1之间弹性地容易展开。因此,能容易在集尘容器31的各凸起部31c的孔中从外侧插入过滤部33的一对支撑轴33d1
如图13和图15所示,罩部32具有成为将通过过滤部33的空气排出的上述排出路35的入口的上述排出口32a。并且,在该排出口32a的附近,具体地,在排出路35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上述支撑轴35a(参照图15)。如图24所示,罩部32的一对支撑轴35a的端面间的距离设定得比集尘容器31的一对凸起部31c内侧之间的距离稍长。
因此,在将罩部32安装于集尘容器31时,在一方凸起部31c插入一方支撑轴35a后,通过在另一方凸起部31c倾斜推入另一方支撑轴35a而能插入另一方支撑轴35a。
由此,如图10~图17所示,通常过滤部33在用衬垫部件33b1压入的状态下收纳到罩部32的收容凹部内,罩部32和过滤部33相对于集尘容器31能转动。因此,该轴支结构对使集尘容器31开放而废弃内部的尘埃的操作完全没影响。而且,过滤部33的一对支撑轴33d1兼作防止集尘容器31的一对凸起部31c从罩部32的一对支撑轴35a脱离的限制部件,因此可得到不必另外设置这样的限制部件的优点。
而且,利用过滤部33的框部33b的一对突出片33d的弹性变形使一对支撑轴33d1之间弹性地展开,由此能容易从集尘容器31的一对短筒状轴部31c拆下过滤部33,新的过滤部33的安装也同样能利用弹性变形,因此能简单进行过滤部33的更换。
另外,在将附着于过滤部33的过滤器主体33a的尘埃除去时,如图25所示,使罩部32相对于集尘容器31和过滤部33开放,由此仅过滤部33能设置成覆盖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的罩部开放状态。如图32所示,在该状态下,使棒部件K向箭头方向的左右移动,在过滤器主体33a的上表面的褶部摩擦使其振动,由此进行除尘。该除尘操作在将过滤器主体33a的尘埃所附着的尘埃捕获收集面收纳在集尘容器31内的状态下进行,因此不会使尘埃在室内飞散,用户也不会弄脏手,可以很卫生简单地进行。
在除尘操作后,如图14~图17所示,为了将过滤部33收容于罩部32,只要使过滤部33转动而使集尘容器31开放,就能废弃集尘容器31内的尘埃。
如上所述,过滤器主体33a形成为使峰和谷重复的褶邹状,因此通过在峰部分依次摩擦棒部件K,能使过滤器主体33a振动,能提高除尘效果(参照图29、图32)。除此之外,由于过滤器面积增加,因此可抑制过滤器主体33a的堵塞,可得到不必频繁进行除尘操作也更好的优点。此外,过滤器主体33a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也可以是一般的平面状,但是由于褶邹状能得到上述优点,因此是优选的。
这样,使过滤部33能转动地轴支于集尘容器31,将其轴支部分配置在与罩部32的相对于集尘容器31的轴支部分同一轴心上,由此使过滤部33的处理的便利性非常良好,并且能简化轴支结构。
(关于使过滤部容易转动的构成)
如上所述,在过滤部33的框体33b的全周围一体状设有包括橡胶、软质树脂等的薄带状的衬垫部件33b1(参照图28)。如图13所示,当用过滤部33和罩部32覆盖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时,衬垫部件33b1的下表面与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的开口端缘抵接,因此可防止集尘容器31内的空气泄漏,集尘容器31内被密封。另外,在将过滤部33收纳到罩部32内的状态下,衬垫部件33b1与罩部32的内周面压接,由此,过滤部33在被压入到罩部32的状态下被保持,并且可确保通过过滤部33后的排气空间50的密闭状态。
通过这样的构成,如图14~图17和图26所示,当使集尘容器31相对于罩部32开放(转动)时,过滤部33维持压入到罩部32内被保持的状态。
在进行过滤部33的过滤器主体33a的除尘的情况下,如图25和图32所示,需要使过滤部33从罩部32内脱离,但是仅仅相对于集尘容器31使罩部32开放,如图26所示,由于维持过滤部33被保持在罩部32内的状态,因此过滤部33的尘埃捕获收集面会露出,有可能发生用户与尘埃捕获收集面接触的不良情况。
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如图10和图25所示,过滤部33在衬垫部件33b1的至少1个部位具有凸部33e,罩部32在与凸部33e相对的位置具有用于使凸部33e露出的切口部32f。
在用罩部32封闭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的状态时(参照图10),用手指按压凸部33e,解除卡止机构,打开罩部32,由此可维持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被过滤部33封闭的状态(参照图25)。即,用户不会使过滤部33的尘埃捕获收集面露出到外部,能简单地使过滤部33从罩部32内脱离。并且,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棒部件K使过滤部33振动,能使被尘埃捕获收集面捕获收集的尘埃向集尘容器31内振落(参照图32)。此时,过滤部33的衬垫部件33b1紧贴于集尘容器31的开口端缘,因此,尘埃不会从集尘容器31内飞散到外部。
另外,过滤部33的凸部33e设于过滤部33的与轴支部分相反的一侧。由此,即使用手指轻轻按压凸部33e,也能容易将过滤部33从罩部32拆下。
另外,为了手指容易钩挂到凸部33e,凸部33e在其露出部分具有防滑部。如图31所示,防滑部包括例如滚花加工面那样形成于凸部33e的露出表面的凹凸群。
<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也可采用如下构成。
(I)附图所示的集尘装置,相互连结的轴支部分配置在流入口31a和排出口32a侧,以使得集尘容器31、罩部32以及过滤部33能相对转动,但轴支部分也可以配置在与流入口31a以及排出口32a相反的一侧。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卡止部32e和突起31b配置在流入口31a和排出口32a的旁边即可,上述卡止部32e和突起31b锁定与过滤部33一起被罩部32封闭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的状态。另外,在废弃集尘容器31内的尘埃时,在拿着把手36使集尘容器31开放后,只要使集尘容器31竖起而从流入口31a和轴支部分之间废弃尘埃即可。
(II)附图所示的集尘装置,将罩部32的排气口32a配置在与集尘容器31的流入口31a相同的一侧,但也可以将排气口32a配置在与流入口31a相反的一侧。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卡止部32e和突起31b配置在排出口32a的旁边即可。此外,该构成(II)也能应用于上述构成(I)。
(III)具有上述构成(II)的集尘装置,可以作为具有吸入口的头部经由软管连接到吸尘器主体的通常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使集尘容器31的流入路34倾斜而设为水平。
附图标记说明
1     自走式吸尘器(吸尘机器人)
6     吸入口
11    吸引路
12    排气路
30    集尘装置
31    集尘容器
31a   流入口
31d   开口部
31x1  底部
31x2  侧壁部
32    罩部
32a   排出口
33    过滤部
33b1  衬垫部件
33e   凸部
34    流入路
34b   导入板
35    排出路
35a   支撑轴
36    把手
G     重心

Claims (15)

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集尘容器,其收容尘埃;流入口,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导入板,其引导流入到集尘容器的尘埃和空气;以及过滤部,其使该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 
集尘容器具有:底部;侧壁部,其从底部的周缘立起,并且一部分构成流入口的缘部;以及开口部,其由侧壁部规定周围,并且配置有过滤部, 
导入板配置在侧壁部内表面的流入口附近,将从流入口向集尘容器内流入的气流向底部侧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导入板具有:基端部,其沿着流入口的上缘配置;前端部,其朝向底部侧配置端部;以及中间部,其与基端部和前端部连续设置,中间部形成为将从流入口向集尘容器内导入的气流逐渐向底部引导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中间部以前端部相对于底部朝向垂直方向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 
4.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流入口,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过滤部,其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以及罩部,其以覆盖过滤部和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 
过滤部在其外周部具有压入罩部的衬垫部件,并且在该衬垫部件的至少1个部位具有凸部, 
罩部在与凸部相对的位置具有用于使过滤部的凸部露出的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装置,过滤部能转动地轴支于集尘容器的罩部的轴支部分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装置,凸部设于过滤部的与轴支部分相反的一侧。 
7.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集尘容器,其收容尘埃;流入路,其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 流入到集尘容器;以及过滤部,其使流入到集尘容器的空气通过而捕获收集尘埃, 
集尘容器具有底部、从底部的周缘立起的侧壁部、以及由侧壁部规定周围的开口部, 
流入路具有流入路前端和流入路基端,流入路前端应能脱离地连接到与吸入口连通的吸引路,流入路基端连接到集尘容器的侧壁部并形成尘埃的流入口, 
从流入路前端朝向流入路基端倾斜而在侧壁部的上端附近形成有上述流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装置,过滤部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 
9.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流入口,其设于集尘容器的侧壁部,使从吸尘器的底部的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到集尘容器;罩部,其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以及把手,其能转动地轴支于罩部,在把手被支撑、罩部关闭的状态下,把手的轴支部位位于比整体的重心向流入口侧偏离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尘装置,在把手被支撑、罩部关闭的状态下,把手的轴支部位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整体的重心的附近。 
1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罩部,其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以及把手,其能转动地轴支于罩部,罩部和把手分别具有在把手相对于罩部转动而成为立起的状态时相互抵接来限制把手的转动的一对限制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装置,一对限制部件包括在把手的轴支部位的附近从罩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以及从把手突出的卡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尘装置,一对限制部件在罩部和把手侧分别具有用于在把手的轴支部位的周围相互抵接而在立起 状态下能解除地锁定把手的一对隆起部。 
14.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集尘容器,其具有开口部且收容尘埃;罩部,其以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能打开关闭地轴支于集尘容器;卡止部,其以维持罩部关闭状态的方式能解除地卡止集尘容器和罩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向打开罩部的方向施力,罩部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集尘容器的开口部,当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时转动到超过90°的角度为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尘装置,集尘容器和罩部中的一方具有能转动地轴支另一方的支撑轴,另一方具有形成有套于上述支撑轴的贯通孔的凸起,施力部件包括套于支撑轴并介于支撑轴与凸起之间的螺旋弹簧。 
CN201290001118.0U 2012-01-13 2012-12-25 集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436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5520A JP2013144023A (ja) 2012-01-13 2012-01-13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2〕
JP2012-005523 2012-01-13
JP2012005528A JP6200629B2 (ja) 2012-01-13 2012-01-13 自走式掃除機
JP2012-005520 2012-01-13
JP2012-005518 2012-01-13
JP2012-005527 2012-01-13
JP2012005518A JP6080360B2 (ja) 2012-01-13 2012-01-13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2012005523A JP6002388B2 (ja) 2012-01-13 2012-01-13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2012-005528 2012-01-13
JP2012-005537 2012-01-13
JP2012005537A JP6012181B2 (ja) 2012-01-13 2012-01-13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7〕
JP2012005527A JP6106364B2 (ja) 2012-01-13 2012-01-13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PCT/JP2012/083512 WO2013105431A1 (ja) 2012-01-13 2012-12-25 集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3625U true CN203943625U (zh) 2014-11-19

Family

ID=4878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111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43625U (zh) 2012-01-13 2012-12-25 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3625U (zh)
WO (1) WO2013105431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034A (zh) * 2014-12-12 2016-11-2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打灰装置和具有该打灰装置的吸尘器
CN107374505A (zh) * 2017-08-24 2017-11-24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尘盒及清洁机器人
CN108937733A (zh) * 2018-08-02 2018-12-07 李霞林 一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CN109310257A (zh) * 2016-05-20 2019-0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机器人吸尘器
US10349798B2 (en) 2016-05-17 201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9184174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WO2019184173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US10485394B2 (en) 2018-03-30 2019-11-26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Dust collection box and robot vacuum cleaner
US10507418B2 (en) 2014-12-12 2019-12-17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Device for beating dust and dust collector using same
US10517456B2 (en) 2016-05-17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801177A (zh) * 2019-11-21 2020-02-18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集尘箱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US10656656B2 (en) 2016-05-17 2020-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detecting inclination using pattern light
CN111195108A (zh) * 2018-11-20 2020-05-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和容器
EP3915453A1 (en) * 2017-11-16 2021-12-01 iRobot Corporation Washable bin for a robot vacuum cleaner
TWI810377B (zh) * 2018-11-20 2023-08-0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吸塵器及電動吸塵器的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3055A1 (en) 2012-08-27 2014-03-06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 positioning system
KR102118769B1 (ko) 2013-04-15 2020-06-03 에이비 엘렉트로룩스 로봇 진공 청소기
JP6198234B2 (ja) 2013-04-15 2017-09-20 アクティエボラゲット エレクトロラックス 突出サイドブラシを備えたロボット真空掃除機
KR102116596B1 (ko) 2013-12-19 2020-05-28 에이비 엘렉트로룩스 나선형 패턴으로 이동하는 사이드 브러시를 구비한 로봇 진공 청소기
US10617271B2 (en) 2013-12-19 2020-04-14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landmark recognition
CN105793790B (zh) 2013-12-19 2022-03-04 伊莱克斯公司 优先化清洁区域
CN105849660B (zh) 2013-12-19 2020-05-08 伊莱克斯公司 机器人清扫装置
JP6494118B2 (ja) 2013-12-19 2019-04-03 アクチエボラゲット エレクトロルックス 障害物の乗り上げの検出に伴うロボット掃除機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当該方法を有するロボット掃除機、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製品
JP6455737B2 (ja) 2013-12-19 2019-01-23 アクチエボラゲット エレクトロルックス 方法、ロボット掃除機、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EP3082541B1 (en) 2013-12-19 2018-04-04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Adaptive speed control of rotating side brush
WO2015090439A1 (en) 2013-12-20 2015-06-25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Dust container
WO2015090438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Autonomous cleaner
ES2669595T3 (es) 2013-12-20 2018-05-28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Limpiador autónomo
JP6513709B2 (ja) 2014-07-10 2019-05-15 アクチエボラゲット エレクトロルックス ロボット型清掃装置における計測誤差を検出する方法、ロボット型清掃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プロダクト
US10729297B2 (en) 2014-09-08 2020-08-04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ic vacuum cleaner
KR102271785B1 (ko) 2014-09-08 2021-06-30 에이비 엘렉트로룩스 로봇 진공 청소기
KR101622716B1 (ko) 2014-09-24 2016-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WO2016091291A1 (en) 2014-12-10 2016-06-16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Using laser sensor for floor type detection
US10874271B2 (en) 2014-12-12 2020-12-29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Side brush and robotic cleaner
JP6532530B2 (ja) 2014-12-16 2019-06-19 アクチエボラゲット エレクトロルックス ロボット掃除機の掃除方法
KR102339531B1 (ko) 2014-12-16 2021-12-16 에이비 엘렉트로룩스 로봇 청소 장치를 위한 경험-기반의 로드맵
EP3282912B1 (en) 2015-04-17 2020-06-10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JP6539504B2 (ja) * 2015-06-05 2019-07-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自走式集塵ロボット
WO2017036532A1 (en) 2015-09-03 2017-03-09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System of robotic cleaning devices
WO2017157421A1 (en) 2016-03-15 2017-09-21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and a method at the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of performing cliff detection
DE102016105202A1 (de) * 2016-03-21 2017-09-21 Miele & Cie. Kg Behälter zur Staubaufnahme
US11122953B2 (en) 2016-05-11 2021-09-21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US10524628B2 (en) 2016-05-20 2020-01-07 Lg Electronics Inc. Autonomous cleaner
WO2017200350A1 (ko) 2016-05-20 2017-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WO2017200343A1 (ko) 2016-05-20 2017-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WO2017200349A1 (ko) 2016-05-20 2017-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WO2017200344A1 (ko) 2016-05-20 2017-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US10481611B2 (en) 2016-05-20 2019-11-19 Lg Electronics Inc. Autonomous cleaner
US10463212B2 (en) 2016-05-20 2019-11-05 Lg Electronics Inc. Autonomous cleaner
US10342405B2 (en) 2016-05-20 2019-07-09 Lg Electronics Inc. Autonomous cleaner
US10420448B2 (en) 2016-05-20 201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Autonomous cleaner
WO2017200348A1 (ko) 2016-05-20 2017-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US10292554B2 (en) 2016-10-28 2019-05-21 Irobot Corporation Mobile cleaning robot with a bin
CN110621208A (zh) 2017-06-02 2019-12-27 伊莱克斯公司 检测机器人清洁设备前方的表面的高度差的方法
WO2019063066A1 (en) 2017-09-26 2019-04-04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CONTROL FOR MOVING A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US10779695B2 (en) 2017-12-29 2020-09-22 Irobot Corporation Debris bins and mobile cleaning robots including same
CA3082300C (en) 2019-06-10 2022-04-19 Bissell Inc. Autonomous floor cleaner with carry handle
CN214631951U (zh) 2019-08-28 2021-11-09 尚科宁家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机器人清洁器集尘杯的碎屑鳍片及集尘杯
CN111002346B (zh) * 2019-12-17 2021-05-14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被困检测方法以及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807A (ja) * 2000-03-16 2001-09-25 Sharp Corp 自走式電気掃除機
JP2006320455A (ja) * 2005-05-18 2006-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集塵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2007143666A (ja) * 2005-11-24 2007-06-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自走式掃除機
JP2008011985A (ja) * 2006-07-04 2008-0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集塵容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034B (zh) * 2014-12-12 2019-06-07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打灰装置和具有该打灰装置的吸尘器
US10507418B2 (en) 2014-12-12 2019-12-17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Device for beating dust and dust collector using same
CN106137034A (zh) * 2014-12-12 2016-11-2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打灰装置和具有该打灰装置的吸尘器
US10349798B2 (en) 2016-05-17 201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456004B2 (en) 2016-05-17 2019-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US10656656B2 (en) 2016-05-17 2020-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detecting inclination using pattern light
US10517456B2 (en) 2016-05-17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310257A (zh) * 2016-05-20 2019-0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机器人吸尘器
CN109310257B (zh) * 2016-05-20 2022-0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机器人吸尘器
CN107374505B (zh) * 2017-08-24 2022-10-28 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尘盒及清洁机器人
CN107374505A (zh) * 2017-08-24 2017-11-24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尘盒及清洁机器人
EP3915453A1 (en) * 2017-11-16 2021-12-01 iRobot Corporation Washable bin for a robot vacuum cleaner
US10561289B2 (en) 2018-03-30 2020-02-18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Dust collection box and robot vacuum cleaner
US10485394B2 (en) 2018-03-30 2019-11-26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Dust collection box and robot vacuum cleaner
WO2019184173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WO2019184174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CN108937733B (zh) * 2018-08-02 2020-11-06 绍兴兴裕门窗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CN108937733A (zh) * 2018-08-02 2018-12-07 李霞林 一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CN111195108A (zh) * 2018-11-20 2020-05-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和容器
TWI810377B (zh) * 2018-11-20 2023-08-0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吸塵器及電動吸塵器的容器
CN110801177A (zh) * 2019-11-21 2020-02-18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集尘箱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5431A1 (ja) 201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3625U (zh) 集尘装置
CN207384197U (zh) 吸尘器
CN207679386U (zh) 具有箱的移动清洁机器人
JP6012181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7〕
JP6002388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2016047221A (ja) 塵埃集塵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5957135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6080360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CN204169783U (zh)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JP5827137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6〕
JP5933096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5965513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JP5894701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5933090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CN102908104B (zh) 电动吸尘器
JP5926849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6200629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JP5938134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5933101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2013144023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2〕
JP5933098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5933100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6106364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5933099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JP5933102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走式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